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家都是諸葛亮,專業化必須帶來社會
下午2時20分,酉港公社黨委會議室,座談會繼續進行。 周立民:我們這次走訪的都是1000元以上的富裕戶,究竟你這個大隊要全面達到這個水平,怎么才能達到。我們應該做哪些工作呢?今年怎么做?明年怎么做?就是這樣個目標,人人都要達到1000元,不容易呢!我們走訪的都有這么幾個特點,會經營,有技術,有本事,有本錢。從他們發展的項目來講,多種經營的收入比田土收入要大得多。養雞,養豬,養鴨,養鵝。金星大隊陳忠范家里,養的rou豬硬睏一片方。養蜂,養鵝,都強。發展這些飼養業的首要條件,都離不開糧食。這些戶,糧食都可以自給,還交給國家,交得最少的都有5000斤。你看而今專業戶分的田土,他還不想讓出來了。嗯! 劉進秋:只有分離出來就好。 周立民:怎么分呢? 劉進秋:像馬福喜那樣的專業戶,如果不種田,專門養鴨,他就省得添置這樣的農具,那樣的農具,專門養鴨,發展快些。國家給他一點糧食。棉花來講,不是土里不得,而是在田里使勁使得大些。仔細研究土里呀,土里的文章比田里的還深些。人們以為田里比地里重要些。人們在鉆研技術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搞點棉花專業戶,把棉和稻分開,發展好些。對水面上,如果國家給些定銷糧,讓一定的人員專門養魚種蓮,保證對國家的貢獻大。從現在看,專業戶比小而全發展可能快些。我們公社的專業戶、重點戶收入大,都是因為種養業搞得好,真正專起來了。全社每畝純收入,除開投工日,只有127元。 周立民:經濟要上去呀,光在田土上打主意是上不去的。 范孝舉:去年,我們全社人平純收入1000元以上的只有馬連舫和陳忠范,而他們的副業收入是主要的。陳忠范占57%,馬連舫占74%。我們是從這兩個專業戶認識到的。所以,在全社狠抓人平純收入1000元以上的專業戶的擴大和發展。 周立民:流通渠道要打通。像周達順家里,養了那么多雞,要給他找好銷路。先不考慮田土調整。群眾自愿的相互調整可以。我們的工作量是從發展多種經營下工夫。像我們湖區,有的是湖。大湖可以劃塊沙。港里,河里可以分段,湖里也可以分段沙?,F在每畝水面只有10元收入,潛力還大得很。對周達順家里,可以好好的研究一下。他堂客養雞,養兔,喂豬,收入2700多元。我們在富裕的基礎上,做好工作,就可以盡快地聯合起來。 余進秋:光靠農村一點田土,要人平純收入1000元,那是不可能的。 周立民:算得到呀!全縣人平1.4畝田土,收成再好,也只有150元,十年以后翻一番,也只有300元,怎么能達到胡耀邦同志提出的2000年達到每人純收入1600元呢!技術很重要,加強智力投資很重要。 熊正鋒:現在致富的方向還不夠明確。要大幅度的發展專業,有點不可能。還是以插好現有的田為主,發展養雞、養鵝、養蜂等小型副業。我還想把折價隊屋款,作周轉資金投放下去,支持社員養牛、養羊。再就是總結幾個重點戶的經驗,在全大隊推廣,鼓勁。還可以組織船隊,搬運隊。 周立民:把田土的負擔、上交減低,就有人要田土了。 陳福初:不能光從田土里提留。 熊正鋒:還有一個東西跟不上去,干部的管理水平太低了。我們大隊的社員不愿意插田,就是一個插幾畝田,都可以搞下副業工??纱蠹叶加蟹N思想作怪:莫好事了別人,搞絕對的平均主義。你也插幾畝田,我也插幾畝田,大家都可以搞點副業工,這樣心里才平衡。隨你怎么搞,田里的負擔再輕,都搞不過副業門路。 廖自梁:現在就是如何解決剩余勞動力的出路問題。例如公社劉進秋書記要我大隊養2500只雞,都怕接得手,怕雞瘟病。我想,要是搞拐了,我如何背得包起呢!我想在早稻秧田里大種榨菜,每畝收入有57元。群眾就是作死力為到田里搞,好像都要把幾粒糧食抓到手著,不然,收入還會減少。我們大隊每人只有1.4畝田,人口還要增多,不抓副業,增加不了收入。 周立民:我們是洞庭湖區,糧食的面積不能減少,貢獻不能減少。要從其它方面想辦法。從水里來講,我們還沒有入門。要叫群眾認識,實踐,要讓專業戶、重點戶來影響,來帶動。不能像過去那樣規定,每人每戶養好多只雞,好多頭豬。要讓群眾自覺地去做。我們的工作就是如何引導。讓農民看到,共產黨就是想盡千方百計讓大家富裕起來。 他說著,站了起來,雙手剪背,說:我們在隊屋的問題上,過去一直沒有松口,就因為這個路子還沒有搞準。生怕還會回到過去的路子。目前來看,就是家庭化,社會化,絕對不再走過去的路子。專一行兩行技術,拔尖,向專業化發展。專業化必須帶來社會化,就是你為我服務,我為你服務,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社會為我服務,我為社會服務,這就是社會化。像周達順這樣的戶,今年養雞500只,明年養雞1000只,后年養雞2000只,就逐步走向了專業化。像美國的家庭喂雞,每戶喂了幾萬只,靠的是機械化?,F在全靠人工養,養得多了,手工適應不了,就要機械。有了機械就會大發展。這就是我們今后的路子。 他加重語氣說:加強領導,這是快速發展的保證。像竹山坡大隊的周克鈞,他現在就有不少思想顧慮。他搞好了,有錢賺,你又不讓他搞了,那怎么行呢?有些人礙愛(眼紅),要插田,不讓他養魚;要加合同款。還有的說,他賺了錢,要他借10000元給大隊。這個大隊還有400畝水面的湖,由一個支委帶隊,一個組承包,一年還交不出1200元。這就說明,包到組沒有包到人好。養魚,小水面可以承包到戶,大水面也可以承包到戶。只認一個人,由他去聯合??傊?,再不搞吃大鍋飯的路。你包給他一個人,他就會邀幾個知己,作神搞嘛。今年下半年,對這些專業戶,好好的總結,大肆的表揚。把專業戶引向正確的道路。既要注意幫助專業戶發展生產,又要教育好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他們愛國家,愛集體,處理好同群眾的關系。從我們調查的對象看起來,都還很注意這方面的問題。還要注意提高他們的技術。對于專業戶雇工的問題,我們沒有作專題調查,但是,我認為專業戶工夫搞不贏請工是可以的。像西竹山公社銀水橋大隊銀水生產隊的種蓮專業戶老盧,請了一個老倌子,每月付30元生活費,200元獎金。這種請工,我看不叫剝削。如果你自己不搞,當包頭,專門要別人搞,那就不行。專業戶發展到一定時候,就會出現聯會。你像老盧請的那個老倌子,他化得來,老盧也化得來。會經營的,同會勞動的相結合。你們可以想一想這個問題,按這個方向,你那個大隊怎么發展。辦法有兩條,一是積極地引導群眾,朝著黨的十二大指出的方向奮斗??雌饋?,加強領導不加強領導,效果大不一樣。一是讓群眾自生自長,不予引導。如今還有少數人的阻礙,像周克鈞那里就是一例。像馬福喜,就是公社黨委、大隊黨支部關心,支持的好。他沒有啟動資金,余書記給他把貸款送上門;他只會養鴨,不會種田,余書記就給他開一張單子,如何施肥,如何使用農藥。先解決認識問題,再規劃好,哪些戶可以養兔,哪些戶可以養蠶,還可以要群眾申請報名,自己愿意搞什么副業,能夠搞什么副業。在晚稻收割以后,進行大肆宣傳,大肆總結。公社里組織單項培訓,由我們縣里派技術人員來講課。五年之內,能不能在全公社達到百分之八十的社員每人平均純收入1000元以上。你們看呢? 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是要這樣搞呢! 余進秋:現在就是專業技術上如何提高,領導如何引導,如何規劃。原來還是方向不太明確。隊屋留著干什么呢?群眾看見隊屋存在,就擔心還要吃大鍋飯,還要搞隊。群眾有顧慮,是有具體原因的。小而全必然走向聯合。聯合就要雇工。 周立民:我們想的政策,想的規定,都要有利于專業化的發展。西竹山公社銀水橋大隊銀水生產隊馮憲義這一戶,就沒有插田,只經營水面,隊上給他糧食。他的問題解決了,他有什么顧慮呢! 廖自梁:我是原先不明白,如果我早明白年把就好了。 周立民:現在明白了還不遲。我們去年也還不敢講隊屋折價,現在才敢講沙。那時也怕再以隊搞,沒有了隊屋,何得下臺呢!中央也是從實踐中認識到的,開頭的文件也不是像現在這樣講的。所以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尊重實踐。我們現在的中央,至所以正確,就是從實踐中認識到好的,就搞。不行的,哪怕是下了文件的,也要糾正。如何搞好農業,真正這幾年才摸到一點門路。我們現在都心情舒暢了,曉得了怎么搞。過去一搞就開會,喉嚨都喊破,還是搞不起來。前兩年,我們提人平純收入1000元,敢啦?不敢的!生產發展,還要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生產一年兩年可以發展,但文化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是長期的。 余進秋:什么叫專業化?哥哥養鴨,弟弟也可以搞其它的嘛。 陳福初:由小而全,發展到專業戶,人為的搞專業戶,到時候還是會退回來的。 周立民:還要注意圍繞專業戶,討論一些問題,如領導、技術也可以專起來。要發展養殖業,種植業,懂技術的人,都可以要他搞起來。如赤腳獸醫,也可以要他承包起來,預防雞鴨病、豬牛病,群眾也有好處嘛。像先前講到的孔凡青,抽水機,也可以專起來。將來,不可能每家每戶都有抽水機,但這又是少不了的。他的電視機上門服務,傳播文化知識,這都是少不了的。還有那戶專門搞手扶拖拉機的,保管得幾多好,刷了又刷,洗了又洗。而今到縣物資局去搞零件的,晚上去,晚上就走了。過去至少在縣城住兩天,看本戲。這些現象都要考慮、分析。發現這樣的新事物,都要支持,不要怕,他發展不成美國那樣的大資本家。就是再多,反正也是我們國家的財富嘛!雇了工,雇工對象的剩余價值沒有全部拿回去,到哪里去了呢?還是在聯合的小集體里嘛。銀水生產隊那個會經營的馮憲義,還是要給他雇請的那個老倌子一大部分報酬沙。財富又交給了集體,交給了國家。當經紀,當包頭是不行的。全公社要來個技術普查。只要有一技之長,會養豬呀,會養雞呀!這都算。發現這些人才,大膽啟用。嗯!你們說呢!嘿嘿!行不行? 劉進秋:行呢!加勁搞去。 余進秋:實踐證明,這些東西是正確的。是可以搞的。劉書記,把今后的打算匯報一下。準備做的那十件好事。 劉進秋:全社糧食今年搞到7000萬斤,早稻每畝增產100斤,晚稻每畝增產100斤。人平純收入300元。棉花去年6600擔,今年8500擔到9000擔。今年年底到明春,在發展生產、生活上,做十件好事。第一、搞好水利建設。如果在一天內下70厘米水,全社就要遭到水的危害。解決水多水不活的問題,興修兩座電排站。第二、公社現有杉樹苗子20多萬株。由公社組織,在溝港渠河邊,營造20萬株水杉。第三、搞好全公社的公路交通建設,解決坑坑洼洼的路段,做到每個大隊、每個生產隊都通公路,通汽車。第四,家家戶戶裝上低音喇叭。高音有很多弊端,從廣播事業的發展,還是發展低音喇叭。第五,加大教育投資,公社投資1萬元,全社每人拿2元,公社負責修好社辦中學,各大隊負責修好大隊小學。第六,全面處置折價隊屋,將折價款收入用作隊隊通電,今年做到20%到25%的生產隊裝上電燈。第七,興辦群眾文化福利事業。每個大隊辦文化室,圖書室,生產隊裝上電視機,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第八,每個大隊辦一個敬老院。今年已對所有五保戶進行了一次慰問,送糧上門。對五保護的關心、照顧做到制度化、常態化。第九,進一步開展愛富扶貧的活動??偨Y富裕戶的經驗,推廣。第十,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改造太白湖,建好1100畝骨干湖。 周立民:要得??!好??!組織學好黨的十二大文件,以十二大精神為動力,落實十二大精神。到2000年要翻兩番。這是一個必須實現的目標。再一個整頓好黨風,學習好黨章,建設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你們這些想法,都符合黨的十二大精神。在十二大正式文件沒有下來之前,先作一些醞釀。根據報紙上、廣播里宣傳的,做好大進軍的準備。你們只要思想明確,認真總結,就會有明顯的效果?,F在有些問題可以跟下頭講。如穩定責任田土的問題?,F在還有一些人不放心,怕變,穩定了,對明年發展生產大有好處。領導班子問題上,我們不打算大動。生產隊班子暫時不動。至于今后怎么搞,又說是公社改鄉,又說是大隊改村,不管形式怎么改,反正加強黨的領導是必不可少的。不可能只要縣里一級,公社一級。這三十多年來,不管怎么改,基層領導班子是要加強的。精簡上層建筑是必要的。中央、省、地,也是減機構不減人,不減編制嘛!大隊干部,生產隊干部是需要的。生產隊至少是1個隊長,1個會計。搞聯隊會計,先摸索一段,因為要有水平才能擔任聯隊會計。大隊干部還是5至7人,這個不算多。當前要如何總結經驗,抓好當前生產,不能出問題。油菜要早抓,產量還不行。要使勁培訓技術骨干,大量工作還是在冬天里做好。我要強調的就這些,你們看好不好??! 余進秋:好呃! 劉進秋:好呃! 周立民:你們幾位支部書記還有么得事吧?嗯!把你們耽誤了一天呢!嘿嘿!我們來學習的。在上面腦子里是空的,接觸實際就感到踏實些。如果你們沒有要講的了,那就請一起吃晚飯。 五時半吃晚飯,有燉雞、紅辣椒炒豬肝、白菜、蘿卜菜、rou絲湯、油炸辣椒、清炒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