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頁
“思嘉是讀的北大吧?”有一個特別文雅的阿姨笑瞇瞇的:“真好!這可是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學——繼東啊,你這是給思嘉壓過去了呀!你心里怎么想的?” 這顯然是開玩笑的意思。 孫繼東不說話,倒是孫媽道:“虧你還是個有學問的,說出這樣的話來!這都新中國多少年了,誰說咱們女的就得比丈夫差一些?再者說了思嘉和繼東結婚了那就是一家人,都是咱們家的,干什么分那么清?” 說到這里,孫媽都有些合不攏嘴了:“思嘉讀北京大學呢...真沒想到、真沒想到老孫家幾輩子不是讀書人的,居然能出個北大的大學生!” “漫說是北京大學了...他老孫家就沒出過大學生!”一個和孫正道特別熟的老頭哼哼了兩聲,似乎是有些不服氣的樣子。 孫正道此時也高興,當即嗆回去:“凈說老祖宗的風光是沒意思的,得看兒孫!繼東和思嘉讀大學這才是本事,你家有嗎?” 孫正道是真的高興,兒子兒媳考上大學的事情最近在他的圈子里已經傳的無人不知了。就前幾天,還有老首長公開表揚他,說他對兒女的教育工作做的很好,為國家培養了人才!特別是聽說兒媳是北京大學的,那更是高看一眼。 有一些戰友還偷偷問他能不能把兒子兒媳用過的資料什么的借給他們...誰家沒個想考大學的孩子呢,就算沒有,那也該有侄子外甥啥的想考大學! 他當時就說了,早干什么去!一個個見機也太慢了!要是以前打仗的時候,這樣是什么戰機都要延誤了...想也知道了,這錄取通知出都出來好多天了,多的是人借走這些東西!手快有手慢無,難道還會特意給他們預留著嗎? 說起來孫正道也老了,看著身體硬朗,實際也年紀不小了。像他這樣的老人總是特別容易因為兒孫驕傲,而在過去家里孩子沒有什么表現不好的地方,從沒像某些孩子一樣惹禍,但要說讓他驕傲,那也是沒有的。 老大在兵團倒是發展不錯,但他能在那邊扎根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有他這么個老子,起點就比別人高!相比起差不多背景的同齡人他也沒顯得出眾起來。 也就是如今,孫繼東和毛思嘉雙雙考進大學這才讓孫正道好好過了把癮! 他現在可是戰友當中的紅人,以前對他印象不深的、甚至是不認識的將校,現在都知道他了——到了他這個年紀、他這個位置還能圖什么?有的時候在意的東西真就這么‘膚淺’。 反正他如今總是滿面紅光的,看上去年輕了有十歲!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這是孫繼東他家這邊,毛思嘉家里雖然也高興,卻沒有這樣的。 毛爸毛媽算是樂壞了,回頭胡同里就知道毛家姑娘、姑爺都考上大學了,特別是他家姑娘還是北京大學呢!可稀罕! 胡同里大雜院,鄰里關系有的時候真的很微妙,是既親近又抱怨。 親近自然不用說了,遠親不如近鄰,彼此之間相互幫扶,幾十年下來感情自然深厚!比親人還親,這并不是一句面子話,而是真實存在的。至于說抱怨...所謂遠香近臭,有所謂牙齒還有咬著舌頭的時候,天長日久相處總有些磕磕碰碰。 一家人還經常乒乒砰砰大吵小吵呢,這個時候同住一個院子里鄰居自然也是這樣。 真有那種同一個院兒里結仇的,那深仇大恨,就差‘不共戴天’了! 不過總的來說,即使有著磕磕碰碰,大雜院里家家戶戶之間還是很有感情的。經常是你家兒女不在家,其他家的孩子就把這家的大爺大媽當成是自家親爹親媽一樣親近照顧,如果哪家孩子家里沒個長輩搭把手,大雜院里年長的也會站出來,全當這是自家姑娘小子了。 一方面是真的相處出了感情,另一方面也是這個時候風氣如此。 這個時候聽說毛思嘉考上了北京大學,別的事情先不論,上大學將來會有怎樣的前途大爺大媽們真不見得知道!但皇城根兒下住著,大家知道北京大學??! “嘿!往前倒騰些年,讀北京大學的都是些什么人吶!那都是一等一的文化人,不是一般的,那是文曲星...你說說,那個時候哪能想到能親眼看看這文曲星!”有個大爺聲音大的很,說起這些中氣十足。 旁邊的人趕緊提醒他:“大爺!您這話說的就不對了,哪來的文曲星,那都是封建迷信!” “那、那、那文曲星...”大爺一時之間說不出話來,好一會兒才道:“我不是說那真是文曲星,那就是個形容,形容懂嗎?” 這下大家又樂了。 “大爺您真有學問,還懂什么叫‘形容’吶?” 沒有孫家那樣的思想高度,但毛思嘉莫名還蠻喜歡這種氛圍的...看得出來大家就是覺得驕傲自豪,雖然很有可能其中一些人根本沒搞明白這件事。 還有毛思嘉姥姥姥爺那邊,那邊肯定也是要通知到的! 姥姥一直最喜歡毛思嘉了,她是個舊社會過來的女性,沒讀過書,寫字只會寫自己的名字和一些數字。她倒是聽說過‘大學’,但那離她的生活太遠了,所以也從來沒有怎么了解過。但她帶著中國人民常有的那種對讀書人的崇拜,聽說毛思嘉考上大學了,喜的不得了! 逢人就說起這件事! “媽怎么老說這個?”依舊在家做著老姑娘的金秋芳手上一件毛活兒,看著母親又和院兒里的大媽說毛思嘉考上大學的事,忍不住犯起了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