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裝好,隨孤快馬進京,為皇兄慶賀?!?/br> “是!” 第二百三十四章 大結局 永樂十年七月,趙王朱高燧抵達南京。 同年次月,于奉天殿行立皇太子大典。 漢王朱高煦正位東宮,成為大明開國以來,洪武帝長子朱標之后,得天子冊封,朝廷承認的第二位“皇太子”。 建文帝朱允炆? 永樂帝當前,誰敢提起這位,絕對是不要命了。被打成矯詔登位,皇家史料上自然不會有關于“皇太孫”的正名記載。 歷史永遠是由勝利者書寫而成,千載不變。 皇太子冊曰:“朕承皇考之基緒,尊臨大寶,統御華夷,威臨萬邦,思惟天序之傳,宗祧之重,三王通制天下為家,有道之長為萬世法。朕之嫡次子,有年聰明,仁厚孝德,奉親至上,親為稼軒,有愛民之德。朕平內難,有陷陣之功,上體下仁,小心稽古建儲之典,授以冊寶,命為皇太子,正位東宮?!?/br> 大典之上,禮部同鴻臚寺官設詔案于奉天殿中,中設節冊。奉寶案于詔案之南,東西各依次陳列冊寶彩輿。 禮樂聲起,朱高煦著袞冕,拜于丹陛正中。 九旒冕冠,黑介幘,絳紗袍,皁領褾襈裾,絳紗蔽膝,白襪赤舄。 革帶佩綬,白帶于中,袖擺當風,山川河圖,祥云瑞獸,似于冕袍之上飛騰咆哮。 “拜!” 禮官立于丹陛之下,悠長的調子,似穿透時空,同先秦的祝祭之聲融合,伴著古樂,回蕩在天地之間。 朱高煦身后,平王朱高熾,趙王朱高燧,周王朱橚,寧王朱權等均身著冕服,依序下拜。 “再拜!” 平王世子朱瞻基,寧王世子朱盤烒等,以長幼位序列在親王之后。各親王世子之下,方為郡王宗室。因朱瞻壑年紀尚幼,且未得正式冊封,跪拜的次更在朱瞻基之后。 禮畢,朱高煦退出丹墀內,領諸親王及世子郡王侯于文樓下。 勛貴文武均身著朝服,立于兩側,侯圣旨送達。 沒錯,不是等皇帝,是等圣旨。 此時,朱棣已臨華蓋殿,翰林院捧詔,尚寶司官用寶,訖禮部官捧置于案,執事官行五拜禮,鴻臚寺官為先導,引禮部官員行至文樓前。 禮樂聲再起,候在文樓前的一干人等正身下拜。 這一次,三等以上勛貴都要一同行禮。 立在隊伍中,入目一片的大紅,孟清和額頭觸地,耳際嗡鳴。行動間,意識竟有些恍惚。 一瞬間,意識仿若脫離軀體,漂浮在半空中,俯視眾生相。 悠揚樂聲,肅然氛圍。 莊重,卻不凝滯。 虔誠,卻不愚昧。 文樓前,似非一場冊封大典,而是一場對天地眾神的祭祀。 黑色大袖,紅色絳紗,玉簪金冠,五彩旒冠。 朝服的色澤,似燃燒的一條火龍。大漢將軍的鎧甲,錦衣衛的頭冠佩刀,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咚! 禮樂聲中,竟有戰鼓回響。 飄忽的思緒驟然落地,心思轉動間,猛然意識到,他正身處歷史洪流之中,見證一個強盛王朝的崛起,揭開一幅歷史畫卷的蒙皮。 一幕幕,一節節,都帶著不同色彩。落在眼中,映入眼底,異常的鮮活。 冊封典禮過半,孟清和已有些暈頭轉向。繁雜冗長的過程,記在腦中的不過一二。不由得佩服兩京禮部官員,能遍查史料定下大典章程,當真是不容易。 文樓叩拜完畢,隊伍再上丹陛,這次,是確確實實去見皇帝。 孟清和袖手慢行,膝蓋一陣陣酸麻,不用看,一定青了。 天沒亮就在宮門前罰站,走進宮門,除了拜就是跪,石磚地面,連個墊子都沒有,不青才怪。 想想朱高煦跪的地方,孟伯爺又平衡了。 單陛正中,沒記錯,那里可有龍紋。此刻的朱高煦,定然比他“舒爽”百倍千倍。 “精神轉移法”十分有效。漸漸的,孟清和的腳步變得輕快。一旁的平江伯看得奇怪,剛剛還一步一跌,現下怎么這么精神? 眾人行到華蓋殿,朱高煦再行禮。 腰背雖還挺直,步伐也相當瀟灑,可事實上,朱高煦著實有些撐不住了。 若非知道大典中容不得半點差錯,朱高煦早揪住禮部尚書的官府領口,各種咆哮掄飛。 孤和你有仇嗎?!???! 三拜硬要改成五拜。一個地方拜完,緊接著又拜!敢情疼的不是你的膝蓋?! 禮部尚書也冤,這是皇帝要求,他能怎么著? 唯一感到滿意的,大概只有一身袞冕,笑容滿面的永樂大帝。 兒子的抱怨,臣子的委屈? 永樂帝表示,有這事?朕怎么不知道? 沈瑄列在朱能之后,典禮間隙,轉頭看向孟清和所在。孟清和很想給出一個安心的表情,可惜發白的臉色卻沒有任何說服力。 日暮時分,大典終于宣告結束。 皇宮設宴,群臣回家換身衣服,又要匆匆趕回。 撐著一口力氣回到伯府,坐到榻上,孟清和當真不想再動。輕輕捶一下膝蓋,真是要人命了。當初天子登基,也沒像今天這么折騰。 沈瑄換下朝服,尋過來,便見孟清和靠在榻邊,額頭正冒冷汗。 “怎么?”說話間,俯身握住孟清和的腳腕。 “沒事?!?/br> 孟清和下意識縮了一下,不想,溫熱的掌心已覆上右腿膝蓋,立刻冷嘶一聲。 “傷了怎么不說?” “……不重?!泵锨搴蛽u搖頭,“涂些藥膏就好?!?/br> 再難受也必須撐下去。換做平時還罷,封皇太子大典,傳出只言片語,朝中御史言官定不會輕易罷休。 戰斗中的大明言官。這句話,孟清和深有體會。 沈瑄不言,按住孟清和的肩膀,不許他下地。 “十二郎莫動,我來?!?/br> 換朝服,涂藥,出房門,國公爺一手包辦。 走出伯府,眾目睽睽之下,孟清和臉發燒,沈瑄似無所覺,直接抱人上馬,兩騎并行。兩匹馬的韁繩都握在國公爺手中。 “國公爺,這個……” “恩?” 漆黑的眸子掃過來,目光溫柔,孟伯爺卻生生打個冷顫,下意識閉口不言。 國公爺滿意了,若非是在金陵,他會將孟清和抱上自己的馬。 如果真是這樣,孟清和不是一佛升天,也會二佛出世。 一路行來,遇上國公兩人,侯爺五人,伯爵九人,文官武將不計。 面對眾人目光,沈瑄一派泰然,孟清和不自在也沒辦法。反正都這樣了,被看兩眼,應該不會少塊rou…… 好在中途遇上徐增壽和張輔,幾人并行,落在孟清和身上的目光,驟然間少了許多。 皇宴設在奉天殿。 朱棣著明—黃常服,朱高煦仍是一身大紅。 朱高燧站在朱高煦身邊,古銅色的面皮,輪廓更顯剛毅。 同席的朱高熾十分沉默,身形傴僂,行動都需人攙扶,說話斷斷續續,比起年過半百的朱棣,倒更像是個老人。 孟清和收回目光,縱有再多唏噓,終究已是過去。 往日種種,不可追尋。他不是上帝,不敢說自己的選擇一定就是對的。但在當下,朱高煦的確比朱高熾更適合這個位置。 永樂帝需要的,這個王朝需要的,都是一個強有力的繼承人,一個知民間疾苦,有鐵腕的統治者。 酒過三巡,歌舞再起。 朱瞻壑又溜到孟清和身邊,捧著糖水,雙眼閃亮,明顯有所求,“少保?!?/br> 瞅瞅跟在他身邊的黃少監,孟清和了然。令侍宴的宦官送上一副干凈碗筷,兩盤炒菜,“世子用些?!?/br> 朱瞻壑頓時眉開眼笑,“還是少保這里好?!?/br> 孟清和無奈,低聲道:“這樣的話,世子今后還是莫要再講。還有,于下官面前不要再稱‘我’?!?/br> 朱瞻壑眨眨眼,笑容漸漸沉靜。孟清和心有不忍,卻不能松口。 “我……孤知道了?!敝煺佰侄苏?,“少保是為孤好,孤明白?!?/br> 孟清和長出一口氣,說話間又恢復一派溫和。 沈瑄端起酒杯,冷冷掃過對面,明里暗里的探究視線瞬間消失。 為他,十二郎已舍棄太多。他能做的,唯有護著他,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上窮碧落下黃泉,今生今世,再找不出一個人能令他如此。 垂下眼眸,酒杯送到唇邊,清冽酒液入喉,唇角一抹潤澤,殷紅似要滴血。 樂舞生敲響戰鼓,周王獻九倄舞。 孟清和無心觀賞,忙著照料朱瞻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