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影后
“最佳新人獎,李燦森《香港制造》!” “嘩嘩嘩!” 一個消瘦清奇的男子站起身,頗為激動的上臺領獎。 他被陳果發掘進入演藝圈,作品不少,代表作不多,也就《香港制造》《狗咬狗》。此人氣質古怪,適合演那種在黑白之間游走的角色。 “最佳女配角,梅艷芳《半生緣》!” “最佳男配角,姜聞《風聲》!” 《風聲》里面,葛尤的風格非常內斂,梁佳輝有男主角提名,沖淡了配角投票。姜聞這種張揚酷烈的表演,看樣子很對評委胃口。 不過老姜沒來,陳可新代為領獎。 跟著一堆技術獎,張婉婷夫婦精心打造的《宋家皇朝》,撈得美術指導、服裝設計、原創音樂三項。 《宋家皇朝》或許沖著史詩大片去的,但以港島的地域文化,壓根就拍不出史詩?;蛘哒f整個華語圈,能拍史詩的導演都極少。 “最佳編劇獎,讓我們來看看……” 咚咚咚咚,激動人心的音樂響起,大屏幕映出提名者的現場畫面。杜國威、麥當雄、韋家輝、陳果,也是響當當的字號。 還有一個沒來,連照片也冇,只得弄張電影劇照湊合。 “哈哈!” 旁人不知內情,鞏麗幾個忍不住樂,許老板在香港還很神秘。 “杜國威《南海十三郎》!” “嘩嘩嘩!” 許老板在酒店里拍手,三級編劇不是辣么好當的!其實他個人意見,覺得《一個字頭的誕生》更好。 講一個人站在人生的岔路口,兩種選擇帶來兩種不同的際遇。有點像《羅拉快跑》,但比羅拉早了整整一年。 這類實驗性的先鋒敘事手法,簡直是港片中的一股清流,可惜不受評委喜愛。 頒完編劇獎,司儀鄭裕玲、張達明串了一段場,跟著頒獎嘉賓上臺。 “這屆競爭相當激烈??!舒淇和吳倩蓮都是首次提名,劉嘉玲是第四次,鞏麗第三次,maggie不用講,她拿都拿了三次??!” “你看過《風聲》么?” “當然了?!?/br> “你覺得誰更出色一點?” “呃,呃,讓我們來拆信封吧!” “獲得17屆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的是……” 砰砰砰!現場圖像又映在大屏幕上。嘉賓頓了頓,微感驚訝,念道:“張蔓玉、鞏麗,《風聲》!” “哇!” 底下也有些意外,隨即嘩嘩嘩鼓掌。這是繼第2屆金像獎,麥嘉、洪金寶雙影帝之后,又誕生了雙影后。 而倆人經過短暫的小波瀾,心態迅速平和,手拉手上臺。 往那兒一戳,宛如絕代雙驕。 “感謝大會,感謝評委……拍這部戲,我收獲非常多,我們也成了好友。老實講,能一起獲獎還是很開心的?!?/br> “對,這應該是最好的結果?!?/br> 緊跟著,梁朝韋憑借《春光乍泄》奪得最佳男主角?!断愀壑圃臁窋孬@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堪稱最大黑馬。 “感謝陽光影業,感謝宋先生和8萬英尺廢膠片……” 陳果去年在金馬獎已經風光一回,今年又嗨了一次,在臺上無比激動。老宋在底下風輕云淡,裝逼如許老板。 跟往年許多屆一樣,本屆結果一出,引起了不小爭議。 50萬成本、191萬票房的《香港制造》,干掉了諸多大制作,觀眾痛罵評委刻意走小眾路線。 雙影后也被議論,而鞏麗、姜聞的大陸身份,甚至被某些媒體評價為“回歸后表忠心”。 而短短幾天過后恢復平靜,因為記者又追逐新熱點去了,娛樂圈永遠不缺新聞。 …… 許非和鞏麗的交情,最早是通過張國師建立的,拍《風聲》時才越來越熟。 倆人同歲,言談上沒啥顧忌,很快成了好朋友。 典禮結束的第二天,他設宴慶賀,擺弄了一會獎杯,道:“我猜你肯定不是滋味,分享哪有獨享的好?” “你怎么總挑撥我們關系???” 鞏麗搶回獎杯,道:“我告訴你啊,其實到我們這個階段,對獎已經不看重了。你公允評選,拿不拿無所謂,除非這人明擺著不行,你還給她獎,這就得說道說道?!?/br> 嗯對,十幾年后你就懟金馬獎來著。 “《荊軻刺秦王》拍的怎么樣?” “就那樣吧?!?/br> “戲不好?” “不是,怎么說呢……” 她組織了一下語言,道:“陳導這人吧,總愛拍點形而上的東西。戲挺好,但可能不被大眾接受。 我演的也有點別扭,感覺發揮不好。 哎對了,你不說給我準備戲了么?在哪兒呢?” “哦,會有個導演找你,到時再說?!?/br> …… 鞏麗回象山了,許非還要待幾天。 此刻,他正查看從大陸運來的一批貨物。一個個大箱子,里面是首批10萬件t恤。 黑白兩底色,胸前印有各種圖案,比如用抽象的裸體女人拼成的蘋果派,或者蘋果派里支棱著兩條美腿…… 還有英文字:ameripie! 這是仙人掌下單給香港又外包給伊蓮的衣服,香港是自貿區,除了酒類、煙草、碳氫油類、甲醇之外,貨物進出都是零關稅的。 而以許老師的腦洞,他甚至想創立一個“美國派”性用品品牌。后來覺得麻煩,且名聲不好,這要被女朋友們發現,還不得親身試驗? 苦的是自己! 于是計劃改變,只跟廠家合作,推出美國派爽滑快感系列…… “許總!” 阿楚收到了一個消息,過來匯報:“美國那邊已經談的差不多了,公司叫火車頭,有比較豐富的院線發行經驗,還是4千萬美元價格?!?/br> “可以!” “杰瑞想試試在暑期檔末尾上映,想讓你再撥點宣發費?!?/br> “要多少?” “4百萬美元?!?/br> “可以,告訴他們,我暑期也會過去?!?/br> “好的?!?/br> 北美傳統四大檔期,從3月份的第一個周末,到五月第一個周末前,叫春季檔。 上映的影片主要有:去年打算爭奧斯卡,但因為試映不佳而延期到此;年度小片,或票房潛力不大的影片。 然后便是你死我活的暑期檔,從5月到北美勞動節——9月第一個星期一。 這不用說了,以大片為主,各色類型都有。不講究長線運作,都是撈快錢。 跟著是最冷清的秋季檔,9月到11月,幾乎全是炮灰,偶有以小博大的恐怖片。 從11月到元旦過后,叫假日檔,也是大片高發地。 從元旦后到3月,叫冬季檔,沖奧用的。 《美國派》的受眾肯定是青少年群體,拼了命也得搶暑期檔。而別看許老師賺了這么多零花錢,一筆下去就干掉不少。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