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節
定難軍士兵的裝備,規定凡屬“正軍”,配給正軍每人給馬、駝各一,如倒斃需賠償,稱為“長生馬駝”;軍使以上:配給帳1幅,馬1副,箭500枝、馬1匹,駱駝5匹。此外,還發給“旗、鼓、槍、劍、棍、棓(同棒)、粆袋(炒米、干糧之類)、披氈、渾脫(水上交通工具)、背索、鍬、钁(同镢jué,刨土工具)、斤、斧、箭牌,鐵爪籬等兵器和軍需品;旅帥以下:無旗鼓,每人駱駝1匹,箭300支,兵3人。無帳幕,住在用木架支撐覆蓋著毛織物的“幕梁”之中。一般士兵規定3人住一“幕梁”。定難軍的習慣是,參戰兵員除由節帥府發給很少的軍事裝備外,作戰時一律自帶糧餉。 正是因為李曜知道定難軍作戰是自帶糧餉,所以他很清楚這樣的軍隊有一個極大的弱點,就是持續作戰能力很差。由于正兵要攜帶作戰軍械,所以無法攜帶糧餉,糧餉都是又“負擔”——也就是唐軍的輔兵——來負責,這樣一來,一個人要帶兩個人的糧食,那能帶得多少?縱然他們定難軍有一個運輸優勢,那就是有駱駝可用,但是駱駝雖然負重量大,又極能吃苦耐勞,但問題卻也很是不少,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速度。所謂兵貴神速,駱駝負重之后,是不用指望它狂奔跟上駿馬的,但是由于糧食都在駱駝身上,正兵無法遠離駱駝去單獨作戰,這就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擊破敵軍之后的追擊,都要冒不少風險。 李曜準備的破敵之法,其實就是堅守神木寨,一邊以守城器械為其“放血”,一邊耗費其糧草,估計待其傷亡較大而軍中無法救治,其糧秣又已經不多之時,拓跋氏必然會準備退卻,而此時李曜就揀選精兵強將,突然殺出城外,擊破正兵,然后不管,反而全力殺傷其輔兵,尤其是要擄獲其駱駝、糧草、各種物資,只要得計,其正兵身無三日糧,如何回得去銀州?到頭來也只有崩潰一途。 拓跋氏這一萬抄大軍,正兵一萬,“負擔”一萬,全軍共計兩萬,再有駱駝、馱馬等牲畜,行軍速度自然被拖得甚慢。 這時正在一處山澗便歇腳,“負擔”們埋鍋造飯,正兵們解開甲胄放松身體,此次出征的行軍主將拓跋思恩卻在帳中發脾氣。 此人身材適中,也不壯碩,卻很精悍,此時他正一臉怒氣喝罵:“一日行軍才三十里,什么時候能到府谷!這是去打仗還是去狎妓?我看你們去狎妓倒是比這塊得多了!” 帳中領兵將領面色不豫,其中一人反駁道:“拓跋五郎,你若是著急,盡可以不要負擔,自行單槍匹馬去找折宗本那老兒,看他愿不愿意跟你單挑,以決定府谷歸屬。左右某等都是凡夫俗子,比不得你們拓跋家喝風拉煙的圣人,只好為你在后面搖旗吶喊,聊以助威罷了?!?/br> 拓跋思恩聞言大怒,喝道:“野利山門!你是什么身份,膽敢這樣與某說話!” 野利山門毫不畏懼,哂然一笑:“是啊,是啊,現在你都不是拓跋五郎了,身份自然不同一般,是不是要我們改口叫你李五郎,你才高興了,???國姓公?” 拓跋思恩勃然變色:“野利山門,國姓乃陛下所賜,你這番話可是在暗指陛下不公,沒有也給你一個國姓?哼,我拓跋氏為黨項八族崛起,花費何等心血,當日長安之戰,你等各族推三阻四,不知某大兄高瞻遠矚之深意,如今看看,卻是誰對誰錯?而大兄又是如何對待你們?難道那大戰之后的好處,就只有我們拓跋家享受了?你們現在能有這許多女人、奴仆,還不都是我拓跋家苦戰得來,轉賜予你們的?皇帝賜我家國姓,那是對我拓跋家勤王之功的犒賞!某便是李思恩,便是李五郎,那又如何?你有本事,你怎不去自己打出一個國姓公、國姓郎來!整日呱噪,羞也不羞?” “拓跋思恩,別說得這般洋洋自得,你口口聲聲長安之戰,某倒想問問你,長安之戰你去了嗎?你若是拓跋思忠,某絕不多說半句,可你不是,你一個連五千人之戰都沒有指揮過的小字號,也敢與某論理?當日拓跋思忠在時,軍中幾無敵手,卻也不敢這般對某說話,你別以為拓跋思恭護著你,你就百無禁忌,某今日便把話撂在這,你拓跋思恩無論能力還是名望,都遠不如你兄長拓跋思恩,某等奉命前來受你調度不假,卻不是來給你拓跋思恩當奴隸來了,收了你那套對待奴隸的把戲,咱們還能和和氣氣打完這一仗,各分一筆‘擒生’了事。你若是再這般張揚跋扈,不把我等放在眼中,別怪我野利山門帶著人回去,跟你慢慢磨蘑菇?!?/br> 拓跋思恩心中大恨,卻也知道這野利山門說得到做得到,此人乃是野利氏第一勇士,脾氣暴躁,但武力確實驚人,在黨項羌這等崇尚力量的游牧民中,族中地位僅次于族長和某些德高望重的長老祭師,他威脅說把兵帶回去,那也是說得到做得到的。而一旦發生此事,則拓跋家若要維持權威,就必須按照黨項規矩,出兵討伐野利氏, 拓跋氏討伐野利氏,拓跋思恩絕不擔心打不過,問題是野利氏也是大部落,一場黨項內戰打下來,拓跋氏損失必然不小,到時候一旦引起其他部落的覬覦,生出什么變亂來,那么拓跋氏就連定難軍這夏綏之地還是不是能站穩,都不好說了。而且大哥這幾年一直堅持休養生息,只求慢慢壯大實力,又怎么肯在此時跟野利氏發生一場戰爭?須知野利氏也是黨項羌人,拓跋思恭一直把野利氏當作可以籠絡的盟友,畢竟大家同本同源,總比漢人靠得??! 拓跋思恩強忍怒火,壓住氣道:“某只不過說行軍速度太慢而已,野利兄何必這般斤斤計較?莫非野利兄自覺行進過慢,某說的是你?” 他本是壓住怒氣說話,可惜言語之中依舊充滿了火藥味,呃……唐朝的話,算是烽煙味好了。 果然野利山門不僅沒有感受到他不愿事情鬧大的誠意,反而臉色一寒,森然道:“某走路慢不慢不好說,但刀子……一向不慢!” 此言一出,眾人都是一驚。 拓跋思恩勃然大怒,立刻翻臉,怒喝一聲:“來人!” 這是拓跋思恩的中軍大帳,他一聲一喊,自然其牙兵親衛一下子涌了進來,野利山門昂然站起,右手握住刀柄而不立即拔出,只是目光冷冷掃過一眾親衛。他是野利氏頭號勇士,早已威名在外,這些親衛一時沒得拓跋思恩嚴令,自然沒有誰會愿意沖上去打頭陣。 其余將領一見不妙,連忙上前拉住拓跋思恩和野利山門二人全力勸解。 第090章 神木定計 出征府谷的定難軍吵成一團之時,李曜帶著自己只有五百二十人的飛騰軍到達了神木寨中。神木寨雖只是之為寨,但李曜覺得其實叫做神木堡可能更為合適。 此寨地形與府谷地形十分相似,都是臨河山城,一樣三面環山,背靠江河,只有一點是正好相反,那就是府谷是以環山之面面對西方,而神木寨西方則是窟野河,山在北、東、南面。 這個地形,對于防備從西面而來的拓跋氏軍隊而言,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如果拓跋氏直接渡河來攻,那么窟野河就成了神木寨最寬、最深的護城河,李曜以自己所帶來的器械估計,一旦拓跋氏選擇這一方式,自己將能給其造成巨大傷亡。 但是壞處也是明顯的,那就是拓跋氏可以在神木寨的上游或者下游渡河,然后圍困神木寨。雖然看起來,即便如此也只是與府谷面臨的情況一樣,但其實不然。府谷如果被包圍,其聯系河東的一面乃是黃河,拓跋氏絕無能力封鎖黃河,府谷與河東的聯系不可能被拓跋氏中斷。而神木寨一旦被圍,卻就失去了跟府谷的聯系,更別說河東。雖然也可以選擇從窟野河方向派人繞道,但這樣一來浪費的時間就很多了,嚴重影響兩地兩軍之間情報互通的速度。 但神木寨位置緊要,不可能放棄,其南衛關中,北屏河套,左扼晉陽之險,右持靈夏之沖,得神木等于得府谷一半,實際上擁有沿河五鎮的李克用絕不會放棄這一地區,讓拓跋思恭有了東進北上的橋頭堡。 李曜帶領飛騰軍到達神木之前,早就在折宗本和折嗣倫處知道神木如今有兩員旅帥,一名折嗣禮,一名折原平。他二人雖說只是旅帥,但因為沿河五鎮得到朝廷授予的官職有限,而地方對兵力的需求又比較大,所以有不少軍隊都有超編現象,他二人麾下的軍隊就是如此。 其中折嗣禮是折宗本的侄兒,折嗣禮的堂弟,乃為騎將,麾下有騎兵兩百人。折原平為步將,折氏族人,麾下有步兵三百人。另外在神木寨,有精壯勞力六七百人,算起來這批人應該看錯折氏軍隊的輔兵,只是折氏缺錢,所以不為其發放薪酬,當然他們平時承擔的任務也比別處輔兵要低,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在神木寨有自己的營生,打短工的、賣雜貨的、擺小吃攤的……應有盡有,李曜估計這批人大概也就只能干點輔兵的伙計,倒時候守城,也頂多給他們點搬運石木的事做,而不像過去大唐強盛之時,輔兵隨時可以轉成正兵那般。 李曜對折家的兵馬雖然有臨時管轄之權,但這與自己麾下的軍隊差別畢竟很大,因此他到神木寨之后,首先是里里外外查看了地形地貌、寨壘設施、火油檑石等物資的庫存,然后就跟折嗣倫、折原平做了一番“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這才召集眾將議事。 神木寨的議事廳中,李曜高坐主位,身邊兩側是李嗣恩與史建瑭,再下首則是自己帶來的憨娃兒、阿悉結咄爾、處木昆克失畢、張光遠和劉河安,以及折嗣倫、折原平二人。 雖然雙方手中掌握的兵力相差不大,但從人數和品銜上來看,李曜處于絕對的優勢之中,不過這不是開后世那些需要舉手表決的會議,因此也沒什么別的作用。原本李曜在召開這次議事之前,是準備只讓李嗣恩與史建瑭隨自己出席,而其余五位旅帥都去各自安排部隊駐扎和觀察地形,但李嗣恩覺得對方折家二將既然也只是旅帥級別,自己三人召他二人議事,就或多或少會有些以上壓下的意味,頗為不妥。 李曜想想,覺得這話也不無道理,后世有句名言:“細節決定成敗”,雖然自己心中全無此念,但也不能不察,以免讓人誤會,于是采納了李嗣恩的建議。 史建瑭最近加入飛騰軍以來的這段時間,表現得中規中矩,李曜的感覺是,此人比較沉默,但他不知道史建瑭的沉默寡言是如李嗣源一般天性如此,還是因為出任了都虞候一職,掌握軍中綱紀,因而特意規范自律,平時以嚴肅之面示人。不過如果是后者,李曜覺得倒也不是那么必要,不一定掌握軍紀的就一定得是黑臉,帶兵之道,在于賞罰分明,軍紀官也不是只管罰不管賞嘛,九兄李嗣昭原先在黑鴉軍也是都虞候,一樣掌握軍中綱紀,他就并非每天黑著一張臉,見了誰都像人家欠他一大筆錢不還似的,反倒是與軍中上下關系都頗為融洽,然而他厲害之處卻是一旦他沉下臉來,軍中上下也會立即為之一肅?,F在回過頭想想,李嗣昭在原先歷史中能夠接任蕃漢馬步總管這一軍中第一要職,以及衙內都指揮使這個在其他藩鎮幾乎只授予節帥接班人的敏感職務,恐怕除了他作戰能力出眾之外,這種人際協調能力也是很大一個因素。 李曜心道:“人緣很重要??!哥還得向益光看齊,這人治社會里頭,要是沒有人緣,還能混個什么?” “諸位!”李曜開口道:“此番拓跋氏來攻府谷,賊勢洶洶,折公向大王請援,大王深以府谷形勢為憂,特遣某領飛騰軍前來援助。今奉折公號令,前來神木寨駐守,并主神木諸軍事,一應戰和行止,由某決斷。若事有不諧,亦由某向大王、折公請罪!諸位之中,若有人對此心存異議,請即指出,錯過此時,再拒某將令,那便只有軍法相待了?!?/br> 這就是李曜與這個時代人不同的地方,他是后世人的思想習慣,凡事先小人后君子,一切說清楚了,約法三章,然后實行。不搞什么“事有成例”,賭大家心知肚明。因為心知肚明雖然未必是假,但是中國人歷來喜歡揣著明白裝糊涂,這種軍令誰屬的問題,李曜認為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必須先說清楚。 他自己飛騰軍的諸將自然毫無疑問,這話無疑是說給折嗣禮和折原平聽的,但這話聽起來雖然有些令人不喜,但他說的一切畢竟都是事實,折嗣禮與折原平也不好說什么多話,何況昨日已有折家傳令兵從府谷快馬趕來,為他二人送上了密令,密令中自然對他二人提出了必須服從李曜指揮的要求,二人因此也會多給李曜幾分面子。 李曜等了一下,見無人說話,這才微微點頭,說道:“好,既然沒有,那么現在就進入議事了。嗣禮兄,你為騎將,必掌斥候,就請你為某等先說一說如今拓跋家定難軍與某等各軍之形勢?!?/br> 折嗣禮坐直抱拳,道:“是,李軍使?!彼⑽⒁活D,說道:“前番拓跋氏前來,全軍約莫五千人,到達神木之前,已然分兵搶掠四周各處小村小鎮,神木以西,此時已經丟失,如今府谷沿河五鎮,實際在手的只有三鎮,即府谷、神木和金水,但金水方圓更小,是以此戰之關鍵便在府谷與我神木寨?!?/br> 李曜微微點頭,折嗣倫便繼續道:“若將拓跋氏先前所來之軍與此次新出之軍算作一起,則拓跋思謙可為前軍,拓跋思恩乃為后軍。如今拓跋思謙前軍攻略四周之后,派人查探神木寨,而后便在神木西北一處海子(湖)按兵不動,現在看來,只怕就是等拓跋思恩的援軍?!?/br> 李曜問道:“那么,拓跋思恩所領人馬,如今所在何處?” 折嗣禮道:“據某派出的遠探回報,拓跋思恩如今正往神木趕來,不過他軍中帶了一萬輔兵,又有馱馬、駱駝等,行進速度甚慢,一日不過三十余里路,這樣的話,至少還需三天,才能出現在我神木寨前?!?/br> 李曜又問:“軍中組成如何,可都是拓跋氏之兵?” 折嗣禮微微驚訝,對李曜的態度變得更恭敬了些,道:“李軍使所問,某已詳查,此番定難軍東來之兵,并非全是拓跋氏之兵。其中除拓跋氏外,野利氏等三家黨項大部落,也都出動了一只軍隊,全軍約莫四五千之眾,幾乎是拓跋氏出兵的一半。另外,拓跋氏本軍之中,也并非全是拓跋氏部落之兵,而有近半漢軍?!?/br> 李曜微微點頭,又問:“拓跋思謙與拓跋思恩二人性格如何,可有什么偏好?” 折嗣禮答道:“拓跋思謙色中餓鬼,拓跋思恩妄尊自大?!?/br> 李曜聽了,點頭微笑道:“如此,破敵有望矣?!?/br> 折嗣禮等人都是一奇,最后還是折嗣禮開口問道:“不知李軍使計將安出?” 李曜微微一笑,淡然道:“趙奢救閼與?!?/br> 原以為大家會恍然大悟,可惜李曜這次失算了,眾將你望我,我望你,都不明白李曜在說什么。只有史建瑭見氣氛古怪,解圍道:“趙奢……想是說戰國時趙國馬服君……”然后,他也就說不下去了,因為趙奢他雖然知道,“救閼與”這一戰,他卻全然不知。 李曜一看,心中自我檢討:“你妹啊,跟王家的人呆久了,忘了賣弄也需要看人來,一不小心就會對牛彈琴,失策,失策!” 但是也沒有辦法,只能趕緊挽救,于是解釋道:“趙奢救閼與,乃是馬服君趙奢指揮的一次著名戰役,其核心思想,便是‘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迷惑其心,攻其不備’?!?/br> 李曜為這批文盲級將領解說道,戰國后期,秦穰侯魏冉為擴大其定陶封地,派客卿灶越韓魏兩國攻占齊國的剛、壽地區。這時,由魏入秦的謀士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攻齊剛、壽是戰略錯誤,因中隔韓、魏,難以固守。他建議采用“遠交近攻”戰略,認為這樣才能使攻占的土地盡為秦有。他又認為地處中原的韓、魏系天下樞紐,欲兼并天下,應先用兵韓、魏以“斷山東之脊”(《戰國策·魏策四》)。秦昭襄王很欣賞范雎的見解,任其為客卿,讓他參與軍事謀劃。但北方強趙的存在,使秦對兼并韓、魏有所顧忌,于是尋機打擊趙國。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81年),秦攻取趙地三城后,趙以公子部為質于秦,并與秦簽訂以焦、魏、牛狐交換三城的協議。后來,趙國又反悔。秦昭襄王四十六年,秦昭襄王以趙不履行協議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 閼與原為韓地,后屬趙,是趙國的邊境重鎮,也是趙國的西南門戶。它東靠太行山,西向晉中平原,戰略地位十分顯要。秦軍之所以攻打閼與,是想以此地作為進攻趙國的前哨陣地。若閼與被占,則趙國的西部大門洞開,秦軍就可以長驅直入,對趙國威脅極大。 趙惠文王聽說閼與被圍,立即召集幾個將軍商討對策。他首先問能征善戰、長于謀略的廉頗:“大將軍有何計策可解閼與之圍?”廉頗回答說:“閼與距邯鄲很遠,而且路途崎嶇險阻,實在無法救援?!睂伊鸸Φ膶④姌烦艘舱J為閼與道險不可救。 最后,趙惠文王又問趙奢,趙奢果斷地說:“閼與地處邊塞,道路險阻,正如前面兩位將軍所言。但正因為這樣,秦、趙就像兩只在洞xue中相斗的老鼠一樣,哪一只勇敢就會取得勝利?!边@一番獨到的分析,得到了趙王的贊許。于是,趙王命趙奢率兵解閼與之圍?!蔼M路相逢勇者勝”,事實證明趙奢的軍事思想確實高人一籌。 趙奢率軍西行迎戰秦軍,在距離邯鄲城西僅三十里的地方就安營扎寨,不再前進了。并且宣布:“如果有人在作戰問題上有異議,格殺勿論!”將士們對此都感到迷惑不解,覺得自己的軍隊即使日夜兼程,恐怕也解救不了閼與之圍,為什么剛出城三十里裹足不前了呢?何況行軍打仗,應該集思廣益,主帥為什么不許部下提任何作戰意見呢?然而,將士們哪里知道,趙奢這樣做,正是為了迷惑秦軍并使其失去警戒。 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已經作了防止趙軍出兵救援的準備。他們派一支部隊向東直插武安,與圍困閼與的主力成犄角之勢,以牽制趙軍的行動。秦軍在武安城西cao練,人喊馬嘶,戰鼓咚咚,連武安城內屋上的磚瓦也被震得顫動了。趙軍將士們見秦軍如此猖狂,都十分憤怒。一名負責偵察敵情的軍侯忍耐不住,不顧軍令,建議趙奢發兵解武安之危。趙奢立即下令,將那個軍官斬首示眾。從此,再無人敢議論軍情了。趙奢命令全軍修筑營寨,深溝高壘,做出長期固守、怯敵畏戰的假象,以麻痹秦軍。就這樣,趙奢按兵不動長達二十八天之久。 一開始,秦軍主帥胡陽得知趙國出兵救援閼與的消息,行動十分謹慎。以后發現趙軍不再前進,還在修筑堡壘,就逐漸地不大在意了。不過,胡陽仍為不明趙軍的真實意圖而疑慮重重,就派出間諜潛入趙軍駐地探聽虛實。趙奢明知來人是秦國jian細,卻佯裝不知,還以美酒佳肴招待他們,讓他們觀看新增的堡壘,顯示趙軍固守不前的意向,隨后又讓他們隨意離去。間諜返回秦營,向胡陽報告了耳聞目睹的一切。胡陽聽后大喜,認為趙軍怯陣,不敢迎戰秦軍。于是,秦軍放松了警惕。 趙奢見秦軍果然中了他的麻痹縱敵之計,立即發動進攻。他命令全軍日夜兼程,偃旗息鼓,僅用了兩天一夜的時間,就突然逼近了閼與陣地。在距離閼與五十里的地方,他命令部隊占據有利地形,筑好工事,特別命令弓箭手選好地勢,以便隨時攻擊敵軍。這時有一名叫許歷的軍士,要求進見趙奢。趙奢一改以前的態度,命令他進來。許歷說:“我軍迅速逼近秦軍,這出乎秦軍的意料。但秦軍來勢兇猛,我方必須集中兵力,搶占有利地形,嚴陣以待。否則會有閃失,望將軍三思?!壁w奢讓他繼續說出具體的作戰方案。許歷有些猶豫,說:“說了要被殺頭的”,趙奢立即表示:“那是在邯鄲附近發布的命令,現在到了閼與前線,以前的軍令當然作廢了?!痹S歷這才接著說:“我軍應搶先占領閼與附近的北山,居高臨下,一鼓作氣就可以擊敗秦軍?!?/br> 趙奢聽后十分高興,采納了他的建議,命令一萬名精兵,迅速占領北山,構筑工事,嚴陣以待。胡陽聽說趙軍突然趕到前線,驚慌萬分,命令秦軍晝夜不停地趕往戰場。秦軍到達前線后,才發現有利地形已被趙軍占領。胡陽看到北山地勢險要,便命令秦軍拼命爭奪。然而秦軍長途跋涉,人困馬乏,趙軍卻以逸待勞,早有準備。秦軍雖幾經爭戰,但還是失敗了,只能在山下列陣。 正當秦軍無計可施之際,趙奢下令趙軍兵分兩路,向全軍發起猛烈進攻。在前后夾攻下,秦軍全線崩潰,大敗而逃。趙軍大勝,凱旋而歸,閼與之圍遂解。 “……是以此次戰役,趙奢隱蔽作戰企圖,麻痹敵人,促其驕傲輕敵,爾后出其不意,突然發動攻擊,以及搶先占領要地,使己方處于有利地位的作戰思想,乃是趙軍獲勝的主要原因。從閼與之戰中‘告之不被,示之不能’、‘能為敵司命’、‘反客為主’、‘居高臨下’等戰略戰術來看,他顯然熟讀而且精通《孫子》、《孫臏》等。爾等為將,須有長遠志向,誰可知諸位之中,來日便不會有人指揮千軍萬馬?這些兵書,雖不可死讀,但也不可不讀?!?/br> 眾人聽罷,皆言李軍使高論,于是就此定計。 第091章 釣魚軍使 神木寨乃是臨河山城,河風陣陣,吹散了三分暑氣。知了仍時不時齊唱夏曲,聽來卻也沒了別處那種悶熱之中的煩躁。 神木寨隊正以上軍官都已接到新的命令,紛紛行動起來。這次的命令五花八門,但都頗為古怪。 譬如城寨各處塔樓上的人手毫無理由地被減掉了七成,而換上去的人里頭,老弱之輩占了大半,每個塔樓上僅有一名精干青壯。 又譬如原先的探馬都是折嗣禮麾下的騎兵擔任,現在卻是折家兵和河東飛騰軍一齊探哨,一名折家騎兵探馬帶著兩名飛騰軍探馬在周圍到處亂跑,每天回寨子里都是風塵仆仆,馬匹累得只比脫力好一點。 再譬如城寨外面忽然來了一批亂民,是從西面被拓跋氏占領的一些村子逃難來的。原本這樣的情況下,其中精壯之輩都要被集中起來,一是避免有敵軍探子,二是免得他們鬧事,三是可以用來做工,然而這次神木寨的主將李存曜似乎是個愣頭青,而且是個濫發善心的愣頭青:他一聽有難民,二話不說就叫他們通通進寨,不僅免費給吃給喝,而且也不禁止他們到處亂走,甚至還可以隨意進出城寨,簡直是牛欄里關貓,全無半點限制。 整個這一系列變化,讓許多下面的折家兵垂頭喪氣,不少人紛紛議論,說本來咱們五百兵,沒準還能守住神木寨,或者至少也能守上三個月,結果來了這位李軍使,帶是帶來了五百兵,可只怕反而三天都守不住了。 有人消息靈通,當時就說了:“人家李軍使靠山大啊,有什么辦法?人家是并帥大王之螟蛉,河東衙內之一,又跟‘太原王’交從甚密,據說還是個文壇新秀,而且傲骨錚錚連皇帝老兒都敢在詩里編排不是,這樣一個人來了,折老子也沒辦法,讓他來這里,估摸著也是眼不見心不煩吧?!?/br> 這人說的折老子,乃是指折宗本,當然此老子非彼老子,用法類似范仲淹被西夏人稱為‘小范老子’那個意思,老子就是父親,這是一句尊稱。 這位消息靈通人士如此一說,大伙兒立刻更加不滿了,當時就有人說:“這么說來,俺們神木寨就算送給拓跋家那些犬彘之輩了?憑什么?神木寨二折都是能干之人,為啥不能從他們里面選一個主將?” 那位消息靈通人士一臉鄙視:“俺說你怎么就腦子這么不開竅呢?神木寨就這么點兵,原先只有五百人,你們也說最多能守三個月,那么守完三個月怎么樣了?丟了唄!既然遲早是要丟,誰丟的,那就有講究嘍!” 眾人奇道:“有什么講究?” 消息靈通人士哈哈一笑:“這你們都不知道?咱們折老子在府谷,那是一方雄霸,可是在河東李并帥眼里,折老子排得上號嗎?李并帥威震天下,去年才敗朝廷天兵五十萬,今年又剛剛滅了赫連鐸,占了云州城,若是這種興頭上聽到折老子的人丟了神木寨,你們想,他怒不怒?” 眾人連連點頭:“那是肯定怒了,這還用說?” “正是如此!你們想,李并帥一怒,折老子豈不是糟糕之極?那可是皇帝老子都招惹不起的人吶?!毕㈧`通人士長嘆一聲道。 眾人大驚失色,紛紛問道:“若是如此,果然糟糕之極,然則又能如何?李并帥派來這位李軍使,天生就是個幫倒忙的主??!折老子這次豈非在劫難逃?那卻如何是好?換了別人來俺們府谷,可不定是個像折老子這般樣的好人了!” 消息靈通人士就差一搖羽扇就是活生生一個諸葛武侯了,當下淡然擺手,胸有成竹地道:“無妨,無妨!折老子何許人也,這般道理,某都看出來了,他豈會看不出來?這不是,就把這位李軍使打發到這神木寨來了嗎?” 眾人又不解了,奇道:“這又是何故?他來神木寨,神木寨豈非必丟無疑,而且丟得更快?” 那消息靈通人士哈哈一笑:“正是如此,正是要他丟!”他高深莫測地壓低聲音,引得周圍人立刻噤聲,豎起耳朵來,生怕錯過一個字,這才神秘兮兮地道:“神木寨主將若不是他,一旦丟失,折老子必然遭殃,這是毫無疑問的了。然則若是神木寨的主將是他李存曜李軍使,那么就算丟掉神木寨,并帥也不好發火,畢竟是他兒子么……當然,某所言不會發火,是不會對折老子發火,但是前方吃了敗仗,所向無敵的李并帥這火還是得發的,那就唯有發到拓跋家頭上了。于是,十有八九,李并帥就要出大兵,橫掃河套,打拓跋氏一個永世不得翻身!折老子讓這位李軍使來俺們神木寨,可不就是打得這樣一個一箭雙雕、兩全其美的主意?” 眾人聽完,震撼非常,紛紛贊道:“折老子果然那個什么……老,老謀深算,對對對,老謀深算!這樣的法子,也就是折老子想得出來!看來這個李軍使,倒也不是半點用處都沒有嘛!” 那位年紀輕輕,又長得格外討人喜歡的消息靈通人士笑呵呵地點頭道:“不錯不錯,就算是廢物點心,也還能廢物利用一番,正是天下無不可用之人,唯有不會用人之人,便是這個道理了?!?/br> 眾人見他言談舉止氣度非凡,看似頗有學問,不禁好奇,就有人問道:“不知閣下高就何處,怎會知曉這許多辛秘?” 年輕帥氣的消息靈通人士臉色一變,看看天色,驚呼一聲:“糟糕,某要去中軍大帳整理文書去了!各位,告辭,告辭!”說罷,匆匆拉著身邊一位彪形大漢——呃,彪形小漢——立刻就走。 等他走遠,眾人這才反應過來。 “原來是中軍幕僚,掌管文書的先生,難怪有這般見識,知曉許多事情了?!?/br> “是啊是啊,只有這些先生,那腦袋里才能轉這么多的彎彎道道,俺們這些刨土挖泥的,哪里想得到這許多?” “你們說,既然這神木寨遲早要丟,俺們是不是去別處躲一躲?” “這個……好是好,可家里的東西怎么辦?” “都什么時候了,你還惦記那點破銅爛鐵,俺可是聽說,那拓跋氏抓了別處的人口,都是當作奴隸分給他們各家頭人的,你這會兒不走,到時候別說那些破銅爛鐵,就算身上的衣服,甚至女人孩子,都要成別人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