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下午接到通知的京城各大報社的負責人便紛紛趕來,寧云晉將寫好的稿子拿給他們,讓他們抄上一份,盡快將消息傳給交好的商戶。 寧云晉的稿子寫得很簡潔,只是說明戶部有一批軍糧要運送到西北,需要找商人承運,兩日后將會在戶部舉行一場小型招標會,中標的商人朝廷會有獎勵。 雖然并沒有說清楚獎勵是什么,但是誰都不傻,光是能攀上戶部這個門路就已經是天大的喜事,更別說其他的了! 這些負責人都十分興奮地表示絕對會將消息帶到,他們深知這可是一個賣人情的好機會。 送走了這些人,寧云晉又帶著崔群和羅明趕往戶部,商量布置場地的事情。為了規模的問題,他和戶部的負責人差點沒吵起來。 對方覺得時間這么短,即使有商人來也不過十幾二十來人,弄個大一點的房間就可以了。但是寧云晉卻堅持要用一間最大的正廳,并且布置一定要隆重盛大。 最終總算是寧云晉占了上風,戶部的人不得不妥協,按照他的說法去做。寧云晉留下圓滑一些的羅明在戶部盯著,這才帶著崔群離開。 回程的路上,崔群好奇地問,“寧大人,您要求將弄得那么盛大,萬一沒人來可不就出洋相了么?” “你就放心吧!”寧云晉自信地道,“來的人肯定少不了的,我到是擔心人太多了。再說,那天可是會有太子到場,太過寒酸可不行!” 崔群一聽便興奮了,在讀書人眼里,太子可是僅此于皇上尊貴的人物。他歡喜地道,“那咱們這次可要大大的露臉了。您是不知道,自打出了李永的事之后,我們走出去可是頭都抬不起來,就盼著能有個風光差事翻身?!?/br> “李永的事誰能想得到呢!”寧云晉搖了搖頭,道,“別想那些有的沒的,趕快回衙門,我剛剛想起個急事,你來幫我一起弄?!?/br> 寧云晉突然想起來應該要弄的是請柬,或者說是門票,這樣才能控制當日的人數。他帶著崔群回衙門之后,便起草了一份請柬的格式的貼子,讓崔群帶著人抄寫了五十份,然后趕緊在戶部落衙前蓋上公章。 他使人連夜給五家報社的負責人各分了三份,其他的就都留在戶部,特別叮囑,若是有人要,便二十金一份賣出去。 忙完這些安排,寧云晉回家的時候天都已經黑透了,他還饑腸轆轆的晚飯都沒吃一口。寧云晉舒展了一下有些酸脹的肩膀,正準備叫夕顏讓小廚房的人隨便給自己下完面吃,卻看到秦明已經帶著人匆匆趕了過來。 他身后還跟著兩個小廝,一人拎著一個飯盒,從里面傳來的誘人香味,惹得寧云晉立刻肚子咕咕作響。 “倒是你機靈,一回府就直奔廚房了吧!”這么貼心又用的順手的長隨,寧云晉又慶幸自己沒將人弄走。他揉了揉肚子,問道,“怎么這么快就拿到吃的?” “知道公子您錯過餐點肯定餓了呢!”秦明對他溫和笑道,“不過這吃食是大少奶奶吩咐留下的,她見公子您晚上沒趕回來,特地讓廚房給熱著?!?/br> “嫂子還真是賢惠呢!也不知道我日后娶的妻子會不會……唉?!睂幵茣x嘀咕了一句,心中卻有些羨慕大哥與嫂子的鶼鰈情深,連對自己這個小叔子都愛屋及烏,只怕大哥過得更舒心??墒窍氲阶约旱哪切┰阈氖滤秩滩蛔@氣。 秦明的笑容凝固了片刻,這才道,“皇上為公子選的,自然差不了?!?/br> 寧云晉挑了挑嘴角,不以為然。先不說文禛會不會為自己指婚,光是他指婚的眼光就不太好,還是不要指望的好! 他也不想去糾結這些事,便讓秦明將飯菜擱在桌上,凈手之后用餐。 這種招標會對寧云晉和經常在報紙上打廣告的商戶來說并不算是稀奇事,當初《大夏雜報》的一些重要廣告位,他就讓馮成志弄的招標。這一次只不過與平時相反而已,價低者得而已! 但是對于戶部那些固守成規的官員們來說,卻是頭一招,所以真正讓寧云晉覺得累的反倒是和他們打交道。足足忙碌了兩天,他才將這件事安排好。 招標會的時間定在初九的辰時,寧云晉大早上便進宮親自去請鴻明。 他趕到的時候鴻明已經穿上了一身簇新的太子朝服,杏黃的袍服將原本就身長玉立的鴻明襯托得格外精神。 又不是去上朝,打扮這么光鮮也太隆重了一些吧! 寧云晉忍不住低下頭偷偷翻了個白眼,瞧這sao包的樣子,生怕別人不知道他重視這次差事似的! 不過寧云晉原本就只需要太子去當個吉祥物鎮場子,然后在人選確定之后宣讀詔書。只要這兩點不搞砸,他想要怎樣,寧云晉都沒有意見。 兩人一路行到戶部設置的場地,這里已經熱鬧非常,門口停著不少馬車。有一隊官兵真催著車夫將馬車移走,空出巷子迎接鴻明的儀仗。 太子儀仗直接排開,將原本就狹小的巷子堵得嚴嚴實實,之前吵吵嚷嚷的環境立刻變得肅穆起來。 寧云晉能夠清楚的看到地下磕頭跪拜的人們,對皇權威儀的敬畏。他望了一眼這世更加出色,甚至掩藏起本性,變得不再張狂暴戾的雙生弟弟,卻也不知道兩人到底誰更幸運一些。 鴻明早就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場面,顯得格外鎮定。他發現寧云晉正偷偷望著自己,便笑問,“你看著孤干嘛?難道是怕事情辦砸了連累孤不成?” “看今天這個場面就知道來的人不少,太子殿下多慮了!”寧云晉答道,“這次的事情肯定能圓滿完成的!” 見他說得堅定,鴻明這才放下心來,不過他終究太過看重這次的事情,忍不住問,“孤看那些馬車并不豪華,那些商人真的吃得下來嗎?” “再多一倍這些人都能承擔得起的!”寧云晉被他的問話弄得哭笑不得,只好開始給他解釋商人尷尬的地位。 都說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最低,但是到底有多低絕對是太子這樣深居大內的人無法想象的。雖然本朝沒有前朝那么嚴苛,連衣服面料都規定得死死的,可那些商人即使有錢也不敢張狂——除非是有極硬的背景。 除了少數混成皇商,找對了大腿的人,其他大部分的商人在百官眼中都是可以隨意盤剝的。京城的還好點,畢竟即使一家小小的鋪子背后可能都有一個王府,沒人敢隨意伸爪子,但是在地方,每當有災難、或者官員的紅白喜事,或者地方官要像上級討好,這些商人就可能會被要求“主動報效”或者“捐輸”,這使得他們的日子極其難熬。 他們這些商人的納捐比地主也難得多,往往花費巨資才能走門路換來一頂毫無權利的頂戴,可以說苦逼至極,即使腰纏萬貫,他們行事也不敢張揚。 這個招標會為什么被關注,重點就在那“獎勵”之上!畢竟朝廷能賞的還有什么???能夠與戶部搭上線,又能有機會在御前掛名,得到頂戴,對他們來說真是再劃算不過。 寧云晉解釋完之后,吳庸便迎了上來,因此沒發現鴻明聽他說完商人們的境況之后的眼中閃了閃,似乎心中有了什么主意。 就像寧云晉估計的那樣,五十張帖子全部都售空了,光是賣門票就憑空得了七百金的收入,這讓吳庸望著他笑得跟個彌勒佛似的。 “以清揚的手腕,待在翰林院實在是太屈才了,不如到戶部來發揮所學好了!”吳庸打趣地道。 我也想來??!寧云晉對他笑了笑,“其實在下還真是想投入吳大人旗下,可惜皇上不舍得放人勒!” 可惜寧云晉的大實話沒人相信,周圍的人都被逗笑了,唯有鴻明若有所思的掃了他一眼。 說笑了一陣子,招標會便開始了。 主持的人寧云晉選擇的是羅明,這人口齒伶俐,為人風趣,又被自己點著參加過一次小經筵,行事間已經頗有風范,對著朝廷文武百官都能不怯場的人,只是面對五十個商人而已,更是自信滿滿。 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恭迎太子! 五萬石糧食都不過六萬兩銀子而已,對這些商人來說,可能還不到一年送禮的錢,雖然知道后續還會有更多這樣的差事,但是聽說會有太子親至,原本那些商人們都是半信半疑的,此時看到太子往主座上一坐,頓時都激動起來。 能夠成為大商人的沒有誰是傻子,如同貓兒聞了魚腥一般,頓時察覺到了朝廷是要開放一條供商人納捐的路子,或者說抬高商人地位。 實際上納捐得來的官銜對這些人來說用處并不大,唯一的作用就是造福后代而已,使得他們能夠科舉晉身,脫離商人這條路,但是若真能有機會讓他們擺脫如今尷尬的地位,這些人絕對是不遺余力的。 最終這五萬石糧食的運送權,分別以六千兩與四千兩被兩家實力背景雄厚的商家奪得。這個結果讓戶部的人十分震驚,簡直是大出所料,畢竟這個價格簡直相當是白送了,比起預計中的花費少了一倍不止。 寧云晉滿意的點了點頭,若不是自己設置了最低底線,只怕這些人倒貼都是愿意的,不過卻也不能慣著戶部的這幫吸血鬼,這個價格差不多剛好! 以這年頭陸地上的運輸能力,畜力車只能運載千余斤,還要有人馬消耗,遇上不平攤的地段還只能人擔馬馱,因此曾經有一斗錢才運一斗糧的說法,在沒有水陸的地方,要運輸糧食的費用高得驚人。 要是不用這樣的方法,父親好不容易為了前方士兵們爭取到糧食又怎么能送到他們手里! 跟著寧云晉出來這一趟,鴻明才知道自己很多地方的不足,此時他根本不知道這個價格是高了還是低了。不過身在皇宮的人,最會就是觀顏察色,他只是掃了一眼周圍人的臉色,便知道這次的任務應該是圓滿完成。于是在羅明望過來的時候,他笑了笑起身。 從高可捧過來的一個墊著明黃綢布的托盤上取過圣旨,鴻明手一揚展開,“父皇得知各位一片諄諄報國之心十分高興,特地擬了明旨嘉獎你們這次的行為,各位接旨吧!” 文禛自然不可能只是為了這區區五萬石糧食的運送搬旨,而是對此種行為定性而已。與前朝用鹽引交換不同,朝廷明面上還是要出一些銀子作為運費的,但是日后中標的商戶運送糧食到了一定的數量,便可以被朝廷頒發“愛國商人”牌匾一塊,賜頂戴,成為戶部指定的官商。 圣旨并不長,等到鴻明讀完,在場的商人們已經十分激動。畢竟比起花費十幾萬兩銀子送禮也可能辦不成一個捐官,朝廷能夠為他們開放一個這樣過了明路的渠道,實在再好不過! 在一片皆大歡喜聲中,寧云晉開春辦的第一件大事便順利完成了?,F在他手頭上的事情不多,除了翰林院常規的差事之外,負責的倉儲細則剛剛上交還在審核階段,倒是可以輕松一會。 轉眼便到了元宵節,寧家所有人聚在一起賞燈吃飯。直到這天寧云晉才再次見到了寧云祥,他整個人瘦了一圈,人看著精神了一些,雙眸中卻有種沉寂的陰沉。 那幽深的眼睛讓寧巧萍被他掃上一眼就只差沒哆嗦,即使寧云祥以從未有過的和顏悅色和她說話,也再也不肯靠近他。 都說有娘的孩子是個寶,即使在寧府沒有人敢當面對他這個三少爺說三道四,但是這些日子以來下人們私底下的談論就已經夠寧云祥被受折磨了。 即使不知道他曾經給寧云晉下毒,在不知不覺間他的身上也已經被標上了“那個女人的兒子肯定也不是好人”這樣的標簽——雖然這也是事實! 那些異樣的眼光讓寧云祥甚至不想出門,一直將自己關在房間里面,聽聞爺爺說過完元宵便帶自己離開寧府,離開京城,居然有種松了口氣的感覺。 天授二十年元月十六日,寧云晉早上請了個假將爺爺與寧云祥送出了京,下午剛進衙門就被傳進宮里。 大商三皇子親領五萬騎兵叩關,宣布與大夏開戰! 第 109 章 大商全民皆兵,只要能上馬的就是一名合格的戰士。五萬人,已經相當大商接近一半的人口,這分明就是要全面開戰的趨勢。 在寧云晉記憶中,這兩年應該都只是小規模摩擦的??磥泶_實是由于自己那一晚的魯莽舉動,讓大商的人對于歐侯老師的身體狀況存疑,即使他們不會猜到老師已經過世,也可以肯定老師一定身體不佳,這才毫不猶豫地大軍南下。 寧云晉趕到宮中時,乾清宮中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所有的人都面色嚴肅,顯然都對這次猝不及防打響的戰事非??粗?。 五萬兵馬聽起來不多,但是當這五萬都是騎兵的時候,就能在沒有城池掩護的地方來去如風,像是一把尖刀似的扎在大夏身上,不吸夠足夠的血絕對不罷休。 前期的備戰準備從年前就開始了,第一批軍糧在十二號就已經出發。這次文禛召集朝臣過來,就是為了議定領兵的將領人選以及出兵方案。 光只是如今西北駐防的部隊,最多只能防守住偌大的邊境線,若是想要騰出一只機動的部隊追擊,便需要另外派兵。這樣一來,這次領兵的大將軍不但可以領一只騎兵,還能轄管陜寧川三省的兵制。 上一輩子寧云晉就憑著赫赫戰功爬到過這個位置,自然知道只要能打贏勝仗,這個大將軍將有多么威風。不過那一次是由于戰事拖得太長,連綿鏖戰了好幾年,在自己二十多歲的時候才進行大決戰,讓自己有足夠的發展時間。 但是這次是直接從京里發兵,便要遵循大夏的出兵制度。 按照大夏的規定,一次性出動三萬以上兵馬,便只能由宗室監軍,另指一將軍領兵。通常這個宗室指代的是皇子或者王爺,當今圣上的皇子都還小,能讓他放心的兄弟也不多,因此這個宗室人選大部分人的視線都落在了瑾親王和祿親王身上。 宗室這邊的爭斗一般的大臣都插手不了,但是大將軍的選派則可以說是腥風血雨,光是五位閣老的舉薦就分為三種聲音,如果要寧云晉來分,那便是親皇派、親太子派和親二皇子一派,可以說是涇渭分明。 這樣的場合自然沒有寧云晉說話的份,他閑在一旁偷偷打量正聽得十分專注的太子。自從辦好了招標會的事情之后,文禛下首便多了一把屬于太子的座位,開始讓他學習參與政事,并且讓他與自己一起督查三省倉儲的改革情況。 寧云晉能夠感覺到文禛對于太子的愛護之心,從學習方面來說,倉儲之事涉及到兵事、農事等各個方面,只要能理清這里面的細枝末節,就可以對政事有非常詳細的了解。 而且倉儲之事利國利民,雖然在改革過程中可能會得罪一些地主階級,但是只要能辦好,便能提高太子在民間的聲望,將這作為太子插手朝政的第一項政績,真是再好不過。 文禛并不指望一次朝議就可以定下來人選,實際上他心中早就已經有決定,只是想看一看大臣們的風向。其結果卻讓他十分失望,不但沒有一個人能猜到自己的決定,其丑惡的嘴臉更是讓他心煩。 看著吵成一團的臣子們,文禛忍不住將視線投向站在最角落處的寧云晉。果不其然這個小子正睜大眼睛,做出一副聽得十分專心的模樣,光明正大的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