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小天,你父親得了什么???” 徐小天低下頭,道:“我父親得了心疾,這些年他為了養活我太過勞累,今年便病倒了?!?/br> 楊中元見他情緒低落,便摸了摸他的頭,安慰一句:“沒事,等看了大夫,會好的?!?/br> 牛車走的很快,兩刻之后就到了七里村,楊中元付了五十個銅板的車費,便拉著小天進了村子。這會兒正是村人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所以村子里十分安靜,家家戶戶都沒什么人,大多都在地里干活。 徐小天走路很快,幾乎跑著領楊中元到了一戶土胚房院門前。 楊中元看他從懷里拿出鑰匙,打開了門鎖,然后才對楊中元道:“楊叔,到了,這里是我家?!?/br> 徐小天說完,也不等他回答,就飛也似地往里屋跑,楊中元快步跟在他身后,只見徐小天掀起布門簾,一張蠟黃憔悴的病容便出現在他面前。 那人扭頭,也一眼就看到楊中元。 兩人便這樣默視很久,最終床上的人低聲呢喃道:“平喜,你也出來了……” ☆、049抉擇 這一個稱呼,如今楊中元聽來,簡直恍若隔世。 曾經他人生的前十年只叫楊中元,后來十四年卻變成了平喜。 沒有姓名,沒有家族,只有平喜二字,才是他的名諱。 楊中元恍惚之間,那人的名字也順口說來:“聽書哥,許久不見了?!?/br> 聽書出來的年頭比他長許多,再聽這個稱呼,一時之間竟反應不過來,好半天才輕聲道:“我本名徐安,你要是不嫌棄,叫我一聲徐哥便可?!?/br> 楊中元笑笑,低頭走了進去。這屋里還比較像那么回事,除了家具都已陳舊不堪,但好歹沒有空空蕩蕩讓人無處坐下。 他見徐小天一直趴在床頭盯著徐安看,便自己拽來一張木凳,坐下同徐安道:“徐哥,我本名楊中元,你叫我中元就行?!?/br> 徐安笑笑,他一臉病容,笑得也頗有些吃力:“沒想到,已經八年過去了?!?/br> 叫他這么一說,楊中元也想起許多年前的那段時光,他不由呢喃道:“徐哥,當年若不是您照顧我,也沒我今日能活著出宮,這次能碰到小天,還真是緣分?!?/br> 徐安聽了這話,扭頭看了一眼徐小天,他看起來愧疚又欣慰,只是說:“小天是個好孩子,我這個做父親不頂用,虧待了他?!?/br> 徐小天忙使勁搖頭,大聲說:“父親最好了?!?/br> 徐安笑笑,伸手幫他順了順頭發,然后道:“小天,父親餓了,你去幫我煮碗面條,好不好?” 徐小天立馬點頭答應,走到楊中元身邊的時候,還十分有禮貌道:“楊叔,桌上有水,您喝?!?/br> 楊中元笑著看他,等他瘦小的身影消失在布簾后面,才把視線對回到徐安身上:“徐哥,這孩子……” “就知你會問這個,”徐安苦笑出聲,好半天才低聲道,“我那年回來,卻發現家里父親爹爹俱都亡故,我那時便在城里的大酒樓找了個幫廚的活計,一個人過活?!?/br> 楊中元聽了,淺淺笑起來:“恩,我現在也是做的廚子?!?/br> 徐安點頭:“你看,我們也只會做這個,頭一年我沒什么花銷,加上宮里的月銀,也攢了些錢。第二年有一次跟著酒樓的掌勺去青居幫忙做宴席,碰巧遇到一對夫夫帶著孩子去賣……” 青居是丹洛最有名的風月場,孩子要是賣到那里,這輩子也就毀了。 “是小天?”楊中元嘆了口氣,低聲問。 “可不是,小天是他們二人哥哥的孩子,哥哥和坤兄俱亡之后按律只得收養了小天。他們兩人很快便有了自己孩子,家里也十分貧困,于是就打起了小天的主意。聽說青居給的銀錢高,所以他們就去了?!?/br> “真是喪心病狂,也不怕遭報應?!睏钪性櫭颊f。 為了自己的孩子,就能推另一個孩子進火坑,還真是泯滅天良。 “你也看到了,小天那孩子長得多好,他要是進了那里,早晚是折騰死的命。我當時一個人無牽無掛,就主動跟那對夫夫說了,把小天買了回來?!?/br> 楊中元感嘆道:“也是你好心腸,小天命中有貴人,將來必定順遂?!?/br> 徐安自嘲地笑笑,他指了指自己蠟黃的臉,道:“那時候小天還小,身子骨也不好,對于被叔叔叔父賣掉的事情,他從來都沒有講過,跟我回來以后非常聽話,就是話少,像個悶葫蘆似的。后來我們二人就從城里回來,還是落戶七里村。這里茶園很多,我找了個茶園廚房的差事,農忙的時候幫著摘茶,不忙就做廚子,也能多掙些錢。我原本想多給小天存些家底,可是眼下我身子骨卻不中用了,不僅花光了積蓄,還要連累小天小小年紀為我東奔西跑。這孩子,也是個苦命人?!?/br> 楊中元想起一路走來,小天確實話不多,一開始不認識他,甚至連場面話都不講,對外人總是十分警惕??梢缘熳R,他卻非常有禮懂事,是個十分乖巧的孩子。 “他是個好孩子,徐哥不要這樣講,這一段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小天卻也變得更加聰明伶俐,孩子吃點苦頭,也沒有什么不好。如今我來了,自然是不會讓你們這樣過下去,我這些年存了些錢,定能把你的病治好?!?/br> 徐安聽了他這一番話,臉上的表情漸漸柔和起來:“你啊,剛去御膳房的時候不知道挨過多少罵,前頭王大宮人是存著心欺負你的,你也都挺了下來。當時我就想,你將來必定會比我們所有人都好,果然,我離開那時候,你就頂上了大宮人的位置吧?” 楊中元剛去御膳房時,同當時管他的大宮人不對付,雖說大宮人不是宮官,但他大你一級,就死死壓著你。那時候楊中元吃得苦是現在的十倍,年少的他也都撐了過來。后來那人被調去別的地方,換成了徐安當上大宮人,楊中元的日子便好過起來。 徐安是個性格溫和的人,對待手底下的小宮人從來不隨意欺辱打罵,因為跟楊中元都是丹洛人,所以對他更是照顧,一直到他離開永安宮,楊中元同他也都很交好。 所以當楊中元看到徐小天手里拿個小小的金葫蘆時,便多少猜到是他同徐安有關系。 永安宮里所有主子們打賞的東西,基本在離宮時都要換成等價金銀,不得擅自帶出宮。徐安當年是同發小一起進的宮,可惜發小身體不好,沒有熬到束發就早早夭折,那個金葫蘆,是當時文帝賞給御膳房的,發小那日做得好,得了一個。后來他病逝前,就把這個給了徐安,叫他好好活下去。 八年前徐安出宮,特地求了當時的御膳房總管,總管人也和善,便特地請示了宮人所的魏總管,同意他把這一件金葫蘆帶出來。 這件東西是文帝舊制,到了天啟朝便再也沒有做過這個樣式,況且那時候徐安就把這金葫蘆用紅繩掛在心口上,所以楊中元才會一眼便認出來。 說來,他會試著問那一句話,也真是巧合。 想到這里,楊中元心緒十分復雜:“恩,你走后,我在御膳房過得不錯,還學了御廚的手藝,如今也能養活我爹。徐哥,你出宮后就一直一個人嗎?” 徐安神色黯然,他伸手摸了摸放在床邊的那個小小的金葫蘆,道:“有小天陪我,我就知足了。如果不是實在撐不下去,我也不能叫他把這金葫蘆拿去當了,索性碰到你,幫了小天的忙?!?/br> 楊中元明白他的意思,想到自己同程維哲兩個都還好好活著,心里便由衷感謝上蒼。 這世間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人嘆生不逢時,有人哀摯愛早亡,有人痛子欲養而親不待,有人傷求不得恨難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