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小姑娘
當夜。 酒店內,許非看著幾本尚未剪輯的帶子,張家譯、劉義君、蔣琴琴、周遜、曹影、黃海兵、王燕七位。 不看別的,看演技。 都很青澀,唯兩個不錯,小公子和王燕。 王燕也是天賦型選手,非科班出身,演技一向在水準之上。只是商業劇拍得多,沒啥施展機會。 主要是小公子。 許非反復看一些鏡頭,一些細微處的表情處理,末了關掉機子。還好,沒辜負自己給她找老師訓練,沒辜負在這些戲里打雜攢經驗。 周遜成名,要等到《大明宮詞》《橘子紅了》,太晚。而拿第一個影后的《蘇州河》,1998年拍攝,2000年才參展,也太晚。 出名要趁早。 她在《蘇州河》之前,沒啥正經作品,一演卻拿了獎?,F在經驗比原版豐厚,許老師打算讓她踏上刷獎的第一步。 導演自然是樓燁,因為他矯情,國內要拍點矯情sao柔的鏡頭,還真非樓燁莫屬。 小成本,不到一百萬就能搞定,自己運作一下看能不能上映。 男主角么,原版賈宏聲,但他討厭這些嗑藥的貨色,想換一個……許老師摸摸下巴,換誰呢? 褚大爺這會也沒出道啊。 ……………… 這年頭拍電影,有專門的“置景費”,往往要占四、五分之一左右,花費甚大。 許非造了兩千萬,拍胸脯說不要錢,謝晉也不好意思不給,拉拉扯扯的給了一半,但把服裝道具的活包給了影視城。 里外里回個本。 原版在橫店,要炸山頭,墊平地,都是小河溝不像珠江怎么辦?還得修壩修渠,把水蓄起來,這樣水面就寬了。 現實中很小的,《鴉片戰爭》的珠江、維多利亞灣都在此處拍攝,鏡頭得拉廣,才能看著大氣。 象山優勢便在這,靠河臨海,直接在海邊建都ok。 那鏡頭一掃出去,真是波瀾壯闊。 整個《鴉片戰爭》,群演總數達5萬多人,外籍演員3000多人次,光虎門沙角部隊就有4000多名官兵參與。 劇組數百人,許非把自家人員挪到鎮招待所,騰出客房,又提議居民多搞“漁家樂”“農家樂”,以迎接到來的旅游潮。 不僅是旅游,電影一開,部、省、市各級領導都得來,媒體一茬一茬也接待不完。 之前老覺得酒店大的員工也不逼逼了,一家根本不夠啊,第二、三家已經要動工了。隆達旗下的酒店管理公司更是歡欣鼓舞,有前途! “滴滴!” “轟!” 次日,在全體鎮民的期待中,劇組終于到來。 一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車,大客小客轎車吉普,還有大卡車,流水般涌進來。鎮領導安排了歡迎儀式,鑼鼓喧天錦旗招展,鞭炮齊鳴人山人海。 許非的劇組全部停機,幫忙接待。演員們跟小影迷一樣,湊在里面看熱鬧。 謝晉下車,黃總笑容滿面的迎上去,人家還一愣,瞧見站在人群中的許非,只得跟這胖子握了握手。 跟著指揮入住,亂哄哄跟打仗似的。 “小許,這倆月就麻煩了?!?/br> “能盡一份力是我的榮幸,您預備哪天開機?” “后天吧?!?/br> “好,我會安排?!?/br> 兩位大佬談話,那邊忙碌。 而在這劇作人員中,又有一隊比較特殊,全是十幾歲的少男少女,好奇的四處打量,還有人管理。 許非瞧見,問:“這是……” “我學校的學生,每年我都帶出來長長見識?!敝x晉毫不避諱。 1994年,新上大成立影視藝術技術學院。根據錢偉長校長的意見,請高水平的社會名流兼任院長,于是就請了謝晉。 掛他的名,其實沒啥關系。 但老頭比較負責,每年招生、畢業的時候都去瞅瞅。首屆是一年制,已經畢業了,學員有趙·巴菲特·薇,陳·渣渣·思成。 “哦,知道知道。有得您慧眼的么?” “首屆有個叫趙微的,演了我的《女兒谷》,還不錯。這批么……” 謝晉忽然招招手,道:“楊榕,過來!” “謝導!” 一個十四五歲,滿身稚氣的小丫頭跑過來,身材嬌小,眼睛大大,很靈很秀氣的樣子。 “見過許老師?!?/br> “許老師好!” “她叫楊榕,我覺得還不錯的?!?/br> “嗯,是不錯?!?/br> 許非稍稍彎腰,像個怪蜀黍,問:“你畢業有沒有著落?想好去哪兒了么?” “還沒呢?!?/br> “我相信謝導的眼光,有沒有興趣拍我的戲?” “呃,可以呀?!彼S口應付,滿不在乎。 噗! 許非樂了,小時候就佛,長大了更佛,不爭不搶萬年女二,脾氣還沖,啥都敢說…… 趙寶鋼找她試戲,說我要睡覺了,明天吧。馮褲子找她試戲,說我今天有事,明天吧……牛??!可朕就喜歡這樣的! 他沒再言語,跟謝晉上樓。 同學們紛紛圍過來,大呼小叫,“天啊楊榕,你知道他是誰么?” “那么好的機會,你應該多說幾句??!” “這下可能吹了?!?/br> “吹就吹唄,我本來也不是拍他戲的?!?/br> 楊榕撇撇嘴。 ………… 這幾百人,加上原本的幾百人,一千余人的體量足以讓小鎮沸騰。 還有不少洋人。新橋又不是京城,這哪見過啊,真跟看西洋鏡似的。 休整了一天,第三日清晨。 各界領導、媒體云集,在影視城西北部靠三門灣的一個地方,搭建了天字碼頭。 天字碼頭乃廣州第一碼頭,地標建筑。林則徐查禁鴉片,便在此登岸,鴉片戰爭爆發后被皇帝免職,充軍伊犁,離開時也在此下船。 這景比原版氣派多了。 水面上是真有船,岸上則是千余名群演。 幾十個穿官服的大人,吹啦彈唱的禮樂隊,靜立的士兵,外圍的百姓??芍^人流熙攘,檣帆林立,華洋雜處,番語盈耳。 金發碧眼的外國水手與商人隨處可見,也有兜售洋煙、水果的中國小販混跡其中。 而再外圍,卻是鎮上百姓,好像全跑出來了,烏央央圍觀。 好半天才讓他們安靜,跟著放鞭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帶著硫磺味的煙混合水面上的霧,飄飄散散,剎時間添了一層歷史與現實的隔離感。 謝晉居中,左右主要演員,站在“天字碼頭”的大牌坊下面。 “砰砰砰!” 三聲禮炮過后,謝晉喊:“《鴉片戰爭》,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