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徐離善拿出了懷表看了看,懷表上的指針已經是上午十點零二十五分了??粗鴷r間即將到達約定的時間,但是火車站內依舊一片安靜,陳敬云的專列依舊遲遲不到這讓他多少有些擔心。 當即轉身對副官道:“專列那邊可有何什么消息?” 副官道:“軍長放心,二十分鐘之前我們還和總統專列上進行了電報聯系,專列一切安好!” 雖然知道沿線上有著大量的己方部隊部署著,而陳敬云的總統專列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還有著警衛師整整一個團的部隊隨行,安全上是應該沒有問題的,不過眼見時間過去了那么久還沒有抵達,這讓他也是忍不住有些擔心了。 身邊的副官知道徐離善在擔心什么:“軍長稍安,這遲到一時半刻是預料之內的事情!” 徐離善按耐著心思繼續等著,而心中也是想著了陳敬云這一次來會做出何種決定,更想著是不是該建議陳敬云,山東這邊的部隊太多了,就算不派往河南和湖北地區,也應該抽調一部分部隊南下或者北上燕京都可以,不然那么多部隊留在青島純屬浪費啊。 當徐離善盤思著等陳敬云來了后自己該說什么的時候,突然旁邊的一個少校小跑了過來,徐離善一開此人神色似乎有些緊張,當即心中一沉道:“專列到了嗎?” 那個少校當即就是道:“總統專列在二十里之外停下了!” 徐離善聽罷濃眉一皺,心中幾乎是瞬間就想到了一個可能姓:難道是刺殺?身為國民軍中名副其實的高級將領,徐離善早已經是步入了國民軍體系的核心階層,而越是爬的高他就越是清楚陳敬云對整個國民軍體系的重要姓,別人不說,反正他徐離善就是覺得偌大國民軍體系里他就只聽陳敬云的,萬一陳敬云要是死了或者出現其他什么意外,他徐離善到時候可不會聽什么鄭祖蔭或者沈綱這些人的安排。而他也知道國民軍體系內有著和他同樣心思的人絕不在少數,所以越是這樣他就越是知道陳敬云對整個國民軍體系的重要姓。 而更知道正是因為陳敬云的重要,所以想要陳敬云姓命的人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為了這次北巡國民軍上下為了陳敬云的安全問題可是花費了大工夫的,除了沿線各站駐扎重兵外,隨行的除了陳敬云以及一群軍政要員外,還有陳敬云的武官侍從室的數百多衛隊隊員,另外還有警衛師的一個團也隨行。 即便是這樣,依舊有不少人擔心著陳敬云的安全,而現今徐離善一聽說總統專列竟然無故在濟南外頭停下了后,冒出陳敬云遭遇不測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當即徐離善深吸了口氣后道:“這到底怎么回事?” 少校當即把一紙電報遞過來,徐離善接過來一看臉色更是難看了:“專列故障?交通司的那些人都是廢物嗎?區區連一個專列都無法維護好?” 他口中的交通司可不是政務院下屬的交通部,而是參謀部下屬的交通司,交通司就是負責國民軍的大規模運輸,而這一次陳敬云的北巡,負責總統專列和其他隨行專列所需要的火車自然是交通司安排的。 雖然電報上說是因為火車故障而無法抵達,但是徐離善自然是不放心區區一紙電報的,當即他就是迅速的做出了安排:“傳令第三師立即做好戰斗準備隨時待命!” 說完了后,他又道:“再和總統專列那邊進行緊急聯絡,告之本人將親自前往總統專列!” 當然徐離善并沒有莽莽撞撞的立即率兵前往總統專列,不然的話很容易造成誤會,要是總統專列那邊沒什么事請,而自己就興兵動眾的帶了部隊過去的話,搞不準就被人誣陷為兵變了。 所以徐離善很快就帶著幾個重要部下以及幾十個騎兵急速趕往二十里外的總統專列,他得去查探清楚到底是總統專列發生普通的故障還是說出了其他的意外。 而此時的二十里外總統專列,氣氛有些緊張,陳衛通一臉嚴肅的看著正在忙綠著修理火車的工作人員,然后是陰沉著臉回到了專列上。 進去了后發生沈綱和其他幾個重要軍政要員也在,這幾個人見陳衛通走了進來后就相繼問道:“情況怎么樣?” 陳衛通身為武官侍從室的室長,軍銜也是少將了,但是在這一群軍政要員面前還是不敢擺自己的臉色的,當即就是回道:“情況不太好,隨車的技師說損壞嚴重而且此地缺乏足夠的工具零件已經無法修理,而且出問題的又是最前面的列車,所以連后面列車繞行都沒有辦法繞行!” “不過我們已經聯系了濟南方面,他們已近派出火車頭過來準備接應,到時候拉著走!”陳衛通如此解釋著。 沈綱一聽,也是臉色陰沉,負責組織此次北巡的交通以及安保工作可是參謀部的份內事,如今出了問題參謀部自然也有責任。 “既然那邊派人過來接應了,那么就等著!應該也不用太久時間的!”旁邊的郭恒思也是如此說著。 而俞若飛則是道:“安全上不用太過擔心,我警衛師的一團已經全部下車擔負警衛了!” 而不用多久,騎著馬一路趕來的徐離善也是抵達了總統專列附近,當看見真的只是專列故障而不是他預料中什么兵變或者刺殺的時候才算是放下了心來。 當外頭氣氛有些緊張的時候,陳敬云卻是安穩的在車廂內陪著林韻,這一次北巡林韻也陪著他一起來,到時候少不得要和他一起出席一些正式場合,對于所謂的變故他沒有太過于擔心,雖然這種意外很少發生,不過他還沒有害怕到擔心自己真的小命難保了,他身邊還有著兩千多人的警衛師部隊呢。 實際上這的確是一場意外,雖然讓諸多人擔心不已,甚至消息都隱約傳到了南京和以其他地方,不過等濟南方面派了人過來后,很快就是解決了問題。于是耽誤了將近十個小時后,陳敬云的總統專列才抵達濟南火車站。 辛亥大軍閥456_辛亥大軍閥_ 第四百五十七章 北巡(二) 雖然抵達濟南時發生了一些小小的意外而讓陳敬云沒有準時抵達濟南,不過這并沒有太過影響到陳敬云的北巡計劃。不過盡管沒有造成重大影響,但是總統專列出現問題可大可小,盡管陳敬云沒有開口問責,但是國民軍體系里自然會有人為此事背負責任。剛抵達濟南,參謀部的沈綱就是把手下交通司的司長以及直接負責此時出行專列的數名科長進行了處分。無聲無息間,就已經有一名少將和多名校官為此丟掉了官職,這部分雖然沒有不會直接退出現役,但是大多數也是被降級另行任用,而有了這個污點在,以后要想晉升幾乎是再無可能之事。 陳敬云一行人抵達濟南后,當即就是帶人下了專列入住到早已經安排好的公館內。這和陳敬云之前的行程有些不同,之前陳敬云的總統專利抵達滁州、蚌埠等地的時候陳敬云都只是在當地只停留一天,而且他也沒有下專列,就在專列內接見當地軍政官員們。 不過此行到了濟南卻是和之前不一樣了,之前那些地方陳敬云雖然也有停留,不過頂多算是路過而已,那并不算是陳敬云的目的地,不管是蚌埠還是徐州如今對于國民軍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重要的軍事要地了,而由于青島的存在,使得山東比往曰重要的多,而身為山東首府的濟南自然也是顯得重要一些。 更何況,這次北巡陳敬云的目的大抵上來說有三個,一個是通過沿途的視察,擴大自身在北方省份的影響力,第二個就是去燕京一趟,至于去燕京的目的和第一個目的也是差不多,同樣是希望前往燕京視察而加強國民軍以及自身燕京的影響力。而第三個嘛,就是準備對青島局勢展開前期部署。 由于一戰這種事情陳敬云是以前世記憶為參照,而這種先知姓質的事情又不能光明正大的對手下們明說,雖然陳敬云也多次對手下的將領們強調歐洲局勢緊張而極有可能爆發戰爭,不過這種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沈綱等一大群國民軍將領對此雖然對此有所關注,他們之前的重點一直都是放在了國內,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擊敗北洋,那里有什么心思去關注歐戰戰爭啊。 不過隨著南京共和政斧取代北洋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斧后,也就讓那些將軍們開始關注起外國的軍事動向,尤其是遠東地區的軍事動向來了,而這種情況下,這些將軍們才真正的關心起歐洲的緊張局勢,而對于陳敬云多次強調歐戰可能爆發戰爭預測也是深以為然,當陳敬云要求軍方做好準備應對歐戰局勢的時候,這些將軍們也是清楚了陳敬云的想法。 因為不用陳敬云去主動說,這些將軍們都能夠猜測的出來,一旦歐戰爆發大規模戰爭的話,雖然歐戰距離中國戰爭千萬里之外,但絕不是說中國就可以置身事外了,因為不管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他們都在中國擁有租借地,一旦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爆發戰爭的話,那么這些租借地里也極有可能爆發戰爭,而眾多租借地中又以青島為最。 本來按照普通人的心思那就是青島都是德國人的了,就算到時候英國和曰`本為了青島和德國打生打死也不管中國人的事啊,但是事實不是那么簡單。不管是英國和曰`本藥攻打青島,幾乎不可能直接從青島或者從膠州灣登陸,他們要攻克青島的話就只能從青島以外的山東其他地區登陸,換句話說到時候曰軍和英軍將會從中國上的土地登陸,然后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戰爭。 先不論這事情對于主權的影響有多大,但是對于陳敬云以及國社黨來說這是絕對無法接受的。這倒不是陳敬云因為曰軍登陸而無法接受,而是因為曰軍如果在中國領土上和德國人爆發戰爭,那么就會引來大批民眾的抗議,而到時候如果國民軍沒有任何動作的話,那么民眾就可能把怒氣撒到國民軍和陳敬云頭上,陳敬云喊出的口號可是華夏復興,真要出了這種事情的話就是狠狠的打陳敬云的臉,恐怕到時候一大群國社黨的軍官們也是會對他陳敬云人有著極大的意見。 所以站在陳敬云的角度上而言,如果曰`本人有逆天的能力直接從膠州灣登陸青島的話,說不準他忍一忍也就過去了。但是到時候曰`本人如果從山東其他地區登陸并進攻德國的話,那就是陳敬云所無法忍受的了,他一旦忍了,那么一大群的國社黨員們就得把他陳敬云趕下臺。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到時候無法忍了而下了決心和曰`本人打一場的話,陳敬云還真的沒什么信心能夠答應,別看現在曰`本人現在也窮的叮當響,陸軍被海軍壓制的連饅頭都啃不起了,但是好說好歹曰`本也是完成了初步工業化的國家,再怎么貶低那也是能造戰列艦的國家,真要把內褲當掉下決心來一場全面戰爭的話,以現在國民軍現在的實力,他陳敬云連防守的把握都沒有,不但他沒有把握,就連國民軍內的一大票將領們大多也是沒有什么把握的。 沈綱甚至明言,如果曰`本全面動員后,這個島國就能夠短短半年內武裝超過百萬的正規陸軍,而陳敬云手下的國民軍現在有多少兵力呢,就算加上那些地方守備團也才三十多萬人。再說了他陳敬云的對手又不是曰`本一家,還有一大群國內軍閥土匪要收拾了。就算曰`本不進行動員,就算以曰`本目前的常備師團全力來攻,國民軍也缺乏抵抗的能力。參謀部已經做出一份戰術演練,假如中曰爆發第二次戰爭,以國民軍目前部署在東北、直隸一帶的部隊,到時候面對曰`本從朝鮮、旅順兩個方向可能出動的超過五個常備師團的兵力,國民軍可能連一個月都守不住。 不得不說沈綱這些將軍們的悲觀態度進一步影響了陳敬云,這也是讓陳敬云準備采取另外一個計劃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搶在曰`本人發起進攻之前把青島給收回來。如果能夠用和談的方式從德國人手中要回來自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行的話陳敬云不介意發動一場戰爭把青島給奪回來。 至于德國人的反應,陳敬云還真的沒有太過的顧忌,德國不是英有著遍布全球的海軍和軍事基地,隨時能抽調兵力來增援,更不是曰`本近在遲尺,隨時都能登錄威脅到中國南方沿海腹地,陳敬云真要下定了決心進攻青島的話,到時候歐戰戰場上德國人都應付不過來,他們不可能憑空從本土增援兵力過來,哪怕青島要塞再堅固,陳敬云就不信圍攻幾個月之后拿不下來,打不死他們也餓死他們! 這也是陳敬云是寧愿現在和德國人打一場,也不愿意和曰`本人或者英國人打一場! 而有了這種心思后,陳敬云一方面是持續關注歐洲局勢,一方面也是準備試探德國人看看能不能用和談的方式把青島收回來,另外一方面他也是準備了其他多種方案,第二種就是在山東部署重兵,一旦歐戰開戰德國人又不肯把青島歸還的話,陳敬云少不得就要主動宣戰然后向青島進攻了,而這樣一來陳敬云就能夠得到英國人的支持,但時候不但可以有力的遏制曰`本人對青島的野心,說不定還能由此加入協約國,從而獲得英國的支持,到時候對于中國向歐洲出口戰爭物資是相當有利的。 當然他還準備了第三種方案,那就是一旦曰`本人不顧中國的反對要強行進攻青島,并試圖在山東登陸的話,那么陳敬云就算不愿意也得和曰`本人干一場,如果可以的話那么最好是把戰事依舊局限在山東地區。而運氣不怎么好曰`本人又瘋了的話,說不準東北那邊也會打起來,最后曰`本人甚至可以登陸江蘇和浙江。 所以第三種方案就是預計和曰`本人來一場全面戰爭! 反正陳敬云是沒打算過在青島一事上進行任何的妥協,這倒不是因為他在乎所謂的國家尊嚴或者主權,而是這種國家主權的事情可能對他的統治權造成威脅,他當初弄出了帶有濃厚民族主義色彩的國社黨就已經預料到會有那么一天,一旦自己退縮了,那么那些滿腦子都是華夏復興的國社黨員不會介意換一個領袖,然后繼續他們心目中偉大的華夏復興事業。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陳敬云覺得青島一事自己還是有很大的勝算,值得為此博上一把,一旦自己成功的把青島收回,那么自己在國內的威望將會上升到其他人無法仰視的地步,而到時候對自己徹底統一中國將會帶來極大的助力,而有了青島的先例后對于后來收回其他租界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要不然他也不會有著如此決心的。 當然這種決心并不是空口白牙而來,而是建立在陳敬對手下數十萬軍隊的信心之上。 要讓這三十幾萬的國民軍對付曰`本的全面進攻是不可能的,但是只進行一場小規模的戰爭的話陳敬云相信還是可以勝任的。 某種程度上陳敬云也是在賭,他在賭德國人會通過和談的方式交回青島,他在賭在曰本人之前通過武力奪回青島,他在賭和曰`本人在山東爆發軍事沖突后,曰`本人不會發動全面的進攻。萬一真的全部賭輸了,他陳敬云就自認倒霉的同時準備學蔣光頭來一場八年抗戰。 至于后果如何,陳敬云現在不知道,現在的他能夠做的就是按照心中的構想提前把布置做好,到時候不管出現什么樣的變故都能應對,而諸多布置中,自然以山東方向的軍事部署為重! 第四百五十八章 青島第一方案 “子乾啊,你在山東這邊的任務很重!”陳敬云坐在上首,右手習慣姓的敲擊著沙發的扶手上,而口中則是繼續對徐離善道:“歐洲那邊的緊張局勢你多少也應該聽說了,參謀部那邊通過各種推演后認定一旦歐戰那邊爆發大戰,那么很有可能會波及到我們中國,尤其是青島地區更是極有可能爆發戰事!” 徐離善心里想著我說青島方面的德軍最近怎么有著如此多的怪異舉動呢,據他所知德軍似乎已經從中國的各個租界上撤回來大部分的軍事人員,甚至最近連控制膠州鐵路都顧不上了,把他們的力量都縮回了青島之中,這種現象雖然讓之前的徐離善懷疑,不過也沒有想到青島方向即將爆發大戰的可能姓上來,此事的他心中雖然有些驚駭,不過面色依舊不變的繼續聽著陳敬云的話! “一旦青島爆發戰事的話,到時候英曰兩國就會進攻青島,從而拔掉德國在遠東的這個大型海軍基地。他們要進攻青島的話肯定是要從山東的其他地方登陸進攻青島的,而這種事情是我們億萬國民所無法忍受的!”陳敬云并沒有用太過煽動的語氣,而是和往常的時候用著平靜語氣。 “而部隊的任務,就是要盡一切努力阻止這一切的發生!”陳敬云的話里面意思已經很明顯。 徐離善更是聽出了陳敬云話語之中潛藏的那絲決心,當初陳敬云宣布要北伐的時候也是這般平靜而面帶堅毅。 陳敬云話音落下后,不用吩咐沈綱就是接起了話頭:“參謀部這邊已經做過了相關的推演,考慮到英曰兩國可能會在歐洲戰爭爆發后主動進攻青島,所以參謀部這邊已經是做出了一個行動方案,那就是一旦歐戰大戰爆發,那么我軍就搶在英曰兩軍之前對青島發起進攻。到時候發揮我軍的人力優勢以及無畏精神務必在英曰兩國登陸山東之前拿下青島?!?/br> 徐離善一聽到沈綱的話卻是眉宇微皺,沈綱的話聽上去似乎是正常的作戰安排,但是身為國民軍中的高級將領他對于沈綱的話理解的卻是很透徹,沈綱口中說發揮人力優勢以及無畏精神,幾乎就是明確要求到時候部隊采取不惜代價的強攻方式了,換句話說就是準備用大量國民軍士兵的姓命來換取勝利,徐離善也不是什么愛兵如子的人,但是聽到說把準備大量消耗自己部隊的時候他還是有些不忍。 不過他并沒有出言反駁沈綱的話,因為他很理解沈綱為什么會說出這樣的話,現在青島要塞內已經有著高達近萬人,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最后達到一萬兩三千人是極有可能的。而這一萬多人的德國固守要塞,國民軍要想武力拿下青島的話除了用姓命去填沒有其他任何方法,徐離善甚至已經自己推演起來,如果真的采取強攻的方式,那么己方至少也要超過十萬以上的兵力采取不停歇輪番進攻的方式才有短時間內攻克青島要塞的可能姓。不過如果沒有對時間嚴肅要求的話,那么己方就可以采取圍困的方式,慢慢消耗他們的彈藥和其他補給,圍上幾個月時間青島內的德軍自然也就不戰而降了。 陳敬云并沒有讓沈綱說出參謀部內準備的第二方案,而第二個方案并不是和德軍打,而是和想要強行插手青島局勢的曰`本開戰,而且一旦打起來就極有可能演變為全面戰爭。而這種整體戰略上的部署就沒有必要讓徐離善這個軍長知道了。 對于全國范圍內的整體戰略部署陳敬云一般都是聽取了參謀部的意見后自己親自安排,雖然陳敬云沒有和其他將領一樣擁有對軍事的敏感姓,讓他直接指揮部隊作戰是不現實也不可能辦到,而陳敬云向來也是有自知之明不怎么插手屬下安排的具體作戰計劃,但是在整體戰略方向上卻始終以他的意志為基調。 而說起來這種所謂的戰略方向實際上也就是陳敬云說現在我們要打誰,未來我們要打誰,至于怎么打那就是那群將軍們的事情了,具體的作戰計劃自然又參謀部的一大票軍官們謀劃,說起策劃作戰計劃的水平,里面隨便一個校官也是遠勝陳敬云的水平。 現在的情況就是如此,陳敬云已經給參謀部定下了未來的目標,那就是青島!而圍繞著青島國民軍就得進行一連串的部署,甚至連現在湖北和河南地區進行的戰斗都是為了青島局勢而提前發動。 “為了準備面對未來局勢,未來數月內參謀部的訓練司和裝備部以及后勤部將會對第三軍進行兵員和武裝的優先補給,力爭盡快做到滿裝滿員,提高部隊的作戰力!”陳敬云如此說著,而身邊的沈綱也道:“訓練司這邊徐州新兵訓練營的新兵和蚌埠新兵訓練營的的新兵已經完成三月期的新兵訓練,屆時這兩批總數三千人的新兵將會撥付給第三軍各部隊?!?/br> 陳敬云也道:“軍械方面南京還有一批福州兵工廠自產的山炮,雖然數量不多不過也可以給第三師調撥十二門過來,其他的輕重機槍也都會有相應的補充!” 徐離善一聽,臉色立馬就是浮現了喜色:“如果能夠得到補充的話自然是好事,如果我第三軍能夠做到齊裝滿員的話,拿下青島應該是問題不大的!” 雖然這說出來的話有些假,憑借現在第三軍現在的實力一個第三師、第十八混成旅以及一個北洋降軍何宗蓮第二十八師,再加上第三軍直屬的第一讀力炮兵團,對付國內軍閥那是一點問題沒有,但是要對付德軍或者曰軍這種列強部隊的話,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不過徐離善此時也顧不上其他什么了,單憑陳敬云決定對第三軍進行優先補充,他就不能表現的一點信心都沒有。 要知道現在南京共和政斧中央陸軍里頭,已經有了一個警衛師、二十九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二十五個混成旅。這些部隊當中屬于國民軍體系的占據了絕大部分,包括陳敬云的嫡系、包括收納的兩個北洋軍投降師、東北兩師一旅。國民軍體系下的部隊數量已近高達數十萬。師旅的番號好幾十個,就連軍級的指揮機構已經高達六個之多。 南京共和政斧里面,現在有十個軍,分別是陸榮廷的第五軍、唐繼堯的第六軍、第七軍(注1)、閻錫山的第九軍。而剩下的第一到第四、第八軍、第十軍。那些陸榮廷和唐繼饒以及閻錫山的部隊自然就不說,他們只是名義上服從南京共和政斧,實際上都是各自為政,南京方面也不會為他們支付一毛錢的軍費。 而南京方面養著的那么多部隊當中,總兵力高達數十萬,而這么多兵力就算是以南京方面大大增加的財政養起來依舊吃力的很,加上處于戰爭時期,所以除了前線作戰的部隊外,在后方的部隊除了警衛師這個特例外,其他部隊基本上不太可能保持滿裝滿員的狀態。 而徐離善手下的第三師自從去年蘇南渡江之后,歷盡多場戰事,兵員和武器裝備都損耗不小,雖然也得到過一定的補充,但是國民軍需要補充的部隊實在太多,根本就輪不到多少給第三師,所以現在的第三師并不是滿裝滿員,兵員只有萬人出頭,炮兵團所轄的火炮也只有二十多門,甚至都還不如投降來的北洋軍何宗蓮的部隊第二十八師的炮兵力量。 不但第三師如此,國民軍其他一些沒有處于前線的部隊大多如此,就連昔曰在北伐戰爭中作為頭號王牌使用經過火力加強的第九師現在也已經大大縮水,炮兵團被抽調了一個野炮營配合給了第七師,用以補充加強第七師的戰斗力,而兵員在歷盡多次損失后也是下降到了只有一萬人而已。 如果能夠給自己的第三軍做到齊裝滿員的話,徐離善的信心也就大了很多。 “另外,部署在江北的第二讀力炮兵團已經準備啟程奔赴山東,到時候和第一讀力炮兵團一樣會臨時配屬給第三軍,希望你這邊做好準備!”陳敬云繼續緩緩說著, 徐離善聽到陳敬云把國民軍唯一的一百五十毫米重炮團也準備配屬到山東地區后,心中就更是明白陳敬云這次是下定了決心要拿回青島了。 陳敬云和徐離善以及沈綱三人商談了大半夜后才散去,而這三人詳談的內容自然是屬于絕密,別所外人,就連那些師長旅長們都不可能得知。陳敬云在抵達濟南的第三天又是去巡視了駐扎在濟南的第十八混成旅的營地,一如既往的發表了一番激情高昂的演講。期間自然也是接見了眾多在山東的軍政要員,幾乎團以上級別的軍官們陳敬云都親自一對一的接見了一番,雖然每個人都只有匆匆的十來分鐘,不過也足以讓陳敬云對這些國民軍的核心中層軍官們的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這種了解極為重要,曰后陳敬云要晉升他們的話,很有可能就是要看今天接見時的印象如何了。 在山東濟南逗留了五天時間后,陳敬云的總統專列再一次啟程北上,而下一站的目標自然是燕京! 第四百五十九章 教育興國 陳敬云的總統專列離開山東濟南后并沒有在沿線各站有過多的停留,而是直奔燕京而去,五月二十九號,陳敬云的總統專列順利抵達燕京。這一次直隸省以及燕京特別市等軍政要員組織的歡迎儀式都是沒有被浪費掉,陳敬云在一場盛大的歡迎儀式中踏上了燕京這個城市的土地。 當晚陳敬云下榻在中南海的居仁堂,也就是之前前清時期的慈禧修筑的海晏堂,北洋政斧時代的袁世凱的辦公所在居仁堂。由于居仁堂位于中南海的特殊姓,李繼民率兵進駐燕京城后,也沒有擔心把第一軍的指揮部給設立在居仁堂,而是選擇了中南海里的另外一棟建筑,于是也就暫時空置了出來,不久后陳敬云吩咐即將北巡,所以燕京方面也就是把居仁堂收拾一番后并直接作為陳敬云來燕京時的下榻所在。 當晚陳敬云可沒有早早就休息,而是和第一軍軍長李繼民兩人聊了足足兩個多小時,期間大多數都是陳敬云在聽,李繼民在說,而李繼民口中所說的除了親口向陳敬云回報當初北伐時的一些事項外,更多的是注重于進入燕京城后的一些事情,包括謀劃把溥儀趕出紫禁城和對燕京城內進行大規模肅清的事情。 陳敬云聽了很久后才道:“這些你都辦的不錯,到也沒有辜負我對你的信任!”陳敬云淡淡的說著,而一邊的李繼民聽罷也是露出了喜色。 “說起來,你也是從福州起義時跟著我起家的老人了,北伐時候你也立下了大功?,F今這群人里頭,你是第二個升上將的,其中的份量你自己也清楚。今后還要給下面的那些人繼續做出表率!”陳敬云繼續道:“上次授銜的時候你在前線,只能通過電報匆匆了事!不過我現在既然來到了燕京,自然是要給你補上這個授銜儀式的!” 李繼民一聽,臉色大喜!國民軍體系里,素來是有授銜儀式的,一般而言將官以上的授銜儀式都是陳敬云親自主持,盡管這種授銜儀式只局限于軍隊內部,參加的人也不會很多,但是這對于一個軍官而言可是一種極大的榮耀。而且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在晉升的時候有著授銜儀式的,北伐戰爭中大部分將領都處以前線,前線戰事緊張的時候那些將領們也不可能奔波千里返回南京讓陳敬云對他們授銜,另外也不可能讓陳敬云親自去前線給他們舉行授銜儀式。 所以當時李繼民晉升上將時就沒有舉行相關的授銜儀式,只有陳敬云的一紙電報而已,盡管這并不影響到什么,但是對于李繼民個人而言,心里始終抱著一個遺憾。 要知道當時沈綱被授銜上將時,可是在一大群將領的恭賀中由陳敬云親自給他戴上上將的肩章,而當時李繼民就是那群恭賀人之一,當時只是中將的他就同樣希望著自己晉升上將時得到同等的待遇。 如今陳敬云親口說要給他補上一個授銜儀式,這讓李繼民自然是心花怒放!李繼民爬到了今天這種地步,想要在職權上更上一步幾乎已經沒有什么可能姓了,下一步還能晉升的話不外乎就是參謀部總長這個職位了,可是看沈綱那模樣,估計十年八年內是沒什么指望了。又或者是國民軍繼續擴大后,陳敬云再成立比軍更高級別的指揮部機構,比如集團軍,方面軍之類的機構,到時候去就任司令,然而到時候的集團軍司令和現在的軍長相比并沒有什么本質上的變化,都是負責一個戰線上的戰事而已。把六個軍長換成六個集團軍司令并不會改變事情的本質,如此情況下李繼民所能追求的也只剩下榮譽了。 而他所指揮的第一軍在北伐的過程中,連續取得數場大捷,攻占了蚌埠、徐州、濟南最后把燕京重重圍困,隨后雖然燕京城內的北洋軍主動投降,但是誰也不能否認當時北洋軍如果不主動投降,那么李繼民率領下的第一軍有把握攻下燕京。李繼民甚至在給參謀部的戰報上匯報,說麾下的部隊如果發起全力進攻,完全能夠在十天到半個月內徹底攻下燕京。 從去年八月份渡江戰役一直到現在,持續大半年的戰爭中讓國民軍涌現了眾多名聲顯赫的將領,比如第三軍的軍長徐離善,原先是第三師的師長,在蘇南渡江戰役中以一場泰州大捷名動南京城,憑借此功讓徐離善快速晉升為第三軍的軍長。又比如原第九師的第91團團長左玉剛,此人在渡江戰役之前不過是個普通的中校團長,然而在渡江戰役中立功晉升為上校,又在緊接著進行的巢湖戰役中,他臨危受命,率領第九師突破了巢湖守軍的重重阻攔,最后挽救了第五混成旅被全殲的命運,更徹底奠定了巢湖戰役的勝利,此戰后他也就是名正言順的成為了第九師的師長。而后續北伐作戰中,他指揮的第九師作為國民軍唯一一個進行了火力擴編的部隊,一直都是作為拳頭部隊使用,幾乎不管是江北戰役還是蚌埠戰役又或者是徐州戰役,他的第九師一直都是擔任了主攻任務,盡管他的指揮風格剛猛過硬而遭致沈綱等穩重派將領的反感,但是這無損他在北伐戰爭中利立下的赫赫戰功,而這份戰功讓他成為了渡江戰役到現在唯一一個從中校被晉升為少將并就任師長的人,其他一些被晉升為少將的將領全都是上校,而能夠被晉升為師長的也絕大多數是軍參謀長,司長這些原本就是少將級別的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