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節
葉安愉的母親臉色跟紙一樣白,她不知道趙之意在干嘛,只知道葉安愉現在情況怕是不太好。 葉安愉的血氧開始慢慢改善,恢復到90以上。 救護車一到急診科大門便穩穩停下,趙之意推著病人下車,她左手推著車,右手捏著球囊。 假期的搶救室十分忙碌,趙之意見其他醫生實在抽不出空,便攬下了指揮搶救葉安愉的工作。 她將葉安愉帶到洗胃機旁,洗胃機的胃管因為要注入液體并抽出胃內容物,比一般的胃管要大許多,幾乎有趙之意的小手指那么大。 這么大一根管子,肯定是不能經鼻腔插進去。 但即使是經口腔插管,插胃管的過程也不好受。 葉安愉并沒有清醒,她無意識地搖了搖腦袋,嘴里發出哼哼聲,顯然十分難過。 但好在給她插胃管的護士是個十分熟練的高手,在葉安愉不算非常配合的情況下順利完成了插管,根本不需要第二次機會。 以防她咬管,護士還在還在胃管中間塞了牙墊。 洗胃機開始工作,將葉安愉剩余的還沒吐出來的胃內容物吸出,經胃管注入活性炭,吸附胃內藥物殘渣。 洗胃的間隙,趙之意聯系了心內科醫生會診,最終商量出治療方案,給予葉安愉使用多巴胺、異丙腎上腺素升壓、碳酸氫鈉改善心肌抑制,糾正酸中毒。 洗胃機工作了三輪,洗出來的胃液變得澄清透明。 但疾病的發展非常迅速,在洗胃機工作的時候,葉安愉的血氧慢慢降到80以下。 趙之意當機立斷,簡單跟家屬說明其中的利害、征得同意后,開始對葉安愉進行氣管插管。 急診科大半的醫生都會做氣管插管。畢竟急診科人少,一個人既要要做好本職工作,偶爾還要兼職麻醉醫生的氣管插管工作。 此時葉安愉的口腔中還有一根洗胃用的胃管,這無疑給插管帶來了難度。趙之意將葉安愉的口腔里的牙墊拿出來,取出喉鏡,借助喉鏡在直視下暴露聲門。 她拿起一根氣管導管,準確輕巧地將導管尖端插入聲門,氣管導管比食管要粗一圈,葉安愉的反應更加劇烈,她的喉嚨反射性痙攣干嘔,身體開始亂動,眼見因為插管的刺激分泌出一些淚水。 “按住按住!別讓她亂動!”趙之意喊道,她固定住葉安愉亂動的腦袋,拔出氣管導管的管芯,將導管插入氣管內,后再將導管固定住。 趙之意完成插管的整個過程行云流水,仿佛已經做過千百遍,用時不到50秒,趙之意將呼吸球囊連接到氣管導管的接口,對葉安愉進行正壓通氣。 洗胃結束,趙之意拔除胃管,但這還遠遠不夠,葉安愉的心跳又開始下降! 靜推腎上腺素、阿托品……搶救一刻不停,但葉安愉服用藥物的劑量實在太大,趙之意沒有100%的把握能搶救成功。 “?!!!北O護儀的報警聲十分刺耳,葉安愉的心率艱難地在45上下波動,到趙之意對她的病情并沒有感到非常樂觀。 和家屬溝通后,趙之意聯系心內科的醫生,給葉安愉在床旁植入臨時起器。 植入臨時起搏器后,葉安愉的心率明顯改善,在60~70次/分的范圍內波動。 趙之意松了口氣,幸好葉安愉的心臟對起搏器的刺激還有反應,不然就要上ecmo了。 ecmo作為最后的治療手段,能不用就盡量不用。 趙之意又出了一趟車回來,發現葉安愉的血壓已經升到正常范圍,氣管插管十分難受,葉安愉的四肢被束縛了,只有頭部在不斷掙扎。 情況已經穩定,葉安愉的母親被允許進入搶救室,她虛虛摟著女兒,將自己的額頭與葉安愉的額頭相貼,“笑笑,你聽話,別亂動了好不好?mama知道你難受,但這些管子不能拔!這些管子在救你的命知道嗎?” “mama在陪著你,你別害怕啊!” 母女倆之前吵架吵得兇,但血濃于水,在這個搶救室里,再大的矛盾也會先放到一邊。 趙之意給葉安愉再做了一遍檢查,安慰道:“別擔心,你女兒的情況在慢慢好轉,可能再過不久就可以清醒了?!?/br> 事實也正如趙之意所預料,凌晨五點,葉安愉由昏迷便淺,雖然還不能完全清醒,但能對外界的說話聲做出反應。 趙之意給葉安愉停掉呼吸機,見她的血氧沒問題后就給她拔了氣管插管。 再一個小時,趙之意準備下班,葉安愉醒了。 雖然人已經清醒,但藥物對她的身體器官的傷害不會很快消失,她的命雖然保住了,但藥物中毒引起的心衰等一系列問題,后續還要轉入icu繼續治療。 第23章 產婦 [看這章之前先看作話!] 又是一個白班,趙之意起床的時候,一照鏡子,驚恐地發現她長了一根白頭發! 急診的夜班實在摧殘人,趙之意每次上完夜班都覺得遲早有一天未老先衰,這不,果然女人的第六感是準的,都長白頭發了。 拔掉白頭發扔進垃圾桶,趙之意琢磨著今天下班買點黑芝麻糊回來補一補。 上班后的一小時內,急診科風平浪靜,趙之意抽空看了遍她管的病人,琢磨著哪個病人可以出院或者轉到病房去。 外院的120送來病人,不過不是趙之意接手,趙之意趁著有空,手把手教閆萱娜如何寫記錄。 閆萱娜的悟性很高,還會舉一反三,理論知識過關,動手能力強,自從帶了閆萱娜,趙之意每天花在整理病歷上的時間比以往少了一半,趙之意越來越喜歡這個學生了。 趙之意本來還打算今天如果不忙的話,就教閆萱娜如何鑒別急性疼痛、處理急性腹痛。 但人閑著的時候真的不能念叨,趙之意查完房回來,屁股還沒坐熱,就開始出車了。 金南市十月份的天氣還是很悶熱,特別是這幾天天氣晴朗,早上氣溫已經高達30度。 這種天氣下出車是對體力和耐力的考驗。 早上不怎么忙,趙之意出了三趟車,一趟收回來個車禍骨折的,一趟接了個轉運病人的任務,還有一趟是小兒高熱的。 轉眼就到了中午,趙之意出完一趟車,扒著從食堂點的涼了的外賣,爭分奪秒地補充能量,為下午的工作儲蓄體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急診科待了幾天,閆萱娜也不知道是受急診科環境影響,還是受趙之意影響,原本說話細聲細氣的小姑娘現在已經開始學會吼人了。 剛放下筷子、把打包盒扔進垃圾桶沒多久,趙之意就聽到徐萍在叫人,“之意,出車了!” “老師我也去!”閆萱娜吃飯的速度雖不如趙之意這種在急診科待久的老油條快,但和剛進來之前的速度比簡直就是判若兩人。 她隨手從桌子上抽了張紙巾擦了擦嘴,跟在趙之意身后往急診科大門走去。 趙之意照例翻了翻出車單,在看到出車地址的時候突然覺得這上面的位置有點眼熟。 “你有沒有覺得,我們以前好像去過這里?”她問徐萍。 徐萍點頭,“是有點眼熟,也許是個老病號了?!?/br> 到了病人家里,趙之意發現果然是個老病號。 需要救護車的老人姓王,十幾年前因為中風導致偏癱,身上還要一些基礎性疾病,每個月需要去醫院做一次復查。 老人中風多年,肢體活動能力恢復了一些,雖然還有一點不便,但其實如果駐著拐杖,也可以慢慢走下樓梯,完全不需要叫120過來抬。 救護車原則上來說給急癥病人使用的,但有太多的病人為了省事,尤其是住在沒有電梯的老式居民樓的,寧愿花200塊錢叫輛救護車,也不愿費事把老人親自送到醫院。 病人和家屬想要花錢省事的心理趙之意能夠理解,但理解卻不代表她贊成這種做法,這是在占用救護車資源,萬一在這個時候有人需要救護車救命,又叫不到救護車怎么辦? 如果確實身體不方便,可以花錢請別人幫忙送去醫院,而不是叫救護車送,叫救護車的200塊錢能請到兩個人了,而不是把救護車當成出租車,想去醫院看病了就打120。 趙之意要送的病人叫王自建,今年82歲。 一進屋,趙之意便發現老人坐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屋里老人請的保姆在干活,不見任何一個子女的身影。 說起這個老病號,急診科的人都十分熟悉,無他,就是覺得有時候現實生活比電視劇還狗血。 王自建老人年輕的時候也是金南市有頭有臉的人物,據說身家也有上億,九十年代的億元可比現在值錢,但因為老人中風后,他的幾個兒女爭奪家產,活生生把老人掙下的家業敗光,老人從別墅搬到這種舊居民樓,幾個兒女拿著老人所剩不多的財產,給老人請了一個保姆,一年到頭基本上不來看他一次。 這件事不是趙之意他們道聽途說聽到的,而是王自健老人親口說的。 急診科幾乎每一個醫生都被迫聽過他罵那幾個兒女不孝,趙之意從來見過他口中的那幾個不孝子,哪怕老人住院,也沒有人來看過他,看病的時候都是保姆陪著的。 救護車把老人送到醫院,趙之意還沒開口,老人就拿出200塊錢給趙之意,“趙醫生,謝謝你啊?!?/br> 趙之意:…… “不用謝?!彼米吣?00塊錢,交給司機。 保姆推著老人去門診部,等待下午門診樓的醫生上班。 趙之意搖搖頭,還沒來得及回辦公室,下一趟出車又開始了。 … 臨近下班,趙之意接到一個孕婦臨產的出車任務。 產科的出車一般是急診婦產科的醫生出的,但許多人都是算好時間想生個國慶寶寶,所以國慶前后一個月生孩子的人不是一般的多,今天坐診的婦產科醫生剛剛跟著另一輛救護車出車接產婦了。 趙之意電話問了產婦家屬,產婦是頭胎,羊水剛破,有宮縮還不到3個小時,應該不會那么快生。 以防萬一,趙之意叫了一個產科病房里的醫生一起出車,并且帶上接生的工具、兒科搶救設備。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有備無患總是好的。 這次出車的地址是個有電梯的小區,免了趙之意爬樓梯的痛苦——出車一天,她爬的樓梯加起來少說有三四十層樓那么高,微信運動步數兩萬步打底。 跟著趙之意一起的產科醫生到達產婦家里,給產婦做了內檢后,告訴趙之意一個不幸的消息: “她宮口已經完全打開,宮縮的時候能看見胎兒的頭發,她馬上就要生了?!?/br> 趙之意:?。?! “馬、馬上就要生了嗎?!” 趙之意罕見地——慌了一瞬間。 24. 倒v公告 急產 但短暫的慌亂過后,趙之意很快便鎮定下來。 “是急產嗎?”她問,只有急產的產婦的產程進展會這么快。 據家屬提供的產婦病史,這是她的第一胎,兩個多小時前出現宮縮,一般頭胎的產婦經過兩個小時的宮縮可能才剛開兩指,然而這個產婦宮頸已經全部打開,宮頸條件成熟,隨時可能生產。 這種情況只有在急產產婦身上才會出現,但急產產婦一年都不一定能見到一個。 “對,她的宮縮比普通產婦要強很多,現在這個情況,她隨時都有可能娩出胎兒,恐怕來不及送醫院了!” 這里最近的醫院就是市一院,但從這里到市一院,最少也要十五分鐘,離婦女兒童醫院更不用說,半個小時!產科醫生接觸過急產產婦,這十分鐘孩子都生完了! 在她們說話的時候,產婦的宮縮又開始了,趙之意摸著產婦的肚子,能感覺到宮縮時她的肚子硬得就像一塊石頭,往下看,她能清楚地看到產婦產道內露出了胎兒黑色的頭發。 生孩子不像拉粑粑能憋住,孩子隨時都有可能出生,叫產婦先別生也不現實,最多叫她先別用力。 “在這接生嗎?”趙之意問產科的醫生,雖然她在產科待過幾個月,但她本業只是一個急診科醫生啊,接生的業務不熟練,得咨詢專業人員的意見。 “對,情況緊急,雖然救護車上生也比在家里生好,但我怕她根本撐不到上救護車,現在也只能這樣了?!碑a科醫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