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節
吳三桂見他們說來說去,依然沒說到點子上,心里便有了脾氣!難怪別人要罵我們這些官宦之家后代無人,原來,你們也是如此人物!吳三桂不得不阻止他們繼續胡說八道,便問:“你們覺得當務之急是干什么?” 眾人都沉默不語。 吳三桂將目光投到夏國相身上。 夏國相輕咳一聲說:“末將覺得當務之急要統一人心?!?/br> 吳三桂輕輕地點點頭。心想:這句話還像句人話!吳三桂問:“你覺得要統一哪些人的心?” 夏國相說:“當然是要統一我們家的人心!” 吳三桂說:“老夫觀你們是酒囊飯袋者多,有真才實學者少!此時已是什么關頭?已是生死存亡關頭!你們輕敵之心如此之重,而心中卻又無半點主意,如何取得大清之江山?” 眾人見吳三桂說話的語氣強硬,臉色也陰沉著,一改平時的驕縱之態,都勾頭勾腦地坐著,不發一言。 吳三桂巡視眾人之后,又說:“老夫思之,我們若起兵,必以反清復明之宗旨發動。其表面自然是為朱姓人家奪回江山,而究其實,卻是為我吳家爭得江山!你們都是我吳家之人,爭得的江山自然是你們大家的!你們將世世代代享此榮華富貴,你們是最大的得益者。而其他人只是幫我們打江山,雖也得益,但遠沒有吳家之大。這打江山之事,你們不出力誰出力?因此,老夫要告訴你們的是:自今日起,一是不可自我驕縱,引起他人生忌;二是不可貪懶?;?,引起他人不平;三是不可違反軍令,弄得有令難行;四是不可貪贓枉法,弄得有法難依;五是不可互相猜忌,弄得離心離德?!?/br> 說到這里,吳三桂覺得還得強調一下,又說:“記住,最重要的是不要互相猜忌!” 眾人均點頭答應。 二、吳三桂封鎖了各個隘口 吳三桂開完家庭會之后,心里仍難平伏,便將汪士榮找來商量。 汪士榮一見吳三桂之面,便問:“康熙帝同意撤藩了么?” 吳三桂點點頭說:“只是接到應熊的信,圣旨隨后就到?!?/br> 汪士榮眼里露出興奮的光芒。他早就等這一天,如今這一天終于來了,你叫他如何不興奮?汪士榮問:“平西王可是要我做什么?” 吳三桂反問:“先生說呢?” 汪士榮說:“汪某昔日與平西王言,陜西提督王輔臣為平西王之左翼,尚耿二人為平西王之右翼。如今右翼已動,左翼未歸,想必平西王是想讓我去陜西?!?/br> 吳三桂贊嘆說:“先生深知吾心!只是不知先生此行可有把握?” 汪士榮說:“汪某認為,王輔臣與平西王交往已有數十年,其感情并非一朝一夕能滅之,汪某前去勸說,王輔臣必有所動?!?/br> 吳三桂搖頭嘆氣說:“先生此言謬矣!感情之論只適宜于困惑平民。而官場之人,只有被利益所驅者,卻無為感情所動者!先生須另想他法!” 汪士榮說:“那汪某便以他與平西王互往的密札要挾他,他若不從,獻于朝廷?!?/br> 吳三桂笑著說:“此舉雖然有用,但未必會有奇效!” 汪士榮問:“平西王為何這么說?” 吳三桂眨眨眼說:“我記得先生曾對我言,王輔臣之子王繼貞被朝廷當做人質之用,試想想,密札與其子相比,孰輕孰重?” 汪士榮暗罵自己糊涂。是呀!即便自己以密札相逼,后果也并不比兒子死嚴重呀。汪士榮心中暗暗著急了。那日他只為說動平西王而在平西王面前夸下???,說自己定能勸說王輔臣,而如今自己卻無辦法,你叫他如何不急。但他突然發現吳三桂并無焦急之態,心里便奇怪了。心想:難道他與王輔臣之間有何預謀? 汪士榮忙問:“難道平西王與王輔臣已有約在先?” 吳三桂搖搖頭說:“沒有?!比缓?,仍然神態自若地坐著。 汪士榮又問:“那平西王可有主意?” 吳三桂淡然地說:“也不是什么好主意。本王琢磨著皇上對王輔臣雖有示恩之舉在先,但他仍擔心王輔臣臨時變卦,必派欽差前去監督。所以,本王覺得不如將王輔臣逼上梁山?!?/br> 汪士榮一驚,問:“如何個逼法?” 吳三桂說:“將欽差大臣殺了,讓王輔臣不得不反!” 汪士榮心里暗叫此計甚妙!但他心中仍有一些擔心,問:“王輔臣若有心不反,欽差大臣又豈能殺得了?” 吳三桂笑著說:“先生不用擔心,王輔臣的部下之中有你可使喚之人!” 汪士榮心中大驚:平西王真不簡單!隨后便自慚形穢起來:自己隨師傅學習多年,自以為能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天下之人只怕難以有人能及自己,如今看來,自己實在是在抬高自己!對于眼前的平西王來說,自己所謀劃的那些計謀又能算得了什么?最令人可怕的是他分明胸有成竹,但能裝出茫然無知的樣子來認真傾聽別人為他出謀劃策。不說別的,就憑他心中那份城府恐怕也是無人能及的,而自己竟然在他面前以謀劃之士自居!汪士榮心中頓生出自卑之感。 吳三桂見他這么長時間沒開口,便問:“先生可否有疑慮?” 汪士榮連忙說:“沒有疑慮?!?/br> 吳三桂問:“先生打算何時出發?” 汪士榮說:“即刻出發?!?/br> 吳三桂贊聲好,汪士榮便起身離去了。 隨后,吳三桂將心腹之將全部集中起來,準備共商大事。等眾人來齊之后,吳三桂輕言道:“諸位,皇上已下諭撤藩,圣旨即日便到,所以本王將大家召集來共商大事?!?/br> 眾人一聽,頓時sao動起來。雖然此事早已是眾將預料之中的事,但是,得到確切消息時還是忍不住激動起來。 吳三桂揮揮手,大家又安靜下來。吳三桂說:“本王估計離圣旨到時尚有一段時間,大家說說在此段時間之內該作什么準備?” 楊珅問:“平西王可是真準備起兵么?” 吳三桂尚未開言,馬寶卻先說起來:“那是自然!要不還準備什么?讓他撤除不就得了!” 吳三桂笑起來。不知為什么,他對馬寶一直情有獨鐘!也許是馬寶的性格直露,心無城府。而這恰恰是吳三桂自己最想表現的,然而,他自己卻又不敢有所表現,所以只能以喜歡馬寶來彌補了。若按自己的感情和馬寶的作戰能力,他本應該給馬寶以統領之職,但他怕馬寶心無城府而遭人暗算,所以只給他一個總兵之職。 楊珅說:“如此說來,是得好好籌劃一下!” 吳三桂接過話頭說:“所以,才叫眾將來商量嘛!” 楊珅說:“楊某認為首要之舉在于議議以什么名義起兵?!?/br> 馬寶說:“反清復明便是個很好的借口!”馬寶對自己的反清復明之想念念不忘。