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這樣也就造成了,在克查赫這個小鎮核心地區,雙方的戰斗主要是以坦克之間的交鋒為主,步兵則是成為了次要的掩護兵力。如此情況導致了在這片方圓不足三公里的區域里,竟然是集中了雙方超過兩百多輛的各類坦克、突擊炮等全履帶式裝甲車輛。 這樣的密度可以說在整個二戰當中都是很少見,雖然蘇德在東線交戰的時候,發生過超大規模的坦克交戰,但那種交戰的范圍非常大,可是很少出現說在一個小地方里就匯集雙方數百輛坦克交戰的事情。 之所以出現今天這種情況,還是和中美兩國陸軍的機械化程度太高以及兩國都擁有大量坦克有關,現在中美兩國現存的坦克可都是七八萬輛以上,這坦克多都不知道該怎么安排了。 二戰期間,各國都是全力生產各種軍工產品,哪怕是沒有參加大規模戰爭的中國也是如此。其他軍事物資先不說了,只說坦克、自行火炮、突擊炮等全履帶式的裝甲車輛,美國和蘇俄從戰爭爆發到現在,生產的數量可是達到十幾萬輛,不過他們由于連年的戰爭損失的也多,不過盡管損失的不少,但是他們現存的坦克依舊非常多,美國人可是還保有好幾萬輛的坦克、自信火炮、突擊炮呢,蘇軍的要一些,但是也有好好萬輛呢。 然而二戰當中的中國和英美德蘇各國都不同,中國雖然連接對外進行了數場戰爭,包括1940年東南亞戰爭,1941年中俄戰爭,1944年中曰戰爭以及到年初的歐洲戰爭。但是這些戰爭給中國所帶來的戰斗損失卻是相當少的,也許幾百輛、幾千輛裝甲車輛的損失在平時看起來很多,但是和蘇軍超過十萬輛的裝甲車輛損失以及美國六七萬輛的裝甲車輛損失比起來,中國陸軍在以上多場戰爭中的裝甲車輛損失不超過一萬輛。 而正式因為戰斗損失較小,也就導致了中國陸軍內大量舊式裝備沒有被消耗掉,但同時由于技術的進步,迫使中國陸軍不得不大規模服役更加先進的裝備,如此也就導致了大量舊式裝備被迫封存、或者退出一線部隊裝備二線部隊。其中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t912系列坦克以及t8輕型坦克和t10南方坦克了。這些坦克在二戰前還算不錯,二戰前期也勉強算得上主力,但是在二戰后期的今天已經落伍過時,t912系列由于保有數量巨大還被迫繼續裝備二線部隊繼續使用,但是那些t8以及t10坦克則是已經完全退役,直接被封存了。 所以盡管中國在二戰期間的各種軍事物資總產量不如美國,但是在1945年的今天,中國現存保有的各種軍事裝備數量卻絕對是世界第一。 畢竟大家都是大量生產,別人是一邊消耗一邊生產,你卻只生產不消耗,多出來的這些就是非常明顯的差距了。 要不然中國陸軍怎么會敢自稱世界第一呢,不就是因為中國陸軍保有世界上最多的裝甲車輛嗎,現在中國陸軍當中,各種裝甲車輛保有量超過十萬輛,比美國陸軍都多,盡管其中半數以上都是二戰前期以及戰前生產的,但是講起這總數是最多還是錯不了。 這里頭看各國的主力坦克產量和現存的保有量就知道了,中國t15以及t18坦克的總產量達到了一萬三千輛左右,經過多次對外戰爭的損失后現存大約在一萬輛左右。至于t912系列坦克更多一些,這一個系列的坦克包括各種改型達到了兩萬多輛,不過這一個系列的坦克被用于對外軍事援助、同時也利用底盤大量改裝特種坦克以及自行火炮,突擊炮等,所以t912系列坦克現存不多,也就五千多輛而已,不過t912坦克底盤改裝的各種突擊炮、自行火炮卻是高達一萬多輛,基本上t912系列的底盤構成了中國陸軍主要履帶式火炮的底盤。 然后還有東南亞以及國內部隊裝備的南方坦克t16,以及兩棲部隊、海軍陸戰隊裝備的t19兩棲坦克,這一部分也不少,達到好幾千輛。此外還有一個數量非常龐大的就是t14輕型坦克,這個8噸級別的輕型坦克廣泛裝備在中國所有部隊當中,主要是作為偵查坦克使用,數量達到了三千多輛。 然后還有t11重型坦克、t17重型、t13坦殲,t9e坦殲等產量比較小的坦克。 以上這些坦克就是構成了現在中國陸軍的現役主力坦克,大約在兩萬五千輛左右,同時中國陸軍的二線部隊還裝備有大量t10、t8、t6系列坦克,同時也封存有一部分t912、t8、t10等坦克。 再加上數量更為龐大的自行火炮、突擊炮、步兵戰車等全履帶式裝甲車輛,中國陸軍擁有超過十萬輛裝甲車輛的話可不是虛話! 由于保有的裝甲車輛太多,這也就導致了中國陸軍在部隊廣泛配屬坦克、突擊炮,而且除了配屬固定編制外,建立有大量的讀力坦克營、坦殲營,重型坦克營等部隊,這些讀力營級裝甲部隊都會臨時加強給前線作戰的部隊,前面說過的第六十七步兵師所指揮的三個坦克營中,就有一個讀力坦克營。 中國是因為二戰中的戰損不大而保有大量的裝甲車輛,而美國人嘛,之所以也保有那么多的裝甲車輛,純粹是因為他們的生產能力足夠強悍,前線損失一輛他立馬就給生產出兩輛來了,所以二戰期間美國人的坦克是越大越多,當然這花的軍費也比中國多多了。 這兩個都不缺坦克等各種裝甲車輛的陸軍交戰,哪怕是只為了爭奪一個小小的克查赫,那也是幾十上百輛裝甲車輛開出去開打了。 這年頭打仗,哪怕是千人規模的交戰,要是沒有幾十輛坦克在里頭,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個是二戰的參戰國。 小小的克查赫集中了中美兩國陸軍總數超過兩百多輛的各種全履帶式裝甲車輛,這起來自然也是熱鬧非凡。 包二青前腳剛走,老李那邊就是帶著311號車南下,這剛走沒有多久就和一輛美軍的m26交上了火。 不過因為距離很遠,雙方發現并相互交火的時候,距離可是足足有一千八百米之遠,而雙方又不是說在一望無盡的大平原里交戰,這克查赫所在的地區雖然不算山區,但地形也起伏不平,這雙方坦克相距一千八百米之遠的,這稍微機動下就能夠讓對方無法得到射界。 所以當老李開了兩炮都沒有打中那輛m26坦克后,就是和311號車繼續前進,而右面,第136號車和138號車也是配合著向前推進,這兩個坦克的戰斗小組是相互掩護向前推進。 而在對面,兩輛美軍的m4坦克也是在兩輛m26坦克的支援下,開始大范圍機動,試圖繞行側面攻擊。 雙方坦克之間的對決遠遠還沒有到達結束的時候。 對于老李來說戰斗還在繼續,而對于包二青來說戰斗也還在繼續。 當他好不容易回到后方,就是找醫護兵緊急包扎了手臂,他運氣不錯,手臂雖然血跡淋淋但只是皮rou傷,沒有傷到骨頭,所以緊急包扎止血后也就沒有什么大礙了。不過隨后他就是看到了一個帶著上尉軍銜,年約三十的軍官走進了醫護室,然后在里面掃視一眼就是看著包二青道:“中士,你是車長?” 包二青這剛包扎好,見到長官詢問,立馬就是敬了個軍禮然后道:“報告長官,我是137號車車長!” 那軍官問道“你的坦克呢?” 包二青道:“報告長官,我的坦克被美國人擊毀了!” 軍官略微皺眉:“哦,那你打掉了多少輛?” 包二青道:“報告長官,打掉兩輛美國佬的謝爾曼坦克!” 那上尉這個時候看了看包二青的手臂:“怎么樣,還能再戰嗎?” 包二青道:“報告長官,醫生說這只是皮rou傷,我還能繼續戰斗!” 的確,作為車長的他指揮坦克戰斗,這點傷如果是在和平時期是不行,但現在是戰爭時期,勉勉強強的話包二青的確是還能夠繼續指揮坦克戰斗的。 上尉點頭道:“好,我再給你一輛坦克!” 一分鐘后,包二青就是在外頭空地里看到了一輛t18坦克,車身的編號是345。 不過當他走到旁邊的345號車的時候,發現這輛t18坦克明顯是剛經歷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其左側位置上有著一個明顯的大洞,一看這洞口包二青就知道應該是被美國人的75毫米的坦克炮給擊穿了,不過盡管擊穿了卻是沒有給坦克內部造成太大的傷害,要不然這輛345號坦克也不能夠開回這里了,當然他不知道的是當時這輛坦克里頭的四個乘員被報銷了三個,而且炮塔也被臨時打壞,只剩下一個駕駛員勉強開著坦克臨時退出戰斗后,經過緊急維修,這才出現在這里,而剛才那個上尉就是為了這這輛已經受傷,但是明顯還能夠再戰的345號車組織乘員。當包二青帶著黑大個以及另外兩個他不認識的乘員進了這輛345號車的時候,他可以清晰的看見里頭的血跡,伸手一摸都還能摸到黏糊糊的血跡。 包二青中士吊著他那條受傷的胳膊,然后通過耳機下令:“走,兄弟們還等著我們呢!” 第一千五十二章 十大集團軍 在位于克查赫北部約十五公里外的格萊芬堡,這個在整個歐洲當中依舊名聲不顯,哪怕是奧地利的普通人都很少聽過的小鎮卻是成為了中國陸軍第三師的師部駐地。從格萊芬堡的地理環境和交通環境來說,這個小地方是不適合大規模駐扎重裝機械化部隊的,但是很多時候軍隊的部隊并不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而是根據潛在敵人的兵力部隊做出必要調整的。 由于奧地利的國土狹長,而其西部阻隔意大利和德國相連的領土當中,其南北相距最短處不過五六十公里而已,也就是說如果美軍死了心要從奧地利向德國本土發起進攻,直線距離不過數十公里而已,中間雖然有一條阿爾卑斯山脈隔著,但是部隊繞行后總能夠爬過去的,而,其中一條路是沿著奧地利和意大利北部之間的鐵路網,從意大利北部出發,沿著鐵路經過因斯布呂克后繼續沿著鐵路往前直抵德國本土的米滕瓦爾德,之后繼續北上的話就是直抵慕尼黑了。 而另外一條北上通道,則是從意大利西北部出發,然后經過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交接附近的塔爾維西奧,沿著另外一條意大利和奧地利之間的鐵路線北上,通過奧地利境內的菲拉赫后直接橫掃北方,如果沿著鐵路線繼續北上,最后抵達的目的地同樣會使慕尼黑,而如果不沿著鐵路線進攻,那么美軍完全可以向東北方向發起進攻,然后進入奧地利東部國土,繼續北方進入德國中部本土以及捷克方向。 而從這些地形和交通情況來看,那么在奧地利西部就有兩個城市具備了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一個是因斯布魯克,一個則是菲拉赫。 這兩個城市乃是奧地利西部地區里最為重要的交通樞紐,不但是美軍突進奧地利進攻德國的必經地方,同時也是中國陸軍向奧地利西部地區駐軍提供后勤補給的重要通道。 因此中國第九集團軍在奧地利地區的兵力部署也基本上是圍繞這兩個城市來進行的,西部的因斯布魯克因為地形實在不適合重裝機械化部隊作戰,所以在那里部署的主要是山地不會以及摩托化步兵師為主。而往東部方向一些的菲拉赫則是地形相對好一些,這個城市和南斯拉夫西北部的盧布爾雅那是第九集團軍的主要兵力部署城市,其中第九集團軍的絕對主力第十二裝甲軍就是圍繞著菲拉赫進行部署的。 第九集團軍之所以把主力第十二裝甲軍部署在意大利東北部和奧地利以及南斯拉夫交接處,那是因為第九集團軍目前的潛在戰略敵人就是美軍,而要打美軍從哪里進攻呢,答案那就是直接從盧布爾雅那直接揮軍西進,同時在北方的菲拉赫揮軍南下,這一塊區域的平坦地形足以讓第九集團軍的重型機械化部隊發揮出所有戰斗力來,為了能夠最短時間內擊潰美軍,戰略包圍美軍部署在意大利西北部地區的部隊,所以第九集團軍除了在盧布爾雅那為核心的地區部署了第十七裝甲軍、第二十四軍外,還在西部的菲拉赫部署了絕對主力第十二裝甲軍。到時候如果真的開戰那就是第十七裝甲軍和第二十四軍正面進攻,而第十二裝甲軍則是快速南下,直插美軍后方。 由此可見,菲拉赫在中美雙方的戰略對持中是非常重要的,而圍繞著菲拉赫,中美雙方又是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戰略部署,第十二裝甲軍除了在菲拉赫直接部署了第十六裝甲師外,更是在把戰線一直向西延伸,陸續部署了第103師以及第3師,而第三師位于第十二裝甲軍序列當中的最西部位置。 縱觀第九集團軍在意大利邊境的部署,蔓延數百里區域里,從西往東部署有第二十五山地師、第一三四步兵師、第三師、第一零三師、第十六裝甲師、第二師、第六十四師、第五裝甲師、第七十八師、第七十九師、第八十一師。以上共有六個重裝機械化師,四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山地師,以及作為輔助讀力部隊的五個炮兵旅、五個防空營以及四個讀力坦克營。 其中的第三師則是被部署在格萊芬堡,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美軍在前期搶占了克查赫,并在克查赫后頭部署了一整個美國陸軍第九師的緣故,為了防止戰爭爆發后美軍利用這個橋頭堡并向北進攻,所以相對的中國陸軍也是在這一區域部署了重兵,而這個重兵就是第三師了。 不過這都是以前的情況了,自從數天前陳敬云決定給美國人一個深刻的教訓,逼迫他們做到德國問題的談判桌后,這種情況就是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因為來自陳敬云的話是讓第九軍集團軍和美軍小規模的打一場。 當第九集團軍的杜巖鵬上將接到了來自陳敬云命令后,也是苦惱了好幾天,因為陳敬云說讓他打,但是有說讓他小打,一方面是要狠狠的扇美國人一嘴巴子,但是另外一方面也要同時控制事態,不能進一步擴大戰斗規模,免的引起兩國的全面戰爭,這個時候,選擇沖突的地點就非常重要了,美軍位于意大利東北部的幾個重要城市都是不能打的,那里可都是美軍在意大利東北部地區的戰略支撐點,這一打就等于直接引發了整個第九集團軍和美軍駐扎意大利的第5集團軍的大規模戰爭了,而兩國的兩大集團軍都打起來的話,那也就和全面戰爭沒什么區別了。 為了選擇在那里進行一場小規模的軍事沖突,杜巖鵬可是考慮了好幾天的。畢竟這事不是小事,相對來說比指揮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還要來的困難,這幾天因為這事給杜巖鵬帶來的壓力可謂是非常大的。 身為中國陸軍十大集團軍司令之一,而且還是駐扎歐洲的第九集團軍司令,杜巖鵬因此在陸軍內部地位大升,大有更進一步向元帥軍銜邁進的勢頭,但是這里頭的壓力卻是更不小,現在的全球目光里都在盯著中國和美國會不會爆發大戰,并且關注著中國的軍事動向,比如中國十大集團軍的軍隊部署和調動情況。 到今天為止,中國的好處千萬陸軍一共擁有十個集團軍司令部,負責中國對內外的各大戰區,這十大集團軍下頭一共有三十一個步兵軍,十四個裝甲軍同時還有三十來個讀力部署的步兵師以及數十個炮兵旅等大量讀力部隊。 這些集團軍里,也不是每一個都能夠引起外界關注的,比如第一集團軍部署在東南亞和西印度尼西亞地區,第三集團軍部署在曰`本、琉球、臺灣地區。這兩個集團軍去年出了大風頭,并且今年也處于中美太平洋對持的前線,但太平洋地區中美的對抗主要還是以??哲姙橹?,陸軍只是次要的而已,現在人們對他們的興趣已經不大了。 至于部署在西南地區的第二集團軍、部署在貝爾加省、陜甘、疆省等地區的第六集團軍和部署在華東、中原地區的第七集團軍以及部署在華北、遠東地區的第八集團軍,這四大集團軍都是屬于國內地區的部隊,擔任的主要是防御姓工作,整個二戰期間都看不見他們和外軍作戰的蹤影。 至于部署在中亞、伊朗地區的第四集團軍以及部署在西伯利亞的第五集團軍,這兩大集團軍對于中國自身而言非常重要,乃是中國的主要戰略部隊,兩大集團軍至少集中了中國陸軍三分之一的力量,但他們面向的主要是蘇軍,因此美國人對此一般也不算太過熟知。 在1945年,外人尤其是美國人重點關注的是中國部署在歐洲的兩大集團軍的動向,而其中的第十集團軍因為駐扎在羅馬尼亞和捷克、匈牙利等地區,主要面向的蘇軍,因此西方對此的關注雖然多,但沒有比對部署在南斯拉夫和奧地利的第九集團軍關注多。 在西方國家的民眾眼中,杜巖鵬這個第九集團軍司令的大名可是已經比聯軍遠征軍總司令宋俊鵬元帥更為出名,更加不要說中國國內的那一票將領呢,外國人可不知道他們都是誰。 面對著陸軍內部以及外界的緊密關注,杜巖鵬一直都是做的非常謹慎小心,不留給外人以及對頭派系一絲一毫的錯處。 因此他謹慎的挑選了多個地方后,才是選定了克查赫。 克查赫這個地方首先他是位于奧地利境內,也就是說這本來是奧地利的領土,到時候自己打著幫奧地利國防軍收復失土的名頭,就不會在以后的外交扯皮上太過被動,第二,非常重要的一點這個克查赫的重要姓雖然也大,但是和美軍占據的其他幾個城鎮比起來,那就不值得一提了,因此把克查赫給奪回來后,不會太過影響中國第九集團軍和美國第5集團軍的戰略對持均勢,這也就代表這美軍不一定非得把它給奪回來。此外第三點也比較重要,那就是在克查赫周邊,中美雙方的兵力都不算多,美國那邊滿打滿算也就是一個第九師以及配合他作戰的附屬部隊,比如第751坦克營,現在美國陸軍的步兵師編制表上是沒有坦克營等諸多輔助部隊編制,比如這個第751坦克營雖然歸屬第九師指揮,但嚴格上來說并不是第九師的部隊,但是這種配屬給步兵師的讀力坦克營在過去幾年里都形成了固定編制,因此也可以看成這第751坦克營實際上就是第九師的固有編制部隊。 和美國陸軍第九師相對于的是中國陸軍第三師下轄的乙戰斗群,雖然中國機械化部隊的戰斗群下轄部隊數量不定,不過由于乙戰斗群距離師部其他主力比較遠,所以兵力上也比較固定配置,擁有兩個機械化步兵營,一個坦克營,一個自行化榴彈炮營,一個自行化火箭炮營,一個偵察連的兵力。此外除了第三師的乙戰斗群外,還有剛成立沒有幾個月的奧地利國防軍的第六師配合作戰。 中國陸軍的第三師所負責的作戰區域太大,不可能把全部兵力都投入到克查赫來,這部署一個戰斗群就不錯了,至于步兵數量的不足,就只能用奧地利國防軍的第六師來補充了。 因此盟軍和聯軍雙方在克查赫附近的兵力,滿打滿算雙發個加起來就各有一個師左右的兵力,而真正部署在克查赫前線的兵力頂多也就兩三個營的兵力。 這參贊兵力有限,加上附近沒有大規模的援軍,因此打起來的話短時間內不會演變為大規模交戰,這對于控制交戰規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以上諸多理由,這才讓杜巖鵬選定了克查赫這個地方作為軍事沖突的地點。 當然這些東西是包二青等人所不知道的,他們只知道現在需要戰斗,不斷的戰斗,直到勝利或者死亡為止! 第一千五十三章 戰損(一) 1945年10月21號上午十一點許,在靠近意大利北部邊境的奧地利克查赫這個小鎮里,中美奧三方爆發了激烈的軍事沖突,聯軍中的奧地利和中國共同出動約一萬三千余人,在近兩百輛各種履帶式裝甲車輛、上百門中大口徑火炮的支援下對克查赫發起了猛烈進攻,同時聯軍中的中國空軍部隊也出動了約三百架次的戰斗和轟炸機部隊,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和掩護。 面對突如起來的進攻,一直都是實施高級別戰備的美軍并沒有驚慌失措,在經過最初半個小時的慌亂后,美國陸軍第九師進行了頑強的防御作戰,并且得到了美國陸軍航空隊數百架次飛機的支援。 雙方圍繞著克查赫進行了長達約兩個小時的激烈爭奪,而這一場沖突的核心戰斗的當屬中國陸軍第三師之乙戰斗群部分部隊和美軍第九師第47團步兵團、第751坦克營之間的戰斗。 雖然趙臨東一開始投入的部隊并不算多,只有一個步兵營和一個坦克營以及后方的火炮支援部隊,但是隨著美軍第47團以及第751坦克營增援陸續上來后,趙臨東中校在請求了師部后,被批準繼續增援部隊擴大戰斗規模,隨即趙臨東就是投入了作為預備隊使用的第334步兵營,同時奧地利國防軍第六師的第17步兵團也是增援并投入戰斗中來。 憑借著兵力優勢和突襲的優勢,趙臨東于發起戰斗后一個半小時徹底攻占了克查赫,并擊退了美軍第47步兵團和第751坦克營的一次大規模反攻。 而隨著趙臨東的部隊徹底拿下克查赫后,這一場軍事沖突也就是臨時暫停了下來,因為這個時間里,美軍第九師如果想要奪回克查赫,就必須向克查赫增援更多的部隊,而且增援至少也得增援一個團以上,而這都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這就讓這場沖突獲得了一個極為重要的喘息時間,在這個時間里,美軍第九師調動了第60步兵團緊急增援外,同時原本部署在后方的第767坦克營也正在緊急向克查赫前線增援中。盡管這些增援部署的距離不算遠,緊急增援過去的話半天時間都不用,這個速度和距離對于大規模戰爭時期而言已經足夠了,但是這對于一場突發的臨時軍事沖突而言,五六個個小時之后黃瓜菜都涼了。 當趙臨東剛拿下克查赫后,位于薩格勒布的第九集團軍司令部內,一直關注著克查赫戰事的杜巖鵬也終于是松了一口氣,雖然趙臨東拿下克查赫的時間比預定的一個小時要多花了半個小時,但是這多出來的半個小時還是在可以忍受的范圍之內。隨即杜巖鵬就是立即向聯軍歐洲司令部的宋俊鵬元帥以及向南京回報了實時情況。 而于此同時南京外交部,一直都是緊張等待前線消息的顧維鈞當即就是拿起了一份早已經起草打印好的抗議書直奔美國大使館,然后對美國駐華大使提出了最為嚴令的抗議,抗議美國克查赫的部隊不顧中美兩國自古以來的友誼,不顧世界人民期盼的和平和自由,擅自向當地聯軍部隊發起了進攻,為了保障奧地利人民以及世界人民的自由和人身安全,中國陸軍被迫接受奧地利國防軍的邀請,對克查赫的當面之敵發起了反攻。在抗議的最后寫道,希望美國當局能夠認清楚世界需要和平的大趨勢,正視中美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嚴肅處理挑起這場軍事沖突的兇手。 這玩外交嘛,玩的就是比誰更無恥! 說以這顧維鈞明明知道這是中國自己一手跳起來的軍事沖突,甚至他自己都參與其中,但是依舊一臉正色的指責是美國人先挑起了這場軍事沖突! 中國不但先挑起了戰爭,而且還大肆指責美國人,這讓美國人如何能夠忍受得了,當即就是提出了延言辭更為激烈的抗議,并且直言這是中國先跳起來的軍事沖突,并且宣稱盟軍在歐洲的軍事實力已經不足以保障歐洲的戰略安全,美國將會繼續向地中海戰區以及法國戰區增派部隊。 然而不管外交上如何扯皮,雙方卻是沒有發生更大規模的進一步戰斗,在當天的歐洲時間下午十四點,美國陸軍之第九師的第47步兵團、第60團下屬一營,第751坦克營以及第767坦克營的一個坦克連在兩個炮兵營和上百架的飛機掩護下,向克查赫發起了大規模反攻,不過那個時候,聯軍的中國第三師乙戰斗群和奧地利國防軍的第六師已經是完整了克查赫地區的核心防御工事布防,牢牢的擋住了美軍第九師的反攻。 而等傍晚后,由于外交上上的扯皮已經開始,于此同時中美雙方高層除了讓部隊提高戰備級別外,也是命令部隊不得進行大規模的攻勢。首先是宋俊鵬元帥下令第三師除了固守克查赫外,不得再主動出擊。 而美國方面,美國陸軍的第5集團軍的司令馬克?韋恩?克拉克看著手中這封來自美國本土的電報,面露悲憤之色:中國人無恥的對我們發動了偷襲,以至于讓數百名軍人犧牲,而華盛頓的那些政客卻是讓我們保持克制,連反攻都不能反攻! 克拉克的這些想法毫無疑問是沒有考慮到政治,在他看來既然都被中國人偷襲了,而且還不是那種幾人幾十人的小規模軍事沖突,那可是參戰部隊高達數千上萬人的大規模戰役了,如果說這樣都不能被稱之為中國對美國宣戰的話,那么就是太過荒唐了。哪怕是真的不能看成是宣戰不發動全面戰爭的話,最少在克查赫那里也得發起反攻把克查赫給奪回來。 然而這些想法只是他這個軍人的想法,并不是美國華盛頓那些政治家們的想法!而這個時候也就可以看出來,哪怕是軍人的想法,這個克拉克的想法也不是一個四星上將級別的高級將領應該有的相反,反而更像是校官級別的中層軍官應該有的想法。 其中的理由也簡單,那就是克拉克的成為高級將領的時間還是太短,沒能適應身為高級將官應該有的思維模式。他的晉升的速度都不能用坐飛機來形容,得用坐火箭來形容了,二戰爆發后,美國參戰前夕也就是1940年的時候他才晉升為中校,然而美國參戰后,他的軍銜就是火速飆升,1941年就晉升為準將,1942年就被晉升為中將,1945年就被晉升為上將,也就是說他用了五年的時間,就從中校升到了上將。這等晉升速度足以讓中國三軍一大票將領驚掉下巴,要知道二戰期間中國雖然也崛起了不少將領,少數幾個人的晉升速度也非???,但哪怕是這些前途耀眼的明星三代將領,他們這幾年晉升也不過一兩個級別而已,比如李玉挺,內戰期間二十歲不到的他就是少校了,到1939年才被晉升為少將,到1945年才被晉升為中將,也就是說哪怕是李玉挺這樣的軍中驕子,在少將到中將這個級別上,依舊花了六年時間來積累資歷??梢哉f二戰期間這短短五六年里中國三軍里尉官和校官這個級別上連續晉升三四個級別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將官里頭連續晉升兩個級別的就非常少,至于海軍的呂健元帥只能說是個特例,因為這人是陳華天的支持者,陳敬云是出于讓陳華天更好的獲得海軍支持才破例連續讓呂健晉升了兩級,絕大部分都是只能晉升一個級別而已,連跳兩級的非常少。 然而在美國陸軍里頭,連跳三級這種事情已經不能算特例,而是常例了,甚至連跳四級、五級乃至六級的都大有人在,這里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戰前的陸軍規模太小,而相應的高級將領自然也就少了,二戰爆發后美國陸軍從戰前的十幾萬人一下子飆漲到近千萬人,這對高級將領的需求自然也就增加許多,沒有高級將領怎么辦,火速晉升唄,所以戰前一大票美國的校級乃至尉官被火速晉升為將官,這些人在短短四五年里就從指揮一個連,一個營變成指揮一個軍,一個集團軍的高級將領,也就導致了美國陸軍里高級將領的資歷上對比其他幾個主要參戰國,比如德軍、蘇軍和中國陸軍欠缺了許多。 二戰里各國陸軍高級將領里頭,德軍,蘇軍的名將一大堆,而中國陸軍的高級將領中雖然在二戰里成名的新生代名將沒有多少,但是二三十年代的那批老將都還在,那批中間的新生代高級將領也都是一個個資料十足,戰功顯赫之輩。 唯獨美國陸軍,高級將領清一色的都是新手,里頭固然有幾個出色的,但是距離名將還差一大截呢,這也就導致了美國陸軍在二戰當中是很少實施高難度的戰術,基本上美國陸軍打仗就是一路平推過去,毫無戰術姓可言。 這里頭一方面固然是美國陸軍的火力強大,后勤充足,不用各種戰術也能一路平推過去,但是另外一方面也和美國陸軍高級將官階層能力缺乏有關,這沒能力組織各種眼花繚亂的戰術安排,索姓也就不用了,直接一路平推過去簡單了事。 第一千五十四章 戰損(二) 克拉克就是其中的一員,五十歲不到的他就成為了上將,而且還不是穩步晉升的那種,而是屬于后期一下子飆升起來的上將,這指揮能力其實真的很一般,去年他率領第5集團軍登陸意大利,然而在意大利中部和德軍作戰的時候,第5集團軍損失慘重也被能夠突破德軍防線,最后還是中國從巴爾干地區火速進軍后,德軍為了避免被中美兩軍聯合包圍,這才主動放棄了意大利中部,如此克拉克才能率領部隊攻占了羅馬,而后續的意大利北部作戰當中,克拉克實際上也不是主動擊退了德軍,而是德軍主動放棄意大利北部,轉入法國南部以及退回奧地利回到德國本土,這才讓克拉克的第5集團軍不費一槍一彈攻占了意大利北部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