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東唐再續在線閱讀 - 第172節

第172節

    第210章 力挽天傾(叁六)

    李曜心中一驚,怎的這件事連李巨川都知道?

    但他仍然冷著臉,不屑地反問道:“笑話,祖上何人,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何關系?”

    “當然有關系!”李巨川雙目微微瞇起:“國朝讓皇帝之后,本為帝胄,一旦成為天下強藩,諸侯霸主,那這君君臣臣……是誰君誰臣,說不定……嘿,也難說啊?!?/br>
    李曜目中精芒一閃,李巨川在一邊看得分明,見狀嘿嘿一笑:“蒲帥可是欲殺我?”

    “殺與不殺,你有何話說?”李曜閉上眼睛問道。

    李巨川傲然昂首,自信滿滿地道:“蒲帥今日殺我,便是丟了這錦繡江山!”

    李曜猛然睜眼,盯著李巨川看,李巨川與他對視,夷然不懼。

    相視數息,李曜忽地哂然一笑:“下己公這話,是越說越離譜了。錦繡江山雖好,也是官家的江山,某雖托名宗室,預鄭王屬籍,卻是仰賴晉王之功。如今我雖鎮守河中,卻是河東兒藩,連強藩亦不能算,至于下己公所言這些,某連想都未曾想過?!?/br>
    以李曜的看法,他現在的確不算強藩。按照他的觀點,在晚唐五代時期,強藩體制至少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在核心領導層面,應有一個首要領導人物,如李克用、朱溫、李茂貞、王建等。這個靈魂人物雖然以一個藩鎮或兼領幾個藩鎮的節度使的面目出現,但他卻是所謂的強藩,是這個政治集團的首腦。

    其次在統治結構層面,強藩體制應該包括主鎮、屬鎮、附鎮等三個層次。主鎮是強藩的根據地和統治中心,應是在唐末己經得到唐廷冊授,取得廣泛承認,并以此為基礎通過不斷兼并擴張發展壯大為強藩。屬鎮是由強藩直接控制的方鎮,節帥由強藩委任,事關屬鎮生命線的財政收支、人事任命和兵源調配等方面也由強藩直接掌握。附鎮則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節度使可世襲或由內部軍將推舉,擁有自主的財政、人事權和自己的部隊,甚至還可擁有自己的屬鎮。附鎮只需要在政治和軍事等重大事件上聽命于強藩,與主鎮共進退即可。如朱全忠以宣武鎮為主鎮,忠武、宣義等為屬鎮,魏博羅氏、靈武韓氏等皆為宣武附鎮;李克用以河東鎮為主鎮,振武、昭義等為屬鎮,義武王氏、河中王氏等為附鎮。

    再次在政治行為層面,主鎮、屬鎮、附鎮等大小方鎮又組成一個較為緊密的政治集團,聽命于強藩。如李茂鎮多次聯合附鎮和屬鎮聯名奏請干政,或共同出兵武力干涉或兼并他鎮以及抵御外敵等等。但與此同時李曜還覺得,附鎮不同于屬鎮,它與主鎮間的關系并不穩固,涉及關鍵利益之時也會出現動搖甚或倒戈之行為。譬如王行瑜至于李茂貞,這位老兄按說也算李茂貞的附鎮,但關鍵時刻他就倒戈過,想要與李茂貞搶奪天子。

    以這個觀點來看,李曜的河中即便實力不弱,但也許連河東的附鎮都算不上,只能算屬鎮,如此自然算不得強藩。

    李巨川卻仿佛有恃無恐,笑了一笑,道:“若是……某能說動韓令公開城歸降,甚至能說動神策諸軍今后唯蒲帥馬首是瞻,不知蒲帥意下以為如何?”

    神策軍?李曜吃了一驚。別看神策軍最近這些年只有楊復光和李茂貞帶著的時候打過些勝仗,但這支軍隊過去的輝煌,以及現在所代表的含義,對李曜而言,還是相當值得關注的。

    神策軍有著輝煌的過去,但在黃巢之亂后,神策軍的實力就的確是江河日下了。

    曾經威名赫赫的大唐禁軍神策軍,自元和年間討伐王承宗失敗后,就再也沒有大規模出動參加戰爭。一支軍隊如果遠離了戰場,沒有實戰的鍛煉,其戰斗力便可想而知了。從元和年間到僖宗即位這幾十年中,神策軍不僅沒有參加實戰,而且其兵員構成也很成問題。在長安之神策軍多用市販之徒。因神策軍在長安擁有許多特權,所以很多富家子弟多寄名禁軍,逃避雜役。神策軍的軍將還可以用錢財購得,這更使神策軍的兵員魚龍混雜?!短拼怪緟R編續集·右神策軍衙前正將專知兩市回易武威賈公墓志》:“公之姊適黨氏,黨之表妹王氏,是前護軍中尉開府馬公,當權左校之日,薦公以能默紀群貨,心計百利,律之總雙賈貿,未幾裨軍實十五萬貫。酬以衙前正將,奏以陽武國子?!睆倪@則墓志中,李曜才得知神策軍竟然經營商業,這對一支軍隊的戰斗力無疑是有很大的侵蝕作用?!秲愿敗ぶG掙部·直諫門十四》:

    “韋力仁為諫議大夫。開成三年,閣內奏曰:‘臣伏見軍家捉錢,事侵府縣,軍司與府縣各有區別。今富商大賈名隸軍司,著一紫衫,府縣莫制。當陛下至圣至明之時,固不宜有此。禁軍司陛下衛士,警夜巡晝,以備不虞,不合攪擾百姓。以千法理。伏乞陛下戒救統帥,令各歸其分,則人情獲安,天下幸甚?!蹎栐壮嫉?,奏曰:‘凡論事須當,力仁所言,乃欲生事?!墼唬骸w論名分耳?!瞰k日:‘軍家所出榜是自捉軍人,百姓即府縣自捉,此無乖名分。止當廷論,此亦似近名。然諫官論事,不合怪之’?!?/br>
    韋力仁請禁絕神策軍的高利貸行為,正說明神策軍在這幾十年中被腐化的幾乎喪失了原有的奮進和勇武的精神。要知道,李曜這種后世之人,縱然對工商業十分重視,也不會讓軍隊自己去做生意。

    僖宗乾符元年(874年),黃巢之亂爆發,其勢發展迅猛。廣明元年,黃巢亂軍逼近長安。為了抵擋起義軍,僖宗只有動用禁軍,也就是當時禁軍中實力最強的神策軍。

    “上召宰相議之。豆盧瑑、崔沆請發關內諸鎮及兩神策軍守潼關。壬戌,日南至,上開延英,對宰要泣下。觀軍容使田令孜奏:‘請選左右神策軍弓弩手守潼關,臣自為都指揮制置把截使?!显唬骸绦l將士,不習征戰,恐未足用?!钭卧唬骸舭驳撋綐嬆?,玄宗幸蜀以避之?!蘖髟唬骸撋奖姴盼迦f,比之黃巢,不足言矣?!贡R瑑曰:‘哥舒翰以十五萬眾不能守潼關,今黃巢眾六十萬,而潼關又無哥舒之兵。若令孜為社稷計,三川帥臣皆令孜腹心,比于玄宗則有備矣?!喜粦?,謂令孜曰:‘卿且為朕發兵守潼關?!侨?,上幸左神策軍,親閱將士。令孜薦左軍馬軍將軍張承范、右軍步軍將軍王師會、左軍兵馬使趙坷。上召見三人,以承范為兵馬先鋒使兼把截潼關制置使,師會為制置關塞糧料使,坷為句當寨柵使,令孜為左右神策軍內外八鎮及諸道兵馬都指揮制置招討等使,飛龍使楊復恭為副使?!?/br>
    神策軍此次出擊,號稱十萬?!俺⒁蕴锪钭温噬癫?、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钡@十萬之數絕非實數,《冊府元龜》之《宰輔部·識筒門》說:“朝廷使田令孜率神策博野等軍十萬守潼關。賊乃自潼關禁谷路入,遂陷京師。時前夏州節度使諸葛爽亦統禁軍,聞賊盛,退保櫟陽,及黃巢至,乃降、初,田令孜之起神策軍也,眾號七萬。皆長安豪民以貨賂求隸六軍。不能負矛戟甲愷之重,乃祈于官執事者,厚以直傭兩市之負販者以備其行,其實不過三萬人,但飾其旅旋枉鼓而已。及守潼關,賊已他道而入,一時狠狽回至葷下。時百官欲馬走,攜在中書省,止之曰:‘此必博野軍私自還也?!┮败娪衅咔?,則六軍之數,時以后發,故謂其自還。攜至是懼罪,馳歸,仰藥而死?!?/br>
    可見當時出動的軍隊至多三萬。這次潼關之戰中,神策軍的表現可以說是不堪一擊。這與在京城的神策軍的士兵來源有很大關系。從此次出征前,神策軍的表現便可以看出此次戰爭的結果。

    “張承范等將神策弩手發京師。神策軍士皆長安富家子,賂宦官竄名軍籍,厚得享賜,但華衣怒馬,憑勢使氣,未嘗更戰陳。聞當出征,父子聚泣,多以金帛雇病坊貧人代行,往往不能cao兵?!?/br>
    以這種戰斗素質的神策軍與起義軍作戰,那無疑是以卵擊石。戰爭的過程也充分的表現了這一點。廣明元年(880年)十一月十三日,僖宗將其在神策軍中挑選的弩手兩千八百人以張承范為將趕赴潼關。十七日,由于兵額不足,田令孜緊急招募幾千人補充兵力。十二月一日,張承范率領神策軍到達潼關,但張承范所率之軍和原潼關齊克讓的軍隊都無糧草,士卒均無斗志。而長安方面對于潼關既無援軍支援也無糧草運到,張承范對于戰局已無一絲信心。十二月二日,起義軍開始進攻潼關,激戰一日,至三日正午,潼關守軍便被擊潰,守將王師會自殺,張承范化裝潛逃。至此作為長安門戶的潼關失守,從起義軍開始進攻到潼關失守僅用了一天時間,天險潼關便被攻破,可見神策軍這時已完全腐朽,不堪一戰了。

    潼關的失守意味著長安已無險可守,僖宗在田令孜所率的五百神策軍保護下于十二月三日從金光門逃出。所幸的是參加潼關戰役的主要是在京城的神策軍,駐扎在京西北的神策軍鎮并未參與。故而禁軍還是有一定實力的?!皶r禁軍分鎮關中兵尚數萬,聞天子幸蜀,無所歸,敗使人招之,皆往從畋,畋分財以結其心,軍勢大振?!焙筇锪钭闻c僖宗幸蜀,在京西北的神策軍大多為鄭畋收編,成為抗擊黃巢的主力?!凹词陬睓z校尚書左仆射、同平章事,充京西諸道行營都統。時畿內諸鎮禁軍尚數萬,賊巢污京師后,眾無所歸。畋承制招諭,諸鎮將校皆萃岐陽。畋分財以結其心,與之盟誓,期匡王室?!编嶎痹邙P翔抵擋黃巢,又傳檄天下,使勤王之師四至,成為了僖宗在蜀的屏障。隨田令孜入蜀的神策軍數量很少,故田令孜在蜀地重新招募了神策新軍?!皶r自蜀中護駕,令孜招募新軍五十四都,都千人,左右神策各二十七都,分為五軍,令孜總領其權?!碧锪钭卧谡心夹萝姷耐瑫r又對神策軍的機構進行了重大變革,將神策軍的基礎單位變為了“都”?!岸肌笔翘颇r期一種新的軍事結構,每都千人。較先采用這種形式的是宦官楊復光的軍隊?!皶r秦宗權叛岌,據蔡州。復光得忠武之師三千入蔡州,說宗權,稗同義舉。宗權遣將王淑率眾萬人從復光收荊襄。次鄧州,王淑逗留不進,復光斬之,并其軍,分為八都。鹿晏弘、晉暉、李師泰、王建、韓建等,皆八都之大將也?!睏顝凸馑⒌陌硕剂⒂熊姽ι醵?,如擊敗朱溫等,顯示出強大的戰斗力。田令孜在蜀地看到這種以子弟建軍的模式有很強的戰斗力,便效仿建立神策五十四都,用以加強自己的勢力。田令孜在蜀地所建的神策五十四都就是后來的神策新軍,神策新軍的組織結構較以前有了很大變化,每都千人,分為左右,左右神策中尉各領二十七都,左右皆以五軍統之。

    中和三年(883年)楊復光在克復京城后卒于河中。他所建立的八都被神策軍所吸收,成為神策新軍中的“隨駕五都”?!缎绿茣分短锪钭蝹鳌罚骸皬凸獠繉⒙龟毯?、王建等,以八都眾二萬取金、洋等州,進攻興元,節度使牛項奔龍州,晏弘自為留后,以建及張造、韓建等為部刺史。帝還,懼見討,引兵走許州。王建率義勇四軍迎帝西縣,復以建及韓建等主之,號‘隨駕五都’?!碧锪钭斡懛ネ踔貥s失敗后,僖宗再次出幸,護駕的正是王建等人?!锻ㄨb》載:

    “邠寧、鳳翔兵追逼乘典,敗神策指揮使楊晨于潘氏,枉鼓之聲聞于行宮。田令孜奉上發寶雞,留禁軍守石鼻為后拒。置感義軍于興、鳳二州,以楊最為節度使,守散關。時軍民雜揉,鋒摘縱橫,以神策軍使王建、晉暉為清道斬祈使,建以長劍五百前驅奮擊,乘輿乃得前。上以傳國寶授建使負之以從,登大散嶺……三月以嚴遵美為內樞密使,遣王建帥部兵戍三泉,晉暉及神策使張造帥四都兵屯黑水,修棧道以通往來?!?/br>
    田令孜失勢后,楊復恭成為左神策軍中尉。神策新軍在其領導下保持了較高的效率和戰斗力。神策軍在楊復恭主政時,其多以假子擔任都將、地方刺史,如楊守貞為龍劍節度使;楊守忠為洋州節度使;楊守信為玉山軍使;楊守亮為金商節度使等。這時的神策新軍對于在京瓷地區的動亂還是有一定的抑制力的?!傲?,以扈蹕都將楊守亮為金商節度、京歌制置使,將兵二萬出金州,與王重榮、李克用共討朱玫?!痹诖藨鹬?,保鑾都將李挺,扈蹕都將李茂貞在鳳州擊敗邠州軍,這加速了邠州軍的分化,使王行瑜在光啟三年正月反正誅殺了朱玫。同年六月,神策新軍討伐鳳翔李昌符,后以李茂貞為鳳翔節度使。

    “天威都頭楊守立與鳳翔節度使李昌符爭道,麾下相毆,帝命中使諭之,不止。是夕,宿衛皆嚴兵為備。己酉,昌符擁兵燒行宮,庚戌,復攻大安門。守立與昌符戰于通衡,昌符兵敗,帥麾下走保隴州。杜讓能聞難,挺身步入侍。韋昭度質其家于軍中,誓誅反賊,故軍士力戰而勝之。守立,復恭之假子也。壬子,以危駕都將、武定節度使李茂貞為隴州招討使,以討昌符?!?/br>
    李曄繼位后,由于楊復恭把持朝政,假子布于天下,李曄對其甚為猜忌,對神策軍系統也加以分化。龍紀元年,李曄賜楊復恭假子楊守立李姓,改名李順節。后又提升其為天武都頭、領鎮海節度使,后加同平章事。以李順節對抗楊復恭,加以分化神策軍內部。同時,李曄對禁軍大肆擴充,其人數一度達到十萬。但這些軍士多為市販,不能一戰。后又借討伐河東之名將神策軍的統軍權交由宰相張浚?!皬埧浿T軍五十二都及邠、寧、郁、夏雜虜合五萬人發京師,上御安喜樓餞之?!钡舜纬霰?,戰前換帥,張浚素與神策軍毫無瓜葛。楊復恭手下的這批假子怎能為張浚所用,加上對手李克用沙陀精騎兵雄天下,故而王師大敗,軍隊損失殆盡。

    李曄對楊復恭的猜忌并未因神策軍戰敗而減少。大順二年,李曄出楊復恭為鳳翔監軍,楊復恭拒不領命請求致仕。他致仕后李曄認為其謀反,從而引發了神策軍內部的火拼。

    “乙酉,上御安喜門,陳兵自衛,命天威都將李順節、神策軍使李守節將兵攻其第。張綰帥家眾拒戰,守信引兵助之,順節等不能克。丙戌,禁兵守含光門,俟其開,欲出掠兩市,遇劉崇望,立馬諭之曰:‘天子親在街東督戰,汝曹皆宿衛之士,當于樓前殺賊立功,勿貪小利,自取惡名?!娊栽唬骸Z?!鞆某缤鴸|。守信之眾望見兵來,遂潰走。守信與復恭拿其族自通化門出,趣興元,永安都頭權安追之,擒張維,斬之。復恭至興元,楊守亮、楊守忠、楊守貞及綿州刺史楊守厚同舉兵拒朝廷,以討李順節為名?!?/br>
    楊復恭出走后,李順節又驕橫過度,出入以兵相隨。遭到了當時左右神策中尉劉季述和西門君遂的猜忌,二人將李順節斬于銀臺門。其部下天威、捧日、登封三都大掠永寧坊。景福元年三月,左神策軍勇勝三都都指揮使楊子實、楊子遷、楊子釗三人均為楊守亮假子,其知楊守亮必敗,遂率其眾兩萬余人降于王建。同年四月,因李順節的繼任者賈德晨對李順節的死頗有怨言,使得右軍中尉西門君遂對其痛下殺手,賈德晨死后,天威軍數千騎投奔李茂貞。

    從大順元年開始到景福元年僅三年時間,神策新軍便遭受了討伐河東之敗王師損失殆盡;楊復恭致仕使得玉山軍與其他神策軍火并;天威軍李順節被殺,神策天威、捧日、登封三都作亂;左神策勇勝三都投降王建;繼任天威軍都將賈德晨被殺,數千騎投奔鳳翔。三年來,神策新軍可謂是元氣大傷。但李曄此時卻要以神策軍為主力討伐李茂貞,這無疑是對神策軍毀滅性的打擊。

    這次討伐鳳翔鎮的大敗,對于神策軍來說是一次致命的打擊。鳳翔李茂貞、邠州王行瑜等看到中央權勢己蕩然無存,其政治野心大大增強,欲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遂有乾寧二年王行瑜、韓建要求割神策軍鎮于己之事;王行瑜、李茂貞領兵進京之舉。進而發生的鳳翔軍與邠州軍為爭奪李曄而進行的戰斗中,神策新軍被打得措手不及,幾乎沒發揮作用便被擊潰,只有捧日和護蹕二都前來護駕。故而李曄在重組禁軍時將軍權交由諸親王手中。

    李曄重組神策軍并以親王典軍,可見李曄身邊已無可信之人,但重組之軍又敗于李茂貞,僅余兩萬余人。李曄在此情形之下為華州韓建所欺,駐蹲華州。李曄在華州為韓建所迫,要求解散禁軍。李曄此時卻喪失了膽氣,竟同意了韓建的要求。

    “初,帝在石門,數遣嗣延王、通王將親軍,大選安圣、奉哀、保寧、安化四軍,又置殿后軍,合士二萬。建惡衛兵強,不利己,與巨川謀,即上飛變,告八王欲脅帝幸河中,因請囚十六宅,選嚴師傅督教,盡散魔下兵。書再上,帝不得已,詔可。又廢殿后軍,且言‘無示天下不廣’。詔留三十人為控鶴排馬官,隸飛龍坊。自是天子爪牙盡矣。建初懼帝不聽,以兵環宮,請誅定州行營將李筠。帝俱,斬筠,兵乃解?!?/br>
    到了此時此景,李曄真正成了孤家寡人,身邊要兵無一名親衛禁軍,唯一能征善戰之李筠也被自己處死。神策新軍的歷史至此也告一段落,這也標志著神策軍也即將告別歷史舞臺。

    總的來說,歷史上神策軍自從天寶十三載(754年)哥舒翰在磨環川設立開始計算,到天復三年(903年)被正式廢除,一共經歷了149年的歷史。在這一百多年的歷史中,神策軍走過了四個發展階段,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與宦官勢力緊密的聯系起來,基本上與宦官集團的勢力共榮共辱,直至最后的消亡。

    第一階段,神策軍初立時期。

    神策軍最初設立只是一支普通的邊軍,與唐中央沒有密切的聯系。而此時的宦官勢力也只是剛剛開始崛起,對于唐朝的政治、經濟和人事等各種權力基本還沒有什么控制力??梢哉f,在這一階段中,無論是神策軍還是宦官集團的勢力都處在草創期,而迎接他們的便是兩者發展最大的機遇—安史之亂的到來。

    第二階段,神策軍與宦官勢力開始結合期,從安史之亂神策軍中原赴難開始止于唐德宗興元年間。

    安史之亂的爆發對于神策軍和宦官勢力來說都是一次大的機遇。對于神策軍來說,正因為有了安史之亂才得以從邊地開進中原,而此時的宦官集團也由于唐肅宗的信任,勢力迅速膨脹,在中央開始出現了擅權的大宦官。也就是在此階段,宦官勢力開始與神策軍相結合?;鹿亵~朝恩以監軍的方式出現在神策軍中,意味著神策軍與這位代宗時期的權閹有了實質性的聯系,而且正因為憑借著與魚朝恩的關系,神策軍才能夠進入中央成為禁軍。故而從神策軍成為禁軍的那一刻起,就己經深深的印上了宦官集團的烙印。

    在這一階段,由于宦官勢力的支持神策軍的發展可謂是及其迅速。通過魚朝恩,神策軍完成了從邊軍到地方藩鎮,由藩鎮成為中央禁軍進而再次出鎮京西的三級跳式的發展。從戰斗力層面看,此時的神策軍均是身經百戰的士兵,擁有很強的的戰斗能力。但此時的神策軍與宦官集團的聯系還不是十分的牢固,沒有形成制度化的結合方式。故而在魚朝恩死后,宦官一度不再掌握神策軍的兵權。但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并不長,唐德宗試圖通過詔令的方式指揮神策軍平定藩鎮的嘗試,沒有取得成功,反而使得神策軍精銳盡出,京師空虛,幾乎顛覆社稷。

    第三階段,神策軍與宦官勢力緊密結合期,從唐德宗貞元初年起至唐禧宗廣明年間長安失守。

    自從唐德宗返回長安后,便開始對于神策軍進行新的補充和建設。而這次建設主要以建立神策軍兩軍中尉制度為核心。唐德宗在興元年間便開始對于神策軍進行擴充,將神策軍分為左右兩廂,分別以竇文場和王希遷監兩廂,不久又將左右廂改為左右軍。此時的德宗由于經歷了徑師之變,對于文臣武將均不信任。故而把重新組建的神策軍交由宦官統率,在貞元年間正式設立左右神策中尉作為神策軍的最高領導。同時也建立起了一整套的指揮系統,其中如副使、判官等均由宦官出任。而在京西北的神策軍軍鎮也均有監軍使,這就使得宦官勢力深深地植根于神策軍內部,從此以后神策軍與宦官勢力密不可分,緊緊地聯系到一起。

    在這一階段,神策軍在指揮體系上基本由宦官控制,在布防格局上,神策軍在京西北地區形成了眾多的軍鎮,這些軍鎮與地方藩鎮形成了防衛吐蕃入侵的有力屏障,使得吐蕃再也沒有能夠深入關中腹地。同時,神策軍鎮還起到了監視歌內藩鎮的作用,防止再次出現禍起肘腋的情形。戰斗力上,神策軍在此階段呈現了下降的趨勢,這與神策軍自元和年間起便不再征伐有很大關系。他雖然能夠在歷次皇位交替和宮廷政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在陣地作戰的能力上基本喪失,所以會出現在黃巢之亂的過程中神策軍不堪一擊的情形。黃巢之亂中的潼關之戰標志著唐德宗重建的神策軍的徹底潰亡,神策軍進入他的衰亡時期。

    第四階段神策軍與宦官集團的分離、衰亡期,從唐僖宗奔蜀,田令孜創立神策新軍起至天復三年年崔胤廢神策軍止。

    神策軍潰亡后,田令孜在成都重新招募組建了神策十軍五十四都。這批神策新軍每都千人,總數在五萬人左右。但在指揮方式上與以前出現了很大的不同,雖然保留了兩軍神策中尉,但在基層指揮結構上以軍使和都將為神策新軍的直接指揮者。神策中尉逐漸無法直接駕馭神策軍,反而采取了與都將結為假子關系來控制軍隊。正因為神策中尉的控制力下降,神策五十四都的軍隊有相互攻擊者,有追隨宦官出奔者,有投靠強藩者。逐漸成瓦解之勢,至今年被韓建解散,神策新軍也退出歷史舞臺。后雖又重新招募兩軍用以護衛皇宮,但這定額六千人的軍隊完全已喪失了任何戰斗能力,只是一支有著神策軍名號的普通衛隊了。故而在南衙北司紛紛勾結強藩為援的時代,宦官集團投靠的李茂貞輸給了宰相崔胤投靠的朱全忠,所以崔胤迫使唐李曄盡殺宦官,廢神策軍。存在一百多年的神策軍正式的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所以可以這么說,在神策軍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宦官勢力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神策軍赴難中原,它走過的每一步腳印都有宦官勢力的蹤影。從邊軍到藩鎮再到中央禁軍都是依靠魚朝恩的扶持;兵力達到十五萬,形成神策中尉制度是竇文場和霍仙鳴的功勞。反之,神策軍的強大也為宦官勢力把持朝政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歷次皇位交替和與朝臣的斗爭中,都可以看到神策軍定鼎乾坤的作用。在衰亡的過程中,二者也是一致的。由于中央政權的衰落,宦官勢力不可避免的也在衰落。而依附于宦官集團的神策軍自然而然也是走下坡路的,在戰斗力、兵力和給養上都呈現了下降的趨勢。所以神策軍與宦官集團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故隨著宦官集團的覆滅神策軍自然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而李曜之所以聽到李巨川說能讓神策軍為自己馬首是瞻之后吃了一驚,則是因為神策軍再如何不濟,在目前的情況下,仍應該是盡量維持皇權的一支軍隊,為何李巨川這話聽起來,竟似乎有把握能讓神策軍投到藩鎮麾下一般。要知道,這個“投”,是整個神策軍的投靠,而不是神策軍麾下某個將領帶著本部人馬的投效。

    如果掌握神策軍……李曜心中也不由得跳得快了不少。

    那豈不是表示,自己可以看似不挾天子地挾天子?

    第211章 掌控四鎮(一)

    無論是曹cao的“挾天子以令諸侯”還是齊桓公的“奉天子以討不臣”,實際上都是以自身的實力為后盾,再輔之以天子天下正統的名望來“威天下”。李曜千等萬等,此時此刻才決定出兵,為的當然也是盡量利用皇權的余威,使自己的一切行動都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但有一點讓他感到猶豫的是:自己現在是否真有這樣的實力。

    誠然,李巨川的話足夠讓任何關中附近的藩鎮動心,但李曜本身絕非冒失之人,如果“挾天子”或者“奉天子”之后,自己的能力只如韓建這般,那遲早會引火燒身。在皇權衰落而民心對這個王朝仍有留戀的時候,天子是所有藩鎮都想要控制但卻未必都能控制得了的。

    為何說民心不可逆?歷史上朱溫“反正”之后,原本一直以大唐忠臣面目示人,因此東征西討都未遭到民心怨恨,實力越來越強,而李克用雖然救駕數次,幾次將大唐從死亡線上拉扯回來,卻因為有那么兩次違逆天子圣意而被質疑甚至詬病。但到了朱溫脅迫天子遷都洛陽,繼而必死李曄,最終自立為帝以后,民心民意就徹底拋棄了他,李克用、李茂貞、楊行密、王建等均不承認其正統地位,聯手與之相抗,最終以李克用勢力為基礎的后唐取代朱梁的后梁,成為“正溯”,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因此李曜緩緩閉上眼睛,道:“神策,天子之禁軍,豈宜由藩鎮發號施令?人之所以為人,無外乎情、理、法三字。于情,我為宗室,若不思愛存天家,人情何在?于理,我為臣子,若只圖耀武揚威,不維護君上尊嚴,天理何存?于法,我為藩鎮,當維鎮藩岳,拱衛天子,若心存私念,謀奪禁軍大權,置圣人(皇帝)于不顧,國法何容?”

    李巨川哈哈一笑:“情理法?好一個情理法?!彼麚P眉道:“于情,蒲帥乃是讓皇帝之后,本為天子帝胄,若非玄宗明皇帝恃軍威而凌天子,讓皇帝不欲老父失子、骨rou相殘,怎能讓出屬于他的東宮大位?按此說來,這數代皇帝,皆非正溯,別說蒲帥掌握神策,便是重拾大寶,又有何不在人情之類?”

    “于理,朝廷暗弱,內不足安邦,外不足定難;天子輕佻,討伐竟向忠臣,冤殺多為節烈。大順元年,晉王被朝廷討伐,不過三年,卻是晉王起兵定難關中;景福二年,天子討李茂貞,官軍大敗,諉過賢相杜讓能,殺之以平鳳翔之怒。而后數討鳳翔,無一勝績,如此輕佻天子,動則大損朝廷威嚴。蒲帥既然說理,又何必維護此等天子?”

    “再者說法,藩鎮小者,職于保衛邊疆,維護地方;藩鎮大者,職于存亡續絕,維護朝綱,蒲帥若要說法,不若今日便傳檄天下,廢昏立明!”

    李曜扶額道:“某就想不明白了,你李巨川為何偏要慫恿某做這些事?某即便是真如你所言,去做了這些個亂臣賊子之事,于你有何好處?”

    李巨川又是哈哈一笑:“某讀書三十余載,所為何事?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某身已善,唯求兼濟天下耳!”

    這次卻輪到李曜哈哈一笑了,他笑著道:“看不出,先生竟有如此宏圖,只是某卻不解,既然先生欲兼濟天下,為何卻屈居同華片畝之地,如此亦可兼濟天下?”

    這話未免帶了些諷刺的意味,誰料李巨川聽后卻不怨怒,反而正色道:“韓公于蒲帥,或許不足一提,然則在蒲帥之前,某以為天下諸藩,未嘗有勝于韓公之輩?!?/br>
    李曜饒有興致地反問:“哦?這倒要請教則個,韓建,田舍翁罷了,何德何能竟被先生這般看好?某聞當初先生原為河中掌書記,素為重榮公所重,而先生竟舍河中繁華而就同華貧瘠,某實不解,愿請先生解此大惑?!?/br>
    李巨川搖頭道:“非是看好?!彼匀灰槐菊?,道:“若論鐵騎奔突、縱橫天下,韓公不如晉王;若論縱橫捭闔、明忠實jian,韓公不如汴主;若論寬仁體恤、善得軍心,韓公不如淮帥。至于李茂貞,因緣際會罷了,一旦遇上勁敵,必敗無疑,此不足為論。而韓公卻有一事,勝此三雄多矣?!?/br>
    李曜這才有些重視起來,坐直身子,問:“哪一事?”

    李巨川緩緩道:“韓公善養民?!?/br>
    李曜沉吟片刻,又問:“你是說,韓建治下,同華之民得其寬厚,因而安居樂業,頗勝別處?”

    李巨川穩穩點頭:“正是?!?/br>
    李曜沉吟著思索片刻,也點頭承認:“不錯,此事算韓建之功?!?/br>
    李巨川揚眉反問:“某聞蒲帥數年之內,由白身而至節帥,已近人臣之巔,頗有留意,而后方知蒲帥內修文治,外練強兵,文武兼修,方有今日盛況,心實傾慕,今番雖兵臨城下,仍請纓來見,不為說和,不為求全,只為問蒲帥幾個問題,不知蒲帥可愿誠懇以對?”

    李曜聞之驚訝,盯著他的眼睛,李巨川絲毫不讓,也正正地看著他,似非作偽。李曜想了想,點頭道:“先生既然如此說了,李曜自無不允?!?/br>
    李巨川聽他自稱李曜,而非李存曜,眼珠微微一動,但卻裝作不知,仍先問了心中所想:“天下大勢,亂治輪回。某讀書三十載,總有些不明所以之處,某今身為‘賊臣’,怕命不久矣,念及‘朝聞道,夕死可矣’,聞蒲帥天下大才,因而欲在死前求一真理:蒲帥以為,隋強一時,忽而而亡,我大唐承襲前朝舊制,卻綿延近三百載,縱然如今朝廷暗弱,天子輕佻,天下萬民仍對大唐心存冀望,其為何也?又問,秦強一時,忽而亡國,漢承秦制,東西(兩漢)綿延四百余載,又為何也?”

    李曜略微詫異,問:“你不問生死,不問前程,竟問此事?”

    李巨川點頭正色,一臉肅然道:“正是?!?/br>
    李曜心中暗道:“這個問題后世的一些論壇上倒是頗有些愛好青史煮酒的哥們喜歡討論討論,我當然也能答得出來,只是我要跟你說這是社會變革的必然陣痛,是奴隸主轉為封建制以及門閥制轉為科舉制所導致必然動蕩而統治階層未能順利引導最終導致滅國的結果,再跟你說說歷史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可不就全是后世的歷史觀說辭了,你難道一時明白得了?”但見李巨川一本正經地模樣,李曜忽然想到一件事:莫非此人打算投靠我?

    這不奇怪,李巨川本人,就以原先歷史上的記載來看,也算是個有本事的了,有本事的人要轉投他人,必然要有一些理由。就像他剛才所說他從王重榮手下跑到韓建手下,就是因為韓建更體恤民情,這對于“封建儒家”的讀書人來說,未必不可能,而且甚至頗有可能。

    那么,他因為其他一些什么思想理想之類的原因轉投自己,也未必不能啊。只是,他這個問題要怎么跟他說,才說得明白,而又不會超出這個時代的人所能理解的范疇呢?

    不過李曜對于李巨川的敏感還是頗為欣賞,隋朝與秦朝出奇的相似,這事似乎到了現代社會才被重視。按照現代社會的說法,兩者最大的相似無非三點:都統一了中國,都進行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都很短命。

    現代人很喜歡討論,認為沒有隋煬帝的中國很難說是一個什么樣子。當然,按照恩格斯“他人替代論”來說,沒有楊廣,也肯定會有第二個或者類似的一個隋煬帝出現,但按照李曜讀史的分析,他卻覺得這個隋煬帝第二即便是延后一分鐘出現,恐怕歷史也將大大的不同??上麩o法證明,除非他穿越來的朝代不是唐末,而是隋朝或者北周時期。

    不過話說回來,歷史其實也就是一場游戲,游戲里面的人物可以投擲骰子做出選擇,但無論你怎么折騰,你也跳不出游戲設計者的掌心,gm也許不能控制一切,但總策劃顯然可以。在西方,這個總策劃叫上帝;在東方,這個總策劃叫做辯證歷史觀。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東方封閉環境中的必然規律,當時秦前那會兒,八百年周王朝早已分崩離析,之后早晚要被某一個國家統一,但究竟是誰統一,什么時間統一,怎么個方式統一,那就是游戲玩家的事,而不是游戲設計者的事了。隋煬帝其實跟秦始皇有些類似,甚至后人有個說法叫做:“秦始皇多活幾年就是隋煬帝,隋煬帝少活幾年就是秦始皇?!崩铌滓恢庇X得這話有一定的道理,隋煬帝的確是一個歷史牛人,他的作用就是大大地影響歷史進程,或者說加速某種制度、體系的毀滅,同時又加速某種制度、體系的新生,只不過隋煬帝肯定沒學好辯證歷史這門功課,歷史證明他這門課實實在在的是掛科了,當然他其他課程不是優秀得一塌糊涂,就是糟糕得一塌糊涂,絕對是個偏科尖子生。

    李曜一直認為秦朝和隋朝都是很偉大的,其偉大之處,就是大量打破了舊制度,創立了很多新制度,這讓中國又完成了一次蛻變。所以說秦朝也好,隋朝也罷,它們雖然短命,但對中國來說意義重大。單說隋朝,由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北方長期各民族混居,這客觀上是給中國輸入了新鮮血液,北方的蠻族文化與傳統的中原文化大規模交融,使得重新統一的中國有了改革的沃土,隋朝的各種改革沒必要細說,關鍵就是隋朝用各種新制度為中國重新建立起一個平衡的社會,當然,在改革中產生的火花,楊廣顯然沒有控制好,安全生產做得不夠到位,結果產生了爆炸,把偌大一個隋朝自己給葬送了,大唐則和當年的大漢一樣坐享了前朝豐碩的改革成果。

    自東漢以來,中國實際上由于失去了平衡而四分五裂,重新回歸平衡本來應該在晉朝時期完成,但司馬家族的無能導致這個動作又延后了數百年。隋朝的改革非常全面,不多說,以門閥制度和科舉制度,就知道隋文帝、隋煬帝是想怎樣將中國復歸平衡。

    當時高潁和蘇威并稱“開皇明相”,這兩位配合得也很默契,不比后來貞觀時的“房謀杜斷”來得差半點:高潁負責擬定改革政策,蘇威負責維護實施,而且這位同學頗有后世魏征膽大直言的風格,敢攔著怒氣沖天想要持刀殺人的楊堅。

    高潁改革的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對政府職能進行了大改革,建立“五省六部”制度,也就是讓政府職能部門更加專業化,另外也有利于分權制衡,不讓權力過于集中。這個機構改革顯然很合理,因此一直沿用到清朝。另一項改革是地方行政,西周建立了分封制,秦漢時改為郡縣制,經過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混亂,地方管理制度也混亂不堪,官僚隊伍也很臃腫,到了“十羊九牧”的地步,高潁就來了一次大瘦身,把三級的州郡縣改為州縣兩級(后改為郡縣兩級,其實一回事)。另外,把地方官的各級任命權全部收歸中央,這樣就大大削弱了地方官擴展自己的勢力,并且,為了防止地方勢力坐大,隋朝改革還規定必須“異地為官”,任何一個官員也不能兩度擔任同一個地方的官員,任期也調整到只有三四年,后來又規定官員上任不能帶父母或者十五歲以上的兒子。進京述職的規定也是這時候開始正式實行的,被稱為“朝集使”。而經濟上隋朝實行了“均田法”,均田這個東西,一貫是這是帶有農業文明理想主義色彩的田畝制度,隋朝這個改革,雖然也因為過于理想化而實行起來沒有到位,但怎么說也總以前要好得太多太多,最起碼基本保證了人人有田,在農耕文明時代,這就真的是很不錯了。徭役方面也實行租庸制度,這樣農民的負擔也輕了不少。

    隋朝的這些改革其實收效明顯,《隋書》里把描寫盛世的詞匯都給用上了:“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宴如也?!?/br>
    此前漢武帝的專制產生的另一個社會毛病就是門閥制度,當然當時這還不是一種制度,只是一種現象,但根源卻是在漢武帝這里。漢武帝推崇儒學,于是政客官吏們紛紛改弦更張,拋棄以往的黃老哲學和其他各種學說,開始研究儒家經書,學問大的就開始開業授課,在官場里開業授課是什么后果,小學生也懂,于是乎,門徒慢慢就成了派系,到了劉秀的那個時期,這位同學趁亂當上了皇帝,于是廣加封賞,出現一批新政客。這時候門閥就漸漸成了社會的主流,到了曹魏時期,就已經設計出了九品中正制度,這個才算是門閥制度的正式確立。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倒是和歐洲的貴族人才選拔制度比較相近,只是有個門檻,就是出身一定要是世族。于是,世族占據了所有的官吏位置,而低層的人就根本沒有了多少上升的渠道,除非你有特別的功績,比如戰功什么的,但這樣的機會也很難得,因為別說將軍級別,就是中層軍官也都是世族子弟。像太原王氏,為什么傳承千年,也就是沾了這種制度的光,再加上這些世家壟斷了讀書權利,人才自然也就出得多——教育歧視啊。

    然而世族成為主流對皇帝來說卻不是什么好事,因為對統治者來說,任何勢力過大都不是好事,皇帝其實是個勢單力薄的角色,“孤家寡人”??!他主要是通過平衡各種勢力來取得優勢,這就需要高超的cao控能力,所以說皇帝也不是誰想干都能干好的。世族勢力太大,皇帝自己也就難免受其影響,這對皇帝來說是個巨大的壓力,因此到了隋朝,天家楊家就要想辦法改變這種世族力量過大的局面,怎樣改呢?那無非就是打破門閥制度,換一種新的人才選拔機制,從底層引入一股新的力量上來,用來平衡世族勢力,所以說科舉制度實際上并不完全符合世族的利益,甚至可以說是世族的對立力量。士族顯然對于楊家沒有好感,后來楊廣并不擔心“盜賊”,而老懷疑自己的大臣,根源其實也就在這兒。

    每一種制度的確立都是為了解決舊體制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顯然又會產生新的問題,不過歷史也就是這樣前進的??婆e制度的正式確立,產生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此后漸漸形成了一個文官社會,武官的地位只有在戰爭期間才超越文官,大多數時候文官是政治和官僚隊伍的主流,國家大政方針主要是文官決定的,社會風氣也漸趨陰柔,戰國時的尚武精神基本上銷聲匿跡。因此,后來的中國在文化上越來越高深,但在武略方面就常常讓人扼腕嘆息了,大多數情況下是開國的時候還能打點硬仗,等過個幾十年,基本上戰斗力就……“糟了個大糕”。不過,中國文化的所謂高深,也不是向高級階段邁進,而是陷入了一個死胡同,一直在倒退,此處暫且不表(今后李曜地位到了再說)。

    當然如果說顯而易見的問題,那么隋朝和秦朝都有一個致命錯誤,就是不應該頻繁地發動戰爭、開建大工程,遠征高麗、擴建東都、開鑿御道、修造運河,這些都和秦始皇征南蠻、修長城、建阿房宮一樣,鬧得民怨沸騰。雖然楊廣做的這些工程,實際價值遠大于后世李曜看習慣了的那無數個政績工程,很多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是造福子孫的大實事,但問題是他嚴重透支一代人的幸福去為子孫后代造福,那個年代的人恐怕不如后世的文化水平和思想素養,因此結果必然是適得其反。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