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書迷正在閱讀:全才狂徒、悠然重生、末日崛起、黃泉雜貨鋪、重生之別過來、拜師九叔、金牌捉鬼系統、論辭掉魔王這份工作的可行性、神秘家族、安子齊的古代生活(重生)
李宗仁知道蔣介石這一舉動必將惹惱韓復榘,只好委婉地對韓得榘解釋:“向方(韓復榘的號)兄,我正打算向你通報,委座急令暫調該旅以解蚌埠燃眉之急,不日當仍歸向方兄指揮?!表n復榘不理這一套,大吼道:“你告訴老蔣,沒有大炮,我擋不住日軍渡河!” 其實蔣介石這么做自然是想消耗韓復榘的兵力,讓韓軍與日軍兩敗俱傷。對于這一點,韓復榘也心知肚明??身n復榘一直信守的潛規則就是:兵在他在;兵不在,他也就得任人宰割了。于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實力,韓復榘在民族危難的當口,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八百里急退去了。 在撤退的同時,韓復榘還下令正在馮玉祥指揮下與日軍作戰的81師師長展玉堂:“你聽著,立刻將你部撤回,限十小時內撤回禹城!”接到命令,展書堂和部下們十分困惑,但是軍令難違,只得聽命。 1937年12月20日夜,日軍在門臺子強渡黃河,韓復榘部下守軍谷良民部22師師長急忙通電報告韓復榘:“日軍千余人已渡過黃河,我守軍正與日軍激戰?!表n復榘立即下令:“日軍過了黃河,我們沒有大炮是擋不住的,你先撤退到周村好了?!?/br> 韓復榘一面命令所屬各軍向泰安、兗州方向相繼撤退,一面趕到蔣介石派駐濟南的總參議蔣伯誠住處,通報道:“日軍已過了黃河,我軍沒有重炮,難以固守。我已決定放棄濟南,待中央增援,再行反攻?!笔Y伯誠大驚失色,連連發問:“這怎么可以?這怎么可以?沒有委座的命令,你怎么可以擅自撤兵?”韓復榘不耐煩地說道:“我已將命令下達各部,你不走,我先走了。濟南已命令孫桐萱率部留守?!?/br> 韓復榘離開后,蔣伯誠立即打電報告訴蔣介石。蔣介石以十萬火急的電報通令韓復榘不得無令撤退,并令韓復榘死守濟南??纱藭r韓復榘已經退到了泰安,蔣介石于是又命令他必須固守泰安??身n復榘卻對蔣介石的緊急軍令置若罔聞,繼續撤退,退到了兗州,繼而退到濟寧,最后退到曹縣,才停了下來,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飛腿將軍”。隨著韓復榘的逃跑,日軍沒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把山東侵占了,大面積國土就這樣隨著“飛腿將軍”的腳步聲淪喪了。 蔣介石聞訊后大為震怒,但同時,他可能也為找到除掉韓復榘的借口而暗自欣喜。 接下來,蔣介石便周密地布置了天羅地網,要將韓復榘生擒。蔣介石本來設計在河南高級將領機密會議上將韓復榘逮捕,但擔心韓復榘會起疑心,不愿意赴會,于是就設計先讓韓復榘去徐州參加由戰區司令李宗仁召開的軍事會議,再設法把韓復榘引到河南來。不可否認,在謀略運籌上,韓復榘的確不是蔣介石的對手。韓復榘千防萬算,還是逃不過蔣的算計。 1938年1月7日,李宗仁通知韓復榘赴徐州參加軍事會議。韓復榘心想自己是戰區副司令,參加軍事會議理所當然,況且自己素日與李宗仁關系不錯,就毫無顧慮地去了。他哪里料得到,這是蔣介石設計捕殺他的第一步。 徐州軍事會議在8號進行。會議期間,李宗仁忽然接到蔣介石電令,令包括李宗仁、韓復榘等在內的45名將領到河南開封參加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韓復榘滿腹狐疑,問李宗仁道:“徐州會議不是委座欽定的嗎?怎么屁股還沒坐熱,又要移到開封去?”此時李宗仁也不明白蔣介石的真正用意,苦笑道:“想必是日軍渡過黃河,委座欲制定對日作戰的最新部署吧?!?/br> 韓復榘聽罷,心中疑云未散,他擔心蔣介石出爾反爾,算計自己??墒亲屑毾胂?,像這種重大的軍事會議,還沒有開過捕殺高級將領的先例;況且有他的心腹愛將和一營手槍隊保護自己,蔣介石也不容易得手;加之他本身自恃膽識過人,豪情蓋天,擔心如果不去的話,他人會恥笑自己膽小如鼠。于是,思索再三,他便決定次日同李宗仁、孫桐萱等一直前往開封。殊不知,此時的他,已經將一只腳邁進了蔣介石為他設置的死亡圈套里。 1月11日,高級將領機密軍事會議在河南省政府會議大廳舉行,會議安排在夜晚舉行,之所以安排在夜晚開會,預先通知的理由說是為了避免日本飛機的sao擾。到了開會的時候,韓復榘與孫桐萱同車而往,韓復榘的一營衛隊留在城外的裝甲車上。到了河南省政府門口,他們就看見在一盞雪亮的電燈下貼著一張通知,上面寫著:“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遍T前十分忙碌,并有軍警憲兵在指揮車輛,把各色軍車、轎車引到旁邊的空地上。 韓復榘當時坐在車內,心中疑慮大增,但看到將領們紛紛下車,便和孫桐萱一起下了車向里邊走??粗渌麑㈩I說說笑笑,他不免在心中嘲笑自己:“真他娘的邪了門了,我韓某人什么時候這么膽小如鼠了!” 到了第二道門口,左旁屋門上貼著“隨員接待處”,韓復榘帶去的三個衛士、孫桐萱帶去的一個衛兵都被留在接待處。不遠處又是“副官處”,門側貼有一張通知,上面寫著:“奉委座諭:今晚高級軍事會議,為慎重起見,所有到會將領,不可攜帶武器進入會議廳,應將隨身自衛武器,暫交副官長保管,給予臨時的收據,待會議完畢后憑收據取回?!表n復榘又一陣起疑,心里暗想:“娘的,這又是玩什么花樣?!彼统鱿銦?,趁吸煙之際暗暗觀察他人。幾位熟悉的同僚三三兩兩地走過來,邊與他打招呼,邊掏出手槍交與副官處。韓復榘觀察了一會兒,或者是不疑有他,或者是沒有退路,只得走上前去,將佩戴在腰部右側的手槍掏出來放到桌上,等著拿回收據??墒亲蟮扔业?,桌后的副官只是沖著他笑,沒有要開出收據的意思。韓復榘惱了,雙眼瞪道:“笑什么,我臉上有花啊,收據呢!”副官并不惱,笑吟吟地看著他,說:“韓主席,通知您可看清楚了,那可是委座的手諭呀?!表n復榘掃視了一眼通知,惡狠狠地盯著副官的臉,壓著惱意說:“不看得清楚,我會把手槍交給你龜兒子?”副官雖然挨了罵,卻顯得頗有涵養,小心翼翼地提示道:“韓主席,您一直隨身佩帶兩支手槍,這已經不是秘密了。您看……”韓復榘氣得臉色鐵青,只好把腰間左側的另一支手槍掏出,狠狠拍在桌上,引得其他幾位將領探頭觀望,竊竊私語?;鹈叭傻捻n復榘連收據都不要了,一邊大步跨出屋門一邊吼道:“這兩支手槍可是我的寶貝疙瘩,出了差錯可別怪我翻臉不認人!” 正當韓復榘大步流星地走著,有一個人在他身側輕拍了一下,他扭頭一看,原來是本省主席劉峙。劉峙笑問:“韓主席,你這一身威風,是去開會,還是去戰場?”韓復榘怒火未消,粗魯地說:“他娘的,這個鬼年月,人走背運,喝口涼水都塞牙,放個響屁都打晃兒,連一個小小的副官,都敢跟我叫板!”劉峙笑著勸道:“算啦算啦,跟一個小副官叫什么真兒?”兩人就一路說著走進會議廳。 與會高級將領們正交頭接耳嘰嘰喳喳說著閑話,蔣介石一身戎裝出現在大廳門口,大廳內立即寂然無聲。蔣介石臉色陰沉,光著的頭頂閃閃發亮。他掃視了眾將領一眼,挺直上身,不失威嚴地在上首坐下,便開始抑揚頓挫道:“我們抗日是全國一致的,這個重大的責任應該說是我們每個將領義不容辭的責任??墒?,竟有一個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陣地,違抗命令,連續失陷數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巨大?!薄室庾髁艘粋€停頓,將領們都將疑慮、責備的目光投向韓復榘——“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后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有人負擔!” 韓復榘料不到蔣介石沒有任何開場白,直接將矛頭指向自己,他心里直發麻,但他沒有流露絲毫,因為他不允許自己在其他同僚面前顯示出一絲懦弱。韓復榘倒吸一口氣,板著面孔,瞪著雙眼,迎上蔣介石投來的陰冷的目光。兩人無語地對視了片刻,蔣介石的語氣突然變得凌厲逼人,逼問道:“請問韓主席,你不發一槍,從山東黃河北岸,一再向后方撤退,繼而放棄濟南、泰安,使后方動搖,這個責任,應當由誰負?” 這一駭人心魄的當頭喝問,又讓韓復榘心頭一驚。韓復榘本來想,自己放棄山東,蔣介石怎么暴跳如雷拍桌子咒罵都是情理之中的,但蔣介石應該會私自對他進行斥問,這樣一來,不管是不是會遇到軍法相逼,他都是還有回旋的余地的。豈料蔣介石會當著眾多高級將領的面怒斥自己,讓他下不來臺。韓復榘稱霸山東一方已經很久了,儼然已是山東的土皇帝,以傲慢名聞四方,哪里受得了這種欺辱。當下,他的暴戾脾性大發,唰地站起來,一手按著桌面,一手比比劃劃地嚷道:“如果說山東的丟失是我韓某人的責任,那南京的責任該由誰來負?” 蔣介石料不到韓復榘居然敢當面頂撞,立刻臉色鐵青,兩腮青絲暴起,厲聲喝道:“現在我問的是山東,不是南京。南京丟失,自有人負責!” 韓復榘破罐子破摔,大聲叫道:“不錯,黃河天險應該由我固守??墒?,在我22師正同日軍于門臺子黃河渡口激戰之時,有人竟不顧我軍官兵死活,不念黃河天險安危,將五戰區調歸我用的一旅重炮撤走。這筆賬我找誰算?日軍火力極猛,沒有大炮,我靠什么固守?” 蔣介石惱怒至極,猛一拍桌子,將桌面上的一杯熱茶濺到桌上,厲聲怒喝:“本次會議,討論全國抗戰的大局問題,不要亂扯什么坦克大炮!”韓復榘正想反駁,坐在旁邊的劉峙拉住他的手小聲勸道:“向方兄,委座正在氣頭上,你先到我辦公室里休息一下吧!”邊說邊拉著韓復榘從會議廳邊門走了出去。 院子里一片寂靜,燈光斑斑駁駁地灑了一地。韓復榘余怒未消,呼哧呼哧喘著大氣,罵罵咧咧地說:“他娘的,把一國之都交給日本人不追究什么責任,卻拿我韓某人開刀,這不是借抗日之由剪除異己的小人之計又是什么?”劉峙沒有說話,只是親切地握著魂魄未定的韓復榘,走到一輛小車旁,隨手拉開車門,說:“坐上吧,這是我的車子?!?/br> 韓復榘躬身坐進小車,正等著劉峙坐進來,劉峙卻說:“我還要參加會議去,恕不奉陪?!迸镜囊宦?,劉峙關上了車門,轉身徑直往會議室走去。韓復榘見小車前座上坐著兩三個人,以為是劉峙的隨從副官,便掏出煙,悶悶地吸起來。豈料有兩個人異常敏捷地翻到后座,一左一右緊緊地鉗制住了自己。韓復榘大為震驚,問道:“什么人?你們想干什么?”左側的人開口說:“對不起韓主席,我們是奉命行事?!庇覀鹊娜宿袅潦蛛娡舱罩粡埣堈f:“這是逮捕令?!表n復榘看罷,右側人將手電關掉,車內頓時一片黑暗,“開車”,左側的人說到。車子疾馳而出,韓復榘這才如夢初醒。 韓復榘看到街道兩旁布滿了哨兵,又看看身邊緊緊挾持自己的軍統特務,心中已明白了八九分,靜默下來。 小車飛快地駛往開封火車站,車到達后,那兩名軍統特務把韓復榘攙夾在中間,韓復榘亦步亦趨被送上一列鳴笛待發的列車。韓復榘被安置在車廂一角。外面傳來吵雜的談話聲音,聲音慢慢靠近,韓復榘看到是軍統局局長戴笠和軍統人事處處長龔仙舫,雙雙走近自己?!绊n主席,實在對不起,雨農(戴笠的字)實在不愿擔當這樣的苦差,還望韓復榘多包涵?!贝黧叶研Φ?。韓復榘沒心思也沒興致搭話,閉上眼睛,臉朝窗外,沉思著。戴笠向后走開幾步,使了個眼色,一群軍統特務立刻將韓復榘擁圍住,像一堵墻,將韓復榘隔絕在車廂一角。 火車隆隆行駛,沿途各站都不停,直奔漢口火車站。到了漢口站,站臺早備有載滿憲兵和特務的小汽車,自然是為“護送”韓復榘而準備的。韓被直送江邊碼頭,再被送上江邊輪船,渡江到武昌,最后被移交給武昌“軍法執行總監部”,被關押于軍事委員會辦公廳旁邊的一座二層樓上。輾轉了一整天,此時已是1月12日深夜。 韓復榘被關押期間,既無人探視,也無人審問,韓復榘無聊至極,就找牢獄士兵閑扯,他問柵欄外的士兵:“你知道我是哪一個?”士兵立正道:“知道,您是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東省韓主席?!表n復榘苦笑:“你知道的還真不少,不過還不夠全面。我再告訴你,我還是二級上將呢?!表n復榘又沮喪下來,“只不過,他娘的這些官銜只好留著下輩子再用嘍?!庇趾鋈患鼻械貑柺勘?,“你給我算一算,我能活到哪一天?”士兵不知如何搭話,直挺挺地站著,略帶同情地看著這位主席。 韓復榘忽然雙目仇光,叫道:“你算不出來,我也算不出來。只有一個人知道這個日子。你知道他是誰嗎?你知道是哪個設下圈套,誘我開會,把我關到這里來的嗎?”士兵嚇得發顫,小心翼翼地環顧四周,小聲回答韓復榘:“這個,這個我說不上來?!表n復榘破口大罵起來:“他娘的,不是蔣光頭,哪個敢對我韓某人玩這種把戲?”士兵這下嚇破了膽,小聲地哀求道:“韓主席,韓主席,您別再嚷嚷了,讓人聽見,我也要跟著倒霉!”韓復榘仰頭苦笑。 韓復榘被關押了6天,1月19日,高等軍法才組織會審,由何應欽擔任審判長,鹿鐘麟、何成任審判長官,賈煥臣任軍法官。1月21日正式開始審訊。法官提出了韓復榘所犯的罪狀: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在山東強索民捐,侵吞公款,搜繳民槍,強迫山東人民收買鴉片等。最后法官問韓復榘:“以上罪狀,你有何申辯?”韓復榘早就不抱希望,況且在逮捕令上,已經注明了韓復榘的罪狀和革除他二級上將及本兼一切軍政職務的事實,這個審問其實就等于宣判,只是走一個過場。韓復榘是個明白人,心如死灰,法庭上只是昂著頭微笑,一句也不答復,也不請求寬恕。法官再問,他還是一言不發。眾審判官也十分清楚不必多費口舌,便下令將韓復榘押下了。 韓復榘又在二層樓上安然渡過了三天。1月24日晚7時左右,一名特務令士兵打開半押韓復榘的房門。進去后,特務對韓復榘說:“韓主席,何審判長請你去談話,跟我走吧?!表n復榘本來正躺上床上看舊報紙,聽特務說后,暗想“莫非事情還有轉機,無論如何,先去會會何應欽再說”,就下了床,穿上鞋,披上衣服,隨特務下樓。走到樓梯半腰時,他往下一看,院子里布滿了持槍的憲兵和特務。韓復榘方知自己死期臨頭,急忙對引路的特務說:“等一下,我腳上的鞋太小,有些擠腳,我回去換雙鞋再去?!彼呎f邊急匆匆地轉身上樓,這也算是求生的本能反應吧。哪知他的腳剛邁了第一步,子彈就射穿了他的頭。韓復榘一回頭,“打我……”話沒說完,子彈又相繼飛過來,韓復榘渾身顫抖,倒在血泊之中。 一代梟雄韓復榘,就這樣歪著身子躺倒在樓梯半腰,身中七槍而死。 蔣介石得知韓復榘已死的消息,又詳細詢問了所有細節,還假意責怪戴笠道:“你的手下人做事就是不懂規矩,我不是已經囑令不要打韓的頭部嗎?他是二級上將,又是一省主席,怎么可以如此越矩辦事?”戴笠表面上連聲允喏,其實私底下很佩服他們這位蔣委員長對韓復榘所設的擒拿之計。 幾日后,《中央軍報》稱,日軍渡過黃河后,韓復榘違抗軍令,擅自撤退,并攜大量金銀倉促逃跑,被中央軍追捕并截獲云云。為了掩蓋蔣介石設計捕殺韓復榘的陰謀,韓復榘被槍殺的真相一直未被披露。 韓復榘算得上是一介草莽梟雄,雖然沒有受過正統的教育,也能自成一番算計,在戰場廝混強出頭,目不識丁還強作詩,太師椅后要充青天,違抗軍令卻渾不怕,最后糊里糊涂上了牢車。他的一生,真算頗具傳奇色彩了。這樣的人物,這樣無法無天的脾性,已經注定了他必將提前踏上死亡路程的事實,更何況他身處在明爭暗斗,殺機四伏,內憂外患的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假使他真能爭得一席半位,也必將落馬成寇。 不管怎么說,韓復榘是一個危害性的人物,單單從獨斷專權、妄送山東人民性命和坐視國土淪陷、百姓遭殃這兩點,送掉性命也是不冤的。只不過被蔣介石如此算計,多少讓他帶著遺憾和怨恨離開人間吧。相較之下,宋教仁在臨死之前還不忘勸解他的友人志士不要復仇,念念不忘國計民生,真真是君子浩然了。而韓復榘,千算萬算都為了一己之利,那么他的死,我們除了空嘆,也就不余其他了。 第三章 吳佩孚:大義猛士自清高 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因吃羊rou餃子傷了牙齒,之后離奇地結束了一生。吳佩孚死得蹊蹺,當時沒有人深究,后來也無人查證,造成了至今眾說紛紜。吳佩孚究竟是怎么死的?想要知道這個答案,不妨先從吳佩孚家世出身談起。 吳佩孚出生于清朝同治13年(1874年)的山東蓬萊縣,父親吳可成是一個小商人。吳佩孚的父親依靠祖上傳下來的安香雜貨店,做點小買賣,但是只能維持生計。雖說家境不富,甚至清貧,但是,他卻并非等閑之輩只關注每日鹽油柴米,而是胸懷大局,頗有些國家和民族觀念。當吳佩孚還未出世的時候,正值日本明治天皇登基后7年,勵精圖治,變法維新,躍躍欲試準備侵奪朝鮮、臺灣、琉球。這一年有臺灣土著劫殺日本琉球海灘難民的事件發生,日本人乘機挑釁派兵攻打臺灣,結果日軍明明吃了敗仗,卻反而向中國索償軍費50萬兩白銀。消息傳出,中國老百姓極為憤慨。吳可成對日本侵我臺灣這一舉動極為憤恨,總希望有戚繼光一樣的人物出來再驅倭寇保我中華。對于自己即將誕生的子嗣,他也希望能長成如戚繼光一樣的愛國能人。在吳佩孚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親吳可成做了一個夢,夢見了抗倭寇名將戚繼光來到了家中,吳可成忽然醒來,這才知道是做了一個夢。這時候,接生婆來報:“老爺大喜了,夫人生了一子?!眳强沙陕犃?,想到戚繼光剛入家門,恰在這時夫人生子,便料想此子不凡,非常高興,靈感一來,第二個兒子的名字就出來了,之后,他就趕緊宣布名字——名佩孚,字子玉。出處在哪兒?就在戚繼光那兒,因為戚繼光號佩玉。吳可成這樣取名,是對兒子寄予了莫大希望和良好祝愿。 當吳佩孚剛剛長到6歲時,便被吳可成送到私塾就讀。父親吳可成對吳佩孚說:“只有好好讀書,才會成為有大用處的人?!辈λv了戚繼光的雄才偉略,其中,更多是一些傳說性的東西。小小年紀的吳佩孚居然聽得十分認真,吳可成預感到,這個孩子是個讀書的料。這時候,其父就因病棄世而去。吳可成的去世,使吳佩孚悲痛萬分,因為父親是家中的頂梁柱,更是從讀書上支持他,從處世方面引導他的人。這時,吳佩孚可以說已胸懷大志了,父親的死,無疑對他大志的實現帶來較大的影響??墒情L兄吳道孚吸食鴉片,將家業折騰精光,后來干脆在城里開了一家煙店,專門出售和吸食芙蓉膏。吳佩孚后來雖然考中了秀才,卻無謀生技藝,于是包攬訟詞,敲詐勒索,成了無賴地痞,而且也染上了抽鴉片的惡習,成了煙館“普通座”的座上客。 當時的蓬萊縣城,鴉片煙館鱗次櫛比,到處都是,但吸食的地方卻分三六九等。一等的鴉片煙館,房屋華麗,布置精美,而且鴉片出叢,是正宗的洋土,不但煙價高,而且是有身份人的標志,像吳佩孚這樣的落拓秀才是絕對進不去的,他哪里可以與上等人同臥一榻吞云吐霧呢? 可是,有一次,大約是煙癮發作了,吳佩孚來不及走到三四等的煙館去,劈面踅進了一家華麗的煙館,朝雅座一鉆,碰上當地著名的富紳翁欽生正一榻橫陳,吞云吐霧。翁一見癟三樣的吳佩孚,就高聲喝問他進來干什么。吳佩孚低聲下氣地囁嚅道:“想和翁爺商量商量,弄幾筒香香!”翁見他那副猥瑣鬼祟的模樣,氣往上沖,喝道:“你這狗頭,不看看自己是副什么嘴臉,滾出去!” 吳佩孚煙沒抽著,反遭一頓凌辱,覺得“此仇不報,非丈夫也!”于是和一幫無賴商量了一個計策,就是用錢買通了一個乞丐,用紙包著糞汁,乘翁欽生夜間從大煙間出來,劈頭劈腦扔上去,弄得翁欽生滿面糞汁,奇臭無比。 過了幾天,吳佩孚恰巧與翁欽生在一個酒樓里吃酒,結果倆人都有點醉了,東一句,西一句地爭吵起來,吳仗著酒力讓翁飽嘗了一頓老拳。這下子可算捅了馬蜂窩,翁欽生是當地電訊局長的親戚,富甲一方,打聽得,原來扔糞汁的指使者也是他,于是通過縣令,派衙役拘捕吳佩孚到案,幸虧衙門里有朋友,密告于吳,于是他星夜逃往北京。 在北京吳投靠一個親戚以算命占卦糊口,潦倒不堪,不料一天遇見一位堂兄,勸說他從軍,并將吳介紹到天津聶士成那里去當兵,吳佩孚終于走上了一條從軍的道路。 一天,吳佩孚正帶兵在火車站值勤,驀然映入他眼簾的正是當年那位在蓬萊縣叱責他,并打過架的生死冤家翁欽生。原來翁在全國多處開設分店,長春也是他眾多商號中的一支。每年年底翁欽生都要來長春料理一下店務,多則一個月,少則半個月,便乘火車南下回山東。翁欽生眼見自己這位老鄉身著戎裝,肩挎盒子炮,嚇得渾身顫栗,暗嘆真是冤家路窄。心想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于是腳底抹油,擠入人群想蒙混過關。 吳佩孚是何等的眼明,高聲大呼:“欽生,哪里去了?”翁欽生聽到吳佩孚的叫喚,不啻是催命的鬼符,嚇得臉色灰白,心都要跳到嗓子眼,全身哆嗦,一句話也回答不出來。但抬頭一看吳佩孚和顏悅色,并沒有想要和他尋釁報仇的模樣,才期期艾艾地說出自己是要買火車票回老家山東蓬萊。 吳佩孚竭力勸他不要走,翁雖然執意不從,卻不由自主地被士兵拉到吳軍營里去。正當欽生下決心聽憑吳佩孚隨意擺布的當口,吳佩孚卻命令伙房安排酒宴,好酒好rou的招待翁欽生,并和他噓寒問暖的講起蓬萊的往事來。非但不把他看作仇人,還親熱得像同胞兄弟。一連留他住了好幾天,最后還替翁買了車票,備了厚禮,親自執手將他送上了火車。 有人曾問吳佩孚為什么要仇將恩報,他笑著說:“如果沒有翁欽生在家鄉時對我迫害,就不會逃亡出來當兵,這一輩子也只能在蓬萊當個窮秀才,落拓一生,更不會有今天出頭的日子。所以,正是他的壓迫才成全了我。因此我就不能再把他當作仇人了?!?/br> 之后,吳經人介紹到天津武衛軍中去當管帶的勤務兵,正式開始了行伍生涯。后報考開平武備學堂,輟學后到陸軍警察隊充任正目(班長)。升任初等官(相當于排長),先后被授予準尉、少尉、中尉銜。1903年報考保定陸軍速成學堂測繪科,學業一年,1904年畢業后被分配到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工作。于是被差遣去煙臺芝罘日本守田利遠軍事諜報機構從事諜報工作。主要負責收集俄國在中國東北駐軍的軍事情報。月餉50元大洋,除去吃喝開支和寄回家中以外還有不少積蓄。加上其他津貼,半年多時間吳佩孚便積蓄到300元大洋。 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暗中協助日方作戰。于是,在北洋督練公所參謀處任職的吳佩孚,奉命為日本人搜集俄軍情報。一次,吳佩孚攜帶重要資料到新民屯開會,他從錦州登車前往。沿途非俄軍戰領地,比較安全,快抵達新民屯時,大隊俄軍突然出現,截住火車搜查。吳佩孚在劫難逃,有手提的情報資料為證,他被俄軍以“大間諜”之名,抓到沈陽俄軍總部。俄軍嚴加審訊,吳佩孚一口咬定,自己剛從軍校畢業,正在搜集資料,私下進行日俄戰爭研究,并對日俄戰爭發表看法。審訊沒有結果,俄軍司令大為光火,大筆一揮,判吳死刑。將要執行之際,哈爾濱俄軍情報單位又要提審吳佩孚,吳于是由兩個俄軍士兵押解,乘火車轉往哈爾濱。說出來可笑,俄軍方居然按俄軍上尉出差待遇,給吳20盧布旅費。途中,吳佩孚冷眼旁觀兩個俄軍士兵,發現他們煙癮極大,又非常吝惜,便靈機一動,在新臺子車站,用10盧布買了一大堆香煙。他并不抽煙,也不請兩個俄軍士兵抽?;疖囃窘泚y石山時,因爬坡而減速,吳佩孚作手勢,要上廁所。兩個俄軍士兵一心惦記那堆香煙,誰也不愿奉陪,揮手叫吳自己去。吳心中暗喜,從容地走過車廂,回頭望去,只見兩俄國兵背對著他,頭頂上冒出團團煙霧,正在拿他的香煙大過煙癮,吳走到車門口,拉開車門,看準一片草地,縱身跳下,接連幾個翻滾,站起來,毫發無傷,再抬眼一看,火車已經呼嘯而去。由于這一帶流通俄國貨幣,吳佩孚用余下的10盧布,沿途買東西吃喝,安全抵達新民屯。 這次他立了功,因敢作敢為而被北洋軍閥頭子曹錕看上,兩年后當上了管帶(營長)。此后積極投身軍閥混戰并大有“斬獲”,很快晉升為團、旅、師長,不幾年就擁兵數十萬,被封為“孚威上將軍”,盤踞于洛陽,控制河北、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還遙控北京的曹錕政府,成了實力最強的軍閥。由于他會寫詩、繪畫,字也寫得頗好,因此有“儒將”之譽,他也常以此自豪。 可是這位“儒將”卻缺乏儒家所宣揚的“仁”道,他為了實現個人野心,不惜“龍泉劍斬血汪洋”,對其他軍閥毫不手軟,對蕓蕓眾生的命運更不屑一顧。1921年與湘軍打仗時竟下令掘開蕭州的長江大堤,致使許多無辜百姓葬身魚腹;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為了爭取自由、人權舉行大罷工,他殘酷地鎮壓,制造了著名的“二七大慘案”,為自己的歷史寫下了最黑的一頁。 他50壽慶之時,正是權勢鼎盛之日,各地的軍政要人和文化名人、各國駐華使館的武官云集洛陽,清廢帝溥儀也派出其“攝政王”前來祝賀。連曾名震朝野的維新派首領、著名學者康有為也大拍馬屁,獻壽聯云:“牧野鷹揚,百歲功勛才一半;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辈坏憩F了這個“大帥”叱咤風云的氣概,還吹捧他更壯觀的未來。 但是這只“鷹”、“虎”的前景并不美妙。此人雖然精明、狠辣,然而因逆時代潮流而動,終于一敗涂地。 1926年6月張作霖與吳佩孚在北京會談“合作”。為進攻已占據直隸的國民軍,張作霖與吳佩孚棄嫌修好,簽訂反馮盟約。 之后,國民革命軍大舉北伐,他糾集主力扼守湖北咸寧的汀泗橋并上陣督戰,親手槍殺了幾名后退的官兵,然而也抵擋不住革命洪流。兩個月后北伐軍攻克武昌,他大勢已去,可是不像其他下臺的軍閥政客那樣,腰纏萬貫出洋“考察”或跑到租界去尋求外國人保護,而是在國內輾轉流亡。 第二年,他率衛隊逃去四川經河南鄧縣構林關時,受到當地頭面人物的熱情款待。面對滿桌酒rou,他卻說:“免了吧,戰火連綿,百姓不得溫飽,我們還要這么多菜干什么?”只留下四個小菜,其余全叫人撤下。他定于第二天清早開拔,可是地方紳士紛紛前來求字求詩,他雅興大發,欣然應允,撰寫了多首(副)詩聯。在贈給鄉紳楊星如的詩中,有“天落淚時人落淚,哭聲高處歌聲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爾曹”之句,流露出了悲天憫人的情懷,還不客氣地譴責了地主豪紳們的罪惡,令人刮目相看。弄文舞墨的“雅興”救了他一命。當天上午,先頭部隊中了悍匪索金娃的埋伏而狼狽不堪,連秘書長張煌言也被亂槍擊斃了,他卻因推遲出發而安然無恙。 隨后,他流寓于四川的奉節、大足、達縣等地,衛隊、隨員星散,靠依附當地軍閥為活。在成都參觀昭覺寺時,他特地穿上袈裟拍照,還賦詩二首。第一首是: 英雄不避殺身兇,何況空門老梵宮。 偏有情絲難遽斷,雙行血淚灑秋風。 “空門”和“梵宮”都指佛寺。詩意是:我向來將生死置之度外,又豈怕在寺院里終老?但因“情絲”(對世事的千絲萬縷關系)難以砍斷,所以不能皈依佛門。此時他仍以“英雄”自命,卻自知不能東山再起,于是只好“兩行血淚灑秋風”,散發出“末路”的凄涼。 第二首的內容比較簡單,只是說自己雖然不當和尚,但“此后深山同佛”,表明不再過問世事,意思是要有關人士放心。 吳佩孚一生極重信義廉恥,因為承諾不仰仗外國勢力,所以先后艱拒了蘇聯、英美、日本等政府和銀行主動伸出的橄欖枝,這和他日后的落寞有著必然的聯系。 第一次直皖戰爭后,吳佩孚雖遠避豫西,但卻又讓人不得不仰其鼻息,北京政府大到國策小至人事安排,無不頻繁請教于他。這當然就引起了處心積慮欲cao縱中國的蘇聯人的注意,中國共產黨人曾奉“遠方”(中共對蘇聯政府和共產國際的隱秘代稱)之命與吳佩孚聯絡——李大釗就曾充任過使者。 原來,蘇聯人在決定幫助孫中山和中國國民黨之前,最先看好的竟是“反動軍閥”吳佩孚!越飛,這個被蘇聯政府派來中國的特使,因后來與孫中山聯名發表會談紀要而名揚中國現代史,孰料早在他前往廣州游說孫中山之前,就在北京給洛陽的吳佩孚寫過一封信。且看1922年8月19日越飛致吳佩孚的密函: ……我們都懷著特別關注和同情的心情注視著您,您善于將哲學家的深思熟慮和老練果敢的政治家以及天才的軍事戰略家的智慧集于一身…… 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蘇聯人往死里捧了老吳這一通,究竟要干什么呢?越飛繼續寫道:一、“為了便于修復兩國睦鄰關系”,讓并不在政府任職的實權人物吳佩孚同意他們在中國的領土上同日本人談判——在滿洲有駐軍的日本人一直是蘇聯人的后院隱患;二、讓吳接受蘇聯紅軍進占中國的附屬國外蒙古的現實。 待越飛的軍事顧問、蘇聯總參謀部學院院長格克爾將軍自洛陽返回北京后,越飛立即給國內拍發了“絕密”級的電報: (格克爾)從吳佩孚那里回來了,說從未見過這樣完美的軍事秩序:秩序和紀律極其嚴整,cao練和訓練比贊許的還要好…… 可見,正是吳軍的強大實力使蘇聯人以為找準了在華的代理人。然而,民族氣節極重的吳佩孚拒絕了蘇聯人的游說。 即使到了民國14年(1925年),蘇聯人依然沒放棄利用吳佩孚的愿望。 其時,用蘇聯的槍炮與奉系開戰的馮玉祥的國民軍已經失利,馮本人不得不宣布下野并自我放洋,他的部下通電表示“迎吳討奉”,而吳佩孚正雄心勃勃地出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 只要有人出面反對奉軍,蘇聯就會擁護。當時的蘇共中央曾專門開會討論并通過了有關中國局勢的決議,他們的政治局會議第86號(特字)記錄中明明白白地寫著: 中國的事態發展進程,越來越把吳佩孚和他所領導的直隸集團推到首要地位。吳佩孚正在成為核心政治領導人物,同時好像也在成為民族運動重新爆發的中心?!瓍桥彐诘男袆訒斐捎欣木置?,必須加以利用。 有必要同吳佩孚聯合,聯合的結果應當是成立新的中國政府。 下面的話暴露了蘇聯人的險惡用心: 這種聯合不可能有什么牢固性可言,所以在進行現階段的戰爭和成立新的政府的時候,必須從建立真正統一的中國必然要繼續進行戰爭的思想出發,不過這時已經是同吳佩孚及追隨者的戰爭…… 吳佩孚沒讓蘇聯人如愿,一個崇拜岳武穆、戚繼光的愛國軍人,哪會去犧牲國家疆土和民族利益以換取洋人的支持?清朝時在東北當過間諜的吳佩孚不會忘了老毛子曾怎樣掠奪與詐取我中華的大片疆土,而列寧宣稱蘇維埃政府將放棄沙俄時代一切對華不平等條約后,不也照樣食言! 學測繪的軍校畢業生吳佩孚大體上能計算出來,俄羅斯人究竟想干什么——成立一個完全受他們控制的中國政府。但盡管如此,如果吳佩孚地下有知,于身后六十多年后聞知蘇共中央領導人明確提到了要利用他、待戰爭結束新政府成立后再推翻他的陰謀后,想必還會冷汗涔涔吧! 蘇聯人一定困惑極了,正如十幾年后日本人在“吳佩孚工作”失敗后一樣,他們總不明白,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極有民族自尊心的中國傳統軍人,一個公開向國人承諾過“四不主義”(即“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交外國人、不舉外債”)的硬漢子。 休道他風頭正健時,即使最潦倒的時候,他也沒向外國人低過頭——當他退居白帝城時,日本第一外遣艦隊總司令和海軍駐滬特務機關長曾專程拜訪過他,表示愿供私人借款一百萬元和無償贈予十萬支步槍、五百門鋼炮、兩千挺機關槍,支持他東山再起。但吳卻語氣堅定地回答: 過去我曾有槍不止十萬,有錢不止百萬,可見成敗并非槍炮與金錢。我如愿引外援借外債,何必待到今日!中國的事應該由中國人自了。 與蘇聯人的愿望相反,自茲吳佩孚更加仇視蘇聯人,也更認定“赤化”只會毀滅儒家的中國。對吳絕望后,蘇聯人才開始專一做廣州孫中山的工作,這才有了國民黨的起死回生,這才有了國共合作的局面,進而有了北伐的勝利與北京政府的垮臺。 不但蘇聯拉攏吳佩孚,日本也在他身上打主意。首先,在“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駐屯軍司令田代皖一郎等為軟化華北軍民,便通過冀察政務委員會在當時北平的中南海懷仁堂舉行聯歡宴會,招待日軍駐北平的連以上軍官,由駐北平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團以上軍官作陪,還邀請了吳佩孚等人到會。席間,有幾個日本軍官借酒發狂,跳上酒桌唱起了日本歌曲,以示挑戰。在場的國民黨第三十七師一零零旅旅長何基灃見此情景,馬上針鋒相對地跳到桌上高唱了一首中國歌曲,表示應戰。日軍見首招失利,接著又換新招。一名日本軍官拔刀起舞,炫耀起武士道精神來。國民黨第三十八師第一一四旅旅長董升堂憤然跳出來,精神抖摟地打出一套八卦拳,隨著又干脆利落地耍了一套大刀。獨立二十六旅旅長李致遠也挺身而出,演練了一套使人眼花繚亂的“滾堂刀”,顯示出了中國軍人精彩絕倫的武功和勇猛不可欺的氣概。一時間,日軍驚得目瞪口呆,紛紛上前敬酒,企圖將李致遠灌醉。李致遠豪情大發,與日軍對飲。日軍見不是對手,又提出要比賽書法以決勝負。此事正中吳佩孚的下懷,他立即來到桌前,當場揮毫潑墨,用龍飛鳳舞的醉筆寫下了一個大條幅,連在場的日軍軍官也不自覺地擊掌叫好起來。最后,日軍看到一連三個回合都失敗了,黔驢技窮地大喊一聲,突然沖出幾個人來七手八腳抓住了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和北平市市長秦德純,高高地舉過頭頂。國民黨軍官們一見也抓起附近的兩名日本軍官舉了起來。這時,雙方人員怒目圓睜,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宋哲元一見形勢不妙,連忙講了幾句所謂中日應該親善的話,大家這才各自回到座位上來。宴會結束后,二十九軍的全體軍官昂首挺胸,大義凜然地走出了懷仁堂,使日軍精心策劃的這次“鴻門宴”以失敗告終。 然而吳在1932年10月離開成都后,并沒有選擇深山作歸宿之地,而是定居于北京的什錦花園,主要靠“世侄”張學良給“補助費”維生,還寫了一副對聯: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后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個解甲歸田。 雖然沒有“灌園”、“歸田”,但對聯總體是真實的。此人雖然渾身血腥,但尚知道堅持民族立場。1919年“五四”運動時曾表態反對簽訂有損于中國利益的巴黎和約;1935年,日本侵略者為了分裂中國而搞“華北自治”,請他上臺當傀儡,他堅決拒絕。 若沒有日本人的入侵,吳佩孚原本是要在北京城里頤養天年的??墒?,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打斷了他的殘夢。 1937年初夏,日本人通過盧溝橋事變快速侵占了北平,一直不肯去南方做蔣的清客的吳佩孚,成了敵寇轄下的高級寓公。 和吳一樣留在北平的一些有身份的人士怕死也怕失去悠閑的日子,便摧眉折腰事倭寇,其出任偽職的經歷成了終身難以洗凈的污點,這其中不光有吳的一些北洋同僚與舊部,也有北大名教授周作人這樣的名士。 像所有的異族統治者一樣,敵寇急于在占領區建立從屬于自己的傀儡政權。日本人看好了兩個一直與蔣介石不對付的中國人,一個是中國當朝二號人物汪精衛,一個便是曾統兵近百萬的北洋時代最有人格力量、“在北洋軍閥中,比較還像一個人”的吳佩孚。他們希望“汪吳合作”,一南一北,一文一武,敦請這兩位強人出任傀儡政權的頭兒,則亡華春夢便可變現矣。 盡管汪精衛終于答應“合作”,從重慶逃到了河內,但一直在日本人眼皮底下的吳佩孚卻沉默如山,任冷落多時的什錦花園突然冠蓋聚集說客盈門,卻統統無補費精神!這其中,既有他的前部下、后來當了汪精衛偽政權軍事首領的齊燮元,更有戰后被國際法庭絞死的甲等戰犯、日本駐華特務機關首腦土肥原賢二和華北派遣軍參謀長板垣征四郎。吳佩孚不為所動、不受抬舉、不肯附逆,天長日久,院里松柏本色不凋。 北平淪陷后,吳佩孚一直是日方拉攏的重點對象。日方利用這幅吳氏家庭合影,大造輿論。 日本人對吳佩孚是寄予厚望的。日本人大伯通貞受命進入北平,邀見吳佩孚,請吳出山擔負“興亞”大任。吳佩孚沒有答應。隨后日方又派更厲害的號稱“東方勞倫斯”的中國通、日本著名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決心要把吳佩孚拉下水來。且讀一份戰后日本“土肥原賢二刊行會”編撰的一段文字: 當時日本軍以破竹之勢,席卷華北、華中、華南。以王克敏、梁鴻志、德王為首的政府相繼成立。土肥原作為陸軍、海軍、外務三省特別委員會的負責人,正在策劃在三個政府之上建立以吳佩孚為首的中央政府的工作…… 其實吳佩孚也答應過“出山”,條件也極簡單,只一條:請日本人撤出包括東北在內的所有中國領土。而且,他也確實令舊部于河南開封一帶集結改編成了“皇協軍”,甚至還派人在山東境內招過兵,只是后來該部“全部潛逃”,“回歸重慶軍建制”(日本人語)人們才知道了吳氏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