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董妙卿一拱手,怪腔怪調的叫了聲:“得令!” 隨即,幾步一邁走出去了。 這時候執事早已離開了,大堂中唯剩下了余、紀二人。余元卜清越的聲音涼涼的回蕩在空曠的堂中:“你現在雖然還算不得我正經弟子,但也不必那么生分了,往后私底下叫我師傅便可?!?/br> 紀啟順恭謹道:“師傅?!?/br> “很好,”余元卜振袖起身,“你且隨我去見一個人,她對你的傷,很有點想法?!?/br> 作者有話要說:為了彌補這幾天犯下的大錯(捉蟲偽更),我準備了5000 的大章喲=3= 接下里的幾天中,還會有大量更新奉上,敬請期待! [修仙]道阻且躋 第十九章 ·決定 《(修仙)道阻且躋》作者:舟人 出了懲戒堂,沿著東邊的石階向下走上百來步,便是一片蔥郁茂密的竹林。順著鵝卵石鋪就的小道穿過竹林,便能看到一座風格頗是精巧雅致的牌樓,其上書四字——游云客居。 見到牌樓,紀啟順有些訝異的一揚眉。這“游云客居”乃是太虛門特別辟出來的一塊兒地方,專門用來給非本門、修為金丹以下的修士暫住。她自然不是訝異游云客居的存在,就算是俗世的小道觀都會為云游道士準備客房,七大門派之一的太虛門自然不會連這點待客之道都不懂。 她詫異的是余元卜竟然帶她來此處,住在這里的修士修為到頂也就是神魂罷了,一個神魂修士能有辦法修復她的丹田? 也就是一晃神的功夫,她們已經進了游云客居。又繞過幾條游廊,走過一道垂花門,便到了一處掩蓋在濃蔭中的院落。院落外籠罩了一層別致的守護禁止,觸目之處俱是一片層疊的幽綠枝椏,叫人望不清院中景象。 紀啟順頭回見到這樣別有意趣的禁制,不由輕聲贊道:“倒是雅致?!?/br> 而后便有一個分外清越的女聲含笑答道:“蒙君抬愛,不勝榮幸?!?/br> 循聲望去,卻是一位水色道袍的女冠盈盈立于濃蔭中。她手捻柳枝,對余元卜行禮道:“晚輩李樂山,見過余前輩,見過這位師妹?!毙卸Y時的姿態、動作,皆是賞心悅目至極。 紀啟順忙拱手回禮:“見過這位師姐?!?/br> 余元卜則沒什么表情的一揮手:“行了,就你們麻煩,都進去說話吧?!?/br> 紀、李二人皆拱手應是。 李樂山撤了禁制,紀啟順|便隨余元卜進了院中,這才發現不光是外頭的禁制很是雅致,就連院中布置亦是如此。比如靠墻的秋千,又比如樹下的吊床,都能看出李樂山是個很會享受生活的人。 紀啟順打量院子的時候,李樂山也已經重新放下了禁制,她見紀啟順視線所及,便笑道:“我這院子稍亂了些,師妹見諒?!?/br> 紀啟順也回之一笑:“師姐客氣,這院子布置得極好?!睂Ψ叫η也徽Z,又做了一個“請”的動作,示意余、紀二人進屋。 進了客堂,待三人各自入了座,李樂山這才笑道:“小舍簡陋,沒什么好招待二位的,還請見諒?!?/br> 余元卜微抿一口茶水,挑眉道:“無妨,我二人又非來討茶喝的,就算你不上茶也沒什么大不了。你此番前來,想必你師父已將事情告知你了?!?/br> 李樂山頷首道:“不錯?!?/br> “嗯,”余元卜將茶盞一擱,視線轉向紀啟順,“你可知道碧潭閣?” 紀啟順頷首道:“碧潭閣乃是七大門派之一,位于蓬南、中舍城以南一千兩百里處,是七大門派中與我太虛門最近的宗門。其門人多善丹道?!?/br> “不錯,”余元卜滿意的點了點頭,“你這位李師姐便是碧潭閣門人,其丹道造詣在同輩秘傳弟子中,亦是數一數二的?!?/br> 李樂山自謙道:“前輩過獎?!?/br> 余元卜又道:“她的師傅許守一曾欠了我一個人情,現下你丹田破裂,而許守一恰好在此道上有所研究,我便用人情為你討了一條生路。恰好你李師姐神魂圓滿外出游歷,許守一便令她前來助你?!?/br> 聞言紀啟順精神一震,忙起身鄭重向李樂山拱手作揖:“多謝師姐!” 李樂山卻側身避過:“現在還不是謝我的時候,家師對此道雖研究已久,但是至今沒有完全的把握。雖然曾嘗試過幾次,但都未有成功。這次余前輩相托家師本不欲答應,因為此術實在風險過大。還望師妹好生思量?!?/br> 紀啟順自然明白對方的意思,此術從未成功,意味著的自然是巨大的風險。但是事已至此,她早就沒了選擇的余地了。于是,不由苦笑道:“若是師姐愿意為我試上一試,啟順已是感激涕零?!?/br> 李樂山凝視她許久,又道:“你不必這么早下決定,且聽我說完不遲。家師研究出來的這一秘術,并非是修補丹田,而是重塑丹田。需要用諸多稀有煉材、珍奇靈草煉制一味丹藥,名曰七轉七還赤髓丹。此丹練成后,共有七爐,每一爐都有七顆。 也就是七七四十九顆丹藥,第一爐的七顆丹藥需一氣煉化,其中所含的天地靈氣極其剛猛暴烈,會將你的丹田再次撕裂。丹田撕裂的過程,大約能持續七到十五天,期間痛苦非常人可忍受。 最重要的一點,在這段時間中,需要保持清醒的神智。若是半途而廢——輕則經脈俱碎,成為廢人終身不可再踏大道;重則當場斃命,神仙難救。熬過這第一關后,便可以暫時松口氣,稍微休息一番,再服用剩下的丹藥。 第二爐丹藥至第六爐丹藥則是溫補丹田靈氣等等,煉化之后便會化作藥汁日日侵泡傷處,從不同的方面滋養丹田。雖說是滋養,但是藥性亦不多溫和。雖然沒有第一爐的暴烈,但是也是……其痛苦難熬,萬蟻噬心猶不能及。 有幾人本是熬過了第一爐的,但卻都在第二到第六爐中失敗了。在這幾爐中失敗,不會有生命之憂,但也不能再踏大道了。莫說是尋常的修煉,就是俗世的粗陋功夫恐怕也無法運用。 熬過這幾爐還不算完,第七爐也是一道難關,但是具體情況如何我卻不知,因為第七爐其中一些步驟需要家師相助,以我的修為還是太淺了一點。只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曾有一名金丹宗師熬過了前幾爐,卻死在了第七爐上,可見其艱險?!?/br> 說到此處,她話音一頓,稍微嘆了口氣才道:“此術艱險,我已一一與你道來了,還望師妹好生考慮。過幾日再給我回復,亦是不遲?!?/br> 紀啟順沉默了許久,竟是微微一笑:“依我看來,此丹不該叫七轉七還赤髓丹,合該叫十死無生丹才對?!?/br> 李樂山一愣,眼中慢慢浮出笑意:“師妹不怕?” 紀啟順揚眉笑道:“生亦何歡,死亦何懼?!?/br> 李樂山撫掌大笑:“好個‘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也罷,我還需準備幾日才可開始煉丹,師妹只管好生休養生息!” 紀啟順一揖到底:“有勞師姐?!?/br> 離開游云客居的路上,余元卜問她:“你當真不怕死?” 紀啟順苦笑一聲:“怕,怕得要死?!?/br> “哦?那你為何答應?” 紀啟順沒有回答,她如何能不答應呢。她此生注定要日日追尋大道,若是拒絕了,她還能干什么?回魏國東都當一個耀武揚威的大將軍?又或者靠著一點小手段,當一個糊弄世人的國師?旁人或許可以,但是她卻不甘心。她曾窺得大道的玄妙,也曾體會修為進階時的巨大喜悅,更明白自己在大道上的造詣與天賦。 她擁有的經歷、開闊的眼界、高遠的目標,都讓她與俗世的三千紅塵顯得格格不入。所以——唯有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