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節
生員們混戰不休,滿地煙塵。 王教諭含淚凝望明倫二字,悵然不已。 如此情形,課還怎么講,志還怎么明,柱子還怎么撞? 正悲憤不已,一方硯臺突然從戰團中飛出,攜雷霆萬鈞之勢,直擊王教諭面門。 砰的一聲,墨汁滿臉,正中目標。 堂中頓時一靜。 片刻之后,王教育口吐白沫玉山傾倒,生員們扔掉手中兇器,大聲痛哭,“教諭!” 王省未能撞柱,卻被一方硯臺擊倒,因搶救及時保住了性命,無心再走仕途,傷愈后歸鄉,以耕田教書為生,倒也為大明的基礎教育事業做出了不少貢獻。 閑暇時,王省習慣撰寫手記,其中一篇著墨最多,題為“改變余人生的那一方硯臺”。 歷史上,王省本該以頭撞柱壯烈殉國,陰差陽錯之下,卻因一張寶鈔改變了命運。 作為事件的始作俑者,孟清和對此卻毫無所知,甚至連王省的名字都沒聽說過。 此刻,他已隨燕王的靖難大軍抵達濟南城下,戰爭的號角,即將再次吹響。 第八十一章 打不下的濟南一 建文二年五月庚辰,燕王率麾下二十萬大軍包圍濟南城。 李景隆身著鎧甲,手按寶劍,站在城頭之上。剛毅的面容,凜然不懼的氣勢,若非知道這位主帥的底細,又一路跟著他從德州跑到濟南,城內的守軍多會以為眼前這位定將誓死守衛城池,洗雪德州不戰而逃的恥辱。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是苦澀的。 對李景隆而言,朱棣是個無比可怕的敵人,睡覺夢到都會嚇醒。 五十萬大軍沒了,六十萬大軍也敗了。 北平,鄭村壩,白溝河,想想都是眼淚。 和朱棣再打一場?李景隆真沒那個勇氣。手下十幾萬人都是敗軍,從河北跑出來,斗志全無,勉強出戰不過是給燕軍送箭靶子。 不抵抗,再跑一次? 雖然李景隆是個軍事白癡,政治斗爭經驗卻十分豐富。敏銳的直覺告訴他,有了德州的先例,再一箭不放丟掉濟南,僥幸逃得一命,等待他的也絕對不是什么好下場。 隨著德州的一系列舉動,燕王慈愛的名聲已經傳開。相對的,作為朝廷大軍主帥,李景隆成為了朱棣追求個人榮譽的墊腳石。 燕王身上的光環越閃亮,李景隆背負的罵名就越多,將帥印交給李景隆的建文帝也沒法獨善其身。 識人不清是客氣的,昏君兩個字已經不新鮮了。莫名其妙的挨罵,一向注重名聲的建文帝會輕易放過李景???明顯不可能。 看著城外的大軍,李景隆的神情愈發嚴峻。 南京的皇帝正盯著他,朝中看他不順眼的也不在少數,絕對不會放過任何拉他下馬的機會。更重要的,濟南城內的無數雙眼睛也緊隨他而動,人人都想知道,這個以表里不一和長跑聞名的主帥到底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 李景隆一咬牙,“出城,迎敵!” 這個命令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恐怕城外的朱棣都沒想到,李景隆會如此的“勇敢”。六十萬都打不過他手下二十萬,不過十余萬殘兵敗將,膽敢硬撼二十萬燕軍? 腦袋沒問題吧? 城內,南軍將士被李景隆突然爆發的“悍勇”和“大無畏精神”弄懵了。 出城迎敵?開什么玩笑! 糧食軍械都丟在了德州,到濟南這些時日,靠山東參政鐵鉉運來的糧草才不至于餓死三軍。 戰敗,對待遇的不滿,對主帥的怨氣糾集在一起,別說出城和燕軍沖殺,只是守城,很多南軍都是怨氣沖天。 不能怪他們沒有集體榮譽感,從燕王起兵靖難以來,大小戰役無數,朝廷軍隊痛痛快快的勝過一場沒有? 白溝河之戰倒是有這個機會,怎奈有個無能卻喜歡亂指揮的主帥,加上突如其來的大風,大好局面頃刻間土崩瓦解,笑到最后依舊的燕王。 和李景隆一樣,南軍將士提起朱棣,都會忍不住打個哆嗦。 北疆最彪悍的藩王,是能輕易戰勝的嗎? 很多南軍在心中畫出了一個問號,問題的答案更讓他們悲觀。 比起垂頭喪氣的士兵,也有少部分人對李景隆愿意出城迎敵感到慶幸。例如為大軍督運糧草的山東參政鐵鉉和李景隆麾下的將領盛庸。 鐵鉉特地為李景隆準備了壯行酒,帶著濟南城的百姓為大軍踐行。 “總戎滿飲此杯,得勝凱旋!” 李景隆接過酒杯,口中慷慨激昂壯懷激烈,心中到底在打什么主意,只有他自己清楚。 燕軍哨騎回報,濟南守軍出城列陣,打出的是李景隆的帥旗。 孟清和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實在是李景隆此舉太出乎預料。 不跑,也不固城堅守,而是針鋒相對的打一場。這是李景隆的選擇? “指揮,其中是否有詐?” 想起城中的鐵鉉,孟清和立刻提起了十二萬分的警惕。 沈瑄搖搖頭,不只朱棣鄙視李景隆,燕軍將領就沒有一個看得起他的。嘴上沒說,表情中卻明擺著,李九江沒這個腦子。 “可是……” “無礙?!鄙颥u拉起馬韁,“王爺已下令,正面沖陣?!?/br> 孟清和無語,在燕王和沈瑄的眼中,李景隆是無能到何種地步,連側翼進攻都不用了,直接從正面沖。 燕軍中響起了號角聲,這是騎兵出戰的訊號。 已同燕軍交過手的南軍頓時一陣混亂。 連戰連敗,慘烈的戰場足以讓他們牢牢記住朱棣麾下鐵騎的恐怖。 殺人不眨眼的騎兵,兇狠的步卒,你死我活的拼殺,還要再來一次嗎? 心中有了恐懼,動作變得遲緩,軍陣未能及時列好,燕軍騎兵已揮舞著長刀沖了上來。刀鋒閃著寒光,馬蹄如奔雷一般,成千上萬的騎兵如奔騰的洪水,瞬間席卷而至。 恐懼,驚駭,愕然。 種種情緒在南軍的心中沸騰,就是沒有拼死一戰的斗志和勇氣。 瞬息之間,燕軍騎兵沖入了戰陣,沈瑄橫托長刀,南軍士兵的鮮血染紅了馬蹄踏過的每一寸土地。 孟清和緊跟在沈瑄身后,僉事可以壓陣,同知必須沖鋒。 比不得沈瑄一步殺一人,勉強自保還是能做到的。況且,跟著前邊這尊殺神,不會有哪個不開眼的南軍想從他身上撈戰功。 見到沈瑄沖過來,南軍紛紛退避三舍,遇上這個殺神,想活命就必須躲遠點, 在這種情況下,跟得越緊,沖得越快,就越是安全。 狐假虎威,渾水摸魚? 孟同知撇撇嘴,他就狐貍了,怎么著吧。 舉起戰刀,砍倒一名南軍,繼續向前沖! 僅僅一次沖鋒,十幾萬南軍便已潰散。 燕王瞅準戰機,張玉朱能譚淵等都被派了出去,吳杰也領著一支騎兵沖陣,殺得酣暢淋漓。 被留下的邱福數次請戰,卻被燕王駁了回去。哪個成功者身邊都會有一兩個拖后腿的,朱棣比朱允炆成功之處在于,他提前看清了這些人的本質,非到必要,絕不輕易將他們放出去。 經過白溝河一戰,邱福就成為了朱棣眼中有待觀察的對象,其軍事生涯勢必不會那么順遂。但比起資格更老,官位更小的何壽,已經沒什么可抱怨的了。 敢抱怨朱棣這個大佬?升職加薪別想了,丟掉飯碗也是分秒的事。 戰場上,南軍敗退的速度簡直是慘不忍睹。 城頭觀戰的鐵鉉目瞪口呆。若非親眼所見,沒人會相信,十幾萬大軍竟會如此的不堪一擊。 接下來,還有更讓人無法置信的事。 李景隆單人匹馬沖出了戰場,棄城再逃。 看到的士兵一片嘩然,連聲高喊:“主帥又跑了!” “那個混賬王x蛋又跑了?!” 鐵鉉的眼珠子掉在了地上,一直負責后勤工作的鐵參政,委實不了解李景隆的長跑能力??粗或T絕塵揚長而去,整個人都石化了。 就這樣跑了? 丟下正在戰斗的十幾萬軍隊,頭也不回的跑了? 這還要臉不要?! 還有下限嗎?! 戰場上,主帥逃跑的影響是毀滅性的,南軍徹底喪失了斗志。事情可一可二,不能再三再四。兄弟們被坑了多少回?繼續玩命?那是傻子! 上千南軍接連在陣中投降。被坑了這許多次,再忍就成了神龜,不能忍,跳槽! 城頭的鐵鉉見勢不妙,立刻召集城內余下的守軍,下令打開城門馳援戰場上的同袍,救他們回城。 開城門? 守城的裨將腳一軟,差點坐到地上。 這個時候開城門,燕軍趁勢沖進來怎么辦? 鐵鉉知道此舉冒險,可任由城外十幾萬大軍被燕軍屠戮,更加危險! 沒有了城外的大軍,濟南城危在旦夕,注定是守不住的! 鐵鉉堅持,裨將無法抗命,只能打開城門。 為救人,鐵鉉下了血本,把城內僅存的戰馬都拉了出來。出城的南軍大都是鐵鉉收攏救回,對鐵參政的活命之恩始終銘記在心,明知是送死也沒人皺一下眉頭。 戰場上,燕軍占據了壓倒性的優勢,南軍即將被包圍,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 中軍大纛之下,燕王撫須而笑,沒有了守軍,濟南唾手可得。 在燕軍的包圍圈即將合攏時,異變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