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節
他又聯想到勸自己稱王的汪士榮。說實在話,此時他心里有些怪他,甚至恨他。他覺得如果不是自己聽信他言而稱王的話,形勢也許不會發展得這么快!然而,他立即覺得自己好沒道理。因為雖是汪士榮勸自己稱王,但是,最終決定稱王的還是自己。所以,自己不應該怪罪汪士榮。再說,自己終究要稱王的,自己起兵的目的不正是要成就王業么? 吳三桂突然意識到自己這樣怪來怪去優柔寡斷于事無補。他捫心自問:是因為失利而使自己變得信心不足,變得老態龍鐘了,還是因為自己心理老化而變得信心不足,所以屢屢失利呢?也許二者兼而有之??磥碜约喝粝胱叱隼Ь?,首先得調整自己的心態。自己不能再怪別人,須認真考慮下一步該如何做!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自己還得仰仗汪士榮。 吳三桂要等的人正是汪士榮。 汪士榮心情有些沉重地走進王府。說實在話,他心里也不好受。他一直在琢磨失利的原因。汪士榮見吳三桂神情急躁,心里黯然地坐下。他打算等候吳三桂的責罵甚至處罰。 吳三桂見他情緒低落,便笑著說:“汪士榮不能未老先衰??!我吳三桂都還沒有退縮,你汪先生怎能退縮呢?” 吳三桂之言突然激起了汪士榮心中的萬丈豪情,汪士榮激動地說:“若大王有信心,汪某必學孔明先生,為大王之帝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br> 吳三桂聽后,也頓時情緒激昂起來,動情地說:“有汪先生此言,吳某此生足矣!”然后執汪士榮之手問:“汪先生以為我們屢屢失利的原因何在?” 汪士榮說:“在于我們漢人之心地狹窄!” 吳三桂問:“難道先生不覺得我們錯在稱王之事上么?” 汪士榮笑道:“稱王有什么錯?請問大王:你起兵的目的是什么?” 吳三桂說:“當然是成就王業!” 汪士榮說:“這不就對了么?反滿是為了王業,成就王業便要反滿!將韃虜趕出中國之后,總要人來當王吧!不是朱姓人家,便是吳姓人家,或者是參與起兵反滿的其他人!朱家之人沒有費力氣,無寸長之功,自然不能稱王!而其他人既沒有你這么德高望重,又沒有你這么大的功勞,舍你其誰?” 吳三桂便困惑起來,不解地問:“既然如此,在我稱王之后,為何我們不僅沒有更加強盛,相反還衰弱下去呢?” 汪士榮說:“所以汪某認為是漢人心地狹窄!” 吳三桂問:“此話怎講?” 汪士榮說:“你當年起兵之時,由于以反清復明為口號,大家便紛紛響應,因為漢人們覺得這天下是大家的,仿佛參與反滿便能從中分到什么似的,所以,響應者云集。然而,當你稱王之后,大家覺得這反滿對自己沒有好處了,又紛紛退卻!其實,如果反滿真成功了,也不可能將大江山分得七零八落的,一人占領一點。自古以來,便是一家之人的天下!” 吳三桂說:“我們在起兵之初,可是擁立朱三太子的呀!按理說,大家都知道這天下得來之后,并非可以讓大家分,而是必須將其送給朱家,也就是說,他們本明白自己起兵之結果只能為朱家爭奪天下,卻為何干得那么起勁,而一旦吳某稱王,他們卻紛紛退卻?” 汪士榮沉思良久,肅然說:“汪某覺得其關鍵在于漢人們認為這天下是漢族朱家的!因為朱家是天子之家!天下在朱家之手中時,漢人覺得心安理得,因為朱家也是漢人!而天下落到滿人之手里,漢人們便紛紛反對,因為滿人非漢人!” 吳三桂笑道:“先生之言,使我越來越糊涂了!” 汪士榮說:“說得明白點,在漢人心目之中,這天下是有主人的,是朱家之天下。若讓外族掠去,便是失漢人之面子,所以大家紛紛反對,而在漢人之手時,必是朱家的,別家想去爭,便是無理!所以,無人會幫他去爭?!?/br> 吳三桂笑道:“這么說來,漢人天生便有種奴性么?” 汪士榮說:“正是如此!在漢人心目之中,都有自己的主。君主為萬民之主,也是至高無上的主。除此之外,各人還有各人的主,像當官者,上司是下司之主;像平民者,以官為主,或以主人為主;像商人,以錢為主等等。所以,漢人有句名言便是:國不可一日無君!也就是說漢人認為:有帝便是有主,無帝便是無主。有主之人往往會活得有滋有味,因為他心中會像有著支柱;無主人往往活得沒精打采,因為他心中會像沒有信仰一般。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是心中沒有著落!” 吳三桂問:“依先生之見,我們如今怎樣走出困境?” 汪士榮斷然地說:“大王唯有稱帝一途!” 吳三桂一驚,說:“如今已因稱王而造成如此局面了,若再稱帝,只怕……” 汪士榮說:“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吳三桂說:“愿聽其詳?!?/br> 汪士榮說:“昔年你稱王之時,反滿者非一家之兵。俗話說,各為其主。大王麾下之將士自然想擁你稱為王,而別家之將士自然也想擁自家之主為王。所以便呈分裂之局勢。如今,王輔臣、耿精忠、尚之信等已降清,反清之力量唯有大王的隊伍!” 吳三桂問:“稱帝會帶來轉機么?” 汪士榮說:“唯有稱帝,大王麾下之將士才會覺得自己在為自己的主人打天下,因此而變得干勁十足舍生忘死!” 吳三桂思考很久以后說:“先生之言雖善,但據本王所聞,歷來成帝王者,還須順乎天意。本王莫非等問問天意之后再說如何?” 汪士榮說:“可以!” 吳三桂說:“依先生之見,如何探知天意?” 汪士榮說:“南岳衡山是天下五岳之一,山中自有神靈居住,前往一問即可!” 二、吳三桂登南岳問天意 汪士榮別了吳三桂,便來找陳三強。 汪士榮知道吳三桂心中其實非常想稱帝,只是怕違背天意使自己稱帝不成反受其害,所以變得猶豫起來。汪士榮覺得要使吳三桂消除顧慮,自己得籌劃籌劃。 汪士榮來找陳三強,就是為了此事的。 汪士榮剛坐穩,便直言相問:“陳管家可想讓大王稱帝么?” 陳三強一驚,說:“想呀!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何況是公子稱帝!公子若能稱帝,我們這些人不知要得多少好處呢?我陳三強早就想公子稱帝了,做夢都想!” 汪士榮說:“既然想,你便得出點子力!” 陳三強毅然地說:“先生吩咐吧!即使要陳某上刀山,下火海,陳某也愿意干!” 汪士榮笑道:“沒那么嚴重,只要陳管家去趟南岳即可?!比缓蟾嬖V陳三強該如何如何。陳三強點點頭答應了。 吳三桂要汪士榮擇個黃道吉日,準備上山去問仙。汪士榮說二月初一就是個好日子。 二月初一那天,汪士榮陪著吳三桂上南岳。 那天天晴,但太陽不夠明朗,毛毛糙糙的,像長滿絨毛的線球。陽光撲在身上,也無炙熱感,只有微微的熱量滲透過吳三桂的衣裳,伏貼在他的肌膚上。 吳三桂覺得癢酥酥的極舒暢脫口而出地說:“真是好天!” 汪士榮說:“不是天好,而是大王鴻福齊天!” 吳三桂問:“此話怎講?” 汪士榮說:“自過年以來,一直是陰雨天氣,為何今日卻晴朗起來呢?只怕是上天得知大王要問天意,因感動而出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