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怎么了?”孫繼東從陽臺上探出身子,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收音機里說了要恢復高考!” 恢復高考并不是突然提起來的,在之前多多少少有一些風聲。特別是消息靈通的人,是知道領導們準備開會討論這事的。對于別人來說,這件事還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可對于已經知道一切的毛思嘉來說就只有成功了! 但即使是如此,這件事真正塵埃落定,還是太讓人激動了! 毛思嘉激動的不是恢復高考這件事,她不是沒上過大學的人,也沒有這個時代被耽誤的一代人的苦悶。對于她來說,恢復高考背后的意義要大的多!隨著第一屆高考順利舉行,社會各方面是變的很快的! 變得越來越接近她熟悉的樣子。 當然,高考她還是要參加的...她倒是沒想過混一個77屆大學生能有什么好處——77屆大學生畢業的時候是八十年代初,改革開放之下干部年輕化,最初幾屆,甚至十幾屆大學生屬于實實在在吃到了紅利的一批人。 生正逢時說的就是他們了! 77屆的大學生,將來混的再差的都會是別人眼中的社會精英! 毛思嘉之所以想要考大學,更多是因為她的理想...她是想要做文學翻譯的。雖然這幾年就要改革開放了,但這個口子并非貿然打開,事實上直到九十年代中期,很多事情依舊按照舊時代的規則進行。 翻譯外國作品,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是公家單位牽頭做這件事,私人是不許干的。這種情況下,有一個官面身份就很重要了。 想要調整單位,這個時候可以說是難于上青天!毛思嘉能夠想到比較好的解決方法就是上大學。 她可以先學一個外語專業,回頭畢業的時候是國家包分配沒錯,但個人其實是有一定自主權的! 簡單來說,本來要分配到地方的,自己想要留首都,這當然是不能的??梢欠衷谑锥嫉?,要求發揚風格去支邊,這就有cao作空間了! 特別是一些頂尖大學,比如說清華北大這樣的,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有限,這時各個單位都是搶著要的!這種情況下,如果學生本人愿意去一個相對沒那么吃香的單位,事情并不難辦...人家單位自然會把一切處理好。 所以她的想法就是盡可能考一個頂好的學校,到時候她不要求去外交部之類的頂級單位,而是去出版社做文字工作——在有些人看來這就有些浪費機會了,但她不在意,反正她不用為生存憂心,可以盡可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而且趁著這個大好機會好好學些東西也蠻好的,這個時候在頂尖高校是可以遇到不少大師的!這可不像幾十年后,即使是頂好的學校,那些有名的教授可能也脫離教學一線了! “你打算參加高考?”雖然是問句,孫繼東心里卻是能夠斷定毛思嘉的選擇的,因為毛思嘉曾經就是那樣選的。 “嗯嗯嗯!我想讀一個外語專業的大學,將來就不做導游了...你知道的,我一直想要做翻譯文學作品的工作?!彪m然現在她導游做的很好,領導也很看好她,將來做文學翻譯說不定更清貧(從工資的角度來說這是很有可能的)。 “你要考大學么?”毛思嘉倒是有點兒摸不清孫繼東的想法。雖然她知道這幾年考大學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只要能考上大學,將來無論做什么都會很有幫助——在體制內就不用說了,出了體制也能得人高看一眼! 再者說了,毛思嘉可是知道的,未來幾十年的‘校友制度’是很牢固的。即一個學校出身的往往會互相幫忙,形成一個很強大的網絡。這一制度到毛思嘉那個時候自然已經自然消亡,畢竟她那個時候大學擴招,大學生都不稀罕了,這種制度自然變得可有可無。 但那是幾十年后的事了,中間還有幾十年呢!現在讀大學的話,這一波利好是可以吃到的。 按理來說毛思嘉應該極力去勸孫繼東考大學,她知道孫繼東一直有在學習,雖然學的東西和高考科目并不完全重合。但趕上第一年考試相對簡單,又有自己給他突擊性補習,考上一所學校應該不難。 但毛思嘉沒法說太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她只能提建議,不可能決定孫繼東的人生!特別是她知道自己對孫繼東的影響很大,如果她堅持的話,即使孫繼東原本不愿意,也會勉強去做——越是擁有對他的影響力,她就越不能隨便施加這種影響力。 “按照現在的政策看,這一批大學生肯定會有很好的機會的...這些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能夠開拓眼界?!泵技蜗肓讼耄骸澳悻F在也能和外面的人學東西,但有些東西非得處在特定的環境中才能學到...不管怎么說,讀個大學,認識更多的人,見識更多的事,這總是好的?!?/br> “我...想想?!睂O繼東最終這樣說道。 這是很重要的事,是該好好想想。 其實孫繼東之前沒有考慮過上大學的事,他對于這一批大學生的前途不如毛思嘉那樣清楚。但他那時生活在北京,對于上面的動向還是多少能感覺的!那時這批大學生還沒畢業,已經有人說他們是天之驕子了,想來他們的前途絕不會差。 但對于孫繼東來說,前途不前途的其實沒那么重要。如果真的重視前途,他就不會私底下倒騰那些東西了,把全部精力放在公安部的工作上,憑借自己一些先知先覺,有的是辦法做到‘前途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