第28節
識破了它的小把戲,麥冬仍舊微微笑著繼續摩挲它的背脊,直到它差點舒服地打起小呼嚕,才好笑地戳穿了它。 咕嚕也不害羞,吭哧吭哧地爬起來又要往她身上撲。麥冬趕緊躲開,制止了它的動作。 要做的事一大堆,還要趁早啟程返回山洞呢,他們可不是無所事事的閑人。 躲開時眼光掠過地上的兩根粗枝,卻猛然發現其中一根樹枝上有塊白色的東西。 扁球形,拳頭大小,表面密布著動物皮毛一樣的菌毛,猛一看像是一只毛茸茸的猴子頭。 麥冬眼前一亮,脫口而出:“猴頭菇!” 猴頭菇得名與其奇特的外形,又因為像刺猬,所以又被稱作刺猬菌。猴頭菇是難得的山珍,與魚翅并稱“山珍猴頭,海味魚翅”,有“素中葷”之稱。 眼前這只猴頭菇與超市里賣的并沒有太大不同,只是顏色稍微發黃,形狀外表都毫無二致,毛茸茸的非常好分辨,因此麥冬才能一眼就認出來。 麥冬將它從樹枝上揪下來,這才發現這部分樹枝已經發朽了,怪不得咕嚕一爬上去就開始斷裂。又仔細瞅了瞅,似乎真的跟地球上的猴頭菇沒什么區別,麥冬將它扔進裝黃杏果的筐里,又在四處找了找,果然又在幾棵枯樹上找到了十幾朵。 找遍了附近的所有枯樹,又休息一會兒后,一人一龍驅趕著背馱幾個大筐的恐鳥滿載而歸,麥冬依舊由咕嚕抱在懷里,像個打仗打的將軍一樣不斷指引著方向,不時還與咕嚕說笑著,在靜謐無人的叢林中留下清脆的人語聲。 回到山洞后,麥冬照例用其他動物試了試“猴頭菇”的毒性,經測試無毒后,就用拳頭大的猴頭菇,加小野豬的排骨rou,加花椒皮、蔥葉和海帶熬了湯。湯熬了一個多小時,排骨都燉的爛爛的,石鍋蓋完全遮擋不住湯的香氣,蓋一打開,rou香、菌香和海帶的鮮味撲面而來,充盈了整個山洞。 猴頭菇香滑鮮美,雖然味道比麥冬記憶中的猴頭菇好的多,但大體上卻還是一樣的。 也許,這個猴頭菇,跟地球上的“猴頭菇”就是一樣的東西呢。 這個認知讓麥冬有些高興。 因為這表明了,這個世界跟地球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的?,F在她只是找到一種猴頭菇,但以后說不定以后還能找到更多地球上的物種。 如果能找到小麥水稻等糧食作物——光是想想就很讓人激動了,只吃rou不吃主食的生活實在不怎么好受。 # 黃杏果的成熟似乎是個開始,接下來,野果的大規模成熟季節很快到來了。幾乎每天都有新的野果成熟,而且一成熟就是一大片,晚采摘幾天就會腐爛變質落到地上,或者被鳥雀和其他動物吃掉。 麥冬有些疑惑。 這些天的天氣并沒有太大變化,雖然好像熱了一些,但也只是一些,遠遠不到酷熱的程度,也就是說,目前的天氣還是與地球上的暮春極為相似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正常來說,植物的生長規律便是如此。但這里的野果卻在春天就紛紛成熟,是因為春天格外漫長么?如果夏天和秋天額同樣漫長,這些植物會不會還能再生長一輪? 而采摘野果時,與原住民們越來越多的摩擦似乎也預示著什么。 隨著大批果實的成熟,成千上萬的鳥兒開始云集,有的甚至像是在守候果實成熟一樣,棲息在樹枝上一動不動,專心等待果實成熟。麥冬采摘野果就是從鳥兒口里搶食,尤其麥冬他們手腳快,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掃蕩一大片果林,鳥兒們只憑一張嘴吃,實在比不上麥冬的速度。數次被搶了口中食,即便鳥兒們腦子小,也牢牢地記住了麥冬一行人,只要遠遠看到他們的身影便發出尖銳的叫聲,像是在催促伙伴們快點吃,別便宜了這群連吃帶拿的“蝗蟲”。 幾次之后,麥冬也意識到這個問題,發現自己無意中搶人家的食物還有些不好意思,再摘野果時就像取海龜蛋時一樣,并不全摘完,而是留下一半給鳥雀。 只是這樣并不是長久之計,想不侵占這些原住民的食物,自己種植才是王道。于是麥冬幾乎把所有能扦插的果樹都扦插了,小湖邊的果園已經擴大到了將近三畝地。也有扦插不成功的,麥冬都留了種子,準備這陣子忙過了再試試用種子播種。 除了鳥兒,還有各種各樣的食草動物,它們原本的棲息地可能并不在此,只是被大批成熟的果實吸引而來。這些食草動物中竟然還包含了珊瑚角鹿和鐮刀牛。它們離開原本的棲息地,鉆進大山,與鳥雀們一起大啖這大自然豐富的饋贈。 這讓一直想捕捉幾只珊瑚角鹿和鐮刀牛來飼養的麥冬欣喜不已,連野果都顧不上摘了,專門騰出一天時間,挖陷阱,設埋伏,加上能力大漲的咕嚕,還真讓她捉住了不少。其中包括三只鐮刀牛和五只珊瑚角鹿,都是母獸和幼崽的組合。 原本似乎不可戰勝的鐮刀牛和珊瑚角鹿,這次卻在咕嚕的恐嚇下幾乎兩股戰戰,如恐鳥一家一樣,溫順地像是早就被馴服了千萬年。時間倉促,麥冬之來得及圍出兩個簡陋的圍欄,將珊瑚角鹿和鐮刀牛分別養在恐鳥的旁邊。但就是這樣簡陋的圍欄,卻讓它們絲毫不敢逾越。 麥冬心知這全是咕嚕的功勞,不禁對它的能力更加好奇了。 咕嚕還很小,可以預見的是,它以后的成長空間還很大,而當它完全長大時,它的能力又將是多么可怕? 這個念頭只是在麥冬腦海里一閃而過,太多的事情讓她□□乏術,根本一刻都停不下來。安置好了鐮刀牛和珊瑚角鹿,她有開始掃蕩附近的山頭,幾乎所有大片的果林都遭受到了她的毒手。 這些果子中有長在樹上的,有長在藤上的,有大如臉盆,有小如紅豆。麥冬只撿味道好,產量大的幾種大量采摘,其他零星一點的就實在顧不上了。于是自摘過黃杏果后,麥冬又組織了好幾次采摘活動,摘來的各色野果堆滿了山洞,從客廳到咕嚕的臥室,堆積了滿地的果子。 麥冬只好暫停采摘,先讓咕嚕又挖出兩個大大的儲藏室,專門用來盛放野果。為了盡量保持野果的存放時間,儲藏室里也放了些咕嚕吐出的冰刃。但即便用冰冷凍著,這么大量的野果也無法存放很久,所以,摘來的野果填滿一個儲藏室后,麥冬就開始曬果干。 氣候溫潤和煦,山洞前又陽光充足,除了要提防偷吃的鳥雀,曬果干的活動進行地很順利。果干也不是說曬就能曬的,要分門別類,大的還要削皮切塊,曬的地方也要干凈通風,早上拿出去曬,晚上為了防露又要收回山洞。 整天忙著采摘和晾曬野果,喂養牲畜,整理剛開荒的土地,大量的勞動幾乎讓麥冬忙瘋,忙活好幾天,才把儲藏室里的野果曬了一大半,荒地也變得似模似樣。 剩下的果子麥冬準備一部分冷藏,一部分就那么放著平時吃,也可以順便看一下各種野果的保質期。 冷藏的部分放到冷藏室,平時吃的就放在藤筐里,隨吃隨拿。 但她卻沒那個時間窩在山洞享受美味的野果,這些事忙完之后,另一項之前被擱置的事又要馬上開始忙活了。 ——處理海龜蛋。 作者有話要說:終于趕在十二點之前碼好了( ̄_ ̄|||) 謝謝wllll姑娘的地雷o(n_n)o~ wllll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603 10:19:07 wllll扔了一個地雷 投擲時間:20140603 10:39:01 ☆、第四十五章 雖然放棄了制陶,但這不代表她放棄了腌制咸蛋。 燒不成陶罐,還可以用石頭挖的容器代替,雖然可能密封性不如陶罐,但也是目前最好的辦法了。這些天她和咕嚕已經在盡力地吃那些海龜蛋了,白煮蛋、荷包蛋、蛋羹、蛋花湯,換著花樣兒地吃,雖然的確消滅了不少,可剩下的仍舊很多,除非他們把蛋當主食,不然不可能趕在變質之前把它們全部吃光。 麥冬精心挑選了幾塊石質細密的大石頭,讓咕嚕將它們挖成肚大口小的壇子形狀,因為怕石頭不夠密封,她特意吩咐咕嚕挖的時候將壇子內壁留的厚厚的。 將海龜蛋洗凈、晾干,再將其小心碼放進裝了鹽水的石壇里,最后再用泥封住壇口,將壇子在陰涼處放置一個月左右,咸蛋就腌好了。 麥冬見奶奶腌咸蛋的時候都會放點白酒和大料,大料是為了調香,白酒卻不知是什么原理,但無論什么原理,她在這兒是弄不到白酒的,只好跳過這一步驟,只將僅剩的一點花椒放了進去。 她看著墻上放調料的那個壁櫥,花椒已經用光了,辣椒也只剩幾只,只有鹽還余量頗多。 還好菜園里的小苗們很爭氣,一個多月過去,有些粗壯的小苗已經長成成株,并且開始孕蕾結果了。最快的就是辣椒和茄子,麥冬早前去看的時候,就發現其中幾株朝天椒的植株頂端已經冒出了成簇的花蕾,茄子也有小小的紫色花苞露了出來。 大蔥本來就已經足夠成熟,栽上沒幾天就抽出了長長圓圓的花葶,頂端的花序被一層白色的膜包裹著,過兩天再去看,那層膜已經被頂破了,無數朵白色小花開成一朵圓球,看上去很是小巧可愛。辣椒和茄子的花相繼開放時,大蔥種子也逐漸變黑成熟,而這時蔥身已經變得很堅硬,幾乎不能食用了。麥冬小心地收集了所有的種子,然后一刻不停地將種子浸泡上一夜,第二天又將種子撒在了菜園里,沒過幾天,一大片細細小小的蔥苗就破土而出。這時候,辣椒和茄子都已經掛果了,紅紅綠綠紫紫的,看地麥冬心曠神怡。 只有花椒還不緊不慢地,這么多天只是從小苗苗變成了大苗苗,雖然最高的已經跟麥冬膝蓋差不多,但離開花結果還遠得很,麥冬覺得,之后一兩年時間她是吃不到花椒了,想到這里,她就又有些后悔腌咸蛋的時候把花椒一下子全用光了。 但不管怎樣,蔬菜們的生長速度似乎比在地球上快了一點,尤其加上之前被耽誤的十幾天,小苗們能長這么快實在出乎麥冬的意料,以這樣的速度,也許能趕在夏季到來之前收獲一茬,這對她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麥冬并沒有把所有的海龜蛋都腌了。 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在不能確認石壇子腌出的蛋能不能長久保存的前提下,她謹慎地留下了差不多一半的蛋,準備用其他辦法保存。 而這個其他辦法,還是她這些天到處跑著摘野果時才想到的。 因為摘野果,她把附近的地形、物種什么的都摸了個透。山洞所在的那座山峰是附近最高的一座,附近還有大大小小十幾座山峰,山峰主體基本都是巖石,但石質卻各有不同。 比如她拿來挖壇子的那種石頭,就是其中一座山的特產,那座山上有山溪流過,石頭被打磨地質地細密光滑,很適合用來做容器,只是離山洞有些遠,還是她跟著恐鳥去采一種野果的時候才發現的,順道帶回的幾塊石頭就被用來做了腌咸蛋的石壇。 其他山峰上的巖石質地也差異很大,各有特色,她甚至發現其中一座山上的石頭里有點點金光透出,不知道是不是露天的金礦。她起初還小小興奮了一下,但這興奮只維持了很短暫的時間,很快她就對這座“金山”失去了興趣:哪怕它真是座金山,對她又有什么用處呢?若是座鐵礦山還會讓她激動些,因為那意味著她有鐵器可以使用了??墒屈S金,由于它柔軟的質地,除了充作貨幣,僅就實用程度而言,它完全比不上鐵。在這個世界,一整座金山也沒她那一把小鐵鏟珍貴。 除了這幾座山,她還發現一座矮矮的小山,山上的石頭幾乎都是灰白色的石灰巖,因此她將這座山稱作白石山。起初她并沒有在意這座不起眼的小山,只是偶爾采野果路過的時候,發現整座山的石頭都是灰白色,覺得有些奇怪。等她將腌好一半海龜蛋,正在為另一半發愁,又一次路過那座山時,突然腦海中有什么一閃而過。 站在原地思索半天,她忽然猛拍自己腦袋:怎么把這個給忘了! 回過神來時,麥冬再看白石山的眼神已經像是在看一座金山,哦不,鐵山了。 她之前的思維被束縛住,所想到的保存食物的方法不是冷藏就是腌制,卻忘了還有除此之外的其他方法。比如蛋類,腌咸蛋固然是一個方法,卻還有一個常見的保存方法,那就是變蛋。 變蛋,或者說松花蛋、皮蛋,皮蛋是變蛋和松花蛋的總稱,變蛋色澤透明金黃,一般用雞蛋制作,松花蛋則色澤發黑,一般用鴨蛋制作。麥冬想要做的就是變蛋,奶奶村子里就有一戶人家是賣變蛋的,她小時候經??吹侥菓羧思以陂T口支起架子,架子上鋪著高粱桿做的卷席,卷席上擺滿了沾滿石灰糊和鋸末的濕變蛋,在卷席上晾幾天后,變蛋變干,再沒過多久,就是可以直接吃的變蛋了。 如果沒有磕掉外面的石灰,變蛋的保質期起碼有三個月。 之前沒有想起這個法子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她沒有制作變蛋的最重要材料——石灰。直到看到那座滿是石灰巖的小山,才忽然想起還有這么一個法子。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而碳酸鈣經火焰燔燒后分解出二氧化碳,所得的就是氧化鈣,也就是生石灰,生石灰加水,就又變成了熟石灰。一點點回憶著差不多早還給老師的化學知識,麥冬又忽然想起,其實就算沒有這座白石山也是可以燒石灰的——貝殼的主要成分也是碳酸鈣,所以按理來說,用貝殼燒石灰也是可行的。 當然,現在有了更方便的石灰巖,麥冬自然不會舍簡就繁再跑去海邊一點點地收集貝殼。 制作變蛋只是石灰應用的一個很小的方面,如果真的燒出了石灰,能用到的地方還多著呢。房屋建造和涂抹,驅蟲消毒,醫藥,蠟染,石灰的應用十分廣泛,當然,對于麥冬來說,目前對她最有用的還是腌制變蛋這一項,還有之前擔心的夏天干貨會受潮的問題,有了石灰這個天然防潮劑,這個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感謝九年義務教育讓她知道了《石灰吟》,不然即便知道石灰巖是制作石灰的原材料,估計她也得在制作方法上糾結一陣子。 因為打定主意要燒石灰,剛曬好果干腌好咸蛋,麥冬又馬不停蹄地趕著恐鳥去了白石山。由于石頭太重,往返運石頭實在太麻煩,麥冬就在白石山就地取材,撿柴生火,一層柴一層石灰巖地堆燒。 麥冬在火堆旁守了兩天,看著石灰巖在火焰中漸漸分解、粉碎,最后化為點點粉末,一直提著的心終于放了下來。 成功了。 前不久燒陶的失敗經歷還記憶猶新,同樣是對制作過程半懂不懂,同樣是憑著一點模糊的記憶自己摸索,甚至連燒制的過程都是那么相似。因為這種種相似,無論她怎樣在開始前為自己打氣,無論她怎樣告訴自己燒石灰不同于燒陶,但在心底深處,總是潛藏著一絲不自信。 還好,這次成功了。 麥冬臉上露出一個大大的笑容。 有了石灰就好辦了,變蛋的制作方法和簡單,雖然后來多出許多繁復的步驟,但其實最簡單的變蛋只需要石灰就可以做成。奶奶村子里那家做變蛋時需要用到石灰、純堿、茶葉和鋸末,麥冬只有石灰,她想了半天,鋸末好辦,只是為了固定外殼,用碎草渣代替就可以,純堿的話或許可以用草木灰?反正都是堿性的,效果應該差不多吧,麥冬不太確定地想著。茶葉卻實在找不到替代品,麥冬就直接把這一步驟省去了。保險起見,她調了兩份石灰糊,一份加草木灰,一份不加,準備看看兩種做法做出的成品有什么不同,也省的一種做法不成功就浪費了所有的蛋。 裹上石灰后四五天,再將還濕潤著的蛋放到洞外曬,但又不能暴曬,上面搭了一層草席,以避免陽光直射。等外面一層石灰基本干透再將蛋移到室內,放置幾天后就可以食用了,而且不用再做什么加工,剝開即可食用,麥冬家習慣的做法是將變蛋一剖兩半,用姜、醋和蒜蓉調味,順便殺毒,只可惜這里沒既沒有生姜和大蒜,也沒有醋。 要是當時摘菜的時候多摘點種類就好了,麥冬有點后悔地想著。 作者有話要說:其實是作者菌后悔了,只帶了四種蔬菜好多美食都不能做啊tat ☆、第四十六章 麥冬躺在湖邊的一棵不知名小樹下,一手枕在腦后,一手搭在眼前。 忙碌了許久,山洞的兩個儲藏室里堆滿了蘑菇干、果干;咸蛋和變蛋也都做好,就等著再過些天就可以吃了;菜園里的蔬菜長勢喜人,昨天吃上了第一茬辣椒和小蔥,茄子也長到拳頭大小,再過兩天也可以吃了;菜園旁的果園日益擴大,種滿了她搜集的各種各樣的果樹,雖然現在還都是扦插的小樹苗,但在溫和的氣候下幾乎每天都在長高,相信很快就可以長成一片果園;牲畜們在咕嚕的yin威威懾下也都乖乖的,有一頭鐮刀牛似乎還懷了幼崽,每天給牲畜們打草幾乎成了麥冬一天中最花時間的活兒。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當過后,這兩天她終于閑了下來。 透過指縫,看到金色的陽光從樹葉的點點縫隙間灑下來,在地上、落葉上和她的身上,投射出點點的光斑。還好陽光并不炙熱,柔柔的,暖暖的,照射在皮膚上很舒服。 她全身放松,身體以最舒服的姿勢攤開,聽著周圍的窸窣聲,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身體陷入一種奇妙的境界,放松、寂靜,仿佛變成了一棵樹、一棵草、一朵花,抑或一條河流、一抔黃土、一脈山川,皮膚與血rou,骨骼與毛發,靜靜地和光同塵,化為大千世界的一粒浮塵微粒,與清風共同呼吸,與天地合二為一。 眼皮不禁越來越沉,漸漸地,耳邊的風聲水聲鳥獸聲都逐漸遠去,世界重歸靜寂,意識沉入迷夢。 不知道睡了多久,臉頰越來越燙,她緩緩張開眼睛,才發現日影已經偏移,頭頂小樹投射的樹影移到了另一邊,而她所在的地方已經被滿滿的陽光占據。 怪不得臉上越來越熱了啊。 她微微郁悶地拍了拍發燙的臉頰。 這里的樹太小了,連個大點的乘涼地兒都找不到。 或許可以試試種點人工林,最好是她養的那些牲畜愛吃的樹種,也省地每次都要跑遠去給它們打草了。 她一邊慢騰騰地撐起身,一邊漫無邊際地想著。 太陽已經過了中天,在偏西南的天空掛著,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麥冬看看天空,晴朗無云,陽光普照,而且,似乎比以前熱了一點?她不確定地想著。 肚子不甘寂寞地叫了起來,她摸摸癟癟地肚子,才想起這一覺睡得似乎有點久,居然錯過了平時的飯點。 她朝四周張望了一下,很快就在小湖中發現那個銀白色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