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
當然,譚家娘娘也不是糊涂人,完全只讓道婆給看,每次誰要是不舒服,必是先看過大夫,用了藥,然后再找道婆給看,雙管齊下。 譚玉也不反對,道:“嗯,聽從阿娘安排?!?/br> ☆、第16章 第二天中午起來的時候,譚雅才發現自己多了兩個遠方表兄。 崔氏雖然是尚書府出身,按輩分排的話還是九皇子的小姨,可惜她生母出身低,自己又生的晚,就沒有見過這位鼎鼎有名的堂姐崔皇后。 到了九皇子這里,就更加不認得了。 所以崔氏知道了這兩個人之后,是真的以為張氏娘家的族親過來投奔譚玉了。 崔氏氣得又開始摔茶碗,口中直說: “靠著我崔府提拔才起來的,如今竟然好意思讓那前頭的遠親來占我家的便宜,真真不要臉了?!?/br> 王喜貴家的聽到這話實在不像,心道郎君聽到了豈不更要與崔氏生分,趕緊遣散了其他人,把門關上。 等崔氏摔完了七八個茶碗,王喜貴家的按照平時對她的了解,也覺得崔氏這口惡氣吐出了一半,就攔住她道: “我的夫人哎,這茶碗可不敢再摔了,要是讓那老夫人知道,不曉得還要怎么念叨呢?!?/br> 他們這次回鄉,因走得匆忙,東西帶的也少,就現在使用的東西都是元洲老宅里面的。 少了一個蓋子,譚家娘娘都要計較的。 崔氏聞言,只得把那剩下的一半氣也忍下,使勁地捶桌子。 這捶了兩下,又覺得手疼,氣得直咬牙根。 “這日子過得憋屈死了。抬舉她叫她一聲老夫人,哼,沒有我們崔府,她就這輩子當個鄉下老婆子罷了。 真是鄉下人沒見過世面,幾個碗啊,蓋啊的,也都當寶貝似的。哼?!?/br> 崔氏是沒見過譚家以前的艱難,也想象不出。 為了供養一大家子吃上飯,還要供兩個兒子讀書,譚家娘娘可是好一番精打細算才過來的。 如今雖然富貴了,這節儉的習慣卻留了下來。譚家娘娘是窮怕了。 在譚家,吃飯不能剩一個飯粒,東西使用更要仔細。 就是炒菜后的鍋,只要那鍋里面還掛著一點兒油星,譚家人要么用來做個湯,要么就把飯放在里面翻炒一下,把油都刮下來才行。 如果做得菜多,那第二天必是要吃前一頓剩下的,還不能讓下人吃。各人只吃自己的那份。 這譚家娘娘的規矩讓京城來的崔氏和下面的人苦不堪言。 崔氏倒罷了,剩飯就悄悄倒掉,早餐不吃也不覺得什么。 倒是幾個孩子,尤其是大哥,這個年紀正是餓不得的時候,一點兒餓也忍不得的。 所以便是心里再覺得這剩飯惡心也得吃了去,好在也不算多,也就將將吃上一點,總算記住了這譚家娘娘定下的規矩。 崔氏再不敢要求擺京城里的架子了,剩飯可是難吃要死。 如今說起來譚家的小氣,崔氏不可避免地就想起了早上的剩飯,又想起了譚家娘娘的厲害,嘆了口氣。 王喜貴家的勸慰道:“夫人再覺得譚家老夫人不成體統,也不要在郎君面前露出一點兒。那畢竟是郎君的親娘。 便是那崔府提拔的事情,也最好別再說了。 您還不知道,哪個男人愿意說是靠女人起來的? 尤其郎君這般身份,更是不能提。如今尚書府可看重郎君呢,要是讓郎君聽到了,豈不是生了間隙?!?/br> 崔氏無可無不可地點點頭,算是答應了。 “至于那兩個人,怕是老夫人找過來的,這張氏娘家這么多年都不來往,說是近親都死絕了,遠親又因著當年搶張氏娘家東西的事早不來往了。 怎么這會子又管起來了?必然是老夫人故意找來礙您的眼?!蓖跸操F家的低聲道。 崔氏惡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又趕緊甩甩手道:“哼,別說是遠親,就是張氏那死鬼從墳里爬起來了,我也不怕。 她也不想想,如今這個時候,郎君怎么肯為這么兩個人得罪了我嫡兄?!?/br> 王喜貴家的連連點頭稱是,心里卻道:還嫡兄呢,人家尚書連你這個人都是因為郎君娶你才知道的,平時哪有一點兒看重你的意思,不過是因著郎君的緣故才理一理。 你這樣的身份要不是郎君,崔府里面連比你小一輩的庶女都比你有體面。 按理說崔氏的生母是不該生子女的,放在崔老尚書書房里面的,一般都是取了十五、六的妙齡少女,伺候個三、四年就給一筆嫁妝嫁出去。 誰想到崔氏的生母為了留在尚書府,悄悄停了藥,懷了孩子,按規矩本要打掉的,偏這崔氏生母要死要活的。 那時候崔老夫人連孫子都有好幾個了,根本不在意,便是生個小郎君又怎樣? 就這樣,把她留了下來,還給了個身份抬了姨娘。 所以,這種姨娘在崔府是最讓人瞧不起的,偏她得寵的時候又張揚過分,所以連帶著崔氏也被崔府厭棄。 不提王喜貴家的心里怎么想的,只說崔氏打發了心不在焉的王喜貴家的下去,心里就開始盤算怎么找個借口攆走那兩個張氏族人。 崔氏那頭鄙視譚家娘娘對金錢的小氣,這頭譚家娘娘卻又大方地拿出錢來,請來了常來家里給看病的道婆,姓馬,人稱馬道婆的。 這馬道婆在元洲鄉下很有些名氣,十里八鄉,哪家有人不舒服都要請她看。 別看她神神叨叨的,還真有些本事,也看好了不少人,由此名聲大振,連帶著元洲城里頭都有人請的。 譚雅剛回來那次生病,譚家娘娘請了這馬道婆一回。 這次又將她請來,還沒說呢,馬道婆就道必是大娘子又有些不妥。 譚家娘娘與劉氏對視一眼,開口道:“都說你本事大,可不就是。上次她阿翁來那回你給看好了,這次。。?!?/br> 巴拉巴拉一大堆,又將譚雅阿娘張氏一家滅門那事講了一遍。 其實不用譚家娘娘說,那事情鬧得那么大,幾乎是個元洲本地人都知道的。 馬道婆也巴拉巴拉地講了一下這生死上面的聯系,闡述了一下自己治病的依據。 譚家娘娘和劉氏都及其信服,連連點頭。 按照馬道婆的要求,遣走了下人,屋子里只剩下譚家娘娘和劉氏兩個,將屋子窗戶和門都關死,派人守住門口,馬道婆才開始做法事。 這頭馬道婆擺了法壇,譚家娘娘馬上供上一百個大錢做點香錢。 這香一點,馬道婆就如遭到雷劈一般,突然渾身哆嗦一下,眼睛上翻,嘴也斜了,癱倒在椅子上。 譚家娘娘一看,就知道這是上身了。 只聽這馬道婆怪聲怪氣道:“婆婆將奴家找來是為何事?” 譚家娘娘道:“張氏,可知道你的大娘子病了?” 那馬道婆繼續道:“奴家只是要看看大娘子,這些年不見,心里頭想得慌。她昨日在奴家墳前哭得那樣,奴家就傷心難耐?!?/br> 譚家娘娘急道:“張氏,知你心疼大娘子,可是你再心疼她,也千萬不要跟著她來啊。 大娘子年紀小,你這一親近,她便要生病的,你看這晚上大娘子燒得多厲害。 你若真惦記她,便保佑她身體康健,以后再尋個稱心夫婿才是正經?!?/br> 那馬道婆又怪聲怪氣道:“哎,奴家也知如此親近她不合適,實在是想念的不行才跟過來的。既然婆婆說了,以后奴家就不來了?!?/br> 譚家娘娘忙稱極好。 協議達成,張氏又道自己不能久留,要走了。 譚家娘娘忙道:“你只管走吧,我自會好好看顧大娘子的?!?/br> 張氏這才算走了。 這一走,馬道婆也從嘴歪眼斜的魂魄上身狀態恢復正常,譚家娘娘又奉上辛苦費一兩銀子,派人恭恭敬敬地送走了馬道婆。 待馬道婆走了,譚家娘娘與劉氏道:“這回總算放心了,小芽兒自從京城回來,不是這個事就是那個事,小孩子眼睛干凈,就愛惹這些?!?/br> 劉氏也道:“姑姑說的對,一看大娘子那鼻梁上面的地方,一片烏青,那就是被嚇到了。 待到晚上的時候,我在她床前燒一些拘猴馬,再叫叫大娘子,讓那些亂七八糟的臟東西都離她遠些?!?/br> 譚家娘娘道:“嗯,還是你想得周到,就這么辦?!?/br> 又想到這兩天崔氏的身體也不妥當,便讓人傳話問崔氏要不要明天也找那馬道婆給看看。 這還在屋子里嘀咕想什么招的崔氏,聽到了下人傳來的話,頓時氣得不知如何是好。 若是有名望的高僧道士,崔氏也是信的,還非常信,每年也不少給寺廟道觀捐油錢。 但注意,是有名望的高僧道士,而不是譚家娘娘找來的這個瘦不拉幾的黃臉婆子。 身上的衣衫也洗得不干凈,在那里神神叨叨的,一笑一嘴大黃牙,還不整齊。 在崔氏看來,這人哪有一絲兒仙風道骨的模樣?讓她去敬畏這樣一個都沒下人體面的婆子,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遂直接遣人對譚家娘娘說自己好了,不用看。 譚家娘娘本也是好意,看崔氏不要,也就算了。 幾天后,譚雅果真好的利索了,精神較剛回元洲的時候強的多了。 譚家娘娘和劉氏對馬道婆越發深信不疑。 譚家娘娘可惜崔氏不信服,她在失望之余愈發覺得這出自京城尚書府的大兒媳實在與自己不相和,也就越發懷念起以前張氏與自己一起燒拘猴馬的日子來。 譚家娘娘剛念叨兩刻,馬上意識到這要是張氏再過來可是大大不妙。 便又在心里叨咕幾句:張氏啊,老婆子我只是說道說道,你可萬萬別來啊。 ☆、第17章 譚府角落的一個偏僻院子里,李瑾在燈下看完簡報,坐著開始發呆。 九皇子等著下人將飯菜擺上來,趕緊湊上桌。 “哈哈哈,今天又有魚湯啊。哈哈哈哈哈?!本呕首娱_懷大笑。 他這么一叫,引得李瑾也把正事放一邊,坐在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