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稚嫩的初刊
到了第二天,宋世平還真就輟朝了。 天子也是人,誰還沒個偶感風寒的時候?夏伯嚴也沒多想,得到消息后就帶領百官離開了皇宮。早朝不上了,各個衙門的公事還是要做的。 在中書省忙活了一天,夏伯嚴回到家中之后,在晚膳餐桌上又發現了一份新的報紙。 對報紙這個新行當,夏伯嚴還是很關心的。他連兒子的官途都不要了,也要在京中報業里占有一席之地,看中的就是這一份話語權。 所以夏家有規矩,京城市面上新出現的報紙,無論大報小報都務必買回來一份。夏伯嚴用早膳和晚膳時會一一閱讀。 不過這些跟風辦報之人,水平卻有些入不了眼,大多還是在模仿《京華周報》的形式和內容??勺鰧W徒的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兩三天就超過老師傅??!就算是夏家的《盛京商報》,也是靠著與京華不同的側重點才辦得有聲有色,至于模仿甚至照搬京華的那些內容,像是小說連載,讀者留言,還有那荒誕不經的什么漫畫,夏伯嚴從來就沒瞧出好來。 而今天多出來的這份新報紙似乎挺新奇,光看報頭就讓夏伯嚴一驚《儒商》 好大的題目! 談儒論商,搭嗎?一個是高門圣學,一個是惟利詭道,這兩個字放在一起,讓夏伯嚴看著有點扎眼睛。 再往下細讀,頭版第一篇文章——《瑚璉之器,天下之?!?/br> 這說的是子貢??! 文章寫得并不深奧,不是儒門弟子也讀得懂。 先介紹了一下子貢,也就是端木賜其人。儒門弟子,孔圣愛徒,同時又經商有道,至誠至信。一部《論語》,子貢的名字出現了57次,甚至比顏回還要多。 之后的長篇大論卻沒多少實質內容,只是翻來覆去地說子貢之賢,人所共知。而子貢既是儒,也是商,以儒之德合商之利,當可惠及萬民。而今天下初定,內有災患,外有四夷,可謂是內憂外患。所以商人應該以身作則,誠信經營,利國利民。效仿子貢,學做儒商,則太平盛世可期矣…… 大概就是這樣一篇文章,夏伯嚴很快就讀完了,然而心情卻十分微妙。 寫文章的人筆法稚嫩,言辭空洞,想法也有些天真。如果這樣的文章出現在科舉的試卷之上,十成十會被黜落。 可他們倒是真敢選題目——論儒??! 夏伯嚴不禁有些懊惱,他覺得自己還是小看了報紙的用處。 夏家的報紙是董宇恒搞起來的,初衷大概是做廣告,撈錢,甚至只是跟《京華周報》斗氣。夏伯嚴看到了報紙在民間的作用,對朝廷的意義,所以讓兒子接手了盛京報館??伤廊恢话褕蠹埉敵梢粋€下里巴人的通俗刊物。偶爾借商事發個聲,影射政事,也只是為了駁斥京華的謬論,不想坐看皇家鷹犬妖言惑眾,混淆視聽罷了。 夏伯嚴從沒想過在報紙上探討學問,甚至天地大道。夏家的這些學問,就是國子監最優秀的監生登門求教,他也未必肯傾囊相授。登在報紙上幾文錢一份賣給人看?那無異于焚琴煮鶴! 可現在想想,這樣的觀念似乎有些武斷了。他不在報紙上談儒,自然會有別人來談,這不是把話語權白白讓給了妄談大道之人嗎? 就好比這份《儒商》,歪曲圣人之意,誤人子弟!儒和商,又怎可混為一談? 在夏伯嚴看來,這報上的文章所提倡的無非就是義商嘛,一個義字足矣。儒?儒商?他們也配!一想到那些肥頭大耳,虛偽jian詐的商人,應朝廷的號召修個橋,鋪條路,然后就以儒商自居,拿子貢自比,夏伯嚴就覺得惡心反胃。 儒門正道,不容半點輕賤!也不知是哪家辦的這份《儒商》,竟敢如此大放厥詞,詆毀圣學? 這是夏伯嚴無法容忍的。他已經下定決心,一是讓通聞司禁了這份胡言亂語的《儒商》,二則是,下一期的《盛京商報》上,他夏伯嚴要好好地論一論儒,以正視聽! 或許,這《盛京商報》也該改個名字了。 夏伯嚴一心想著這件事,連晚膳都沒吃幾口。 而在張府之中,今日的晚膳倒是格外豐盛。張啟真親自吩咐廚房,多做上幾個好菜,慶賀孫女主編的《儒商》問世。 “父親,您太縱容韻兒了。且不說她的文章太過稚嫩,傳出去面上無光,單是一個女子拋頭露面辦什么報紙,就已經有違禮法女德了呀!” 餐桌之上,張詩韻的父親張明誠一臉的苦大仇深。 他不在朝為官,卻是京中一所大書院的山長。張明誠平日里最是注重禮法,對女兒的家教也十分嚴格。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就是他給女兒立下的規矩??烧l曾想,同是儒門的父親卻對女兒越發放縱,不但同意她摻和什么報紙,還準她出府,去什么通聞司,印刷作坊之類的地方‘公干’,拋頭露面的,簡直有辱門風! 可張明誠是兒子,張啟真是爹。儒家禮教,兒子得聽爹的! “明誠,你辦書院辦的,可是越發迂腐了。為父還能害了自己的親孫女不成?這辦報紙又不是在街邊賣唱賣笑,怎么就有違禮法了?正如你所說,韻兒文章稚嫩,不經世面,就是因為在這深宅大院里困得太久了!只要是做正經事,出去走走沒什么不好的!” “謝謝爺爺!” 張詩韻總算有人撐腰了,她趕緊給張啟真夾了最肥美的一塊魚rou,讓老頭子是眉開眼笑。 “可是爺爺,韻兒寫的文章真的那么稚嫩嗎?” “嗯,這一點上你父親說得沒錯。那樣的文章別說是會試,拿去考鄉試都不一定能通過?!?/br> “???那您為何不早與韻兒說?如今這文章登出去了,豈不是把咱們張家的臉都丟光了?唉……怪不得,只印了五千份,卻是連一半都沒有賣出去?!?/br> 張詩韻輕輕放下筷子,看著滿桌的佳肴,卻是一點胃口都沒有了。 張啟真卻是絲毫不以為意。 “臉?張家的臉面有爺爺撐著呢,韻兒不必擔心。當初你跑到爺爺面前毛遂自薦的時候不是信心滿滿的嗎?爺爺問你,這第一期報紙你辦得是否用心?” “傾盡力,耗盡心血!”張詩韻重重地點著頭,美目外鑲嵌的黑眼圈就是最好的證據。 “這就對了!第一次辦報,已經盡心盡力,只是不得其法而已。那有什么關系?學就是了!爺爺給你推薦一個最懂辦報的好先生吧?!?/br> 張詩韻還未答話,一旁的張明誠又忍不住插嘴道 “父親,那些辦報的市儈之徒可不比儒學先生,韻兒也不是未開蒙的女童了。隨便讓一個男子來教韻兒辦報紙,這是不是有些……” “誰說是男子了?”張啟真白了兒子一眼,隨后又看向張詩韻,微笑著說道,“韻兒不必擔心,爺爺說的這個先生也是個女子?!?/br> 話說到這里,張詩韻哪還有不明白的。她心里五味雜陳,搶在祖父之前說出了那個名字 “沈其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