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節
“那倒也是,還有另外一件事。秋收后眼看著天一日涼過一日,茄子馬上也要斷,咱們這一冬可該怎么辦?” 宜悠皺起眉,先前種田時是靠天吃飯。如今這賣包子,也得靠天。云州冬日雖不若塞外嚴寒,但也不是書中描繪的南方那種溫潤。一般農家多是儲好糧,燒熱土炕一冬天不出去。 至于縣城里要怎么過,她是第一遭來,還真不清楚。 “娘,縣城里人家,冬日也是燒柴火?我聽說知州府還有那些有錢的人家,都是燒銀炭?!?/br> 李氏多少還明白:“朝廷有規定,銀炭只能由為官之人所用。云林村多是拔了地里柴子當草,冬日也會有鄉下人進城賣柴,但是城里燒柴火麻煩,稍富裕的人家卻是用黑炭?!?/br> “黑炭?銀炭不也是黑的,怎么這倆還不一樣?” 李氏笑道:“那當然不一樣,黑炭煙大且不耐燒。娘也沒見過銀炭,只聽說銀炭火盆放在屋里基本沒煙,而且拳頭大的一小塊可以燒好個把時辰?!?/br> 宜悠恍然,前世自己房內燒的炭,跟后廚那種冒濃煙的肯定不一樣。 李氏又道:“炭的事不用急,現在最關鍵的餡。咱們總不能一冬天,全都賣rou包,那能賣幾個?” “也是,娘,讓我想想?!?/br> 宜悠托腮望向窗外,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如今賣包子賺的銀錢是足夠花,但她還想開鋪子,所以這包子買賣不僅不能停,還得盡量越做越大。 耳邊是搟皮的聲音,劉mama和碧桃都是利索人。尤其是劉mama,她有一手絕活,雙手各拿一支搟面杖,旁人搟兩張皮的功夫,她能出三張,又快又好。 “小姐,我倒是有個主意?!?/br> 宜悠回頭,看著鼻子上站著一撮面的碧桃:“你說說看?!?/br> “原先在家的時候,我爹娘賣不完的山楂柿子,掛起來曬干后,都是放在地窖里。那里面又冷又悶,但是東西放上幾個月拿出來都新鮮?!?/br> 宜悠眼前一亮,云林村自家沒有地窖,可沈家祖宅卻有。那東西不難建,卻著實好用。 “娘,咱們找人打個地窖吧?” 李氏搖頭:“我怎么會沒想這茬??赡憧纯丛蹅冊豪锬强诰?,下去一丈多點就是水。這院子離著護城河近,地下土很潮濕,打不成地窖?!?/br> 碧桃眼角耷拉著,再沒了先前的光彩。宜悠伸手抹去她鼻頭上的面粉:“碧桃這主意也不錯,我也沒想到會滲水?!?/br> 碧桃又開心起來,果然小姐最好了:“我也沒想到,我老家那里全是山,吃水都得去山溪里挑?!?/br> ** 安慰好了人,問題卻還擺在那,宜悠坐在窗邊,托腮繼續想著。 該怎么辦才好? 李氏出去蒸包子,劉mama悄悄走進來,小聲說道:“小姐,我打聽出來一點事?!?/br> “什么事?” “就是小姐說的那家繡坊,確實是寡母領著幼女。這些年不是沒人想過去買,可掌管繡坊的夫人卻是如何都不同意?!?/br> “哦,這是為何?” “老奴還沒打聽出來?!?/br> 宜悠耷拉下眼皮,沒打聽出來有什么用。見劉mama立在前面神色惴惴的,她也不想多做為難。 “時日畢竟太短,你媽能知道這些也不容易。我也不是那刻薄的,看把你嚇得,‘老奴’都出來了?!?/br> “我這人就是藏不住話,不過小姐,我已經拜托隔壁五谷齋的伙計明遠多留心,這事應該不難?!?/br> “五谷齋?” “恩,開張那日小姐不還送過餅屋?明遠一聽是咱們家,答應的可痛快?!?/br> 宜悠若有所思,揮揮手道:“劉mama你先去跟娘那邊?!?/br> 待劉mama退下后,她卻想起初五那日五谷齋開業時,常爺所提之事。他要根據時令季節,前往大江南北采購新鮮食材。 此事聽起來荒謬,可她卻知,十月云州已是寒冬臘月之時,最南邊的瓊州稻米正值豐收。連稻米都有,那會不會有別的?地窖里存放的東西,再新鮮也比不過新成熟采摘的。 “暫且試試,再不濟,還有蘿卜、白菜和rou可以熬過一冬?!?/br> ** 這樣定下來,她便去找李氏說。 這會已是日落,李氏正忙著將包子入鍋。聽她說完后,她卻是罕見的沒有立刻應下。 “二丫,方才我們說黑炭,你可知這黑炭在西北開采出來,價值幾何?” 宜悠兩眼一抹黑,這種無關緊要的事,她從來未曾多做關注。 “西北那邊,只要當地屯戶費工開出來自用,朝廷分文不取?!?/br> “這……” “但是途徑千里到達云州,最貴的時候,此物價比米面。這些年朝廷安定,黑炭價格稍降,一斤麥子可換兩斤?!?/br> 怎么會這么高?宜悠下意識的問道:“娘,那銀炭呢?” “那娘不清楚,不過娘曾聽說,那種表面發光的銀炭,價等銅錢?!?/br> “若是燒出來的火帶香味的呢?” 李氏點點她的腦袋:“哪來這么多稀奇古怪的念頭,那些東西,不是咱們這種人家現在可以碰的?!?/br> 宜悠仔細合計著,路途遙遠所費定不菲,不過稍作遲疑后她便是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