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他捻手捻腳的走到桌前,將那紙包打開,看到油紙里面包著的是一些白色的粉末。聞一聞無色無味的,寧云晉眼珠子一轉,從自己懷里摸出來一包糖粉,直接將之調換了。 聽到奶嬤嬤進門的腳步聲,他連忙又躲進柜子里面,等到沒人的時候一溜煙的跑回老太太院子,期間居然沒人發現他曾經失蹤過。 看著今日出盡了風頭的二哥陪著太子與其他三位皇子來見老太太,寧云祥忍不住露出了詭異的笑。 第90章 四個不速之客拜訪過老太太之后就相攜離開了,出門的時候打頭的太子和鴻皙臉色都不太好,望著寧云晉的眼神像是在捅刀子一樣,明顯是羨慕嫉妒恨了。 那玉簫平日里父皇連碰都不讓他們這些兒子們碰一下,居然就這么送給一個臣子,要他們怎么想得通??? 回程的時候四人也涇渭分明的分成了三撥,正好跟來的順序調過來,太子的馬車當先,二皇子其次,兩個小的依舊在同一輛車上。 鴻昕上車之后還掀開簾子對寧云晉招了招手,頑皮地做了個鬼臉,然后被三皇子鴻陽拉進了車廂,兩小嘻嘻哈哈笑成一團。 只有這種沒什么外人的時候他們才像是真正的小孩,讓寧云晉忍不住莞爾笑了起來,他目送著三輛馬車離開,無意中卻看到三皇子的一個內侍用十分奇怪的眼神偷偷窺了自己一眼。 那眼神帶著一種難以認錯的惡意,讓寧云晉蹙起了眉頭。 說起來三皇子今年也不過九歲而已,宮里沒有母妃照料,上頭又有兩個身份尊貴、背景強大的哥哥,雖然有個當內閣大學士的外祖父,但卻根本派不上什么用處,在幾位皇子中反倒算是最低調的。 要知道許霆雖然身為大學士,卻是個方正迂腐的儒生! 在正統儒生心目中太子的地位僅次于皇帝,就連皇帝自己要更換太子只怕都要把心橫一橫冒死相諫,要他去扳倒太子,換上自己外孫這種事別說干,只怕連想都沒想過。 那個內侍估計有點問題! 寧云晉暗地將這事記在心里,掃了一眼周邊發出厚重呼吸聲的角落,冷冷翹了下嘴角便轉身回府去招待其他的客人。 皇子們的到來就仿佛是一個鮮明的訊息,京城里面誰不知道他們出宮困難,若是沒有皇上的默許,怎么可能出來這一趟。 京官兒大多都生著顆玲瓏心,立刻就想起來折子留中的另外一個可能??磥砘噬鲜菍δ钦圩佑行┬膭佑帜貌欢ㄖ饕?,這才扣著沒發,寧家二子看來是又對了皇帝所好。 下午上門的人依舊還是不多,但是派管家上門的人家卻多了很多。 消息靈通的人都知道自己那折子的內情,這些人多是位高權重的家族,自然依舊愿意與寧家保持友好,除了他們再就是像對寧云晉這個人有好感的,這些帶著友善意味的人大多上午就露臉了。 下午這一批大多是消息閉塞、地位還不夠高的,寧云晉知道這是他們在壓籌碼呢,下午才送禮表示愿意與寧家為好,但卻不敢在情況不明的時候直接出頭表示贊同。 寧云晉的四個下屬也是在午時之后送來的禮,幾乎是太子、皇子們剛走,他們的管家就出現了,看來也是一直關注著這邊的消息。 寧家的晚宴只有家里人,上朝的寧陶煦寧敬賢也都回來了,都是至親之人便也沒再講究食不言,開始說些最近的事情,甚至還寬慰寧云晉,讓他盡管放松心情,等到皇上下了決斷,也就“沉冤昭雪”了。 中午的一餐沒有幾個人吃飽,晚上一邊喝酒一邊聊天,居然將一桌子菜一掃而空,宗正若其走的時候被兩兄弟灌得暈乎乎的,已經口齒不清了。 寧府的熱鬧結束了之后,便輪到宮里了,太子的生辰可是備受關注,寧云晉一邊念叨著自己虧大了,一邊還要挑選幾樣拿得出手的禮物給鴻明送去。 折騰了這么些時日,雖然由于文禛的隱隱維護讓寧云晉的日子好過了不少,但是更多的人卻在擔心皇上真的心動了那些提議。在寧云晉不知道的地方,一個松散的聯盟暗地里組織了起來。 眼見都快到十二月中旬,福建都還沒出事,這讓寧云晉既慶幸將沒有百姓為此遭難,又糾結會不會影響文禛對自己折子中建議的決斷。 心里糾結著的寧云晉為了在任上做出成績,順便表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立場,他決定找點事做打發時間。 十二月十一日,這日沒大朝,寧云晉趕早將另一個侍讀學士莫一凡和手下的四個侍讀召集了起來,開會。 雖然寧云晉的年紀在翰林院是最小的,但他在旗,又掌正印,自然是以他為尊,莫一凡也要聽從他的指揮。 “今兒個讓大家聚在一起,是想宣布個事?!?/br> 輪身高寧云晉比他們矮不了多少,板著小臉的時候尊貴中透著威嚴,他也不多客套,直接開門見山,“這些日子我將咱們的庶務理了理,發現不少應盡之事已經停滯了,反倒拘泥在瑣事上,我已經與張大人商議過,五日后的小經筵便由莫大人率先開講,若是效果不錯,年后便開始固定排班?!?/br> 他的話讓五人頓時面面相覷,莫一凡更是臉色不好,他嘴唇張了張,半晌才憋出一句,“寧大人,這樣不好吧,若是真開講也該是您先……” “莫大人不必憂心,我將舉行下次的大經筵?!睂幵茣x毫不客氣地打斷他的話,他眼睛掃過另外四人,表情嚴肅地道,“既然已經參與小經筵排班,各位也需用些心思。從今兒個開始,每人每隔兩天都要交一篇經筵講稿給我過審。只有寫得好的,我才會考慮安排你們舉行小經筵?!?/br> 見這五個人的臉色都有些古怪,有隱隱的喜,又有淡淡的憂,寧云晉知道他們心里只怕正百感交集,便道,“若是沒事就先散了吧!” 這年頭的等級觀念十分森嚴,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別說寧云晉提出的是這種對他們也有好處的事,即使是無理的要求也沒辦法反駁,最多在背后嘀咕幾句。 等到五人苦著臉離開寧云晉的屋子,便有一人道,“莫大人,你看寧……大人這是什么意思,讓咱們恢復侍講經筵,他也不怕張大人那邊有意見嗎?” 說話的人是羅明,最是精明圓滑的一個人,他說話聲音十分小聲,若是普通人自然是聽不見他在說什么,可惜這次遇上的是寧云晉。 張大人張璟是侍講學士的正印主管,如今經筵之事都由他安排,故而羅明有此疑問。 莫一凡還沒說話,另一個人小聲地問,“若寧大人能讓咱們重掌經筵豈不是好事?” 寧云晉聽出這聲音是李永的,他是上科狀元,行事穩重沉穩,為人又豪爽,因此很得他的老師看重,提拔到了侍讀的位置。上次自己生日,他的東西是第一個送到的,雖然并不貴重,卻明顯花過一番心思。 “你只怕是像劉周書一樣讀書讀傻了?!闭f話的這人是崔群,他神神秘秘地小聲道,“若是皇上滿意,能掌經筵自然是好的,但是弄砸了的話……” “不要在這里亂說話,都回去做事吧!”莫一凡面色鐵青地道,四人看他的神色不好,這才想起舊事,連忙告辭。 這舊事寧云晉也是最近研究翰林院的職責權限才發現的,他找人問過之后才知道為什么明明該是侍讀這邊做主的事,反倒被侍講的人搶走了! 在翰林院里,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都是從五品,但是侍讀學士的排位確在前面,因為最早的時候侍講是為太子掌經筵,自然比為皇帝掌經筵的侍讀學士差一級。 這兩個部門的分配并不清晰,除了都是給皇帝當秘書、擬草稿這共通之處,在太子還沒出閣講學的時候,侍候皇帝讀書、主持經筵這些事情也都一起可以兼顧。 經筵日講作為帝王教育的一部分,不但是儒臣們親近皇帝、影響其行為的機會,也是向皇帝灌輸自己理想、理念的機會,還能與皇帝生出一種亦臣亦師的關系,這才是進入翰林院最大的好處之一。 這一制度自前朝完善之后,本朝也自然的沿襲了下來,每月三講為大經筵,典禮隆重,每天一次小經筵,每次在早朝后半個時辰,讓內閣各部重臣學習經學。 即使是小經筵也包含了各部高官,能在這些人面前賣弄學問、傳述自己的理念,原本是件十分風光的事情,但是同樣的壓力也很大。 前任侍讀學士陳立言是個讀死書的,讓他考試還可以,要每天準備一份沒有陳言、官話、套話,要通講典籍篇章,不但要投君所好,講課內容還要能讓人眼前一亮的稿……如果他能做得到的話,也就不需要靠老婆娘家扶持了。 他剛接手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雄心壯志,但是隨著文禛對他開講的經筵不滿越發嚴重,他的壓力也就越大,最后索性不親自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