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節
看著寨前雖是尸橫遍地卻猶自奮勇向前的曹軍士卒,張繡面上一派深沉之色,夏侯惇的猜測沒有錯,在給敵軍造成巨大傷亡的同時大寨之中的箭矢飛石等種種軍資也是在高速消耗之中,縱然張繡想要盡力去控制這個速度,可曹軍不間斷的強攻顯然沒有給他這樣做得機會,敵軍不愧精銳之名,即使在墨方神弩的巨大威力震懾之下也沒能讓其信心斗志有太多的減低,且隨著攻勢的不斷繼續,在適應了燕軍的防御強度之后,再想給對方帶來大量的殺傷已經變得極為困難! 所謂萬事有利必有弊,燕軍器械之精給他們在攻守兩端皆帶來極強戰力的同時對其后勤之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器械營對于物資的依賴尤其如此,倘若沒有充足的軍資作為保障,這個技術兵種的威力就會受到極大的限制!針對這個問題,燕軍新近整編的八大步軍在戰時都會有著一支人數眾多的民夫隊伍加以配合,田豫會想方設法的滿足各軍對于物資的巨大需求,可雍涼之處乃是燕軍新近入手,與此處所做的完備程度和幽州冀州等地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加之張繡此來又是輕軍突進,就算這幾日花了極大的功夫去準備在此處亦有所不足,一旦難以對曹軍的攻勢加以強勢壓制,燕軍的傷亡就會迅速增加! 荀彧一提出強攻之法曹cao便立刻一力貫之,主從二人對局勢都有精準的判斷,而夏侯惇曹洪等將實際執行起來亦是堅定,巨大的傷亡也沒有減少半分他們拿下長安營大寨的決心。主公方才已有兩日拿下此寨之言,即使不眠不休二將也要在此期限之內拿下大寨!此處畢竟非是襄陽成都一般的雄城,只要全力以赴保持攻勢便大有可為。 激戰還在進行之中,再過一個時辰天色已近漸漸暗了下來,而自長安營大寨之中射出的箭矢已然漸漸的被竹箭所取代,比之方才的狼牙箭自然威力大降,曹軍士卒亦數度沖到大寨的近前對寨墻做出破壞,雖經長安營士卒全力還擊營壘還是不可避免的被打開了幾個缺口。且在燕軍箭矢漸漸失去威力之后,被壓制了許久的曹軍弓手亦展現出可他們的精準,此消彼長之下長安營士卒也開始出現了不少的傷亡,幸虧此時天色的昏暗使得曹軍箭矢的威力也受到了限制,否則恐怕這第一線的陣營就更加危險,一旦短兵相接地利亦蕩然無存。 當日頭徹底西落明月高升之時,兩軍陣地之上卻還是一片燈火通明,曹軍根本沒有因為天色而停下攻勢的意思,在夏侯惇與曹洪眼中,此時夜戰對他們而言是占據優勢的,倘若面對的是一座雄城他們絕不會做出這般的決定,黑夜攀城本就是極度危險的舉動,敵軍防守的難度將遠遠在攻方之下。但此時他們面對的乃是城寨,黑夜在消弱曹軍攻擊力度的同時也能對燕軍的器械之利起到極大的限制,兩相比較之下顯然攻方得利居多,其實有時候打仗也就像做生意一般,雙方的戰術都是根據自己手中本錢來的,曹軍現在用的便是以本傷人。 此時的長安營營寨之中,器械營的墨方神弩與大部分的轟天炮已然撤到了后軍,除了各自堅持在位置上的弓箭手之外,張繡面前是一隊五百人左右的黑衣士卒,戰甲已然被他們脫下,一個個都顯得極為精悍,手中大刀寒光閃閃,面對敵軍將要采取的夜間攻勢,張繡的應對之法就是以攻對攻,在燕軍cao演綱要之中燕王名之為短促突擊! 這個名詞在后世絕不會讓那些對軍史有所了解的人感到陌生,但似乎卻是與失敗聯系在一塊的,當年的反圍剿之中,李德指揮的紅軍便是用這般戰法在與優勢敵軍拼消耗,最后損失慘重導致了防御的失敗,不得不轉入到長征之中。但這都是受當時的特殊條件限制的,無論兵力、活力包括cao練都遜于對方,單憑超越敵軍的士氣與之硬拼有此戰局不足為怪!可這并不能說明短促突擊這種戰法的失敗。 燕軍的cao演綱要乃是劉毅與眾將及軍師的智慧集合,這短促突擊之法乃是張遼與高順二人首先提出的,當時只被稱作反擊,這個名字是劉毅后來根據此戰法的特點而總結的。而短促突擊針對的就是城寨守衛戰,抓準時機對敵軍攻擊兵力進行突擊在其猝不及防之下造成對方巨大傷亡,如此便能在打擊對手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士氣以達到穩守城寨的目的,在此之中亦有出奇制勝以攻代守之意。 之所以將此戰法總結為短促突擊,其最大特點便在“短”與“突”二字之上,一般而言攻擊一方的兵力都會處于優勢,而守方的反擊絕不能太過戀戰,否則就會陷入纏戰之中而失去本身的意義,至于“突”就更容易理解了,處于兵力弱勢的一方發動反擊定要出敵不意,與突然之間發起強大的攻勢,不等敵軍反應過來就要及時撤回,讓其有力難施,夜間的黑暗對于這種戰法而言可謂是最佳的時機! 華夏的兵家之道源遠流長,漢末之時孫子兵法已經流傳多年,另一個時空之中曹cao是第一個為其作序的軍事家,而在今世,劉毅更將之與自己后世的所見及眾將的經驗糅合一處作為幽州武院的教材使用!提升麾下軍校的軍事素養是劉毅極為看重的,亦是軍隊建設的重要基礎,早在兩年方略中的整軍之前,燕軍幾乎已經在軍司馬這個層級之上消滅了文盲,而通過此次整軍,這些中級及高級軍校的軍事理論知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后還要擴大到更低的層級。 這些教材乃是武院之中的軍事理論指導,自然是要與實踐相結合的,有了沙盤的出現,在其上推演古今敵我的成功戰例并分析其中得失所在對于將領們提升自己的領軍之能或是熟悉某種新式戰法有著極大的好處,而張遼與高順二人提出的這個反擊之法,最為經典的戰例便是冀州之戰中的廉山血戰,以及司州之戰中文遠的突襲韓張聯軍,前者乃是典型的短促突擊,而后者就是在其上加以發展利用了。 張繡此時還深深的記得大約一年半以前自己以燕運營副統領的身份參加的那次幽州武院高級將領整訓,燕軍的八大軍除虎衛軍拱衛京畿之外其余都有自己的重責,因此其時與他一處的只有遼東軍統領太史慈、北平軍統領高順,白馬營統領嚴綱以及烈火軍統領鞠義,副統領一級的卻只有他一個,如今看來劉毅如此安排必有深意! 燕軍之精天下揚名,這些大將也都是名副其實,幾乎在所有的軍事科目之中,虎衛軍統領張合都能身在前兩名之列,顯示除了極為強勁的實力,在對戰場形勢的判斷之上雋乂的直覺更是準的可怕,往往在他出言片刻之后張繡才能體會到其中深意,這要是在實戰之中與之交手他便會先機盡失,且在實戰演練之中這些大將的務實之功都是極為純熟,甚至已經成了自己的本能,此處更讓張繡發奮不已。 正是在其中的一次攻守演練之中,北平軍統領高順可說威風八面,二比一的兵力卻無人能在他手中守住營盤,雖說演練與實戰還有所區別,但亦可見高敬方攻堅之能,后張合等人不服提出攻守倒轉,此時倒是互有勝負了,畢竟攻擊一方是處在主動的,但高順在堅守之中多次利用短促突擊戰術給予攻方沉重打擊也得到了眾將包括燕王的一致認可,眾人集思廣益之下才有了cao演綱要之中的戰法,如今在這漢中之處,張繡就要拿曹軍精銳來實踐自己的心得! 第八百五十二章 義無反顧 仔細聽完白斧所言之后,公明立刻命醫者為其料理傷勢,以他的眼光怎能看不出此人乃是強撐到此,如此的傷情觀他言語卻是絲毫不受其擾,不愧是一條鐵骨錚錚的好漢!白斧去后徐晃便陷入了沉思之中,根據此時的軍情加以判斷,他想強攻肥縣將之拿下顯然已不現實,曹仁、樂進都乃曹軍名將自己的兵力又不占優勢,必須另謀良策,可眼前卻是軍情緊迫,他的決斷還不能影響主公全局,一時間縱以公明用兵之能也不由躊躇起來,蓋因其一舉一動都會牽連極廣。 這邊軍中醫者查驗起白斧的傷勢都是大吃一驚,由于來不及進行及時處理,他的兩處深達數寸的創口都已有了膿血,按他們的所觀已是極為沉重,可聽士卒們提起此人竟是憑雙腿之力疾奔數百里,加上這樣的創口在身,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短暫的觀察之后醫者立刻決定為其清創,白斧卻堅決不用麻沸散,做他們這行神經反應是絕不能缺的,他不可受到半點的影響。在其堅持之下醫者也不再強求,清創之時白斧雖是渾身冷汗卻始終不哼一聲,這樣的硬漢作風使得所有圍觀之人都心折不已,那樣的傷口再受攪動,這一份疼痛可想而知!最后清創完畢白斧整個人就像是從水中撈出一般,衣衫盡皆濕透。 后此事輾轉傳到劉毅耳中,朗生對其是大加贊賞,另一個時空之中有著關云長刮骨療傷,卻畢竟不知其詳,而今世天耳白斧的端坐清創可是數百名龍驤軍士卒都親眼得見的,據說當時整個場地寂靜無聲,甚至可以聽到醫者為白斧擦洗創口的聲音!燕軍勇猛非凡戰力堅強,天耳眾人的意志堅持亦毫不輸之,三軍耳目足可擔當! 白斧清創之時徐晃正蹲在路邊端詳鋪與雪地之上的地圖,強攻肥縣若不可行,是否還有辦法能夠完成燕王交托的重任,如果不能在短時之內找出應對之策,徐晃還是會竭盡全力的去牽制肥縣敵軍,這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在局部上是要吃大虧的,但為了全局他亦不得不如此!手指不住在地圖之上點化,口中輕聲喃喃自語,此時的公明幾乎已經到了物我兩忘之境,面前的地圖在他眼中也變成了真實的場景,他似乎就能看清正在奔行之中的曹軍,一切都是那么清晰。 “傳令下去,全軍往西北而進,繞小路趕往肥縣之北的桐城,加快行軍速度,不要的全部丟掉,我只要桐城,史渙,你與呂校尉各率本部人馬前往肥縣增援王校尉與紀靈將軍,到后隨機而動,切記要將敵之注意吸在此處,助我行軍,必要之時可且戰且退以惑敵之心!”半個時辰之后徐晃面上深思的表情已經被一種決絕所取代,即使肥縣不可取,便取其北三十里的桐城,雖無地利卻也可憑死戰力阻于禁的青州營,縱使兩面作戰也斷然難顧,一切都要以大局為重。 在燕軍之中劉毅向來是一言九鼎,在龍驤軍中徐晃也是一般,各級將校對統領的決定是不會有任何質疑的,尤其在這個緊張的時刻,不到一炷香功夫,整個龍驤軍隊列已然起了變化,史渙與呂曠的兩營萬余士卒沿著大道繼續向肥縣挺進,而龍驤軍剩余主力已然開始四列隊形轉換兩列,拋下身上的衣衫被褥全速從小道向桐城開進! 這桐城是一個地名而非是真正的城市,那里不過是有著百余戶人口的一個鄉村,兗州至青州的官道從旁而過,此處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是以當日劉毅與眾人在商討龍驤軍阻擊地點之時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處所在,倘若鞠義的烈火軍因為起步晚而攔不住于禁青州營或者只能攔住其中一部的話,斷敵退路的重擔便要落在龍驤軍身上,面對于禁和兗州的接應,沒有地形之利受兩面夾擊是及其危險的!可此時徐晃一番斟酌之后做出了將自己置于險地的決定,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龍驤軍給他的信心與對燕王的忠誠讓他義無反顧! 在如此的局勢之下,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局,做出抉擇是極為艱難的事情,倘若此時徐晃堅持原先攻占肥縣的戰略,無論戰局如何亦是無可厚非,相反他的這個抉擇才要承受極大的風險,倘若有失說不得整個戰役的責任就要由他來承擔,更會將自身置于極度危險的境地,可公明依舊這么做了,沒有半點的猶豫,亦絕不是草率,史渙與呂曠二人前往增援之時公明還有且戰且退之語,其意就在必要時以誘敵深入的表象來迷惑敵軍,畢竟自己主力一去肥縣必處兵力上的劣勢。 至于拋下背包行囊更多就是激勵士卒的死戰之心了,當年霸王有破釜沉舟,韓信有背水立陣,用意都在激發士卒的決死之心讓其戰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可說在短短的時間之內,徐晃的考慮卻是十分周詳細致的,就算要兵臨險地,他亦要通過周詳的謀劃去盡量減小這番風險??蔁o論是破釜沉舟也好,背水一戰也罷,戰場之上向來以成敗論英雄,贏了就是奇謀妙計,輸了則為不自量力,此時亦是如是。 能讓徐晃兵行險招做出如此決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因為其對鞠義烈火軍的信心,身為劉毅麾下數一數二的大將,更被燕王視之為敵,公明心頭是有著足夠的傲氣的,除了甘寧趙云乃是燕王結義兄弟不用比較之外,燕軍諸將在他眼中能與自己相提并論的以前只有虎衛軍統領張合及燕云軍統領張遼,現在則要加上烈火軍統領鞠義,其余便如高順太史慈在他心中仍舊不夠全面而稍遜一籌。 冀州兩大名將高覽鞠義當年隨劉毅回到幽州,便被任命為燕軍兩大王牌龍翔虎衛的副統領,除了考驗他們的忠誠之外,亦是對他們統軍之能的一種觀察。張合因當年鄴城之事深恨鞠義,此人便成了徐晃之副,在烈火軍成軍之前,公明與之搭檔了有年余的時間,對這個冀州名將自然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顯然鞠義與他及張合張遼都屬于同一類型的戰將,各方面能力極為均衡,稱得上戰將之中的全才。 劉毅當年的這個安排只是出于自然,卻讓張合高覽,徐晃鞠義皆成了莫逆之交,當年司州一戰就是雋乂一力向戲志才推薦高覽領軍前往相助劉毅應對韓張聯軍,而亭軒第一次出手便令天下驚艷,三萬虎衛軍士卒在沒有地利的條件下硬是用強悍的戰力和勇不畏死的意志阻擋了二十萬聯軍的狂攻足足三日三夜,在虎衛軍本就光輝燦爛的歷史之中又書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后亦出任新軍疾風軍統領。 高覽的出色發揮刺激最深的就是鞠義,徐晃知道自己這個原先的搭檔在兩年方略的練軍之中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又是如何渴求著眼前的青兗之戰,身為戰將想要證明自己的優秀只有在戰場之上建立戰功,除此之外其余一切都不能令人信服,鞠義練兵有法統軍有致,年余的搭檔又在二人之間建立了一定的默契,徐晃相信一旦其收到自己通傳的軍情,龍驤烈火兩軍聯手必能應對眼前的戰局! 在曹cao進軍益州之后,兗州青州二處的曹軍便一直處于臨戰狀態,因此此次接到軍令之后曹仁與樂進的反應是極為迅速的,而于禁的反應雖不在其下,可他的青州營卻分別扼守各處要點,收攏一處還需要時間,加之鞠義建功心切在保證行軍安全的同時拼命突進,因此烈火軍與青州營的先頭部隊幾乎是在同一時刻到達盧縣的,此時一場激戰自然不可避免的展開…… 第八百五十三章 北海名將 此次出征青州,鞠義在心中已經盼望了足足兩年,冀州四將之中最早得到劉毅重用的便是河北雙雄顏良文丑,自己與高亭軒在雙雙被任命為副統領之后高覽已經在司州一戰之中為燕王建立功勛,當時鞠義表面無恙內心深處卻頗為焦慮。自投軍中那一刻起他所有的努力便是為了名揚天下,讓所有曾經看不起他的人都刮目相看,可惜韓馥袁紹都不能盡展其抱負,如今到了劉毅麾下這份心愿顯得尤為急切,好在燕王知人之名不虛,整軍之時亦將他命為八大主力軍統領之一,鞠義在感念主上恩德信重的同時亦是雄心萬丈,這兩年更是幾乎日以繼夜的cao練士卒,為的就是要在下一次的大戰之中立下赫赫戰功! 就性格而言鞠義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極為倨傲的,當日在冀州之時他與顏良文丑包括高覽之間都談不上什么私交,他的傲氣除了來源于真才實學之外亦有起自底層的那份辛酸,他極為迫切的希望別人認同看重自己,這一份驕傲更多也是隱隱中的一種自卑,只不過被深深的隱藏在心底罷了。而到達幽州之后燕王與他的那次深談卻使得鞠義有了一種被人理解的感覺,這在他生平之中還是頭一次,也就是從那次之后心中已經有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決心,明主固然難求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卻更為難求,便為這點鞠義已然將他的驕傲深藏起來! 在后世為了管理手下龐大的商業集團,劉毅是曾經去刻苦學習過心理學的,用之于今世更起到了極好的效果,當年他能夠說服死志頗堅的河北雙雄投效與他便是其中的一種運用,鞠義則是另一個,朗生時常感嘆田豐沮授二人自己未能謀面,否則說不得就有回天之數! 渴望在戰場之上證明自己的心愿日積月累,可想而知鞠義在收到燕王親書之時的那份激動,不過激動僅僅是短暫的一刻,之后便徹底的沉靜下來,自己的斗志可以高昂無限,但興奮的情緒卻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給予不知疲倦的精力也能讓人的判斷出現差池與失誤,而在戰場之上,往往一丁點的失誤就足以致命,鞠義是決不允許自己在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之中犯下過失的,當還要慎之又慎! 烈火軍自駐地出發,行軍速度是極為迅速的,并不在夏侯淵的三日五百,六日一千之下,且在其中鞠義將全軍的隊形梯次保持的井井有條,高速之中亦是絲毫不亂,對于四周可能出現的敵軍他也保持了足夠的警惕,與徐晃在上一次兗州之戰中一般,所有的斥候都放出了二十里之外,雖然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亦是有備無患。 有著從底層士卒一步步走到高位的經歷,鞠義是及其善于學習他人的長處的,這一點就連對其恨之入骨至今仍不肯和好的張合亦不會否認,此番身在徐州與甘寧、徐晃等名將一處他自是頗有收獲,前者的靈動,后者的沉穩也被他慢慢的糅合進自己的風格之中,劉毅最為看重他的也正是這一點,對于大將而言此乃最為優秀的素質之一! 相比于肥縣,盧縣的地形更為四通八達,因此鞠義在奔襲之時先鋒營是雙箭齊發的,其中一營由此時尚在紀靈等人身后準備的接應的呂曠之弟呂翔主軍,而另一營的統領說起來名氣可是不小,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時他的名位還要遠在鞠義之上,此人手中兵刃乃一對鐵錘,還曾與溫候呂布有過交手,正是北海太守孔融帳下大將武安國! 當日袁紹攻伐青州,打破北海將孔融活捉,武安國戰至最后一刻方才力盡被文丑所俘,之后更是寧死不降!出于收買人心的原因,袁紹并未將之與孔融殺害,作為孔子的正牌后人,孔北??墒菨h末當之無愧的名士,聲名傳遍四海,一旦將之誅殺,必要面對天下士子的口誅筆伐!可說當時的孔北海對袁紹而言就是一個燙手的山芋,放放不得,殺又殺不得,只能將其暫且囚禁,平素還要好生招待。 如此為之的當然不止袁紹一個,另一個時空之中的亂世jian雄在實力未穩之時亦拿這個孔家之后難以奈何,有的時候還免不了要受此人一些怨氣,其后曹cao將之斬殺之時已經是權傾天下根基穩固了,但便是如此在當時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很是有點得不償失! 后借著袁術反叛之時劉毅派遣徐庶為使前往冀州向袁紹討要孔融一家,當然打的是天子旗號,此時族弟目光短淺竟為一句讖語便要代漢而立,對袁家的聲望乃是極大的打擊,而劉毅趁機扯出天子這張最大的虎皮,袁紹縱然心中不服也不敢冒此天下之大不諱!于是乎一番唇槍舌戰之后天子對大將軍的忠誠極為信任,孔融也到了劉毅手中,隨之而來的便有著這位北海名將武安國,其乃復姓武安名國! 對待這位孔門之后,劉毅采取了當年劉備對待許靖的方法,簡而言之就是將其作為大神一般架起來,孔夫子門徒三千,身為他老人家的后裔幽州書院就是最好的去處!本來孔融的性格可不似許靖那般陰柔,可以來劉毅深受天子信重,二來算上當年的北海之戰便是兩次救命之恩,加之此時的孔北海雄心壯志早已消磨亦落得個皆大歡喜。 溫候與虎牢關下大戰十八路諸侯,戟挑河內名將方悅之后上前與之交戰的便是武安國,雖說亦是敗北可在呂布手中能力戰十余回合逃得性命已是相當不凡了,由于孫策的出現,比之另一個時空之中斷腕的命運更是不可同日而語,其后還有幸得見一場必將名垂大漢青史的驚世之戰!也正是從那時起,劉郎生的絕世武勇才被世人公認。 孔融可以投身教育事業,閑來無事扮演一下大漢名士的角色,身為武將的武安國便注定要在軍營之中延續他的歷程,對于劉毅他心中是極為尊敬的,并非單單因為其獨戰呂布或是仗義來援北海,當日朗生與太史慈并肩而入張牛角數萬黃巾營中,其威風氣度使得這員黃巾名將心悅誠服,隨即傾心投效!北海之圍既解孔融便在家中大排筵席招待劉毅,對此朗生只是應付,可在席間他唯有與武安國對飲三杯很是痛快,這與劉毅而言只不過是出于對武者的尊敬,可在武安國的心中卻有著最大的感激,有的時候往往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卻能有著出乎意料的收獲,在加入幽州軍之后,武安國的軍旅生涯再度散發光彩。 他麾下的一營是最先到達盧縣北門的,燕王軍法武安國心中知曉,每到一處皆不得擾民,因此他迅疾下令全營士卒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盧縣各門,此處在手烈火軍的首功便跑不掉了,可士卒們方才行進一般,對面也開來了一隊青衫軍兵,雙方在街道上相遇之后先有著一個短暫的停頓,旋即雙雙認出對方的裝束乃是敵軍,這下自不由分說,城中一場亂戰便迅速展開! 第八百五十四章 盧縣之戰 上 時至深夜大雪紛飛,本是睡的酣暢甜美之時,可盧縣縣民今夜卻是注定要提心吊膽,在被一陣喊殺之聲吵醒之后,滿耳所聞便盡是兵刃交擊與雙方士卒的呼喝之聲。膽子稍大一點的男子憑窗觀敲,小鎮之中已全部是曹軍燕軍雙方廝殺的身影,嚇的急忙縮回床上與妻兒一處祈求上蒼保佑,兵禍對于普通百姓而言可是要勝過天災的。 不過燕軍有著極為嚴明的軍紀,曹軍對自己屬領的百姓亦是頗為善待,因此激戰初始之時雙方便在拼死搏殺之間還是保持了極大的克制,沒有人會借民宅作為藏身或埋伏之處,這在漢末兩軍交戰之間也算的上是一幕奇景了。劉毅愛民如子,幽州各州民生富足,當時袁紹與李榷郭汜尚在之時便會有不少百姓慕朗生之名輾轉來此,為了避免人口的流逝,與其臨近的各路諸侯都采取了比較親民的策略,否則燕軍的宣傳攻勢威力頗為巨大,倘若自己屬領的百姓盡皆投向燕地這仗就不用再打了,劉毅的惜民之法也在默默之中影響著諸侯的作為。 夜戰加上巷戰,方圓不過兩里的盧縣縣城一下涌進了雙方近萬士卒,幾乎每一處角落都有糾纏廝殺的身影,其混亂程度可想而知,此時什么戰陣戰法已是圖然,燕軍與曹軍之間比的就是單兵戰力與士卒的勇氣,目的亦是極為明確,絕不能讓對方徹底占據此處!烈火軍士卒固然是士氣高昂cao練精良,可青州營士卒亦不在其下,尤其此處乃是他們回轉兗州的關鍵所在,自然容不得半點的退讓,而在混亂無序的纏戰之中,燕軍單兵戰力稍強的優點也被限制了很多! 如此一來雙方在城中便打成了膠著狀態,且是犬牙之勢,任何一方想要挺進一步都要付出鮮血與生命的代價,不到半個時辰功夫小城之內已然尸橫遍地,不少士卒都直接躺在了民居的門前。在這樣的混戰之中受傷就幾乎等于死亡,即使不被對方的兵刃所殺也會被混亂的人流踐踏而死,甚至還可能倒在自己人的刀下,躲?此處哪有地方可以藏身?因此在受傷之后拖著敵軍一起上路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樣做至少可以為自己的同袍減少壓力,戰陣之中隨處可見受傷的雙方士卒猶如餓虎一般撲向對方將之緊緊抱住,哪怕此時刀尖已經插入自己的胸膛,而在被這些瘋狂的傷員抱住之后,對方的命運亦不用多言。前后左右隨時都有敵軍的攻擊,失去了靈活性與死亡無異。 傷亡傷亡便是有傷有亡,一般而言在戰事之中傷者的概率都要大于亡者,可在眼前這樣的夜戰加混戰之中,傷者的比率便會趨向與零了,此時盧縣之中就是**裸的叢林法則,弱rou強食,只有最為強悍信心最為堅定的士卒才能存活到最后。而這樣的戰局其實是最為適合劉毅的,山林狼王的威風霸氣及靈活機敏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便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可能現在還要加上那個在涿縣城中的高壯少年涙無痕。 武安國自然沒有燕王的絕世武勇,論力氣怕也難與天賦異稟的涙無痕相較,不過在這樣的近身搏殺之中北海名將的兩柄大錘當真是威風八面,無人可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武將的職責是指揮全軍,這一點人人心中明知,可每每以身作則的劉毅在這點上卻是有著欠缺的,哪一場大戰之中士卒見不到將軍沖鋒在前的身影?廉山血戰更是創造了武將步戰的神話,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有這樣的主公下面這些將領們自然有樣學樣,見場面陷入僵持武安國早就按捺不??! 在冷兵器時代的交鋒之中,大將沖在一線倒的確也是尋常之事,雖然有著更多的危險可對軍心士氣的提升是無可估量的,每次跟隨劉毅沖擊敵軍之時,燕軍士卒可謂是一往無前,在他們心中這天下絕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擋得住將軍,朗生的絕世武勇在戰場之上就是全軍士氣的定海神針!而在盧縣之戰中武安國扮演的便是這樣的角色! 鑌鐵大錘上下翻飛,在狹窄的街道之中不時有曹軍士卒被武安國的大錘轟的高高飛起,口中灑落漫天鮮血,場面震撼之極。這對大錘出自燕地大匠徐剛之弟徐銅之手,乃鑌鐵所制,每個重三十七斤,其大如斗,當然中間乃是空心,否則恐怕除了劉毅與典韋等有限幾人之外也無人使得動它!但即便如此這樣的重兵器在近身rou搏之中絕對是威力無窮,也不知多少曹軍士卒在格擋之時被武安國連兵刃帶人砸的鮮血狂噴,更有甚者一錘砸在天靈蓋上便是萬朵桃花開。 此時的武安國怒目圓睜,鐵錘揮動如風,幾乎每一下揮擊之間便有曹軍士卒一命嗚呼,其身周已然被鮮血盡染,透甲鮮紅之中還有著顯眼的白色,這使得月色之下大雪之中的武安國猶如魔神一般。倘若此時時機湊巧,他再能拉住雙腳撕開一名敵軍便有當年西府趙王李元霸的風采了,也是特殊的戰情與地形方造就他如此威勢。 有著這樣一個鋒銳的箭頭,此處烈火軍士卒挺進的極為順利,不過盞茶時間之后局面便又恢復了僵持,并不是因為曹軍強將的出現阻擋了武安國的沖擊,而是揮錘擊殺了數十名曹軍士卒率領麾下挺進近百步之后他急需歇息來恢復自己的體力!步戰之中揮動雙錘以一人之力與當面敵軍抗衡,那種消耗是極為巨大的,武安國必須在自己力盡之前就先行調整才能保證下一刻再度投入戰場,此時心中更為佩服燕王當日之為,自己正面面對的絕不會超過十名曹軍,一路沖殺下來已然如此艱辛,可廉山血戰之中燕王的面前可是成百上千的冀州軍,在那樣的形勢之下猶能步行沖陣所向無敵恐天下唯此一人耳! 不管武安國的武勇如何難當,在這樣的戰局之下他也只能起到局部上的作用,便是換了劉毅親在此間也改變不了,戰力士氣相當之下,巷戰打到最后就要看哪一方士卒的人數更多了,雙方的傷亡數字都是在以遠超尋常的恐怖速度增長著的,半個時辰的激戰,武安國的一營士卒便傷亡了近兩千士卒,曹軍的數字還要多過于此,當年匈奴叩關,徐晃率領青龍營血戰清陰,四個時辰的激戰幽州軍倒下了九千士卒,今日這盧縣一戰,其戰況慘烈之處亦絕不在當日之下。 此時曹軍的援軍正源源不斷的開來,武安國便是竭盡全力拼殺亦難以延緩龍驤軍陣線被壓縮之勢,對方在這盧縣之間已然占據了人數上的優勢并將之慢慢擴大。營首武安國吧不由心急如焚,明明這先頭部隊是兩翼齊飛,自己與呂翔各率一營奔襲盧縣,可如今激戰已然進行了將近一個時辰,那呂翔就是爬也該爬到此處了,這個混蛋到底去了何處,倘若心中的詛咒真的能發揮作用的話,呂翔如今怕早已是粉身碎骨了,眼下形勢危急之極,倘若一炷香時間之內再沒有援軍到來,縱然武安國決意與全軍戰死此處怕也再難阻擋曹軍占據盧縣! 第八百五十五章 盧縣之戰 中 武安國現在對呂翔的思念無比強烈,當然這樣的思念絕非后世的基情無限,后者的行蹤遲遲不現使得盧縣之中燕軍的戰局陷入了被動,所謂雙拳難敵四手餓虎還怕群狼,無論龍驤軍cao練如何嚴格,士卒戰力意志如何堅強,可人數上的劣勢已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現出來,他們在盧縣之內所占據的空間正在被優勢敵軍逐步壓縮! 不過武安國也不會想到,如今呂翔與其麾下面對的曹軍甚至還要在他之上,且與城中的激戰相比,官道上的戰場更是一馬平川毫無障礙,在此處龍驤軍士卒的戰陣之能倒是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亦是此時他們還能將三倍與己的敵軍牢牢頂住的最大原因,可隨著傷亡的不斷加劇,曹軍的沖擊又是一陣猛似一陣下風之勢已經顯現出來。 呂翔與武安國二人受鞠義之命兩翼齊飛殺奔盧縣,在全速行進之間對于青州曹軍可能會有的應當鞠義是相當謹慎的,呂翔的這一營人馬稍稍繞路就是要探清對方有無暗藏的伏兵。因此較之武安國的先鋒營,呂翔趕到盧縣之時晚了大約半個時辰的功夫,由于雙方所走道路不同,時間又有所差異,他卻正好趕上了青州營自官道之上的進軍,縣城內可見點點火光,顯然酣戰已經展開,倘若此時呂翔加入戰團這許多青州營士卒將會從相鄰的官道之上撤走,他必須立刻做出選擇,是拼死阻擊還是按照原計劃進入盧縣協助武安國作戰,稍作思索他便選擇了危險性最大的前者,拿下縣城的目的亦只是在阻擋曹軍! 做出這個決定之時呂翔自己都是頗為吃驚,按他以往的性格是不會將自己置于如此險境的,況且倘若他按照原計劃作戰哪怕便是戰敗鞠義也不可能以軍法處置,因為此次曹軍的反應的確要在燕軍之先,畢竟劉毅等人判斷曹cao的意圖還要花費較長的時間??煞讲畔铝钊娊負糁畷r卻竟是下意識的舉動,他絕不能坐視于禁的青州營自自己眼皮底下經過而不聞不問,似乎這對他而言便是天大的恥辱一般! 問題的答案其實也不復雜,呂翔的性格發生了改變,從在袁紹麾下之時的循規蹈矩一步不差變成了勇于擔當敢于決戰!雖是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之說可亦有環境造就人的道理,此處的環境就是燕軍之中的氛圍,作為一支百戰不殆的勁旅,在無敵戰將劉毅的率領之下燕軍從將領到普通一兵都形成了一種舍我其誰的氣勢,軍令高于一切,哪怕是他們的生命,在這二者之間幾乎所有的燕軍將兵都會選擇前者。 未曾投效燕王之前,呂翔心中只知劉毅百戰百勝武勇無敵之名,而在加入燕軍之后他才感受到了燕王身上那種強烈的感染力,對他們這些校尉而言,幽州武院之中最受歡迎的課程便是劉毅親自主講的。局部利益服從于全局,身為將領在緊要關頭定要敢于擔當敢于死戰,狹路相逢之時不敢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戰將絕對稱不上合格! 在燕軍之中劉毅有著神一樣的地位,而投效燕王的戰將在這樣的軍營氛圍內不知不覺就會受到感染,又豈止是呂翔一人,大將高覽何嘗不是如是?司州阻擊戰亭軒不惜違抗軍法與手下一種校尉痛飲一番決意死守,其時就連高覽也抱定了必死之心,只要能阻擋韓張聯軍讓主公可以圍而殲之哪怕虎衛營全軍盡墨亦是值得!主將都是如此,士卒又豈會惜身,臨陣退縮在軍中乃是永遠洗刷不掉的污點。 不需要破釜沉舟,也不用背水一戰,呂翔與其麾下五千步卒在向面前過萬敵軍發起主動攻擊之時那種一往無前的氣勢使得被大雪覆蓋的一片天地都變的熱烈起來,燕軍士卒在用他們胸中的熱血與強悍的戰力誓要在這盧縣西側的官道之上構筑起一條堅不可摧的防線!剛開始的一陣接觸,人數處在優勢亦是精銳的青州營都被龍驤軍士卒沖的連連后退,面對數倍與己的敵軍仍舊敢于發起沖擊,那些雙眼血紅戰意近乎沸騰的燕軍士卒似乎已經成了難以抗拒的存在! “為了燕王大業,今日呂某與各位生便一起生,死就當要盡數喪在此間,但教我等一息尚存,必不放半個曹軍過去!”這是呂翔在發動攻擊之前最后的嘶吼,使得經過長途奔襲本就周身發熱的龍驤軍士卒們胸中的熱血幾乎就要沸騰,曹軍想要通過此處只能有一個方法,從這五千人的尸身上跨過,他們的鮮血注定要拋灑在這片大地之上! 當然能夠身為軍中校尉,呂翔亦不是莽撞之人,他的沖擊是極有梯次與章法的,拼命也要拼得有效拼得值得才行,倘若只是一哄而上那與市井之間的毆斗又有何區別?當年幽州軍就以戰陣之強聞名天下,司隸一戰張遼的兩萬士卒可與李榷郭汜三萬余精兵相抗衡而不落下風,最大的原因就是戰陣變化無雙,而此處在兩年方略的練軍之中,集合燕軍全軍將領之智的cao演綱要使得這個看家本領又再增強! 武安國在盧縣城中乃是夜戰巷戰,這個優勢無法盡情發揮出來,他只能選擇與敵軍拼消耗,拼單兵戰力。但在這較為廣闊的官道之間,呂翔如果不能加以利用就不配擔當龍驤軍校尉之職!初始的猛烈沖擊打亂了敵軍的陣型之后燕軍出乎意料的沒有選擇繼續進軍反而略加后退變成守御之陣嚴陣以待,這大大出乎了青州營統軍將領的意料,卻不得不承認敵將這一手玩的及其漂亮,既給了自己當頭一棒振奮軍心士氣又能恰到好處的避開后方優勢敵軍的反撲,都說燕軍之中猛將如云,今日觀之便是這些中級將領也是一個個極為不凡! 接到主公放棄青州的軍令,于文則執行起來沒有半點的遲疑,身為曹營名將他的撤退可絕不僅僅是簡單的撤軍而已,在此途中必須要詳細分析燕軍可能采取的行動!當日劉毅與趙云二人在鄴城便看出盧縣與肥縣二處乃是殲滅于禁青州營的關鍵所在,身在局中的于文則自是心中了然,距此二縣最近的便是徐州徐晃的龍驤軍與鞠義新編的烈火軍,而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截斷曹軍的歸路他們的進軍路線也不難判斷個十之**,龍驤軍距離過遠之能交給兗州接應之軍去對付,但鞠義的烈火軍就絕不可讓其輕松了,于禁亦要給其設置前進的障礙! 曹軍的行動之速不能說是出乎了劉毅等人的預料,可也是他們設想之中最不愿看見的一種情況,其行動之快將會給這場圍殲戰帶來最大的困難!而燕軍的反應迅速對于禁而言也是不愿意看見的,現在的他已經極為明顯的感覺到了危險,最大的威脅并不是當面的徐晃鞠義二人,太史慈的北平軍、高順的遼東軍以及高覽的疾風軍才是燕軍致他于死地的最大殺手,一旦被這三軍趕上,于禁縱有通天徹地之能也是徒然,此時讓他最為慶幸的便是這連續下了幾日幾夜的鵝毛大雪!雖然對于敵我雙方行進速度都有影響,可卻極大的限制了燕軍機動主力騎軍的速度,若非如此,華雄嚴綱等人怕是早就纏了上來! 此次青州營十萬大軍的撤退于禁親自殿后,領頭的便是另一員曹營大將李典!李曼成此人雖不在五子八虎騎之間可也是曹cao手下一位極其出色的戰將,他的特點與鞠義頗為相似,能力均衡有突出之處卻無明顯的短板,麾下士卒在盧縣與武安國交戰,保證自己的優勢之后李典便命其余士卒迅速從西側官道繞路通過,只要盧縣還在激戰之中便無法對官道之上形成威脅,而一旦突破此地,得到兗州同袍的接應青州營便大致可以轉危為安了,可呂翔的這一陣突擊卻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麻煩,為今之計只有全力以赴先將之擊潰才能保障主力的退路通暢,兵力數倍與敵軍又在李典的嚴令之下,青州營士卒的攻勢變得猛烈起來,呂翔意亦與武安國一般陷入了苦戰之中! 第八百五十六章 盧縣之戰 下 龍驤軍中有校尉呂翔敢于率領麾下士卒拼死阻擊青州營的撤退大軍,他們可以為青州之戰全局的勝利而不惜性命!如此的將領不僅僅只在燕軍之中,青州營一樣有這般戰將,盧縣城內城外的廝殺已然有近一個時辰之久,如此長的時間鞠義的后援大軍應該早就趕到才是,可此時苦苦支撐之中的武安國與呂翔二人卻看不見同袍熟悉的身影,烈火軍主力亦被曹軍的士卒阻擊在半路之上,可說其目標一開始就是鞠義的主力大軍,為此甚至放過了武安國的先鋒人馬! 這隊曹軍士卒有八千之眾,統軍戰將姓韓名浩字伯先,亦是于禁一手從軍中提拔上來的年青校尉,為人果決剛勇,每戰必身先士卒很受麾下擁戴,曹cao當日巡營之時亦稱之為能!在此處關鍵所在于文則便派了韓伯先前來,目的就在阻擋徐晃鞠義的大軍。傳達軍令之時于禁的口氣很是平靜,卻絲毫沒有交代后撤之法,韓浩久隨將軍,對其心意自能知曉,自己此番前去阻擊,是要有著與敵皆亡的覺悟了。 如果說呂翔是為了大局臨機決斷不惜犧牲自身的話,韓浩在來此之前便知此戰九死一生,將軍做出的安排就是要最大可能保證青州營主力的安全撤離,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自己能在鞠義面前支撐多少時間,此人之聲名雖不如張合徐晃那般天下盡知,可觀劉毅以他為統軍之將便知其能,燕軍戰力更是堅強,加之眾寡懸殊他肩頭重擔足有千鈞之重!放過武安國先鋒營乃是他自行做出的安排,以免為此而打草驚蛇,數千燕軍相信李將軍一定可以應付,此時他也不怕戰后于將軍可能會因此以軍法制他了,恐怕自己也不會再有戰后。 自駐地出發全速趕往盧縣的路程之中,鞠義隨時都在提防著曹軍的出現,雖然戰前一切軍情都在顯示青州營主力主要分布在北部,可在戰時一切情況都可能發生突然的改變的,有備才能無患。韓浩所部的出現并未讓他有太多的驚訝,可對方士卒那份誓死的決心和由之而爆發出的堅強戰力卻是出乎了他的意料。此戰之前甘寧與徐晃都曾多次向他敘述過曹軍的英勇善戰,稱其戰力并不在燕軍之下,鞠義也在心中盡可能的去抬高對手的實力,但真正面對之時才會有深刻的感觸!今世由于劉毅的出現,曹cao袁紹這一對勁敵并未有過正面交手的機會,鞠義也一直未曾與曹軍真正敵對,不過當年在冀幽之交他與高覽一處是與甘寧統帥的燕運營有過激戰的,如今觀眼前曹軍并不在當年的幽州軍之下,甚至還要有所過之,其戰意戰心牢不可破! “趙韓二位校尉,你等所部列鋒矢陣沖擊曹軍兩翼,切記只求穿透不可戀戰,需速速趕往盧縣接應武安將軍與呂校尉,來啊,擂響戰鼓,先登戟士何在?隨我擊破敵軍!”韓浩選擇的阻擊地形乃是官道之上最為狹窄之處,其目的便在于使得燕軍的優勢兵力一時難以發揮,因不管雙方如何眾寡懸殊,在第一線交戰的正面之上始終只有一定數量的士卒交手,雙方戰力相差無幾的情況之下,兵力占優的一方亦只能與敵軍拼士卒消耗,而這正是韓浩最希望看見的局面! 龍驤軍一共殺上兩營士卒,正與敵軍激戰一處各不相讓,鞠義則立于后陣詳觀戰情,此時在他的面孔之上雖仍舊是一片平靜可心中已是極為焦急,敵軍的阻擊部隊既然能夠出現此間,想必盧縣怕是已有大隊青州營駐扎,武安國與呂翔二人統領的兩營士卒先行而去若被敵全力擊之將是兇多吉少,眼下他必須盡快突破眼前這些悍不畏死的曹軍的阻擋,立刻趕往盧縣加以增援,眼下時間比什么都要珍貴! 不過形勢越是緊急,心情越是急切,鞠義更要逼著自己強行冷靜下來,只有如此他才能找出當面之敵的弱點給予打擊,從而達到擊潰敵軍的目的,一陣細查之后他幾乎可以肯定對方戰將的戰略意圖了,這是于禁派出的一支決死之師,其目的便在不顧一切的阻止自己進擊盧縣,倘若對方想要誘敵深入,打到眼前這個程度戲也做的夠了,既如此前方又無太多的喊殺之聲敵軍埋伏的可能大大降低,否則以武安國與呂翔麾下總會有人沖出重圍,唯一的可能就是盧縣各處都在激戰之中,單憑眼前這些曹軍的決死之意就想拖住自己,于禁你未眠太過小瞧于人了,計議一定,鞠義立刻開始下達軍令準備親自出戰! 對付步軍的厚實陣型,騎兵有一種戰術名為“鑿穿”,亦是燕王最為拿手之道,自潁川之戰突襲數十萬黃巾并斬殺賊帥張晃之首與萬軍之中,再到奔狼一戰面對匈奴精銳的擒賊擒王,這種戰術始終貫穿著朗生的軍事生涯,如今鞠義就要用步軍采取這樣的戰術來突破敵軍的阻擊,他的目的不在殲敵,而在迅速將之穿透馳援盧縣之處,龍驤軍主力盡在此間,這數千曹軍就算再如何勇悍亦是插翅難飛! 這一出手便是三箭齊發,先登營是鞠義從在韓馥麾下開始變一手帶出的精銳之師,此時共有八百五十六人,人人手使大戟,亦是一支名聞天下的雄獅,又被稱為大戟士,在步軍之中若論攻城他可能要略遜高順麾下的陷陣營一籌,可若論沖陣,即使當年面對幽州軍鞠義亦有著戰而勝之的信心!這八百余人由他親自率領出擊,其意便在盡量吸引曹軍的精力與此處以便兩翼的趙睿韓呂子迅速通過敵陣! 此時龍驤軍的兩營士卒是與敵軍纏戰一處的,也會給后繼同袍的沖擊帶來極大的困難,而鞠義下令擂響戰鼓便是一種隱藏的軍令,聽見那陣密集有致的鼓聲之后,正面與曹軍交戰的士卒已經開始往兩側讓出一條通道,而幾乎與此同時,鞠義戰刀高舉之下,先登營的沖擊亦是迅速展開,兩陣之間的配合頗為精妙,曹軍在酣戰之中忽見對方左右分開,還在稍稍一愣之間便見一隊黑衣甲士迅捷無比的沖殺而來,剛到近前二十丈之處但見他們齊整的揮動手臂,一支支帶著凜冽風聲的短戟就到了眼前,猝不及防之下很多士卒應聲而倒,如此近的距離,先登營又是精與此道,這些短戟的威力還在強攻硬弩之上。 兩年方略之中燕軍的大練兵是深入到了軍事之中的各個領域的,這鼓聲傳令的精細亦是眾人齊心合力研討出來的成果,其中經過了多次的反復與無數的實驗方才正式運用在cao練之中!在此之前大兵團之間的對戰多是依靠旗語,戰鼓只是輔助表達幾個明確而又簡單的意思,封丘之戰中劉毅與曹cao之間的斗陣便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實現的。 可戰場之上的情勢瞬息萬變,尤其是在大兵團的決戰之中,指望全力以赴拼殺之間的士卒們再去顧及后軍的旗語顯然頗為困難,且在夜戰之中這個難度還要加大,如何能夠保證統軍大將的軍令能夠最為及時的傳達給正在酣戰之中的士卒,思來想去之后劉毅與眾將還是覺得運用戰鼓最為可行,經過年余的刻苦cao練,燕軍各軍之中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戰鼓傳令之法,這些鼓聲的含義在平素的苦練之中被士卒們深深記在心間,近乎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正因如此,在眼前如此復雜的纏戰之中,鞠義才敢毫無顧忌的沖殺上去。 第八百五十七章 先登戟士 鞠義身先士卒,先登營大戟士驍勇難擋,這隊生力軍一旦加入戰局,纏戰的形勢便開始發生了改變,這八百余人組成的戰陣就如一支利劍深深的插入了曹軍的陣勢之中,便在對方士卒以死相拼前仆后繼之下仍舊是鋒銳難當!這些高大威猛手舞雙戟的黑衣甲士已然形成了一道不可阻擋的鐵流,他們極為精于合擊之術,在一心決死的曹軍士卒看來,每每沖上前去阻擋明明只是面對眼前一人可感覺上總是面對著敵方全軍,便在如此激戰之中他們還能保持整體步調的一致!一旦有人受傷傷者就會毫不猶豫的脫出陣外撲向對面的敵軍,哪怕被亂刀所殺,亂槍所穿也不會影響同袍的戰陣,且這一切都做得極為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