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琴聲飛揚
傍晚,老隊長領我走進紅土墻生產隊,一眼望去,梯田層層疊疊,像登天的階梯,伸向白云深處,田里稻苞張笑臉,綠葉舞輕風,茶園郁郁蔥蔥,宛如偌大的綠毯,鋪滿山坳溝壑,還有那炸蕾吐絮的棉花,交織連綿的紅薯,在晚霞照耀下,變得五顏六色,金碧輝煌。老隊長手指前面一座翠綠的山坡對我說:“那原是一座光禿禿的荒山。我們隊里的‘鐵榔頭’帶領他的伙計們,一個冬天開出來的呢!” 我一聽“鐵榔頭”這個名字,覺得新鮮有趣,還想要老隊長繼續說說他的事情,這時村子里飄來一陣悠揚激越的琴聲,它把山村、梯田、群峰全都吸引了。老隊長聽到琴聲,兩眼頓時瞇成一條縫,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自豪地問:“你在這深山溝里聽到這樣好聽的琴聲,是不是感到驚奇?”我點了點頭,全神貫注地傾聽飛來的琴聲。老隊長深有感觸地說:“琴聲好聽。彈琴人的故事更好聽?!蔽页麖埓笃诖难劬?。他給我說開了。 彈琴的青年名叫向青松,出身紅軍家庭。由于他頭腦清醒,眼光敏銳,對壞人壞事鐵面無情,人們都稱他“鐵榔頭”。1968年冬季,一個瑞雪紛飛,梅花盛開的日子,他響應毛主席‘知識青年到農村去’的偉大號召,來到西洞庭湖畔扎根。開始,他被分配到一個國營農場。他覺得這是組織上對他的特別照顧。他主動向領導提出,轉到了最艱苦的紅土墻生產隊。他扛著行李走進紅土墻時,老隊長對他說:“這里條件太差了,連飯都吃不飽,你還是回國營農場去吧!”他說:“低溫里永遠煉不成鋼。我就是看中了紅土墻?!彼滋旌蜕鐔T們一起下田勞動,晚上就著煤油燈看書學習??伤l現隊上的年輕人一到晚上就顯得很無聊,三五個湊在一起,不是打別人家的狗,就是掏鄰近隊上的鳥窩,時常發生一些無謂的沖突。向青松就把自己的書分發給他們看??蓯劭磿漠吘故巧贁?,多數因只上了兩三年小學,文化水平不高,對讀書提不起興趣。他們指著他帶來的那把圓圓的月琴說:“你能彈琴給我們聽嗎?”向青松有點犯難了。因為他學月琴才剛剛起步,還彈奏不出完整的曲子。但他覺得這是隊上的年輕人對文化生活的需要。他應該滿足他們。他對大家表示:“你們給我幾天時間,我一定彈琴給你們聽?!睆哪菚r候起,他每天和社員們一起忙完農活,就抱起他的那把月琴,走進山林里,走到小溪邊,對著松樹彈,對著小溪練,琴聲越彈越悠揚,歌聲越唱越好聽,慢慢地,他開始在田間彈奏,在屋場歌唱,受到越來越多的社員們歡迎。琴聲,成了凝聚人心的紐帶,成了匯集力量的橋梁,激發出了社員們改天換地的熱情和干勁,紅土墻生產隊的農業生產一天比一天好,全隊面貌大變樣。 我見到向青松的時候,已經夜深了。他正在煤油燈下編唱詞,譜曲子。我問:“你是不是要投到外面的報刊去登載呀?”他搖搖頭說:“那些報刊不會登我的?!蔽也幻靼椎貑枺骸盀槭裁??”他說:“你看看,我編的內容全是我們隊上的人和事,那些報刊肯定看不上眼?!蔽蚁蛩岢鲆螅骸拔液孟肼犇憔幍淖钚赂枨?。不會為難你吧?”他笑了笑說:“這一點也不難?!庇谑撬滞度氲匮莩饋?,他唱的雖是紅土墻隊上的人和事,內容卻十分的生動有趣。加上他配的曲子,更是有了打動人心的力量。我朝他豎起大拇指道:“你彈唱得真好!”他爽朗地說:“貧下中農有需要,我就得把它彈好,不然就會讓他們失望?!蔽覔崦前褕A圓的月琴,上面的油漆脫落了很多,顯出幾分陳舊。我建議:“這琴,與你彈琴的水平不相稱了。你應該換一把新琴了?!睕]想到他連連搖頭說:“不能換。絕對不能換。這把琴是我爸爸從解放戰爭中留下來的。我爸爸是部隊的文藝戰士,他拿著這把琴,從北演到南,立過大功呢!每次遭遇敵機空襲時,他總是本能地用身體掩護好這把琴,生怕被敵人的炮彈把它炸壞。你說我哪會舍它而換新呢?!”說著,他抱著圓圓的月琴,十分自豪地彈奏起來,美妙而悠揚的琴聲,把我帶進了一個新奇的境地。 1973年9月11日夜于岳麓山下湖南省第八招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