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爆發
《風聲》拍了二十天,一切步入正軌。 再拍幾天轉場到象山拍外景,就是幾個人在海邊吃飯那場戲,還有城堡外的幾場戲。許監制還有自己的事情,不會跟全程,好在都已經很聽話。 晨,飯廳。 許非端著托盤,拿了六個包子,一些咸菜,一個雞蛋,一碗小米粥,回身就見倆女的朝自己招手。 過去擠一擠,鞏麗跟自己差不多,張蔓玉吃的面包牛奶。 “哇,六只包子,你很能吃啊?!?/br> “六個不算啥,我女朋友吃八個?!?/br> “你有女朋友?” “有??!怎么,你很失望?” “嘁!” 張蔓玉翻白眼,鞏麗在旁剝了只雞蛋給她,然后夾片火腿回來。 許監制看的很愉悅,道:“你們現在挺熟的嘛!” “慢慢熟嘍,圈內這么多人,大多數都沒機會成朋友。有機會相處,又覺合得來的,其實很難得?!?/br> “合得來好。你們算共產主義姊妹情,你是jiejie,她是meimei,但meimei是年下攻,現在有點這意思?!?/br> “什么叫年下攻?” “就是meimei比較主動,來自東瀛文化圈?!?/br> “你對東瀛文化圈蠻了解的?”張蔓玉奇道。 “當然!什么御姐、蘿莉、正太、中二、宅男、三無、三通、扶他……哎呀,我可太了解了?!?/br> 倆人莫名其妙。 鞏麗開始說正事,道:“經紀人跟我說了一個片約,日本公司投資,華裔導演王穎執導,里面有杰瑞米·艾恩斯,名字叫《中國匣》?!?/br> “嗯,找我們一起的?!?/br> “那誰是女主?” “戲份差不多?!睆埪竦?。 王穎是美籍華裔導演,男性,拍過《喜福會》《曼哈頓灰姑娘》《雪花秘扇》。講一些所謂的中西文化,其實水準平平。 《喜福會》是于飛鴻演的那部片;《雪花秘扇》是李蓮花和全智賢,制片人鄧文迪。哎,鄧文迪可是狠人兒! 《中國匣》講一個患絕癥的英國攝影記者,在香港的最后一段時光。時間點在回歸之前,碰到了一個大陸女人,一個香港女人。 這三人,分別隱喻英國、香港、大陸巴拉巴拉。 “你那時對我講,東方人去好萊塢發展很難。然后我看到這個劇本,哇,這還是華人導演拍的,我的角色就像個花瓶一樣?!膘桘惖?。 “他講過什么?”張蔓玉好奇。 “我說華人女演員去好萊塢,要么脫,要么打,要么當花瓶,甭想靠演技取勝?!?/br> “這么絕對?”她不認同。 “不絕對,應該說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你想以《中國匣》踏出進軍好萊塢的第一步,那完全是錯的。 你在中國的成就會一并抹殺,以后給你的也不過是一大堆花瓶?!?/br> 許非沒嚇唬人,這部片對鞏麗沒什么推動作用,反倒成了絆腳石。幸虧她自己有取舍,推掉了很多花瓶角色,直到39歲才等來《藝伎回憶錄》。 當然他也沒硬勸,還得看本人決定。 說起來,許老師現在是沒錢,等他有錢了,你以為他不開新地圖? 《美娛從1997開始》。 …… 聊了一會,倆人走了。 許監制還在吃,因為他包子多。 飯廳里還有不少人,在他正前方,就坐著辛白青和來客串的朱園園。兩個小年輕吃個早餐拉拉扯扯,你摸一下,我摸一下,還頭碰頭笑。 he……tui! 他一拍桌子,“你倆吃就吃,干什么呢?注意點影響?!?/br> “許老師,我們討論事兒呢?!?/br> “什么事還沒羞沒臊的?” “這,這個?!?/br> 朱園園翻出張報紙,過來道:“許老師您瞅瞅,可有意思了?!?/br> 哼! 很多年以后,許非瞧她嘴角那顆痣,總會想起那個跟李老師一起做衣服的遙遠的下午。 他接過報紙一瞧,噗! “現實版《我的前半生》,獨家采訪當事人?!?/br> “熱門話題引起大討論,面對第三者當代女性該如何自處?” “第三者成‘小三’,新流行詞匯誕生?!?/br> 整整一個版,正是那篇帖子引發的媒體關注。 最牛的是采訪當事人,聯系到了那個女人,把公司名和男方名都爆出來了。 他翻翻日期,是昨天的報紙,正想問問,付彪過來了:“喲,您也看呢?我這有最新的,我媳婦最近老給我打電話聊這個?!?/br> “嫂子跟您有啥可聊的?”朱園園自來熟,跟誰都能侃。 “就問我,說你以后出名了,會不會找小三?我說我現在就挺出名的,再說就我這樣的,誰能看上?” 付彪、辛白青等湊到一桌,開始八卦。 “小三認錢,您有錢就行?!?/br> “錢我也沒有啊?!?/br> “暗指我片酬給的少?” “沒沒,絕對沒有!” 付彪把今天的報紙往桌上一拍,道:“其實就那點事,古往今來不新鮮。我覺得今兒挺有意思,討論電視劇的?!?/br> 朱園園搶過念道:“近日有關第三者的話題,頻頻見諸報端,蓋源于某網站的一篇自述文章。 前因后果引起公眾興趣,網民還造了一個流行詞‘小三’。 一時間,關于婚姻保衛戰、男人有錢就變壞、第三者插足等等熱鬧非凡,去年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趁機在數省重播,收視居高不下。 而同時,又延伸出對影視作品該具備何種品格的討論。 令人驚奇的是,曾一度在大陸掀起狂熱的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成了很多人批評的對象…… 以下皆是群眾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br> 哎…… 許非心情微妙,他對著包子發誓,還真沒找水軍做輿論攻勢。 他只是發了那兩篇文章,然后就沒動靜了。沒想到初代網民給力,先是議論的熱火朝天,后引出那篇自述,最終被傳統媒體注意。 90年代中后期,正是社會大轉型,商品經濟發展,貧富差距迅速拉大的階段。 80年代那幫倒爺算第一批有錢人,92年之后起家的算第二批,并且基數增多。所以離婚啊,第三者啊,屢見不鮮。 而社會對傳統、金錢、道德倫理愈發關注,這是形成熱點的基礎。 若在后世,區區一個出軌,哼,連熱搜都給你撤嘍! 前文講過,瓊瑤劇的火熱,一是歌頌愛情至上,契合當代人的幻想和憧憬。二是拍的浪漫多情,俊男美女,偶像劇元素。 三是沒有作品比較,一枝獨秀。 可現在有了,不僅有,還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