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書迷正在閱讀:我的老婆是明星、作惡、影帝在左 金主在右 (1v2H)、嫩夭夭、問仙、異界最強農民(高H 玄幻)、殘艷、睡,要趁早、極品秘書、事后
第一百三十八章 授銜授勛 接過電報一看,上面明確說了授予陳敬云為陸軍中將加上將銜??吹竭@個軍銜陳敬云也算是點了點頭,雖然說前面還掛了個中將,但是好歹后面跟了個上將,也就是說以后他的軍服肩章等都可以掛上將銜了。 “南邊的幾個都督軍銜都是一樣了,司令您,廣西陸榮廷,云南蔡鍔都是中將加上將銜!”于世峰一邊解釋了起來:“陸軍部來電,讓我們報上國民軍的將領以及相應的軍銜,他們依次再行授銜!” “這次袁世凱想的倒是很明白嘛!”陳敬云對袁世凱的這手段還是認同的,自己報上去總比他袁世凱胡亂封來得好。 “既然陸軍部沒明確說,那么將官以下的就不要送上去了,至于將官名單嘛,我親自來擬!”陳敬云心里想著,自己好歹算是升了半級,以后往外叫的時候也能說自己是個上將,這樣一來也就有了余地讓手下將領們升一升的空間。 北方政斧陸軍部的首次授銜的規模很大,除了北洋系統本身外,還給了南方各軍閥服從于中央政斧的授銜,比如閩浙的陳敬云,云貴的蔡鍔和唐繼饒,廣西的陸榮廷,廣東的陳炯明以及盤橫桂林的龍濟光。 授銜也很實際,一省都督全部中將加上將銜,然后向龍濟光等有地盤有軍隊但是沒有都督名號的軍閥一律給中將或少將等,授銜的第一批人數就高達了五十余人,然后兩天后又是一批數十人,大有把所有軍閥全部網進來的架勢。 而在北洋系統中,授銜更簡單,師長一律中將,其他的旅之類的少將或少將加中將銜不等,段祺瑞和馮國璋這兩人則是領了上將頭銜。 除了這些實際帶兵將領外,袁世凱把軍銜不當軍銜隨便發,黃興、黎元洪都是給了上將,然后一批所謂的革命者比如徐寶山、王芝祥、杜錫鈞、姚雨平都是中將加上將銜,這些人基本都是以前南京臨時政斧的核心人士,只是現在各個都是光頭司令了,這個主要是為了繼承南京臨時政斧上次的授銜,從法理來說,北洋政斧是繼承南京臨時政斧的總不能說改換了首都和軍銜制度后,以前的授銜就不算數了。 總之這次授銜袁世凱做的可謂是讓人人滿意了,包括陳敬云在內的各個將領們都紛紛去電燕京表示對袁大總統的謝意。 這還不算,授銜沒幾天后北洋政斧又給陳敬云來電,說是要給陳敬云授勛! 授勛?陳敬云聽到這個名詞的時候還有些陌生,授銜他是知道的,但是怎么還有授勛?莫非袁世凱還搞出來一個公爵伯爵之類的爵位來?可是陳敬云記得袁世凱這會還沒發瘋當皇帝呢,怎么就弄出爵位之類的來了? 然而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勛位不是爵位。根據北洋政斧頒布的勛位令,大致分為六級,就是大勛位,勛一位,勛二位,勛三位,勛四位,勛五位。而且還把勛位和前清頒布依照優待條件保全的爵位有著詳細對比,比如親王、郡王、貝子、貝勒如同大勛位,而公爵如同勛一位,侯爵如同勛二位,伯爵如同勛三位,子爵如同勛四位,男爵如同勛五位。 其實從含義來說,勛位和爵位有異曲同工之處的,都是等級化的榮譽稱號。 這個勛位和因為優待條件而保存的前清爵位都是一樣屬于榮譽稱號,除了有少量的補貼外沒有任何特權。 只是對于勛位而言,袁世凱就是看重很多了,并沒有像之前的軍銜一樣隨便發,而是限制了人員。 勛位令頒發了后,袁世凱自己,孫文,黎元洪三人領了大勛位,然后段祺瑞,馮國璋,唐紹儀等少數幾人領了勛一位,而武昌起義先鋒的孫武被授予勛二位。 除了以上少數人外,就只有陳敬云和蔡鍔兩位被授予勛二位。 蔡鍔和陳敬云被授勛并不是意外,而是有著含義的,第一就是這兩人目前是南方實力最強的人,蔡鍔手握云貴兩省,而陳敬云則是掌控閩浙兩省,可以說南方軍閥基本都以這兩人為首。袁世凱要統一南方的話,除了要擊敗孫文黃興等同盟會控制的安徽,南京,江西,廣東外,剩下的就是陳敬云和蔡鍔了。 而基于兩者不弱的軍事力量,從嗎,某種程度上而言,蔡鍔和陳敬云才是袁世凱統一南中國的最大障礙。 現在的袁世凱還沒有做好軍事統一中國的準備,善后大借款沒有到位之前他就必須籠絡陳敬云和蔡鍔,所以這才特別給了這兩人授勛,并且再一次發來電報邀請蔡鍔和陳敬云北上任職,并稱只要他們兩人北上,參謀部總長以及陸軍部總長的職位就給他們留著。 對于這種話,陳敬云直接打哈哈,總之就是不給準話,而蔡鍔那邊倒是爽快一點,稱過段時間就會北上,至于到底會不會真的北洋除了蔡鍔自己知道外,其他人是沒有頭緒的。 “這勛二位說起來應該就是侯爵了吧!”陳敬云笑呵呵說著,而身邊的幾個人都是聽到了消息特地過來道喜的。 “司令,不過這袁大總統也小氣了點,按照我們司令的功績,來一個公爵當當也不是不可以的嘛!”林成坤大聲笑著。 一邊的沈綱看了眼林成坤肩膀上的兩顆金星,羨慕之色一閃而過后也是笑呵呵道:“說的沒錯,袁大總統的確小氣了點!” 附和著恭賀了句陳敬云后,沈綱又是把目光落在了林成坤的肩章上,林成坤肩章上的那兩個金星耀眼的很,而轉移視線后就是馮勤,那人同樣是肩上別著兩顆金星,然后目光繼續移動著,歐陽天,孫廣亮,甚至林肇民都是肩膀上別著兩個金星。而在場的人里頭就他一個是少將。一時間多少覺得有些不舒服,想著早知道就不該和這些人一起來,自己一個少將待在這一群中將里面多少顯得尷尬了些。 袁世凱給陳敬云弄了個中將加上將銜后,陳敬云就把自己的肩章換成了三顆金星的上將軍銜,雖然北洋政斧給他的正是軍銜是中將加上將銜,但是他很自覺的把前面的中將二字給忽略了,直接把自己當上將。為此還重新定制了上將軍服等,自己升官之余陳敬云也沒忘記給手下們升官。 首先是三大總長,馮勤、歐陽天,孫廣亮直接升為中將,這個主要是為了保持三大總長的軍銜不低于各部主官。 然后就是封杭州作戰中有功的袁方、馬成、林肇民三人為中將,而林成坤也因為練兵有方被陳敬云提升為中將,相關的幾個副師長也升到了少將的位置。至于其他師團的軍銜卻是沒動,這個主要是為了給他們動力,總不能說李繼民他們幾個一仗不打都升了中將,這樣很容易引起有功將士的反感。 陳敬云又把作戰司的沈綱升為少將,算得上是司令部三大總部下屬各司中唯一的一個少將司長了。這個除了因為沈綱在杭州戰事的戰功外,主要還是因為作戰司這個部門過于重要,給一個少將銜壓著也是需要的。 可惜的是,今天沈綱來給陳敬云道喜的時候不湊巧,偏偏和馮勤他們一起來了,于是乎就出現了國民軍的唯一的一小群中將當中出現了沈綱這么一個少將的尷尬事情。 沈綱心里的不自在自然不會影響達到旁人的好心情,得了勛位這事不但軍政斧高層來道賀,甚至連陳府上下都為之歡喜不已。 柳河巷那邊甚至派人過來讓陳敬云回府一趟,說是要宴請族人之類的。 陳敬云心情也好,也就帶著林韻一起回了趟柳河巷那邊,讓陳俞氏笑的合不攏嘴,陳俞氏之所以這么高興,主要還是因為并有人告訴她,陳敬云的這個勛二位等同于前清的侯爵,這在陳俞氏看來,侯爵比福建都督啊,比陸軍上將之類的好多了。 “好是好,就是名字亂了點,勛二位聽著有點別扭,大總統怎么就不干脆用侯爵公爵之類的呢?”陳俞氏高興之余還不忘埋汰袁世凱幾句。 對此陳敬云也只是呵呵笑幾聲應對。 袁世凱對陳敬云的拉攏越來越明顯,卻是讓陳敬云越來越擔心,雖說著通過各種渠道向袁世凱表示了忠誠,并且一再暗示,如果將來爆發南方戰事,國民軍將堅決的站在中央政斧這邊來。 然而這些暗示都是和袁世凱的拉攏一樣,只是表面手段而已,陳敬云也不指望袁世凱能夠相信。 為了應對未來之危局,陳敬云已經給蔡鍔送去了兩封親筆信,勸蔡鍔為了全國局勢,為了共和而暫緩北上?,F在的陳敬云就怕蔡鍔真的和他當初說的一樣,為了當全[***]隊的表率,為了全國的統一而主動放棄軍權北上如果這種事情發生的話,那么全國的局勢就會發生極大變化。 少了云貴兩省的牽制,北洋軍的武裝統一就能順利很多,而沒有了云貴兩黨牽制的話,單憑國民軍是不太可能抵擋住北洋軍的大舉南下的,至于黃興和孫文等人控制下的軍隊,陳敬云從來就沒指望過。根據各種情況上看,同盟會掌控的地盤當中,軍事力量依舊很有限。 南京的第八師算是最強的,但是人數過少,而安徽那邊現在也陷入了內斗,反正到現在陳敬云都沒有弄清楚安徽那邊的兩個師到底聽誰的,彷佛一會是聽同盟會,一會又聽北洋的。而江西的軍事部隊現在被李鈞烈掌控著,算得上是同盟會比較龐大的力量,可是江西貧瘠,軍隊的數量雖然不少但是質量有限,根據軍事情報處的匯報來看,江西的同盟會部隊估計也就比土匪強一點。 剩下的廣東有點亂,西邊有個桂林的龍濟光虎視眈眈,廣州的陳炯明和孫文也是不怎么對路的,別說到時候陳炯明手上的兩個師沒有能力北上支援,就算有能力的話陳炯明愿不愿意去支援還是另外一回事呢。 如此分析全[***]事局勢的話,就會發現國民軍的情況很不好。如果說陳敬云和蔡鍔一東一西互為依靠的話,說不定在將來和北洋的軍事沖突中還能抵抗住,但要是蔡鍔一北上,云貴旁觀北洋軍南下的話,國民軍要抵擋住北洋的話非常困難。 要怎么辦呢? 第一百三十九章 7月調整 當蔡鍔七月初又一次向媒體宣布他在明年年初時候將會北上的時候,陳敬云越發感到了危險的感覺。 針對不斷惡化的國內局勢陳敬云作出了新一輪的軍事調整! 已經初步擴編完成的第六師移防金華、衢州一帶,主要守備浙江西部地區,防范來之江西上饒以及安徽黃山方面的情況;第一師駐扎嘉興、杭州一帶,主要是面向上海地區;第二師駐扎湖州一帶,主要是面向南京方向。 然后又宣布把第七師擴編為正規步兵師,暫時駐防杭州寧波一線。 另外第四師的部隊也都集中到了溫州一帶,前段時間派到杭州區的警衛師加強團則是調回了福州。 這番布置幾乎很明確的可以看出來,陳敬云是預計在浙江投入重兵。這個并不難解釋,因為浙江的重要姓使得陳敬云不得不重視,甚至某種程度來說,浙江比福建更重要,只要手里掌控著浙江,陳敬云就能養軍,掌控了杭州就能東進上海,北上江蘇,西進安徽江西,可謂是戰略要地。而且可以預料的是,將來北洋軍要是南下的話,浙北地區肯定是主要戰場,為此陳敬云甚至都打算把司令部遷移到浙北地區去。 只是現在還不到時間,自己貿然把司令部弄到杭州去的話,估計全國人都得把眼睛睜大了猜測自己是不是要大舉北上了。 由于預計把第七師也擴編為步兵師,之前的第五師、第六師這兩個守備師也變成了步兵師,所以國民軍中的守備師體系已經名存實亡,但是各地的正規部隊都沒有什么空閑時間來守備。如此一來,地方守備部隊就必須重新建立。 為此,參謀部向陳敬云提出了建議,這一次不設立守備師這種單位,也不給正式番號,而是弄守備團,每個地區看情況配制守備團,守備團的平時指揮權歸屬司令部直接管轄。戰時則支援臨近的正規軍作戰,原則上是不出本省地界。 這一次陳敬云是要把守備部隊和正規部隊分開來,也不打算和之前一樣,把守備師訓練的七七八八后再升級到步兵師,這樣一來人員和武器就需要變更多次,和新建一支步兵師沒多大差別。因為當初組建守備師的時候對士兵要求不高,而且因為經費問題訓練也有限,裝備也很差,所以當第五師和第六師擴建為步兵師的時候,花費了大力氣來整治,所需的時間和花費不比直接建立一個步兵師少多少。而且因為原有兵員素質較差,造成了第五師和第六師成軍后一直問題不斷,幾個曰本顧問到延平考察過第五師后給陳敬云上交的報告中毫不猶豫的指出,以目前第五師的人員以及訓練等水平,由曰本教官親自訓練的警衛師只需要一個加強團就能徹底擊敗第五師。 也是這份報告讓陳敬云放棄了采用守備師擴編為步兵師的做法。而是把兩者徹底分開,守備師籌建的時候人員可以差些,武器也差些,但是步兵師的組建從一開始就必須嚴格控制兵員和軍官的素質,從一開始就必須按照正規步兵師的要求去編練。 如此情況下,守備師這種編制就徹底消失在國民軍的行列當中了,今后的師一律都是步兵師,而守備部隊不編練成師,除非緊急狀況下守備部隊也不會用于野外戰斗。 除了部隊調整外,陳敬云對國民軍的高級軍官也作出了新一輪的調整,調任袁方出任國民軍參謀部次長,陳衛華接替第一師師長一職。這個安排雖然看起來袁方是回到了參謀部成為了次長,不過很多人看起來卻是以為陳敬云此舉是為了把袁方調回來做出的明升暗貶的舉動。原因上大家都在猜測,也有人猜是因為上次杭州戰事中的13團被圍,也有人說袁方被陳敬云猜忌了。 其實這都不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陳敬云需要一個對浙北地區有較深了解的將領在身邊給他出謀劃策,現在福州司令部的人員中,去過杭州的人只有沈綱和林肇民,但是這兩人去的時間不長,怎么也不如袁方以及馬成在那里待了半年那么久知道的多。 至于第七師師長一職,陳敬云大筆一揮就是把林肇民派了下去,以中將銜率領第七師師長,這個安排主要是因為上次的杭州戰事中,林肇民的戰略統籌能力還是不錯的,現在提前把他放在浙江中,也可以讓他有時間提前準備,曰后萬一浙江戰事再一次爆發的時候,陳敬云就可以直接就近任命林肇民統帥浙江部隊。當然了,這里面的心思陳敬云是不會和任何人說的,否則馬成那幾個人還不得心里憋屈著啊。 然后其他幾個師也略有調整,比如把潮州的李繼民了回來,任職第四師師長,潮州的第三師陳敬云派了沈綱去接手。而陳奎嘛,這人除了忠心外,軍事素質實在不怎么樣,當初把陳奎提起來很大一方面原因是因為當時陳敬云實在找不到可靠的人來掌控新成立的第四師,然后干脆就用了自己親兵出身的陳奎來掌控部隊,再配部分職業軍官來輔助他。這種模式在建軍之時的無奈之舉,現在這么多長時間過去后,國民軍已經逐漸走上正軌,也有了一大批高素質軍官來投,比如沈綱,比如陳儀,比如蔣方震,梁訓勤等人。這些高級軍官招攬來后自然不可能讓他們永遠的呆在參謀部里當個普通參謀,當他們表現出合格的能力以及陳敬云認為他們的忠誠已經足夠時,陳敬云就會慢慢的把這些人放下去指揮部隊。 沈綱又是作為新近投靠的人選當中第一個當上了師長,雖然軍銜還掛著少將,但是陳敬云把他放到了第三師師長之后,任何一個國民軍體系當中的人都明白,沈綱的前途比起之前的那些師長、副師長們可能會走的更遠。 當然陳奎作為陳敬云的嫡系,雖然能力不咋地,但是勝在忠誠足夠,而且陳敬云也不能直接把陳奎貶職,這樣會引起相當一份老人的擔憂,所以陳敬云把陳奎從第四師的師長位置調到了后勤部當次長,如此也不算委屈了他。 陳敬云的這一番人事調動中,涉及的部隊多達半數,四個主力師的師長都變動過了。雖然說人事任命權陳敬云向來都是抓的很緊,他要調動誰基本就是一句話的事,盡管如此,但是大規模的高級軍官調動還是容易引起軍心動亂,所以陳敬云是親自給外邊的高級將領們發電報安撫,免的讓他們想太多。 當陳敬云忙著重新整頓軍隊的同時,他也忙著其他的事情,畢竟整頓軍隊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成行的,比如調動高級將領,雖然陳敬云心中有了腹案,但是也不能一天時間就把全部命令全部發出去了,總的有個前后,慢慢來,前后沒個把月的時間完成不了。 期間他也得處理政務,然后還有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比如七月十三號那天陳敬云三叔的次子陳敬海大婚,身為嫡親堂兄的陳敬云也少不得親自走一趟。 也許是因為陳敬云上次大婚的影響,這陳敬海的婚禮也不是傳統樣式,而是中西結合的婚禮。由于陳家上下都是清楚陳敬云現在的權勢地位,加上陳俞氏那邊說了幾句說不要過于鋪張,免得給云哥兒造成不好影響之類的話,所以這婚禮顯得低調的多,這里就得說一句,這女方竟然和鄭祖蔭扯上了關系,是鄭祖蔭次子妻子的娘家,也就是說,這拐了一個彎后,陳敬云和鄭祖蔭就扯上了姻親關系了。 當初說合這門親事的時候,三叔還特地問過陳敬云會不會有什么影響之類的。陳敬云自己對這些倒是沒什么所謂的,盡管他和鄭祖蔭算得上是政治對頭,但是在大方向上他們兩人的利益基本算是一致的,至少短時間內不會有打生打死的事情發生,不用害怕到時候尷尬。再說了,權力斗爭到了激烈時刻,別說是一個沒什么直接關系的姻親了,就算是親家之類的照樣不會手軟。 婚禮很低調,參加婚禮的人前后也不過百人,除了陳府和女方族人,剩下的全都是福州的世家豪族的人了,軍政方面參加的人就少了。 畢竟這只是陳敬云的堂弟結婚而已,這陳敬海又沒有擔任公職自然沒什么軍政要人注意他了。 站在禮堂里和人輕輕說了幾句話后,陳敬云就是先行告辭準備到里面去呆一會,他的身份太過敏感,站在大廳里基本上每個人都注意著他,他陳敬云要是繼續站下去的話估計那些人就得一直看下去,大話都不敢說一句,自己走了也才能讓這些賓客們暢談。 陳敬云進了里間后,陳敬海就是帶著新婚妻子來拜見,陳敬云笑著迎著,然后一邊的林韻很恰當的拿出一個小盒子說是當新婚禮物送給新娘子,然后林韻就帶著新娘子過去說悄悄話了。 剩下陳敬海一個人站在陳敬云面前,這陳敬海年紀不過二十一,比陳敬云要小幾歲,年初剛從英國留學回來。 看著這個略顯得拘謹的堂弟,陳敬云主動開口道:“聽母親說,你已經畢業了?” 第一百四十章 酷熱難擋 陳敬海對上身為都督的堂兄,似乎有些緊張,略微愣了愣后才回道:“啊,是,已經從倫敦大學堂畢業了!” “哦,現在福鼎紡織廠那邊做的如何?”陳敬云隨口問著,但是腦海里卻是浮現著陳俞氏的話:“你那海弟如今也是成家了,老是這么呆著也不好!” 陳敬云自然知道陳俞氏之所以說這話是因為三叔家里給傳了話,因為陳敬海之所以在年初匆忙回來,就是因為家中發去了電報所陳敬云已經革命了并當上了都督,正是需要陳家子弟大力幫忙的時候。然而他回來之后因為福鼎紡織廠那邊剛好出了冬衣風波不久,貿然重用族人的話容易引起屬下的方案,所以陳敬云就把他送到了福鼎紡織廠那邊先學著??蛇@一忙起來就把這個堂弟給忘了,陳俞氏重新提起后才知道那陳敬海還一直待在福鼎紡織廠做事。 “那邊很好,李經理教了我很多!”陳敬?;卮鹬?。 陳敬云再問:“既然今天來了,就問問你,你是打算從政還是從軍!”陳敬云打算今天就把這事了了,免的陳俞氏過幾天又問起。 陳敬海略微愣了愣后想起前幾天父親的吩咐,然后道:“從軍吧!” 陳敬云一聽卻是有些皺眉,這話說的怎么不情愿??!當即皺眉道:“不喜歡從軍就別去,去軍政斧那邊我也可以安排!” 陳敬海咬了咬牙最后卻是道:“我想做生意!” 陳敬云聽罷卻是有些疑惑,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答案,而且他很肯定這也絕對不是三叔想要的答案,如果要做生意的話三叔就不會拐彎抹角的通過陳俞氏來向陳敬云求情了。不說陳敬云名下的那么多產業可以隨便去,就算三叔他自己家里的產業也不少,犯不著特地來找陳敬云。 心里雖然有些疑惑,但是這事他不好做主,還得先問問三叔那邊怎么說,總不能貿然行事后讓他家里鬧什么矛盾,當即就是道:“知道了!” 剛巧這時候看見三叔從門外進來,當即就是向三叔走了過去,先是恭敬的喊了聲:“三叔!” 三叔笑瞇瞇的看著陳敬云道:“剛才外頭忙了些,都沒怎么說話,來,到里面說話!” 等兩人進了里間后,陳敬云也不打算隱瞞或者拖延什么,直接道:“三叔,不知道您對敬海的未來怎么看!” 聽到陳敬云問起這事,三叔略微一愣,然后嘴角露出喜色:“云哥今天既然問起了,三叔我也怕你笑話,這敬海打小就聰明好學,也和你一般少年就游學在外,今年從英國倫敦大學畢業回來后,我就一直愁著他的前途!” 說起陳府子弟的教育,基于陳敬云父親是李鴻章帳下的官員,算是老北洋一派,搞的也是洋務,而大伯和三叔都是做生意的,所以家族中早年就有把家族子弟送到外國留學的傳統,比如陳敬云留學陸士,陳敬海留學英國都是這樣背景下的產物,而大伯的兩個兒子也都是留學曰本。 自從陳敬云當上了福建都督后,陳敬云周圍的人里頭以此出頭的不在少數,比如俞若飛,比如陳敬聲。三叔看著眼里自然也是著急的,他的大兒子沒有留學經歷,早年學的都是四書五經的而且早早從商,掌管的家業,所以三叔對大兒子也算是不指望了,但是對小兒子陳敬海卻是期望很大,一心希望著陳敬海能夠和俞若飛一樣從軍,然后依靠著陳敬云步步高升。那俞若飛同樣不是學的軍事照樣能當將軍,他陳敬海照樣也可以。 之前見陳敬云把他安排到了福鼎紡織廠后,讓三叔郁悶了好幾個月,后來才拉下了臉皮親自去見陳俞氏,婉轉的表達了期望陳敬海從軍的意愿,如此才有了今天的對話。 “現今正值國家苦難關頭,三叔我也是希望他能夠為國家出一份力,上陣御敵!”三叔如此說著了心中所愿。 陳敬云對三叔的心思也略有了解,甚至也很理解畢竟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可是也得看本人愿不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