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節
書迷正在閱讀:逆行仙途、都市夢探、甜妻來襲,總裁霸道寵、邪神桃花劫、末世穿書文之女配、龍臨異世、相公種田忙:帶著系統去重生、混是一條路、真靈九變、超度
來自于歸化較早,海宋帝國認同度高的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是前明的版圖,民族成分一致,有共同的文字,受過多年教育,士兵文化素質高,他們受到的教育中,對本朝的開國歷史有著充分理解,配合影像資料,明白當前生活的寶貴,而家里的老人也身體力行地告訴過去的時代,是多么可怕,一場現在普通的旱災,就有數不盡的百姓去逃荒,一場澇災,就會有成村成鄉的人被淹死,難民充塞縣城。 這部分兵員戰斗力是最強的,他們保衛國家的熱情也最高,同時樂于學習最新的軍事技術,也有能力學習,由他們組成的軍隊,除了在武器裝備上與現代軍隊有所差距,其他方面幾乎沒有差別。 其次就是歸化較晚的地區,這些地區包括關外女真族的領地,朝鮮,倭國,東南亞,以及印度這些地區,以被征服時間的早晚差別,地區種族成分特性不同,其士兵的忠誠度,戰斗力也大為不同。 其中女真人是在1640年被徹底征服的,朝鮮在1642年,倭國1670年才徹底歸順,這主要是由于他們是一個單一民族,其中的中上層貴族對外來的抵抗意識非常強烈。打敗他們不過是在1650年,但小規模的反抗沖突時有發生,不過大多數底層百姓還是為了吃飽飯,吃上自己種的糧食,是不在意換個大名的,這種情況下,在上層不合作的貴族,比如大名,寺院,公卿、武士等中上階層等被清掃一空后,剩下的人老老實實地接受了被征服的命運。反正倭國也曾經長時間向中原進貢,現在被征服也并不是一件需要集體玉碎來表達決心的事情。 上述地區中,女真人和倭國的士兵是最有戰斗力的,他們的底層貧民很多,而且民風彪悍,在被強者征服后,在吃飽穿暖的誘惑下,為了得到更多賞賜和土地,為了給后代掙下家業,以及更重要的為了獲得正式國民待遇,成為海宋帝國公民,這些士兵在充足營養的保證下,靠著近代軍隊的訓練手段,已經成為了指揮如意的近代軍隊。 說他們是近代軍隊,是因為雖然大多數這種士兵也知道自己作戰的目的,但他們基本上沒有受到太多教育,在戰斗的知識上,還是只能依靠上層軍官的命令,不具備多少主動性,一旦整個指揮系統被打散,指望他們如同現代軍隊一樣,自行聚集起來戰斗,那是不可想象的。當然他們在沒有得到新命令前,大多數會繼續按照原本的軍事命令行事,以免受到軍法處置。 當然這些人也是最為殘暴的,他們沒有受到多少教育,大多數人腦子里還是中世紀的戰爭觀念,殺戮俘虜,屠殺掠奪戰爭區的平民百姓之類的事情,對他們而言沒有任何心理壓力。 而印度人是最差的,雖然他們在17世紀一度有著最強盛的莫臥兒王朝,抵抗海宋帝國的征服,也只持續了短短五年時間。在大量火炮和半自動武器的攻擊下,沒有任何一只印度人軍隊可以抵抗,靠著分化的手段,主動投降海宋的部族不計其數,1664年海宋帝國就完成了對整個南亞地區的穩定統治,可以進行收稅和動用人力,進行正常的行政工作。再沒有成規模的抵抗運動出現,實際上隨著當地百姓生活的改善,只要注意文化上的同化,取得民心并不困難,讓他們認同新的國家也不困難。在有著強有力軍隊的支持下,輔助經濟手段的誘惑,民心是一種很容易被扭曲的東西。 滿清統治中原就靠的這一手,有著豐富知識的穿越眾,沒理由做不到這點。何況滿清和明朝人的仇恨,種族間的隔閡,一點不比漢人和印度地區各民族的隔閡大,一樣是文化不同,風俗不同,語言文字也不同的情況。 第三百八十章旌麾西指(下) 在被征服之后,從印度地區招募的兵員戰斗力最差,就算給了他們相比之前更好的生活,包括對種姓的制度逐漸廢除,得到了廣大底層平民的支持,通過衛生,教育,和經濟上提高,得到了大多數印度人的效忠,但他們在歷次軍事演習中,總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尤其是面對倭國武士狂熱的豬突攻擊,就算有著半自動武器,也會士氣狂降,不少人在堅固的陣地防御下,還會嚇得腿軟。 最后只能讓他們從事后勤工作,成為工兵和輜重兵的存在,不過他們做起苦力來倒是極好的,在皮鞭的威脅下,勤奮倒是說不上,但都非常老實,只要不冒犯到他們的宗教信仰,就愿意忍受這些辛苦。 這些印度人組成的后勤部隊就可謂是封建軍隊了,雖然他們有著近代化的工具和武器,但思想上并未得到多少改變,只有少數精英分子愿意主動融合到海宋帝國中,獲取更高地位,大多數人不想打仗,只想種地、務工、經商。但他們眾多的人力又不能浪費,這場戰爭需要大量人手,因此也需要他們上戰場。 整個海宋帝國的領土范圍內,人口總數量根據最近的人口普查結果,約為9.4億,其中漢族人就占了4億多,倭國人近五千萬之多,印度人有著20年左右和平統一穩定的生活,尤其是醫療衛生的改進,大量繁衍,增長到2億的數量,其他南洋,朝鮮以及各個民族占據剩下了2億人。 人口是戰爭的基礎,尤其是世界大戰的基礎,根據穿越眾的估計,這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將超乎尋常,而且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人口。 原因就在于雙方都有著20世紀的強有力殺傷性武器,卻沒有20世紀的人口數量,海宋帝國還好一些,借助東方文化圈傳統文化,民眾的生育意愿強烈,在過去是因為低下的衛生營養問題,導致夭折率高,成年人比例太低,這也是平均壽命低的根本原因,現在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又解決了衛生問題,生育意愿一時間還沒有因為教育經濟水平的發展而降低,因此自然地出現了人口井噴的現狀。 而原本歷史上,整個17世紀的時候,世界人口數量才不過6億多。 而根據從西方國家得到的數字,他們的人口總數不過是4億多,其中還要去掉近千萬的黑奴,還有印第安人等繁衍更快的土著,真正的西方白人不過只有兩億多,這意味著他們動用的兵力遠遠少于海宋帝國,承受的傷亡代價也遠遠低于對方。 而在有著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基礎的社會背景下,大規模戰爭造成的問題,主要在于大量適齡工業人口被占用去做戰爭所用,那么為了經濟生產而投入的人力會大幅度減少,畢竟人口只是表面數字,真正的勞動力還要乘個三分之一才算數,嬰幼兒和老年人,以及傷殘者等要占去三分之二左右的人口,尤其這個時代人的勞動力年齡并不高,很多人由于營養問題,四五十歲就可能喪失完整的勞動力,無法充當合適的產業工人。 經過種種計算,海宋帝國的穿越眾認為自己在這場世界大戰中不會進展順利,但起碼有更多的底氣可以堅持,能夠堅持到對方無法忍受為止。 他們做了長遠的打算,根據道君的要求,掃清寰宇,就必須分步驟進行,逐漸將占領區納入華夏文化圈,而文化圈的輻射融合,至少要用一代人來換,也就是15到20年的時間,那么這次世界大戰就會以20年為一個周期進行。 他們不擔心自己的壽命問題,因為這兩個一直在他們周圍使用各種道術提供方便的女人是最好的例子,五十年過去,對方和以前的合影中的容貌幾乎毫無變化,還不知道她們究竟有多少壽命。 在這點上,他們有著更強的信心,那些北美穿越眾通過情報得知,一千多人中,死掉了大半,因為他們當初來的都是專家人物,年齡很多都在三十,甚至五十左右,六十多年過去,加上陌生環境的傷害,就算有藥物治療,對身體的損傷也積累了很多,早就扛不住了,現在只有一百多名北美穿越眾在繼續發揮著作用。 而他們為了保密,也沒有對其他人揭露華夏穿越眾的真實來歷,編造的理由甚至是基于華夏穿越眾而來。說是同樣來自一個海外大國,在內訌中四散逃離,是屬于政見不同的兩方,因此有著近乎類似的力量和經濟手段,但政治理念截然不同。 他們現在的總統是一位70多歲的北美穿越眾,因為聲望問題,這些北美穿越眾各個都有極為崇高的聲望。這個總統是一個北美穿越眾帶來的孩子,他舍不得家人,因此才占用了寶貴的名額,當然這也是考慮到合理的接替。其他一百多人,也同樣如此。這位總統受到父輩的良好教育,知道共和國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大洋彼岸的東方巨人,海宋帝國,雙方難以真正和平共處,必然有一場大戰決定雙方地位,雖然不至于到種族滅絕的情況下,但想要通過和平手段讓雙方互相真正承認,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對海宋帝國的行動,很快就做出了反應。 不過基于“分權”和“制衡”為基礎的美洲共和國權力架構,雖然能夠保證整個國家平穩發展,但面對戰爭的危機時,應對就未免遲緩。 各種情報已經顯示海宋帝國正在進行一場超大規模的戰爭動員,其規模前所未有,是任何一次海宋帝國對外征服戰爭中都未有的,就算對付倭國那個單一民族的國家,也只是動員了不到二十萬人。但根據中央調查局的特務情報,此次在海宋國各大新兵訓練營已經啟動了百分之六十,預計六個月后就有超過四百萬人的龐大軍隊出現,而海軍艦船也開始大規模維護整修,以及制造新型艦船,各處海軍學校也開始擴大招生。 但擁有立法權的國會,和擁有獨立行政權的總統之間毫無例外地發生了爭吵,國會不同意總統要求宣布國家立刻進入全面戰爭狀態,此時美洲共和國已經進入平穩發展階段,為了防止獨裁者誕生,防止后人因為擁有更高的科技和軍事力量,改變國家整體,進行軍事獨裁統治,因此總統對軍隊的控制和調動等,都有很多法律限制,這點和后來因為恐怖危機而得到更多法律授權的米國不同。對于這點,雖然米國穿越眾考慮過戰爭問題,但相信憑借科技優勢,并不是一個問題,反而以后的發展中,防止出現軍事狂人才是更重要的。 因此美國總統只能在自己行政權力范圍內進行軍事準備,開始加強軍工生產,不過對于擴大軍艦建造,增加陸海軍開支等一系列問題,不出所料,國會又發生了爭執,很多議員認為這是海宋帝國的軍事訛詐,想要謀取更多利益。畢竟由于國體不同,他們東方人這種軍事動員起來耗費很少,根本問題是他們人力不值錢,一個勞動力價格僅相當于歐洲人的五分之一左右,甚至很多人吃飽飯就可以,這在他們來看是不可思議的行為。 第三百八十一章大戰之前(上) 美洲共和國白宮會議室。 總統正在和他的智囊們,以及海陸空軍最高長官,正在召開特別緊急會議,應對當前世界局勢。 一共有八個人,其中海陸軍最高長官都是土著人,他們也是最年輕的,只有五十多歲,原本基本上由米國穿越眾擔任的高層軍中職務,由于大多數人已經年紀過大,精力不濟不適合處理軍務,已經相繼退役。 “毫無疑問,根據各方面的情報,海宋帝國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動員,根據他們兵員和物資調動方向,他們的戰略進攻方向只可能是中東?!?5歲的希拉德是一個黑人,也是米國穿越眾的一員,是這個會議室里,除了總統之外的唯一一個非土著。 米國穿越眾剩下的一百多人,除了少數是科學家,還在繼續工作研究,剩下的已經退休養老,還在從事政治工作的寥寥無幾。 “海宋帝國陸軍已經快速集結了四百萬余人,如此龐大的軍力,是我們整個共和國常備軍的十倍,歐美聯盟的軍隊總和也不過一百二十萬,我們需要立刻進行總動員,而且召開聯盟特別軍事擴大會議,進行統一協調?!毕@麻w下有些著急,他和總統都有著歷史經驗,知道就算實力更強的一方,如果沒有充分準備,在戰爭初期也會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果扛不住很可能失敗。 對方可不是人口和資源潛力有限的,和一戰和二戰期間的德國不同,他們將要面臨的對手,是一個有著世界上最廣大領土,最多人口的近代化工業國,動員能力強,士兵作戰意志高,絕對不是個可以輕易打敗的對手,就算有著超出一籌的科技力量也一樣,他們還記得原本時空中的諸多戰役,以及這個時空中一次大規模遠征的徹底失敗。 “我已經下令軍隊預備役轉入常備軍,并且提高軍隊警備等級,但這場戰爭,我想知道我們有沒有勝算,打到何種程度才能停止,在最壞的情況下,我們需要付出什么才能終止戰爭?這些是我用來說服國會擴大授權的基本?!笨偨y沉著地問道。 “我們的優勢在于海軍遠比對方強大,對方并不是傳統的海上強國,雖然有六十年的發展,但在海軍科技領域的發展下,仍然落后于我方,在主力水面艦艇的對比上,共和國和歐洲聯盟總共擁有35艘戰列艦,而對方只服役了14艘,在空軍沒有辦法作為主要攻擊力的今天,戰列艦的數量決定雙方的海軍總體實力。 借助海上優勢,他們不可能攻擊到美洲共和國本土,我們立于不敗之地,但是我們的聯盟歐洲各國很可能再次面臨一次‘上帝之鞭’的肆虐,他們的陸地軍隊,如果不能將海宋帝國陸軍堵在中東和烏拉爾山以東,就會受到極大威脅。這種情況下,我們很可能被孤立,而對方有著足夠大的迂回空間,可以憑借中東大鐵路以及西伯利亞大鐵路進行兩處攻擊,讓歐洲軍隊顧此失彼。 最壞的情況下,對方此時立刻發動戰爭,在六個月內,中東地區可能就喪失殆盡,包括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地區都會淪陷,隨后就要看歐洲各國軍隊發起動員和組織的速度,但缺少統一指揮的他們,很容易被各個擊破,我們想要支援,也只有靠海軍來運輸,這個時候就要戒備對方的海底狼群襲擊,按照這些分析,很可能最終我們要將中東讓出,甚至還要讓出半個北非地區才能滿足對方的胃口,當然前提是必須讓對方承受到足夠大的損失,使得他們不得不衡量戰爭收獲的利益和成本?!?/br> …… 雙方的高層正在進行博弈,士兵在征發,軍事物資也在準備中,歐美聯軍在中東經營的幾個殖民港口空前緊張,士兵源源不斷地通過輪船運來。和海宋帝國將鐵路修建到任何一寸領土上的原則不同,由于雙方國家體制的問題,歐美聯盟在自己的國土上拼命興建鐵路,而殖民地中的建設就參差不齊,而中東這塊沙漠遍布,氣候炎熱的地方修建鐵路成本太高,尤其是人力,死亡率也非常高,少了東方的勞動力,只能從歐洲本土和非洲征發,勞動力不足,進展很慢。 就算再遲鈍的國家,也知道世界上兩大隱隱對立的集團要進行一場戰斗,在多數人看來,這是對石油的爭奪,在軍事理論家的分析中,這是新興工業資本家對海外資源地的需求,導致了這場戰爭,兩大軍事集團對于資源和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尖銳,這種現實決定了這場大戰不可避免。 但沒人知道戰爭會有多大規模,是和以前的邊境沖突一樣,通過外交斡旋就可以解決;還是要像第一次北美海軍突襲海宋失敗后,通過簽訂停戰條約,進行賠償來終止戰爭。 歐洲各國一片風聲鶴唳,大多數歐洲人此時正處在美洲現代先進科技文化的劇烈改變中,北美穿越眾沒有辦法像華夏穿越眾一般靠屠殺和同化來統一周邊國家,他們在占據了南北美洲之后,就對早已有著獨立歷史的歐洲母國無能為力,這些歐洲國家互相作戰,宗教信仰,經濟利益,政治沖突,民族問題摻雜在一起,難以形成一個大一統的歐洲帝國,他們更不想背上這個包袱,在通過政治軍事聯盟之后,對這些國家的內政并沒有過分進行干涉,只是通過經濟和教育的手段,逐漸引導這些國家進入現代文明的行列,在一些法律上派出顧問進行改進。 不過海宋帝國將要發起的這場戰爭顯然要將他們這一政策打斷,英格蘭、普魯士、法國、意大利以及俄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首腦頻頻展開會晤,專列在歐洲各國首都來回奔馳,協調該如何動員軍隊,和美國不同,普魯士、法國、俄國等還是帝制國家,只是國內工業資本開始大規模發展,但在美洲共和國的外部影響和支援下,走得還算順利,靠著米國人的貸款和工業產品,完成了工業資本的初期積累,同時在米國人的要求下,各國通過了勞工法律,以及其他社會福利法律,大大穩定了社會環境,將很多隱患提前清除。 當然這是建立在美洲共和國強大科技帶來的超高生產力的前提下,美洲繼續實行大農場,北美地區是世界最好的糧倉之一,通過向歐洲出口大量小麥和玉米,解決了歐洲許多國家的饑荒問題,尤其是沙皇俄國,糧食從來都是一個導致國內發生動亂的重要根源。 憑借糧食和工業品,美洲共和國,在歐美聯盟中占據主導地位,因此這場戰爭,理所應當要向美洲人請求支援。 而美洲共和國總統也沒有采取孤立政策,更不會在國內財閥資本的攛掇下發戰爭財,他畢竟是穿越眾,有著父輩傳遞的歷史知識,明白海宋帝國的危險性,一旦被他們收拾掉歐洲這個人力物力豐富的同盟,那以美洲共和國數千萬的人口潛力,根本不是對方的對手。 因此在無法進行全國總動員的情況下,他只好巧立名目,暗中大量增加軍費開支,收購戰備物資,從軍用罐頭到槍支彈藥,向國內各個工廠大量下訂單,然后這些物資將以賒欠的方式直接提供給歐洲各國,尤其是沙皇俄國。這個歐洲各國發展中最落后的一個,卻向來是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歐洲憲兵”的稱號,就建立在他們龐大的人口和軍隊上… 在二戰前夕蘇聯有接近兩億左右的人口,而現在靠著美洲共和國的扶持,衛生和糧食的輸入,俄國英雄母親頻頻出現,十幾個孩子的家庭屢見不鮮,原本到1800年才有4000多萬人口的俄羅斯,現在早已超過這個數字,達到了1個億的龐大數字,占據了整個歐美聯盟的四分之一人口。 美洲共和國的軍事物資輸出方向,主要是這幾個軍事動員潛力大的國家,歐美雙方高層領導人已經達成一致,在前期將主要由美洲共和國負責軍事物資的提供,簡單地說,就是美洲人出錢出槍,歐洲人出人,與海宋人對殺。 對于這點,歐洲人沒有多少異議,畢竟美洲現在仍然是地廣人稀,整個美洲共和國實際可控制人口只有兩三千萬人口,范圍內還有更多土著沒有歸化,遠遠沒有多少軍事動員潛力,但工業規模卻幾乎是整個歐洲的三倍以上,農業總產量更是兩倍,大規模的農場,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面前,只需要很少的人力,解放出來大量勞動力進入工廠做工,而流水線,自動化等現代技術,更讓工廠的生產效率有了大范圍提升。 俄國沙皇對此很高興,他可不在乎底下孩子們的生死,他知道從這次戰爭中,又能得到大批來自美洲人的軍需物資,和先進的武器裝備,以及各種較先進的軍工生產線,還有大量低息甚至無息的軍事貸款。 法國的皇帝路易十五卻并不高興,法國的工業剛剛進入大規模發展階段,借助美洲人的技術和資金援助,法國不僅本土的工業,還有海外殖民地的建設都得到了快速發展,當然代價是美洲上的殖民地被北美人買走,其他歐洲國家也是如此,這段歷史相對并不血腥。北美穿越眾大都是通過贖買和交換的手段,將歐洲殖民者從美洲清除出去,當然也會少不了武力威懾和沖突。 但是海宋人馬上就要打過來了,他還記得前年參加海宋帝國建國大閱兵,數量眾多的陸軍士兵,讓他無法相信是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拿出來的。而據說對方此次單是集結的兵力就超過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總人口數量,四五百萬的真實軍隊,是這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難以想象的。 第三百八十二章大戰之前(下) 法國人口總數在大量進口的廉價糧食,以及衛生條件的改善,已經達到了三千多萬,能動員出來的部隊最高能夠有五十萬,但他知道,這只是對方前期的兵力,而五十萬的兵力上限就是他的國力最大支撐限度,再多就會讓整個國家幾十年緩不過氣來。 唯一讓他感到慶幸的是,不是自己一個國家面對這個龐然大物,而是整個西方世界,這讓他僅僅是不高興,而不是恐懼,因為這場戰爭,顯然軍火工業還不發達的法國得不到多少好處,而只能靠著出人力繼續從美洲人那里獲得技術和資金的援助。 英國國王,普魯士皇帝等各國君主對這場戰斗的結果也是較為樂觀,雖然對方軍隊數量龐大,但東方人的體格素質本來就比西方人差一些,而且武器上也有優勢,他們相信就算有一倍的兵力差,也可以在充裕的軍火供應下,靠著防守打退海宋帝國的進攻,恢復到以往的和平,繼續大規模發展工業。 而但他們的工業潛力全部發揮出來之后,歐美地區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就不是發展極不平衡的海宋帝國所能應付的。 …… 距離李林下令海宋帝國高層發起“掃清寰宇”世界大戰已經過去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里,戰爭雙方都在拼命準備著。讓歐美聯盟領導人慶幸的是,海宋人沒有接著率先動員而發起突襲,留給了他們反應的時間,但不幸的是,從雙方動員的規模來看,這將是空前慘烈的一場世界大戰。而有了六十多年的從頭改造建設,海宋帝國憑借人口數量,以及國家體制,在兵力上,要遠遠勝出。 兩年的時間,海宋帝國動員出了1200萬的恐怖兵力,不過相對于二戰蘇聯兩億人口動員出一千多萬軍隊來說,比例上并不算可怕。最少這個規模的兵力動員,海宋帝國還游刃有余,糧食價格只是稍微上漲,沒有因為大量勞動力被占用,而影響了糧食生產。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海宋帝國統治區域廣大,建立合適的大范圍產糧區很容易,神州的東北地區,以及南洋各大島嶼,東南半島,印度恒河流域等由于環境良好,成為帝國主要商品糧產區。 憑借現代農業技術,化肥,農業機械,農場工人的生產率很高,這是提供大范圍商品糧的基礎,而傳統封建社會,一個人的糧食生產力有限,只夠維持幾個人的生存,因此無法提供大量的商品糧出售。 然后借助龐大的海上貿易艦隊以及陸地上的鐵路網,這種商品糧的運輸消耗很少,遠遠不是封建社會漕運的規??梢员容^的,每年都有數億噸以稻米為主的糧食從這些商品糧產區,運往各個人口稠密,糧食不夠充裕的地區,比如印度,扶桑,神州本土的北方地區,大大平抑了糧食價格,靠著政府提供的基本生存保障,饑民不再出現,從根本上解決了饑荒的問題,給海宋帝國的統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雖然民族眾多,但仍然成規模反抗逐漸平息不見的根本原因,東方人的忍耐性還是要遠強于西方人,在吃飽穿暖的前提下,真正愿意作亂的人不多,幾乎各個國家的民眾都是如此,不管朝鮮,還是扶桑,印度,緬甸,越南等國,底層平民沒有那么多的政治訴求,這是傳統文化的力量,而他們的上層早就在海宋帝國的征服中被清掃了。 這1200萬的恐怖兵力中,海宋人占據了四分之一,提供了300萬人的作戰兵力,其中陸軍220萬,海軍以及附屬部隊80萬,裝備精良,士氣高漲,訓練有素,是主要的核心作戰兵力。其次,扶桑民眾積極參軍,為了保護他們當前的溫飽生活,以及爭取更多利益,獲得更多移民的土地,五千萬的國民總人口,動員出了200萬陸軍,12萬海軍,當然這些軍隊的動員,訓練和組織都是海宋帝國官員處理的,只有少量扶桑人官員參與其中。印度人動員出270萬人,當然大多數是工兵和后勤兵,并不是戰斗兵種,剩下的各民族和地區中,女真人出動了5萬騎兵,是陸軍大規模騎兵團的主力,其次還有蒙古人的3萬騎兵,東南亞地區也動員出數十萬軍隊,林林總總,帝國統治下各民族都或多或少派出了軍隊。 對海宋帝國統治下的各民族而言,這不僅是義務,更是一個現代國家進一步鞏固的重要標志,只有各個民族經過統一對外戰爭,共同流過血,才對這個國家有真正的認同感,共同對付外來敵人。 兵力龐大,組成成分復雜,訓練組織起來非常費勁,好在經過強制推廣漢語和漢話,底層軍官還能統一軍令。在各種困難的條件下,花費兩年時間才將這些不同種族成分,不用語言文化的人訓練成為一只近現代化軍隊,為一個國家作戰,已經是效率很高的。在歷史上,能夠做到將多民族部隊團結到一起,還能發揮出強大戰斗力的統領極少,將羅馬幾乎打到瀕臨崩潰程度的漢尼拔就是其中一個,他手下的軍隊五花八門,不過就算如此,也無法和當今的海宋帝國軍隊相比。 根據最詳實的資料統計,這一千兩百萬龐大軍隊中,民族成分就多達150個,地區的來源更是天南地北,文化習慣更是截然不同,因此為了更好發揮戰斗力,原則上沒有辦法使用混編,只能以軍團為單位進行單獨編制,然后不同地區的軍團互相以適當比例分配給各個戰區指揮官。 歐美聯盟則組織起了460萬軍隊,這些軍隊成分復雜絲毫不亞于海宋帝國,調動難度更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他們主要是以國家為單位出兵的。其中沙皇俄國出兵240萬,占去了一半,顯然這不是因為它的國家動員機制就比其他國家強,而是他們在工業化發展中最慢,貧民數量更多,征兵更容易。法國其次,出兵30萬,普魯士25萬,英國15萬,美洲共和國出兵10萬,其他像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國家林林總總湊齊了一百多萬軍隊。 后勤的統一保障,歐美聯盟多年的運作,早已解決了這個問題,軍火物資統一向美洲共和國定購,當然也有大量軍火生產線從美洲共和國臨時引進,就地生產。 就算如此,cao持著各國語言的各國軍官,也是對自己的盟友們百般不放心,兩年的軍事訓練和協同演習,才讓這些人能夠有組織地進行作戰。 第三百八十三章海陸進攻(上) 中東地區,經過幾十年的建設,海宋帝國在這里有數條鐵路干線,并且有幾十座順著鐵路沿線而建設起來的城市。 萬勝城就是其中一座,這里匯集了超過五十萬的陸軍。城中建立的前敵指揮部中,馮夏如正在使用李林剛剛傳授給她的水鏡之術,給周圍這些軍方大員們提供任意地區的實時場景。 這些軍方大員大多四五十歲,年富力強,從父親一代就為海宋帝國效力,他們是成長起來的第二代,也從父親一輩的口中知道那場海上大決戰的部分真相,對這種法術有所耳聞。 他們知道那次神奇勝利的關鍵,就在眼前這個更為神奇的法術之中。這種道術與他們受到的教育并不沖突,穿越眾們在看到李林展現的道術后,不得不認為這個世界并非原來那個完全唯物主義的世界,在以科學為基礎的教育中,也特別指出,科學還無法解釋世界上的許多神秘現象,對待這些已經發現的神秘現象,要在懷疑的基礎上承認這些神秘的存在,并且進行探索和利用。 現在想要弄個究竟肯定沒有機會,這個女人看似只有三十來歲,身后跟著的衛隊卻是最高一級的帝國禁衛軍組成的。 根據事前推演,雙方的戰略優劣勢很清楚,建立在科學推算基礎之上,頂多是打平的結果。 本方想要勝出,就要再次利用這種戰場的單向透明。 而且在陸地作戰,這種透明效果會比海上作戰起到的作用更強,最簡單的一條,海軍的后勤物資都是自己攜帶,靠著艦船的龐大載貨量以及海軍相對較少的人數,海上作戰的特點等,糧食彈藥補給一次就足夠維持很長時間。 而陸軍就難以做到這一點,由于投入兵力眾多,就算囤積了大量物資,一旦后路被斷,只要有幾次高強烈度的戰役,那些彈藥就會迅速消耗盡,在缺少彈藥補給的情況下,再先進的武器也會成為廢鐵,士氣會狂降。 這些海宋帝國軍人要做到的,就是要利用這種戰場單向透明,盡量地轉化成絕對優勢。 和海上作戰不一樣,就算知道對方的存在,想要在海上中途伏擊也很難,大??諘?,沒有那么多地形利用,容易變成正面決戰。當然仍然有優勢,以逸待勞在那種戰斗中都會占據優勢的。 但如果是陸地上,可以做的文章就太多了,剛剛見識到這一神術的軍方大員們在經過幾天的驚訝和適應后,已經大大興奮起來,開始提出一個又一個的戰略計劃,而每個計劃在戰場信息單向透明下,成功率都大大提高。 戰斗中最重要的一項要素就是信息,在找到能夠實地看清楚敵人的每一處兵力布置,乃至他們指揮官舉行的軍事會議,就算最反對這場戰斗的高級軍官也不由地認為只要一個合格的指揮官,就可以輕易取得一場大勝,區別只在于時間和損失的大小。 “從他們的戰略部署來看,敵人不想主動進攻,呈現防御姿態,在整個中東地區布置了一百六十萬左右的軍隊,他們主要駐防的地點不是內陸城市,而是印度洋沿岸的港口城市,剩下的軍隊則扼守著亞洲通向歐洲的軍事要道。顯然他們想盡量在內線作戰,借助海軍和鐵路線的優勢與我們對峙?!?/br> “我們的海軍可以憑借實時戰場地圖在海上派出狼群截擊他們的運輸艦隊,除非他們每次都派出大量主力艦隊護航,否則這些港口城市就算有著海路補給,成本也會極其高昂?!?/br> “最高領導的戰略決策已經下來了,分成三步走,第一步放血,第二步鎖喉,第三步致命。為了徹底消耗殆盡對方的戰爭潛力,我們整體戰爭策略不是速戰速決,而是派出陸軍先封鎖這些港口城市的陸上通道,迫使他們只剩下海上補給一條路,這時候我們就會派出大量潛艇組成的獵殺艦隊對他們的補給艦隊進行攻擊,如果對方派出護航艦隊,我們將根據對方護航艦隊的規模,進行針對性的游擊戰。我們在印度洋海域擁有三個港口作為海軍游擊作戰的軍事基地,這些港口中都建立了強大的岸防炮陣地,足以抵御敵方海軍的進攻。 海軍將充分發揮狼群戰術,在主力艦數量落后的情況下,不斷針對敵方海軍的弱點進行放血。我們表面上是動員了大量陸軍,一則迷惑對方,二則讓對方將大量物資投入到陸軍,無法對海軍進行大規模的增加艦船,最后的決戰還是在海上,只有海軍的決戰才足夠致命,歐美聯盟的核心就在于海軍,只要解決掉他們的海軍,就意味著我們占據了戰略主動權和絕對優勢,美洲共和國無法對歐洲大陸提供軍火物資和糧食輸入的情況下,一群歐洲國家只能在我們帝國陸軍的鐵蹄下顫抖?!?/br> …… 馮夏如只能聽懂這些高層將領關于一些戰略級別的商議,涉及到底層調配細節就不明白了,只是按照對方的要求,不停地轉換影像內容。 她也知道帝國上層定下這個策略的背景,第一次海上決戰雖然獲勝,但正面海戰兩次失敗,最后的勝利還是主要靠陸軍獲得的,長期以來海軍都抬不起頭來,這點被許多致力于海軍的穿越眾耿耿于懷,尤其是當時的海軍艦隊司令何明宇,更是堅決要求這次決戰中必須要在海面上擊敗敵人,挽回海軍的尊嚴。 后來的擴張中,一直沒有機會與歐美海軍進行海上主力艦隊的決戰,而且歐美由于海軍傳統,仍然發展地比他們更快,這五十多年發展下來,使用內燃機動力,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的主力戰列艦也只有14艘,而對方的數量已經35艘,這種差距隨著雙方發展會變得越來越大,對方的科技發展變得更快,主力戰艦的許多技術裝備都比對方落后一到兩代,讓直接海上決戰變得不可能,只能通過戰場的單向透明,通過不斷襲擾,削弱對方的海軍實力。 海軍戰艦打沉一艘重新補充起來就要一年以上,更不用說熟練的水兵,遠不是步兵補充起來那么容易,而大炮和槍支的補充起來就容易許多,在有著強大近代工業技術的美洲共和國看來,只是下多少訂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