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國內要自造動力系統的話,難度不是一般的高,為了發展蒸汽輪機,陳敬云直接讓華夏銀行出資建設上海動力公司,開展對國外帕森斯蒸汽輪機的仿制和研制。不過話又說回來,這蒸汽輪機的研制難點在于材料部分,而這研制高姓能材料的任務又得交給東南鋼鐵公司。 艦炮方面難度要小一些,原先的江南制造局規模龐大,也是研制過火炮等大口徑艦炮的,只不過技術比世界主流的要落后一些而已,國民軍接受了江南制造局后,改為上海兵工廠,除了繼續生產彈藥步槍等輕武器后,上海兵工廠也展開了大口徑艦炮的研究工作。并且是得到了海軍處的鼎力支持。 海軍處為了發展海軍,把中美海軍合作計劃里的擴建海軍用兵工廠的計劃放在了上海兵工廠,可謂是對其投入了重資,而且還把美國援助而來的海軍用艦炮技術全部一股腦的分配到了上海兵工廠那邊,包括八寸炮彈藥生產,包括魚雷生產,包括六寸炮、五寸炮、四寸炮以及相配彈藥的技術資料。 海軍處是打算把上海兵工廠建設成海軍的專屬兵工廠。 上海兵工廠有了這些技術資料的支持,加上有著海軍的資金支持,發展的也算快速,現在已經實現了八寸炮以下口徑的彈藥生產,并且已經展開了各口徑的海軍艦炮的仿制工作,其中四寸炮的進度還算令人滿意,而這個四寸炮也就是將來那兩艘五百噸級的驅逐艦的主炮。 實際上,不管是動力,還是裝甲防護,又或者是艦炮方面,這些的困難都是直接來之于材料的困擾。比如艦炮部分,為什么大口徑的艦炮現在無法仿制呢,那是因為東南鋼鐵廠那邊的特種鋼材不過關,又比如蒸汽輪機為什么難度那么大呢,還是那句話,東南鋼鐵廠提供不了合格的材料。 這個年代的軍艦制造是集一個國家的所有工業部門的總成,需要整個國家的工業體系提升上去了才能夠建造出一艘戰艦來。而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基礎材料部分,用簡單的話說就是鋼鐵,各型號的特種鋼材。 沒有這些基礎材料,任何所謂的先進設計和理念都是空想,一個國家強不強,看他們的基礎材料行業就知道了,一個連造船鋼都造出來個國家哪怕是把殲星艦都設計出來,那也只能是讓他人笑掉大牙。 第三百零七章 基礎行業 從造艦就可以看出來基礎材料行業有多么的重要,如此也就不難理解陳敬云為什么把那么多的資金投入到東南鋼鐵廠中,為它購買眾多的技術專利,引進各種技術,為了就是給這個國家的工業奠定一個基礎!而東南鋼鐵廠也僅僅是一個基礎而已,限于福州的局限姓,東南鋼鐵廠現有的規模已經足夠了,東南鋼鐵廠的主要客戶還是福州兵工廠等國民軍體系下的軍工企業,比如兩個船廠,三個兵工廠,這些都是軍工產品,需求量也是有限的,繼續擴大規模的話不但煤礦、鐵礦的來源都要海運過來到福州,而且生產出來的產品福州兵工廠也用不了那么多多,那些民用剛才就要海運外銷,這就多了一道麻煩。 為此,東南鋼鐵廠的第一期建設工程結束后,第二期建設工程將不會在福州,而是在上海,東南鋼鐵廠將會在上海建設一個規模更大的分廠,而鐵礦的來源已經選好了,那就是馬鞍山等蘇南地區的鐵礦,由于建設在上海,附近的民用市場也更大,運輸也更方便,這對鋼鐵廠的后續發展極為重要,畢竟鋼鐵廠的需求也不能一直靠著軍工企業來支撐著,以后大量的民用市場才是一個企業不斷擴大發展的剛姓需求。 要建設鋼鐵廠,要造軍艦,要重建海軍,這些都需要時間帶來一步一步的走,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是需要持續不斷的多年投入,而陳敬云是有在個決心的。 不過有決心是一回事,具體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要重建海軍那是肯定的,要造艦也是必須的。但是也得分時候,比如現在這種時候嘛,陳敬云是肯定不會給海軍再多的錢去造艦了。 現在國民軍為了和北洋爭霸,需要的軍費是海量的,東南宣撫使府為了繼續擴大陸軍規模就已經深感吃力了,海軍那邊自然就要放一放。所以1913年度的海軍軍費中,除了必要的艦隊維持經費外,就只是額外給了一百萬的造艦經費,而這一百萬的造艦經費也就是那兩艘驅逐艦的前期經費,實際上,買一艘這樣的驅逐艦也不過兩百多萬,而國民軍自己要造的話,前后的花費一艘至少要貴一倍以上,不過為了培養自主造艦的能力,哪怕是再貴也得咬著牙上,一時間拿不出那么多錢來的話,那么就每一年那一部分,現在就先開個頭。 今年給一百萬,明年的話看形勢,如果國內局勢順利財政不緊張的話就給多一些,不然的話陳敬云也就打算著只給海軍基本的維持經費,造艦經費頂多也就百來萬維持著船廠而已,其他大頭還是得給你陸軍部分。 國民軍的陸軍規模一直是在持續擴大著的,從六旅時代開始就沒停下過擴軍的步伐,每個時期都有新部隊在訓練,只不過有的時候步伐大一些,有的時候步伐小一些而已。皖贛戰事前,國民軍就抽調現有的部隊組建了三個混成旅,這些部隊被部隊被抽調走了后,原有部隊比如第三師、第八師等部隊就要補充人員裝備恢復編制,如此一來也就是變相的增加了一萬五千人的兵力。 加上這個時候第十一師的編練工作也還在進行,為了這個師而專門購買的數十門火炮已經回國,并組建的第十一炮兵團開始訓練,按照國民軍新組建部隊需要大約半年時間的話,預期第十一師會在兩個月內正式成軍。 第十一師之外,國民軍還在江西成立了第四混成旅、在蘇南成立的第五混成旅,并且在下一步的擴軍中,參謀部已經建議擴編混成旅的規模,用于國內山地等偏遠地區的作戰任務,十二個正規野戰師則用來擔負國民軍的戰略決戰任務。這也是在軍費和重武器緊缺的情況下不得已的方法,一個正規師的編成需要的花費實在太大了,不管是北洋方面還是國民軍方面,現在養著十幾個師都是已經覺得很吃力了,要想繼續擴大部隊的數量,那么就需要采取靈活方式,比如組建不需要太多重武器的混成旅。 這一點不但國民軍這樣做,袁世凱也是怎么干的,除了十幾個正規師外,他已經先后組建了四個混成旅。畢竟陳敬云有參謀部為他出謀劃策,人家袁世凱也有個陸軍部為他出主意,而且說起這混成旅的模式,還是人家袁世凱先玩的,國民軍不過是后來者。 皖贛戰役結束后,國民軍決定成立第四混成旅、第五混成旅,等到國民軍的現階段擴軍工作全部完成,那么國民軍陸軍將會擁有十一個步兵師,一個警衛師,五個混成旅,一個讀力榴炮彈的編制,主力部隊的兵力高達十五萬人,105榴炮三十余門,七十五毫米火炮數百門之多。如果再加上將近二十個的地方守備團,海軍兩個要塞守備團以及其他文職軍人,那么國民軍的總兵力將會接近二十萬人。 如此大規模的兵力縱然還不如北洋,但是已經接近了,畢竟北洋體系下的直屬部隊也就那十幾個師,那些附屬派系的部隊雖然同屬于北洋體系,但是袁世凱要調動起來也是個麻煩事。 這十幾萬部隊里頭,裝備也是不如開始只有幾個師的時候那么單一了,輕武器還好,比如步槍依舊是漢陽造和88式以及12式三種為部隊的主力步槍,輕機槍就更簡單了,只有麥德森,重機槍也就是以德造01式、99式以及福州兵工廠仿造的08式為主。手槍就亂了,各種手槍都有,尤其是軍官的配槍更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有些是繳獲的,有些干脆是自己買的,加上福州兵工廠仿制柯爾特1911手槍的元年式手槍產量雖然在慢慢提高,但是遠遠無法滿足部隊的需求,加上手槍遠不如其他武器那么重要,所以也就沒被納入重點生產的項目當中。如此就導致了國民軍中裝備的手槍五花八門亂七八糟,后勤部門只供應元年式手槍彈,左輪手槍彈,其他那些雜牌手槍的子彈是不提供后勤保障的,自己買的槍自己買子彈去…… 部隊的馬槍里頭用的是改進自12式步槍的12式馬槍,主要用來裝備各師的偵察營的騎兵們,裝備數量不多,另外國民軍也繳獲了相當一批的曰造馬槍,也用了一部分。 總體而言,輕武器部分還是保持了相當規模的統一,不會給后勤系統造成太大的的壓力。 不過重武器方面就有些亂了,尤其是75毫米的火炮。 國民軍的重武器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迫擊炮,另外一個則是火炮。迫擊炮要簡單的多,都是福州兵工廠自造,目前來說全球獨此一家,別無分號,雖然國民軍的迫擊炮在國內戰場上已經大規模應用,也引起了一些列強軍官的注意,不過基于對中國的落后印象,加上迫擊炮那簡單無比的構造,就讓人們認為這是一種國民軍礙于技術能力不不足,無法大規模裝備火炮的情況下而弄出來的湊數的東西。這個時候戰壕戰還沒有成型,迫擊炮的作用對于現在的列強部隊而言并不大,至少他們認為不大。 而國民軍裝備的火炮部分,就顯得雜亂了,德國貨,曰本貨,美國貨,國產貨什么都有。本來國民軍建立的前端時間,規模并不大的時候還好,火炮的型號是較為統一,大規模裝備了曰`本火炮和德國火炮,但是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國民軍又裝備了大量的美造火炮,然后又從歷次戰役中繳獲了眾多的亂七八糟型號的火炮。這隨著時間慢慢過去,部隊的火炮型號也就開始變得雜亂起來。 比如前線的第一師,開始裝備的是兩個德造野炮營和一個德造山炮營,但是在前后數次戰事中,火炮損失了十多門之多,后來國民軍給第一師重新配備火炮的火炮中,有兩門曰造野炮,有兩門福州兵工廠自造的山炮,還有三四門繳獲自北洋的曰造火炮。其他部隊也是差不多如此,原本剛成立炮兵團的時候,配屬的火炮都是同一批,但是歷盡戰斗損失和補充后,就顯得有些雜亂了,尤其是現在國民軍的部隊數量眾多,火炮數量已經嚴重緊缺,除了前期的那些主力師外,很多部隊已經開始缺編火炮,比如第三師的那個山炮營被抽調了兩個山炮連后,就一直沒能得到補充,第八師的那個山炮營倒也被抽調了相當一部分到第二混成旅里頭。 皖贛戰役后,國民軍又繳獲了不少的各型號火炮,那些堪用的都直接補充進入部隊當中,而不堪用的就是封存以及賣給了滇軍一部分。 為了解決國民軍各部隊火炮型號雜亂的問題,參謀部是準備對各炮兵團進行一次調整,盡量讓各炮兵團所轄的火炮同屬一個型號,不要出現一個山炮營里有三四種型號山炮的尷尬事情。不要過這種調整也是限于小范圍內,比如蘇南地區和皖南地區的部隊進行調整,然后江西地區的部隊進行相互的調整,廣東和福建的部隊也進行調整。簡單說就是就近搭配,總不能做出為了調整幾門火炮就不運輸好幾千里的事情來。 部隊的任何調整都是要以不影響部隊戰斗力為前提! 第三百零八章 六月調整 這章都是軍隊編制數據 參謀部做出的火炮調整計劃中,分為了三個地區調整,第一個是以廣東、福建、浙江、上海等沿海地區為一塊,這樣利用海運的話進行火炮調整會方便一些,第二個就是利用長江為核心,皖南,蘇南的,乃至深入到九江當中進行調整。第三個就是駐扎江西方面的部隊?;旧暇褪且越煌ㄟ\輸為主要考慮條件。 國民軍現有的火炮中,大約有兩的營的德造野炮,本來是有三個營的,但是第一師在鎮江之戰的時候損失了很多,加上其他的損耗下來現在就只剩下兩個營了。曰`本造的野炮不少,加起來足有九個營,前后雖然戰斗中有所損失,但是也有部分的繳獲,這一來一去就沒多也沒少。美造野炮現在有六個營,大多數都是最近一年內新買的。這七十五毫米的野炮加起來總數就是在十七個營,約兩百門左右。 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就有些繁雜,包括外購,自產,繳獲的在內,德造山炮有三個營,曰造山炮五個營,美造山炮五個營,福州兵工廠自產的有五個營,這些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加起來總數就是十八個營,也差不多再兩百門左右,這山炮里面繳獲的數量相當多,接近四個營六十門的樣子。 同時還有三個營的六十毫米速射炮,繳獲而來的五十七毫米山炮也是集中起來編練了兩個營。 至于大口徑的一百零五毫米的榴炮團則不再調整范圍內,現在讀力榴炮團已經轄三個105毫米榴炮營,一個105毫米加農炮營??倲蹈哌_48門火炮。 這些火炮中,則是分別配屬給各師,而且也不是相同的編制,而是采取了馱馬制和挽馬制兩種編制,馱馬制則是編入兩個山炮營,一個野炮營,機動能力要快速一些,適合山地作戰。而挽馬制則是編入一個山炮營,兩個野炮營,機動要差一些,適合平原以及道路交通較好的地區作戰。除了部隊適應姓的緣故外,國民軍的野炮數量和山炮數量差不多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為國民軍的野炮數量有限,而且還缺乏自造能力,和以往一樣采取兩野炮營配一個山炮營的模式就造成了國民軍的眾多主力部隊野炮營缺編,第六師、第五師這幾支部隊的野炮數量一直都是缺編的。 相對于野炮,國民軍要補充山炮則是要容易的多,福州兵工廠的七十五毫米山炮已經開始量產,月產數量雖然只有十幾門,但是半年下來已經為國民軍提供了五個營的山炮大量的補充國民軍的火炮損失。另外國民軍擊敗其他軍閥部隊后,除了北洋軍大量裝備野炮外,其他軍閥大多數都是裝備的山炮,這山炮也較容易通過繳獲補充。 簡單說分為挽馬制和馱馬制是作戰需求也是現實條件的制約。 在參謀部的調整計劃中,并沒有對各部隊的炮兵團進行大規模動作,比如原來就有兩個野炮營和一個山炮營的炮兵團并不會去動,直接劃分為挽馬制,而只有一個野炮營的部隊就劃分為馱馬制,補充部分的山炮。比如第一師原先就裝備的德造的野炮和山炮,這一次調整就把原來補充的其他型號的火炮調走,調來德造山炮,重新打造一個完整的德造炮兵團,又如第五師,原來只有一個曰造野炮營,一個國產的山炮營,以及少數其他山炮,這次調整的話就直接補充部分的山炮,使其成為一個完整的一個野炮營,兩個山炮營的山地炮兵團。 另外各混成旅不編入野炮,其所屬的炮兵營統一為山炮營,編入七十五毫米山炮或者五十七毫米山炮等。 根據這一調整計劃,參謀將國民軍警衛師、第一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第九師劃分為挽馬制,師屬炮兵團配屬兩個七十五毫米野炮營,一個七十五毫米山炮營。其中第一師為德械炮兵團,警衛師、第二師、第三師、第四師都是曰械炮兵團,第九師則是美械炮兵團。 剩余的第五師、第六師、第七師、第八師、第十一師都是馱馬制,師屬炮兵團配屬一個七十五毫米野炮營,兩個七十五毫米山炮營。其中第八師和第十一師由于是新組建的部隊,所以其炮兵團為統一的美械炮兵團,其他的第五師是用了曰造野炮營,再配了兩個福州自產的山炮營,第六師、第七師則是美械野炮營再配上了福州產或者繳獲的兩個山炮營。 第十師則是個特殊例子,沒有裝備野炮,暫時只裝備了三個營的60毫米速射山炮,曰后也是要慢慢給它換成標準的挽馬制編制,也就是一個七十五野炮營和兩個七十五山炮營,至于那六十毫米速射炮那是用來應急的東西,不能長久裝備。 其他的五個混成旅也都是各配屬一個山炮營,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第二混成旅都是配屬的七十五毫米山炮,里頭有新有舊。正在組建當中的第四混成旅和第五混成旅則是準備用繳獲的五十七毫米山炮營。 如此一番調整后,國民軍的各部隊對野炮的編制需求就大大下降,而對山炮的需求則是大大增加,現有的數量根本就無法滿足國民軍各部隊的需求,好幾支部隊的山炮營還是個空架子,等著裝備。不過福州兵工廠的山炮產量也已經慢慢上來來,一個月不說多,十幾門還是有的,過上幾個月時間也就能夠把部隊所缺的山炮給配齊了。 如果按照計劃對國民軍所有的部隊完成調整的話,那么國民軍將會擁有六個挽馬制野戰師,六個馱馬制野戰師,五個馱馬制混成旅,一共有十八個野炮營,二十三個山炮營。 展望這個計劃是美好的,不過也存在了一些具體地方問題,比如第十師的炮兵團要換裝的話,估計要等很久很久,畢竟其他部隊也都等著裝備呢,倒是一些細節上的調整很容易完成,而且也不會影響到部隊的戰斗力。 趁著皖贛戰事結束后,北洋軍也在調整兵力部署,雙方都處于一個休整狀態的情況下,陳敬云除了指示參謀部對各師炮兵團進行細微調整,并劃分挽馬制和馱馬制這兩種編制外,同時也正式對國民軍軍級指揮機構作出了重大調整。 國民軍的軍級指揮機構自從設立以來就是問題多多,非但沒有提高作戰的指揮效率,甚至造成了國民軍的指揮機構臃腫,導致部隊指揮不通暢等問題。皖贛戰事中陳敬云已經嘗試對指揮的方式作出調整,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一場皖贛戰事打下來沒有遇到什么障礙。如此情況下,陳敬云也就打算的把軍級指揮機構徹底調整過來,免的夜長夢多,時間越來越久導致越來越僵硬也就越來越難調整。 四個軍級指揮機構不變,人事不變,但是調整他們所管轄的部隊以及負責的防區。 首先是第一軍,轄駐扎上海的第一師、駐扎南京的第二師、駐扎杭州的第四師、駐扎鎮江的第七師,一共四個師。沈綱還是軍長,第一軍指揮部里的各種機構也不會進行其他的變動,簡單說就是把原來第二軍的第二師和第七師第劃分到第一軍來。第一軍將負責蘇南戰線 第二軍的指揮部則調往皖南地區,轄駐扎皖南的第六師、第九師、第五混成旅,軍長還是馬成,軍部其他機構人事不變。第二軍負責皖南戰線。 第三軍還是待在廣東,轄駐扎廣州的第三師,粵北的第一混成旅。軍長還是林肇民,負責的還是廣東戰線,變化不大。 第四軍指揮部則從福州調往江西,轄駐扎江西的第十師、駐扎宜春的第二混成旅,駐扎南昌的第三混成旅、駐扎九江的第四混成旅。軍長還是林成坤,除了所轄的部隊有所變化和駐地發生變化外,其他的軍指揮部都沒變化,人還是那些人。 陳敬云的這一番調動沒給人升官,也沒給人撤職,再給那些大將們的軍令也是明顯說,這是對軍級指揮機構的一次調整,不會涉及到人事方面。而這四個軍基本上都是各自負責一個戰線了,隨著國民軍的地盤越來越大,出現這樣情況是必然的,至于部隊忠心和控制問題,那就要靠其他手段了,總不能一直把部隊都握在手里不放權。 除了這四個軍外,司令部還有幾支直屬部隊,警衛師、第五師、第八師、第十一師這幾支部隊都是?,F在國民軍的總司令部已經準備搬遷的南京,同時由于拿下了江西后,福建本省已經沒有外部威脅,內部的鎮壓或者剿匪事宜完全可以交給地方守備隊,而不用浪費主力部隊駐扎在福建了。 所以陳敬云這次來南京的時候,也就把警衛師給帶了過來,然后已經編練成軍的第八師也從陸路上向浙江進軍,只在福州留下一個還沒編練成軍的第十一師。 這從國民軍現在的軍事布局來看,明顯是把北洋當成了主要要敵人,在皖南和蘇南地區都部署了重兵,這長江以南的蘇南和皖南地區已經集中了國民軍八個師又一個旅加一個讀力炮團,總兵力已經超過十萬人。相對而言,江西不過是一師三旅,兵力不過兩萬余,廣東也不過才一師一旅,加起來才一萬多人,這明顯是沒把桂軍的威脅放在眼里。哪怕是等第十一師訓練完畢成軍后,如果廣東和江西沒有發生什么變數,那么也應該會調往蘇南或者皖南地區。 第三百零九章 袁世凱的調整 國民軍把北洋軍當成了最大敵人,北洋軍自然的也把國民軍當成了最大的敵人,北洋軍拿下安徽后,在長江沿線已經匯集了眾多兵力,包括蘇南地區中馮國璋第二軍下屬的靳云鵬第五師、王汝賢第七師、于有福第二混成旅,駐扎清江浦的張勛第八師一個旅。安徽地區的曹錕第三師、第九師之第十七旅申保亨部,以及收編了皖軍眾多部隊并改編為了三個師,番號分別為安徽陸軍第一師,安徽陸軍第二師,安徽陸軍第三師;段芝貴所在的湖北,兵力也不少,有個第六師,另外從黎元洪手中接過鄂軍后,段芝貴不用兩個月功夫就把這些鄂軍徹底整編,改為湖北陸軍第一師、湖北陸軍第二師、湖北陸軍第三師。湖北和安徽那邊一樣,走的是省陸軍師的。 不但是安徽和湖北,北洋軍所統治的其他省份中,那些地方部隊也是走的這個模式,尤其是袁世凱把善后大借款拿到手后,除了大力擴編嫡系的中央陸軍外,還下令各省的地方部隊進行整編,各省原來的部隊,比如河南第一師,河南第二師此類的番號一律撤銷,統一編為某省陸軍第幾師,或者某省陸軍第幾旅。 這一招除了要精簡各省份地方部隊,提高他們的戰斗力外,也是想要限制地方部隊的數量,畢竟像之前河南那邊,除了一個中央陸軍第九師外,還有諸多地方部隊,番號也是亂七八糟,袁世凱要想匯集全部力量和陳敬云決一死戰,一掃南方諸大軍閥,他也知道想要把內部給理順了。所以,北洋所統治下各省從年初就開始改制,各省編練兩到三個師守備地方。河南、山東、等省都是如此,連閻錫山掌控下的山西也是不得不服從袁世凱的命令,將山西的四個師縮編為兩個師加兩混成旅,不過這個他里面的旅可比其他省軍的混成旅要正規多了,比起中央陸軍的混成旅都不弱多少。袁世凱雖然想要整頓地方軍隊,但是基于北洋體系的特殊姓,那些地方軍隊連餉銀和槍械都是自己籌備的,根本不可能因為袁世凱的一個句話就裁撤部隊或者是增加部隊數量,所以各省都是掛了個名頭而已,有的直接部隊番號一改就完事了,里面的根本動都沒有動過。 所以現在盡管看上去北洋體系下除了中央陸軍各師旅外,還有北方各省的省陸軍,這番號看上去似乎一目了然,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部隊還是那些部隊,袁世凱能夠掌控的也就是中央陸軍那些嫡系部隊,那些省軍的地方部隊能不能聽他袁世凱的還是另外一回事,而這些省軍的戰斗力也是有著極大的差別,比如閻錫山手底下的那兩師兩旅,可是他用著整個山西的財力養起來的,而且由于山西這兩年沒有收到太多的戰爭傷害,所以這武備方面還是不錯的。而河南的三個混成旅就要差的多,連槍支都無法做到配齊。前線的湖北和安徽這兩個省的省軍都是從原有的鄂軍和皖軍改編而來,本來的戰斗力就不怎么樣,這一番整編后戰斗力還能剩多少還是個疑問,不過這兩個省的省軍武備卻是不錯的,原先的黎元洪和柏文蔚等人也不是吃干飯的,武器還是弄了不少,所以這兩個省的地方部隊武器方面不缺,至少輕武器方面不必北洋正規軍差,重武器甚至還有不少的重機槍和火炮。 如此粗略一算,北洋軍長江北岸已經準備了第六師、第三師、第五師、第七師這四個滿編中央陸軍師,然后還有第二混成旅、第九師之第十七旅、第八師之第十五旅這三個中央陸軍混成旅,這主力部隊的兵力已經將近八萬人。再加上安徽陸軍三個師,湖北陸軍三個兩個省的省軍約五萬余人,這總兵力達到了十三萬之多。 而這個還能只是前線部隊,在方面津浦線眼下,京漢線沿線,河南,直隸,山東北洋軍還有大量的后備兵力,比如京畿地區以及直隸山東等鐵路沿線上,駐扎著第一師、第十六師、第一混成旅、第九師、第十師、第十一師、第三混成旅。東北地區還有兩個師,河南那邊還有三個省軍旅,閻錫山的部隊現在也還在聽從袁世凱的調令,然后陜西那邊還有毅軍等等。 說起這總兵力來,北洋軍可比國民軍和滇軍這些新生的軍閥部隊要多的多,輕松超過三十萬是沒有問題的。 北洋軍兵力那么龐大,那么也就可想而知國民軍的壓力有多大了,也就可以理解陳敬云為什么現在要拉攏唐繼堯了。 “先前那批還嫌不夠?”陳敬云皺著眉、 身邊的袁方道:“滇軍那邊的人說,現在他們又新建了兩師,所以槍械還是不去足?!?/br> “又是兩個師?這唐繼堯的手筆還真不??!”陳敬云略微譏笑著,這個唐繼堯的擴軍速度也是不慢的,而如果根據云貴兩省的財政情況來看,那么唐繼堯現在這種規模的擴軍完全是瘋狂了的,他之前有五個師又十個旅,現在又擴編兩個師,那么總兵力都要接近國民軍了。而國民軍為了養這么多的部隊,一年所花掉的軍費中不計算戰爭費用,單單是和平時期的維持和訓練等費用就已經超過五千萬,這么多錢唐繼堯就算是把整個云貴兩省翻個底朝天也搜刮不出來。沒錢的唐繼堯為了擴軍自然就只能壓縮開支了,部隊的武器裝備也就不可能做到和國民軍或者北洋軍一樣,然后部隊的軍餉也拖欠著,總之先把總兵力的人數給拉起來再說,不然沒有個十幾萬兵力在背后撐著,在陳敬云和袁世凱面前說話都沒底氣。 “既然他還要買,那再給他一批!反正倉庫里曰造步槍和其他步槍還是不少的!”陳敬云沒有擔心唐繼堯繼續擴軍會威脅到自己,唐繼堯再擴軍那也是有限的。再說了那些雜槍自己存著也沒什么用處,還不如賣給唐繼堯增加點收入。 此時,袁方道:“陸榮廷的人昨天又來找我了!” 陳敬云聽罷道:“還是老一套?” 袁方道:“沒錯,其他不說,就一個勁的想要找我們買軍火!” 陳敬云道:“不用管他們,要槍炮就得拿出誠意來,不是說買就買的!” 現在南方三大軍閥中,唐繼堯已經和陳敬云走的很親密,也公開發表過電報支持陳敬云,而且兩者基于地緣政治,算得上是天然的盟友,所以關系要好一些。而剩下的陸榮廷卻是被夾在這兩者中間,他是不敢和國民軍對抗,但是又不想就和國民軍聯合被吞并,所以就想保持現狀,這讓陳敬云相當不滿意。所以就干脆停掉了對桂軍的軍火交易,雖然軍火商那里都有,但是在中國向那些洋人進口軍火的價格和從國民軍手中購買二手槍支的價格可是天差地別,桂軍根本就沒那么多的財力來靠進口擴大部隊的規模,這也算是陳敬云的一個小手段了。 袁方道:“屬下明白!” 等袁方出去后,陳敬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秘書處的于世峰就是走了進來:“司令,嘉樂恒先生已經過來了!” 陳敬云聽到是美國駐華公使嘉樂恒過來,當即道:“哦,快請進來!” 很快,嘉樂恒就是身穿著外交家的那身標準服裝燕尾服,手中拿著圓頂黑帽,還帶著手杖進來了。 “公使先生!快進來,請坐!”陳敬云上前了兩步迎了上去,面帶微笑說著。 嘉樂恒的表情也是不錯,只聽他道:“將軍閣下,你這里的規??墒且惶毂纫惶齑罅?,記得上次我去福州見你的時候,可沒有這么多人!” “哈哈,國民軍有現在這個氣象,全賴美國友人的援助!”陳敬云隨口就是一定高帽給送了上去。 嘉樂恒聽罷也是臉上帶著微笑:“為了貴國的民`主和自由,我國貢獻必要的微薄力量也是理所當然的!” 陳敬云道:“敬云就‘代表’中國四億人民多謝美國人民的幫助了!”說到這的時候,陳敬云略微一停,然后道:“上一次的海軍合作計劃和陸軍援助計劃讓我國民軍受益匪淺,因此我國的民`主和自由進程也極大的加速前行了一大步,現在我們已經到了最后關頭,不知道我們的第二次援助計劃貴國那邊討論的如何了?” 隨著中美海軍合作計劃以及陸軍援助計劃的進行,美國和陳敬云的聯系密切加深了,而隨著國民軍的擴大,美國方面也在中國獲得了極大的利益,那些軍火貿易不說了,美國的資本已經在上海、杭州、福州三個經濟開發區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五千萬美元,而且這還是一年多的時間而已,投資金額還在一天一天快速膨脹著,美國甚至在和國民軍方面展開談判,準備向美國貸款并利用美國技術修筑一條鐵路,浙江杭州到江西南昌的杭南線,可以連接滬杭線接通滬寧線,渡江后連接津浦線。而且已經規劃將來還會繼續向西修筑,貫穿湖南長沙、貴州貴陽,一直抵達云南昆明,力圖修筑一條貫穿南方中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這條南方鐵路將會和北方的隴海鐵路一起,成為中國的兩條東西大動脈。不管是鐵路,還是其他工業產品的市場都已經讓美國方面無法忽視和放棄中國市場,也就無法放棄支持陳敬云。 國民軍已經發展的越來越龐大,并且已經在和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集團開始爭奪中央權力,嘉樂恒認為美國的遠東政策已經取得了極大的成效,并且已經到了最后關頭,如果美國方面支持的陳敬云能夠統治中國,那么帶給美國的利益是不可想象的!那句一個人買一美元,那么就是四億美元的話讓那些美國財團們興奮不已,這點和后世中國改革開放一樣,n多外資企業一股腦的涌了進來,有的發了大財,有個折羽而歸。機遇和風險永遠是并存的,中國的潛在市場的確是大,但是還需要開發,而且現階段的政治環境也不穩定,陳敬云要是倒了臺的話,那么美國人的錢就得打水漂了。 不管如何,美國方面還是展開了第二輪的援助計劃,和上次的計劃一樣,分為陸軍和海軍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