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節
沈瑄是個徹頭徹尾的殺神,鐵鉉的軍隊,大部分是齊泰黃子澄募到的壯丁,沒經歷過真正的血腥屠殺,更沒見過沈瑄這樣的猛人,擺好的陣型,兩次沖鋒就被打散。 無論邊軍還是蒙古騎兵,自開戰以來首次遇到這樣不堪一擊的敵人。 刀剛舉起來,人就跑了。 雖然南邊衛軍的戰斗力稍遜于北邊的邊軍,也不至于差這么多吧? 難道又是誘敵之計? 這樣的手段,朝廷軍隊沒少用。 燕軍的進攻有瞬間遲疑,身為主將的沈瑄卻沒有停下,手持長刀,向潰散的鐵鉉軍發起了第三次沖鋒。 主將沖過去了,就算真是圈套,做下屬的也必須跟著沖。 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前鋒部隊如洪水一般,呼嘯著席卷而去。 孟清和想跟緊沈瑄,卻發現有點困難。 沈瑄沖得太快,鐵鉉軍跑得也不慢。 兩條腿被四條腿追,還能拉開幾米的距離,可見潛力驚人,爆發力同樣驚人。 在高福等人的保護下,孟清和不再隨大部隊往前沖,而是落在后邊,干起了撿漏的活。 在軍中四年,比不上經驗老道的高福,也能看出這批南軍不對勁。不像是衛軍,倒像臨時被拉上戰場的莊稼漢。 遇上還活著的,攔住想補刀的高福等人,挑重點問了幾句,果然,這支軍隊的大部分人都是募集而來。 從穿上袢襖到拉上戰場,最短不過半個月時間,這樣的軍隊能有戰斗力才怪。 “小的聽總旗說過,要去濟南,不成想……” 去濟南? 孟清和恍然,八成朝廷以為燕王會等到春天才發動進攻,隊伍拉到濟南,一樣可以練兵。人頭多了,還可以壯壯聲勢。守在城里,燕軍的斥候知道是衛軍還是臨時拼湊的壯??? 算盤倒是打得不錯,可惜落了空。 “人先救起來,等沈指揮回來,聽指揮定奪?!?/br> “遵令!” 跟在大部隊身后一路撿漏,孟清和撿到了百戶三人,總旗兩人,小旗和士卒二十多人。這些人的傷勢都不算太重,跟著走絕對沒問題。 孟清和不擔心他們會突然暴起,要了自己的小命。沒受傷,他們也不是高福等人的對手,何況是現在? 走著走著,高福又發現了一個傷重的南軍。穿著普通士卒的袢襖,卻留著一把文人的胡須。臉上布滿血污和塵土,看不清長相。倒在這人身邊的南軍有百戶,還有千戶。以倒臥的位置看,竟隱隱將他護衛其中。 高福覺得不對,孟清和也是皺眉,叫來跟在后邊的三名百戶,“此人,你們可認得?” 高福將人拖過來,三個百戶同時驚呼,“鐵侍郎?!” 鐵侍郎? 孟清和心中飛快閃過一個念頭,急切追問道:“你們說他是誰?” “回同知,此人是兵部左侍郎鐵鉉?!?/br> 孟清和倏地瞪大雙眼,看著氣怒卻不能出聲的鐵鉉,天老爺,沈指揮殺了一路,竟把這位給漏掉了? “同知,您看?” “快扶起來……高福,別拽衣服,把人勒死怎么辦?”孟清和瞪眼,這個漏撿得不容易,是老天看他心誠? 高福松開鐵鉉的領子,將他放到馬背上,頭朝下,像是馱著條麻袋。 鐵鉉是個硬漢,可殺不可辱。 先被敵人所救,又被如此“折磨”,氣惱已極,一口氣沒上來,直接暈了過去。 “同知,怎么辦?” 孟清和擺擺手,暈就暈了,先把血止住,別讓人死了。衣服不用換,臉也不用擦,大軍到后,直接送到燕王面前。 剛剛鐵鉉一直沒說話,是傷到了喉嚨? 為保萬無一失,回營之后再想想辦法,不讓他說話,就算燕王一定要殺他,應該也會給他的痛快。 若是不殺……孟清和搖搖頭,這任務著實太艱巨了。 不過,他記得鐵鉉應該是南京城破才被抓的? 這么早就被自己撿漏,是機緣巧合還是蝴蝶翅膀又扇了一下? 想不明白,孟清和干脆不想了,只等著沈瑄回來再做計較。 入夜,前鋒軍扎營之后,孟清和將抓到鐵鉉一事告知了沈瑄。 “指揮覺得怎么辦妥當?” 沈瑄解下佩刀,松開袖口,“待大軍前來,交給王爺處置?!?/br> 孟清和點點頭,也只能這么辦。 希望鐵鉉能繼續啞下去,不成的話,只能用非常手段了。 用鹽還是糖?煙就免了,太那啥了點。 正想著,下巴突然被抬起,對上一雙深黑色的眸子。 “在想什么?” “沒什么?!?/br> 孟清和笑笑,救鐵鉉一命實在很難,可他欠了對方人情,總要想辦法償還,無論鐵鉉怎么想,對得起自己就行。 沈瑄沒有多問,啄了一下孟清和的嘴唇,“睡吧?!?/br> 火燭熄滅,合衣躺下,帳外有巡營士兵的腳步聲。 伴著熟悉的溫暖,孟清和緩緩沉入了夢鄉。 綿長的呼吸聲中,沈瑄突然睜開雙眼,目光掃過熟睡的孟清和,半晌,將人攬進懷中,帳篷中,只余靜謐。 大軍在兩日后趕到,得知孟清和抓到了鐵鉉,燕王當即派人將他請來,見鐵鉉傷勢嚴重,還令隨軍的大夫診治。 經過兩天,鐵鉉恢復了些許力氣,只有嗓子未好。見到朱棣,不行禮,也沒有痛罵,背脊挺直,怒目而視,用表情和肢體語言表達著極致的憤怒。 “鐵方伯有話要對孤說?” 方伯是布政使的別稱,朱棣稱鐵鉉為方伯而不是侍郎,足見他對濟南之戰的怨念有多深。 鐵鉉冷笑,“亂臣賊子,何敢立于天地!” 聲音嘶啞難聽,像是破風箱拉動發出的一般。 孟清和心驚,隨軍醫戶明明說他沒法說話的!早知道就應該灌糖水了! 燕王面色陰沉,鐵鉉仍是一字一句說道:“口稱靖難,實為造反!如此大逆不道,必受天譴!老天不收,亦不得好報!他日于太祖靈前……” 砰! 鐵鉉沒能繼續說下去,而是被朱高煦一腳踹飛。 “混賬!你是個什么東西,敢如此辱罵父王!” 鐵鉉嘴角淌血,面無懼色,站起身,仍是對著朱棣冷笑。 “你……” 朱高煦還要上前,卻被朱棣攔住。 “鐵方伯一心求死,孤成全你!來人!” 一聲令下,兩名親兵進帳,將鐵鉉拖了出去。 沙啞的罵聲漸遠,朱高煦道:“父王,兒要親手殺了此人!” “去吧?!?/br> 朱高煦單手按刀,大步走出帳外,很快,罵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噴濺的鮮血和滾落在地的人頭。 第九十六章 勝利的曙光三 朱棣一生中殺了許多人,鐵鉉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殺了鐵鉉,除為出一口惡氣,也為向世人證明,他將掃除前進路上的所有絆腳石,無論那塊石頭有多硬。 王帳前的血跡未干,燕軍已在號角聲中陸續拔營,整隊集結,開始向下一個目標挺進。 騎在馬上,風拂過臉頰,孟清和回首遙望,大營中的一切都變得模糊。眼中閃過一絲復雜,很快隱去。 求仁得仁,鐵公值得敬佩,終將青史留名。 無論背負何種名聲,自己的路仍要繼續走下去。 三月中,燕軍大破蕭縣,知縣陳恕自殺殉國,城內指揮及縣丞等均投降燕王。 燕王下令厚葬陳恕,開倉放糧,并在城內四處張貼告示安撫鄉民。 收攏人心,博取仁義之名,燕王已是駕輕就熟。 不出三日,城內無人再以“逆臣”辱罵燕王,反而大贊燕王仁義。即便有頑固不化的,也只能躲在犄角旮旯自言自語,自娛自樂。 蕭縣已下,徐州門戶大開。 燕王兵臨徐州城下,沒有急著攻城,先派騎兵斷徐州糧道,再派麾下將領帶兵包圍徐州,不許城內百姓外出樵采。遇上偷偷出城的,百姓護送回城,士兵一概抓起。敢反抗?那就用刀子說話。 此計看似粗陋,燕軍卻是屢試不爽。 徐州守軍糧食有限,糧道被絕,派出求援的騎兵也接連被殺,不愿困死城中,只能出城迎敵。 打不過也要打。 繼續這樣下去,守軍的士氣和體力都是每況愈下,不戰死也會被餓死。 雙方在徐州城外二十里展開激戰,守軍不敵,被燕軍大敗,紛紛向城內潰逃,燕軍一直追殺到城下,才因城頭落下的箭雨退去。 城門落下,守將清點人數,騎兵和步卒加起來至少減員一半。丟棄的軍械更是無數。 戰報送上,徐州知州和駐守于此的都指揮接連倒吸一口涼氣,是守軍無用還是燕軍過于兇猛? 一次交鋒便敗落至此,難道徐州衛軍都沒反抗,排成隊給燕軍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