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書香門第【延至壹生】整理 楚留香文學網轉載 附:【本作品來自互聯網,本人不做任何負責】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 唐朝詭事錄2:長安鬼跡(出書版) 作者:魏風華 編輯推薦 ◆讀小說,學知識,鎖定讀客知識小說文庫。 ◆唐朝的夜空,除了李白的明月,還有民間無數關于神、魔、鬼、怪的奇詭想象 ◆仙魔精妖、奇聞怪談、異域傳說、幻術道法、珍禽異獸、宮廷軼事…… ◆翻開本書,見證唐詩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 讀客這本史書真好看文庫《抗日戰爭的細節》 讀客知識小說文庫《我是個大師》(原名《我是個算命先生2》) 讀客知識小說文庫《邪惡催眠師》 內容推薦 千年前的唐朝,萬邦來朝,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中心。優越的物質生活,多樣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極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傳奇詩人,用他們的詩句,描繪出一幅幅華麗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間的販夫走卒,則用他們更加不羈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當朝的宰相,也會在入夜之后,關起房門,點上一盞燭燈,開始寫鬼怪故事。 所以,當唐朝的夜幕降臨,如果某一間屋內還閃爍著燭光,而且薄薄的窗戶紙背后,時而私語竊竊,時而驚呼陣陣,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剛聽來的一段秘史、怪談或是驚悚傳聞。 這些故事,被段成式、牛僧孺、李復言等人記錄在《酉陽雜俎》《玄怪錄》《集異記》《博異志》《甘澤謠》《杜陽雜編》《三水小牘》等數百部志怪筆記中,成為后世所有奇幻志怪故事的靈感來源和創作藍本。 現在,就讓我們撥開歷史的故紙堆,看看唐朝人華麗的想象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驚奇畫面;看看這些畫面,又為我們記錄下了怎樣被湮沒千年的秘密…… 翻開本書,見證唐詩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自 序 古人倦夜長 這是一部關于唐朝怪談與秘史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本系列作品以唐朝志怪筆記《酉陽雜俎》《傳奇》《紀聞》《逸史》《闕史》《玄怪錄》《宣室志》《廣異記》《獨異志》《集異記》《博異志》《纂異記》《瀟湘錄》《河東記》《靈怪集》《聞奇錄》《驚聽錄》《通幽記》《原化記》《奇事記》《乾子》《樹萱錄》《異聞集》《錄異記》《甘澤謠》《劇談錄》《戎幕閑談》《金溪閑談》《桂苑叢談》《續玄怪錄》《杜陽雜編》《三水小牘》《朝野僉載》《中朝故事》《玉堂閑話》《續仙傳》《仙傳拾遺》《墉城集仙錄》等為線索,去探尋那個明麗時代背面幽暗詭異的故事。 在奇幻、驚悚和恐怖小說流行的今天,如果上溯源頭,會發現這類東西在古代就已經有很多了,而且想象力一點也不比現代人差。在古代,它們被統稱為志怪筆記。志怪筆記初見于先秦,興起于魏晉,鼎盛于唐朝。兩宋之后,明清時代,數量雖龐大,但沒什么可看的,一是因為明清已是近世,作品少了幽古之風;二是明清志怪筆記加進很多人情世故和愛情傳奇,讀后不僅不會感到毛骨悚然,反而會讓你熱淚盈眶,喪失了志怪本應具有的特質。 那么,真正的志怪,到底是什么樣子? 上面提到的唐人筆記中有終極答案。以《酉陽雜俎》為例,對這部書,文學評論家李敬澤先生有一個定義:“黑夜之書”。認為它是一本秘密的書,擁有一種魔鬼的性質,它無所不知,收藏了所有黑暗和偏僻的知識。事實也是如此。它的內容涉及唐朝秘史、仙佛妖鬼、幻術道法、奇聞怪談、坊間軼事、異域傳說、珍禽異獸,以及眾多在后世失傳的秘密知識,集詭異、奇幻、驚悚、恐怖于一體,讀起來令人目眩神迷,不能自持。 編撰者段成式(公元803~863年),字柯古,原籍山東臨淄,生于湖北荊州,在四川成都長大,一生跨越中晚唐。他來自貴族之家,祖上是開唐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段志玄,其父是中唐宰相段文昌,外祖父是更著名的宰相武元衡。成式歷任校書郎、江州刺史、太常少卿等職,晚年寓居襄陽,以撰寫志怪筆記自娛。成式博學廣知,喜好漫游,所藏之書,多奇篇秘籍,使他有了完成《酉陽雜俎》這部百科全書的資本。何謂酉陽,而且雜俎?酉陽在今湖南沅陵,傳說當地有一山洞,藏古書千卷?!坝详枴敝溉〔膹V博珍稀,“雜俎”則喻示內容龐雜豐富。兩者加在一起,又有詭秘隱僻之意。書中的故事確實如此,門類亦然,如記星象的叫“天咫”,記道術的叫“壺史”和“玉格”,記佛法的叫“貝編”,記盜墓的叫“尸穸”,記鬼怪的叫“諾皋記”…… 美國著名漢學家、《撒馬爾罕的金桃》的作者謝弗認為,《酉陽雜俎》是中國古代最具魔幻色彩的書,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明朝編輯家、出版人李云鵠十分推崇《酉陽雜俎》。在他的主持下,重新刻印了該書,上市后非常暢銷。他親自書寫序言:“(《酉陽雜俎》)無所不有,無所不異,使讀者忽而頤解,忽而發沖,忽而目眩神駭,愕眙而不能禁……”清朝紀曉嵐在編纂《四庫全書》時,視《酉陽雜俎》為唐以來“志怪筆記的翹楚”??紤]到古代志怪筆記鼎盛于唐朝,數量和質量上完全超過魏晉,而唐之后的作品在想象力和奇絕度上又沒人能超過它,所以《酉陽雜俎》實為中國古代志怪筆記之王。 古人倦夜長,故秉燭游。但是,在遙遠的唐朝,深庭歡宴外,一定還有別的打發時光的方式,比如在大雪夜圍爐怪談?!队详栯s俎》之外,優秀的唐朝志怪筆記還有上面提到的那些,它們像時光深處熠熠生輝的明珠,照亮千年后枯燥無眠的夜晚。這些志怪筆記大多成書于中晚唐。那是個神奇的時代。在當時,上至宰相下到士子都熱衷于談鬼論怪、尋仙慕道,整個社會充滿靈異的氣氛。當包括宰相在內的人們都在奔赴這想象力的盛宴時,一個時代的詭譎風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象力最發達的時代,也一定是心靈最自由、精神最奇瑰的時代。 唐朝的魅力決然在此。但是,在以詩詞為貴的古代,志怪筆記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還舉段成式的例子,當時他與李商隱、溫庭筠齊名,并稱“文壇三十六”(三人家族排行都是第十六),可在后世的知名度卻沒法跟李、溫相比。這是時代的孤獨。盡管如此,段成式和他的朋友們仍像忠實的守夜人一樣,耐心地捕捉著有關唐朝幻夜里的一切秘密。在他們壘建的迷宮中,除了絢爛的魔幻通道外,還有一條小徑通往歷史的真相。這也是唐朝志怪筆記的美好傳統。很多因種種緣故被正史拒載的事件,在志怪的迷宮中留下了蛛絲馬跡。而另一些時候,在迷宮中的某些路口,魔幻和秘史又是交融在一起的。 這,也是本系列作品的風格所在。 明麗的天空正在褪去顏色。我知道本書會徹底顛覆人們對唐朝的印象。幽暗的古鏡已然在手,我要做的就是在千年后的夜晚把它擦亮,讓里面的東西一點點露出輪廓…… 開始吧。 2013年晚春 于天津 第一卷 大唐鬼跡:民間傳說 來到靈堂,蘇郎中號啕痛泣,顯得非常悲傷。事情之奇并不在于一個身著紅衣的陌生吊唁者突然出現在死者門前,而在于此人哭著哭著竟讓靈床上的李則慢慢地坐起來。接下來的事更蹊蹺,李則跳下靈床,跟蘇郎中扭打在一起。 唐朝有鬼 先看一個發生在西京長安的故事:婦人李氏,白天坐在廳里,突見丈夫的愛妾身著白衣撲向自己。李氏大恐,因為此妾多日前已死。李氏狂奔,妾在后面緊隨,一直跑到長安北門,終被士兵攔住,有士兵隨手用馬鞭抽了該妾一下,遂蹤影消失,只有一塊包頭巾飄落地上。士兵揭去一看,下面乃是顆骷髏頭。 再看一個發生在東都洛陽的故事:當地有韋氏女,與鄰家崔氏子相戀,約會于竹林間的紅亭。當日夜,韋氏女先到,后聽林中有聲響,以為崔氏子來了,一抬頭,乃見一物“張口哆唇,目如電光”,女孩奔走驚叫,家人聽到后,持火炬視之,“但見白骨委積,血流滿地”。 白骨、鮮血、青竹、紅亭,從長安到洛陽,幽暗的唐朝故事總是令人驚悸。 話說文宗大和年間,山西隰州的士人鄭生,跟在當地為官的朋友出行打獵,在該州所治的隰川意外捕獲到一只大鳥。 這只鳥呈蒼灰色,高五尺多,樣子怪異,目露兇光。 開始,鄭生只是站在人群外,后來出于好奇,他分開兵丁,向網中看了一眼。 那一眼讓他感到戰栗。 平日里,鄭生喜好讀志怪之書,覺得捕獲的那只東西與書中描繪的某種鳥很相似。正在他胡思亂想之時,官員朋友叫手下解網,把那大鳥的爪子捆起來。但是,就在這個時候,大鳥突然消失不見了,空留下一干人詫異地站在荒草漫天的原野上。 夕陽西落,打獵的人拖著長長的影子縱馬回城。 那位官員很快把此事扔于腦后,鄭生卻一直念念不忘?;厝ズ?,他四處尋訪消息,有人告訴他,前幾天,街坊中有人去世,占卜者稱當日“殺”將飛離…… “殺”? 按唐朝流傳的說法:人死后,靈柩下葬前,會從棺材里飛出一種鳥,稱為“殺”。換一種說法,那就是人的鬼魂吧?只是那鬼魂幻化成了一只鳥的形狀。死者家屬聽完占卜者的話后,守靈時,伺機窺視,果有大鳥自棺中飛出。 “您在野外看到的難道是‘殺’?”那人驚問鄭生。 鄭生倒吸一口氣。因為按古書中的說法,死者家屬之外的人看到此鳥,兇而不祥。 俗傳人之死凡數日,當有禽自柩中而出者,曰“殺”。大和中,有鄭生者,常于隰川與郡官畋于野,有網得一巨鳥,色蒼,高五尺余,主將命解而視之,忽無所見。生驚,即訪里中民訊之,民有對者曰:“里中有人死且數日,卜人言今日‘殺’當去,其家伺而視之,有巨鳥色蒼,自柩中出。君之所獲果是乎?”生異而歸。(《宣室志》) 《宣室志》的作者張讀,活動于晚唐宣宗時代。此人生于一個怪談世家。這樣說,一點也不夸張,因為他是盛唐怪趣作家張鷟的玄孫,張鷟是著名傳奇《游仙窟》和筆記《朝野僉載》的作者;張讀的祖父張薦,則著有志怪筆記《靈怪集》;就連他的外祖父,也是當時第一流的怪談圣手——宰相牛僧孺,著有《玄怪錄》。 張讀來自一個有著志怪傳統的家族。其筆記,之所以以“宣室”命名,取自一個歷史典故:西漢時,文帝在宣室召見賈誼,沒有問國家大事,而是問鬼神之事,李商隱有詩:“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故事總是無獨有偶。玄宗天寶年間,京兆尹崔光遠亦曾遇到過這樣一只被稱作“殺”的鳥。當時有占卜者告訴崔光遠以后行事要小心,尤其是最得意時,否則前路堪憂。崔一笑了之。后來他轉任西川節度使。到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事情漸漸露出眉目。 這年春天,劍南節度使段子璋起兵反叛朝廷。朝廷任崔光遠為主將,討伐段,經過艱苦的作戰,終于指揮大軍攻克段盤踞的綿州,立了大功。隨后的事,卻是崔光遠不曾想到的。他有個部下叫花敬定,陷城后縱兵殺掠,死傷無數,朝廷大怒,以治軍不嚴之罪將崔光遠逮捕,后崔死于獄中。 事情就是這樣不可思議。 崔光遠遇“殺”,明明立了軍功,最后卻落獄而死。那么,在上面的故事里徘徊的鄭生呢? 我們不知道他后來的境遇如何,但可以確定,在唐朝的那個黃昏,滿腹惆悵地走在隰州大街上的他,或許會感到脊背發涼,就好像有一只大鳥悄然潛伏,它張開翅膀的巨大陰影深深地籠罩著他。鄭生也許很后悔,后悔自己當時出于好奇,看了那大鳥一眼。 遇到鬼鳥的事,在唐朝畢竟少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鬼是以人的面目在陽間行走。 武則天時,河間郡有官員劉別駕,極愛女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世間無婦人,何以適意?”大意是,假如這世上沒有女人,又怎么才能得到歡愉? 有一天,他去長安公干,路過通化門,見前面車中有位美婦,只看了一眼便久久不能忘懷。于是,他將公事先放在一邊,緊追那車輛不舍,最后尾隨到資圣寺后面的一條僻靜街巷。隨后,劉別駕在那美婦居所流連數夜,甚為歡暢。 開始時,他并沒覺得有什么異常,但后來發現,每到半夜時,就感覺特別冷,即使多蓋幾層被子,身上依舊是冰冷的。這一天,當他睜開眼,發現身邊沒有了那美婦,自己也沒在屋中,而是躺在一座空曠的荒園里,身上蓋了好幾層枯葉。 當置身荒園的劉別駕從枯葉間站起來時,已是百病纏身。顯然,他遇見的那個美婦是鬼。在下面的故事中,主人公比別駕大人稍微幸運那么一點。 長安轄區內有兩大縣,一是長安縣,一是萬年縣。長安縣縣尉叫薛矜。一般來說,縣尉負責縣里的兵事以及緝捕工作,也就是公共安全。但薛矜的職責有些不同,他的主要任務是給皇宮進貨,購買日用品,負責大內的后勤。玄宗開元年間,在長安東、西兩大市場,總會看到他的身影。 這一天,薛矜帶人在東市為皇家置辦東西,正在轉悠時,看到一輛馬車從對面輕馳而來,“車中婦人手如白雪,矜慕之,使左右持銀鏤小合,立于車側”。一只如雪般白皙的手露在車廂外。這令私下生活風流的薛矜想入非非:擁有這樣玉手的人,又該擁有什么樣的面容? 在薛矜的注視下,那馬車停下來。 薛矜把隨從叫來,塞給他一只精巧的銀盒,叫他立在那輛馬車邊,又吩咐了幾句。果然,一個嬌媚的聲音從車廂里傳出:“好美的銀盒?!?/br> 車中女子叫她的侍婢問價,薛矜的手下說:“這銀盒是長安尉薛大人的,他叮囑說,若車中有人問,當便宜相賣?!?/br> 車中女子很高興,隨之道謝。這時候,薛矜按照預先計劃的那樣走過來,以言語挑逗,沒想到車中女子竟未惱怒,而是欣然應對,并說:“我就住在金光門外,你沒事時可去探望我?!闭f罷,車夫駕車而去。 薛矜派手下一路跟隨,那女子果然住在金光門外。 第二天傍晚,薛矜帶了兩個隨從出發了。他穿過幽深的街巷,來到那女子的宅院前。暮色中,薛矜看到院前停著很多車馬,奇怪的是,那些車馬仿佛缺乏立體感。他沒立即叩門,而是等了一段時間,直到門外的車馬都走了,才叫隨從將名片遞給宅中的仆人。仆人遂將薛矜引入庭院,安置在外廳等候。 薛矜問那女子何在,仆人回答說正在梳妝。 此時天色已晚,外廳點著蠟燭。薛矜感到那燭火透著寒氣,讓人止不住地發冷。正在他猶疑時,仆人告訴他,主人已梳妝完畢,正在里面等候。 于是,薛矜進了昏暗的內堂,“引入堂中,其幔是青布,遙見一燈,火色微暗,將近又遠”。內堂兩旁青布為幔,桌案上擺著一盞燈,那燈火微暗,看上去很近,但薛矜走了幾步,竟未到跟前。直到這時,他才有了不祥的預感。但是,既然已經來了,就只能在心中默念佛經,以求佛祖保佑了。 終于來到了寢室,只見那女子坐于紗帳中,用羅巾蓋著頭。 薛矜久久地凝望,他是在想象羅巾之下會是一張怎樣的面孔?薛矜一閉眼,猛地分開紗帳,用力拽女子頭上的羅巾,過了很久才拽落,“見婦人面長尺余,正青色……” 此時,薛的隨從在門外看到的情景是:眼前哪里是什么人家,只是一處殯宮,也就是停放死人棺材的地方,即所謂的停尸房。 故事的最后,隨從破墻而入,沖進殯宮,發現主人昏死在地上。 直到一個多月以后,薛矜才蘇醒過來。無論如何,他比劉別駕幸運。當然,并非沒有比劉別駕更慘的。 唐代宗廣德初年,蘇州有一叫范俶的,開了個酒館。 一天傍晚,他在門口招攬生意,看到有個女人從門前經過。女人披散著頭發,半遮著臉,神情異樣。范俶邀之過夜,女人也沒拒絕。 在燭火昏暗的小酒館,女人始終用頭發蓋著臉,背對著范俶,坐在暗處。 范俶好奇,當晚迷迷糊糊中便與之同床。天將亮時,女人突然說自己丟了梳子,找不到了,要去找梳子,臨走時抱著范俶,咬了他的臂膀一口。 等到天亮,女人仍然未歸,范俶害怕了,因為他看到床前的地上有個黃紙做的梳子。正在這時,被咬的地方開始劇痛,一周后他在驚懼之中去世了。 與范俶同遭不測的,是居住在洛陽的一個書生。 這天晚上,書生外出,至洛陽中橋,遇見一顯貴之家,車馬很多,仆人簇擁。書生觀望,這時,轎簾挑開,里面的貴婦招呼書生。貴婦二十多歲,姿容艷麗,書生意亂情迷,與之同行。出長夏門,至龍門,進了一座肅穆氣派的宅子,入幽雅的內室,貴婦招呼書生坐下,以美酒佳肴款待。 郎情妾意,書生待至夜深,貴婦與書生同床共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