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也是多年后,康老太太才聽到傳聞,但那時梁家早逢大劫。 梁大人病死在牢中,不久梁夫人隨之亦去了。 而康老太太的兄長也被治了枷號示眾,日復一日的,兄長不堪受辱,也久不在人世了。 乍聞,梁家家破人亡,康老太太肝腸俱斷,若不是那時候康舅父還小,康老太太舍不得幼子,怕是早便看破了紅塵,萬念俱灰出家去了。 故而那些個人參等物,于康老太太而言非只是陪嫁,而是她對父母家人的寄思,所以得知人參都朽了,有朝一日還會化灰,讓她如何不感念,不感傷的。 聽說完這故事,花羨魚出了老大一會子神,醒來,一時也不知想到什么了,忙忙就下榻穿鞋,又奔康老太太院子去了。 花羨魚到了康老太太上房,也不讓人進去回,自己就進去了。 只聽到里屋隱隱有人說話,“……那些個都不過是身外物,老爺和夫人的苦心只為能讓小姐一生富足平安,只要小姐您一世安好,物非人是的事兒,世間都有,卻不見得就不是好事兒的?!?/br> 花羨魚聽出來了,是嚴大嬤嬤正在勸解康老太太。 花羨魚暗嘆道:“這嚴奶奶果真是從都中繁華之地出來的人,看其品行,聽其言行,就是個忠心的,周全的,不愧是外祖母跟前一等得用之人,也不枉外祖母給他們家這樣的體面。唉,但到底也不過是一介仆人,雖說準了外祖母心思,卻說不到根源。外祖母確是有感寄思之物不再,而傷懷,但起因終究是為了當年自己的不諳世事,錯失家人音信,臨別亦不能再見一面,而悔恨不已?!?/br> 想到如此,花羨魚不禁替康老太太也惋惜了一回,又想道:“如今想來,外曾祖父一家當年那樣的境況,怕是葬身之處都不能有的,想再尋回尸骨都要破費周折,況且還是多年后再去尋的。外祖母縱有心,卻也不能明目張膽地找,說來怕是至今也不得結果的,也就無以寄托哀思,才拿那些個身外物代替了?!?/br> 嚴大嬤嬤還在繼續勸說康老太太,讓其寬心。 花羨魚理了理心緒便大步進去,見面就直奔主題道:“外祖母,那些身外物雖好,能長久的終究少,也不妥當,依我說,還不如修一座衣冠冢。我曾在一書上瞧見過的,縱然尸骨不在,只得衣冠,但只要其后人做以法事,再常以思念之情為托,先靈定能感懷察覺,縱在千里之外亦能循跡而來,一家團圓?!?/br> 聞言,康老太太和嚴大嬤嬤無不驚異的。 許久后康老太太紅著兩眼,招手讓花羨魚到她跟前,一把摟進懷中,口中一疊聲道:“好孩子,好孩子……” 想為父母造一處長眠之地的心,康老太太并非沒有過的,但到底已嫁做人婦,多有不便;二則,梁家當年是戴罪之身,若康家貿然出頭怕是牽連頗多??道咸坏貌蛔髁T了。 不想這些多年后,就是自己都快要歇了那心思了,小小年紀的外孫女卻能明白她心底的苦楚,解了她一世的為難??道咸罡欣蠎汛笪?,一時忍俊不住又潸然淚下的。 衣冠之冢,可無名無姓,外人不可知,卻能讓先人安息有處,不至于不知該魂歸何處,游蕩無依;生者亦可寄以哀思,又可四時祭祀,是再美滿不過的事兒了。 然,理兒是這個理兒,康老太太到底是康家的媳婦了,要給梁家修冢立碑還得如今的康家當家人,康舅父起頭的好。 但都知康舅父最是孝順的,只要是康老太太所說,他沒有不依的,這就容易了。 那夜,康老太太和花羨魚一塊商議起衣冠冢的事兒,康老太太執意要親手為父母和兄長各做一身衣冠,且說做便做,當下尋出眼鏡來就要動針線的。 可見康老太太是十分高興的。 ☆、第三回 花父再名落孫山,三房做親河東獅(四) 因說得太晚了,那夜花羨魚就在康老太太屋里歇了。 后來康老太太私下對康大奶奶說:“羨姐兒是個有心的,別人給她一分的好,她便能還別人十分情的。能有這等品格,若仔細教養,日后她若有心鉆營也是個有出息的,不比你們家男孩兒差;就是沒那心思,安于相夫教子了,也是個興家旺夫的?!?/br> 康大奶奶十分清楚她母親是什么見識的人,沒想她母親卻這般高看她女兒,康大奶奶是十分的欣喜。 康老太太又道:“我如今精神頭雖不比從前了,但閑時你把她帶來,我也還能教導她些為人處世之道,不至于讓不知深淺的,耽誤了她去?!?/br> 康大奶奶聽了大為喜歡,母親的手段和才情,康大奶奶再清楚不過了,若女兒能得母親教導,日后不求能大富大貴,也是一生安穩的。 而且她母親如今連親生孫女都不教養的,卻分外看重自己女兒,可見母親對自己女兒的喜歡,教導時也定會毫無保留,所以康大奶奶得康老太太這話,沒有不應的。 自然這些是后話,只說次日,花羨魚一家從康家出來就到普渡寺去了。 韓束從康舅父那里又得了一門小火炮,聽康舅父說是從前海上商貿時,在紅毛傳教士那里得的,不過是個玩意兒。 韓束卻不這般以為,因他發現這小火炮比例工整,做得又十分的精巧,絕非玩意兒這么簡單。 只是不論是花家還是康家,都沒像他們韓家那樣沙場出身的,自然就說不到一處去了,只留韓束自己慢慢琢磨那小火炮的奇妙之處。 得了好東西,韓束自然也有歡歡喜喜地拿給花羨魚看的,可花羨魚只遠遠地瞥了一眼,什么也沒說便扭頭上車了。 韓束這些年被養在將軍府長房,多少人情冷暖,轉面炎涼的,讓這少年的心早變得十分敏感。 花羨魚毫無緣由的冷待,讓韓束覺著茫然無措。 韓束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對了,讓這個曾經用十分真心待自己好的小姑娘,這般轉面無情。 一時不得其法,韓束只愣愣地看著花羨魚她們的車,心不由得泛起一絲酸澀,還是花淵魚過來拉他才上的車。 上了車,花淵魚就問道:“你同我meimei鬧什么性子呢?怎么就成這般形景了?” 韓束茫然苦笑,答非所問的,“到底是我先負了她,負了一個真心待我好的人?!?/br> 花淵魚沒聽清,又問道:“什么?” 韓束低著頭,又苦笑道:“也罷,到底是沒結果的,今日能了斷了,他日能成就一樁好事也說不準的?!?/br> 只是韓束自己都不明白的,為何越說要丟開手,心底越是苦澀不堪的。 而那車里,康大奶奶也瞧見了方才小兒女們的動作,問花羨魚道:“你成日家束哥哥長,束哥哥短的,口頭心頭一時不忘,恨不得長在你束哥哥眼前的。怎么這兩日卻舍得和你束哥哥鬧起脾氣來了?要鬧,鬧兩日也就夠了,再多就該說你氣性長了?!?/br> 說著,康大奶奶教導起女兒來,“雖說我們女子無需要有那樣可廣納百川的胸襟,但到底也不能太過小性兒了。你和你束哥哥就是有再大的不痛快,都不及他對你的救命之恩。昨日你自己也說了,你不是恩怨不分的,不能因著一點小事兒,而寒了人心?;仡^趕緊同你束哥哥賠不是去,女孩兒家先低個頭,也不是什么打臉的事兒?!?/br> 花羨魚聽了心里委屈,咬了咬嘴唇,道:“媽說的我自然都知道,我也沒鬧什么性子,只是覺著一年大二年小的,我如何還能似舊年那樣,時常在家里兄弟跟前混鬧的?!?/br> 雖說話里還有些賭氣之意思,但康大奶奶覺著也不是沒道理的。 只楚氏聽了,卻當花羨魚還是孩子氣的話,笑道:“好,好,我們阿羨大了,不和他們一塊玩兒了,是正經的大姑娘了?!?/br> 車里的人都笑了起來。 一場取笑下來,普渡寺也到了。 下車時,韓束又瞧見花羨魚了,只見他欲言又止的,最后到底也沒敢過來,只蔫蔫地跟在花景途身后進寺去了。 花羨魚一家去普渡寺目的十分明確,一是為花羨魚祖父冥壽,二為還愿,三求花景途秋試高中。 所以花景途不但在寺中大作法事,還請來戲班酬神。 在祈求神佛保佑花景途科舉順遂之時,花羨魚比康大奶奶還用心十分的。 因花羨魚記得夢中之時,花景途此番秋試又未中,從此棄文從商了。 雖說花景途頗有經商之才,日后他們這房甲富一方,可花羨魚知道,父親并非無憾的。 想罷,花羨魚不禁怨起自己來,怎么夢中的自己不去問明當時舉試的到底是什么題目,若知道了,如今她也好說給父親聽的,那怕現今有不同于夢中題目的可能,能多作一手準備,也是有備無患的。 但回頭一想,花羨魚也不得不作罷,只道事到如今,再想那些有的沒的也無濟于事了,唯有誠心祈求神佛保佑一途了。 這日,花羨魚一家就都在寺中住下了。 翌日也是昨日的過程,只是在午后之時,花景途在山門外竟撿到一個昏死過去的人,驚動了全寺。 因當時花羨魚正好在花景途身邊,所以也瞧見了。 只見那人年約十四五,骨瘦嶙峋的,面上更是一片污濁不堪,但也不難看出他原來的面目,是個五官十分周正的孩子。 也只看這一眼,就夠花羨魚如遭雷噬般,整個人震驚得不能動彈的。 因這人她花羨魚認得,也算是舊相識了,只是沒想到如今在這里就碰上了。 花羨魚記得,這人姓傅名澤明,表字子允,是乾和八年的金科狀元。 具夢中所知,傅澤明前半生困苦潦倒,但金榜題名后得皇帝尚了公主,一時風光無兩,在其到南都赴任時與韓束結交,交情不淺。 這人最為賞識的就是柳依依的詩詞,故而公主對柳依依亦有來往。 就在花羨魚低頭思忖,惶惶不定時,花景途在不省人事的傅澤明手中取出一張血狀來。 花景途展開細看,只見上頭筆鋒交錯,言辭犀利,字字泣血鏗鏘,擲地有聲?;ň巴井斚戮捅簧项^的文采與風骨所折服,對傅澤明的文章青睞有加。 從血狀中,花景途也已略知傅澤明的身世。 這傅澤明非本省人士,來自滇南名門望族,其身一系還是嫡系,其父還曾是宗族族長,只可惜突遭橫禍死了,留下孤兒寡母,受叔父照拂。 沒想這叔父心存歹念,不愿見傅澤明日后為傅家正統的嫡子嫡系,便讓人誣告傅澤明之母當年不守婦道,再證其所生下的傅澤明并非傅家血脈,將他們母子族中除名,趕出了家門。 傅澤明之母本是良善柔弱之人,無端得如此罵名,一時郁結心中,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了。 傅澤明身負不白之冤與血海深仇,但卻求告無門,被與其叔父狼狽為jian的官府,以無籍無貫來歷不明為由,一再驅逐,直至傅澤明被驅趕出了云南。 都沒想到傅澤明小小年紀竟有這番遭遇,令花景途對傅澤明惜才之余,再添同情之心。 花羨魚記得夢中,后世之人皆只知傅澤明蟾宮折桂,流芳百世的美名,卻不知他竟有如此坎坷凄苦的身世。 經由主持大師醫治得知,傅澤明身體無甚大礙,不過是饑寒體弱所致。 楚氏最是憐貧惜幼的,聽花景途來回說起傅澤明的身世,生出多少憐惜之心來,自然千叮嚀,萬囑托地說不可簡慢了。 而有別于花景途對傅澤明的青眼和楚氏對其的憐惜,花羨魚想得更深些。 花羨魚以為,若按父親所說,傅澤明還是有狀元之才的,日后定還有狀元及第的一日,若今日讓傅澤明欠下他們花家天大的恩情,就算夢中那場潑天大禍花家終究躲不過,那時還有傅澤明這救命稻草在外施以援手,不至于好似夢中一般,除了韓家便投靠無門了。 與此同時,傅澤明已醒來,其為人一如他的文章,骨氣錚錚的,一覺醒來,雖饑腸轆轆,見一桌的素齋飯菜也不動容,只著急地四處找尋他的血狀。 花景途聽聞傅澤明醒來,趕至時就見小沙彌手足無措地勸說傅澤明。 花羨魚為埋下這日后伏延千里的伏筆,耍了一回性子跟著花景途過來了。 只聽傅澤明道:“古有餓者不吃嗟來之食,更遑論我是讀書人?!?/br> 花景途聽了也不惱,上前笑道:“傅公子說得在理,是在下唐突了。只是我家非甚名門之家,用不著施舍這些來博取虛名的?!?/br> 傅澤明也不是不知道理的,也知這家人救他原是好心好意,絕無二心,一概只因自己犯倔不識好歹,所以一時羞紅了臉面,不敢再做聲了。 見狀,花羨魚從后頭鉆出來,故作天真道:“家父與兄長常說,讀書人最要緊的是風骨與氣節??扇羰菫榱诉@些個名節不肯受人好意援手,而枉送了性命,不但不能為父母洗刷罵名,伸冤雪恨,還讓人十分地瞧不起,只道不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罷了?!?/br> 傅澤明聽聞,登時連連后退數步,想起母親的冤屈,和自己所受的人情冷暖,終再難忍耐放聲痛哭了起來,將一年多來的委屈和彷徨一氣宣xiele出來。 花羨魚暗嘆道:“再聰明,如今終究還只是個孩子?!?/br> 待傅澤明哭罷,用了素齋,又盥洗干凈一新,就見他恭恭敬敬到花景途跟前跪下,碰頭有聲。 ☆、第三回 花父再名落孫山,三房做親河東獅(五) 花景途忙扶起傅澤明,道:“我無權無勢,不能助傅公子洗刷冤屈,但依我說,傅公子也唯有靠自己,方能快意恩仇?!?/br> 傅澤明從地上起來,懇切十分道:“先生說得極是,但還請先生能指條明路?!?/br> 花羨魚從花景途身后又探出頭來,笑嘻嘻道:“自然是考取功名,走仕途經濟之道了?!?/br> 花景途彈了下女兒的額頭,笑嗔道:“不得無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