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東唐再續在線閱讀 - 第176節

第176節

    兩軍對戰,威名不可輕墮,單可及被激,冷哼一聲,不再答話,拍馬擎斧殺將過來。李思安仗飛槊來迎,來來回回戰的不下十余合,思安佯裝不敵,拔馬回奔,高呼:“撤!”汴軍競相回奔。

    劉守文見了,當下又驚又喜,還真以為李思安真是被姑父殺敗,哪里肯走了功勞,立刻下令追趕,全軍出動,單可及追在最前。汴軍退至內黃縣城北,前面是一條清水“擋路”,李思安突然掉轉馬頭,見單可及正殺氣騰騰奔來,竊笑一聲,便有一根絆馬索在單可及馬蹄下拽起。單可及見之已晚,頓時人仰馬翻。李思安不待他站起,趕上前去,一槊結果了性命。

    燕軍士卒見狀,急忙停下了腳步,不敢上前。劉守文見單可及居然這般輕易便被了結了性命,當下也害怕起來,想跑,卻深知乃父殘暴,擔心這般回去,父親一怒之下會將自己殺了,因而又不敢跑,只好強行下令:“都……給我殺!”那聲音嘶啞無力,直在顫抖。燕卒受氣感染,也是手腳顫抖,踟躕不前。劉守文揮劍斬了兩人,余卒這才上前。

    李思安見燕軍無用至此,不禁哈哈大笑,卻并不急于上前大戰,只見清水河堤下涌出一支兵來,正是袁象先。他呼喊道:“活捉劉守文,燕軍兄弟何須為這般懦夫賣命!”燕卒聞狀,也不知伏兵多少,心理防線徹底崩潰,紛紛棄戈逃命。劉守文斬殺幾十人也不能止,匆忙掉轉馬頭,自顧逃命去了。卻見張存敬又領軍殺到,李思安、袁象先從后掩殺,兩廂夾攻,斬殺無數。劉守文僅以身免,逃回滄州。

    魏州城中,賀德倫得知李思安清水大勝,便對羅紹威說道:“破燕賊正在此時,今日當看我八百精騎之威力?!蹦宿o別羅紹威,率領騎兵出城。方出北門,賀德倫宣諭:“前有大敵,我輩須懷必死之心,義無返顧?!彼炝钍亻T衛士關閉城門,燕賊不破,不得放汴軍進城。然后殺入劉仁恭大營,縱橫馳突,左右開弓。燕軍輕易被沖亂,劉仁恭也斬殺一亂兵,然后宣諭道:“不必驚慌!敵人只有不足千眾,敢來犯我五萬大軍,是以卵擊石,給我殺!”燕軍這才穩定,重新組成陣勢,上前迎戰。然而劉仁恭小看了汴軍精騎營。

    汴軍的五萬新兵是招募來的,軍餉豐厚,因而不達標的不能入軍。而精騎營更是新軍中的佼佼者,按照李曜麾下精銳為標準打造,除了會騎馬、射箭等基本功外,武功也須出眾,還得識字,讀過兵書。因而朱溫對這支軍馬也是不吝惜裝備,每人三歲良馬一匹,鋼盔一定,鐵甲一副,黃樺弓一張,點鋼箭二十支,稱手兵器一桿外加腰刀、背劍各一柄,每個士兵的花費幾乎能裝備普通士兵十幾人。而燕兵多是劉仁恭抓來的壯丁,良莠不齊,步兵配置不過氈帽一頂,粗麻布衣一件,木桿槍或矛一桿而已;騎兵外加瘦馬一匹,麻背弓一張,竹箭十支;只有一批曾經接受軍械監裝備的軍隊兵甲齊全,那批人成了燕軍牙兵。尋常士卒如汴軍精騎營的裝備,只有指揮使以上的將官才能享有。如此一來,戰力不言而喻。自午至未,精騎營已斬燕卒數千,擒將領幾十員。而傷亡不過十余騎。

    劉仁恭不甘失敗,將裝備了河東軍械監精甲銳器的牙軍“八駿行”派出力拼。賀德倫縱橫之勢稍稍受阻,退出陣外。稍息片刻,忽見遠處,塵煙四起,賀德倫知是有軍馬趕到,料定必是汴軍無疑,大呼道:“勇士們,大王援軍到了!隨我殺!”重新又殺入陣中。

    很快,煙塵起處,為首認旗上分明一個“氏”字,正是朱溫派氏叔琮率領大軍趕到了!斬殺得一陣,又見趙軍從北面殺來。三廂夾攻,劉仁恭縱然是三頭六臂也斷難敵擋,徹底服輸,燒營遁去。汴、趙二軍從后追殺,斬獲無數。追至臨清,前有永濟渠擋路,燕軍潰卒被追趕太急的,紛紛跳入渠水中逃命,淹死的非常多。劉仁恭循渠而北,汴軍直追至滄州境,方才回馬。此戰斬殺燕軍三萬余眾,自魏州至滄州,枕尸五百里。俘獲萬眾,兵器、鎧甲、營帳等輜重更是不計其數。劉仁恭自此元氣大傷,只有韜光養晦,以期東山再起。

    朱溫于是進入魏州貴鄉城。羅紹威頓首拜謝,更是誠心臣服大梁,唯朱溫馬首是瞻。王镕也懼朱溫大勝,將攻常山!特遣使來,請修好。朱溫同意,乃大表賀德倫、袁象先、李思安、氏叔琮以及王镕的功勞。這一日又收到了葛從周牒書,打開一看,上面寫道:

    聞我軍大破燕賊,中原振奮,此大王調度有方,用將得力之故。今襄、蔡復定,淮南望北卻步,南邊無憂,而昭義方歸,常山易幟,河東新敗。最為可憂者,本是河中李存曜,然聞河中出兵關中,不復為大王所憂。末將請命,乘此大勝,士氣高昂之際,西上太行,一舉而下太原。除河東勁敵,天下則唯大王所有!

    朱溫大喜,回書道:

    通美所言,甚合孤意。但將邢洺大軍由土門入晉,孤自會調兵遣將,以為策應。

    書畢,馳送邢州。又符貼河陽節度使丁會,令他攻打澤州,以牽制李嗣昭,使其不得救援太原。吩咐完畢,復問在座眾將:“誰愿統軍自馬嶺入晉,策應通美?!?/br>
    麾下閃出氏叔琮請命:“末將初從龐師古,久未得志。如今通美統軍,老氏戰則能勝,深服他的御軍才干,愿將我這條老命輔助,揮灑余血!”

    朱溫笑與眾人道:“氏老不服老??!聞青州王師范又與淮南私下通信往來,孤明日即回開封處置,靜候河東捷報!”遂令氏叔琮領本部軍自馬嶺上太行。

    卻說晉王李克用自先敗于安塞,再失邢洺三州,元氣大傷,又因李罕之篡取潞州,更是雪上加霜。李嗣昭自澤州將李罕之家眷押送太原后,晉王盛怒下,全數斬首。遂厲兵秣馬,欲收復二鎮。劉仁恭入侵魏博,李嗣昭便牒書請出兵山東,乘機復取邢洺。晉王回書:

    益光勿急!葛從周二萬大軍尚未出動,且探明動靜再說,我兒先取潞州可也!

    李嗣昭從命,遂移師潞州,攻了兩日,未克,卻已聞報劉仁恭潰敗,葛從周、氏叔琮已率領兩路大軍西上太行,乃長嘆:“當日河中大戰,正陽說朱溫得了整個中原,戰力復原極快,某還不信,如今看來……唉,這汴州新軍戰力怎就恁般厲害!”然而喘息未定,卻又報河陽節度使丁會乘虛襲取了澤州。

    李嗣昭這一次真的驚得不輕,心中暗道:“如今攻又不克,退已無路,如果就這般回太原,有何面目去見大王,難不成去蒲州?不成,正陽出征,我若前去,有鵲巢鳩占之嫌,大為不妥,不如乘邢州空虛,奔襲邢州而去?!庇谑嵌ㄏ聸Q心,乃棄潞州,直往邢州東下。

    葛、氏兩路大軍自上太行,勢如破竹。葛從周拔承天軍營,前軍已至壽陽;而氏老拔樂平,前軍已至榆次,離太原僅五十里。

    晉王聞信,拍案大怒:“偷鍋賊欺人太甚!誰愿領軍破敵!”

    周德威率先請命:“汴軍深入腹地,只須破他一路,必可退敵!德威愿往,力破氏叔琮?!?/br>
    晉王轉怒為喜:“德威愿去,孤無憂矣!”又叮囑道:“氏叔琮號稱‘武癡’,驍勇異常。聞他帳下還有一更年輕厲害的,名喚陳章,號稱‘陳夜叉’,前次便說要陣上擒你,你此去須小心為要?!?/br>
    周德威笑道:“陳夜叉大言不慚,鹿死誰手猶未可知也!”

    次日,氏叔琮沿著洞渦水布陣。得知周德威來戰,陳章上前請命:“末將聞周陽五是河東大將,獨眼龍很是依靠此人,某愿就陣上擒來,若成,求指揮使上奏大王,賞某一州?!?/br>
    “有何不可!然則你須記住,或死,或被擒,你帳下的五百士卒也不能活命!”

    陳章一聲:“得令!”乃披掛上陣,率五百軍士上前挑戰。

    周德威望見,告諭部下:“你等先去迎戰,騎青驄馬的便是陳夜叉,見了便跑,我自有計擒他?!辈勘娝煜韧瓚?,遇士卒則力戰,但見青驄馬奔來,便喊道:“陳夜叉來了!”皆不戰而奔。

    陳章大罵道:“周陽五,你號稱名將,麾下小卒怎的恁般懦夫,膽小怕死,你還不快快來與我一戰!”

    周德威脫下盔甲,微服上馬,喝道:“紅袍周陽五在此,看你有沒有本事來擒?!彼焱﹂脷⑦^來。陳章舉鋼叉來迎。戰的三五合,周德威佯裝不敵,也回奔而去。

    陳章邪笑道:“周陽五,我欲從你身上取一州刺史!豈能容你逃走!”拍馬就追。周德威故意放慢馬步,見他追的將近,突然停住,側身一閃。陳章始料未及,馬停不住,由德威身側沖至前方,德威奮起大槊,照其背心一刺,陳章畢竟有些能耐,偏了一些,只被刺傷一肩,掉下馬來。早有晉卒上前,將之捆成粽子。

    周德威于是勒令陳章部下五百兵投降,卻未料那五百兵不僅不降,反而見主將被擒,知回去是死,投降后家屬遭殃,自己到哪里也抹不去陳章帳下逃兵的罪名,竟不顧生死撲將過來。

    周德威驚怒不已,奮起馬槊,大開殺戒。此時氏叔琮見陳章被擒,也趕著大軍殺來,周德威全師而上。自辰至午,汴軍戰死三千余眾,然而晉軍也傷亡兩千,洞渦水因此被染紅。氏叔琮敗退,周德威從后追擊。直追至石會關,又斬殺千人。逢葛從周率大軍來救,周德威這才收軍。

    葛從周救得氏老,忽有探馬來報:“大事不妙,李嗣昭帶領大軍入侵邢洺去了!”葛從周驚得眼如銅鈴,張嘴愕然半晌,才對眾將說道:“李嗣昭怎有這般能耐,這般洞悉戰局,非李存曜無有代者!洞渦一戰,已令我新軍喪氣,如今李嗣昭所為,更讓某擔心李存曜西去關中根本就是做戲……李存曜若在,太原絕不能下,然我輩此來,也不能白走一遭,邢洺萬萬不能丟!”便急忙由黃澤嶺退回邢州。李嗣昭哪知道葛從周畏李曜如虎,竟然把他此來當作李曜的安排,大軍來援,聞訊便知自己兵力不濟,不敢迎戰,轉由馬嶺退回太原。

    晉王遂于太原城中為周德威設宴請功,李嗣昭現在與周德威有些不合,當下越是心中不痛快,上前請命道:“昭義之失,兒實有過!如今見鎮遠公再立一功,孩兒也請率兩萬大軍收復昭義,此番若再有失,兒愿提頭來見!”

    晉王哈哈大笑,走上前去:“我兒志氣可嘉!只是眼下之太原,須防葛從周再次入侵,只能給你一萬人馬,不過孤可再派一個副將助你,能敵一萬軍?!?/br>
    李嗣昭以為父王所說的必是周德威,驚詫不已,不知是答應好還是不答應好。晉王看出他猶豫,卻問道:“是你八兄,你可滿意?”

    嗣昭頓時眉開眼笑:“能得八兄相助,必然復取昭義無疑!”

    晉王上前,拍一拍嗣昭肩膀,囑咐道:“大戰之前,務須多聽聽存審的話!”遂下教令,從忻州調回李存審,為嗣昭副將,率一萬軍南下。

    潞州李罕之,自去年篡取潞州后,不料家眷盡被晉王所斬,身邊只剩下一個犬子李顥,遂憂憤成疾,待聽到李嗣昭復統大軍已來到潞州城下,急火攻心,居然一命嗚呼了。李顥代守昭義,自度不是李嗣昭對手,忙向朱溫求救。朱溫派張存敬赴救,又奏表丁會為昭義節度使,赴任上黨。

    存審對嗣昭說道:“丁會自取澤州,已歸河陽,僅留部將劉玘五百軍駐守,澤州可先襲取。遲則丁會率大軍來援,我則有被夾擊的危險?!?/br>
    “說的對,我聽八兄的!”李嗣昭于是放棄潞州,急行至澤州城下,一夕攻克。劉玘棄城南逃。

    李存審又說:“朱溫既以丁會為潞帥,我須分兵追殺劉玘,不可令他駐守天井關。丁會不能過關,唯有繞道含山路,九郎可將兵馬埋伏在含口,必可破他,則上黨便是孤城,旦夕可下?!?/br>
    李嗣昭問:“我將大軍伏擊丁會,張存敬援軍將至,如何應付?”

    未料李存審沒來得及回答,閃出一將,姓李名君慶,上前請命道:“請分一千軍于末將,定能破張存敬?!?/br>
    李嗣昭道:“張存敬自幼跟隨偷鍋賊身側,深得其真傳,帳下又有五千新銳,你恐不是他的敵手!”因而不從。

    李君慶不服氣,再請命:“愿立軍令狀,不破張存敬,愿提頭來見。然而我若勝他,請將軍狀奏晉王,升我作一軍都指揮使?!?/br>
    李嗣昭心想:“本事不大,口氣不小,倒要看你有何能耐!”遂回道:“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蹦嗣罹龖c立下軍令狀,率一千騎去迎戰張存敬;又令李嗣本率二千騎進駐天井關,留李存審二千步卒守澤州,自率其余五千步騎潛往含口設伏。

    河陽節度使丁會,自朱溫鎮大梁,即與朱珍等來投。曾與葛從周于河陽沇河橋用計大敗李存孝,又水淹宿州,名動一時,因戰功鎮守河陽十有余年。今受朱溫命令,移鎮昭義,田地人口較河陽大一倍,心中竊喜,遂率五千河陽兵欲上天井關赴任。兵馬方動,已聞李嗣昭復取澤州,大驚道:“澤州有失,遲則天井關也不保了?!奔绷罴铀偾斑M,然而行不多遠,正見劉玘并天井關守將敗軍歸來。

    劉玘報告丁會:“李嗣本率領大軍來奪天井關,人多勢眾,天井關難以固守,被他奪取了!”

    丁會大怒:“肯定是你先棄澤州,被李嗣本追殺至天井關下,你只想逃命,定是強令守將開關,以致于被李嗣本搶入,奪了要塞,是不是?”

    劉玘被呵斥,低頭不敢強辯,算是默認了。丁會見他如此膿包,喝道:“敗軍之將,還敢回來見我!”抽劍便將劉玘斬了。

    那天井關地處太行之首,系河東高原與河南平原的分界嶺,為河陽通昭義的要道,關口朝南,由北向南,地勢平坦,故而嗣本容易涌入;然而自南向北,卻是落差極大,易守難攻了。丁會若要仰攻無異赴死,無奈唯有繞道含山路了。軍至含口,忽聽一聲炮響,李嗣昭伏兵殺出。丁會倉皇應戰,廝殺一通,僅留著兩千騎逃回河陽,想作潞帥的夢暫時碎了。

    含口伏擊,李嗣昭俘斬三千,于是高奏凱歌而回澤州。李存審迎入,互表恭喜。然而方才坐定,卻見李君慶狼狽而回,說:“張存敬軍驍悍異常,末將不敵,懇請將軍饒命!”

    李嗣昭按劍大怒道:“你忘了軍令狀了嗎?我此番出征,連戰克捷,唯獨你敗軍而回,傷我士氣,還敢求饒!”喝令將李君慶推出去斬了。

    朱溫聽說丁會大敗而回,驚道:“李嗣昭久從李存曜,越發jian詐了,如今唯有葛從周可破李嗣昭!”乃奏表張歸霸為邢洺節度使,移葛從周為昭義節度使。賀德倫率五千騎護送赴鎮。

    李嗣昭得知葛從周入主潞府,知道就算李曜也對此人有所顧忌,心中多少有點懼怕,問存審:“葛從周十分難敵,當如何區處?”

    “葛從周是汴賊的救火先鋒,素為偷鍋賊所倚重!他鎮守潞州必定不會長久,我等唯有駐守澤州不出,待偷鍋賊將他召回,再定取潞州之策!”李嗣昭聞言點頭,表示同意。

    如此相持沒過多久,汴州果然將葛從周調回。原來劉仁恭復盛,侵略四鄰,搶奪錢糧。應羅紹威、王镕所請,朱溫欲令葛從周統率大軍北伐幽、滄。見昭義月來無事,遂將他并張存敬召回,調張歸厚暫代潞府,與賀德倫同守。

    葛從周臨行交代二將:“我去后,李嗣昭必定來攻,須與他野戰破敵,萬萬不可固守!”尚擔心二將不以為意,乃說這是東平王的意思。二將虛心領命。

    李存審見葛從周已走,便對李嗣昭說道:“取潞州的機會到了!此時上黨城中有張歸厚、賀德倫部一萬精銳,這二將自恃其勇,又仗人多勢眾,必出城與我野戰,九郎萬不能戰。戰則兩敗俱傷,勝負難分!”

    李嗣昭奇道:“我軍強在騎兵,不與野戰定勝負,倘使他去固守,豈不是更加難下?”

    “非也!九郎先將大軍移屯韓店,距上黨三十里,分我二千步軍襲下壺關據守,斷其援糧的道路。今已秋黃,禾黍將熟。其一萬軍駐守城中,糧道被斷,必派士卒出城刈割禾黍,九郎可將余騎用正陽前次所說的‘游擊’戰法勝他?!崩畲鎸徴f完,又將‘游擊’戰法的要領再次說了一次。

    李嗣昭遂率大軍出動,軍至高平。張歸厚、賀德倫出城迎戰。李嗣昭見其軍至,揮旗下令,軍士四散開來,退往兩側山中去了。張歸厚、賀德倫都是初入潞州地盤,怎如晉軍熟悉山中地形,故而不敢追擊,求戰不得,只好退歸。李嗣昭見其軍退,便集合軍馬,往上黨進發。汴軍出擊則退,退則復進。如此,一日行軍,進至韓店。當時山下稻田禾黍,已泛一片金黃。李嗣昭遂下令連夜刈割禾黍。

    次日一早,張、賀復出城來找李嗣昭大戰,卻驚報昨夜壺關失守,援糧道路斷絕。二將聞信大驚,對眼相望,似乎都是在問怎么辦?卻又各自沉默。

    賀德倫忽見腳下禾黍金黃一片,也有昨夜嗣昭割去一片的“疤痕”,這才想到解決的辦法,對張歸厚說道:“李嗣昭是要將我等困死上黨!難怪大王令我二人只可出擊,不可固守?!?/br>
    “可是李嗣昭不戰,卻又奈何?”張歸厚雖勇,畢竟缺少謀略。

    “唯有與李嗣昭搶割禾黍,運往城中?!辟R德倫說完下令,要割盡城外三十里的禾黍。

    李嗣昭在山上望見汴軍刈禾,心中竊喜,想:“八兄果是智謀出眾!”遂令五千騎下山,每日于潞州城外三十里范圍內巡游,見汴軍刈禾者則捕殺,奪其已割禾黍。待賀、張聞信將大軍趕到,嗣昭早已不知將游騎巡至何方了。待到夜里,汴軍不敢出動,嗣昭則發動山中百姓輪班搶割。如此,不出旬日,上黨周圍三十里的禾黍被刈盡,而汴軍所奪的不過一萬大軍三五日所需。其余的全被李嗣昭所奪,運往山里。汴軍每日出城尋戰,嗣昭避開。張歸厚、賀德倫萬般無奈,又不敢出城太遠去尋求糧草,恐如朱瑾失兗州的故事。

    賀德倫最終泄氣,說:“誰料李嗣昭有如此戰法,看來上黨是不能守了,唯有奪取壺關退軍?!睆垰w厚也跟著泄氣。二人遂放棄上黨,連夜趨壺關。

    至關前大約有十里處,前軍已過,忽然火光升天,金鼓齊鳴,又有一支伏軍從地底下殺出,為首大將正是李存審。

    李存審攔腰截殺,張歸厚、賀德倫無心戀戰,匆匆奪關而逃。存審斬獲千人,歸來之后,昭義復取。晉王收到捷報大喜不已,遂奏表汾州刺史孟遷——也就是昔日歸降的邢洺留后,為昭義留后;出李存璋為澤州刺史,同守昭義二州;令李嗣昭將得勝之師回旋,大表功勞。

    汴州那邊,朱溫初聞張歸厚、賀德倫求戰不得,已知晉人是在使詐,又重新派遣葛從周去救援昭義。然而葛從周才到懷州,已聞二將敗歸,只好退回。

    朱溫道:“昭義本非我所有,失去了也不可惜。如今卻有一大事,陜虢兵變,王珙被部下所殺,都降朱簡占據陜州軍府,來認我作父。我已賜他姓名朱友謙,陜虢已為我實有,如此一來……昭義甚至河中都是孤的囊中之物,遲早全部取來?!?/br>
    眾將聽到這里,紛紛上前恭喜。朱溫得意洋洋,繼續說道:“我自取邢洺,大勝劉仁恭,可用大軍已復至十萬。本來此時李存曜西進關中,正好趁虛而攻河中,只是若取河中,李鴉兒必然大舉南下以救,而李存曜也可能會撤軍回援,南北夾擊,便有些為難了……為今之要,是劉仁恭復熾,為亂河北,我當先除此鷹鷙,全取河北,再伐河東!葛從周聽令!”

    葛從周上前,單膝下跪,行軍禮。朱溫取過符印,下軍案,來到葛從周跟前,親自扶起,說道:“孤現在就將這十萬大軍盡數交付通美,務必為孤全取河北!”

    葛從周不敢接印,重新下拜道:“蒙大王如此信任,從周披肝瀝膽,唯舍命效勞??墒谴笸鯇⑷看筌娊桓?,末將惶恐不安!人言可畏,從周恐未戰死沙場,卻死于流言,這符印還是大王自己掌管,末將但事事請命便是!”

    朱溫道:“軍情緊急,哪能事事請命,豈不是貽誤戰機?通美若害怕流言,我派一監軍隨從,你見監軍便如見我,有事商量著便是,則不必懼怕流言!”

    葛從周知道朱溫一貫疑心,卻不料對自己如此推心置腹,已然感動得潸然淚下,拜謝道:“大王用人不疑,又能替部下著想,從周敢不以一腔忠心奉上!”乃接過符印。朱溫于是喚過一名親信,名喚蔣玄暉,拜為都監。葛從周遂領大軍十萬,再度北伐河北!

    葛從周出兵之日,正是李曜揚威之時。

    這日清晨,蒲軍于華州城外擺開陣勢,靜候節帥一聲令下,便要一舉破城。然而李曜卻不知為何,遲遲不展進攻旗,只是在陣中肅立而望。

    蒲軍不攻,韓建卻不知是等不急了還是怎的,忽然派了一支兵出城擺開陣勢,一員牛高馬大的將領沖出陣前,大喝道:“蒲軍擺陣不戰,是何道理!若是怕了我家節帥,不如早些打了包袱回家!若是擔心失了顏面,不如遴選一將前來與某一戰,以作了結!”

    河中諸將心中大奇,河東軍歷來以勇悍著稱,河中軍中更有朱八戒這等天下悍將,韓建莫非失心瘋了,竟然派一將出來挑起陣前斗將之戰!

    陣前斗將,并不稀罕。唐宋之際,藩鎮混戰,行軍部署的緩急輕重,以及列陣攻擊的形式,尤于戰爭勝敗當中占主導因素。將兵之道,雖然由各種客觀環境,諸如敵我的地勢、兵數、補給等因素左右,唯將領在戰斗中發揮的才具應變,亦足以改變雙方強弱的定律。唐末、五代、宋初,戰陣中的單騎決斗方式,充分體驗權力爭霸過程中善戰軍人的英雄主義,類于歐洲中古時期的騎士精神,而雙方主將的騎斗形式,也在很多時候構成兩軍勝負的關鍵所在。

    歷史上由唐入宋的五代時期,正是中國全面進人割據分裂之局,又于極短時間內完成統一之勢,將帥短兵相接的情況頻繁,作戰的理論與實際經驗得以提升,因而形成一種特別的戰爭文化。單騎決戰,常于兩軍屯駐據點、列陣對壘之形勢下臨時啟動,反映兩軍經過權衡輕重,以挑戰與應戰的方式,達至速戰速決的軍事效果。

    唐末五代盛行陣前騎斗,與陣式中馬軍的戰斗角色不斷崛起有關。戰爭之道在于攻守,歷代兵法均以列陣來統整行軍或作戰隊伍。由于各類兵種位置配合得宜與否,能左右全軍進退,在實戰當中逐漸得出不同的布陣經驗。春秋戰國,隨著鐵器廣泛使用于兵器戰具上,車戰的主力逐漸由騎兵和步兵取代,無論是左中右三軍或前后左右中五軍的布陣,馬隊均配置于前列及兩側位置,摻雜步兵,負責急擊行動,并作為居中主帥和后勤軸重的必然掩護。隋唐行軍列陣心得,繼承自漢魏南北朝之漫長中古時期,最終衍成與時代相適應的新式作戰原則。

    史稱大唐名將李靖從諸葛亮的八陣變化中加以改良,創置六花軍陣,加速馬步軍之間的成熟配搭,騎隊紛紛編成戰隊及跳蕩隊名目,作為支援正兵的突擊奇兵。六花陣法,就是將馬軍和步軍整合于六個方陣之內,即右虞候軍、右前軍、右后軍、左虞候軍、左后軍、左前軍,連同置中的中軍,構成行軍時隨時開列的七軍陣勢。在《李衛公問對》里,又提及李靖認同曹魏治騎兵的理論,即在作戰時,“戰騎居前,陷騎居中,游騎居后”,至于“回軍轉陣,則游騎當前,戰騎當后,陷騎臨變而分”的三個互相庇護的層次。而戰騎一陷騎一游騎的職分,使我國中古時期的馬軍日趨精銳,成功建立起前線作戰的階梯。

    唐太宗以輕騎掃除群雄,在在顯示馬軍的機動應變能力,有效作為突襲奇兵的一股新力量。為應付突厥人侵,武則天時期且于萬歲通天二年及圣歷二年,于山東、河南、河北等處成立武騎團,以加強國內馬軍實力。這些地方的馬兵團,加上各種城傍及步兵團,最終演為藩鎮團結兵的馬步軍種。如以河朔三鎮的軍力而言,大歷十二年,魏博七州和冀七州各擁兵五萬,而平盧十五州則有十萬之眾以上,與建中四年幽州十二州之兵數相約,為較強的藩鎮。一般小型藩鎮的兵員則在二至三萬人,如襄陽六州、鳳翔一府一州(現在李茂貞時期除外,他其實有幾個鎮的地盤)和澤潞五州等。

    藩鎮之間的戰爭,常指聯合數州四五萬的兵力作定點招討而已,與唐前期動輒率十萬以上大軍持續長途的境外作戰,本質上呈明顯的差異。藩鎮私兵有限,令戰爭的動員規模與作戰方式也趨于靈活多變,過往在中央行軍部署中常作先頭作戰的虞候角色,在藩鎮行軍體制中迅速發展,逐漸成為藩鎮禁衛的中核力量。例如歷史上后梁將領徐懷玉“雄豪自任,勇于戰陣”,以輕騎屢破敵軍,任左長劍都虞候;后唐將領梁漢顒“善騎射,勇于格戰”,伐蜀時為中軍馬步都虞候。王晉卿為周世宗北征的先鋒,“督戰有功,詔權控鶴都虞候”,而韓重贊則“從征淮南,先登中流矢,轉(鐵騎)都虞候”。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

    各藩鎮無不講求部隊的精良及行動的便捷,尤其注意馬軍的奔沖廝殺能力,以期達至速勝的戰爭效果。山澤河野的不同割據局面,令敵我之間行軍部署時,更為強調隊伍的結陣方式,以應付多變的地理形勢。由于各藩鎮私兵的力量相若,不易在戰場上取得壓倒性優勢,將領間傾向采取攻守兼備的彈性戰略,務使損兵折將的程度減至最低。于是敵我陣營之間的騎斗文化應運而生,逐漸成為兩軍對峙時的序幕戰。從雙方列陣后的邀戰、迎戰,至彼此大軍合戰,將帥間固守著習以為常的戰斗步驟,將武人的戰斗禮儀推向高峰。

    事實上到了宋朝,《武經總要·百戰奇法》后集“挑戰”之條里專門說了這個:“凡與敵戰,營壘相遠,勢力相均,可輕騎挑攻之,矢兵以待之,其軍可破。若敵用此謀,我不可以全氣擊之,法日遠而挑戰,欲人之進也?!贝苏f明是由唐末五代入宋的一種戰爭經驗,每當敵我實力均等,尚存相當作戰距離,一方會先遣輕騎作主動挑釁,從而測試敵軍虛實。不過,彼方雖深諳來者的試探動機,惟于不肯示弱的情況下,依然愿意派員應戰,由此容易產生一觸即發的格斗局面。在一決勝負的共同心理下,勝方乘勝追擊,敗者喪師而逃,形勢立時產生強弱立判的轉挨點。

    戰將的對決行動流行于整個中國中古時代,經歷魏晉南北朝的胡漢融合,至唐五代尤盛于產馬的華北地區,已非胡族軍人的專利。史載:“隋竇榮定擊突厥,史萬歲詣轅門,請自效,榮定素聞其名,見而大悅,因遣人謂突厥日:‘當各遣一壯士決勝負!’突厥許諾,因遣一騎挑戰,榮定使萬歲出應之,萬歲馳斬其首而還,突厥大驚,遂引軍去?!庇纱丝芍?,一騎獨斗的傳統于胡漢武人之間早有共識,有助簡化本來復雜的軍事對峙,同時成為斗將建立聲名的門檻捷徑。

    唐前期名將輩出,擁個人絕藝而揚威陣前者不在少數,例如尉遲敬德于陣中奪槊,薛仁貴以三箭鎮撫天山等,皆為陣將的單挑對決立下英雄典范。發展至大唐后期,騎將格斗的手段趨于多元化,或以弓矢作中距離的對射,或用槍矛棍棒為近距離的沖鋒,并備短刃隨時埋身搏斗。這種馬上隨機應變的作戰方式,已然扭轉以往戰爭中,蕃部必占優于騎戰,漢軍只能以步射制敵的被動格局。而藩帥坐鎮觀斗,在計量戰爭成敗之余,亦可藉此審視部下的勇藝才具。

    有一點眾所周知,唐末五代藩鎮尚武之風最盛,歷史上梁、唐、晉、漢、周五代政權,基本上就是河南、山西及河北地區藩鎮混戰的結局。唐末以降,朱溫建立的后梁,自始至終與沙陀李克用父子周旋,時刻須養兵蓄銳。后唐莊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以至晉漢間的石敬瑭、劉知遠,無不繼承了沙陀部的好戰精神。而后周至宋初的侍衛、殿前親軍,也孕育出周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能征慣戰的軍人性格,成功實現先南后北的統一方略。因此,由唐至宋的整個轉折階段,肇始于武力割據分裂,也是透過武力完成統合。在頻繁的爭役當中,藩鎮帝王和將領的軍事主從關系至為重要,藩帥立于中軍大陣,對靡下諸將臨陣作戰的表現尤為重視。[注1,對梁、晉雙方的幾場典型騎斗的分析說明。]

    河東、晉、后唐與敵交鋒,騎上獨斗的戰例特多,沙陀民族驍勇喜戰的因素是其中不能忽視的?;旧隙穼ⅹ殤?,并無固定的回合,視乎雙方勝負而止。對斗之武器亦無嚴格限制,但一方若先采騎射方式,即意味另一方不得不以同類的方法還擊,制造正面對射的場面。由于引弓騎射,須多次發矢始能擊中目標,故戰斗者往往身披數創而仍處于酣戰狀態之中。后唐攻燕之際,李嗣源與元行欽的決戰便為一例。

    又如李存勖后來大舉攻梁,本有周德威與鎮、定軍左右護翼,自己領軍居中,又以李存審負責沿路輻重,行軍列陣可謂四平八穩。但是,李存勖好領精銳挑戰,不意為梁伏兵所圍困。李存審領兵在前,急于從外圍殺人營救,管下軸重由是驟失統序,擾亂周德威一軍的作戰,最后釀成周德威父子敗亡的結局,代價可謂沉重。由此也說明,斗將之間的好戰與迎戰,必須視現實環境,方能展開。若一方于陣前勉強為之,容易為敵所乘,對全軍而言將造成不良效果。而且,單騎對戰并不止于陣前序幕,兩軍勢已相合,一方主帥敗北而逃,勝者認為機不可失,速以獨騎追擊,也算是相方較量的延續。至五代后期,統一戰事從華北戰場延展至淮南,主將之間仍擅長以騎斗決勝。

    只不過,陣前決斗雖然流行,但并非每場戰爭均能如期產生獨斗的場面,個中天時與地利條件,至影響作戰的形式。例如在一方未戰而先處于逆勢下,縱然勉強對壘,亦務求持重為上。按大唐常見的布陣經驗,軍隊若在平原,固可順應行軍次序,諸如右虞候、右軍、前軍、中軍、后軍、左軍、左虞候等開列為圓陣或方陣。若據半險之處,至少可縮為半圓的月陣。一旦“諸賊徒恃險固、阻山布陣,不得橫列,兵士分立,宜為豎陣”。豎陣是搶山的較佳戰法,必須聚集弩手、弓手和戰鋒隊順次居前,兩側夾有駐隊,隨鼓、角及黃旗訊號而攻占,因而減少主將獨戰的機會。例如梁晉胡柳之戰,梁軍先據土山,居高列陣,晉軍以兵鋒仰戰,故晉將帥只能選擇擁眾而上,一騎斗的場面也就很難出現。

    此刻正是兩軍陣前,陣前斗將并無不可,只是今日情況略微有些意外,竟然是華州方面挑釁河中軍。要知道,河中軍現在是屬于河東軍事集團的,沙陀之風極勝,雖然這種攻城前的陣前斗戰對自己一方并不劃算——因為韓建斗將失敗也不可能就輕易投降——但從維護河中軍威考慮,李曜不得不接下這一戰。

    畢竟,這是蒲軍進入關中的第一戰!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