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節
民諺有云“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贝苏Z雖是粗陋卻極有道理,劉信這番話對于眼前大局的見解亦可謂深入,尤其將兗州之戰與龐統迎擊劉備之戰作為一個整體加以分析更讓人眼中一亮。揚州軍渡江有著一個很大的前提,那就是兗州戰局的發展,既如此,燕軍對局面的控制便大有可為之處,這些道理龐統徐庶賈詡等人不會不知,久經沙場的興霸亦能想到,可劉信今年才多大?過了年才滿十五,武藝高強那是天賦異稟,就算天下第一也只是匹夫之勇,可這眼光及對戰局的理解就是大將必須具備的素質了,不愧燕王之子! 當然此時甘寧、賈詡、龐統徐庶等人盡皆在座,換了尋常的軍司馬哪怕就是校尉之身亦不敢輕言戰局,燕軍之中雖不忌下級向上級提出自己的見解可那也是要看場合的,身份的差異在任何時代都存在,在此時的內堂之中,至少也要有華雄嚴綱那般的地位才有出言的資格!不過劉信卻是其中的一個例外,燕王家教再嚴,二公子再如何嚴格要求自己,可又有哪一員大將會真的將他當做一個普通的軍司馬?終究是上下有別,就算劉毅本人不會在意也會為眾人所詬??! “小子行啊,這幾年軍營之中歷練的確長本事了,二叔三叔沒白疼你!”這幾年來身居高位的甘寧越發的穩重,此乃帥者當為之事,不過其豪爽的天性是改變不了的,如今出言之人又是他極為喜愛的侄兒,興霸才不會吝嗇贊賞之言,能對兵家之事見解到此可見劉信平日里除了練武之外對將略亦是苦工極深,小小年紀已有名將之風范。 “二將軍所言極是,信公子的眼光亦是不俗,劉玄德想要待機而動我軍便可給他造出這樣的時機,到時卻要看看孔明如何而動!”平日里劉信對徐庶龐統等人都是極為相敬,可他們之間的年歲相差也不大,對士元而言二公子更像是個同齡人,如今這番出言又與自己不謀而合,當下也微笑出言道,燕王此子確是可堪造就的軍中良才。 “二叔龐先生謬贊了,小子年少胡言而已,不過確是覺得先生此計極為精妙,曹cao劉備皆是父王大敵,有此良機亦是不易?!眲⑿攀莻€典型的吃軟不吃硬的性格,被甘寧龐統這么一夸倒有些不自在,父王無數次說過身在軍中他就只是軍中一員,上下尊卑要時時記在心間,少年人切忌張揚太過,方才一時興起眼下不免又謙遜起來。 “呵呵,二公子不必妄自菲薄,古之名將莫不是少有奇氣,士元此法確有可行之處,稍待我等在與細商不遲,方才言及戰法有二,此時才言其一,士元可繼續說之?!币妱⑿琶嫔下杂信つ笾畱B,眾人不由都是會心一笑,賈詡此時出言道,言中亦不乏贊賞之意,不過卻是緊扣名將之處,如今的世子乃是大公子,太過贊譽劉信并非上策。 賈詡故意在名將二字之上加重了語氣,眾人一聽便是若有所思,如今燕王兩位公子俱已成人,也都有名聲與天下傳揚,司隸之行,西域使團,劉毅的態度是極為明確的,劉信此時在軍中的地位已經隱隱然有凌駕劉桓之勢,這在王室兄弟之間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過多的贊賞說不得就會讓兄弟之間產生罅隙,此處還是謹慎為上少言則妙。這賈文和不愧有眼光深遠之名,無論何事在他手中都可以恰如其分! “軍師,統之第二策便是以飛虎軍主力盡出,在劉備渡江之前就封鎖長江天塹,不過此舉必須伴隨我軍對徐南動手,自從與燕王共分徐州之后,劉備無時無刻不在遷徐州之民以往揚州,長此下去對我軍而言絕無益處,當要盡早圖之,徐南之處并無劉軍主力鎮守,那些郡國士卒必難當我精兵一擊,拿下此地便可為飛虎水軍提供后援之所,否則單靠水上補給很難支撐長時間的大戰!但如此一來恐對燕王的名聲稍稍有損,且一旦戰情危機很可能便會讓孫伯符也加入戰局!”龐統聞言再度繼續他的謀劃之策,心中對賈詡的看法又有了一些深入,兵家之事他自信不會輸給此人,可說到官場權謀與明哲保身之道賈文和確可謂其中翹楚,很多言行都值得他們去細致的加以剖析。 二劉共分徐州之后,劉備遷徐南三郡之民以往揚州已經是公開的秘密,早在他如此定計之前心中便知這徐州說是共分其實已然在劉毅手中,他之所以遲遲不肯動兵除了兩年方略的大計之外亦有將之作為二者緩沖地帶的意思在內!對此張子才曾有一個極為形象的比喻,胳臂要縮得回來才能將拳頭有力的打將出去,下邳東海等郡入手,與戰略態勢上而言徐南三郡對劉備而言便形同雞肋,這個心還是交由另一位劉皇叔去cao才更為妥帖,燕軍眼下要做的就是集中精力。 至于其遷民之策亦在眾人的預料之中,劉備固然有仁德之名,又有漢室宗親的身份,在徐州百姓之中極有聲望,可華夏之人自古以來就是故土難離,想讓其離開故鄉前往另一個陌生的地方談何容易,攜民渡江只是在特定情況之下才會發生的特例,而愛惜羽毛的劉玄德定不會采用太過強硬的手法,否則光劉毅手下那些筆桿子的口誅筆伐就會讓他坐立難安,二者之間孰輕孰重劉玄德心中不會沒有計較。 飛虎軍精銳全出,封鎖長江有著很大的把握,在這兩年的建軍之中劉毅甘寧是極為注重水軍的水路補給能力的,當然這絕大部分是出于海上的需要,在內河作戰路上補充才是主要方面,可與此時,這卻成了支撐龐統出動飛虎軍的依據之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可不僅僅針對步卒,相對而言水軍對此還更為依賴,想要持續作戰保持對敵的強大壓力,拿下徐南三郡作為穩定的戰略支撐無疑最為穩妥。當然在二劉之間此時還存在著一個誰先動手的問題,但在龐統眼中這卻非是戰役的主要方面,正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總可有適當的理由! 真正讓他擔心的還是小霸王孫策,江心洲一戰飛虎軍大勝除了本身戰力之外天時地利人和都在燕軍一方,又有出其不意與器械精妙之處,拋開這些不論江東水軍的戰力可是極為強悍的,如今的飛虎軍不再是秘密武器,針對劉毅麾下的這支勁旅南方三雄肯定都會給予極高的重視,單單面對揚州水軍龐統有足夠的信心可將之壓制,可一旦形勢危急孫策周瑜等人再加入戰局這場戰役就會更加難以預測了,龐統的大膽是建立在對形勢的精深分析之上的,在他看來倘若此時將孫策再拖入戰事之中絕非良策,且如此他也沒有重創劉備揚州軍的機會! 第九百一十一章 各施各法 青州之戰后,趙云領燕軍五大主力休整待發,而燕王劉毅則親率鐵騎營十數萬騎軍兵壓冀兗之交,大有烏云蓋頂城欲摧之勢,曹軍守將夏侯淵、曹仁、于禁、樂進等輩莫不嚴陣以待!明面之上乃是燕軍曹軍分庭抗禮,暗中揚州劉備亦在謀劃等燕軍大舉攻擊兗州之時他亦要大軍渡江為己圖利,而龐統看出揚州動靜向燕王獻主動出擊之策,朗生靜思之后肯定鳳雛所想,命麾下心腹謀臣毒士賈詡前往下邳與二將軍甘寧及龐統徐庶等人會商此戰詳細。與時中原兗、豫、徐三地皆是戰云密布,暗流涌動,不發則已一發恐便是多方混戰石破天驚! 下邳一會劉毅次子劉信表現出了極高的戰略素養,其言之中舍漢中戰事而專注中原得到了賈詡甘寧龐統等人的一致認可,其子尚且如此,何提身經百戰的劉毅,漢中之戰曹軍步步緊逼,張虎退守漢中據城而守衛,兩處皆為一體可卻是一動一靜大相徑庭!可中原之處的安靜朗生亦是刻意為之,一來做足準備出則秋風掃落葉,二來曹cao寄望漢中戰事可分其心,身為老對手的朗生又豈能讓孟德心滿意足! 當然所謂舍漢中而專注中原并不是說對此處戰情就不聞不問,此時形勢雖對曹軍極為有利但燕軍亦并非沒有反擊的機會,在劉毅看來只要張虎依據漢中堅城抗住曹軍看似一往無前的攻勢,戰局便會迎來轉機,須知這兩年曹軍連下荊州益州二處,其間并未作出多少的調整,物資方面可能還因二州的富饒不會捉襟見肘,可與士卒戰力而言長期連續不斷的大戰定會有著巨大的影響,此時看上去順風順水與其挾勝而來及曹cao超強的控制能力有著很大的關系,但其心中亦知自己的弱點,故漢中一戰曹軍是不計傷亡的追求速度,一旦燕軍拖住了對方敵軍的弱點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此外尚有張合虎衛軍這路殺手的存在。 自從諸侯討董之后,徐州、冀州、天子、司隸,兗州,劉毅曹cao二人之間或明或暗的爭奪就從未停止過,總體來看朗生雖是勢力不停擴大可在與老對手的正面交鋒之中并未占據明顯的優勢,二人對于對方的優勢與慣用戰法更是了解精深,劉毅守城每每善用騎軍優勢讓攻方難以傾盡全力用之于攻城,曹軍稍作休整之后大軍前推首先做得便是要清理漢中城之側的馬超司州營,曹cao的目的極為明顯,不求殲敵只要將之趕離漢中四近加以監視,利用兵力的優勢在四面攻之。 這段時日張魯與張虎二人已經極為留神對城中流言的控制,但燕王放棄漢中以求全力在兗州與敵交戰的傳言還是不可抑制的宣揚起來,而曹軍的圍而不攻配合此等攻心之法更是形成了一股合力,便是張虎應對起來都頗為吃力,關鍵還在漢中之地人心絕不似燕地那般萬眾一心,就算張公祺可以對他推心置腹卻也難保其手下將領不生出異心,子才心中知曉想要破解曹軍此法獲得一場大勝乃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可眼下這卻近乎虛幻,城外的曹孟德正巴不得他張子才率領燕軍出城作戰了,也許固守待援等張合虎衛軍趕到局勢才有緩和的可能。 騎兵在平原之上對付步軍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此處不言而喻,但這個優勢并非絕對,前番進軍之時曹軍便以穩正的陣型與雄厚的兵力齊頭并進逼得馬超亦不得不緩緩而退,如今攻擊漢中的第一步曹cao還是在依樣畫葫蘆,且此時司州營面臨的難題比之當時還要更加嚴峻幾分。此番敵軍是采取了分進合圍之法,雖然不以殲滅敵軍為目標但倘若司州營露出破綻對手豈會有分毫的客氣?用騎兵士卒堅守營寨顯然乃是下策,而張遼張繡等人若是出城接應又恐城中空虛,且燕軍一旦大舉出城,流言便會顯得更有威力,對守城一方亦得不償失。 造成今日戰局,關鍵還在米倉山的失守,曹洪大軍可從側翼包抄張虎率領的燕軍,對其形成了極大的威脅,縱以子才之能在等待燕云軍未果之下亦只能收軍而退。當然現在論這些絕無半點的意義,與張遼張繡等一干大將會商再與張魯徹夜長談之后子才采取了看似最笨的辦法,橫下心來坐守漢中,對曹軍的一切舉動如同視而不見,待其圍困雄城之時什么燕王要張虎退軍的流言便會不攻自破,說到底曹軍始終要對堅城做出正面的攻擊,再如何奇謀妙策城墻不會為所動。 得軍師將令馬超沒有任何的遲疑,干脆放棄營寨而走,以司州營的戰力可以牽扯的曹軍兵力絕不在少數,沒有倍于對方的人數加上陣型之間的配合倘若被孟起找到縫隙,司州營鐵騎亦不會坐失戰機,必要之時騎軍也可一分為二為三,在保持強大沖擊力的同時增強對曹軍兵力的牽制,似乎這也是眼下馬超唯一可以采取并有助與守城之處。 當然馬超龐德二人久領騎軍精通各種戰法,就算曹軍憑借兵力的優勢與陣型的嚴整想將之逼退也非是一日一夜之功,數日以來在漢中城西雙方形成了一種拉鋸的局面,司州鐵騎在無所不用其極的尋找著曹軍陣型之間的漏洞,同樣馬超也還了對方一個動而不戰,雖在緩緩后撤之間亦隨時保持著強大的沖擊威懾,使得敵軍也不敢有片刻的掉以輕心,這場拉鋸戰持續了足有四日之久司州營方才退出百里之外。 在步卒與司州營拉鋸之時,曹cao并未對漢中城發起實質性的攻擊,而是分兵占據各路要點并每日都與一眾麾下在漢中四周游弋,想盡量找出此城在防御上的弱點以利日后的攻城之戰!而張虎在大戰之前的平靜之中也不是單純的等待敵軍來攻,不斷加強城防的同時他亦幾乎隔三差五就要與張魯一起在城中巡游,視察各個關鍵之處,也是穩定民心的一種手法,時時刻刻讓你們看見張大人的存在,燕軍何來退兵之意?自然必要的宣傳在這陣時日也是迅速的開展起來。 此時倘若你漫步漢中城內,便會為遍及各處的標語與圖畫而產生極為新鮮的感覺,“堅守漢中,誓死不退”“軍民一心、其利斷金”識字的百姓能夠了解其中含義還能將之當做一種熱鬧擴散開去,而那些反應曹cao當年在徐州屠殺百姓的圖畫其生動之處更令人觸目驚心,怕是曹孟德與他的一眾麾下干才都不會想到十余年前的舉動竟在今日被燕軍利用起來,且對于抵制流言的傳播還起到了絕大的作用。 單純的文字對于很多百姓而言并沒有太多的震撼力,可圖文并茂再加上解說就會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了,甚至還有當年徐州的幸存者親身說法,看著他們身上觸目驚心的傷疤這些標語圖畫的可信度便大幅攀升。張魯與漢中諸將對燕軍的這個舉動從一開始的并不理解也發展到了后來的大加贊賞,卻不知此乃張子才靈機一動之下的死馬當成活馬醫,有所成效之后更對燕王當日所提的宣傳戰有了更深的領悟! 在燕地之中這樣的宣傳的并不新鮮,不過多是用在行政之中而非兵家之事,那些農事處的革新耕種之法以及器具所許多改良農具的飲用之道就是通過此法對百姓進行宣傳教育的,提升全民的文化知識乃是百年大計,讓領地之內的千萬子民讀書習字即使對劉毅而言也是一項極為巨大的工程,且還需要長年累月的積淀,但通俗易懂的宣傳畫卻很快就能為百姓接受,用之于行政之中官員們很快就感受到了其中的好處,一些政令通過這樣的方法宣揚之后百姓們很快就能身體力行起來,對于整個燕地的行政效率提升這樣的宣傳都可稱居功至偉! 這又是劉毅將后世的成功經驗用之于今世的一個成功范例,所有強大的國家都會無一例外的強勢掌控宣傳喉舌,天天耳濡目染之下民眾亦會不自覺的造此而行,而劉郎紙的普及也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前提之一,沒有它作為基礎就不會有這些齊整生動的標語與圖畫,此物的出現亦可稱作是劉毅對整個時代發展極為關鍵的推動工具。 在朗生腦海之中的新軍編制之中是有宣傳隊這個機構的存在的,燕軍主力之中亦然已經有了雛形,他們不需要會吟詩作賦格調高雅,所寫所畫的一切卻要讓很多目不識丁的百姓們一見即明。此刻任何一個漢中百姓只要上街就能看見很多這樣的宣傳標語與圖畫,再聽見城中燕軍士卒每日齊整響亮的cao練之聲便會油然而生一種安心的感覺,一開始張虎只是將這種方式姑妄一試,可其實際起到的作用卻還超出了他的預計之外,曹軍精心設計的流言亦被這一張張劉郎紙所擊敗。 這些標語圖畫的宣傳身在城外的曹cao是看不見的,畢竟受到時代的限制他也很難想象還有此般方法能被燕軍運用在實戰之中,之前的論戰也多是名流文士之間的口誅筆伐,而如今燕軍已經越來越具備人民戰爭的能力了。不過就算此時被孟德看見漢中城中的景象他怕也無心去想太多,眼下天天盤桓在他腦海的就是如何才能攻破此城。 張虎的應對之策很老實,甚至有些呆板,就等著挨打了,他一旦堅定決心,無論是誰也很難用處什么示敵以弱之計,在司隸之處坐鎮七八年,軍師在士卒心中的威望僅次于燕王!正如子才所料,此戰到了最后曹軍必然要來硬攻這座堅城,而在以宣傳手段解決了曹軍的流言之后他對堅守漢中的決心更加堅定起來。 曹軍對漢中城的圍困采取了圍三缺一之法,此亦是攻城之中經常運用的手段,給敵軍留上一條退路讓他們心中始終會有突圍的想法,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決死之心從而降低攻城的難度,在這漢中之處便更為關鍵,畢竟城中絕不是清一色的燕軍!但張虎對此的應對更加的堅決,在曹軍沒有布陣的北城,他命燕軍士卒用沙包巨石將城門徹底堵死,再一次用行動表明了此次他要與漢**存亡的決心! 第九百一十二章 新舊之交 大漢建安初年,公元二零一年的冬春之交,整個大漢注定難以平靜,天下實力最為強大的兩大諸侯劉毅曹cao正在漢中兗州之地展開大戰,雙方投入兵力過百萬之數,是為有漢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不過時值新年之際,整個戰場還是出現了片刻的平靜,在漢末之時春節的地位還比不上中秋,但亦算得上一年之中極為重要的節日了。 在這短暫的平靜之中,燕地的動靜又吸引了全天下的目光,時值除夕,燕王世子劉桓在北平州府最大的廳堂雄途閣之中大舉宴請西域使團的有功之臣及外來各國使節,整個宴席經精心策劃可說是美輪美奐極盡熱鬧精彩之能事,身懷絕技的各地藝人在此中都有著極為出色的表演,令得異國使節嘆為觀止,而世子的雍容大度和沉穩風范更是深入人心,整整一夜在劉桓的臉上根本看不出半點大戰的跡象,其言語之中對于燕王表達出的信心堅如磐石,似乎此戰已然得勝! 待到天明,一眾又在世子的率領之下進入皇宮參見伏皇后,劉桓的表現更是謙恭有禮,諸國使節更是尊敬有加,伏后對眾人勉慰一番,不免亦對燕王之辛勞大加贊賞,謂皇叔公忠體國,為大漢之興旺征戰四方,并面南遙祝,此番之戰燕王出師大捷可cao必勝之算! 一邊是劍拔弩張尸山血海,一邊卻是歌舞升平盛世興旺,雖說朝中亦有官員對世子此舉不以為然,可更多的還是對此盛舉頗為興奮,大漢已然多少年未出現如此熱鬧的場面了,雖說燕王出征之時便是世子劉桓坐鎮大局,但如此大事想必還是出自其授意之下,大戰之時尚能分心于此,看來此戰也會如同之前種種過往一般無往不利! 這兩年在對長子劉桓的栽培之上朗生可謂不遺余力,此番出征青兗便將所有燕地之事盡數付之,戲志才、陳群、鐘繇等人盡心輔佐,可說此時在燕地諸州,劉桓就是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朗生給了世子極大的權力,也可說是對他的一種考驗,劉毅用人并不怕人才犯錯,有的時候錯誤的經驗才更為印象深刻,對長子亦是如是,當然劉桓的所作所為也會及時的傳到劉毅的手中,借新年之機好生熱鬧一番宣揚大漢的威勢、燕地的繁榮,增長百姓必勝的信念和其余各州子民對大漢的從屬之感乃是劉毅最大的目的,按后世的說法這叫政治仗,打好了也不輸與一場大戰役的獲勝,現在他要的乃是全天下的人心。 不過對此劉毅只是給出了大的方向,具體如何行之還要劉桓自己去組織決定,單從北平的反應來看,這次盛會還是極為成功的,包括蔡勇、楊彪、劉虞在內的一干老臣以及戲志才陳群等燕王心腹都對世子表現出了很多的贊賞之意,同樣的宴會形式不僅在北平上演,各郡縣之中世子亦有讓當地官員與民同樂之言,并稱要長此以往。 如今燕地有六州之地,人口千萬,地方政事可謂繁復之極,朗生在時便只是獨觀大略很少會究其詳,對于手下一干治政之才他是極為信任的,況且倘若事事求細他就是有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但劉桓對此卻是樂此不彼,青春年少之時誰不喜醇酒美人吃喝玩樂?可世子在燕王出征之時卻是與其一脈相承,每日幾乎都是最早到達州府之中,又是最晚一個離開此間,那些長篇累牘的地方政事他可高坐堂中一看就是一日不但沒有絲毫疲倦之態反倒是精神奕奕,這個舉動無疑獲得了大多數官員的一致好感,長年如此作為,沒有一定的恒心毅力是絕對堅持不下來的,便是燕王如此勤政每隔數日還要有所歇息了。 不得不說這兩年年齡的增長與父王的言傳身教,世子是真的成熟了,對燕地各處的政事軍事以及人員安排他都有著很多自身的見解,其中亦不乏創新之處,當然行事謹慎已然成了劉桓一向的作風,法度嚴謹待下和善也成了很多官員心中對世子的最大印象,正如二公子在軍中極受士卒尊敬一般,劉桓在官場之上已然樹立起了自己的形象。且成家得子之后的他為人處世之中更添張弛有度,穩重儼然! 興國之道在于明政強軍,而此二者又在用人,對于父王此言劉桓隨時牢記心間,此時在他的身旁已經有了一幫年青俊彥為其出謀劃策,似楊修、劉明、黃慎便是其中的佼佼之輩,而燕王麾下那些重臣的后代更是隱隱然已經將世子作為核心,可說如今的劉桓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班底,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所能掌握的力量還在不斷擴大。 這些都是燕地明里的表象,暗中各處亦展開了極多的調動,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飛虎軍房山分部的南運,這兩年在劉毅的屬意之下,那處島國上對戰的熱烈程度絕不遜于漢末紛爭之時,張榮扶持的百目一家已然成了實力最為強大的一股力量,為了表達自己的忠心,一批批強壯的奴隸被源源不斷的送來大漢,在各個領域之中發揮著他們的光和熱,為燕地的建設添磚加瓦,或者說是添血加rou。但與年前燕王一聲令下,奴隸運送的規模暫時要加以控制,從剛開始的每年數千到去年的將近四萬,劉毅也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絕不可殺雞取卵,況且眼下的戰局他也需要飛虎軍將全力運用到戰場之上了。 對此張榮毫不猶豫的就表示了服從并立刻開始安排艦隊分批開往徐州與甘寧的分部匯合,此時在海島之上他可說是太上皇一般的角色,奴隸貿易更讓很多人眼紅不止,君不見那些倭國女奴的受歡迎程度始終未減,在眾人看來,張榮的這個職位簡直就是坐在金山之上!但顯然他自己絕不是如此作想,加入飛虎軍他是為了打仗的,這些別人眼中的好事在張榮看來卻是誰愿意干誰干,只不過燕王的軍令不可違抗罷了,這一回得到軍令對他而言無疑便是久旱甘霖! 器具所對于飛虎軍船只的改造從未停止過,兩年多來又有百余艘戰艦投入使用,雖然房山分部的士卒們一直沒有得到太多實戰的鍛煉,與徐州分部相比在戰力上可能有所差距,但若論到cao船之術則定要勝之,往返海島與大漢之間的航線此時飛虎軍已然輕車熟路,張榮也很注意讓士卒們多感受一番實際穿越大洋的經驗。不時還會讓其登陸幫助百目一家征戰一番,士卒長年不見血就似好刀多日不用是會生銹的,他始終相信燕王是絕不會讓其一直從事這項營生的。 當年冀州之戰劉毅亦甘寧的飛虎軍作為奇兵跨海登陸襲取稽古,對最終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房山出發到冀州沿海登陸,興霸共計用去半月時間,這在當時已然是難以想象的速度了,而時至今日隨著艦船質量的提高與士卒們航海經驗的不斷增加,同樣的航線張榮率軍只需九日便可到達,就算前往徐州海岸亦不會超過二十日,待兩軍會齊之后,甘寧手中的實力就會更為強大,士卒五萬,各類艦船千余艘,他的存在就是封鎖長江水道的最大保障。 前往徐州的還不止飛虎軍房山分部一軍,白虎玄武二營大部亦被運送而去,大漢邊境的匈奴與烏桓此時已經不會對境內形成威脅,而鮮卑經前番北平一行見識到了劉毅的強勢與燕軍的強大之后更變的謹慎起來,再言一日匈奴烏桓在側,縱算其有狼子野心也不敢輕舉妄動,況且西域使團回歸之后,大漢的聲望又到了一個新的頂點! 在做出決定之前多方聽取意見,事無巨細,而一旦定計就會堅定不移的加以貫徹,這本就是今世劉毅的一貫之道,龐統在信中提出需要飛虎、龍驤及烈火三軍來應對揚州劉備的舉動,劉毅既然接受了鳳雛的提議就要想法設法增強甘寧手中的實力使得其用起兵來更加游刃有余,燕軍老四營成軍猶在龍驤虎衛之前,前番不用乃是出于謹慎考慮,此時戰略作出調整劉毅自然就要將好鋼用在刀刃上! 為徐州補充兵力此為其一,考驗飛虎海軍運送的能力便為其二,白虎玄武二營沒有八大主力軍那般巨大的構架,每營士卒都在萬五之間,正好也在飛虎海軍的承受范圍之內,此番海運徐州便是一舉多得!這一次的經驗也將對燕軍其后的戰局起到深遠的影響,劉備的揚州,孫策的交州可都在飛虎海軍的遠航范圍之內,到那時劉毅便會讓他們知道光注重長江天塹的得失是遠遠不夠的,燕軍有能力在萬里海岸線上的任何一點集中兵力進行登陸作戰,讓其防不勝防。 而在青州邊界趙云屯兵之處李鐵牛的朱雀營早在新年之前便已經到達,兗州陳留封丘皆是堅城,單靠各軍器械營在攻城力量上海略顯薄弱,朱雀營這只攻城勁旅是不可或缺的,改良之后的巨型轟天炮亦會在此戰之中去檢驗威力!與此同時徐晃的龍驤軍,鞠義的烈火軍在稍稍整補之后亦是極為隱蔽的經過東??は蛳纶繑n,青州一戰雖有折損但整補下來兩軍合力亦還有接近十萬的兵力,再加白虎玄武二營和飛虎軍,甘寧龐統手中的實力對付劉備揚州軍至少不落下風! 轉過年來不到三日,劉毅、趙云、甘寧三人同時有了行動,而漢中之處曹軍對城池的攻擊亦正式展開,倘若說青州之戰與漢中之前只是前哨的話,此時雙方不約而同的動手戰役已然進入**! 第九百一十三章 三箭齊發 大漢建安二年公元二零二年一月初六,青州趙云部太史慈北平軍攻擊魯國,高覽疾風軍走盧縣直指東平,子龍郭嘉與高順遼東軍一處兵發樂平,一日之間燕軍三箭齊發分兵攻入兗州境內,進展亦算的上極為順利,待到當日晚間三路大軍已經深入達七十里,其中只遭遇了曹軍留守郡國兵的輕微抵抗,蓋因此時夏侯淵曹仁于禁樂進等將按照之前既定的戰略收縮兵力固守要點,以此時雙方的兵力對比倘若與燕軍展開野戰曹軍必敗無疑,除了遼東、北平、疾風這三大主力二十萬人馬之外劉毅的鐵騎營亦隨時都在待機而動,等得就是曹軍主力! 當時為了對付燕軍兵進兗州的攻勢,程昱曾經給曹cao出過一條計策,那便是盡數征取各縣百姓之糧將之屯往各處堅城之中,然后再將這沉重的包袱甩給劉毅,則燕軍的后勤不但要負擔數十萬大軍的軍用,還要分出余力來照顧十余萬百姓,照劉郎生一貫的風格他是絕對不會對此視而不見的,況且此人一向又以大漢正統自居,若是棄之不顧對他的聲名將會是極大的影響,借此亦可延緩燕軍強大的攻勢! 世人皆知賈文和毒士之名,程仲德的狠辣之處亦絕不在其下,此番設謀與另一時空之中鄭度為劉璋所設之計何曾相似?不過這并不意外,須知歷史上那條著名的“人哺”之策就是程昱為曹cao獻出,活人尚且可以用來作為軍需之用,而此時借百姓之民生借力打力似乎還要比其高出一籌!單從戰役角度而言此計也有著極大的可行性。 不過曹cao在細加斟酌之后并未采取此法,這并不是曹孟德心不夠狠,一代梟雄為了爭霸天下比能無所不用其極,華夏自古以來就是成王敗寇,百姓在他們的眼中也只不過是利用的工具罷了,其實不光曹cao、劉毅劉備又何嘗不是如此,使用工具的手法有所區別罷了!之所以不用此條極有利與戰局之策,曹cao自然有著更深一層的考量! 自冀州一戰后劉曹二人并未有過正面戰場之上的對決,可他們之間的較量卻從來沒有片刻的停歇,司隸之戰,建安論戰,經濟封鎖,情報爭奪,手法變換不一而足!韓張聯軍曹cao占了劉毅不少上風,可建安論戰到了最后還是代表皇綱正統的朗生略勝一籌!燕王愛惜名聲,曹孟德亦不能弱之,這亦是兩雄之間必須堅持的要點,兗州經曹家經營十余年,民心相向,倘若與此戰之中用上程昱之策,對此處百姓尚且如此,那人心尚未完全安定的荊州益州之處又該如何,到那時燕地那些文章錦繡之輩更可以借題發揮,畢竟在此時大義的名分對任何諸侯而言都是一筆濃厚的政治資本,似此曹軍或可贏得一時的戰局之利,但在長久而言顯然得不償失!當然這也僅僅是在兗州之處,倘若換了別的州郡,說不得曹孟德就會毫不猶豫的采用程昱之謀! 如今的歷史走向已然發生了改變,程昱人哺之策并未用過,但別人不知劉毅豈能不知,又有鄭度那條絕戶計在前,對于曹軍可能采取的行動他也是有所準備的!眾人稍加分析便都能看出此法并非上善之策,但曹軍倘若真的用了對燕軍的攻勢也確是極大的阻礙,因此在此戰之前的物資調配上劉毅已然做到了極致,所謂有備無患,隱忍兩年不動堅決貫徹自己制定的方略,兗州一戰燕軍的準備是極為充足的。 初始的順利說明不了任何的問題,待到兵臨魯國、東平、樂平三處之時燕軍就要面對曹軍精銳鎮守的堅城了,于禁鎮魯國、曹仁據東平,樂平的守將則是在青州之戰中有著精彩發揮的樂進樂文謙,可說青州營能夠順利撤回兗州此人居功至偉!燕王亦早已“狡狐猛虎”來形容這員位列五子之一的曹營名將,足見心中對樂文謙的重視! 論戰力燕軍八大主力軍可謂各有所長,但若論攻城卻又以高順的遼東軍為首,當年司隸討伐李郭一戰,天下雄關虎牢的攻擊劉毅便全權交給了敬方,而在此戰之中高順也用扎實的功底與高超的攻城之能贏得了包括徐晃張合在內的一干燕軍名將的信賴!此時看燕軍主力三箭齊發,遼東軍主攻之地卻正是樂進鎮守的樂平,且趙云郭嘉皆隨高順前往,由此便可知在兗州攻堅的選擇之上,此處就是第一突破口。 樂進有大將之才,果敢勇決,用兵可法,在青州與燕軍王牌龍驤軍的廝殺更是平分秋色,其麾下陳留營戰術靈活,勇猛頑強,確是燕軍精銳的強敵!但在守城之上于禁曹仁或在此世或在劉毅的印象之中都有著極為出色的戰例,相對而言樂文謙在此處就要遜色少許,況且青州之戰打到最后,樂進抱定必死之念為曹軍斷后,在徐晃麴義二人不遺余力的夾攻之下身背數創,幸得虎癡許褚與黃須曹彰及時趕到才保住了一條性命,傷勢絕對不輕,對其戰場指揮定會有所影響。 魯國、東平、樂平三地都是戰略要點,曹軍重兵名將在此坐鎮,對燕軍的攻堅能力將會是一次極大的考驗,但就整體戰局而言,重點之中亦要有所偏重之處,樂平就成了此戰第一個關鍵所在,除了高順的遼東軍全力盡出之外,老四營中以攻城器械聞名天下的朱雀營亦被劉毅臨時配屬給了高敬方,當并其力與此戰之中!當然太史慈對魯國、高覽對東平也絕非僅是牽制,第一階段燕軍要在全線發動猛攻,以收先聲奪人之效,不管戰局如何發展,高昂戰意對攻方都不可或缺! 在趙云率領三大主力軍分頭并進之時,劉毅親領的鐵騎四營亦在枕戈待旦,冀州之戰中田豐曾經為袁紹設據城死守之法,那是燕軍最不愿意看見的局面,不過冀州靠海,燕軍還有飛虎軍跨海登陸這一妙手可破袁軍堅守之勢,兗州地處內陸,想在這里出什么奇招乃難上加難。對此劉毅與一眾謀臣及天狼眾士經過詳細商討論證及無數次的推演之后,定下了“步軍強攻,騎兵穿插”的主導思想,冀州之戰劉毅對袁紹的兵力優勢并不如今日這般明顯,倘若騎軍陷入過深就很容易受到敵軍的四面打擊!可兗州之戰局又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不但步軍主力可以有效的牽制曹軍精銳,如今鐵騎營的實力更是遠勝當年,十余萬鐵騎誰敢輕言合圍?有了這般實力才能支撐戰術的順利運用! “步軍強攻,騎兵穿插”,穿插是在強攻之后,要將曹軍主力牽制在各處無心他顧騎軍才能發揮出最大的效用,當然在這兗州境內還有著夏侯淵率領的虎豹騎近六萬強軍,荊州多水,益州崎嶇,曹軍的騎兵主力大半都在此間,而與司隸之戰先行對付西涼鐵騎相同,劉毅鐵騎營的主要目標將會牢牢鎖定在夏侯淵身上,雖說在夏侯妙才的統領之下曹軍虎豹騎的戰力比之當日西涼鐵騎更要強悍幾分,可燕軍鐵騎營盡數在此,各部之間的配合亦是匈奴烏桓騎軍不能相較的。 步軍的攻擊若是順利,燕軍的戰略順序便會是先下雄城,再圖全境,而一旦前線攻擊受阻,這個順序就會顛倒過來,倘若作為攻擊的一方不是燕軍,這樣的改變定難以達到,劉毅能夠為此就是因為他手中掌控著漢末最為強大的騎軍兵團,發揮機動性上的優勢加以穿插,燕軍可以將整個兗州割的四分五裂,對于較為堅固的城池,騎兵可以暫時繞過不理,而大多數的郡縣之處斗將成為其馳騁的所在! 什么樣的城最難攻?什么樣的城又最好攻?拋開城池的堅固不談,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一致的,孤城!看似荒謬其中卻并不矛盾,關鍵還在城中守軍與百姓的信念,萬眾一心視死如歸沒有退路的孤城將最難攻破,而倘若人心渙散戰意不堅退路斷絕的孤城便指日可下。燕王不會輕視曹軍的戰斗意志與兗州百姓對曹cao信任的程度,可在如此廣闊的戰場之上,他會有著無數的手法對其軍心民意加以不停的打擊,須知一旦燕軍鐵騎穿插到位,兗州的孤城絕不只會是一座,互相之間都會有著極大的影響,而這些都會被燕軍最大程度的利用。 于此之中亦有先后之別,在趙云各部對幾處雄城展開實質性的打擊之后,鐵騎營的穿插就會在極短的時間之內盡數展開,首先劉毅要做的就是搜刮兗州境內曹軍的戰略縱深,先將夏侯淵所領的虎豹騎逼到不得不戰的境地,再集中優勢兵力聚而殲之!此敵一破,兗州各處的曹軍就會失去聯系而陷入各自為戰的境地,不管他們在戰前做了如何精心的準備,可戰局的發展卻是你無論如何準備也不可能做到盡算其變的,此時燕軍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將之各個擊破!自然此乃燕軍關于兗州之戰的戰略構想,是否能夠如期一步步達成目標還要看各部之間的執行能力,曹軍在兗州的這幾員大將都是身經百戰之人,戰局的進展也絕不會似書面之上一般的云淡風輕,其必將奮力一搏。 到達樂平城下趙云高順等人率領遼東軍與朱雀營只用了兩日不到的時間,可光是細觀樂平地形敬方就花了兩日功夫,四門細細打探且有隨從不時在劉郎紙做成的書卷之上寫寫畫畫,地圖沙盤再如何精細終究比不上實地考察,這在高順而言已是每次攻城之前必備的功課,在他眼中這兩日的時間是花的極為值得的,通過仔細的觀察他對這座雄城的守御強弱之處已然盡數于胸,后面的攻城之戰更會有的放矢,看似這兩日的時間有些浪費,可在其后卻有可能換取成千上萬攻城士卒的性命,越到臨戰越要冷靜,樂平城下高敬方此舉與遠在千里之外漢中曹cao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可都是善于攻堅之人! 不過待高順謀定后動令遼東軍擺開陣勢準備攻城之際,曹軍對漢中的攻勢已然先行一步展開,天各一方攻守之勢逆轉,曹cao與劉毅之間的這場博弈進入了刺刀見紅的時刻,且無一例外都是攻堅! 第九百一十四章 立體防御 漢中初戰,曹軍在張繡長安營當道立寨固守之下便有過一番苦戰,其后馬超的司州營也給予了來敵一定的打擊,再往后六馬原之戰,鄞縣攻堅燕軍節節抵抗可謂頑強,不過雖有折損之處但曹cao對兵力優勢的運用的卻是恰到好處,即使張虎也只能將之拖延而無法進行太過有效的反擊,米倉山之失更使得戰局急轉直下,一時間曹軍聲威大震,似乎漢中燕軍隨時都會面臨崩潰之局!可張遼燕云軍雖未能及時趕到鄞縣,這支燕軍精銳的加入戰場對戰局的穩定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燕軍之中張文遠素有善守之名,這第一日對漢中的進攻他的才能便顯露無疑,依仗堅固的城池與燕軍精良的器械,整整一日之間曹軍竟無一人能夠等上城樓,這在曹cao的多年的軍事生涯中絕無僅有。 雖說首日攻擊曹軍不會全力盡出,實地觀察對方城池來判斷其守御的強弱之處的確比之地圖沙盤來的更為直觀,可有些實際軍情卻是一定要通過實戰才能得到驗證的,似曹cao高順這般精于攻城之人往往出手必先試探!但縱使如此,燕云軍的強悍、張遼對兵力的協調以及器械營在城樓之上的威力都令曹cao及一干麾下心中凜然,這張文遠絕不愧善守之名,與城頭居高臨下燕軍器械營的威力亦是成倍增加。 漢中城墻高有六丈,比之雄關虎牢亦不過矮上少許,堅固程度恐怕并不在其下,張魯十余年心血有一半花在此城之上,漢中又是富足之地,民心歸附,這對城市的建設與城防的加強都是極為有利的因素!一個雄城的建成可不僅僅要求軍隊的強大,對經濟實力亦有著很高的依賴。比如說如今的漢都北平,在劉毅不停的擴建之下,城墻綿延達百里之多,高有八丈,厚達三丈,俱是堅硬山石積累而成,隨著器具所不停的發展,最后一段城墻甚至用上了這個時代的“混凝土”澆筑之法,端的是堅固無比,當然以此時的天下大勢而論,北平的堅不可摧更多是大漢國力的一種體現,燕王可不愿在此做守城之戰! 六丈的高度似曹cao這般的身材要十人相疊方可及之,強攻硬弩、滾木礌石自上傾斜而下比之平日威力何止倍增?而在有了這個高度差之后,器械營的轟天炮散射的威力就更加讓人驚嘆!除了張繡首站憑寨迎敵,子才對于器械營在大戰之中是極為注意加以保護的,他的用兵之首便是未言勝,先算敗,對于軍中器械的威力有著極深的認識,攻城守城都會是這支特殊兵種有著最大發揮空間的所在,一旦燕軍戰局不利要退守漢中城,器械營就是他殺傷曹軍士卒的殺手锏! 當時張繡前往葭萌關下所帶的士卒只是長安營的小半,器械營亦只有一半隨軍,一些大型的器械還因為道路和行軍的原因并未攜帶,即使如此墨方神弩的亮相還是讓敵我雙方都是印象深刻,在幾日的守寨作戰之中,成易龍率領的長安營器械營立下了赫赫戰功,如今有堅城高墻為憑,遠勝城寨多矣,大型轟天炮加入戰場又是長安、燕云二軍的器械營并肩作戰,日間它們在戰場上起到的作用可想而知。 在司隸之處面對韓張聯軍的攻勢,劉毅一心想要將之殲滅便出了一手示敵以弱,與守城戰之中極力限制了器械營的威力,可也足夠讓聯軍士卒有談虎色變之感!此番漢中之處,張虎急需一場大勝來提升城中軍民的軍心士氣,既然不能主動出擊,守備之時就要給予敵軍巨大的殺傷與震懾,器械營豈能還有留力的理由?在張遼的合理安排與調配之下,日間激戰之時那鋪天蓋地而來的漫空飛石即使是身經百戰的曹軍士卒亦是從未得見,第一陣的沖鋒之勢竟就此徹底崩潰。 器具所精心改良的巨型轟天炮有著兩種發射方法,一為直射,將百斤以上的巨石拋射而出打擊目標,無論是射程還是精度較之從前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平日訓練之中個器械營的特等射手幾乎可以做到在兩百步范圍之內彈無虛發!二則為散射,將幾斤至十幾斤不等的石塊呈滿天花雨之法彈射而出,它的優點在于打擊面廣,距離得到了最大的加強,但威力比之直射自然有所降低,可謂是各有千秋。 不過此時的轟天炮可是架在高達六丈的漢中城頭之上的,就算散射之時那些碎石攜帶凌空之勢而下,那份重量與沖力較之平地發射不可同日而語,即便是最為輕巧的石塊對沖擊之中的曹軍士卒而言都是致命的,且以此時曹軍配置的盾牌厚度根本無法阻擋這些城頭飛來的亂石!這還只是其一,為了攻擊漢中城,曹軍在器械的準備之上也是下足了功夫,井欄沖車等物數量眾多,這些在攻擊之中都是足可依仗的利器,但在燕軍器械營巨型轟天炮的直射打擊之下它們卻顯得那般的脆弱,一日下來光是井欄曹軍就損失了十余架,多半都是在一百五十步到一百步之間被轟天炮直射而出的巨石所命中破壞的,本就是百斤重的石頭,再加上那股沖力,憑它再如何堅固亦是難以低受! 此處亦可看出張遼在指揮上的高明之處,雖說燕軍cao控轟天炮的特等射手可以打到兩百步之外,但距離越近精準的程度會越位提高,當然也不能將敵軍放的太近,和所有的拋射武器一樣,燕軍的轟天炮也是有著攻擊死角的,一旦曹軍可以沖擊到五十步范圍之內,它便無法對之做出有效的打擊了,不過真到了如此近的距離,弓箭與滾木卻又夠得上了。張遼的做法就是將敵軍攻城器械放近了再打,甚至與此中還玩了一些小小花招,一開始器械營并未將準度提到極致,而是待更多的井欄沖車進入精準打擊范圍之后才全力給予最大的打擊! 直射對付曹軍的攻城器械,散射針對其沖擊城池的士卒,遠有轟天炮火力封鎖,近有一眾弓箭手的萬箭齊發,這樣的立體防御配合精妙看的陣后觀戰的曹cao一眾都是面色凝重,在十余年前器具所草創之處,第一架失敗的轟天炮甚至誤傷發射士卒之時,又有誰能想到僅僅十年這些世人眼中的“奇yin技巧”在劉毅的手中就能發揮如此巨大的威力,也虧得曹cao與麾下眾人都是心機深沉之輩,換了個心理承受能力差點的怕只是旁觀宏大的戰局就足夠讓其心膽俱寒信心喪失了。 當年諸侯討董之時,攻擊汜水虎牢兩處雄關都是曹cao為主,劉毅為輔,對平生大敵攻城的戰法朗生記憶的很是深刻,亦曾多次在眾將面前明言其精妙之處,如今張遼作為守御的一方也從中吸取了不少的經驗,轟天炮的位置設置以及弓箭手搬運士卒的安排都在隱隱針對著對方可能采取的各種戰術,首戰之中殺傷敵軍士卒固然關鍵,但更重要的還是要在對方心中建立起一種雄城難以攻破的印象! 曹軍連番的沖擊在燕軍守軍立體防御的面前損失慘重,可其后他們的攻勢卻并未因此而有所減弱,只是不停變換著沖擊的陣型與對時機的把握!在曹cao而言張遼擺出的這個守御之法無疑比較新穎,想要找出其弱點將之破解光靠仔細觀察還嫌不足,必須通過多次的嘗試來驗證自己心中想出的對策,而在這個過程之中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成千上萬士卒的生命,所謂慈不掌兵在此戰中亦得到了一種詮釋。 身為統軍大將不但要在戰場之上指揮若定,更要隨時去揣摩對方將領的心理與意圖,二者相隔極遠互相之間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想要察言觀色幾乎不可能做到,之所以說是幾乎乃是因為燕軍一眾大將在兩里范圍之內還是能將這種不可能變為可能的,這就不得不說器具營的另一個創舉,千里鏡!當然縱使有此物相助,想在曹cao的面上看出端倪也不容易,不過他的戰略意圖與想法是會通過手下士卒的表現體現在戰場上的,張遼對這樣的細節絕不會放過,從對方攻擊之中士卒人數的變化和陣型的變換不定他已然清楚敵軍是在加以試探了。 和所有威力巨大的武器一般,巨型轟天炮對于后勤的要求也和其殺傷力成正比,一般每次散射所需的石塊數量都在十二到十五塊之間,且最好那些石塊能夠經過基本的打磨!這個數字絕非信口開河,而是器械營在無數次的實際cao演之中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少了威力不足,多了則會影響準度及發射的時機,在平日的cao練之中燕王的要求就是盡善盡美,而這些器械營士卒也投入了自己最大的執著。 在漢中城北門寬達十里的城樓之上,張遼每隔二十五步便放置了一臺轟天炮,整體數量達到百架之多,對于石塊的要求可是一個恐怖的數量,此次攻防之戰雙方都是心知肚明絕非時日之功,前期雖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貯備漢中城內囤積了無數轟天炮所需的石塊,甚至有兩個巨大的城內廣場已然有了兩座碎石山,可該節省的時候文遠就絕不會浪費,記得當年燕王還曾笑言,打仗與做生意是一樣的,什么時候都要算賬,還要算細賬,對于自己手中的本錢一定要極為謹慎的加以合理運用,其時眾將聞之不免大笑出聲,可事后一想卻又極為有理,在守城戰中她還會顯得更為關鍵,要用最小的代價換得最大的收獲! 一旦曹軍投入沖擊的兵力有所減少,張遼便會下令停止部分轟天炮的發射,那些cao作此物的士卒之中還有一個是專門計算石塊的消耗數量的,待到戰后綜合下來考量,根據戰局的激烈程度統軍大將就會對物資的消耗做到心中有數,這些數字亦會被書記官記錄下來,在以后的戰局之中也會成為將領們指揮作戰的重要參考依據! 待到日頭西落,曹cao方才下令收兵,整日的攻擊曹軍也曾架上云梯對城頭進行實質的攻擊,可這個進展卻不能讓孟德的面色有任何舒緩,他知道那是張文遠在借此讓守城士卒迅速適應戰場的氣氛,燕軍器械之利固然令人驚嘆,但眼前這員良將才會讓他更為重視,如此人才卻為何不能為曹某所用?實是憾也! 第九百一十五章 心路歷程 來到今世多年戎馬倥匆,劉毅劉郎生向來就是頂尖武者與百戰百勝的代名詞,在下屬與百姓眼中,燕王永遠都是那般的冷靜自若信心十足,無論何種危局都能沉穩應對轉危為安??梢嘀挥欣噬约盒闹兄獣?,隨著勢力的逐步擴大,離他心目之中的夢想越來越近,那種患得患失的心情亦是隨之增長!當年黃巾亂起,諸侯討董,他掌中血龍戟,胯下烏云駒,數千士卒便敢于縱橫天下,數萬精兵亦與匈奴十數萬騎軍廝殺毫不畏懼,可今日坐擁六州之地,百姓千萬,帶甲百萬,那種敢作敢為的豪情卻似乎在逐漸的消退之中,劉毅無數次的告訴自己作為當今勢力最大的雄主他要穩步進取以圖天下,可有時一個想法又會不由自主的在心中顯現,難道三十六歲的他已然失去了年青之時山林狼王的那股沖天豪氣了嗎?龐統的提議更讓他陷入深思之中! 假若放在十年之前,恐怕不等鳳雛設謀,朗生自己就會想到此法,現在的他不是想不到,而是想得太多,強大的實力固然是巨大的優勢,可在某種程度上而言亦會讓他有著更多的掣肘之處,卻不知另一個時空之中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曹丞相是否也會有相同的感覺?又是否正是這樣的心理才會讓他不再復當年橫掃天下群雄的壯志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