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五月3
廣電大樓。 許非步入其中,不少人都認得,紛紛打著招呼。到了田領導辦公室,秘書正往暖壺里倒熱水,笑道: “小許來了,田局長臨時開個早會,你先等一會?!?/br> “好?!?/br> 他坐在沙發上,道:“我看局里動靜也挺大,義憤填膺的?!?/br> “可不,要不是有規定,我們都想游行呢??上ё霾涣颂?,只能把美國片禁了?!?/br> 秘書毫不見外,道:“禁了也擔心,現在都靠外片撐著,市場怎么辦?那些人肯定又來鬧。 哎,你都沉寂一年了,今年還沒片子?” “有啊,這不匯報工作來了么?!?/br> “匯報什么工作???你小子無事不登三寶殿……” 田領導進屋,擺擺手,示意秘書出去把門關上,道:“說吧,來干什么?” “聽說您上月跟大領導訪美了,情況怎么樣?”許非問。 “本來進展順利,美方突然變卦,還跟我們打輿論戰,公布了一個所謂‘中方擬作讓步清單’。 我們馬上澄清,大領導也不干了,說要談就到京城談!本來很快安排,誰知又鬧出南聯盟這事,下輪談判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啟動?!?/br> 11月啊,我知道! 許非在心里嘀咕,問:“電影什么條款?” “違規了??!” “您就當閑聊,我又不說出去……哎喲,您還信不過我么,我嘴比拉鏈還嚴呢!” 田領導頓了頓,低聲道:“美方主要提兩點要求,一是每年引進片增至40部……” “它特么不去搶???!”許非也低聲嚷嚷。 “第二,他們要求有100%獨資的公司,來進行音像產品的出版、制作、發行,以及獨資的院線?!?/br> “艸!” 許非直接罵了,他真不知道這些細節條款,簡直亡我之心不死! “當然我們對yishi形態這一塊,一向很重視,不可能同意的?!?/br> 田領導跟他聊了一會,問:“你到底來干什么?” “真是匯報工作。 我和老吳搞了個電影計劃,您看看能不能讓官方幫忙宣傳。還有,我想討一個調查授權?!?/br> “什么調查?” “關于各地電影公司和影院的現狀調查?!?/br> “……” 田領導一愣,隨即沉吟不語。 許非清楚他在想什么,勸道:“都這個田地了,黑的白的全爛到底了,咱就別步步推進了,一步到位吧!” ………… 西四街口。 這里勝利、紅樓、地質禮堂三足鼎立,一向是京城電影旺地,此時卻門可羅雀。日漸炎熱的天氣有些惱人,大中午都病懨懨的。 一對情侶騎車而來,停在紅樓影院門口。 “哎,《尖峰時刻》怎么沒了?” “下線了吧?!?/br> “一個月就下線?我前些天看還貼著海報呢!” 男生跑到售票口,問:“你好,《尖峰時刻》有么?” “沒了,不放了?!?/br> “為什么不放啊,看的人挺多的?!?/br> “你問誰,我哪兒知道?” “那,那《花木蘭》有票么?” “也不放了?!?/br> 男生郁悶,掃一眼旁邊,一溜手畫的國產片海報,就更郁悶。 “算了,不看了?!?/br> “真是,怎么啥都不放了?” 類似的情景在各個城市發生,仿佛一夜間,觀眾發現美國片消失了。 大部分人無所謂,我看盜版碟不香嘛?我抽煙喝酒打臺球不香嘛?但一些習慣去影院的人,尤其喜歡引進片的人,就開始在網上議論。 “我這美國片全撤了?!?/br> “我這也撤了?!?/br> “聽說有政策,禁映美國片了?!?/br> “禁的好,媽的美國佬欺負人!” “雖然禁的好,但我想看電影怎么辦???我可不想掏錢去看那些主旋律?!?/br> “盜版唄,十塊錢四張碟不好嘛?” “其實國產片也有好看的,可天下公司裝死沒動靜啊,去年連賀歲片都沒有,莫非要倒閉了?” “重心轉移到電視劇上了吧,畢竟現在電影市場太爛了?!?/br> “唉!” “唉!” 說來說去,最后一聲嘆息。 這年頭,群眾基本不會了解政策文件的,因為沒有了解的渠道。網上議論著,官方也沒反應,在大家眼里就是默認了。 而在電影系統內部,文件可是公開的。 嗚呼哀哉,愁云慘淡。 “這是要我們的命,不能放美國片,誰還來電影院???” “也不知禁到啥時候,影院沒片放就要黃了?!?/br> “走私片也不行啊,觀眾手里的盜版碟比我們還多呢!” “那你去說,讓上頭解禁?” “別扯,這關頭誰敢去說?媽的,cao蛋的美國佬!” ………… 魔都,上美影。 光這個名字就是一座豐碑,承包了很多人的童年。 從木偶片《東郭先生》《半夜雞叫》《阿凡提的故事》,到水墨片《小蝌蚪找mama》《牧笛》,再到長篇動畫《葫蘆兄弟》《邋遢大王》《舒克和貝塔》《魔方大廈》…… 更別提劃時代的,在當時世界上都是一流的《大鬧天宮》《哪吒鬧?!返鹊?。 上美影輝煌了幾十年,現在也同諸多制片廠一樣,陷入改制、社會轉型的大困局。 此刻,一幫人正在會議室里,研究《寶蓮燈》的發行事宜。 這是廠里第五部影院大片,經歷四年才完成,被視為老動畫人的新嘗試和對市場的突破口。 “發行公司的分成太多,我們投資1200萬,再分給他們,自己還能賺多少? 所以我堅持自主發行,而且各地的電影公司也不是排斥動畫片,老總比較好說話的,基本同意上映?!?/br> “可宣傳怎么辦?我聽說現在搞發行,不僅僅是上映問題,宣傳我們又不懂,是不是還要花錢?” “還有上映了之后,怎么防盜版呢?” “我倒有個建議,可以召集一些志愿者大學生。不打算暑假上映么?正好,讓他們把拷貝帶回家鄉去,兩兩一組。 他們負責送到當地的電影公司,并且監督,我們給報銷路費?!?/br> “這法子行么?” “人家憑什么這么辛苦啊,就為點路費?” “年輕人還是真誠善良的,我們跟他們溝通溝通,說不定就能招來呢?!?/br> 跨入90年代,上美影的日子愈發不好過,人才流失嚴重,資金短缺。更主要的是面對市場變化,不曉得該如何運營。 討論來討論去,心里都壓著一塊石頭。 正說著,外面有人報告:“主任,橡果的人拜訪?!?/br> “什么橡果?” “天下影視旗下的一家公司,專做發行的?!?/br> (上章進去了。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