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節
不等敬翔站定,朱溫已經霍然起身,半開玩笑半緊張地問道:“子振這般匆忙,莫非是李正陽來也?” 不意敬翔果然點頭,用力喘息一下,答道:“大王,李存曜領水軍順大河而下,沿河探馬回報,約有大船百余,小船近千……” 水軍! 朱溫大吃一驚,若是李曜走陸路來,他在最有可能的幾條道上均有防備,李曜再怎么兵貴神速,他也來得及死守汴州、洛陽等雄城,可是水路……他卻當真忘了這茬! 大船百余,小船近千!這不得載兵十萬? 朱溫驚得跳腳:“李存曜瘋了!孤料他的家當,頂破天十五萬兵馬,此番竟帶十萬大軍來與我為戰,鳳翔不要了?長安不要了?整個關中都不要了?” 敬翔遲疑了一下,苦笑道:“這位李令公用兵,自來虛虛實實,難以逆料,此番以水軍而來,實出常理之外……仆以為,也未必就有十萬足數?!?/br> 朱溫鎮定了一下,轉轉眼睛,點頭稱是:“唔,也是這個道理……不過,眼下孤大軍已去了淄青,他這一來,對汴州城防而言,仍是巨大的威脅,看來得讓通美那邊加快速度,盡早碾平王師范了?!?/br> 敬翔卻立刻擺手,道:“大王,眼下汴州恐怕不是李正陽的目標?!?/br> 朱溫一怔:“嗯?子振這是何意?” “大王可知這消息是何處探馬傳來?” 朱溫搖頭:“不知?!?/br> 敬翔嘆道:“是濮州?!?/br> 朱溫大吃一驚:“濮州?李存曜這是要去救王師范?!”忽然又覺得不對,怒道:“那為何在濮州才被發現?滑州的兵馬都是吃屎長大的嗎!” 在唐時黃河主河道,滑州和濮州是朱溫轄區里緊鄰黃河的兩座大城,其中滑州處在濮州上游,因此才有朱溫這一怒。 敬翔苦笑道:“滑州……大王,滑州只有千余人馬了?!?/br> 朱溫這才想起來,為了展示軍威,別說中原諸城兵馬幾乎被自己抽調一空,就連魏博等鎮都在自己的嚴令之下派來援軍。這滑州也不算小城,剩下的區區千余人馬估計還都是老弱病殘,陸上要道都不見得照看得全,哪里還能想到去監視水面?自己這一怒,倒是的確有些強人所難了。 他干咳一聲,問:“濮州守軍發現了河中水軍,難道李存曜現在正攻濮州?” 敬翔搖頭:“未曾進攻濮州,河中水軍仍然順流而下。濮州方面在派人飛報汴州之時,也同時派出信使通知下游鄆州等地守軍去了,希望能趕在李存曜之前讓下游各地有個防備?!?/br> 朱溫這才轉怒為喜:“好,這還差不多……濮州現在是誰在主持軍務?是王彥章嗎?” 敬翔點頭:“大王記得分毫不差,濮州守將正是王子明(子明,王彥章字)?!?/br> 朱溫頜首,思索片刻道:“子振,你若是李存曜,你會選擇在何處登陸?” 敬翔苦笑道:“不瞞大王,若仆為李正陽,根本不會選擇水路而來,尤其是不會選擇順流直下而去淄青?!?/br> 朱溫深皺眉頭:“孤王也覺得李存曜這步棋走得太險。如此自水路而來,順流而下,雖然快捷,但他要想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難道他還打算拿這至多十萬兵馬,就將孤王徹底擊敗不成?若是不能擊敗孤王大軍,這中原腹心之地皆是孤王多年耕耘得來,根基之牢,豈是他能輕易撼動!前次他數千騎兵,的確攪擾得孤王腹心不寧,可那也不過是仗著行軍迅速罷了,此番既然是大軍前來,孤王若要圍剿,他除非有本事讓這十萬大軍全部長出翅膀來飛走,否則總免不了要被孤王包圍、殲滅……問題是,以他李存曜之能,豈能連這點常識也不知曉?子振你說,這其中是不是又有什么圈套?” 敬翔心中叫苦,要說天下間有誰用兵是他全然無從捉摸,甚至于提到其名字都讓他覺得有些畏懼的,也就只有這李正陽一人了,偏偏此人現在還取代了其假父李克用,成為大王的最大對手…… 這話當然不能說,大王的問題,當然必須回答。敬翔嘴角微微抽了抽,澀聲道:“仆以為,有三種可能?!?/br> 朱溫眼前一亮:“你說!” 敬翔清了清嗓子,道:“第一種可能,水軍大隊只是疑兵之計,其中真正的水軍可能是足員滿額的,但馬、步軍或許并沒有多少兵馬。這支兵馬東來的目標,可能……可能是為了救王師范去長安,并未打算跟大王正面交鋒?!?/br> 朱溫愕然,遲疑道:“這……該不會吧,王師范偌大基業,他能舍得放棄,一文不值地去長安?再說他偌大家族,怕也很難短時間內舉族隨船而走吧?” 敬翔道:“仆也只是猜測而已,李存曜之心,誰敢料定?” 朱溫輕嘆一聲,點點頭不說話,只是擺手示意敬翔繼續說下去。 敬翔于是道:“第二種可能,李正陽的確是大軍東來?!?/br> 朱溫立刻坐直身子,盯著敬翔,顯然十分關注。 敬翔道:“他的打算,可能是以淄青五城為寄托,由他河中軍充當機動兵力和主力作戰兵力與大王的平叛大軍決戰,至于糧草、輜重,自然全由王師范負責。想來李正陽以朝廷右相身份親自來援,救王師范于危難之中、覆頂之際,這般大恩大德,王師范還能不清倉以謝?” 朱溫驚得汗毛都豎了起來,臉色發白,喃喃道:“青州之戰若是多了李存曜的十萬大軍,這勝負……可就,可就難說得很了?!?/br> 誰知敬翔今日是語不驚人死不休,陰惻惻地道:“還有更壞的一種可能?!?/br> 朱溫一顆心都懸了起來:“還有更壞的?” 敬翔沉沉點頭:“楊行密的淮南軍來得雖然不多,但他與李存曜早有交情,如今李存曜崛起關中,若是其與楊行密勾結,王師范死守淄青,李存曜縱兵肆掠,楊行密大軍北伐……大王,這中原,可就……難了?!?/br> 陡然之間,朱溫臉色一片煞白。 第214章 秦王之尊(六) “我料朱溫必然只能料到這三種可能,并且最擔心的,就是這第三種?!崩铌渍驹诰夼灱装逯?,朝身邊的幾員戰將搖搖頭,哂然一笑,淡淡地道:“可是他卻不知道,我雖與吳王交好,卻并不希望吳王的勢力擴張到中原。我是國朝宗室,更是朝廷宰執,我所欲者,不過中興大唐而已,吳王勢力若然更甚,誰能保證,就不會是第二個朱溫?” “那右相此來……?”開山右軍副都指揮使白奉進下意識問道。 李曜微微一笑,淡然道:“我此來有三件事要辦:一是力保王師范淄青舊地不失;二是使朱溫根基之地陷入動蕩;三是……為了得到一個人?!?/br> 白奉進奇道:“力保王師范舊地不失,乃是朝廷所當為,右相身為政事堂首相,有此目的并不為奇;朱溫在右相手上吃虧不少,卻總能很快恢復力量,無非是仗著中原根基,因此右相要攪得中原不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不知右相對何人這般看重,竟將得到此人列為三大要務之一?” 李曜哈哈笑道:“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兗州城中的劉鄩?!?/br> 劉鄩是安丘人,在原先的歷史上就是后梁時期的名將,后梁“后朱溫時代”抵抗李存勖的主要人物就是他。有些史書把他的名字寫為劉掞或者劉彟等,但他的墓碑至今還在,名字就是“劉鄩”。 按照后世的說法,劉鄩是一位正經的官僚子弟,其父親劉融做過大唐朝廷的工部尚書。劉鄩本人年輕的時候就有大志,愛讀兵書和歷史,智謀過人。最初在青州節度使王敬武部下做小校,王敬武死后,他又扶保王敬武的兒子王師范。當時朝廷本不承認王師范的地位,派崔安潛來接任,于是雙方發生戰爭。王師范部下的馬步軍都指揮使盧宏也投靠了對方,準備秘密反擊。時為小校的劉鄩在這時候受到王師范的重用,于是他設下酒宴,在宴席上殺了盧宏一伙人,又率軍進攻棣州,擒殺了刺史張蟾,從此穩固了王師范的節度使地位,劉鄩自己也一戰成名,做了登州刺史和行軍司馬。(直到這里,歷史和本書中是一致的。) 而歷史上朱溫率大軍圍攻鳳翔李茂貞的時候也正是這個世界里朱溫兵逼潼關之時,王師范為了“救駕”,就派兵進攻朱溫的后方。他的各路人馬紛紛失敗,只有劉鄩成功地占領了兗州。同樣的,兗州節度使是名將葛從周,他領大兵隨朱溫出征,但兗州的防守還是比較嚴密的。劉鄩派人化妝成賣油的商販,混入兗州,偵察地形,最后發現兗州外城的下水道是個秘密通道,無人防守,他就派五百精兵從下水道進城,襲取了兗州。 按照李曜的估計,劉鄩肯定是個腦筋清楚的人,他或許早就知道王師范根本不是朱溫的對手,所以才特意留了一點后路。特別是進城后,他妥善保護葛從周的家屬,還拜見了葛從周的老母,做得禮貌周全這件事。所以才出現朱溫大軍回師后,葛從周率軍包圍了兗州城,劉鄩讓人用轎子把葛母抬上城墻,讓葛母和兒子對話之事。當時葛母說:“劉將軍對我非常好,和你沒有什么不同。大家是各為其主而已,你好好考慮一下?!备饛闹茉隈R上大哭了一場,下令緩攻。 接下來,劉鄩把兗州的老弱婦女全都打發出城,只留下年輕力壯的人守城。他和士兵同甘共苦,積極地組織防御。堅守了一陣子,王師范自顧不暇,不能派援兵過來,城里的人心就散了。副使王彥溫率先出城投降,士兵們紛紛跟隨。劉鄩在危急之中,還忘不了用計,他在城墻上對王彥溫說:“你不要帶太多人走,不是我事先安排好的,就不要帶?!庇謱Τ抢锏氖勘f:“我派給副使的人,可以跟著出去。我沒有派的人,誰敢離開就滅族?!边@么一說,大家都以為王彥溫是奉命詐降,不敢跟著出去了。葛從周也聽到了這個信息,就把王彥溫拉到城下斬首。 葛從周勸劉鄩投降,劉鄩說:“如果我的主公投降了,那我就投降?!?/br> 在歷史上,沒過多久,王師范便兵敗降梁,寫信給劉鄩后,劉鄩大哭一場,舉城投降葛從周。葛從周也很夠義氣,準備了豐厚的行裝,送劉鄩去開封。劉鄩說:“我兵敗投降,你們不殺我就是大恩,哪能夠穿著皮袍騎著大馬去開封呢?”就穿了一身素服,騎了一頭小毛驢,趕到了開封。 結果朱溫非常器重劉鄩,賞給他冠帶,還拿酒給他喝。劉鄩推辭道:“我酒量小,喝不了這么多?!敝鞙卮笮Φ溃骸澳銑Z取兗州時,量倒是挺大的?!庇谑欠鈩⑧墳椤霸獜亩佳貉谩?,地位在諸大將之上。后梁諸將拜見劉鄩時,都用軍禮,劉鄩坦然應對,不卑不亢,這也讓朱溫非常贊賞。后來,朱溫派劉鄩奪取長安,任永平軍節度使,把西方的防守重任,委托給了劉鄩。朱友貞做皇帝后,任命劉鄩為鎮南軍節度使、開封尹,管理京城的軍政大事。 李存勖進入魏州后,后梁方面的防守大任,就交在劉鄩手上,他屯兵于魏縣,與李存勖對峙。劉鄩認為李存勖大軍在河北,太原一定空虛,就設了一計,用驢馱草人,手持旗幟,在城上為疑兵,自己則率大軍直奔太原。李存勖果然上當,并沒有派兵追趕。但劉鄩這次運氣不佳,遇上了大雨,進軍困難,只好返回來奪取晉軍儲糧的臨清城,卻又被周德威搶了先。 劉鄩又屯兵于莘縣,嚴密防守,等待著戰機。誰料在汴梁為帝的朱友貞不懂軍事,身邊又包圍著一批小人,他成天催促劉鄩進兵,雙方發生許多爭吵。劉鄩前有強敵,后有昏君,境況十分艱苦。相反,李存勖很清楚劉鄩的用兵之策,他是故意示弱,等待晉軍出現破綻后才坐發起總攻。李存勖就將計就計,假意率兵回太原,把主力隱藏到貝州,魏州方面只留符存審防守。劉鄩果然中了計,向朱友貞請示出兵,結果李存勖的主力突然出現,梁軍大敗。 劉鄩這人,說來也真是生不逢時,后來竟被朱友貞猜疑,說他和叛亂的河中節度使朱友謙有密約,以毒酒賜死,這倒為李存勖掃清了前進的障礙。 不過在這個世界里,劉鄩顯然沒有達到人生的巔峰,李曜可能知道他的本事,別人就未必了。至少在河中諸將眼中,此人表現出來的能耐,未必比他們強,至于戰功,恐怕反而差這自己一截,如今右相這般重視這個區區淄青馬步軍副都指,他們豈能心服? 于是眾將對視一眼,眼中皆有不服之色,但李曜卻偏不解釋,反倒下起軍令來。他并未加重語氣,仍是平平淡淡地說了一個字:“令?!?/br> 諸將下意識抬頭挺胸,屏息站直——這是軍事學院新教的規矩。 李曜這才道:“郭崇韜、朱八戒,你二人領本相牙軍即刻下船登陸,直奔……而去,到達之后,務必……” “張光遠、陸遙,你二人各領本部,聯兵一處,奇襲……” “劉彥琮、史儼,你二人各領本部,聯兵一處,往……而去,作勢欲攻?!?/br> “李承嗣、克失畢,你二人為本相坐鎮中軍,懸本相帥旗,往……而去,作勢欲攻?!?/br> “其余將校各領本部隨本相行動,各路兵馬之間的行軍速度以及協調調度,由臨時參謀部負責,各軍斥候探馬由臨時參謀部全權處置分配任務,不得有誤!” 諸將早已習慣李曜的威嚴,雖然對于“臨時參謀部”是否能有此前解圍河中之后右相向他們解釋的那般能耐,還是有所懷疑,但在遵命行事之上,卻是不敢稍打折扣,紛紛領命。 各自領命之后,憨娃兒才有些不放心地道:“右相,俺這次不在你身邊,你可千萬別親自上陣,咄爾、白奉進他們,打仗雖然不算很差,卻不如俺護衛得嚴實……” 白奉進脾氣略好,也還罷了,咄爾卻是大不服氣,嚷道:“你這呆愣憨兒,論單挑,俺咄爾的確自承不如,但論護衛嚴密,俺卻未必輸了你去!你只管聽右相吩咐領兵出征,右相這里,就算黑朱三親自引大軍殺來,俺也保得了右相不失一根汗毛!” 若在平時,憨娃兒肯定要嚷著跟他較量較量,但這次他竟然乖乖地沒反駁,只是瞪了咄爾一眼,道:“少了一根汗毛,俺回來為你是問!” 他之所以這么聽話,其實說穿了一文不值,李曜之前已經告訴過他這次的任務安排,甚至因為擔心他腦子有些遲鈍,還特意點明了用意:培養他單獨領兵的能力以及功勛。 憨娃兒雖然憨癡一些,如今卻不像早幾年那么萬事不懂,也知道自家郎君這是為他好,他這人口拙,心中感激,也就不知道怎么拒絕,只好接受了。 第214章 秦王之尊(七) 東平王府之中,朱溫猶如困獸一般來回旋走,他雙目赤紅,鼻孔中吭哧著火一般的怒氣。侍女下人們早已被喝罵得兢兢戰戰,偏生又沒得到“滾”的赦令,一個個仿佛篩糠一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生怕下一刻就被暴怒的大王下令杖斃。 一個溫柔但略顯中氣不足的女聲傳來:“你們都先下去吧?!?/br> 所有侍女下人如聞圣音妙樂,朝正從內室走出的東平王妃投去感激的目光,忙不迭躬身行禮,告退而去。 張惠面色有些發白,但臉上卻掛著關切和溫柔。朱溫轉頭見是她來,怒氣強隱,走過去握住她的雙手,道:“娘子怎么來了,你病體未愈,須得好好安養休憩……”忽然微微蹙眉:“是不是有下人對你說了什么?哼,這些賊廝鳥的下賤坯子,待某一發打殺個干凈,換些曉事的再來伺候你!” 張惠反手抓住朱溫的雙手,道:“將軍關愛,賤妾心中甚感,只是你我夫妻數十載,你若有煩心之事,本就該說與我知曉不是?下人們也是怕將軍急怒傷身,才教賤妾知曉近來些許軍事……聽說右相領兵順大河而下去了淄青一帶?” 朱溫哼了一聲:“什么右相,豎子小兒!” 張惠正色道:“他朝廷中書令,由陛下諭旨拜相,今為天下宰執,何以不是右相?將軍這東平王也是朝廷所封,何以對朝廷諭旨不服?” 說來也怪,這話要是換個人對朱溫說,只怕早惹他暴跳如雷了,但從張惠口中說出,朱溫卻仿佛啞口無言,只悻悻道:“某非是對朝廷諭旨不服,只是此子……罷了罷了,右相就右相吧,他如今掌控長安,挾天子在手,要什么官兒沒有?” “這才是了?!睆埢萋冻鲂θ?,輕撫朱溫的粗糙大手:“朝廷終究是朝廷,右相自然是右相,國家法度,豈能漠視?” 朱溫輕哼一聲,嘴上不說,心中閃過一絲不屑,暗道:“國家法度?李存曜連貢舉制度都敢變動,連儒家精義都敢篡改,他心中便有國家法度了?”他心中仿佛有個聲音在忍不住冷笑:“若是我掌控長安和天子,我連這天下都敢讓它改姓!” 張惠見他不說話,微微一笑,問:“右相用兵自來神妙,想來將軍正是為此煩心?不如說來,賤妾雖然見識淺薄,愿為將軍分憂一二?!?/br> 朱溫臉色沉下去不少,但不是生張惠的氣,而是心中郁郁,他咬牙道:“李存曜用兵之能,某也不必多說什么,但他此番最叫某不能忍受的,卻不是朝克一城,暮陷一地,卻是……嘿,卻正是夫人說的國家法度!” 張惠奇道:“將軍這話卻是奇了,國家法度怎么了?” 朱溫面露猙獰,殺氣難掩:“他麾下分兵數道,趁某后方空虛,連克數城,沒克一城,卻不多待,多則五日,少則三日,必然引兵而走。但他的河中軍入城之后便即發出布告,說朝廷已經下令罷苛稅、輕徭役,公布了一些什么朝廷新法,搞得兗鄆一帶人心動蕩,即便大軍隨后立刻收復,也難平民意!這賊廝鳥……” 張惠面色一緊,大異平時。朱溫見有異狀,不禁問:“怎么了夫人,有何不妥?” 這聰慧的東平王妃嘆道:“好一手釜底抽薪,將軍,他宣布降低了多少稅賦徭役?” 朱溫從鼻孔里哼了一聲:“怕不是砍了七八成,要照他定額度征稅,過不得三年,某這個坐擁中原富庶之地的東平王就要餓死在王府里頭了!” 張惠卻不知為何,執意要知道確切數字,朱溫卻之不得,只好命人將李曜發文的告示找來給她看。張惠看后,眉頭深皺,沉吟道:“右相在文中說,朝廷在關中、河中等地便是按此征稅,民意歡騰,今日‘光復’本地,遍傳福音,今后也按此額征收……將軍,此乃生死大患,如今淄青已不足伐也,卻須速速趕走李正陽!遲則悔之晚矣!” 朱溫臉色大變,他知道自己夫人的能耐,這可不是只有小智慧的女人,她對他的事業有過多大的幫助,只有他自己清楚。對她,朱溫從來都是言聽計從的。 “來人,速招敬翔、李振來王府見孤!” “明公真神計也,如此一來,中原即便不戰,亦當亂也!”時當酷暑,李巨川搖著羽扇,一臉愜意地朝李曜賀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