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在巧合之下被認識毛思嘉的孩子知道了,當即就說:“我認識一個毛思嘉,絕對不比外國的郝思嘉差!” 看過電影的人就不信,非要去看真人,后面果真找機會帶著看了一次毛思嘉,這才相信。 從此這個故事也流傳出來了,毛思嘉有了一個‘郝思嘉’的外號。 這時候大家的娛樂生活匱乏,隨便一點兒傳聞都能傳的很興奮...這也是這么無聊的故事也能傳開的原因吧。 “認識...小學一個班的?!迸硇∮卤M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平淡一點兒,就好像這根本沒什么一樣!實際上他是很得意的。 其實這個年紀的男生女生么。女生因為早熟的關系還好一點,男生的所謂‘喜歡’,真心玩鬧、找刺激的成分比較重。對于彭小勇來說,確實多看了毛思嘉幾眼,但絕對沒有真正的喜歡,甚至連早戀也很難說得上。 這個時候聽哥們兒說到這個,更多的是一種與有榮焉。 “怎么樣,毛思嘉多少分兒?” 小伙伴扶了扶自己的栽絨帽子,豎起大拇指:“一百分兒,絕對的一百分兒??!‘刀削面’還說他認識一個一百分兒的,說了多少次帶咱們開開眼,都是糊弄。上回好不容易去看了,什么呀!最多一個八十的!” “哪個‘刀削面’?”彭小勇有些糊涂了。 “就是家里住月壇公園那邊的‘刀削面’,姓王,下巴特棱角??!”小伙伴幫助回憶。 這就是男生們事后的樣子了,沒有女孩子在的時候和有女孩子的時候,完全是兩個樣子——面對女生,得裝的特凜然,好像電影里的我黨戰士一樣,絕不會和女生說一句話!至于私下,和幾十年后沒什么差別,總要提一提女生。只不過稍微具有時代特色的是,會含蓄一點。 女生們則是另一個樣子,之前和楊雪燕貌似乎走的挺近的劉妮,回到教室之后就若有所思地看了毛思嘉一會兒...最后撇了撇嘴,轉過頭不看了。 “毛思嘉,今天班上要辦黑板報,有一段英文要抄寫,你來板書可以嗎?”班上的團支書來問毛思嘉。 這又不是什么大事,毛思嘉點頭就算答應了。 很多人以為中國曾經有一段時間學校里都在學俄語,俄語重要性超過英語...這是認識錯誤的。事實上,即使是俄語最當紅的那幾年,也不一定超過了英語。更別說,現在中蘇破裂,俄語早就是老黃歷了!外語課依舊教授英語。 毛思嘉本人是外語課代表,一手漂亮的英文書寫不少同學都知道,她留下也是正常。 傍晚,放學之后,辦黑板報的同學留了下來。 劉妮一眼看到了毛思嘉,皺著眉頭說:“這回辦黑板報不是我們的事兒嗎?毛思嘉是班干部??!” 關于課代表算不算班干部,總有不同的結論,但在毛思嘉這會兒是算的。 此時的班集體,能說的上話的人有三撥,而不是只有班干部。有的時候他們能一起做事,甚至有的人就在三個系統兼職。但有的時候又是涇渭分明,必須彼此分開的。 今天似乎就是一個需要分開的場合,留下的并不是班干部,只有毛思嘉,以及陪毛思嘉的于欣,好像兩只黑羊掉進了綿羊群一樣顯眼。 第10章 現場的氣氛一時之間有一些尷尬,之前說話的同學立刻出聲:“因為毛思嘉外語好??!請她幫忙有什么不對的?” 確實不算奇怪,別看這個時候大家上學都很‘不務正業’,但首都這塊地方集中了此時全國很大一部分知識分子、家庭條件好的家長,這種情況下,在眾多差生之中,總有那么幾個學習出色的。 這里的學習出色,不單指課堂上的學習,還包括了方方面面。比如說有的人課外閱讀面廣,有的人能把《列選》、《毛選》理解的十分深刻,有的人也能夠把外語說的和母語一樣好... 像平常辦黑板報、寫大字報,有的時候是得四處借人,這才能找到粉筆畫畫的好的、毛筆字寫得好的...英語書寫有自己的一套書法,雖然說直接抄上去也沒有問題,但美觀一點總是更拔份的。 他們班上有毛思嘉這樣的能人,自然要請來幫忙。 劉妮卻表示不同意。 “原來說黑板報里面有外語我就不同意,我們是新中國的同志,給自己人看的黑板報還要用外語?崇洋媚外!” 如果只是這一句還好,即使是二十一世紀了,還有人覺得學外語就是崇洋媚外,就是裝呢!對于這種類似‘知識無用論’的可笑言論,毛思嘉一概懶得反駁。因為這些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壞,蠢是無法扭轉的,壞則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更沒法說了。 關鍵是之后劉妮又不懷好意說:“毛思嘉也不知道學那么多外語干什么,說不定就是要投奔資本主義呢!” 毛思嘉上輩子學的就是外語,因為她想從事文學翻譯的工作...主修了英語不說,還輔修了西班牙語、法語兩門。這輩子因為過去幾年的俄語熱,也學習了俄語。不說樣樣精通,至少在這個時候的孩子看來非常厲害了(主要是學校上課的知識她都知道,平常又沒有什么娛樂,剩下的就只有學習外語了,這極大地促進了她的外語學習。如果不是學習環境不太好,不容易找老師、找教材,她還能學更多)。 這種指控是很嚴重的,雖然不至于像對成年人那樣,因此獲罪、□□,從此受人議論、遭人排擠卻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