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節
…… 雖說上一世,五城百姓也曾遭滅頂之災,可卻與她無關,不像此時,這千絲萬縷的牽連,令崔莞心中仿若壓著一塊巨石,沉悶不已。 “還有兩城?!贝掭敢Я艘а?,穩住心緒,繼續奮筆疾書。 余下那兩城,還有劉珩的性命,無論如何,她須得護??! 不多時,一卷凝光紙上落滿娟秀的小楷,崔莞略掃了一眼,便將墨跡未干的紙張輕輕捻起,擱置到長幾一側的空處,隨后將筆鋒探到硯中輕巧一滾,沾染的墨汁不濃不淡,恰到好處。 一連三封信箋,擱筆之際,崔莞抬眸看向碧落,“去將籠箱中的沉香錦盒取來?!?/br> 碧落依言而去,少頃便捧出一只巴掌大的錦盒,行到幾案前,崔莞已將墨跡干透的信箋折好入封,她取了最上一封信箋,置在錦盒之上,揚聲喚了墨十八進屋。 將兩物交予墨十八后,崔莞低低的碎語一聲,不顧墨十八驚詫的神色,厲聲道:“此物,你須親手送至,無論發生何事,都不可假手他人!” 墨十八一凜,重重點頭,“諾!” 待墨十八走后,崔莞將余下的兩封信箋收妥,又吩咐碧落準備遠行事物,末了又道:“一切暗中著手,莫要讓母親察覺?!?/br> “諾?!北搪潆m不知崔莞為何突然有這般大的舉動,但身為墨衛,自是不會多問,依照崔莞的吩咐,暗中安排車馬事宜。 **焦心等待,翌日清晨,天色未明,整個清河郡尚未全然蘇醒,兩匹飛奔的駿馬穿過街頭,朝剛剛洞開的城門疾馳而去! ☆、第二百七十二章 跋山涉水為君行 華燈初上,建康沐園一處奢華的朱樓中,輕紗曼曼,白霧繚繞,光可鑒人玉石板上落滿四濺的水珠,亦映出一張嬌媚的奴顏,眉尖若蹙,迷離的眼瞳,痛苦中透著一絲難耐的歡愉。 一道道交織的粗喘低吟,回響在空曠的朱樓里。 “……主子,輕、輕些,玉、玉倌…嗯……” 繚繞白霧之下,溫熱的池水激蕩,陣陣漣漪四散,聞言之后,水面的波動陡然加劇起來,一聲低吼乍響:“賤人,賤人!” 一時間,喘息,痛呼,低吼混著潺潺流水之聲,飄出朱樓,消散夜下,守在門外的仆從皆垂頭含胸,面色發白。原本匆匆行來的一名探子,也不由縮回險些叩在門扉上的手,退到一旁靜靜候著。 少頃,屋內漸漸歸于平靜,一聲摻著疲憊與滿足的呼聲傳出,門前的仆從硬下頭皮推門而入,不多時便架出一名昏厥的美少年,那僅裹一層薄紗的身軀上,片片青紫,觸目驚心。 只稍一眼,那探子便收回目光,跨入門檻,而兩名仆從則將玉倌架到相鄰的側屋歇息,以防萬一劉冀又興起,可隨時將人送回榻上。 “主子?!碧阶庸蛟诖筇弥?,低眉順目的向仍泡在玉池內的人影稟道:“焚公子傳簡,萬事已俱備?!?/br> 半闔的眼眸倏然睜開,涌動的陰寒中閃過一絲興奮之色,劉冀唰的一下站起,不顧身上滑落的水珠,大步踏出玉池,“傳令伏軍,協阿焚行事,若有違令者,殺!” “諾?!?/br> ****** 朝暉初升,崎嶇的山道上,幾匹駿騎飛奔,蹄起泥翻,踏在地上的聲音遠遠回蕩在山間。 一襲長袍加身的崔莞,緊攥韁繩,時不時甩鞭抽馬,一連數十日披星戴月,跋山涉水,那張清美嬌嫩的小臉上滿是疲憊之色,且風吹日曬之下,膚色黯淡許多,即便此時未飲沉夢,乍一看,任誰都會覺得,馬背上乃是一活脫脫的俊秀郎君。 “主子,前方便是旬水,淌過旬水再往前便是秦嶺?!北搪潋岏R,緊緊追隨在崔莞身畔,而兩人身后那八道同是快馬加鞭的人影,均是劉珩暗中布置在崔氏的墨衛。 臨行前,碧落特意讓眾人分而化之,至城門外方聚集,隨護崔莞一路西行,前往雍城。 由于緊迫,這一路不分晝夜,行累即歇,每日除去三四個時辰入眠,幾乎整日都在馬背上顛簸,有時恰逢村鎮,便有榻可躺,有熱食可用,還可梳洗一番,但絕大多數,崔莞一行人皆歇于荒野之外,以天為衾地為榻,食的也沿途補給的干糧冷水。 身為墨衛,自是受的住這般長途跋涉,日夜兼程的苦楚,可誰也未料到,往日里看似嬌弱的姑子,竟能與眾人共同進退,不言一聲苦,不落一步路。 經此一行,眾墨衛看向崔莞的目光中,不知不覺添了幾分敬佩,這聲主子,也喚得心悅誠服。 秦嶺,只要翻過秦嶺,雍城不遠了。 崔莞沉著的眸光微閃,持著藤鞭的小手揮動得愈發頻繁起來。 隨朝暉升起,七月的流火驅散清晨的涼爽,萬丈金芒炙烤整個大地,塵土飛揚的古道上,陣陣熱浪翻騰,渾身上下香汗淋漓的崔莞,勒馬眺望遠處若隱若現的山巒,而她身前不遠處,則是一條白浪滔滔,奔流不息的大河。 “主子,前行無橋,亦無擺渡之人?!?/br> 等了小半盞茶的功夫,莫約一個時辰前便先一步敢到河畔,又往左右兩側沿河探路的墨衛恰好策馬奔回,將所探實情盡數沉聲稟于崔莞。 既無橋,又無擺渡,便意味著眼前這條大河,難以橫渡,當然,沿河奔行,總能尋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人家,但這一尋,快則一、兩日,若運氣不佳,尋個三、五日也未嘗不可。 于崔莞而言,莫說一日,哪怕是片刻,她都不愿耽擱。畢竟,在此處多延誤一分,劉珩的性命便會多受一分危殆。 須得設法過河! 崔莞抿了抿唇,抬眼掃向四周,由于此處已接近秦嶺,古道兩旁是荒無人煙的茂密山林,參天古樹,枝椏蔓藤,數不勝數。 稍稍幾眼,她便有了心思,抬手指向路邊一顆顆莫約碗粗的樹木,沉聲道:“伐木造筏?!?/br> 墨衛擅武,力氣自不在話下,而且身上人人佩有利刃,伐木不過是一刀一劍,斬斷便是,可造筏除了木料,還需麻繩,才能將木料系牢穩固。 對此,崔莞盯上了纏繞在老樹身上的碧藤,這些終年長于深山老林間的碧藤,最粗的甚至有巴掌寬,碧落依言斬斷幾條二指粗的藤條,用力一扯,韌性十足。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崔莞讓她多斬一些,兩三條擰在一起,足以暫時充當麻繩之用。 半日內,眾人齊齊動手,造出兩只木筏,每只五人,至于那十匹馬,則是以藤條串成一排,系在筏尾,馬擅水,只需有人牽引,以免被浪濤沖走即可。 “走!” 一聲嬌喝,一筏五人,筏后五馬,披著余暉晚霞,橫渡大河。 有驚無險的渡河上岸后,天色已晚,且眾人的衣袍或多或少也被河水打濕,猶豫一番,崔莞便下令就地歇息。 和衣而窩,即便掃地上的碎石,又鋪著一層薄薄麻布席子,躺上去也令人甚是不適,然而這些時日,崔莞早已習慣,故而也未覺有多難捱。 可趕了一天路,明明疲倦不已,此時此刻,她卻難以安眠,眼前,腦中,心間,所思所想,均是那人。 月下敞心,情濃,她自是不勝歡喜,朱唇輕彎,而思及他的明謀暗算,不辭而別,又忍不住氣得瑩齒發癢,可一轉念卻為他如今的處境憂心不已,**翻來覆去,直至天色微明,方迷糊了小半會兒。 秦嶺不似鐘山,延綿的山巒間,數不清的深山老林,樹木繁茂,遮天蔽日,若無人帶路,極容易迷失,幸好墨衛中,便有一人曾自幼長于秦嶺,有他帶路,不過四日,便越過山嶺,踏入雍城地界。 終于……又回來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機緣巧合得君信(上) 幾乎是剛踏上略微平坦的山道,眾人便聞及一陣陣凄厲的呼救聲,拐過一道彎口,一幕慘絕人寰的畫面遽然映入眼簾: 只見二十來個騎著馬,手持長刀棍棒,兇神惡煞的漢子,圍著一隊衣著尚可,但大多為老幼婦孺的車隊,手起刀落,鮮血四濺,地上已倒了十來具年輕男子的尸體。 是山匪! 兵禍起,生匪亂,這是必然之局,亂世中走投無路之下,落草為寇的百姓數不勝數,但大多乃烏合之眾,只為一口吃食,并不會過于傷及人命,像這般滅絕人性的殘暴歹人,雖也存之,卻不算多。 這一行人顯然雍城附近的百姓,為躲兵災舉家逃難到此,卻不想偏偏又碰上山匪來襲。 “救、救命!” 有一眼尖的姑子瞥見崔莞等人,當即朝她大呼求救,而正砍殺獰笑的山匪一驚,也紛紛循聲側首,見崔莞不過區區十人,這才放下心,不過,一見眾人跨下的馬匹,比自身所騎的老馬病馬高大神駿,頓時貪念又起,一名首領摸樣,長滿胡茬的大漢手一揮,“宰了!” 崔莞本就不打算置身事外,見眾匪沖來,她輕輕一頷首,身后四名墨衛沖出,迎向那群山匪。 雖手中有刀有刃,可再怎么也抵不過出生入死的墨衛,不過短短片刻,二十多名山匪,盡數被四人擊殺,而迎敵的墨衛則毫發無傷。 目及方才還氣勢洶洶的山匪,此時卻倒了一地,被救的婦孺看向崔莞等人時,眼中的又畏又懼,根本不見一絲劫后余生的欣喜。 崔莞策馬上前,略壓低嗓音問道:“你們可是自雍城出逃的百姓?” 她須得設法打探雍城的情形,眼下這一行人,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事先還得先確認一番,以免出了差池。 誰知,面對問聲,非但沒人回應,見她打馬上前,眾人面色齊齊一白,忍不住往后縮瑟,膽怯的幼女已嚇得大哭出聲,可剛哭兩聲,便被身旁神情驚恐萬分的婦人捂住嘴,生怕激怒這群來歷不明之人。 崔莞眉尖若蹙,掃了這行人一眼,心知她們是將她當成正欲以黑吃黑的山匪,隨即言道:“諸位不必慌張,我等不過是途經的旅人,欲尋諸位相詢,不知諸位能否將雍城近況據實相告?” 許是見崔莞舉止有禮,言語溫和,又不似方才那群歹人,沖上來便是揮刀砍殺,眾人相視一眼,驚慌的氣氛略減了一些,但仍是無人敢上前回話。 崔莞秀眉愈蹙愈緊,據熟悉秦嶺的墨衛所言,此處離雍城尚有百十里路,馬不停蹄也需得一日方可抵達,她著實不愿多做耽延。 須臾,見當真無人應話,她揚起手中鞭,策馬欲行,豈料就在這時,原本倒在地上的尸體中,爬起一名渾身染血的身影,踉蹌兩步,恰好攔在崔莞馬前。 “恩、恩公莫惱,小人知雍城近、近況?!?/br> 沙啞的聲音,一言三喘,雖是斷斷續續,卻也還算清晰,只是聞及這略帶一絲熟悉的嗓音,崔莞微微一怔,瞇起的眸子緊緊盯著那人沾染斑斑血跡的臉龐上。 “你是……”即便染血的面容顯得有些猙獰,但仔細一觀,崔莞還是認出了眼前這位身著絹袍的中年男子,正是一位故人,“趙叔?” 不在刻意壓低的嗓音,清脆悅耳,卻震得攔身馬前的中年男子身軀一震,他猛地抬頭,迎向崔莞的目光,同時也將那張雖因風吹日曬而略顯黯淡粗糙的小臉映入眼底。 當初他未見過崔莞的真容,然而透過那雙清透的眸子,馬上之人周身從容鎮定的氣勢,以及那一聲脆生生的“趙叔”,老趙渾濁的瞳仁中霎時迸出一抹激動之色,“你,你是…是……” 他欲喚姑子,可見崔莞此時乃是一身郎君裝扮,話到嘴邊,又不由止住。 “是我,趙叔?!贝掭杠S下馬,平靜的眸子間也因得見故人而泛起一絲漣漪,這一路上,除去劉珩之外,她最擔憂的便是當初留在雍城的老趙,而今,機緣巧合,竟在此處碰上,她不由松了口氣,隨即喚略擅醫術的墨衛上前為老趙查看傷勢。 “小郎放心,老奴無礙,只是一時不慎,才被歹人砍傷?!崩馅w不愿一相見便讓崔莞憂心,強笑兩聲道。 殊不知,方才那伙山匪,本就存著殺人越貨,再將老幼婦孺劫回山寨的心思,對車隊中的男子自是下了狠手,老趙能活,還是他夠機敏,后背中刀后不似旁人,痛呼奔走,而是死咬牙關,忍痛倒地,裝作一刀斃命的模樣,后來才在混亂中被人踩踏至昏厥。 所幸,崔莞問話時,他便迷迷糊糊醒來,若不然,兩人當真是擦肩而過。 “主子,他傷在后背,未及致命之處,休養一番可無礙?!蹦敲l為老趙包扎好傷處,又依崔莞所言,與眾人一同查看了車隊中受傷的婦孺以及幸存的男子。 趁此空隙,崔莞與老趙一同往前行了十來步,又拐入一旁的林子中,避開車隊中頻頻探來的目光,待碧落及另外幾名護在一旁的墨衛四散在周圍戒備之后,崔莞方看著老趙,嘆聲道:“趙叔,這四年,有勞了?!?/br> “姑子?!崩馅w眼眶泛紅,目中淚水涌動,他忍痛,恭敬地朝崔莞行了一禮,顫聲道:“一別四載,姑子音訊全無,老奴心中甚憂,好在上蒼有眼,今日得見姑子平安,真乃大幸也?!?/br> “趙叔不必多禮?!贝掭敢姞畈活櫪馅w身上的血污,親自將他扶起,“這些年總歸是我對不住你?!?/br> 老趙急急搖頭,“若非當年得姑子相助,只怕老奴早是路旁一堆白骨,哪還有今日?” 當年崔莞隨秦四郎離開雍城前,曾尋到老趙,留下一些金葉子,又隱晦的點了幾句魏人屠城的驚駭之語,更是坦言一旦聞及魏人來犯,便將屠城之事散出,好令雍城百姓得以生還。 起初,老趙并未完全將這番驚世駭俗的言語放在心上,不過,有崔莞留下的金葉子,老趙便在雍城中購下一間鋪子,許是他為人憨厚淳樸,童叟無欺的緣故,短短四載,一生二,二生三,以至于如今的老趙,身家雖不及城中世家晉商,卻也是衣食住行,百般不愁。 直至魏人進犯梁州不成,轉侵康平城的消息傳入雍城,崔莞那番險些被他拋諸腦后的叮囑赫然浮起,他連夜將家眷送走,又暗自將屠城一事散出,原本雍城上至士族下至百姓,均不以為然,不料未過多久,康平城遭屠一信傳來,滿城皆慌。 “如今雍城情形如何?”崔莞唇角漸漸抿起,康、東、秦三城已破,劉珩率大軍,必定先守雍南二城,其中按路途來算,當是先抵雍城,就是不知…… ☆、第二百七十四章 機緣巧合得君信(下) “魏人圍城半月有余,卻未攻城,只是不許城中百姓進出?!崩馅w在心中斟酌片刻,便將所知一切盡數言明,“兩日前,援軍趕至,大敗魏人,雖是如此,但城中不少百姓仍是決定舉家遷移?!?/br> 而一直等候崔莞的老趙,歷經圍城之亂后,也決定暫時先撤出雍城,這才與略有交情的大戶一同上路,卻不料途中遭匪,險些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