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節
書迷正在閱讀:軍婚,染上惹火甜妻、異世之雙狼奪愛、她知道我人人可caogl(百合abo)、什么!他是給我沖喜的第八個侍夫?!、炮灰攻扮演任務、少年風水師、天命道尊、鄰居是殺手(1v1 H)、麻衣狂婿、[綜]然而NPC又做錯了什么
要聞肇自己來,也要費上些時間才能斗得過陶瓚了。 可是,關于在處理應青這件事上,以聞肇看來,陶瓚還是草率了: “陶老可知道,要是發兵應城會有什么后果?” 陶瓚抿緊了唇,隨后道: “傷一腿,久不治,rou腐。若治,必狠下心腸,剜去腐rou。否則,早晚有一日傷及性命?!?/br> 聞肇聞言搖搖頭: “陶老,此事想得簡單了?!?/br> 陶瓚眉頭緊鎖問:“那以陛下何意?” “若要按陶老的話來說,這傷的可不是腿?!甭務厣斐鋈钢刂攸c在心口處,“現在是傷在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說不準,剜去那塊rou,反而傷及性命?!?/br> 聞肇想到了那雙美麗卻看不進任何人的眼,他又接著說道: “如陶老所言,應城今非昔比,手握天下經濟命脈,動它相當于自毀。 另外,更重要的一點,應青到底有多強,沒人知道,她能力戰大軍多少也無人知道。 不瞞陶老所說,我并無把握能打贏她?!?/br> 說道最后,聞肇面露苦笑,這是實話。 陶瓚聽完聞肇的話,沉默了一會兒,而后問到: “那依陛下之見,該如何做?” “揚州之事解決以后,我會親自去一趟應城?!?/br> “這,陛下還請三思。 陶瓚神色微變,并不同意聞言這話。 相比起陶瓚的大驚失色,聞肇卻顯得極為淡然: “陶老放心,也不必憂慮,依我與她打過的交道來看,她應是無心天下的,所以此去應城,也不會有什么危險?!?/br> 陶瓚對于聞肇的樂觀并不贊同,但是又見他眉目堅定,眼神溫和中帶著銳利,想出口的話又咽了回去。 亂世的梟雄和末朝昏君不一樣,聞肇此人城府極深,即是已經謀劃好了事,他確實無需多言了。 其實陶瓚自己心里也清楚,應青不好對付。他們計劃想借此機會除掉她,這個想法還是過于理想化了。 而后經聞肇點播也清醒過來了。 哎,算了,他已經老了,現在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他能有此機會重返朝堂已經是聞肇不計前嫌了,他的確是不能對他所為指手畫腳了。 想到這,陶瓚正色道:“既然陛下已有成算,那臣也就不多言了。 揚州真相臣會和底下的人,公告天下的?!?/br> 聞肇面露淡笑,道:“辛苦陶老了?!?/br> “是臣該做的?!?/br> 陶瓚接下此事很快就安排下去了。 應青屠城這事之所以能那么快傳開無非是寧遠侯的人在各地重鎮安排人手,你一言我一句的在百姓中閑談慢慢傳開。 陶瓚便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索性也把君山和寧遠侯幼子一事給捅開了。 他先是安排一人假裝是從揚州逃出來的,然后讓其去順天府伊敲鼓告狀。 除此之外還安排了人混在百姓中,引得全京都百姓去圍觀審案。 就這樣不到一天的時間,全京都的百姓都知道揚州是寧遠侯屠的,而他還有個兒子藏在君山,準備趁亂東山再起。 順天府伊審了案后,官府迅速出告示。 先走京城百姓圍觀這場離奇的案子,后有官府的告示,很快揚州屠城一事從阿青身上撇開了。 真相快速傳開,事情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扭轉,可以說陶瓚這事做得極為漂亮。 與此同時郭槐開始攻打君山。 君山易守難攻,里面的人馬比郭槐想象的還要多,縱使郭槐勇猛,一時間竟也沒拿下此地。 郭槐和君山僵持了整整一個月折損人馬不計其數,方才最終艱難打下了君山,擒獲寧遠侯幼子,和藏在山里大批的金銀財寶。 郭槐這場仗勝得艱難,正因如此他不敢怠慢,立即展開審問。 君山的仗難打,里面的人骨頭也硬,郭槐費了老大的力才撬開這些人的嘴。 東拼西湊得出了事情的真相。 得知一切后,郭槐連夜寫信命人快馬加鞭把密信送上了聞肇的案頭。 在這封密信中,他們才明白原來寧遠侯會做出這樣的癲狂的舉動,也是逼到了絕處。 據君山的人所說,寧遠侯府從百年前就在謀劃天下,只不過那個時候大寧的江山還算穩固,一直無從下手。 百年謀劃的好處就是方方面面他們都顧忌了,從斂財練兵開始,一直到兵敗的后路都早早準備好了。 一直到現在寧遠侯這一代,他終于等到了機會,可是沒想到最后功虧一簣敗給了聞肇。 寧遠侯自是知道有退路,然而這個退路卻不是給他留的。 等他帶著殘兵好不容易聯系上侯府的人是,卻被告知,其幼子已經上了君山。 從這一刻起寧遠侯很清楚自己是被放棄了,除了他手上的兵馬和銀子。 侯府準備用來東山再起的東西他一樣都碰不得了。 換句話說,寧遠侯只能在外面像一條狗一樣逃竄,才能活命。 寧遠侯自然是不甘,而他落得如今這番地步,最恨的人就是阿青,所以才有了揚州屠城嫁禍這件事來。 總而言之,此事終于還是了解了,接趁此機會解決了一樁這么隱秘的事,也算是萬幸。 不過以聞肇來看,要是君山最后不摻和進揚州的事里,聞肇未必會發現他們。 只能說,還是他們太貪心了,等不及了。 第126章 隨著揚州一事的塵…… 隨著揚州一事的塵埃落定,寧遠侯留下的后患也徹底了結。 天下初定,戰亂平定天下格局穩定,新朝也應當重新建立了。 只不過在這一派新氣象中,唯有應城夾在其中顯得尤為突兀。 應城的立場在旁人看來也很奇怪,不說歸順,也不說不承認聞肇。 只一如既往地安靜,頗有些關起門來過自己日子的味道。 但是京都從上到下都知道,它不好惹,就跟它里面的那個女人一樣不好惹 早先聞肇跟陶瓚說過,等揚州事一了就會親自跑一趟應城。 只是今時不同往日,這一趟該怎么跑也是有講究的。 已知,阿青手里還掌控著,聞肇登基最為重要的一件重寶,傳國玉璽。 現在要想不動干戈取回來,這件事頗有些廢腦筋。 聞肇招人在宮中整整密談了三天,方才終于將此事給定下了。 對于應城來說最為妥當的處置方式,便是給它最高禮遇。 說白了,就得捧著來。 阿青雖然沒有稱帝,但聞肇依舊以兩國邦交之態對待。 他先派遣了使者,正兒八經地送了國書去。 待兩方有了初步共識以后,聞肇方才親自率領使團去來應城。 “這,這便是應城!” 陶瓚微微瞪大了眼睛,細細瞧著那高高聳立,比京都還要巍峨的城墻,心里五味雜陳。 徐靖也看得目瞪口呆,他已經許久未來過應城了,現在這模樣,他也是認不出了。 光外面一堵城墻就如此氣派,那里面能成什么樣,他是想都不敢想。 他也不禁感嘆一句:“難怪世人都說,應城乃是天下第一城?!?/br> 聞肇眸光復雜,他慢慢吐出一口濁氣,神色恢復了淡然,只說: “走吧?!?/br> 說完就駕馬先行,而他對面城門下,已有應城的人在等候了。 徐靖等人連忙跟上。 這一次跟著聞肇來的人,除了徐靖其他都是文臣。 準確說來,此次使團真正帶隊的應該陶瓚。 來迎他們的人也是杭拾甫涂西奉已經陸齊嘉領了幾人。 涂西奉瞇著眼看了半響也把來人看得差不多了。 “這來的人,不太好對付啊,杭大人看來你們要費些心了?!?/br> 涂西奉捏著胡須,臉上的笑有些幸災樂禍。 杭拾甫聞言只能苦笑。 也不知怎的了,旁的地方都是爭權奪利野心難平,搶著冒頭。 他們應城倒好,從上到下都是躲清閑的。 聞肇要和談,城主當時就點頭應了,但轉頭就把這事丟給了他。 這段時間城主迷上了賭錢,沒事就出去在城里的賭坊堵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