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
這就是徐慧為什么不想來的原因之一,在這樣的場合,總是會有奇奇怪怪各色各樣的事情找上她。這樣的風頭,她真的不大感興趣的。 因為他們看中的,都只是徐慧的寵妃身份,并非徐慧這個人。 這讓她有一種自己就是陛下身邊養著的一只小狗,一個附屬品的感覺。 倒是說不上有多難受,只是有些反感。 長孫無忌跟陛下說她心機深,野心大,其實徐慧的想法非常簡單。她就想看看書,寫寫字,寫幾首好詩,留名史冊,給后人留下點什么,不枉人世間走過一遭,便也罷了。 怎么就沒人懂她呢? 太子妃哪里知道徐慧的這些想法,她見徐慧給面子地喝盡了杯中酒,心中一喜,正要繼續搭話,卻見徐婕妤雖面帶微笑,卻是一副神思不屬的樣子,就知道徐慧不想和她繼續聊下去了。 太子妃是個聰明人,明白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倒是自己太心急,顯得唐突了。她還在心中贊了一句徐慧的謹慎,這才起身離去。 太子妃走后,和她相熟一些的韋昭容便打趣道:“徐婕妤可是愈發的了不得了,連太子妃都親自向你敬酒?!?/br> 徐慧牽強地一笑,“jiejie就別笑話我了……” 以往這種時候,蕭才人總要不怕死地說幾句夾槍帶棒的話的,今兒也不知道怎么了,只是將白眼輕輕一翻,倒沒說出什么不中聽的話來。 就在太子妃走后不久,眾人將將消停下來,將目光從徐慧身上移開之后,太宗身邊的吳庸忽然來了。 一看陛下身邊的人走向這邊,所有人都神色一震,包括徐慧。 可千萬不要是來找她的啊……他們可都說好了,不能這樣出爾反爾的。 不過,若是找別人的……她好像也不大開心。 那還不如是找她呢。 ☆、第54話 不知是該說一聲“倒霉”還是“幸好”,吳庸果真向徐慧走來。 好在眾妃嬪對于徐慧伴駕早已習慣,都沒有什么過分的反應,就連一向看不慣她的蕭才人都有些習以為常。 這還是上回韋貴妃勸蕭才人的,說她氣徐慧得寵都氣了一年了,再氣下去,鼻子不得歪了? 蕭才人摸摸自己筆挺的鼻子,為了自己的無敵美貌,立馬表示自己以后生氣的時候,一定盡量少歪鼻子歪嘴的。 徐慧跟著吳庸往大殿那邊走去,不等她問怎么回事兒,吳庸便討好地主動說起。 原來是陛下方才高興,要賞身邊的幾位重臣。他給房玄齡、魏征二人賜了佩刀,卻想不出賜長孫無忌什么。 不想長孫無忌一臉恭順地說,陛下賜臣與徐婕妤一局棋,足矣。 一句話把徐慧給推了出來,不知道是真的心悅誠服,還是有意報復,給她找麻煩。 太宗也摸不清啊,就問他什么意思。 長孫無忌就說,那天回去之后他想了很多,一直在反思自己。還感激陛下的大度,對他過去的不當行為既往不咎。 太宗就摸了摸胡子,沉默了。他說過要對長孫無忌既往不咎了嗎?這老小子太狡猾了…… 好吧,看在他今天心情很好的份上,就不跟他計較了。 誰知經過這么一茬之后,今天的東道主太子突然冒了出來,說是也想與徐婕妤一役。 太子的目的其實簡單的很,他最近諸事不順,好像總是被太宗看不順眼。聽說長孫無忌輸給了徐婕妤,他就想通過贏了徐慧,來討好長孫無忌,同時在太宗面前出個彩。 說到他與長孫無忌的關系,兩人乃是親甥舅,為何太子還要這么費力地討好長孫無忌呢? 實在是長孫無忌這家伙的地位太穩固了,仗著自己是和太宗一起打天下的,meimei又是皇后,連他這個太子都不怎么放在眼里。幸好,長孫無忌也不偏向于他的同母弟弟李泰。 不過他如果能爭取到長孫無忌的支持,還是再好不過。太子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 至于和徐慧的博弈,太子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一定會贏的。 這年頭,兩個身份不同的人下棋,拼的不是棋藝,而是地位。在太子看來,長孫無忌棋藝高超,會輸給徐慧,那完全是給徐婕妤面子,給他父皇的寵妃臺階下。 同理,若他當眾與徐慧對弈,徐慧一個小小的婕妤,自然會輸給他這個太子。徐慧是寵妃,固然需要被討好,可是他這個太子的分量顯然更重。畢竟,太宗一點點老去,太子卻正年輕,這江山遲早都會是他的。若徐慧想在太宗百年后過上好日子,還不是得靠他? 所以太子就不怕死地站了出來,下了戰書。 誰知太宗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 太子是他看著長大的,他有幾斤幾兩,太宗比誰都清楚。別說和徐慧比,就是晉陽小小年紀,棋藝都甩出太子幾條街。 太子在學問方面其實還是很有天賦的,只是心性不穩,下棋的時候特別浮,根本就不是徐慧的對手。 近些日子,他對太子雖有幾分不滿,但太子畢竟還是太子,是他和文德皇后的長子。太宗不想讓他當眾出糗,就擺擺手道:“承乾,今天是你的好日子,改日再說吧!” 太子眼色不夠,沒領會到太宗的意思,還以為他是護著自己的寵妃,怕徐慧出丑,正要在分辨幾句,就見他的好弟弟李泰也站了出來,請戰徐婕妤。 按 道理來說,太宗已經拒絕了太子,也應當拒絕李泰吧?可事實偏偏不是這樣,偏心的李二一看見魏王,兩只眼睛就笑彎了,竟點頭答應下來,“既如此,就叫青雀先 和徐婕妤賽上一局,也給你兄長打個頭陣。不過別怪朕沒提醒過你們,徐婕妤年紀輕,棋力卻不一般?;仡^要是輸了,別來哭著找耶耶,這事兒朕可不管?!?/br> 李泰見父皇拒絕了太子,卻答應了自己,心中特別特別的得意。他的臉上還掛著謙虛的笑,圓滾滾的肚子卻情不自禁地挺了起來,似乎是在向太子示威。 太子則是特別特別的生氣,原本就有些黝黑的臉一沉,黑得好似活閻王,全然忘記了今天是在慶賀他的嫡子誕育之喜。 好好的一場宴會,風頭竟然都被魏王搶去了,讓太子如何能不生氣! 到底為什么,太宗會應下魏王李泰的戰書,卻拒絕了太子李承乾呢? 一是因為他偏心,心里頭的確格外喜歡李泰這個兒子。不過更重要的是,太宗心里有一桿稱,他覺得太子棋力不高,沒資格和徐慧比。但青雀還是有些實力的,以往在他面前,保不齊有幾分藏拙,說不定與徐慧對弈時,為了面子,一心求勝,就贏了徐慧呢? 與長孫無忌和徐慧那一弈不同,當時長孫無忌太猖狂了,太宗當然希望徐慧贏。不過現在,他又有些希望李泰能贏。不然他們一群大老爺們兒輸給一個小姑娘,太太太太丟人了! 于是就有了吳庸請徐慧這么一出。 徐慧一聽,太子和魏王都想挑戰自己,太宗答應了魏王,就知道這里頭肯定有些彎彎道道。 不過她表現得頗為鎮靜。不過一盤棋而已,她竭盡全力就好。她若輸了,魏王高興,太子也怨不到她的頭上。她若贏了,太子高興,魏王也不至于和她一個小女子過不去。 要有什么事,就都怪陛下和長孫無忌。這兩只老狐貍,看起來一派無害的純良樣子,誰知道內里都是一肚子壞水兒。難怪倆人這么多年來好得穿同一條褲子似的,果然是一丘之貉。 今天太子在太宗的授意下大宴群臣,長安城中五品以上的官員基本都來給太子捧場。 這還是徐慧第一次在這么多官員面前亮相,許多沒見過這位傳說中的徐婕妤的,都伸長了脖子想要一睹佳人芳容。 太宗眼尖,又坐在最上面,一下子就注意到好些人都把目光投在徐慧身上。徐慧倒表現得坦然自若,他卻怪不自在的,恨不得親手把那些臭男人的眼睛都給捂上,不讓他們盯著他家小慧慧瞧。 不過,人是他自己請過來的,太宗還能說什么? 什么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他現在算是明白了。 就算他心里不舒服,他還能不讓別人看不成? 大唐風氣開放,女子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下,還真不是什么怪事。 而徐慧早有才名遠揚,讓旁人惦記著,并不稀奇。 這些道理太宗明明都知道,可是想到有這么多人的眼睛在徐慧身上掃來掃去,他還是難受極了,緊抿著唇不說話。 不過與此同時,他又有一點難言的得意。讓你們看,看??!這么優秀的女人是朕的,朕在她十一歲的時候就把她給預定了,你們誰都搶不著!搶不著! 李二這么一想,心里頭頓時又如撥開云霧見青天,笑了。 長孫無忌離得近,見徐慧出現之后,陛下又是崩緊了臉,又是一個人傻笑,實在是有幾分不正常??删褪窃谶@細微的古怪里,他才終于意識到,太宗這回對徐慧,頗有些不一樣。 他好像是真的陷進去了,而且越陷越深,卻不自知。 想著陛下年近不惑,也該收收心了。搞不好這徐婕妤就是有本事,同前面那些娘娘不一樣,能夠成為最后一個占據圣心的人呢? 長孫無忌就覺得自己這幾天沒白反省。此一時彼一時,許多事情,都變得不一樣了。 面對各色目光的洗禮,徐慧坦然受之。 她年少成名,走在哪里,都常有人對著她竊竊私語。本以為進了這深宮能得片刻安寧,卻不想入宮反而將她推上了一個更大的舞臺,受到更多的矚目。 既來之,則安之。她不喜歡麻煩,不喜歡事端。但既然事情來了,愁苦也沒用。她不是沒有見過世面的深閨女子,用不著戰戰兢兢,丟了自己也丟了陛下的臉。 她目不斜視地向太宗見了禮,行禮如儀,行云流水般自然優雅。 今日既然是出席宴會,徐慧自然也是小小地打扮過一番的。一身蔥綠色竹節紋珂子裙,襯得她膚白如雪,亭亭玉立。說不完道不盡的風雅中,透出幾分脫塵絕俗的美麗。 太宗真想提醒提醒下頭的那些大臣,喂你們這些王八蛋,把口水擦擦好嗎,這姑娘是朕的?。?! 當然他也就是在內心咆哮幾聲,開玩笑,他可是虛心納諫、胸襟寬廣的堂堂大唐天子好嗎!他才不會那么小氣呢。 徐慧在來的路上心中已經大致有數要做什么,是以太宗說出要她和魏王對弈時,徐慧毫不遲疑地應了下來。在宮人抬上棋盤后,兩人同時施禮,而后相對而坐。 太宗突然就覺得,那個他一向寵愛的兒子,看起來突然十分不順眼啊。 “徐婕妤請?!崩钐┖烷L孫無忌一樣,將先落子的權力讓給徐慧。 不過與長孫無忌不同的是,李泰看起來對她頗為恭敬,并無半點輕視之意。徐慧突然就覺得非常有趣,比跟長孫無忌下棋還有意思。 大家認真較量,分個輸贏。不論高下,竭盡全力才算有趣。 ☆、第55話 一時之間,坐滿了人的大殿忽然安靜下來,幾乎針落可聞。 人人屏氣凝神看著不斷落子的兩人。他們沒有任何的交談,只能聽到棋子落下的聲音。 坐在后面的人不免有幾分焦急,好不容易遇到這樣一件趣事,原本可以充作好幾日的談資,可,可他們看不清楚?。。?! 徐慧的父親徐孝德也坐在席末。 今天的宴會上,身邊同級的官員紛紛向徐孝德敬酒,甚至還有比他官位高的大臣,專程過來同他攀談。 徐孝德心知肚明,這些人都是看在他女兒的面子上,才同他交好的。 徐孝德是個文人,頗有幾分清高,并不奇怪。但他并不高傲,每一個主動與他示好的人,他都笑臉相迎。 沒什么可奇怪的,因為他不但是個文人,更是個世家子弟,是個在朝中做官的人。如果他當真清高到不愿受女兒的蔭蔽,就不會由著徐慧的美名散播出去,讓她進宮了。 此時此刻,徐孝德坐在席末,看不清上首的戰局。不過他心中并不是特別為女兒擔心。只要陛下在位一天,徐慧得寵一天,就不用看太子和魏王的臉色。他們巴結她還來不及呢。這局棋無論是輸是贏,對徐慧都沒什么壞處。 和寫作一樣,徐慧在下棋之道上頗有天賦。在最初學棋時,她主要是觀棋,看別人下滿了一百場之后,徐慧才開始自己落子。 第一個與她對弈的人自然是徐孝德。因為女兒還太小,又是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徐孝德就有幾分輕敵。誰能想到,徐慧才頭一回下棋,就贏了他這個多吃了幾十年干飯的爹。 斗棋,斗的不止是技巧,更是心態,還有眼光。所以人們才說,棋品如人品,一個人為人如何,看他的棋路就明白了。 魏王的棋路就非常的穩。因為知道徐慧贏過長孫無忌,打從一開始,魏王就沒有輕敵。這第一步,他就算走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