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既如此,你后來,有沒有將這件事告知太子?”康熙目如鷹隼,直勾勾地盯著胤禛,胤禛覺得自己仿佛被大型猛禽給盯上了一般,后背起了涔涔冷汗。 這只是很簡單的一句話,卻讓人難以回答。 若是回答告訴了太子,那么太子就是明知手底下人欺壓百姓還不予管束,罪加一等,若是回答沒有告訴太子,那么,便坐實了胤禛縱容太子手底下的人胡作非為之事。 前者,太子遭殃,后者,則是胤禛自己遭殃。無論是太子遭殃,還是胤禛遭殃,想來,都是大阿哥所樂意看到的局面。畢竟,胤禛最近帶著功績歸來封王,實在是太過惹眼了! 果然,站在一旁的大阿哥,唇角已隱隱翹起,很快,他又強自壓了下去。只是,他實在不是一個善于隱藏自身情緒之人,他眉梢眼角的愉悅之情,很容易就能被人看出來。 與大阿哥恰恰相反,太子面如菜色,看向胤禛的眼神中帶了一絲懇求之意。顯然,胤禛明白的事,太子也明白了。太子希望,胤禛能夠在康熙跟前,幫他把事情給圓過去。 胤禛遲疑了一瞬,下一刻,他仿佛下定了什么決心一般,對康熙道:“一切都是兒臣之過,太子……不曾得知此事?!?/br> 聽到這句話,太子緊繃著的神經放松了下來,大阿哥眼中流露出不屑和憤恨之意,他對胤禛愿意幫太子頂罪感到不屑,可同時,他心中對此又有些隱隱的羨慕,他在諸位阿哥之中,向來是獨行俠,若是他出了這樣的事,可沒有哪個兄弟,會愿意像胤禛替太子頂罪一樣,替他頂罪。 至于胤禛,在說完這番話之后,就沒有再看太子。此次,他如太子所愿,替太子頂了罪,也是徹底斬斷了與太子之間的兄弟情分。往后,太子要做什么,太子與康熙之間的矛盾,都與他無關了。至于大阿哥……這次的事,本來就是他一手策劃的,想必此時的他,很是得意吧! 胤禛在說完這些話后,看著康熙的眼神中是滿滿的愧疚,就像是任何一個做錯了事的孩子不敢面對嚴厲的父親一樣。他無愧于太子,卻有愧于君父——他到底還是對汗阿瑪撒了謊。 康熙本還有些惱怒,可看到素來冷硬的胤禛,露出難得一見的忐忑不安,他又不免有些心軟。不明就里的人或許會以為,胤禛是因為做錯了事,所以不敢面對康熙,可康熙又怎么會不清楚胤禛愧對他的真正原因? 真當他是傻子,看不出太子與胤禛的那些眉眼官司不成? 胤禛向來是眼里不揉沙的性子,又怎么可能在得知太子底下的門人為非作歹之后,不告訴太子呢?所以,胤禛定是告訴了太子的,只是依照太子的性子,八成沒有往心里去。太子早些年還好,這些年,利欲心越發強了,一門心思只想著為自己謀利,又豈會去關注那些在他看來渺小得如螻蟻一般的人的死活? 不得不說,康熙對他的兒子們,還是頗為了解的。 在康熙看到胤禛如太子所愿,為太子頂罪的時候,他有一瞬間是十分失望的,胤禛為了幫太子,居然欺瞞君父,這固然無愧于胤禛與太子之間的兄弟情分,卻讓康熙覺得胤禛對他不忠。但胤禛那副垂頭喪氣的懊惱樣,又讓康熙想起了胤禛小時候犯了錯的樣子。這些讓人一回想起來,便免不了心軟的記憶,成功地化解了康熙心中大半的怒火。 康熙想,他為什么要跟胤禛計較呢?又不是第一天知道這孩子實心眼了。 明明整件事情中,胤禛是最無辜的,他卻偏偏為了維護兄弟情,出面替太子認了錯頂了罪。眼下,他又因為欺瞞了君父,而感到不安甚至愧疚…… 可最該被感到愧疚的太子,眼下卻是一副如釋重負的表情。這加重了康熙對太子的不滿,以及對胤禛的憐惜之心。 康熙目光一轉,瞥到大阿哥臉上還沒來得及收起的幸災樂禍的笑容,感到十分厭惡。老大他是生怕他的兄弟們日子過得太舒坦了??!他自幼就對底下的弟弟們缺乏耐心,如今長大了,竟變本加厲,一心盼著底下的弟弟們被責罰,實在是枉為長兄! 有了大阿哥做對比,就越發顯得四阿哥愿意為太子頂罪的行為難能可貴。 在這短短的時間內,康熙居高臨下,將底下一眾人的神色盡納眼底,他心中流轉過很多個念頭,但他卻沒有表現出來,只是冷冷地問跪伏于地的胤禛:“那么,太子手底下的人截了貢品之事,你可知情?” 頂著太子殷切的目光,這一次,胤禛遲疑的時間顯然比之前更長了:“兒臣不知——汗阿瑪知道,兒臣畢竟離開京城整整三年。兒臣記得,三年前,兒臣離開的時候,太子手底下的人只是欺壓百姓,是不曾有這樣大的膽子,敢截了呈給汗阿瑪的貢品?!?/br> 胤禛雖說愿意在決裂之前最后幫太子一次忙,但也不是什么罪,都能夠幫頂的。若是他替太子認下了這犯上之罪,不說他會倒霉,只怕佟皇后也會受了他的牽連。 且正如胤禛所言,他離開京城已有三年時間,三年前,太子手底下的人可還沒膽大到這種地步,這三年中遠離京城的他按理來說,對于這一切,應該是不知情的。他若是替太子頂下這樁罪過,很容易就會被人拆穿,到時候還要落下個欺君罔上的罪名。 是以,在猶豫過后,胤禛選擇了為自己辯駁。至于太子會怎樣,他也管不了了,本就是太子惹出來的事,就由太子自行解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