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這就和戒斷一樣,一開始總是難熬的,一旦適應就會好很多。 相比起這些身外物,這個時代一些隱形的束縛更讓毛思嘉難以忽視。 因為自身出身稱得上根正苗紅的關系,她的生活幾乎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就和這個時代大多數的小老百姓一樣。但是那種氛圍的壓抑、那種各方面都要刻意合群、不能出格...這些都讓毛思嘉常常有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這些對于這個時代土生土長的人尚且有傷害,更不要說毛思嘉了,她只會更加不適應。 她能在這種氛圍中一直保持相對良好心情,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她知道一切都會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每次買到新的年歷,看到年歷上印著的年份,增加一個數字她心里就會輕松一點兒。 有的時候就是這樣的,難熬的不是苦難本身,而是這份苦難根本看不到盡頭!而一旦知道有希望逃脫,人就能多忍耐許多! 去年的時候毛思嘉是既輕松又緊張,她知道一切都會越來越好,但黎明前的黑暗讓人不能掉以輕心。 生活在這個時代才知道,這個時候反而會有很多沖突... 不過翻過年來,來到一九七七,很多事情就明朗了。特別是現在已經到了六月,和夏天明亮的太陽一樣,一切幾乎塵埃落定! 按理來說,陽光、雨露、空氣這些東西應該和之前沒什么分別,但毛思嘉就是覺得現在的空氣都要清新一些——只能說心理作用實在是很強大了。 思想上的松動是表現在方方面面的,比如說上個月很多書籍解.禁了! 絕大多數書籍在這些年的待遇都不太好,之前就是想買書來讀也沒處買!現在不同了,居然光明正大地擺進了大書店的書架,去買的人也不必找單位或相關機構開證明。 消息剛剛傳出來,首都各大書店立刻大排長龍...也就是這個時候大家才恍惚間驚覺——原來身邊有這么多的愛書人! 毛思嘉當時也想去排隊買書,但她是有工作的人,休息日又難得,實在無法什么都不管地去排隊買書。就干脆等了等,等到這一陣風潮過去,再來買書...反正書店在這里也不會跑掉。 至于說書會不會脫銷賣完? 這里可是首都!政治文化中心!幾十年后能在一線城市買到的東西,基本上在別的地方也能買到。但在物資有限的年代,除開保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資,很多其他物資都是優先保首都的! 這也不是這個時代或者這個國家的獨創,首都都有這樣的待遇。 毛思嘉是很喜歡讀書的,一方面是真的愛好,另一方面也是這個時代精神娛樂有限。相比之下,讀書是最容易得到,成本相對低廉,同時也讓毛思嘉沒什么可挑剔的。畢竟看電視、看電影什么的,這和幾十年后的差別可有點兒大。 毛思嘉是等了一個月才過來買書的,找的是市中心附近一家離家近的新華書店門店。沒有出乎意料的是,這個時候大排長龍的景況雖然沒有了,書店里的人還是挺多的。 這幾年明面上小說、科普讀物等任何一種書籍都沒怎么出現在明面上,事實卻不是這樣,至少小說這一類讀物在年輕人中間是傳瘋了! 大家買不到書,流傳的就是借來的舊書。這些舊書的來源很雜,有的是之前就保有的,有的則是從一些單位、讀書館私下流通出來,流通的渠道則是千奇百怪。 年輕人看小說常常是看入了魔了,不一定明白那些名著中傾注的作者心血——時代的浪潮、個人與命運的抗爭、階級的局限、背叛與妥協、愛情與絕望...他們就是沉浸于情節之中,囫圇吞棗地看過一部書。 在作者構筑的世界里,讀者總是忍不住陷進去。 現在能夠光明正大買書看了,這些年輕人恐怕是舉雙手贊成的——看看書店里的顧客,既有白發蒼蒼的老人,也有系著紅領巾的小學生,但占比最多的還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男女都有! 有些人是來找自己沒看過的小說,有些人則是尋找看過一半就沒了下文的小說。畢竟當初借書的時候沒有可挑揀的余地,往往是借到什么就只能看什么。一套書數冊只看到了一兩冊算是好的了,最麻煩的是那種被撕開的半冊書! 連小說叫什么都不知道,事后想要去找沒看過的部分都很難! 這個時候又沒有搜索引擎,敲幾個關鍵字就能查詢想要查的東西。甚至由于周圍的同齡人往往閱讀面都很局限,連個問的人都沒有。估計現在來書店逛,也是想碰碰運氣。 還有一些人,小說倒是原原本本地讀過,甚至讀過不止一遍!只是因為太喜歡了,這個時候就來書店買下,這樣就能想讀的時候隨便讀了。 之前都是借來的,總有這樣那樣的不方便。 毛思嘉在書店里看了一會兒,心里有數之后才請售貨員將書遞過來。 和幾十年后的書店把書籍放在書架上,讓顧客自己拿、自己挑不同,這個時候的書店就和其他商店一樣,都需要售貨員配合,不然顧客根本碰不到書。 售貨員按照毛思嘉說的,給她拿出了好幾本書,毛思嘉大致看了幾眼,就確定了一部《拿破侖傳》。 “同志,請幫我開張票?!泵技尾皇堑谝淮蝸碣I書,相關流程自然是清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