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三記重拳
郭林選拿了一筆資金,雖然不少,但如果都投入到他想要開發的項目中去,還是遠遠不夠。為了更快地推動項目,也是為了風險共擔利潤共享,何潮出面說服了郭林選和曹啟倫聯手,二人認識多年,終于正式合作了。 何潮此舉,還有繼續歷練鄒晨晨之意。鄒晨晨雖然已經借萬眾置業實現了從職業經理人的管理者到所有者的飛躍,持有了萬眾置業的股份,但畢竟還沒有真正實cao過大型項目。如果郭林選和曹啟倫聯手開發的項目,由鄒晨晨具體cao盤的話,一旦成功,會讓鄒晨晨光環倍贈,成為深圳最頂尖的職業經理人之一。 一舉數得并且可以成就許多朋友的好事,何潮一向樂意居中推動。 其次是利道一系列舉措的落地。 如果說讓郭林選和曹啟倫的聯手,制衡了劉以授對一帆的幫助是圍魏救趙之計,那么利道一系列內部改革的舉措,則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舉。 利道內部的改革的舉措,就是何潮當眾宣布的幾點。許多人以為何潮只是說說而已,并不相信何潮會真的落地,卻沒想到,不但落地了,而且落地的速度比預想得還快。 對合同期還沒有結束就叛逃到一帆的加盟商起訴,是利道的第一記重拳。殺雞儆猴,要的就是讓法律意識淡薄只知道利益的加盟商付出代價,并且牢記合同的重要性。 被起訴的加盟商,有的第一時間應訴,有的置之不理,有的主動提出和解,也有的趕緊向何潮保證會繼續履行合同,不再加盟一帆。 第一記重拳,讓簽約一帆的200多家加盟商,回來50余家。也讓還在觀察的200多家加盟商,有一半打消了念頭。 第二記重拳是直營網點的上馬,以及任命羅三苗、劉河和羅道為公司第一和第二、第三號直營網點的負責人。 原先都以為利道上馬自建直營網點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才一個月的時間不到,就在利道同時起訴叛逃的加盟商的同時,利道自建的10家直營網點已經就緒了,不但裝修一新,選址也非常不錯,就在幾個已經一心加盟的加盟商網點的附近,相距不過200米。 羅三苗和劉河、羅道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降價提速,并且推出了深廣、深港、深東等地一日達活動,頓時業務量大增,不但穩固了原有的老客戶,還吸收不少來自其他快遞公司的新客戶,擴大了市場份額。 三家新建自營網點,由于管理規范、服務統一,并且可以直接落實總部的政策,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其后,在衛力丹的負責下,在黃阿姨的配合下,利道又接連建成了十幾家直營網點。 不過讓人不解的是,利道新建的直營網點全部集中在深圳市,并沒有向外擴張。后來人們才知道,何潮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路,先在深圳做出成功的表率,才好進一步向珠三角以及全國范圍推廣。 果然,深圳的十幾家直營網點陸續上馬之后,效果立竿見影,頓時讓心思浮動對直營有抵觸心理的加盟商,再次動搖了想法。并且何潮推出了誰先決定留在利道,誰就可以優先挑選直營網點的位置的政策,并不局限于深圳或是珠三角,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選擇。 正好有一批加盟商想去廣州或是北京、上海,就趕緊堅定了留在利道接受改制的決心。 同時,何潮還對外宣布,利道還會以每周十幾家的速度推動直營網點的建設,一旦直營網點建設完畢,在一定范圍內的加盟商就算改變主意想要留在利道接受改制,也沒有機會了。網點是有限的,好位置也是固定的,所以,下手要趁早。 緊迫感以及可以看到的好處,又讓一部分加盟商改弦易轍,選擇留在了利道。 兩記重拳之后,利道接受改制的加盟商達到了300家,接近了利道加盟商總數的三分之一。 盡管張辰一再放風,告訴加盟商,利道沒有實力自建1000家直營網點,投入過大,而且回收周期過長,利道的現金流不足以支持龐大的開支。但仍然有源源不斷的加盟商開始改變了主意,甚至有和利道合同到期并且和一帆簽約的加盟商,也想再回利道。 好在后來大老板又追加了投資不說,并且提高了補貼金額,才又穩定了軍心。大老板讓張辰親自出面,終于說服了史榮、王渭河和唐仁解,三人以高額的加盟費加盟了一帆快遞。 李超男最終還是留在了利道,并且挑選了距離史榮網點只有100多米的利道新建直營網點,成為了負責人。史榮因此和李超男反目成仇,并且鼓動王渭河和唐仁解二人,聯合封殺李超男。 李超男也不怕幾人的封殺,反正他相信利道快遞的名氣比一帆大了不知道多少倍。只不過他沒有想到的是,多年的朋友一朝反目,手法比他想象中下作多了,不但在他的門上潑屎揚尿,還在他的門前堆滿了渣土,并且讓人打傷了他的手下。 李超男怒了,想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被何潮叫停了,因為何潮的第三記重拳出手了。 第一記重拳是圍魏救趙,第二記重拳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那么第三記重拳就是釜底抽薪! 何潮策反了加盟一帆的200多家加盟商中的100多家的副手,并且副手帶領近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員工,集體回歸到了利道! 包括史榮、王渭河和唐仁解三人。他們三人的副手不但全部回歸了利道,并且還帶走了至少三分之二的員工,讓史榮、王渭河和唐仁解三人幾乎成了光桿司令! 史榮、王渭河和唐仁解勃然大怒,三人同時找到何潮理論,指責何潮不該挖走他們的副手和員工。何潮甚至并不和三人解釋,只是請三人喝茶,告訴三人利道接下來還會持續擴張,還會有針對一帆的靶向性優惠政策出臺,要的就是將一帆徹底打壓下去,不讓一帆長大。 何潮的話說得很明白,從利道成立以來,從來沒有將任何一家同行當成徹底打壓的對象,一帆很榮幸地成為了第一家。但這并不是利道的本心,利道所追求的一直是市場份額,而不是同行間的惡性競爭。但一帆如此針對利道,如果利道不將一帆徹底打敗打殘,會有損利道的名聲,并且會讓其他快遞公司認為利道軟弱可欺。 所以利道想要打垮一帆,并非是出于打擊報復,而是為了利道的長遠發展,也是為了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不讓投機取巧者有任何的幻想。 史榮等人斥責何潮的話冠冕堂黃,但實際上還是為了報復一帆,是斤斤計較。何潮也沒有和史榮等人爭吵,只說不管史榮幾人是不是相信他的話,他依然會按照既定的步伐堅定的前進。 和何潮的溫和但決不退讓相比,江闊的態度就是堅決和咄咄逼人了。江闊回應史榮幾人,就像當初史榮幾人離開利道加盟一帆一樣,史榮等人的副手和員工離開他們,也是自由選擇。利道尊重史榮幾人的離開,希望史榮幾人也理解他們副手和員工再回到利道。 史榮幾人討個沒趣,惱羞成怒之下威脅何潮小心一點兒,萬一出門被車撞、下車被狗咬、走路被絆倒等等,肯定都是倒霉催的,怪不得別人。 何潮在改制過程中,早就不只一次聽到人身威脅了,也曾經遭遇過幾次汽車被人險些別到溝里的險情,他才沒放到心上。 三記重拳過后,利道最終保住了六成以上的加盟商,并且全部成功改制。再加上自建了近200多家直營網點,實力雖然有所減弱,但保留了七成以上的功力不在話下。 而一帆快遞因為利道的三記重拳,不但損失了300多名加盟商,而為了留下人心浮動并且爭取猶豫不定的加盟商,又幾次加大投資力度,比原定多了5000多萬的追加投入才勉強維持住了局面。雖然吸收了利道四成左右的加盟商,再加上自己發展的加盟商,也有了700多家加盟商,儼然是一只迅速崛起的新興快遞公司。但由于管理不善,渠道單一,名氣不大,在業務開展上,接連受阻。 第一輪阻力就是來利道的降價。 一帆成立以后,想以低價政策來占領市場,對外宣稱每單快遞都要比利道便宜20%以上。結果在利道宣布降價20%之后,一帆就降入了兩難的境界。如果再繼續跟進,還要堅持比利道便宜20%的政策,一帆不但無利可圖,每單還要虧損20%以上。而利道由于成熟的體系和管理,即使優惠了20%,依然有20%的利潤。 一帆就不同了,總經理伍合理在利道期間,并沒有直接參與高層管理,說是熟悉快遞行業,卻只知道皮毛??爝f行業看似簡單,但在管理和路線規劃上,也涉及到了數據學、最優化路線等科學知識,保安出身的伍合理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