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張貴心心念念想成為大寧鎮守,不料卻被孟清和截胡,他能對孟清和有好臉色才怪。 孟清和不在乎張貴的態度,不代表張僉事能順利過關。 沒等張貴再開口,朱高燧的鞭子突然毫無預兆的朝他抽了過來。 應該是被老爹抽多了,除了不喜動的朱高熾,朱高煦和朱高燧幾乎鞭子不離手,這也成了朝臣攻訐的把柄,更能襯托出世子的仁厚。 一天到晚鞭子不離手,就算沒動粗,也是十分影響市容,簡直是暴君的寫照! 朱棣不樂意了,這是借著兒子罵老子?還是借著孫子罵爺爺? 要知道,洪武帝可是親自用鞭子抽死過人的! 拿著鞭子就是暴君? 說清楚,到底是怎么個意思?不說清楚,直接請去詔獄喝茶聊天,順便談談人生理想為官哲學。 幾次之后,再沒人敢拿朱高煦和朱高燧手中的鞭子說事,兄弟倆干脆來個奉旨跋扈。在京城里,兩人多少把握著分寸,不惹到頭上,不會隨便找人麻煩。出了京,就再沒那么好說話了。 興寧伯和朱高燧有交情,已被劃入了“兄弟”行列。張貴算個什么東西,敢當面給他臉色瞧? 朱高燧面色陰沉,鞭子直接揮了過去。 白長一對招子,沒眼色用來喘氣?那還不如不長! 不曉得低頭只會看天,自己找抽! 啪! 一聲鞭響,張貴臉上瞬間出現一道血痕。 眾人愕然,誰都沒有想到,朱高燧會突然動手。 京城傳言,世子仁厚,二皇子和三皇子跋扈暴戾,如今來看,所言非虛。 眾人表情落入眼底,朱高燧冷笑一聲,父皇之所以讓他與興寧伯一起來大寧,為的是給朵顏三衛一個震懾。不想那些蒙古人還沒怎么樣,這些人倒蹦跶起來。如果不給他們一個教訓,怕是會認不清東南西北! 朱高燧騎在馬上,一鞭接著一鞭,絲毫沒有停手的跡象。 張貴想躲,四周卻圍著皇子護衛,輕易動不得。 敢反抗?當場砍了他也沒處伸冤。 響鞭聲破開北風,一下下落在張貴的身上,卻更像是抽在眾人的心頭。 三皇子明顯在為興寧伯出頭。 有同張貴交情莫逆的,抱拳向孟清和賠罪,希望孟清和能幫忙說一說情。張貴好歹是大寧都指揮僉事,朝廷命官,被如此對待,著實是里子面子全都丟了個干凈。 “這位如何稱呼?” “下官都指揮司僉事許成?!?/br> “許僉事大可放心,”孟清和笑了笑,十分平易近人,“三皇子只是給張僉事提個醒。且三皇子一向賞罰分明,行事有分寸,軍中上下都知曉?!?/br> 提個醒?行事有分寸? 許成瞳孔微縮,興寧伯孟清和,后軍都督僉事,遠比他想象中的更難對付。 轉頭看向已被朱高燧護衛按住的張貴,許成垂首,不再多言。他提醒過張貴,無奈對方不聽勸說。長期以來的順風順水,讓張貴幾乎忘記了軍中上下尊卑。 加上從南京來的那個人……許成心思微沉,那人言,興寧伯為佞臣,得天子幾分看重,便肆意張揚,得罪了滿朝文臣。此來大寧,多少也是為了避禍。有三皇子同行,也是因其空有紙上談兵之能,真本事卻沒多少。等皇太子議立,他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來人是張貴好友,言辭間多對孟清和不屑一顧。 許成覺得不妥,勸說幾次,張貴仍執迷不悟,認為是孟清和搶了本該屬于他的職位,才上演了今天這一幕。 如今看來,張貴定然是中了別人的計策。下馬威不成,又得罪了三皇子,官位能不能保住都不一定。 許成甚至懷疑,是不是孟清和使的圈套,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若真是孟清和,他不會這么平靜,至少要表現出不滿或是憤怒,才能更加坐實張貴慢待上官的罪名。 終于,朱高燧手中的鞭子停下了,張貴仍跪在地上,久久沒有起身。 “這頓鞭子是給張僉事提個醒,認清自己的身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定要記清楚?!敝旄哽堇浜?,“否則出了事,別說你是世子妃的親戚,連世子也保不住你!” 張貴臉色煞白,鞭痕愈發血紅,更顯得面目猙獰。 孟清和沒心思唱紅臉,唱了也沒用。 動鞭子的是朱高燧,被記恨的絕對是自己。 懷疑的看看朱高燧,莫非早知道這一點,才動起手來毫無壓力? 搖搖頭,怎么說朱高燧也是幫了他,把做了好人好事的青少年想得如此厚黑,當真不應該。 一場下馬威,奠定了孟清和入主大寧的基調。 目睹城外一幕的官員私下相告,別惹興寧伯,也別存任何僥幸心理。興寧伯本人如何暫且不論,三皇子絕世是心狠手辣不好惹的主。 三皇子身后還有今上。 張貴好歹也是個正三品武官,說打就打,說抽鞭子就抽鞭子,打完抽完,連象征性的安慰都沒有一句,是決意要將張貴踩進塵埃。 這么做,難保沒有天子的授意。 想想張貴的背景,再想想之前朝臣議立皇太子卻被天子否決,眾人心里都打起了鼓。 興寧伯得敬著,三皇子要供著。 至于張貴,從今時開始,還是遠著點好。 大寧的消息傳回京師,朱棣冷笑三聲,當著朝臣的面,訓斥世子智識不廣,德業未進,不諳實務,無高皇帝之風。 朱高熾先是面紅耳赤,隨即臉色煞白,強撐著,卻也是搖搖欲墜。 自朱高煦和朱高燧離京,朝中又掀起立皇太子之聲。 三月,朝臣再次上疏,請立皇太子,卻被永樂帝強行壓下。 之后,朱棣看著朱高熾的目光漸漸發生了改變,總是夾雜著一絲冷意,但再沒用鞭子抽他。 官員不解其中深意,贊頌皇帝變得仁厚,更加賣力的想推朱高熾上位。 “皇太子立,則國本穩固。為社稷遠慮,請陛下以嫡長之制,立皇太子?!?/br> 這樣的話越多,朱棣的目光就越冷,否決的措辭便愈發嚴厲。 最后,連徐皇后都把世子叫去,沒有嚴厲訓斥,話中卻帶了不滿之意。 徐皇后說得很明白,你老爹是皇帝,他說你好,你就好。說你不好,別人夸出花來也沒用。朝臣是真心愛戴才捧你?自己有腦袋就好好想想,該分得出親屬遠近。 “常言道,孝道大如天。早年你進京時寫的那份奏疏,你父皇都知道?!毙旎屎罂粗驹诿媲暗膬鹤?,語重心長道,“世子,有些道理,本宮不說你也該明白。別讓你的那些書都白讀了?!?/br> “兒臣遵母后教誨?!?/br> 朱高熾滿臉羞慚,徐皇后也沒有多言。 宮人奉上湯藥,朱高熾親自端起,送到徐皇后面前。 “母后請用藥?!?/br> 徐皇后嘆息一聲,到底心軟了,“高熾,你是陛下的嫡長子,做事要把握分寸,明白嗎?” “是?!?/br> 朱高熾認真點頭,貌似真的受教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公道 孟清和是一等伯,二品都督僉事,身負皇命鎮守大寧。作為大寧城的最高軍事長官,大寧都指揮使司上下,一應政,軍,刑務均要呈報到他面前。 在大寧都指揮使司連軸轉了幾天,饒是習慣了快節奏高效率的孟十二郎也有些撐不住了。 這簡直是把人當牲口用??! 越是品級高,官位高,就越是牲口。 都司衙門前的護衛還能輪值換班,到他身上,一天十二個時辰掰成兩瓣都不夠用。 練兵,找他。 屯田,找他。 戍衛,還找他。 除此之外,城中的治安管理,防火防盜,商業稅收,都要經他過目。 掛著兩個黑眼圈,看著都司經歷送來的厚厚一摞文冊,孟清和很想仰天咆哮,這是人過的日子嗎?!工資只有一點點,休息日一個巴掌都能數得過來,整日里除了加班就是加班,壓榨員工到如此地步,良心何在?絕對的黑心作坊??! 咆哮完了,抹一把臉,罷工?首先要測試一下脖子夠不夠硬。 取締?老朱家的作坊,再黑也沒人敢這么干。 還能怎么辦,只能擦干眼淚,繼續被壓榨。 起初,面對堆積如山的工作,孟清和以為是都指揮使司上下聯手給他使絆子。存著懷疑,下令高福等人暗中觀察,查到的結果卻打碎了他這個猜測。 忙的不只是他,大家都在忙。 三個部門的事情集中到一個部門,不忙才怪。 在城外被朱高燧抽了一頓鞭子的僉事張貴,頂著一臉的紅印子也要整日城內城外的跑,安排屯田工作。 大寧地處北疆,冬季漫長,近年來更是氣候無常,三四月間下雪再尋常不過。 都指揮使司衙門里,四個都指揮僉事,除了日常cao練戍衛邊軍,大部分時間都忙著屯田。 種子,農具,耕牛。 每年的春耕日,秋收時,以及推遲的播種時間,條條目目列成冊子,細化到了驚人的程度。 據經歷和都事呈報,近兩年都是張貴和許成主管屯田。兩人在這方面沒少下力氣,收效卻著實不大。 “不瞞伯爺,如今是一年冷似一年。往年,靠軍屯和商屯足夠支應大寧守軍所需。近兩年都要奏請朝廷增補部分。不然別說一天兩頓,一天一頓都成問題。下邊的軍漢都得餓肚子。去年春耕足足推遲了一個月,畝產趕不上往年。今年怕是要更遲?!?/br> 說到這里,都事嘆了口氣,面帶愁色。 都事是文官,正七品,在都指揮使司內主掌文書。 常年的邊塞生活,逐漸磨礪了他的心智。作為武官系統中的文職工作人員,言行少了許多文人習氣,多了幾許屬于邊軍的豪爽利落。實在不是他故意在孟清和面前哭窮,著實是日子難過。不為自己,為守城的弟兄們,總要試一試,請孟清和想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