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自打1949年新中國成立移風易俗以來,舊時出大殯的風氣已經非常少見了,近乎絕跡。二哥家又不是大門大戶,不可能大cao大辦??刹还茉趺磸暮?,終究是發送死人上路的白事兒,那時候的窮講究可也不少,越窮越講究,該做的還是要做。貼完了門報兒還要寫靈頭,意外身亡之人的靈頭非常不好寫,“永垂不朽”和“沉冤待雪”不大合適,“永不瞑目”怎么樣?合適是合適,但是那么寫可太嚇人了,到最后什么都沒寫。 接下來是布置靈堂。幫忙的幾個人一齊動手,先將屋里礙事的東西挪開,正當中擺上遺照,放好點心供品,下邊是火盆燒紙。倘有人來送花圈花籃,根據交情的深淺,或多或少要給份子錢,挑水胡同灶頭大院兒的鄰居都過來隨份子,或是一百或是二百,至少五十。哪怕互不認識素無往來,只是住得近,那么于情于理,也都該講究個禮數。甚至有隔了好幾條胡同,沒任何相干的人也過來行個禮,說一會兒話,蹭兩支煙,臨走掏出二三十塊錢湊個份子。 崔大離在屋里屋外兩頭忙,一邊張羅人買東買西,一邊還要用行李布在胡同搭起靈棚,再牽出電線,掛起一個一百二十瓦的大燈泡子。靈棚為了防雨,燈泡則是天黑時用來照明。您想,住平房大雜院兒的人家,誰家不是十來平方米的小屋,能有多少椅子茶碗?可也不能讓吊唁哭喪的人坐在地上,新中國成立前天津衛有租賃鋪,不管是白事兒還是紅事兒,都可以去租賃鋪搬取桌椅、杯盤、茶碗、暖壺,用完再還回去,損壞丟失照價賠償,既便宜又省事兒。50年代以后沒有租賃鋪了,他必須挨家挨戶借,從早到晚忙前忙后,腿兒都差點跑斷了。 吊唁的人還真不少,白事兒一連三天,第三天晚上送路,要到十字路口燒紙,一直忙到半夜。我和臭魚送最后一撥人出了胡同,走回來的時候看見還有三四個男子,他們是在門前守夜的,幾個人湊到一塊,一頭抽煙喝水,一頭低聲說話,聽不清他們說什么,可能是在嗟嘆二哥意外身亡。 那會兒的路燈過了十點全滅,夜半三更,風吹月落,漆黑的胡同里更是沒有一個行人往來,只有一點燈光忽明忽暗,襯得白色的門報兒愈發陰森。 【6】 送路當天的夜里起了風,云陰月暗。二哥家里的親屬不多,但在一起跑活兒開出租車的同行不少。其中有幾個走得近的朋友沒少幫忙,輪班在門口大棚中坐著,免得桌椅板凳讓賊偷去。半夜十二點前后,我和臭魚打胡同外頭回來,路過西南屋,順道往屋里看了一眼。 只見屋里支了張桌子,二哥的黑白遺照擺在當中,墻上掛的是水陸圖《生死輪》,前頭有香爐和蠟燭,桌下是燒紙的火盆,崔大離身穿“大了”的皂袍,正一個人坐在供桌旁打盹,哈喇子順著嘴角流下半尺多長,懷中抱了一部破錄音機。 那位說崔大離當“大了”,他抱錄音機干什么?他這個錄音機是用來放經的,因為二哥開車掉進河里淹死,要拿迷信的話來說,這可不是善終,必須請經超度。天津衛有專門在白事會上念經誦咒的居士和火居道,火居道也是老道,但是不住道觀,可以娶妻生子,平時各過各的日子,出來做法時換上黃布道袍,坐在門前的大棚里念誦法咒。請這些人要給錢,而且不便宜。當年的白事兒能養活很多人,如今也是一樣,壽衣壽材、紙人紙馬、花籃花圈、誦經超度、靈車接送、賣骨灰盒,這些人全是混鬼會吃白事兒的,你肯掏錢沒有買不來的東西,也沒有請不來的人。不過二哥這場白事兒從簡,沒請僧道念經。崔大離找了臺破錄音機放磁帶,磁帶中有事先在廟里錄好的“往生咒”,你想讓它放多少遍都行??墒欠沤浄诺桨胍?,破錄音機突然不響了。 崔大離以為是接觸不良,拿起來拍了兩下,想看看是什么原因。其實錄音機響不響并不要緊,與其說“往生咒”是放給死人聽的,不如說放給活人聽更恰當。眼看半夜十二點了,除了他之外,西南屋早已沒人,半夜三更還放什么經?但是錄音機是借來的,用完了還要給還回去,用壞了不還得賠人家嗎?可是他接連忙了幾天,困得都快不行了,上眼皮直找下眼皮,坐在供桌旁邊不知不覺便打起了盹兒。 我進屋推醒崔大離說:“你回家睡會兒,明天一早給二哥出殯,且得忙呢?!?/br> 崔大離睜開眼,迷迷糊糊地答應了一聲,他讓我和臭魚先回去歇了。 按迷信規矩,靈堂中不能斷香火,每個時辰燒一次紙錢。這事兒本該是家屬來做,可是二嫂子心智失常,家中的孩子又小,只有托付崔大離這位“大了”幫忙。別看崔大離在鬼會混口飯吃,他自己也不怎么信這一套,白天應付完了,半夜還是得回去睡覺。只不過臨走之前,他要收拾收拾西南屋的蠟燭燒紙,該滅的全部滅掉,以免失了火燭,“火燒連營”可不是鬧著玩兒的。 當天我和臭魚也累得夠嗆,叫醒了崔大離,先回屋歇了。由于明天一大早給二哥出殯,臭魚沒回他自己家,也在西屋打了個地鋪。轉天早上六點前后,天已經亮了,我和臭魚起身去找崔大離,誰承想,北屋沒人,他后半夜沒回來。 【7】 崔大離雖然又懶又饞,說話不積口德,也老大不小了,從來就沒個正形,但他畢竟是鬼會的會首。會首管什么?相當于走xue的xue頭,鬼會行當里的人他全認識,比如出殯送路時請多少僧道超度、請誰不請誰、念什么經誦什么咒、多少抬棺的杠夫、人手不夠找誰湊數、出哪門進哪門,全部由會首負責。除了選墳地和下葬的時辰他說了不算,其余的都可以管。會首不是官封,也沒有多余的好處和勢力,無非是積德行善,在地方上混個好名聲罷了。崔大離專吃這碗飯,平時替別人cao持白事兒可沒見他怠慢過,為人雖不著調,倒還知道個輕重緩急。再說后半夜不回家,他又能上哪兒去?要說他出去喝雞湯豆腐腦了,這么早也沒有啊。眼看二哥家送殯的親友快到了,他這個做“大了”的卻不在場,可不是耽誤事兒嗎? 我們倆各屋找了一遍,找到前院兒東南屋。只見屋門半掩,門口的紙人紙馬倒了一地,推開門發現供桌上的燈燭早已熄滅,崔大離腳穿布鞋、身穿皂袍,臉朝下趴在地上,未知性命如何,先見四肢不舉。 我和臭魚相顧失色,昨天半夜看他還好好的,怎么倒在這兒了?我趕忙上前扶起來,但見崔大離全身冰冷,臉色刷白,只比死人多了一口活氣兒。臭魚跑去端來一碗熱水,我掰開崔大離的嘴,給他喝了兩口,氣色略見好轉。我們以為崔大離是累得虛脫了,可看見他腳上的那雙布鞋,倒讓我吃了一驚。 崔大離身穿一件皂袍,是扣疙瘩袢兒的老款式,那是他當“大了”的行頭,穿了不下五六年,有些個破舊。往常他出去應白事兒,全憑這身行頭混飯吃,腳上的那雙布鞋卻是新買不久,我看見他前兩天剛換上??墒沁@會兒,兩只鞋底子全掉了。他后半夜上哪兒去了?走多少路才會將一雙新布鞋穿成這樣? 以前南市路邊有擺攤兒賣鞋的,賣一種“老虎鞋”,并非舊時小孩兒穿的虎頭鞋,老虎鞋這個“虎”與“?!比说摹盎!弊滞?,說白了就是蒙人的鞋。販子將收來的舊鞋翻新,再當成新鞋賣給貪小便宜的人。老虎鞋中皮鞋、布鞋都有,看上去全跟新的一樣,價錢還非常便宜??词强吹眠^,卻有一樣兒,上了腳你別走路,走不到半里路,鞋底兒準掉,等你明白吃虧上當了,轉回頭再想找他算賬,路邊賣鞋的早就跑了。 崔大離習慣穿布鞋,過去說“鞋底子有勁兒,面子上才有光”,要的就是這個派頭。他腳上這雙老字號的圓口布鞋可不是鞋底兒一走便掉的老虎鞋,但他后半夜坐在西南屋,天亮時全身冰涼倒地不起,鞋底兒都掉了,此事奇怪了不成? 【8】 我心想:先是60年代抽大煙的古爺死在了西南屋;開出租車的二哥雖然沒死在屋里,卻也是意外橫死;崔大離在屋里坐到半夜,又變成了這個樣子,這可奇了怪了…… 正想得出神,崔大離逐漸恢復了知覺。我有心問他一個究竟,但是時候不早了,給二哥送殯的親友陸續到來。崔大離丟了大半條命,心神恍惚,兩眼發直,哪里還出得了門? 我和臭魚先將崔大離扶進后院兒,讓他回屋躺下。此時送殯的人全等急了,只好讓臭魚照看著崔大離,我替他出去支應。 好在我多少明白些當地的風俗,勉強能夠應付。當天出殯,一大早有火葬場的靈車來接,先撕門報兒、放鞭炮,這邊兒一人給倆小饅頭,到殯儀館燒花圈花籃的時候,再將小饅頭扔進火堆,用以打發餓鬼,回來還要邁火盆,各種亂七八糟的規矩太多了。 二哥掉進河中淹死,尸首沒在屋里,因為終究是夏天,放屋里就該臭了,所以凍在殯儀館的箱子中。停尸一般是停三天,過去也有停七天的,七天為一期,或者說成“頭七”。停尸舊時大戶人家出大殯,吊孝的人多,往往要停七七四十九天,再多的也有,但是不常見。之前在飯莊定了席,去殯儀館發送完了二哥,中午到飯莊吃飯,吃過飯送殯的人們各回各家,一場白事兒算是暫且告一段落。 說到這兒,我還得交代一下。住在西南屋的二哥一家,自打二哥意外身亡,二嫂子受的打擊太大,一會兒哭一會兒鬧,成天尋死覓活,讓娘家人接走之后,我再沒見過她。二哥家的孩子還小,呆頭呆腦什么都不懂,也不大明白生死之別,搬去跟他奶奶住了,西南屋又空了下來。 咱們是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只說送殯那天,我從早上忙到中午,替崔大離收了主家給的三百塊錢。下午一點半,我回到挑水胡同,崔大離也還了陽了,我將三百塊錢交給他,問他,后半夜撞邪了不成? 崔大離對我和臭魚說:“咱哥兒仨還分誰跟誰嗎?這個事兒不必瞞你們,但家里邊不是講話之所,你出去幫忙午飯也沒吃好,這不是有主家給的三百塊錢犒勞嗎,哥哥帶你們倆下館子去?!?/br> 我心想:誰不知崔大離是屬貔貅的——許進不許出,蹭吃蹭喝總是有份,我可沒見他請別人吃過飯,破天荒頭一次,今天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9】 崔大離帶上我和臭魚,來到路邊一個臟兮兮的小飯館,門臉兒臟得都沒模樣了。 我看只是處賣水爆肚的小館子,周圍蒼蠅亂飛,心中暗罵崔大離太摳了,早知道是來這么個地方,我還不如回去吃炸醬面。 崔大離是花小錢說大話,他有句話經常掛在嘴邊:“老太太上電車——您先別吹?!?/br> 以前我聽不明白這句話的意思,怎么叫老太太上電車先別吹?后來聽崔大離說,天津衛在清朝末年通了電車,轉圈開,繞行東南西北四條馬路,開電車的師傅到站停車,等人上齊了,再以吹哨子作為開車信號。以往那個年頭,小腳老太太多,那都是封建社會纏過足的女子,歲數大了腳又小,走起路來一步一蹭,上電車哆哆嗦嗦的特別慢,開車時她們還沒來得及站穩,一搖晃很容易就摔倒了,往往要招呼開電車的師傅:“您了……您了先別吹,先別吹!”久而久之就成了一句歇后語,不是老天津衛聽不明白。 崔大離總說這句話,告訴別人不要在他面前吹牛說大話,好讓他吹。他大言不慚地對我說:“兄弟你先別吹,別吹你吃過見過,別看這個小飯館又臟又破,做的水爆肚可是一絕,打多少年前人家就賣水爆肚,四代單傳的手藝。他們家做的這個水爆肚跟別處完全不一樣,又脆又嫩,拿來下酒再好不過,過去說你來天津衛沒吃過這家的水爆肚,那可是不開眼,沒見過世面?!?/br> 我明知崔大離又在胡吹,但是為了顯得我也不俗,話到嘴邊卻忍住沒說。 夏季天氣很熱,下午兩點來鐘,小飯館里邊沒人吃飯,幾個閑人坐在路邊,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聊大天,屋里又悶又黑,也沒個電風扇。 崔大離沒在人來人往的路邊坐,他讓我們進到屋里坐下,要了三大盤黑乎乎的水爆肚。 小飯館除了燒餅和水爆肚也沒別的,好不好吃先放一邊,量大實惠倒是不假。老板夫妻兩個在門前干活兒,啤酒全放在箱子里,你自己想喝幾瓶拿幾瓶,等到吃完喝了結賬的時候再數啤酒瓶算錢。這也是會做買賣,讓你隨喝隨拿,很容易讓人喝多了。 崔大離好像要借酒壯膽,拎過一瓶,齜牙咧嘴咬開瓶蓋,仰起脖子“咕咚咕咚”灌了幾口,他問我們:“哥哥我后半夜不是坐在西南屋打盹兒嗎?你們猜猜……我后半夜去哪兒了?” 我說:“我們倆上哪兒知道去,先前問你你也不說,讓我們自己瞎想?!?/br> 崔大離低聲說:“半夜你們倆不是先回屋了嗎,哥哥我在西南屋收拾燒紙,剛一抬頭,看見供桌上的人變了!” 【10】 我問崔大離:“老崔你當時睡醒了沒有,西南屋供桌上哪有人?” 崔大離說:“怎么沒人???供桌上擺的黑白大照片是誰?” 我對崔大離說:“合著你說的是照片,那不是開出租車的二哥嗎?” 崔大離道:“這還用說,老二可不是擺到供桌上了?你哥哥我一抬頭,看見老二的臉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