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節
陳勝淡淡道:“明人不說暗話。有什么說什么好了。先寫信讓他們回來榮陽,等所有人都到齊了,我自然會把事實真相向他們和盤托出。老單老秦老程,都是俠義為先的好漢子。為瓦崗軍大局著想,我相信他們都會作出最明智的選擇?!薄?/br>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一眨眼之間,又是整整三個多月過去了。在這百日時光之中,天下間最吸引人注意的,并非鐵騎會會主,“青蛟”任少名被塞外野狼跋鋒寒所殺,導致與鐵騎會結盟,盤踞九江的林士宏實力大衰。江南成為了蕭銑和宋閥兩家的天下。也不是李閥擊敗了涼州的西秦霸王薛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更不是竇建德自稱夏王,滅掉了窮途末路的宇文閥。而是……關于瓦崗軍。 事實上,李密和翟讓彼此之間,乃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局面,遲早必將決裂。天下有識之士,無不對此心知肚明。翟讓雖然是瓦崗軍創始人,但論智謀、論武功、論聲望,他都不如李密。故此事前人人都預測,這一場內斗,勝利者將會是蒲山公。 但事情最后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李密和翟讓居然同歸于盡,兩敗俱傷。瓦崗軍則公開宣稱一切均是突厥人的陰謀,并展示了顏里回和鐵雄的尸體。鐵證如山,讓人根本無法否認。不過與此同時,蒲山公營內諸多死忠于李密的將領均遭遇清洗,又似乎透露出一絲不尋常的氣息。而剩余的瓦崗眾將領齊聚榮陽,隆而重之地替翟讓李密舉行了葬禮,并公推俏軍師沈落雁這位李密心腹中的心腹為新任大龍頭,則又讓天下人大感撲朔迷離,完全看不透事情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了。 無論如何,翟讓和李密同時死亡,即使瓦崗軍上下軍民都相信了此事是突厥人的所為,但對他們來說,這始終是個重大打擊。假若突厥人近在眼前,還可以軍民同心,盡力發兵報仇。但事實上突厥人遠在天邊,連想要報仇也找不到對象。一時之間,瓦崗軍士氣消沉,隱隱有不穩之像。 長久以來,瓦崗軍最直接之對手,就是盤踞東都洛陽的舊隋勢力。更直接一點講,是掌握了洛陽二十幾萬兵馬的鄭國公王世充。王世充察覺瓦崗軍有隙可乘,于是乘機發十萬兵馬南渡洛水,直撲瓦崗軍而來。榮陽城中聽聞軍情,直是一夕數驚。 危急關頭,沈落雁率兵五萬,北上迎敵。此戰之中,美人兒軍師大發雌威,以聲東擊西之計屢屢蒙騙過隋軍,使其疲于奔命,卻始終抓不住瓦崗軍的主力。再加上率領左右兩翼的將領,如王行本、王泰鎮、王世惲、王道徇等王世充的親族心腹盡在一夕之間離奇死亡,導致兩翼大亂,無法調度。 沈落雁乘機指揮瓦崗軍先擊敗了左右兩翼,然后分兵截斷王世充主力的后路。王世充大懼,于是率兵奮力突圍,被沈落雁預先埋伏在在洛水之畔的主力打了個落花流水。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則見勢不妙,領軍拼死殿后,掩護王世充撤退。卻被南陳太子陳勝沖陣斬殺。至此隋軍十萬大軍之中,被斬殺三萬多,收降三萬多,另有兩萬則各自走散。王世充僅能率領不足一萬殘兵撤退回洛陽,可謂慘敗。沈落雁則大勝凱旋。 經此一役,不但瓦崗軍的士氣和聲勢再度高漲,更令天下人皆知李密和翟讓雖死,但沈落雁領導下的瓦崗軍,絕對只會比以前更加可怕。與此同時,沈落雁回到榮陽之后論功行賞,眾人這才知道,原來擊殺王行本、王泰鎮等人者,同樣也是陳勝。 雖然功勞最大,但陳勝并不居功,更不受賞。沈落雁于是與瓦崗眾將領共尊陳勝為“大路元帥”,號稱其位在大龍頭之上。消息傳出,天下人方才如夢初醒。原來繼承翟讓和李密地位的,根本不是沈落雁,而是南陳太子陳勝。而陳勝只擔當這個大路元帥,明顯是效法突厥武尊畢玄與高句麗弈劍大師傅采林。 可是陳勝為何如此,則天下人又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了。最廣為流傳的講法,則是說陳勝念念不忘恢復祖宗基業,曾經發誓在攻占南陳故土之前,絕不肯正位稱王稱帝。 洛水之戰以后,王世充元氣大傷,幾乎無力再威脅瓦崗軍。沈落雁原本企圖一鼓作氣,強攻洛陽。但陳勝卻認為洛陽乃天下罕有的堅城,強攻堅城,絕非明智之舉。于是建議瓦崗軍改為向四周發展,逐步蠶食洛陽的附屬地盤,孤立洛陽本身。 沈落雁聽從了這個建議,于是發兵攻打黎陽倉和回洛倉,并且一舉成功。得到充足軍糧的同時,也以南陳太子陳勝的名義開倉放糧,以收攬民心。各地小股義軍和舊隋將領、官吏,紛紛聞風而降。瓦崗軍的地盤雖然沒有因此擴張太多,但之前翟讓和李密雙雙死亡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被徹底掃除一空。取而代之者,則是南陳太子陳勝名聲大振,中原大地之上,到處皆是稱頌南陳太子恩德的老百姓。 洛陽已經不足為患,瓦崗軍于是擺脫了東都隋軍的牽制,開始準備向南邊的江淮地區用兵。而這個動作,也似乎印證了先前南陳太子企圖先恢復南陳領土的傳聞。另一方面,瓦崗軍暫時放過了洛陽,洛陽面對的外部壓力減少,內部各勢力登時就不安分起來了。具體來說,是掌握洛陽朝廷的獨孤閥,和掌握洛陽兵權的王世充,這兩大巨頭相互之間的矛盾沖突越來越激烈,甚至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獨孤閥是朝廷外戚,實力根深蒂固。王世充雖然被瓦崗軍大敗,可是實力尤存,未至于一蹶不振。雙方斗來斗去,終于還是王世充這握著槍桿子的比較占上風。眼看形勢不妙,獨孤閥于是就想到了要引入外援的方法。而這個外援……竟然就是陳勝。 其實認真說起來,獨孤閥會想到找陳勝幫忙,也并不算太奇怪的事。當日陳勝在江都,就曾經和獨孤閥打過一番交道。當然,私底下獨孤閥并沒安什么好心,暗地里打過和氏璧和楊公寶庫的主意。但至少在表面上,雙方并未反目成仇。 而且,當時宇文閥的閥主宇文傷發動兵變,殺掉了獨孤閥的重要人物獨孤盛。但陳勝卻又殺掉了宇文傷,更放過了獨孤策和獨孤雄,也可以說是,他對獨孤閥有恩的—— 最近調整了一下作息時間,覺得這樣其實比熬夜碼字來得更有效率,每天也寫得更多了。等到存稿存滿了3天的份量,就再次三更吧……那么,求訂閱求月票啊 第一百二十九章:冊封稱王入東都(上) 既然有這種種關系,于是乎,獨孤閥閥主獨孤峰當然要順著桿子往上爬了。他運用自己的影響力,在東都朝廷內進行運作,讓皇泰主楊侗下圣旨,冊封陳勝為陳王、上柱國、兼東南道大行臺行軍元帥,冊封沈落雁為太尉兼尚書令,并邀請陳勝前來東都輔政。 同時,獨孤峰私底下又任命獨孤雄為密使,派他過來榮陽。卻是為了聯婚!獨孤峰要把自己的女兒獨孤鳳嫁給陳勝,以拉攏這位看起來最具有未來天子相的南陳太子。 獨孤家是鮮卑人,一族之中,向來以出產俊男美女而聞名。當年獨孤閥上兩代的閥主獨孤信,所生的四名女兒之中,竟出現了三位皇后。分別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明敬皇后,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后,以及現在已經占據關中的李淵之母(李淵如今還未稱帝,但歷史上,他稱帝以后追封母親為元貞皇后)。 如今看來,獨孤家是連著做了三朝外戚還不滿足,還想做第四朝的外戚了。當然,此舉也象征著獨孤家似乎已經在這場群雄逐鹿的游戲當中認輸,放棄了自立王朝的想法。 陳勝又不是真要做皇帝,自然對和獨孤閥聯婚的提議毫無興趣。不過恰好在這時候,洛陽卻傳出一個新聞,吸引了陳勝的注意。 被公認為中原武林的最強者,當世三大宗師之首的散人寧道奇,在洛陽現身了。他來到洛陽的凈念禪院,親手把傳國玉璽交給禪院主持了空禪師,更說明這是慈航靜齋之物,請了空禪師暫時代為保管。臘月十五時候,靜齋傳人師妃暄將前來取走傳國玉璽,并把它送給真正有資格擁有它的人。 當時在場者,除去寧道奇和禪院眾僧之外,還有朝廷高官段達和元文都、武林名宿“黃山逸民”歐陽希夷、當世大儒王通、以及王世充手下大將楊公卿。元文都是獨孤閥的死黨,和獨孤策交往甚密。獨孤策曾經向他說過關于陳勝手上那塊和氏璧的事。這時候看見又出現一塊傳國玉璽,元文都就向寧道奇詢問,交給了空禪師的這塊傳國玉璽,和南陳太子手上的那一塊,究竟誰真誰假? 寧道奇一代宗師,自然不會開口直說南陳太子手上拿的是假貨,陳勝嘩眾取寵,欺世盜名之類污蔑性言語。他只是微笑著保證自己這塊確是真正的傳國玉璽,并且把它從盒子里拿出來,向眾人公然展示。傳國玉璽的異能毫不掩飾地全面釋放,當場令在場高手人人為之色變。至于其真假,至此更加沒有人會再作懷疑了。 其實陳勝的這一塊,和寧道奇的那一塊,兩塊都是真正的和氏璧。但世人又怎想得到,天下間居然會同時出現了兩塊和氏璧? 曾經親眼見過陳勝展示和氏璧者,如獨孤策和瓦崗軍眾將領,自然都堅持相信陳勝這塊是真貨,寧道奇那塊是假貨。但歐陽希夷、王通、楊公卿等人,自然是相信寧道奇這塊為真,陳勝那塊為假了。何況寧散人是當世三大宗師之首,成名數十年,論名氣和威望,自然勝過才出現兩年的陳勝。 陳勝當然不在乎世人如何想法。但這件事情的關鍵,就在于臘月十五,也就是一個月之后,慈航靜齋傳人師妃暄將在洛陽出現。毫無疑問,到時候陰癸派傳人婠婠同樣也會出現,和師妃暄進行決戰。而婠婠出現,陰后祝玉妍自然也就不遠了。 另一方面,寒冬時分,也非是用兵良機。天下各勢力皆暫時偃旗息鼓,養精蓄銳,等到明年春暖花開時才再決雌雄。一時間,天下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各大勢力既然閑了下來,又均對傳國玉璽心生覬覦,于是紛紛派出重要人物前赴洛陽。 當日隋文帝楊堅統一天下,勵精圖治,開創出“開皇盛世”。其恩德長在民心,至今仍有遺澤。雖然楊廣倒行逆施,但從一開始,各地起義民軍所喊的口號,就都是“復開皇舊治”,表明大家造反,反的只是楊廣,卻不反隋朝。 現在楊廣已死,東都洛陽由獨孤閥所支持的皇泰主楊侗,卻也因此恢復了幾分威望。所以陳勝接受“陳王”的冊封,非但無損瓦崗軍上下士氣,反而讓各地原本屬于隋朝的官吏與將領,在投奔瓦崗時可以更加理直氣壯,而不必擔心被人說是落草為寇。 至于楊廣原本是死在陳勝手上,現在楊廣的孫子再來冊封陳勝。這當中的荒唐可笑,以及情理不通之處,在現實政治需要之下,就被所有人都一概主動忽略過去了。反正當日江都兵變,是宇文閥一手挑起的?,F在宇文閥被竇建德徹底滅掉了,所謂死人不會再開口為自己辯護,東都朝廷也樂得把一切污水統統都潑到宇文閥頭上。至于陳勝嘛,弒君這等犯上作亂之事,那當然和他徹底無關,純潔得好比小白兔了。 既然受了冊封,當然就應該正式入朝朝覲。其實此舉也并非絕對必要。但恰逢散人寧道奇和慈航靜齋聯手造勢,傳國玉璽出世。洛陽城風云際會,各方群雄畢集。為了完成自己進入本世界的主線任務,宰掉幾個魔門高手,這一場熱鬧,陳勝自然非去湊不可了。 瓦崗軍和洛陽的王世充之間,可謂死對頭。相互之間大大小小斗了上百次也不止。陳勝作為瓦崗軍最高精神領袖,假如孤身入洛陽,顯然就是送羊入虎口。即使陳勝自己藝高人膽大而無有顧忌,但瓦崗軍自沈落雁以下,也絕對不能放心答應。 為了防止萬一,沈落雁自己親率八萬大軍進駐金鏞城;指派單雄信率領雄兵七萬坐鎮虎牢關;王君可、謝映登、侯君集三將率兵六萬坐鎮興洛倉。三路大軍,同時對洛陽形成合圍。一旦有需要,則只要大半天時間,三路軍馬就能同時發動,直撲洛陽城下。 此外,李密當年曾經挑選八千健銳猛士,成立內軍驃騎,分別由秦瓊、程咬金、尤俊達、羅士信等四人為驃騎大將進行指揮。李密對這八千精兵十分信賴和自負,曾經說過“此八千人可當百萬”的說話。沈落雁接任大龍頭之后,更把這八千人擴充至一萬。這一次,就分出半數五千人,由秦瓊和程咬金率領,一起護送陳勝前往洛陽。 只不過,這五千內軍驃騎雖然打出“陳”字旗號,實質陳勝卻不在軍中。好不容易出來散散心,實在不愿意再前呼后擁,處處繁文縟節,搞得自己渾身不舒服。故此秦瓊領大軍在后,陳勝自己則帶著魏征、程咬金、尚青山、夏玉山、唐國仁、唐國義、金城、牛蓋等七八名瓦崗頭領,甩開大隊二十多里地,輕騎單從地行動。沿路上眾人比劃武功,暢談古今,斗酒賽馬,逸興橫飛,熱鬧非常。不像行軍,倒像郊游。 這日晌午時分,堪堪到了偃師城外。陳勝和程咬金等一眾瓦崗頭領放慢速度,挽馬按轡徐行。忽然之間,只聽得身后大路處唿哨聲起。緊接著,二十多名騎士策馬由后趕上,和瓦崗眾人擦身而過。 眾人都看得分明,這群騎士皆身穿胡服,顯然并非中土人士。為首一人年約三十上下,雙眼發藍,背負一雙金色盾牌。第二人也是年青英偉,腰間佩有長劍。第三人則是女子。身穿紅衣,露出粉臂圓臍。隊伍中其他騎士,皆唯他們馬首是瞻。 這時節天下不太平。路上偶遇,雙方都會對陌生人仔細打量,小心提防。彼此擦身而過的瞬間,那名背負金盾的藍眼胡人回過頭來,向瓦崗眾人瞥了兩眼。霎時間,瓦崗眾將都是輕聲低噫,自覺雙眼刺痛,下意識就低下頭去,不再和那藍眼胡人對視。那藍眼胡人面帶不屑笑意,又把目光移到陳勝面上。 陳勝不動聲色,和他對望了片刻。那藍眼胡人自覺投射出去的氣機就似石沉大海,全無反應。以他今日修為,只有其授業恩師才能辦得到這一點。藍眼胡人當即心下凜然,再不敢向陳勝多看。連忙一聲吆喝,率眾人快馬加鞭而走,卻在大路上揚起了大蓬塵埃。 程咬金咳嗽幾聲,叫道:“邪門邪門。這胡虜蠻子眼睛里像是有針,多瞧他兩下,反弄得我老程眼珠子痛。當真邪門??磥磉@家伙定是個妖人,會使妖法的?!?/br> 陳勝失笑道:“這世上哪來的什么妖法?老程別胡說八道了。那人只是武功很高,能以氣機傷人而已。嘿~看他這修為,該不在老跋之下?!?/br> 尚青山和夏玉山兩人,對跋鋒寒的武功極為心折。聽陳勝提起,不由得嘆氣道:“說起來也真奇怪。老跋當日離開榮陽之后,究竟是跑到哪里去了?卻怎么竟會去殺了鐵騎會的當家任少名?老跋行事,當真教人捉摸不透?!薄?/br>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 第一百二十九章:冊封稱王入東都(下) 唐國仁和唐國義兩兄弟異口同聲道:“鐵騎會竟然派人來刺殺沈軍師,分明沒把我們瓦崗軍放在眼里。老跋和太子殿下是生死之交,氣不過跑去殺了任少名,正屬理所當然。好義氣,好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