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東唐再續在線閱讀 - 第217節

第217節

    不過楊渥在其任內的行為,與其說是為了攫取權力,不如說是自掘墳墓。對國內宿將的過分打壓,不僅造成了一些重要將領的出走鄰邦,也加速了反對派勢力的增長。對于前者,除了王茂章奔吳越國以外,還有呂師周奔楚國。對于后者,則是張顥、徐溫最后的發難。

    楊行密時代,由于左、右牙建立不久,其權力也來源于君主,故而不可能對政事進行干涉。比如在楊行密預立楊渥的過程中,張顥和徐溫與周隱形成反對意見,支持立楊渥為嗣,只是說明左、右牙對于迎合楊行密意愿的成功,以及堅定了楊行密立楊渥為嗣的信心。而到了楊渥時期,由于楊渥對左、右牙的排擠,甚至建立東院馬軍以制約之,張顥和徐溫出于自身前途的考慮,才開始利用左、右牙進行自保,左、右牙也因此顯示出了重要性。

    《資治通鑒》里記載:左、右牙指揮使張顥、徐溫泣諫,渥怒曰:“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二人懼。渥選壯士,號“東院馬軍”,廣署親信為將吏;所署者恃勢驕橫,陵蔑勛舊。顥、溫潛謀作亂。這是張、徐二人有謀反之心的開始。但是,身為左、右牙指揮使,若能如意地指揮牙軍為己所用,才能顯示出權力的好處。楊渥在擴大自身權力過程中的一個錯誤決定,恰好給張顥、徐溫提供了一個機會:渥父行密之世,有親軍數千營于牙城之內,渥遷出于外,以其地為射場,顥、溫由是無所憚。這個舉動無疑是給張顥、徐溫以方便,胡三省注曰“史言楊渥自去其爪牙”,便是指此。

    在張、徐二人泣諫的過程中,楊渥說“汝謂我不才,何不殺我自為之”?這句話一方面是楊渥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因為已經用諸多擴張自身權力的事實證明了他可以有所為;另一方面,也揭露了張顥、徐溫真實動機。如此,不僅在指揮牙軍時方便許多,由于沒有了心理障礙,張顥、徐溫更是要加緊行動。張、徐二人想要弒君,是需要正當理由的,而楊渥本人行為不端,正好給以口實。這不僅是絕好的機會,也讓他們放心后世史家不會因此而污蔑他們,反而認為是清君側。于是,天佑四年正月,二人從誅殺楊渥親信、心腹開始:秦裴下豫章,時宋思勍、范師從、陳鐇以兵戍之。鐇等皆渥之腹心也,張顥忌焉,令佑以渥命往誅之?!H胍娪?,皆色變。俄而酒三行,佑數其罪,悉叱而斬之以歸。

    當初出于培養目的被派往江西跟隨秦裴出征的三將,最終成為了張顥、徐溫的刀下鬼。而楊渥身邊的親信日子也不好過:景王(楊渥)晨興視事,(張)顥擁百余人,持長刀直進。景王驚曰:“爾等果殺我耶?”顥曰:“非敢殺王,殺王之左右不忠良者?!睔凳硕?。諸將非其黨者,相次被誅。

    另外,此年六月,由于吳國軍隊在瀏陽口敗于楚國,不僅喪失了兩位優秀的將領,更讓張顥、徐溫抓住藉口,誅殺了楊渥的另一親信許玄膺。至此,楊渥的主要親信已經基本被誅殺完畢,那么離楊渥自己的大限之期也就不遠了。天佑五年五月“戊寅,顥遣其黨紀詳等弒王于寢室,詐云暴薨”。從最初的出鎮宣州,到儲位不穩,然后順利繼任,在極力鞏固自身權力的同時,卻最終命喪黃泉。楊渥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成熟,更因此而過早地失去了性命。楊渥所面對的,是兩位比他年長一輩的宿將,對此“歷史”的分析,讓李曜忽然想起個問題來:不知道“歷史”里究竟有沒有楊潞存在,如果有,以她的智慧能力,為何沒有在如此大事中給予其弟弟楊渥足夠的幫助?

    當然,這個想法只是一閃而過,對于目前的李曜而言,關鍵問題不在于楊吳政權會不會換主人——這事輪不到他擔心——而是如何把淮南拖下水,讓淮南來和朱溫糾纏。

    這必然是很困難的,因為淮南與王師范不同。王師范的地盤除了靠海的部分之外,全部與朱溫轄區相鄰——換句話說就是被朱溫包圍著。因此王師范與朱溫一旦交惡,那就是要么戰爭要么投降,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而楊行密的淮南則大不相同。首先,淮南的實力比淄青要強,朱溫對淮南不是沒有野心,但清口一戰,朱溫損兵折將,試探著伸出的魔爪被一刀剁掉,著實讓他心疼了很久。此后雖然也有幾次小動作,其實本質上是以攻代守;其次,楊行密的地理環境決定他不一定非要與朱溫爭個你死我活,他完全可以先向西、南發展,待到實力壯大時機成熟,在北上爭霸不遲。

    隨著樓船坐艦輕微的起伏,李曜陷入深深的思考當中。

    李巨川跟隨李曜的時間并不算長,但憑借與李襲吉完全不同的風格和其更加狠辣的風格,如今也已經成為李曜的親信謀士,此次出征也正是他這一類謀士發揮的良機,因此陪在李曜身邊的時間比李襲吉還多,此刻也正在李曜的“旗艦指揮室”內。

    他見李曜陷入思考,心中也暗自揣摩——待會兒右相定然有話問我,會問什么?我該如何作答?

    果然,沒過多久,李曜忽然問道:“下己,你說……本相若封楊渥為武寧節度使,領徐、泗、濠、宿四州十六縣,吳王會有什么反應?會不會為此發兵北上,不拿下徐泗,誓不罷休?”

    李巨川微微有些意外,下意識道:“武寧節度使?感化軍如今在朱溫手中……嗯?”他說到此處,忽然醒悟過來:“右相是要行二虎競食之策,以徐泗一鎮,引楊行密與朱溫爭斗不休?”

    李曜微微點頭。

    李巨川略微沉吟,道:“當初曹cao也曾用此計因呂布、劉備相爭……”忽然閉嘴,暗道:“糟糕,我怎的如此大意,拿曹cao去比右相!”要知道,在此時的主流觀念中,曹cao可是權臣甚至篡臣,名聲大大的不妙,所以經常有人一罵欲意篡位的臣子就說“cao莽之輩”,由此可見一斑。

    誰知李曜對這一比如毫不計較,反倒笑了笑:“曹孟德這一計成了,本相這一計可未必能成。而且最難確定的是,萬一吳王與王師范聯手之后真將朱溫擊敗,然后占了徐泗要地,會不會野心遂起,進而攻略中原,反成大害?”

    李巨川想了想,微微搖頭,道:“右相有此擔心并不奇怪,但仆以為,自東南發起的北伐,自古成功者極少,聽聞吳王如今已然臥病,他麾下大將也逐漸凋零,北伐中原怕是難度不小,勝率不高。再者,以東南而北伐中原,進取北方,南北地勢是其制定北伐方略的基本前提……”

    李曜倒是配合得很,問道:“什么前提?”

    李巨川道:“東南立國,主要是依托長江和淮河,其攻守、進退都是以此二者為基礎。此乃江淮防御之正面。但無論以進以退,還須經營好東南之兩翼。山東和荊襄是為東南之兩翼,經營好此二地,進可以經略中原,退可以保障江淮防御之穩固。山東可以屏護淮泗上游,荊襄可以屏護長江上游。北伐作為一種進取之態勢,尤須經營好兩翼。其原因是出淮河正面太遠,其攻守往往失去依托,而山東、荊襄二地之山河形勢則足以作為屏障,也足以作為進取的依托?!?/br>
    他見李曜靜靜聽著,不插一言,心中也未曾放松,因為他已經知道李曜的習慣是:定計之前廣聽建議,一旦定計,再無更改。于是又道:“南方北伐成功者少,除了受到內部政治因素的牽制外,北伐方略不當或許也是其北伐無成的一個重要原因?!?/br>
    他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讀史比李曜仔細許多,一舉例就是滔滔不絕:“如祖逖北伐時,爭于中原,而中原當時正是混亂和動蕩的交匯之地。褚裒北伐,師出泗口而趨彭城,結果大敗于代陂。殷浩北伐,意在北出許、洛,但先是有張遇據許昌之叛,以致自壽春出兵的計劃受挫,后來移兵泗口、下邳方向,又有姚襄反目相攻。謝萬北伐,由渦水、穎水北趨洛陽,卻以燕兵勢盛而倉皇退兵,招致士眾驚潰,許昌、穎川、譙、沛諸城相次陷沒。謝玄北伐,由下邳進據彭城,遣軍渡河守黎陽,又遣劉牢之援鄴城,他上疏請求自屯彭城以便‘北固河上,西援洛陽,內藩朝廷’之建議亦為朝議所不允。劉宋元嘉北伐,目標也只在收復河南,結果每次都是旋得旋失。梁代蕭衍北伐,戰于淮南,與其說是進取,不如說是自保。陳代吳明徹北伐,是趁北方內亂,乘時進取,但也止于淮河南北?!?/br>
    “你是說,由南伐北,險于中原則必???”李曜反問了一句。他對剛才李巨川所舉例子都不太熟,但他倒是記得南宋時的北伐。當時張浚北伐,意在屏護臨安,其布勢重在淮河正面,而在兩翼擔任主攻的岳飛、韓世忠二將則勢單力薄。端平北伐,短時間收復二京,也只是重復了劉宋收復河南四鎮的覆轍。這么看起來,主力陷于河南,似乎真的很難取勝?

    李巨川并未直接回答這一問,只道:“方才所言這些北伐方略上的不當,除了諸如臨戰指揮之類的失誤外,對于東南所面臨的地勢缺乏整體經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正如右相所說,這些北伐基本上都是出淮河正面,爭于中原四戰之地,攻守形勢缺乏依托。這其中又以劉宋元嘉北伐收復河南之戰最為典型。這次北伐最能反映出東南政權北伐中原時地勢上的弱點及其經營上的不當?!?/br>
    李曜對劉宋時期的歷史知之甚少,他倒是覺得南宋的北伐非常典型,不過作為歷史愛好者,李巨川這種級別的智囊做大局分析,他倒也是挺愿意聽一聽的,當下示意李巨川詳細道來。

    李巨川微微躬身領命,道:“宋文帝劉義隆為收復河南,先后于元嘉七年和元嘉二十七年兩度大舉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軍趁春夏雨季北進,并迅速打到黃河一線,然后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占領河南后還設立了河南四鎮:洛陽、虎牢、滑臺、碻磝,意在憑河而守。但是很可惜,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劉家在河南的防守便很快崩潰,所以兩次北伐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雖然北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劉義隆指揮有誤。不過右相是兵法大家,仆豈敢班門弄斧?仆只是以為,劉義隆北伐目標的選擇頗有問題?!?/br>
    李曜心道:“這你可真是高看我了,我連劉義隆這個名字也只是‘似有耳聞’,至于他是怎么‘指揮有誤’的,那可是當真不知道?!辈贿^這話自己心里清楚就行,沒必要犯傻說出來,再說……說出來只怕李巨川也未必相信。

    李巨川見李曜沒有表示,還以為他正聽得認真,當下不敢大意,仔細為李曜分析道:“右相,劉義隆北伐,其志只在收復河南,但河南乃是中原四戰之地,即令能攻之,未必能守之。宋軍攻占河南后,沿千里黃河列戍置守,兵力薄弱;黃河雖險,卻并非不可渡涉,尤其是寒冬,河冰堅合,可以無船而渡,若是如右相今次這般,有著強大水軍,那更是千里黃河處處可渡了!而且,早在元嘉七年,北魏就已將赫連夏逐出關中,這樣一來,北魏以河東為根本,左擁河北,右據關中,虎視中原……”

    李曜聽到此處忽然心中一動,暗道:“若是晉王不在,而我能想辦法繼承河東,再想辦法得到河北,可也就跟北魏當年的形勢差不多了?!?/br>
    李巨川不知道李曜走神,仍在分析道:“那年,到彥之進兵之時,北魏正謀伐柔然,群臣們顧慮劉宋,崔浩斷言:‘設使國家與之河南,彼亦不能守也?!颜吣嗽诒蔽簩χ性鶕碛械牡乩砩系膬瀯?。劉義隆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應該是如何遏止北魏咄咄逼人的南進勢頭,而不是河南的攻守。所以劉義隆北伐,每次都只圖河南,實非長遠之計。倒是劉宋青州刺史劉興祖上表所言進兵之策比較可取?!?/br>
    “元嘉二十九年,劉義隆趁北魏太武帝之死再謀北伐,劉興祖上表言:‘愚謂宜長驅中山(定州),據其關要。冀州以北,民入尚豐,兼麥已向熟;因資為易;向義之徒,必應向赴。若中州震動,黃河以南自當消潰。臣請發青冀七千兵,遣將領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驅克勝,張永及河南眾軍宜一時渡河,使聲實兼舉,并建司牧,撫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軍都(居庸關),因事指揮,隨宜加授,畏威欣寵,人百其懷。若能成功,清壹可待。若不克捷,不為大傷?!梢妱⑴d祖吸取了前兩次爭中原而無功的教訓,建議自山東進兵河北,堵塞太行山諸隘口,將北魏遏制在河東以內。若河北底定,則河南自然落入宋軍之手。仆以為,這恐怕才是北魏為之擔憂的一種前景。元嘉七年北伐時,北魏崔浩曾對太武帝分析說:‘臣始謂義隆軍來,當屯止河中,兩道北上,東道向冀州,西道沖鄴,如此則陛下當自討之,不得徐行;今則不然,(宋軍)東西列兵,徑二千里,一處不過數千,形分勢弱,以此觀之,不過欲固河自守,無北渡意也?!诖藓瓶磥?,宋軍若在抵達黃河之后,進攻河北,北魏形勢就很危險,太武帝須親自率軍抗擊,刻不容緩。由此可見劉興祖所言進兵之策可謂極富膽略,且洞悉宋魏對峙的戰略形勢。不過,此策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行之,劉義隆志望、見識均不及此,故未采納?!?/br>
    李巨川說到此處微微一嘆,才繼續道:“劉家之北伐均以失敗告終,還招致北魏的大舉反擊,尤其是元嘉二十七年的那次北伐,北魏反攻河南之后,大舉南進,兵臨瓜步,飲馬長江,劉宋遂國力大損?!?/br>
    他這么一說,李曜便有些驚訝,暗道:“如此說來,南宋端平北伐收復三京之戰幾乎是重演了一次劉宋元嘉北伐收復河南之戰了?!?/br>
    當時蒙古為滅金,遣使聯宋攻金。宋、蒙聯軍于端平元年正月滅掉金國。根據協議,河南陳、蔡東南之地屬南宋,陳、蔡西北之地屬蒙古。開始南來對于這次聯蒙攻金還比較慎重,滅金之后,宋軍即馬上撤還,增戍江漢地區,以防蒙古南侵。但此后形勢的變化改變了南宋君臣的初衷。蒙古滅金之后,置一漢人為河南道總管,統領河南,蒙古大軍則于當年盛夏到來之前空河南而去,往北方溫涼之地避暑,遼闊的中原幾成軍事真空。這一局面使得南宋君臣頓起僥幸之心?;礀|安撫使趙范等人建議“乘時撫定中原,守河據關,收復三京(開封、洛陽、商邱)”宋理宗和右承相兼樞密使鄭清之都力贊此議。宋軍遂在戰爭準備并不充分的情況下于端平元年六月進兵河南,占領汴京和洛陽。蒙古窩闊臺汗聞訊,即命大將塔思率軍南下。蒙古鐵騎南下,宋軍一觸即潰,根本無法固守河南,迅速敗退而歸。和元嘉北伐一樣糟糕的是,南宋的軍事行動引發了蒙古軍的大規模南侵。次年六月,蒙古軍兵分三路大舉南進。南宋兩川、江淮及荊襄均被殘破。幸賴孟珙、余玠等名將苦心經營,南宋才得以在東南繼續偏安。

    李曜有一個長處,就是比較會總結經驗教訓,他從李巨川剛才的分析聯想到南宋,心中暗道:“看來取得一定影響的北伐,都是從兩翼的經營著手。如恒溫北伐取得一定影響的都是自荊、襄出兵:桓溫先自江陵,經襄陽、入武關,進抵灞上,震動三輔;后又自江陵北進,出伊水,擊敗姚襄,迫降周成,收復舊都洛陽。岳飛北伐也是自荊襄出兵,當時岳飛自襄陽北進,相繼收復穎昌、鄭州、洛陽等地,乘勝進至汴京附近的朱仙鎮,然后準備渡河收復河北?!?/br>
    李曜由此對李巨川的軍事分析能力又高看了一些,便將自己的想法說與他聽。

    李巨川聽完笑道:“仆也以為如此。其實依仆愚見,自東南發起之北伐,在布局上最能體現出對東南地勢作整體經營的典型戰例,乃是劉裕北伐后秦之戰?!?/br>
    李曜想了想,這段歷史自己讀過,可惜記得不甚清楚了,便問道:“怎么說?”

    李巨川見他有興趣,自然毫不藏私,道:“劉裕在東晉義熙五年北伐南燕,使山東回到東晉版圖,確保了淮泗水道的安全;又在義熙八年派朱齡石統兵入蜀,平定焦縱,使四川回到東晉版圖,確保了荊襄上游的安全,并將荊襄經營為日后北伐的一處橋頭堡。而在國內,他鎮壓了盧循起義,消火了劉毅、諸葛長民、司馬休之等反對勢力。東晉政局穩定,事權歸一。

    義熙十二年八月,劉裕趁后秦國主姚興死后諸子內訌之有利時機北伐后秦。其進攻部署大致分三個方向:淮河、山東和荊襄?;春诱?,王鎮惡、檀道濟率步軍自壽山向許、洛方向進攻,沈林子、劉遵考率水軍溯汴水西進,作為后繼;荊襄方面北上之軍分為兩路:朱超石、胡藩率軍從南側進攻洛陽,沈田子、傅弘之率軍一部趨武關,作牽制性作戰;山東方面,王仲德督前鋒諸軍由彭城溯泗水,開巨野澤入黃河;劉裕自統大軍待水路開通后,由泗水入黃河,再沿黃河西進?!?/br>
    李巨川嘖嘖有聲的贊道:“此次作戰,布局宏大,幾個方向的進攻配合起來,足以撐開全局。自荊襄北上的朱超石、胡藩有力地配合了對洛陽的進攻;沈田子、傅弘之則率先自武關攻入關中,牽制大部秦軍,有力地配合了潼關正面的進攻。山東方向,王仲德開巨野澤,打通由泗水入黃河的交通線路,是晉軍主力通行之路,也是晉軍糧草裝備的運輸線;另外,劉裕主力入河后,針對北魏在黃河北岸屯兵十萬的嚴峻形勢,馬上在山東置立北青州,以向彌為北青州刺史,鎮守碻磝,掩護由泗入河之路,且監視魏軍行動,保證后方的安全。由于處置得當,攻后秦之戰遂得以順利展開。這次北伐,一舉收復了關中和黃河以南的偌大地區,可謂成功?!?/br>
    李巨川這一說,立刻讓李曜想起了自東南發起的北伐中惟一徹底、惟一成功的北伐,也開創了以東南為基礎統一天下的先例,那就是朱元璋北伐滅元之戰。

    當時元朝統治暴虐,在元末農民大起義的沖擊下早已搖搖欲墜。朱元璋在掃平南方群雄、統一長江中下游地區之后,即舉兵北伐元朝。

    在商議北伐方略時,將領們多主張直取大都(北京),朱元璋卻說:“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懸師深入,不能即破,頓于堅城之下,饋餉不繼,援兵四集,進不得戰,退無所據,非我利也。吾欲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樞。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后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走行云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卷而下矣?!?/br>
    朱元璋北伐前,以金陵為基礎,西平陳友諒,控制荊襄上游;東滅張士誠,鞏固三吳根本??刂魄G襄,保障了對長江形勢的控制;鞏固三吳,保障了大后方的穩固。元朝在經歷了劉福通起義的沖擊后武備不振,它所倚重的統兵將領如盤據山西的擴廓帖木爾、擁兵關中的李思濟、張良弼等卻爭權奪利,各謀保境割據,相互攻伐,不相統一。這正好給了朱元璋各個擊破和直搗大都的機會。

    元朝在失去對江淮以南地域的控制之后,正賴河南、山東作為南方藩籬,抵御明軍北上。山東是大都的南面屏障,監控著南北水路運輸的大動脈,在南北之間居于樞紐性地位,故宜先取之,以“撤其屏蔽”。元朝失山東即已等于門戶大開,再無天然屏障以御明軍。明軍攻占山東后,還可以利用大運河的北段,順流長驅。取河南則可保護北伐軍的側翼。至于攻取河南之后,止兵潼關而不攻關中,徑攻河北而不攻山西,一方面正如朱元璋所分析的:“擴廓帖木爾、李思濟、張思道皆百戰之余,未肯遽下,急之則并力一隅,猝未易定,故出其不意,反旆而北,燕都既平,然后西征張、李,望絕勢窮,可不戰而克?!绷硪环矫嬉灿械乩泶髣萆系脑?。朱元璋北伐的目標在河北,攻關中會有漫長的側翼暴露。劉裕伐后秦時即冒著后路被北魏切斷的危險。明初盤據山西的擴廓帖木爾(即王保保)為元朝最能征慣戰之將,所部亦為元軍精銳,若攻山西則必曠日持久。北宋先攻山西北漢而后收幽云,結果屢攻北漢耗盡國家精銳,最終無力收復幽云十六州之地。朱元璋在取河南之后便徑攻河北,倒很似剛才李巨川分析的劉宋時劉興祖所言北伐方略。那么反過來看,朱元璋的北伐構想不僅符合當時的政治形勢,也符合南北相爭的地理形勢。

    最后明軍北伐的作戰經過,基本上是循著朱元璋既定的北伐方略展開。明軍首先攻占山東,然后向西旋轉,攻取河南,西抵潼關,阻遏關中元軍之東出。再然后,進軍河北,攻元大都。大都既下,再驅逐山西擴廓帖木爾,進軍關隴、巴蜀,統一天下。

    這盤大戰略一旦分析清楚,李曜心中再無猶豫,朗聲一笑:“山東現下,名為王郎之地,實如我盤中之餐;荊襄雖在吳王掌控,其北朱溫卻非無能之輩,絕非易與;而潼關更是我之門戶,千軍辟易、萬夫莫開!左右兩翼他都無法展開,本相縱是將徐泗送與他手,又何懼其北上與我爭雄!”

    當下吩咐身邊的馮道:“可道,且替為師修書一封與王相公,便說……如此這般,立刻去辦?!?/br>
    馮道微微一笑:“老師放心,學生立刻寫就?!?/br>
    第214章 秦王之尊(二十)

    當李曜小別長安數月,再次踏上蒲津渡對岸關中土地的這一刻,他的心情是暢快的。雖然這次舞動天下的大棋在某些細節上未臻完美,但大體目標也還算是都達成了。眼下只要將關中西南方向的鳳翔、興元之戰完美收工,天下大勢幾乎便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他如今這副身子還不過二十四五歲,就能做到這一步,還怕將來不能完成自己“不教五代十國亂世出現”的理想嗎?

    就連微涼的秋風,也似乎少了幾分寒冷。

    然而從太原方面傳來的一封信報,卻讓李曜臉上的笑意瞬間收斂,極少在他面上看見的沉凝之色,讓他身邊所有人都心中一緊。

    幾乎所有人都在心中忐忑:“莫非晉王……”

    其實他們的擔心并不相同:既有人擔心晉王忽然病危,也有人擔心晉王發兵討伐右相……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然而李曜卻緩緩轉頭,目光向北,也不知是喃喃自語還是故意說給他們聽地吐出兩個字:“……契丹?!?/br>
    所有人都詫異了,契丹?契丹有什么大不了的,邊陲之地的蠻夷小族罷了,竟然值得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右相如此肅然沉凝?

    也不怪他們這么想,要真說起來,契丹民族出現在華夏歷史的文獻記載中,一貫是以其它各大部族的附庸出現的。契丹部族為了生存發展,曾先后依附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高句麗等部,部落之間也是分分合合,維持著這種松散的聯盟。之所以如此,也并非足以說明契丹民族是有奶便是娘的種族,只不過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無奈之舉而已。

    這是個可憐了很多年的民族……

    隋、唐中原王朝的建立及統一,使得這個多災多難的游牧部落看到了希望,于是轉而向強大的中原王朝尋求庇護?!髽涞紫潞贸藳觥牡览?,并不是只有漢民族才懂的。

    隋開皇四年,契丹各部族不約而同的紛紛擺脫高句麗、突厥等政權的統治,投附中原王朝。隋王朝為求羈縻,令他們仍留居故地,契丹各分散的部落又暫時實現了聯合。

    開皇末年,又有四千余家契丹部民背突厥要求內附。隋朝為了維持與突厥的友好鄰邦關系,斷然拒絕了這些部民的請求,把他們交由突厥‘撫納’。隋朝這樣做,也不能太過苛責,觀史可知,歷史上的封建王朝統治者,對邊民的政策,多是聯合大部族,打擊小部族。為求息事寧人,不惜犧牲小部族的利益,隋文帝楊堅這樣做也是有他道理的。

    可憐這些滿懷希望的契丹人民,沒有想到自己熱臉卻貼到了涼屁股上。倔強的契丹人民卻不肯去吃回頭草,拒絕再次依附突厥。這些契丹部落索性遷徙到了托紇臣水(西拉木倫河支流,即老哈河),散處各地契丹其它部落聞聽之后,也紛紛來投附,部落漸眾之后,‘其地橫貫數百里,分為十部’。這些契丹部民,正是后來建立契丹王朝的主體。

    這些契丹人民歷盡艱難困苦,一直以來過著‘逐寒暑、隨水草蓄牧’的游牧生活。唐武德初年,契丹首領大賀氏,‘有勝兵四萬,析八部,臣于突厥以為俟斤’。(無風注:俟斤,契丹語官名。契丹各部聯盟大首領稱‘可汗’,其他部族酋長則稱俟斤。另譯為夷離堇。)向突厥稱臣后不久,契丹首領大賀氏自立為可汗,各部族頭領自動升格為俟斤。

    太宗貞觀年間,契丹首領大賀摩會再次擺脫突厥的統治,率部降唐。突厥頡利可汗聞聽之后,遣使提出:以受他們庇護的梁師都與契丹作為交換。

    頡利可汗本以為李唐會同意他的建議,哪知道卻被李世民嚴辭拒絕。一者是李世民乃是一代雄主,二者,突厥雄踞塞北,已經成了大唐的心腹之患。這時候契丹部族來降附中原,正好去其羽翼,為我所用。契丹部族人民,在李世民心中已經視為降附之民,在自己保護下的子民。契丹人民既然自己做出了選擇,此時的李唐就當仁不讓、完全有義務保護保護治下臣民的利益不受突厥的侵害了。

    突厥,古代阿爾泰山一帶的游牧民族。阿爾泰山形似‘兜鍪’(古代戰盔)。兜鍪,方言稱之為‘突厥’,因以名其部落。隋唐時候,占有漠北,東西萬里,分為東西兩部。雙雄不兩立,碰到李世民這樣敢痛下殺手誅兄的狠角色,頡利可汗也只有徒喚奈何了。強盛一時的大突厥后來果為唐朝所滅。

    貞觀十八年,李世民討伐高麗,契丹與奚一同出兵相助。李世民回師途經營州,契丹首領窟哥等受到賞賜,被封為左武衛將軍。貞觀二十二年十一月,契丹首領窟哥舉族內屬,唐置松漠都督府,以窟哥為都督,封為無極男,賜姓李。并且以契丹余部住地為州,任命各部首領為州刺史??吒缃柚仆⒌膬苑馀c支持,實現了對契丹各部的掌控,契丹各部落之間的聯盟也因此而獲得進一步的鞏固。

    武則天在位時期,因為民族政策的失誤‘契丹饑不加賑給,視酋長如奴仆,故二人怨而反’。這兩個造反的正是窟哥的孫子李盡忠與他的妻兄孫萬榮。李盡忠自稱‘無上可汗’以孫萬榮為先鋒,攻城掠地,旬日之間,眾至數萬。

    武則天大怒,派出武三思與武攸宜率軍征討,同時稱李盡忠為‘李盡滅’、孫萬榮為‘孫萬斬’,說起來,這名字起的讓人感覺媚娘有點氣急敗壞。

    武三思帶兵……于是這支唐軍不是李、孫二人的對手,不得已只好堅壁清野,向南節節敗退。最后還是借重突厥的力量才將這次契丹部族的反叛嚴酷鎮壓,契丹部族戰敗之后,無法自立,不得已轉而再次降附于突厥。

    這次戰敗之后,大賀氏也失去了在部落聯盟中的話語權。重新組成的部落聯盟由迭剌部雅里立迪輦里為阻午可汗,改號為遙輦氏。從此,遙輦氏取代了大賀氏、壟斷了聯盟首領的地位。契丹民族步入了遙輦氏時代,此后一百多年中,在該家族中相繼在位計有八位可汗。

    出現這種情形絕不可等閑視之,部落松散聯盟間的首領本來是每個氏族都有權力出任的,遙輦氏卻實現了同一家族對部落首領的長期壟斷,事實上實現了汗位的終身制。另外需要提及的是,遙輦氏雖然實現了對汗位的家族壟斷性繼承,但是卻不是‘世襲’,而是游牧民族特有的‘世選’之制。

    世選之制是游牧民族各部落中一種約定俗成的東西,有權勢、地位的部落上層人物對于汗位的繼承者有著絕對的話語權,他們不但可以干涉汗位的選舉之事,而且新的可汗必須是他們共同認可的,多是這些握有實權的人之間的一種相互取得諒解、各方力量博弈最終得以產生。

    這種制度并不是只為契丹民族所獨有,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各個民族無不如此。所區別者,只是進化時間的不同,世選制度存在的時間也因此有異而已。如果在這事情上取笑游牧民族的不開化,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世襲制度是封建社會數千年中盛行的嫡長子繼承制。其基本原則為‘立子以貴不以長、立貴以長不以賢’嫡長子才是真正具有繼承權者,其他即使是年長,倘若不是正妻所出,對不起,只有旁觀的份。想要染指繼承權,那便屬于覬覦行為。因此失了身家性命也無處訴冤。世襲制度下的繼承問題,是皇帝自己的家事,不允許他人介入,有敢于趟這種渾水的,須具備莫大的勇氣。因此而為君王所忌,多是咎由自取。

    這位立遙輦氏為祖午可汗的雅里,正是日后雄據漠北契丹王室的先祖。當時,因為不是出自名門的原因,沒有自立的本錢,不得已退而求其次推出了一個代言者。祖午可汗對于這位擁立者,也‘涌泉相報’。此后雅里所在的迭剌部世代在部落聯盟中充任夷離堇一職,統率軍馬,最有權勢。雅里執掌大權后,建立制度、設置官署,契丹勢力大振。經過百余年的發展,雅里子孫逐漸成了契丹各部中最顯貴的家族。

    到了如今這晚唐時代,遙輦氏祖午可汗仍統契丹八部,其名為:旦利皆部、乙室活部、實活部、納尾部、頻沒部、內會雞部、集解部與奚嗢部。

    契丹先民與其它民族一樣,都實行氏族外婚制。因此,每個氏族都是一個族外婚的血緣集團。中原王朝在與游牧民族的爭戰中無法占據上風,雖然原因多種,但恐怕與契丹部族‘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應該有很大關系的。雖然這兄弟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兄弟,父子也不會是真的父子,但是不可否認,這些上戰陣共同殺敵的契丹男兒有著血緣關系應為不爭之事實。

    契丹民族自公元四世紀出現在華夏歷史之后,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霜雨雪,雖然逐漸發展壯大,但多數時候只能小心翼翼游弋在突厥、回鶻、高句麗與中原王朝之間,做為幾個政權的附庸出現。這,也正是李曜身邊諸將乃至幕僚都有些瞧不起他們的原因所在。

    然而李曜知道,這種朝秦暮楚的辛酸歲月,隨著一位契丹民族英雄的出世,將徹底發生改變。

    這位不世出的契丹民族英雄,名叫耶律阿保機!

    耶律阿保機生于唐咸通十三年,(公元872年),耶律是他的族姓,漢名‘億’,阿保機是他的契丹名,小名啜里只,屬迭剌部霞瀨益石烈鄉耶律彌里人。非常之人定有非常之事,李曜穿越前讀遼史,看到關于阿保機的出生,也與常人迥異——‘初,母夢日墮懷中,有娠。及生,室有神光異香,’當然李曜很清楚,如果把這些文字隨便放在歷史上的那些帝王傳紀中,都完全適用。所謂‘神來之筆’肯定只是個傳說而已,否則只能說玉帝一向都比上帝敬業了。

    不過接下來的記載就得用現代醫學的角度去做解釋了,‘體如三歲兒、即能匍匐’。體如三歲兒這種說法略嫌夸張,但也不是沒有可能性,后世中外媒體對產婦生下個巨型兒的報道還是有的。契丹民族因為與漢農耕民族飲食結構的不同,身體比普通漢人強壯也不能說沒有可能。如果阿保機的母親在孕期內進補太多,就不能排除她生下一個體型異于普通嬰兒的可能。但是一出生就可以匍匐的嬰兒還真的是匪夷所思了,按照李曜“尊重史載”的心思,也只能認為蹬著腿、伸著雙手嚎啕,才勉強可能是真實情況。

    繼續按照史載,這位英雄母親在生了阿保機這個巨型嬰兒之后,一鼓作氣又生了五個孩子,只是再沒有了這種異象。做為第一次做母親的阿保機mama,在生出這樣一個怪胎之后,應該也是從鬼門關走了一遭的人了。

    阿保機‘三月能行,晬而能言’,三個月大小時候就可以蹣跚學步了,這讓一些孩子學走路早而引以為豪的家長看了,一定會感嘆‘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一歲時候就可以開口說話。還好這批史家多少保留了一點節cao,沒有寫為‘生而能言’,要不然當年的李曜只怕只能把這段記載當仙俠小說看了。而這種一歲的孩子偶爾開口叫個‘mama’,說些簡單的迭詞,應該不是什么希奇事。不過接下來的記載就更有點荒誕、雷人了:“自謂左右若有神人翼衛。雖齠齔,言必及世務”——當別人家的孩子還撒嬌、淘氣的時候,還是黃口小兒的阿保機居然就已經在關心國際大事了。

    如果從血統論的角度來分析,發生這樣的概率雖然小,但是也有可能。要知道從阿保機的先祖雅里立遙輦氏為可汗以來,阿保機家族世代都在部落聯盟中充任夷離堇一職。契丹各部落中的大小事務、征伐之事,都聽決于阿保機家族,他的家族也因此成了部落聯盟中最顯貴的家族。在阿保機年幼時候,任夷離堇一職的人正是他的叔父,在這種家庭氛圍下成長,耳習目染,或者從阿保機的口中偶爾蹦出幾個成人化的字眼,史家據此便如獲至寶的在史籍中大加褒揚。倘若從主席、總理的孩子口中忽然冒出嫁接之類的話題,那才是咄咄怪事。

    阿保機年幼時候的異于常人,按照李曜琢磨,大體應該是實有其事,史料中記載他的叔父經常就一些自感棘手的政事向他請教。他的叔父臨終前,召來自己的兒子曷魯叮囑他好生追隨阿保機,光大契丹民族的希望就寄托在年輕人的身上。

    果然成長為青年的阿保機沒有令對他寄予厚望的叔父失望,‘既長,身長九尺,豐上銳下,目光射人,開弓三百斤’。這樣一位肩寬背闊的極品男子漢,又不像憨娃兒那般憨癡,估計只需目光如電的掃視一眼,那種氣場就足以讓人心悸了。不得不說,如此英雄氣慨的男子,真是天生的一名契丹勇士。

    于是,青年阿保機很早就任撻馬狘沙里,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無風注:沙里,是契丹人對貴族青年的稱呼,意為郎君。撻馬,是軍隊名稱,即后來蒙古的探馬赤軍。)

    步入軍界的阿保機,很快就嶄露頭角,迅速成長為契丹部族中盡人皆知的英雄人物。前兩年,遙輦氏家庭中痕德堇被眾人立為可汗,他任命阿保機為迭剌部的夷離堇,專征討一事。阿保機不辱使命,連破室韋、于厥及奚帥轄剌哥,俘獲無數,被授大迭烈府夷離堇。

    這兩個夷離堇容易把人繞暈,實際上就是:在痕德堇做可汗之初,阿保機被任命為本部迭剌部的夷離堇。后因戰功卓著,升為整個契丹部落聯盟的夷離堇,主軍政之事?!蟮腋碾x堇’應該是整個部落聯盟之夷離堇。這也可以視作耶律阿保機取痕德堇而代之,原始積累的過程。[無風注:這一說法在史學界似有爭議,本書采用此說。]

    契丹人一面對同樣游牧塞北逐水草而居的其他游牧民族大打出手的同時,又將眼光聚焦在了富庶的中原地土。

    這也正是李曜剛才接到的消息前半部分:“今秋,契丹大迭烈府夷離堇耶律阿保機率眾四十萬南侵代北?!?/br>
    這個消息本身應該無誤,不過四十萬之數,李曜估計是不足為憑的,大概跟中原王朝出兵之數喜歡“號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