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對于沈綱等人提出來的編制問題,陳敬云考慮許久后才批準了,并準備在第八師、第六師、警衛師內試驗。 畢竟這個編制一旦實行的話,國民軍的各師就會憑空多出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而且這一部分兵力并不能直接增加國民軍各師的火力,增加的好幾千人都是輔助兵力。而這部分輔助兵力在國民軍的以前作戰中,一般都是由后勤部組織的民夫擔任,而不是各師的輜重營和工程營等專業后勤部隊,而參謀部為了避免增加后勤人員帶來的兵員緊張,所以就直接和后勤部聯合,把后勤部的民夫運輸隊直接改編為輜重部隊納入各部隊管轄。畢竟參謀部下屬各地新兵營里面的新兵訓練的兵力也是有限的,而且大多數都是作為戰斗力補充到各部隊中,不可能直接拿出好幾萬人來填補各部隊的后勤部隊的空缺。 國民軍編制的調整并沒有很快,而參謀部預期要把所有的部隊調整完畢的話,少說也要一兩個月的時間。 而這兩個月內會發生什么那是誰也不知道的,自打江北戰役中國民軍擊敗了北洋軍后,國內局勢又是風云涌動,國人一看北洋軍都被國民軍打敗了,心里頭自然就是認為陳敬云就統一中國。 就連唐繼堯和陸榮廷兩人也是悄然的對陳敬云示好,當然同時免不了的向陳敬云要錢要槍。 尤其是唐繼堯,更是要求向陳敬云提出了一大批的軍械采買,滇軍在四川打的很艱苦,各方面的損失都很大,除了從國民軍手中采購槍械補充損失外,唐繼堯也是給陳敬云發電,候著臉皮向陳敬云要錢要補給。 陳敬云為了維持表面上的南方統一大局,雖然心里不愿意但是也給唐繼堯送去了部分彈藥,至于錢那就是不給了,反正給了他錢唐繼堯也得拿出來向國民軍采購軍火。 而在這風云涌動中,盤踞廣東西部的龍濟光發表通電,稱擁戴陳大總統,堅決支持南京共和政斧的統一,并且很爽快的接受了陳敬云給的第二十四混成旅的番號。 龍濟光自從去年從廣州敗退到粵西地區后,國民軍非但對他進行趕凈殺絕,反而還是悄悄的和他做了幾筆生意,賣給了他好幾千支的步槍和幾門山炮。而盤踞粵西的龍濟光自然就是陸榮廷的心腹大患,桂軍長期在南寧和廣東西部駐扎的部隊就是和龍濟光交手多次,但是龍濟光這人也光棍了,和桂軍干了幾場后也沒損失太大,愣是保住了一快地盤,甚至還想著渡海把海南給占了。 不過海南早在國民軍拿下廣州后,就在海軍部隊的配合下登陸了海軍,現在是第十四混成旅的一個營駐扎在???,不過還把海南原來的地方部隊改編為了一個海南守備團。雖然說國民軍在海南的實力不咋地,但也不是龍濟光可以拿下來的。 這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龍濟光雖然一直盤橫在粵西這小地方,但是一直盯著國內局勢呢,等陳敬云一宣布北伐后,他就是想著,陳敬云在南方諸省的老大地位是當定了,自己之所以還能在粵西帶著也和陳敬云的暗中支持分不開。后來就索姓直接投了國民軍。 歷盡數次說和后,龍濟光就是接受了陳敬云的條件,龍濟光的八千多人的部隊精簡為一個混成旅,陳敬云給他一個中央陸軍第二十四混成旅的番號,任命龍濟光本人為少將旅長,并率部繼續駐扎欽州。并且龍濟光還得接受南京派遣而如來的諸多軍官到第二十四混成旅中任職。 龍濟光這可和陸榮廷以及唐繼堯不同,唐繼堯和陸榮廷現在和陳敬云可是合作關系,雖然名義上位居陳敬云之下,但是陳敬云可不能向廣西和云貴派遣官員,更別說向桂軍和滇軍派遣軍官了。而這個龍濟光則是投誠國民軍,是要納入國民軍的體系之內,雖然龍濟光還可以繼續擔任旅長,但是陳敬云也是要派遣軍官去任職的。 龍濟光也算是相同了,窩在粵西這個鬼地方是真沒什么出路的,繼續這樣下去不是被桂軍滅掉就是被國民軍滅掉,還不如撐著現在手里還有著八千多人軍隊的時候要個好條件,現在好歹也算是個少將師長了,盡管比以前北洋任命的中將師長差了一大截,但是現在這時候,還有誰把他的北洋軍銜當會事啊。 現在當了個少將后,龍濟光也是得到了陳敬云的親筆信,說是既往不咎,這才讓龍濟光放下心來。這些年也撈了不少錢,夠他揮霍一輩子的了,所以龍濟光想著就算以后不能和沈綱他們那樣高升,但是這一輩子的榮華富貴是毫無問題的。 第四百一十九章 繼續北上 龍濟光投誠于國民軍,對于整個中國局勢來說只是小小的一個波瀾,各大報紙上頂多就是給了一個小篇幅的報道,人們甚至都不關心龍濟光到底是個什么人。因為龍濟光投誠相對于國民軍的其他動作來看,實在不值得一提。 盡管人們沒有對龍濟光投去太多的關注,但是在國民軍內部卻是反響不小。 龍濟光手下的七八千人雖然戰斗力不怎么樣,武器裝備和訓練也不好,但是他處于的位置卻是極為巧妙的,龍濟光占據了欽州以及湛江等粵西沿海地區。而在去年的廣州之戰后,陳敬云和陸榮廷已經達成了默契,那就是桂軍占據廣州以西的廣東西部,而國民軍占據廣州以及廣州東部,北部地區。這一分贓計劃也是成功的緩和了當初桂軍和國民軍的緊張關系,使得后來桂軍和國民軍在廣東地區雖然保持了重兵對持,但是始終沒爆發軍事沖突。 后來國民軍把戰略重心放在了蘇南和安徽地區,導致與國民軍在廣東方向的兵力持續下降,就更讓陳敬云希望保持南方的穩定,而不希望和桂軍造成沖突,至少在擊敗北洋軍之前不希望廣東方向有所變化。桂軍也是國民軍的實力忌憚無比,所以雙方的顧忌也讓廣東保持了和平,更為后續的三家聯合創造了條件,等陸榮廷和唐繼堯以及陳敬云三人聯合組建南京共和政斧后,桂軍和國民軍根據協議在廣東撤兵,國民軍把主力的第三師調到了蘇南,現在只在廣東駐扎了一個新編練的第十四混成旅。而桂軍也是從廣東西部方向撤軍,只是在梧州駐扎了一個第八混成旅,轉而加大了南寧方向的駐軍,從之前的一個旅增加到了一個師的兵力。 梧州方向的第八混成旅是防備國民軍無疑,但是南寧方向的第十四師可就是明顯為了對付龍濟光的。 桂軍和國民軍雖然在湖南方向聯合作戰,但是彼此間的防備也是有,同時基于統一全國的戰略姓目標,陳敬云肯定是不希望桂軍持續發展,所以有必要牽制桂軍,這一點除了在湖南地區堅持占領衡外,更是希望在廣東西部地區對桂軍形成牽制。然而由于陳敬云和陸榮廷之前的默契,雙方都不可能在廣東方向大規模增兵的,只要國民軍從其他省份調來一個師進駐廣東,那么桂軍肯定也是針鋒相對,那么到時候三家聯盟也就成為了一句空話。然而不能明面上增兵,但是卻可以利用其他方式啊,比如這個龍濟光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國民軍收復了這個龍濟光后,陳敬云也沒打算讓龍濟光對自己絕對服從,但是只要能夠在廣東西部保持對桂軍的牽制就足夠了,而且接著龍濟光第二十四混成旅的名頭,國民軍也就能夠光明正大的派遣官員和軍官掌控粵西地區。 陳敬云這一招可是光明正大的很,畢竟他要收復龍濟光的話,就算是陸榮廷也是找不到什么理由來反對。 陸榮廷也不是笨蛋,自然是明白陳敬云這些舉動的心思,但是陳敬云只是收編龍濟光的部隊,也沒有向廣東西部增派部隊,而龍濟光本來就是桂軍的敵人,南寧方向的第十四師就是為了對付龍濟光的,所以從軍事層面上而言并沒有提升對桂軍的威脅。而在政治層面上的影響雖然很大,但是陸榮廷卻是找不到理由來反對,難道說自己要對南京共和政斧收編地方軍閥提出反對嗎? 所以心里有著郁悶的陸榮廷也不好公開反對,而對粵西方向增兵也不好去做,只好是把其他部隊的一些重武器裝備調到南寧給第十四師增強火力,免的到時候被龍濟光從背后捅刀子。 陳敬云這個小小舉動雖然沒有普通人關注,但是諸多實權人士已經是察覺出來了一些味道,那就是陳敬云已經在為未來的統一而策劃了。 他們所猜測的也沒有錯,陳敬云的確是在未來的統一之路進行策劃了,要統一中國單單是擊敗北洋是不夠的,擊敗北洋軍后國民軍最多就是獲取表面上的統一,控制區也只局限于國民軍掌控去內,到時候國民軍控制的中央政斧就會面臨當初北洋政斧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各省的軍閥割據。 北洋政斧可是一直為了打敗南方諸省的軍閥而努力著,可是越打越糟糕,非但沒有把南方數大軍閥給打敗,自己反而讓國民軍在江北地區擊敗,損兵則將好幾萬,在津浦線上不得不退守蚌埠。 北洋軍都沒能做成這個事情,而換成了國民軍的話,是否能夠做成真正的統一呢,這一點很多人抱有希望,同樣很多人抱有懷疑。 陳敬云自己心里也是有著打算的,等擊敗了北洋后,到時候各省軍閥如果能夠放棄軍政合一的模式,不管是唐繼堯還是陸榮廷都可以在未來的聯合政斧中擔任要職,而中央政斧將接受這些省份的地方政權。要是唐繼堯和陸榮廷不愿意,還妄想著保持讀力王國的話,那么陳敬云少不得要和袁世凱一樣準備武力統一了。 而且陳敬云認為武力解決的可能姓極大,畢竟唐繼堯和陸榮廷都不會輕易的放棄他們手中的權力和軍隊的,既然沒什么可能善解那么必要的軍事準備就需要了,拉攏龍濟光只是其中的一環而已,未來陳敬云是打算在湖南以及湖北地區投入更多的兵力,打算在拿下了湖北和湖南后,插足四川,以求取得將領的戰略優勢地位。 當然這些還太過于遙遠,哪怕是陸榮廷和唐繼堯知道陳敬云心里想著要剿滅他們,但是也不會影響到目前的三家聯合的局勢。因為現在三家的敵人都是北洋軍,滇軍想要四川,桂軍想要湖南,而國民軍想要整個華北地區和中央政斧的權力。所以在北洋徹底倒下之前,這三家的聯盟還會繼續下去,至于北洋倒下了之后嘛,那么這三家就算表面能維持聯盟,但是分道揚鑣是遲早的事情,而到時候局勢會如何發展就得看各家的本事了。 如果滇軍和桂軍發展的順利,到時候兩家聯合起來對抗國民軍的話,國民軍也是不可能輕易的拿下中國廣大西南各省的。 有著霸主之心的人對自己都是有著自信的,唐繼堯有這個信心把四川給霸占了然后發展起來,要不然當初也不會和國民軍聯合起來對抗北洋軍了,至于桂軍則是被逼迫選擇站隊居多,要是不選擇加入南方共和政斧的話,國民軍和滇軍就會聯合起來先把桂軍給收拾了,然后再揮軍北上。 不過很顯然滇軍在四川省的進展讓唐繼堯很心急,雖然滇軍已經占據了四川大半地區,但是渝城和成都這兩個重要城市依舊沒能拿下來,甚至四川的北部和東部地區都還在四川省各軍閥的掌控中,要把四川收入囊中的話,憑借滇軍現在的實力還是有些吃力的,要不然唐繼堯也不是三天兩頭就向陳敬云要錢要槍要子彈了。 南方諸省的這些細微局勢的變化并沒有能夠影響到目前中國局勢的整體變化,國人們的關注焦點依舊是國民軍和北洋軍在津浦線上的戰爭,都在猜測著國民軍什么時候能夠打進燕京城去。 人們有這個想法并不奇怪,江北戰役的結果在國民軍的可以宣揚下,很快就是傳遍了大江南北,甚至列出了詳細戰果,稱江北戰役中已經成建制的消滅了北洋軍第七師、北洋軍第二十師。并重創北洋軍第三師、第五師、第二混成旅、第十師。被消滅的北洋軍總數高達是十萬人。這個公開宣布的數字雖然有些水分,比如其中的北洋軍嫡系部隊大概只占據了五萬人不到,剩下的還有差不多三萬人的安徽省陸軍部隊,全部加起來的話國民軍在這數個月內消滅的北洋體系的軍隊大約在八萬人左右。至于說成十萬自然是取個整數同時夸大一些進行宣傳。 盡管宣傳數字有些虛假,但是北洋軍被重創是事實,現在北洋軍只在蚌埠一線有著馮國璋的第二軍殘部兩萬余人,徐樹錚的第十一師一萬多人。而這加起來三萬多人的部隊即將面對國民軍超過五個主力師乃至更多部隊的進攻,而在清江浦地區國民軍也是準備匯集起超過兩師一旅的部隊進行大規模進攻。 現在不管是普通民眾還是陳敬云,都在等待著前線的國民軍能不能保持現在這種良好態勢,一路打到徐州乃至南京去。 十一月十號,負責津浦線直接北上的第一軍前鋒部隊的第一師擊潰在明光地區的北洋軍一旅,為第一軍和第二軍的主力北上掃清了障礙。 可以預期的是,不用幾天時間國民軍的主力就能夠抵達蚌埠城下,到時候就要看馮國璋和徐樹錚聯合準備的蚌埠防線能不能擋住國民軍的進攻了,如果當下了那么就能夠為北洋軍贏取短暫的喘息時間,等待北方援軍的抵達,如果不能的話那么馮國璋的第二軍和徐樹錚第十一師再一次遭遇慘敗的話,那么不但會損兵折將,到時候國民軍還會拿下蚌埠之下直接威脅徐州,而一旦拿下徐州后不但山東門戶洞開,現在還留在蘇北地區作戰的張勛第八師和第二十師一旅就會面臨南北夾擊,到時候想不敗都難。 “我們真的能夠擋住嗎?”馮國璋和徐樹錚等北洋軍的高級將領心中都有著這些的疑問。 第四百二十章 冬天繁榮 十一月十五號,國民軍第一軍主力匯集蚌埠一線外,包括第一師、第二師、第四師、第九師。由于這段時間經過了初步調整,對后勤人員進行了大量的擴編,把后勤部所轄的運輸隊直接納入到各師的輜重部隊里面,短時間內讓各師的人數編制從九千多人上漲到一萬一千多人。而征用了這些壯丁民夫由于是附屬兵力,不會直接參與部隊的作戰,所以質量略差一些也不會嚴重影響到部隊的作戰,相反后勤人員的增加讓部隊的大范圍機動能力迅速提升,而不是和之前一樣必須時刻依賴后勤部的后勤補給供應。 如此各師人員的數量膨脹也直接讓國民軍的總兵力憑空上漲了大約六分之一,但是實際上原有的戰斗人員還是那么多,多出來的這些后勤人員本身也是后勤部的運輸隊,所以本質上并沒有改變多少。然而從編制上看卻是讓各師的兵力上漲到了一萬一千多人,而第九師這個經過火力擴編的特殊主力部隊人員更是達到一萬三千多人。如此就導致了第一軍的總兵力接近了五萬人。 憑借第一軍現在的兵力就已經超過了蚌埠一線的北洋軍,現在北洋軍在蚌埠的有馮國璋的第二軍殘部兩萬多,徐樹錚的第十一師一萬多,加起來也不過三萬多點,而且由于連續戰敗導致士氣低下,并且由于在江北作戰中損失了大量的重武器,導致蚌埠守軍的火力水平已經遠遠不如北洋軍以前的正常水準。如此情況下要像擋住第一軍的進攻是很困難的事情。 更不要說國民軍在津浦線上除了一個第一軍外,還有一個第二軍呢。第二軍在之前的歷次作戰中第二軍下屬的各師損失不小,第八師和第五混成旅都必須需要休整,喪失了短時間內大規模進攻的能力,而身為第二軍主力的第九師也被調到第一軍參與前線作戰,所以位于第一軍之后擔任預備隊姓質的第二軍雖然下轄第五師、第八師和第五混成旅,但是第五混成旅還留在了江北,而第八師則是留在了滁州休整,只有一個第五師抵達北上到了明光擔任第一軍的預備隊。 盡管第二軍下屬的兩支部隊在休整,但是關鍵時刻也是能夠來出來繼續作戰的,所以津浦線上的國民軍繼續保持了兵力上的優勢。 如此兵力和火力上的優勢要是還拿不下來蚌埠的話,那么陳敬云就要考慮是不是要把李繼民撤下來了。 李繼民現在可謂是意氣風發了,李繼民在前段時期的軍銜和職位是很尷尬的,他是有著中將的軍銜,但是卻一直就任第一師的師長,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國民軍中唯一一個中將師長,后來好不容易等到沈綱調到了參謀部任職參謀部總長后,他李繼民才是名正言順的提上來就任第一軍的軍長,后續又是率領第一軍所轄的第一師和第四師以及后續增援的第十六混成旅、第十七混成旅在江北以及滁州西線進行作戰,力敵唐天喜的第十師、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靳云鵬的第五師大半兵力。 后續的作戰中立功不下,并在烏衣鎮和第九師一起配合包圍殲滅了潘矩楹第二十師殘部,迫使潘矩楹投降,并且還在歷次作戰中殺傷了北洋軍第二混成旅和第五師以及第十師一部分兵力。盡管這數個月的戰事中李繼民的風頭沒有沈綱那么響亮,也沒有和徐離善那樣一鳴驚人,也不想左玉剛那樣力纜狂瀾,但是他穩扎穩打的做派也是為國民軍在江北戰役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想當初唐天喜第十師從滁州西進的時候,國民軍一大票將領都是提心吊膽的,生怕重演當初鎮江之敗。要知道去年鎮江之戰中,第一師可是在唐天喜的手中吃了個大跟頭,直接導致當時的第一師師長陳衛華被撤職,時間過去了一年半后的今天陳衛華都沒能重新爬上來。當時時任第一師師長的李繼民卻是擋住了,盡管當時的第一師面對齊裝滿員的唐天喜第十師處于兵力劣勢,但是李繼民卻是成功的擋住了唐天喜的西進步伐,成功掩護了第二軍在巢湖的軍事行軍。正是當初有了這份戰功,后續沈綱調任到參謀部任職參謀部總長的時候陳敬云才會把他提起來任職第一軍軍長。 而任職第一軍軍長后,李繼民也是沒讓陳敬云失望,牢牢的牽制住了唐天喜的第十師和第二混成旅以及江北的第五師,保證了第二軍進攻合肥時沒有后顧之憂。等到拿下合肥后,他又是積極配合其他部隊發起猛攻,最后和其他各部隊一起奠定了江北戰役的勝利。 雖然說李繼民在數個月的戰役中沒有出很大的風頭,但是他的功勞卻是有的,所以在后續的津浦線作戰中,陳敬云就用第一軍擔任主力,并把第九師調給了第一軍。如此安排也自然就是讓李繼民獲得蚌埠戰役的指揮權。如果說陳敬云不信任他的話,那么陳敬云就會讓袁方的第二軍指揮部去指揮這個戰役,要知道國民軍的軍指揮部可是單純的戰役指揮部,要指揮作戰的話直接編入各部隊就可以了,讓袁方指揮的話完全就可以把第一軍的幾個主力師調到第二軍下轄。 但是陳敬云沒有這樣做,說明他還是信任李繼民的指揮能力的。 能夠混到今天這個地位的李繼民自然對這里頭的彎彎繞繞清楚的很,明白自己此時身上擔負的重要責任,更加明白現在這個時候就是到目前為止自己最風光的時候。只要蚌埠這場仗大好了,下一步進攻徐州乃至繼續北上的戰役也可能會交給自己指揮,到時候他李繼民在國民軍中足以和沈綱相提并論。 懷著如此心思,十一月十五號抵達蚌埠之后,李繼民就是指揮部隊迅速發起了進攻! 他要在寒冬來臨之前打到徐州乃至山東去,徹底實現參謀部對于今年寒冬來臨之前占領江蘇和安徽的戰略構想。 十一月的天氣在南方諸省中雖然還保持著溫熱涼爽的天氣,但是在北方地區氣溫已經慢慢降低,自從立冬過后蚌埠、徐州這些地區晚上的氣溫也變得很低了,國民軍后勤部已經是開始給靠近北方作戰的部隊優先配發冬裝了。 現在天氣只是涼爽還好,但是隨著時間繼續過去,而且隨著國民軍繼續北上的話,那么寒冬大雪天氣就會對國民軍的行動造成相當大的麻煩,到時北洋軍也能夠利用寒冷的天氣為防守增加一定的籌碼。 所以參謀部內是早已經有了預備方案,那就是希望在大雪天氣來臨之前盡量的把戰線往北推進,最好是占領徐州,而天氣真正到了大雪飛揚的時候,那么國民軍就是暫停攻勢,停下來休整,補充人員和物資,準備來年的春季攻勢,再一口氣打到燕京去。 國民軍從七月份宣布北伐到現在已經有五個多月,而從八月份開始渡江作戰到現在也已經有了三個半月,如此長時間的連續戰斗讓國民軍的戰爭物資消耗眾多,盡管之前國民軍已經為了這場戰爭準備了足足一年,在蘇南地區儲備了大量的補給物資和彈藥,但是前線部隊一直持續高強度的戰斗到現在,也讓國民軍的彈藥儲備下降到了比較低的層次,根據后勤部的預計,目前后勤部的彈藥儲備還能夠支撐各部隊進行大約一個月左右的進攻所用,而時間繼續延長的話那么各部隊的彈藥供應就會出現短缺,到時候就只能是福州兵工廠生產多少前線部隊用多少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可以直接利用彈藥儲備。 冬天的來臨給國民軍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麻煩,但是對于其他人來說卻未必是壞的,對于馮國璋等人來說自然是希望冬天大雪天氣越早來越好,只要支撐下去緩過了這個冬天,北洋軍就能夠重新集結兵力,來年發動反攻奪回江北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在南方各省的人們也沒有因為冬天的來臨而停息了激情,甚至很多商家都因為冬天的來臨而發了大財,比如給國民軍供應軍服、軍被、軍鞋等物資的廠家更是賺了的缽盆滿盈?,F在國民軍的總兵力可是一天天都在大規模增加中,到目前為止,國民軍的陸軍兵力已經接近二十萬人,加上其他非戰斗兵力的以及海軍和空軍的話,總兵力超過二十五萬沒有問題。而到明年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擴大,到時候國民軍擁有超過三十萬的總人數是可能的。、 而如此大規模的軍隊所需要的各種軍事物資可不是一般都多,軍服、軍被、軍鞋這三大項可是讓國民軍轄區內的眾商家賺足了錢,不但華夏銀行直屬的福鼎紡織公司接下了一大批的訂單,而且還有眾多公司也是獲取了大批的訂單,畢竟福鼎紡織公司的產能有限,要短時間內供應數十萬套的軍服也是有著極大困難,所以就讓福杭紡織公司等紡織企業也獲取了一大批的訂單,甚至由于軍服的冬裝需求緊迫,這些紡織企業生產不過來就會外包給那些小型家庭作坊,不但是軍服軍被,其他的一些低技術含量的軍事物資大多也是這個模式,所以讓國民軍轄區的眾多企業得到了大批軍事物資訂單的同時,也讓國民軍轄區內,尤其是上海、杭州周邊的小型民營企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這些家庭式作坊興許只有那么十來個人甚至只有幾個人,但是他們的數量眾多,不但能夠有效的補充大型工廠的產能不足,而且還能繁榮地方經濟。 而這就是所謂的用戰爭帶動經濟發展的一個明顯例子。 這一點同樣包括在軍械生產方面,雖然國民軍的軍械生產都是在福州兵工廠內,但是福州兵工廠要生產出來產品,就要雇傭大批工人,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福州兵工廠從國民軍獲取的大量軍事物資采購費中有極大一部分都是工人的薪資費用,而這些工人的收入增加后就會花出去,比如要吃飯,比如要穿衣服,要修建房子,要買火柴、肥皂等生活用品。而這些錢又會流入到其他行業當中,并帶動整個社會產業鏈的發展。 所以不管是軍工生產還是其他軍事物資的生產,都能夠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而這個也是陳敬云為什么堅持要用軍費自購軍械乃至其他軍事物資的原因,因為這些錢在自己的地盤里花出去之后除了能夠得到自己需要的軍械和彈藥外,還能夠創造眾多的就業崗位,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從而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而人民的消費過程中又能夠給政斧增加稅收,而這些稅收又是變成了軍費,如此形成了一個循環。 但是如果把大批軍費都用于外購的話,那么就無法得到這些好處了,所以能夠自產的東西還是要自產的好。 當然,這不是說天天進行戰爭就能帶動經濟發展,只是說在必須進行戰爭的情況下,把大量的軍費在內部消化掉要比直接外購軍械好很多,哪怕后者的軍械更便宜和質量更好。 在戰爭的刺激下,南方諸省,尤其是浙江和蘇南地區這一片長江三角洲的經濟獲取了畸形的發展速度,而這種繁榮假象也讓工商階層更為支持陳敬云。 第四百二十一章 初冬陽光 馮國璋和徐樹錚在蚌埠一線的抵擋并沒有出現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持久,蚌埠一線的北洋守軍三萬多人面對李繼民第一軍的進攻,只是抵擋了四天不到就宣告失敗。 國民軍中的李繼民第一軍是乘勝而來,不但士氣高昂,而且還能優先得到充足的補給,而且部隊的輕重武器火力已經遠遠超過北洋守軍,但就火炮而言,第一軍下屬各師當中至少也有兩個營的火炮,而第九師的更是經過了補充后保持了滿編的炮兵團編制。此外第九師和第一師分別有一個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營的加強。 除了各師直屬火力外,陳敬云還是參謀部直轄的第一讀力炮兵團臨時配屬給了第一軍,這個第一讀力炮兵團可是陳敬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通過采購德國火炮、曰`本火炮,美國火炮才建立起來的,也包含了國民軍中所擁有的所有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火炮,之前就包含了三個榴炮營和一個加農炮營。后來在江北戰役中國民軍繳獲了一批北洋軍重炮團所屬的火炮,雖然有一部分被破壞了,但是經過修復后也可以用,如此竟然讓國民軍獲得了二十余門一百五十毫米的重炮,不過其中有部分都是老舊不堪的型號,畢竟當初北洋軍本來也只有十八門新信號的野戰重炮,剩下的十八門一個營都是各種老舊貨色用來籌數用的,所以經過調整后就把那些老舊機動不便的火炮獨自編組,暫時就留在了南京。而剩下的十二門較新統一型號的德造克虜伯一百五十毫米野戰榴炮就編成了一個重炮營。 為了指揮更方便,參謀部從第一讀力炮兵團從抽調出來一個一百零式毫米榴炮營,和繳獲的一百五十毫米炮兵營編組成為了第二讀力炮兵團留守江北。 而第一讀力炮兵團保留兩個榴炮營和一個加農炮營,總數三十六門火炮。這樣也符合了國民軍中的炮兵團編制。 得到了縮編過后的第一讀力炮兵團加強后,加上第一軍原有各師的炮兵火力,可以說第一軍的炮兵火力已經位居國民軍第一,更是遠遠超過了蚌埠一線的三多萬北洋守軍。 如果說在蚌埠方向的三萬多北洋軍還保持了辛亥年時的狀態,包括士氣和裝備都處于頂峰的時候,要擋住國民軍第一軍的進攻也是可能的,但是現在的北洋軍歷盡數次戰敗,士氣低下的同時輕重武器裝備損失眾多,這三萬多的北洋軍竟然連一個完整的炮兵團五十四門火炮都湊不出來,這如何抵擋國民軍的進攻。 僅僅是四天,蚌埠一線的北洋就是宣告全線崩潰! 最先崩潰的苦戰多時并且極度缺乏火炮的于有福第二混成旅,北洋軍的第二混成旅三千多人在國民軍第一師的全力進攻之下,只是兩天時間就從前線潰敗,第二混成旅一敗之后,直接影響到了唐天喜第十師的作戰,讓唐天喜的第十師左翼直接暴露在國民軍第一師的威脅之下,為了避免左翼受到夾擊,唐天喜再一次收縮戰線,然而唐天喜的收縮卻是讓右翼的徐樹錚第十一師受到了國民軍主力的打擊。 于是乎徐樹錚一邊大罵著:“我你曰個仙人板板,老子跑到沙河鎮把你們給救了出來,現在你們竟然下我下套!” 眼看著唐天喜撤退了,第二混成旅被擊潰了,而第五師的靳云鵬雖然還有七千多殘兵,但是看那樣子顯然也是不能打的了,徐樹錚想了一遍后就覺得自己繼續硬抗下去的話后果是很不妙。 然后他也是顧不上自己那個還留在淮南的補充旅了,也不顧段祺瑞和袁世凱嚴令要求他守住蚌埠的命令了,眼看著事不可為的他立即就是率領第十一師主力撤退,緊跟唐天喜之后。 不得不說,唐天喜和徐樹錚這兩個人的確算是北洋軍少有的悍將了,不管是王汝賢還是靳云鵬的率兵撤退的時候都是演變成為了潰敗,但是唐天喜從烏衣鎮以及從沙河鎮撤退再到今天的蚌埠撤退,雖然一次一次的撤退,但是唐天喜的的第十師至今主力為損,兵力規模依舊保持了上萬人。 而徐樹錚也不差,在沙河鎮接應了馮國璋的第二軍殘部后,他的第十一師可是用以斷后最后一直撤退的,在國民軍第一師的追擊下盡管損失了一部分兵力但是同樣主力未損。 這兩人的撤退戰例足以讓北洋軍乃至國民軍中的絕大部分將領自嘆不如。 “他娘的,這兩個人跑的倒是叫一個快!”李繼民見沒有逮到第十師和第十一師的主力,也是有些郁悶。 旁邊的副官道:“軍座,雖然沒能留下第十師和第十一師的主力,但是這一次的收獲也不小,敵軍第二混成旅殘部和敵軍第五師的殘兵可都留下了呢!” 北洋軍再一次從蚌埠撤退,而且還是主力率先撤退,局勢崩潰的連馮國璋都反應不過來,等他知道消息的時候,唐天喜和徐樹錚都已經跑出十幾公里之外了,而他也是顧不上其他的,當即也是率領親隨搭上了火車直接奔徐州而去。而于有福的第二混成旅本來就已經潰敗,而靳云鵬的第五師殘部由于沒能及時得到撤退的命令,加上靳云鵬也沒能及時察覺到唐天喜和徐樹錚兩人的逃跑,所以當他發現自己需要撤退的時候,國民軍第一軍主力已經追擊而來,緊接著就是全線大奔潰。 第五師和第二混成旅一樣,完蛋了! “什么,第五師也沒了?”燕京陸軍部內,段祺瑞臉色發青的看著馮國璋傳回來的戰報,雖然戰報上前線將領為了掩護指揮失利,而把國民軍的兵力夸大了多倍,聲稱國民軍共有十萬之數進攻蚌埠,前線抵擋不住迫不得已撤退,而斷后的第五師沒能逃回來。至于第二混成旅,蚌埠戰役發生兩天后就已經徹底崩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