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節
嗯,她笑瞇瞇點頭,這個時空似乎有著死后重生回來的傳統,有趙德芳這個先例,不是不可能的。試想一下,這一回趙匡胤早有準備殺了趙光義,下一回趙光義重生先下手為強殺了趙匡胤,然后冤死的趙匡胤重生再宰了趙光義…… 相愛相殺的好戲碼,啊,多么美妙的一出大戲! 這下小周后的仇恨能稍稍平息了吧,她想。趙光義有罪,趙匡胤難道就無辜?沒有他的縱容,趙光義哪來的膽子j□j小周后!算計他們,她毫不心虛。 她承認自己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因為寂寞么?她自己也不清楚。這么來來去去看似自由,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否則為什么那么多人寧可忍下許多東西也要求一個安定? 看著窗外桃花散落的景象,她倏地一笑。罷了,她已經極為幸運了,再糾纏些有的沒的,就太矯情了。 她又為自己找了個新活計——教導趙德芳,她覺著自己實在是個好老師。當然,也許趙德芳不是這么認為的。她的方式粗暴了點,還是填鴨式的,好吧,她知道趙德芳是被她強迫的。 可逼著一個不情愿的人抄書、抄書再抄書,抄到吐,實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她把戒指中能看出歷史的書籍資料刨除,剩下的一股腦塞給趙德芳——小子,抄吧! 那些書對現在的大宋,分明是稀世奇珍,她也想給這個世界留下些什么,算是被趙德芳的精神感動了吧。沒辦法,也許被后人美化過,也許是杜撰,但有著八賢王、包拯、公孫策、展昭的大宋,總是會給人更多的期待。 這世上還是好人多。 趙德芳也不傻,他聰明著呢,于是痛并快樂的抄書生涯開始了,趙云給了時間限制,她不知自己什么時候會離開,書是一定要帶走的,不可能留下便宜了這小子。 ——讓一個皇子做書匠的差事,抄到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抄到眼睛近視了卻沒眼鏡戴、以后只能模模糊糊看人,應該算是替李煜報復回去了吧。 說來李煜也是幸運,他還不知道小周后的遭遇就一命嗚呼了,趙德芳說他給了李煜個安樂死,想來也不是謊話——這比小周后幸運得多了。 就在抄書大業接近尾聲,趙德芳頂著熊貓眼、瘦得像竹竿的時候,趙云終于大發慈悲放過了他,倒不是心疼了,而是因為期待已久的大戲終于開幕了。 轟轟烈烈。 她承認自己小看了趙光義,一個腦子殘了的趙光義竟能給趙匡胤添了這么多麻煩,歷史上他能成功顯然不是只憑好運氣。他在暗地里的經營…趙云唏噓,真的很多,看來已經準備了不少年頭了。 虎軀一震。 難道之前好色、殘暴什么的都是裝出來,其實他是為了麻痹趙匡胤? 還是說這才是英雄本色——好色只是小節而已,勝者為王,萬里河山才是他們顯示強大的地方。美人再美也是英雄餐桌上的點綴,趙光義能干脆利落地折辱小周后,又能毫不猶豫地殺了花蕊夫人,恰恰證明了他是一個不為美色所惑,真正心堅如鐵、有魄力執掌江山的人。 這個樣子的趙光義,于江山,要比兒女情長、軟綿綿的李煜強多了。 趙云:…… 為了這個猜想,她瀑布汗。 事實如何,她真的不知道。說什么都晚了,仇人就是仇人,管他趙光義是不是被誤解被遺漏了的滄海明珠。他再怎么霸氣側漏,也改不了將要被趙匡胤一巴掌拍死的事實,而她等待這一時刻,已經很久了。 如趙云所料,大戲頗為精彩,出場的演員也不少。 桃花落盡的時候,趙光義攻入皇宮,功敗垂成。最后的最后,兩相對峙,被認為已死了的趙匡胤突然現身在大殿上,驚掉了一地的下巴。 倒是當事人趙光義一副早就料到的樣子。 趙匡胤道:皇弟,朕待你不薄,為何行此大逆之事? 趙光義道:萬里江山能者居之,臣弟不甘人下,也是人之常情。 趙匡胤道:朕給了機會,你不珍惜。 趙光義道:臣弟自然知道。 趙匡胤道:罷了,朕懂。你也知道朕沒死。 趙光義道:是的?;市秩绻@么容易死,還配是臣弟的皇兄么? 趙匡胤道:知道了你還來。 趙光義道:箭在弦上。大丈夫一拼而已,死有何懼! 趙匡胤道:你準備很久了,時機卻很不對。 趙光義道:臣弟也不知為何,但既已出手,就不會再退。 趙匡胤道:你不是朕的對手。 趙光義卻笑:確是……如此。。 趙匡胤深深看他一眼。揚聲道:“放箭!” 趙光義中箭,不支,單膝跪地。他看著自己胸口的箭,頗有些怔愣,然后有血順著微張的口涌出,越涌越多。 眼神漸漸渙散,撐住身體的寶劍傾斜,墜落。 “你不后悔?”這是涼涼的趙匡胤。 “當然……當然……不……悔?!?/br> 無聲。 趙匡胤走到他身前,替他合了眼。 屋頂上的趙云靜靜聽著,沒有出聲。她又覺得不懂了,她不是男人,不是古代男人,不是志在天下的古代男人,真的理解不了他們的想法。說完全不解是有些夸張,但確實無法感同身受。 先是李建成李世民,后是趙匡胤趙光義。 ——須得承認,都是英雄人物。 但這也無妨,她有自己的準則,凡事無愧于心即可。不理解便不理解了,這些人,她知道,從不需要別人的理解和同情,想來…也不在乎后人的評價。 ——無論是忠還是jian,是成還是敗。 晉王謀反,死。 家眷,死。 趙云沉寂下來,然后趁著趙匡胤不注意的時候徹底遛了。仇人趙光義已死,還留著干什么,等著趙匡胤騰出手收拾么?趙匡胤已經不同往日啦。那一日悄悄看著趙匡胤,總覺得他一瞬間成長了許多。文藝一點,女人成長是因為感情,男人成長,就是因為這些吧。 趙光義的家眷死絕了,趙云雖然也猜測過,但沒成想趙匡胤真的這么做了,雖然是陸陸續續死的。很好,很果決。 一眾皇子中,趙德芳脫穎而出。 該承認重生者就是得天眷顧么?死過一次的人,心態氣質自然與旁人不同,在一群被這變故駭到的皇子中,趙德芳錚錚然如鶴立于雞群。 他懂得應該在合適的時機表現自己,現在,就是那個時候。 機不可失。 趙匡胤再硬的心腸也會被傷到,畢竟這是兄弟相殘了,背叛和殺戮,他覺著自己老了。然后如松如柏,各方面都突出的趙德芳就進入了他是視線。趙匡胤不是好忽悠的,但趙德芳的人品和能力也不是裝出來的,這反倒讓趙匡胤更加欣賞了。 赤子之心。 趙匡胤開始了細心的栽培,有趙云作對比,趙匡胤的磨礪簡直太仁慈了,趙德芳發自內心的孺慕和感激自然逃不過趙匡胤的眼。 幾年后,他立了趙德芳為太子。這將是另一段傳奇。 功成身退。趙云找到了花蕊夫人,他們成了一對好友?;ㄈ锓蛉怂旖邮?,能說出“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這種話的自然是有胸襟的奇女子,她和趙云相處得不錯,閑了就結伴游歷山川。 歲月靜好。 作者有話要說:還是最喜歡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百度搜或,,更新更快慶祝正文完結!有點舍不得…… 正文 第93章 漢之司馬遷(上) 趙云正一臉茫然,瞧,她聽到了什么? ——太史令,司馬大人,您還好么! 太史令,司馬……這兩個詞連起來為什么讓她有了不詳的預感呢?不會是她想的那個樣子吧,趙云愣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板起臉,讓仆人退下,做了個猥瑣至極的動作。 這真不怨她,做過女人,當過男人,好吧,她承認當男人的時候更多一些,可還真沒做過宦官式的人。這是老天爺看她不順眼了? 然后很不幸地,她發現自己果真成了司馬遷,還是受過宮刑的司馬遷。她淡定起身,淡定整理衣冠,淡定地走回了家——她方才還是囚徒,剛剛被施刑后的囚徒,司馬遷受刑后順便就在這里養傷,漢武帝也不知抽了什么風,又把司馬遷放出來了。 ——任中書令。這是漢武帝氣消了之后賞給司馬遷的補償? 趙云想起了自己當漢武帝時的樣子,她覺著漢武帝的臉在這些皇帝中還是排的上號的。然后她就不再埋怨老天爺了——司馬遷也好,總比穿成董賢,韓嫣那樣的美男子要好得多。司馬遷這張臉多好啊,大叔臉,方方正正的,最重要的,兩個字:安全! 劉徹荒yin的記憶早被掃到了腦海深處,可不妙的感覺還留著,她不想相信劉徹的節cao。那要是能相信了,母豬都能上樹。 趙云施施然回了家,家里司馬遷的妻兒老小都迎了上來,他們都知道司馬遷發生了什么事情,卻都沒用異樣的眼光瞧她,這和大街上人們自以為隱晦的同情或者幸災樂禍完全不同。 不是司馬遷在家族威嚴過重,就是他的家人對他的遭遇感同身受,血脈情深。她更愿意相信是后者。 這些都好應付,可看著那好幾屋子的竹簡,她感覺自己就要愁白了頭,讓她繼承司馬遷的遺志去編書,還不如去死!想象一下自己埋頭編書,頭懸梁錐刺股的可怕場景,她重重抖了一抖。 要命??! 她想了想還是不要這么干了,再說她也編不好,但俗話說得好,父志子承,司馬遷的兒女們,不要大意地上吧,為父看好你們哦。 她也不想當什么官,上什么朝,皇帝當慣了,再去卑躬屈膝,尤其卑躬屈膝的對象還是穿過的劉徹,應該會有一種時空錯亂的感覺,于是她一到家就準備了“辭呈”遞給劉徹——老子身心健康都受到了危害,老子不干了! 十分了解劉徹,知道什么樣的話不會引起他的反感,趙云炮制的這份“辭呈”果然有效,不枉她挖空心思字里行間拍他的馬屁,劉徹欣然應允,趙云舒了口氣。 劉徹實在是個難伺候的皇帝,司馬遷早在他面前掛上號了,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都不是什么好事,能夠這么容易“帶薪休假”,確實要肯定自己對劉徹心思的了解。 她意思意思地問劉徹要不要派人監管史書的編纂,劉徹沒了下文,分明是說不用了:其實他沒有人們想象中那么在意后人的評價,之前的司馬遷就像軟棉花,劉徹怎么使力也不管用,所以惱怒暗生,醞釀著給他一個大大的教訓,現在趙云上本,這是變相的服軟,他哼哼兩聲也就沒事了。 趙云暗道一聲僥幸,也就她敢這么“調戲”劉徹,其他人怎么會有她這樣的奇遇呢?伴君如伴虎不是說著玩的,可對劉徹這樣的皇帝,當臣子要是能當出新意來,他也會樂得看你表現。 趙云離職在家,沒像們想的那樣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史記》當中去,相反,干這些的變成了司馬遷的兒女們,她找了一馬扎坐著在旁邊指揮得不亦樂乎。 她還給自己找了不少樂趣,悠哉悠哉好不清閑吶。 于是有一天趙云晃晃悠悠垂著釣,一個人的倒影突然出現在水面驚走了將要上鉤的魚兒。趙云沒看清那倒影是誰就怒瞪回去,卻發現這人居然是應該在朝堂,應該在后宮,應該在上林,卻絕不該在這里出現的劉徹。 “卿過得不錯?”劉徹見趙云有一瞬間的怔愣,心情大好地開口。 趙云暗自撇嘴,不錯你妹,要不你也當宦官試試……她還是撩眼皮答道:“尚可?!睉械迷俜畛?,誰讓他自己微服私訪的。 劉徹撲哧一笑蹲□,陽光照在他臉上趙云終于看清了他的樣貌,心里微微嘆道,劉徹也老了。十分理解他老了之后變得偏激和昏聵的原因:她也老過,知道自己頂著老邁的身軀看著別人風華正茂的那種沉痛——那是沉入骨子里的悲哀。 平民百姓尚且如此,劉徹這種雄才大略的皇帝就更痛苦了。 他不想放手,盡管也知道自己抓不住多久了。但他才是這大漢帝國的皇帝,不是其他任何人,越惶恐就越是要證明。 此時的劉徹哪有朝堂上的威儀和氣勢,趙云分給他一桿釣竿,他也爽快接了。趙云感嘆自己之前覺得太史公的相貌安全還真是小人之心了,劉徹這么大年紀,再沒了當初的恣意,他惜命。 忽然,她想到了一個不錯的點子,也許可以給大漢不一樣的變化……這時耳邊傳來劉徹的抱怨:“為什么朕釣不上來?” 趙云定睛看去,劉徹身后的魚簍子里空空如也,再對比自己滿滿那一筐,她不厚道地笑了。 劉徹愈發惱怒,繃緊了眉,危險地道:“卿很開心?” 適得其反,趙云沒被唬到卻被逗樂了,哈哈大笑起來,看著天上的云彩,她瞇瞇眼,就是知道劉徹不會介意。瞥了瞥暗自氣悶的劉徹,她知道自己為什么會這么感覺了,套句文藝的話,這世上我最了解你。 ——我們曾如此親近,雖然你不知道。 她笑出了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