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節
不能啊,往年也吃過,這味道還挺好的啊。就是長的慢,兩年才能吃一次,不過這菜好吃,村里人都愛吃呢。每次長出來都沒等拿到鎮上賣,村里就能給吃光了。 吃過了麥芽糖的洪老三覺得這菜也是帶著甜味的,是頂好吃的紅菜頭! “草民參見縣令大人?!焙槔先€是有點怕,他怕真出什么事,縣令不讓他做蔬菜基地了怎么辦。 趙柯然正在寫制糖的方法,見人來了,連忙放下手中的筆,“洪老三,你這紅菜頭還有多少?” 洪老三愣了愣,發現好像縣令大人沒有要責怪他的意思,便想了一下,估摸了個大概的數,“這紅菜頭好吃,家家都種了些。七七八八加起來有兩三畝吧?!?/br> 趙柯然一拍手,笑道:“好?!彼聪蚝槔先?,交代他說:“這紅菜頭你們村里有多少本官收多少!” 趙柯然算了算,甜菜畝產一般在九千斤左右,一噸甜菜可以榨四百多斤的糖。 洪老三村子里是散著種的可能最后總產量會低一些,不過沒關系,有總比沒有好嘛! 趙柯然對洪老三說:“這紅菜頭我們要大面積種植。蔬菜種植基地里要劃二十畝地給它,村子里要是有人種,衙門里也都收,種多種少全看他們個人意愿。 這是兩年生作物,第一年要積聚營養,往后還勞煩你多費心照顧了?!?/br> 洪老三感動的不行,“哎,縣令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哪有什么勞不勞煩的!我洪老三一定好好的給大人你種紅菜頭!” 趙柯然拍了拍洪老三的肩膀,心里想著,你要種的還多著呢。 西紅柿,黃瓜,胡蘿卜,茄子,豆角… 他可不得多關心關心員工嗎。 … 送走了洪老三后,趙柯然去了雞窩。 自從小麥開始收后,趙柯然就讓蛋蛋孵蛋了。 他還從靈域空間里又抓了兩只母雞出來,為了他的雞場增添新成員。 要不是怕人懷疑,趙柯然恨不得一次兩只拿個十幾二十次,直接填滿他的養雞場。 如今雞食是麥殼碾碎后和著粟米谷糠,用加了靈泉水的井水攪拌而成。 雞的腸胃消化功能強大,碾碎的麥殼用來喂食也是可以的。 而且因為孵蛋的原因,趙柯然每天都會去雞窩在水槽里偷偷加上純靈泉水,就沒給它們斷過。 它們吃完了喝喝完了吃,開開心心的。 喔喔有時候想喝,還會被蛋蛋追著啄。 除了給蛋受精和打鳴以外,喔喔它啥也不是。 雞窩平時是由孫應照看,他每天看完小豆丁起床后就是去雞窩里看蛋蛋它們。 見著趙柯然來,孫應便放下了手里鏟屎的小鏟子。如今雞少,他單手拿著小鏟子打理也沒什么不方便,“大人,你怎么來了?” 趙柯然揮了揮手,讓孫應不用管他,“我就來看看,你忙你的?!?/br> 孫應點了點頭,繼續手頭上的工作。 算算時間,第一批小雞就要被孵化出來了。趙柯然看著改裝過的雞窩,蹲在地上沉思。 他在計劃人工孵化,之前條件不夠,也沒來得及弄個孵化房什么的。 等到第一批小雞孵出來,健康長大后,下一批就可以大量人工孵化了。 想想這天也要變冷了,年初的時候考慮到時間緊迫沒有給土屋盤炕,這會得趁著天還沒冷下來趕緊弄。 “你蹲在地上,是要長蘑菇?”霍遠大老遠的就見著雞窩邊上蹲著個人,走近后發現是趙柯然。 趙柯然嘖了一聲,心道你才長蘑菇! 但他還是起了身,起身的時候因為蹲的太久,突然虛了一下,眼前一陣眩暈。 眼看要摔倒,霍遠眼疾手快上前拉了一下,趙柯然這才穩住身形。 就當趙柯然要道謝的時候,他抬頭,無意間瞄到霍遠脖頸側有一處紅印。因為離得近,隱隱約約還能看見即將消失的一圈牙印。 趙柯然撇了一眼霍遠,見對方依舊一本正經的模樣。 他忍不住感嘆道,這遠哥平時看不出來啊,私下里喜歡這么猛的嘛? 也不知是哪家小娘子干的,牙口還挺好。嘖嘖嘖,有點意思??! 作者有話要說: 許文武:牙口這么好,一定是用了咱珍品閣的牙香“含貝”。 關于甜菜相關資料源于百度百科喲。 第40章 軍大帳 鳳陽封府。 “爹!二郎從景陽派人送來了信, 還有一包東西?!狈饨ㄎ哪弥庵駨木瓣柨祚R加鞭寄過來的農作物進了書房。 他將信遞給封余山,封余山接過后打開仔細閱讀。 信上寫著包裹里放著的是景陽縣丞方仲源發現的農作物,這些作物不僅高產, 還十分容易種植。 封余山將信放下,他連忙將桌上的包裹打開。 封建文這才得了空拿起信看了起來。 “這些, 都是二郎寄來的?”封余山摸著包裹里的作物。 全是他沒見過的,他按照封竹信中所提, 在包裹中翻出了這三種作物育苗方法。 封余山看完后,摸著作物。布滿皺紋的嘴角動了動, 渾濁的眼中迸發出明亮的光, “好!好??!” 封建文此刻也看完了封竹的信, 他喜出望外, 心中的大石頭終于落下了地。 皇上要借糧給西邊的部族, 讓封家著手準備。 可如今大元邊關打仗鬧饑荒, 江南災情慘重,也鬧起了饑荒。處處缺糧的大元, 萬不能再給糧出去。 若封家真的這么做了, 史官的筆就會讓后世子孫戳著封家滿門的脊梁骨痛罵他們啖大元子民之血rou。 本來愁云慘淡的封家父子在得到封竹的捎來的東西后,漸漸晴朗了起來。 “這些作物若真如二郎信中所說,封家此次便算是逃過一劫了啊?!狈饨ㄎ碾S后又問封余山, “爹, 你說這定安帝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一邊為了民生降稅,一邊又不顧災情送糧。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封余山沉思了一會,之前一直沒想明白的事, 被封建文這么一問,今日好像有了些頭緒。 “是也不是?!狈庥嗌娇戳艘谎鄯饨ㄎ?,說:“你仔細想想, 這兩日滿朝文武還有沒有哪家再提趙公有謀害先太子之嫌疑?” 封建文細細想了想后,嘶了一聲,“還真沒有。之前謝相手下的余大人跳的最厲害,但好像自從皇上同意送糧給那個西邊部族后,余大人便再也沒提趙公這茬了?!?/br> 封余山點頭說這就對了,又給封建文講道:“皇上拖了這么久,對趙府也沒個動作。甚至都沒將人關起來,只是派兵守住趙府限制出行。 但誰能知道,皇上這是真的限制趙府的人還是為了保護趙府呢? 在這個風尖浪口,誰提趙公,皇上就能讓誰家掏糧填滿西邊部族的糧倉?!?/br> “可若是一直沒人提,那不就沒糧了嘛?”封建文問道。 隨后他似是想起什么,搖了搖頭否定,“不對。西邊部族說要糧食這件事,是皇上自己說的。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要糧?!?/br> 封余山微微點頭,“倒是不枉你做了這么多年的官?!彼嗣?,道:“想來那西邊部族要糧是假,通商是真?!?/br> “父親你早知道了?”封建文問。 封余山看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我若是早知道了,前幾日也不會那般憂愁了!” 封余山蒼老的手摸著作物包裹,“不過,皇上確實是鐵了心的要通商。如今有了這些作物。咱們大元的話語權也更多些,想來能換來不少好東西?!?/br> 封建文心里倒是不怎么愿意,他只說:“但求不像北丹與西厥那般。喂不熟的白眼狼,重蹈覆轍?!?/br> 都說吃一塹長一智,但他們的定安帝好像是不撞南墻不回頭。 他們這些做臣子的愁啊。 … 趙柯然要給軍營的“大帳篷”其實是蒙古包。 蒙古包想要大,那么圍墻支架就要多。蒙語里也稱之為哈那。 一個蒙古包的圍墻支架有五種數量選擇,最少的是四個,依次兩個兩個往上疊加,最多的是十二個。 四個圍墻支架的蒙古包最小,十二個的最大。 如果圍墻支架要八個及以上的話,需要添加支柱。十個以內添加四個支柱即可,用來撐住頂部的重量。 蒙古包整個由三個部分組成,為架木,苫氈和繩帶。 架木又分為套瑙,椽子,圍墻支架和門檻。 套瑙在最上面,連接中間的椽子。趙柯然用的是聯結式的,這樣可以方便與下面的椽子拆分,運起來會很方便。 椽子是在圍墻支架和頂上的套瑙中間,是蒙古包的肩。它的長短數量要隨著頂上的套瑙做改變,粗細則是隨著下面的圍墻支架做改變。 這樣整個蒙古包才能肩齊,圓潤。 圍墻的支架一般和椽子一樣是用紅柳木來制造。紅柳木在西北隨處可見,其特性輕巧卻不易折損,也不容易受潮走形,非常適合做骨架。 圍墻支架制作起來比較方便,趙柯然對著系統里的圖紙給潘大海畫了出來。 潘大海上手很快,相同長短粗細的紅柳木按照相同距離互相交叉排列,形成了許多網眼。在交叉點用駱駝皮制作皮釘釘住,皮釘越多,圍墻支架就能豎的越高,但不好再拉長。皮釘少,則相反。豎的不高卻能拉長。 做完的圍墻支架中間向外凸出,但頭部要比底部更直一些,這樣能更好的穩定椽子。而且能使包形圓潤,方便圍繩箍住。 圍墻支架上方承接椽子的頭部均勻的承受了重量,又通過大小統一的網眼分攤,一直到底部。 潘大海覺得這制法很有意思,便問趙柯然,這大帳篷的骨架能承重多少,趙柯然看了眼系統資料說:“受力均勻不出錯的話,兩千五百斤左右吧?!?/br> 這可把潘大海一驚,他能猜到承重力會比較大,但他沒想到這么大。 最后門檻在圍墻支架立起來后,外面吊著毛氈做門就可以。 骨架做好了以后,就需要弄頂棚和圍氈。 趙柯然量好尺寸后直接交給了洪峰,他那有一應材料,正好省的再去收了。趙柯然千叮嚀萬囑咐讓洪峰一定要嚴格按照尺寸大小制作成毛氈。 “對了,再收些駱駝皮。你那的存貨后面怕是不夠用?!壁w柯然囑咐道。 洪峰連點頭贊同,“大人說的是,那青玉關的兵可比景陽城外的要多上許多,想來是不太夠用。多謝大人提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